赴西北工大考查调研情况报告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24-05-04

赴西北工大考查调研情况报告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用1篇)

篇1:赴西北工大考查调研情况报告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赴西北工业大学考查调研情况报告

为了更好地开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讨论活动,3月14日至17日,在校党委李继兵副书记带领下,赴西北工业大学、延安大学考查团一行16人(略),对西北工业大学、延安大学进行了参观考查。现将在西北工业大学考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西北工业大学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由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1952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

经过70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1 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设有15个专业学院,58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2年2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3736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063人,硕士研究生7087人,专业学位研究生3586人,本科生14395人,留学生318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900余人,博士生导师453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含双聘,本校1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长江学者”重大成就奖、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7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6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79人。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国防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优秀创新团队。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十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06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1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27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58本教材专著被列入国家和工信部教材专著建设规划,14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400余项,其中,国际一、二等奖105项,全国一、二等奖274项。“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建设学生创新实验中心项目之一,也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已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篇。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国家86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重大专项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学校科研经费连年递增,从2006年的9.15亿元到2011年的19.1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十一五”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我校研制生 产。中国的第一架无人机、第一艘飞船、第一手潜艇,都与西工大紧密联系。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人才培养精英辈出。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5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800多人,硕士247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有34名博士和教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办有亚洲唯一的试飞员学院,培养出第一批硕士试飞员学员。校友中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6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一大批校友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在“三航”领域形成西工大现象(毕业于西工大的人员占40%以上)。

学校国际合作快速发展。已与美、英、德、法、俄、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作为中方1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与俄罗斯15所精英大学共同建立“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并先后加入“中国-芬兰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和“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建设院校。学校自199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具有“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高校研究生”自主招生资格,承担了国家级教改项目–– “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学校是两项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的成员单位,与法国INSA-Lyon开展了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拥有两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成立了31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哈罗 德•克罗托(Prof.Harold Kroto)先生在内的15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有5为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

二、考察调研的主要心得体会

经验体会1:切实感受到高水平大学发展氛围,增强了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这次学校结合“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在百忙中和有限的经费中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外出考察调研,对于中层干部开拓视野、振奋精神、明确目标、担当责任意义重大。在参观西北工大校史展和成就展以及与西北工大领导座谈的过程中,大家既看到了“985”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水平,触摸到了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脉搏,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从而增强了将广西大学建设成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该说,从办学历史和办学之初的起点来看,西北工业大学和广西大学差距不大(他们七十多年,我们八十多年;办学之初的水平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步步落后了,人家一步步发展了(当然,这是从横向的比较,从纵向的比较上,我们还是有很大发展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被停办,大批优秀的师资和教学图书设备被调往其他高校,而在这个过程中,恰恰是西北工大打下更进一步发展良好基础的时间。谈到这个,并非怨天尤人,我们也没有必要总是耿耿于怀,而是更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学习别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特别是精神。

经验体会2:西北工大七十五年来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是西北工大得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力量源泉所在。

在考察调研中我们注意到西北工大是将激励师生员工的校训和校风分别表述的。在座谈中他们介绍,校训体现了精神道德层面的要求,校风则体现了他们工作和办学态度;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对师生员工思想品德和工作学习的完整要求同时各有侧重,两个不同的层面,校训强调的是培养什么人,为什么培养人,培养出的人才的价值追求;校风则是人的外在表现。这就更有利于西北工大人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个校训和校风七十六年来脉源三支,浓缩了合并前几所高校的灵魂所在,并得以校友代代相传,特别是大师名家的以身作则,从未间断。西北工大主脉源之一的老西北工学院的精神是科技报国;主脉源之二的华东航空学院的精神是响应国家号召、国家至上,在积贫积弱的条件下发展我国的航空事业;主脉源之三的哈军工的精神是献身国防,军工来不得半点马虎。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西北工大人不断发扬着他们的团结奉献精神,并且得到老一辈西北工大人(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两院院士、有高级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反思我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精神上凝练传承不够,缺少大师级人物言传身教,特别是学校停办后,好的传统更是受到破坏,这以后,虽然也有 办学精神的凝练和提出,但无历史的厚重,缺少传承、又一直找不准着力点,所以缺乏文化积淀,加之传承无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共识,一直难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就如校歌,老校歌虽然曲调显旧,但有历史的厚重感,且较容易上口,重新谱曲后,虽有了一些时代气息,但至今鲜有会唱之人,其所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这次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中,校党委提出要进一步凝练和弘扬西大精神,甚为重要!因为一个学校办学,实在与她的精神灵魂息息相关!

经验体会3:学校的办学,一定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宁可少而精,也不要贪大求全而毫无特色和强势学科、专业;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要突出重点,全力进取,切不可撒胡椒面,整体推进,其结果必定是强的不强,弱的还弱,很难形成优势。

西北工大是国家“985”高校,它的特点是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在考察中,通过参观和座谈,我们感到西北工大在发展中,始终紧紧抓住航空、航天和航海这三个方向并以之为龙头,紧紧围绕与国家国防和科技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发展,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学科、专业,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家的发展和高等教育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人难以撼动。

试举一些例子:西北工大只有15个专业学院,58个本科专业(我校是30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西北工大每年本科招生只有3500 人,我校是近6000人;西北工大虽然提理工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但实际上,确立他们“985”地位的是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3M(材料、力学、机械)、和3C(计算机、控制、通信)学科群。这三个学科群使他们对国家的国防和科技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也成就了他们的地位。

当然,和北工大相比,我们是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有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但是,怎样在学科门类齐全,而办学经费又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实实在在在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强化自己的优势,真正体现广西高等教育的龙头老大地位并进而达到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层面,确实是我们应该在这次“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中以及今后的办学中应着力的问题。

经验体会4:学校的发展,一定要与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知,才能得到更多的科研经费,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才能提高,才能得到国家和所在省区的重视。

西北工大之所以成为“985”高校,就是由于它们竣工军工和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之而来的就是知名度和科研经费。近十一五期间,西北工大的科研经费就达61.55亿元。而纵观我校这些年的发展,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似乎不尽如人意,与学校的地位不太相称。

经验体会5:大学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的构建,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旺盛创造力的根源所在。西北工大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们持久不懈地坚持凝练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并不断丰富其内涵,营造浓厚的具有西北工大特色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其一、通过不断的对大学精神理念的挖掘、培育、塑造、传播、实质概括化、形象化、可知化、可视化,营造出浓厚的西北工大精神氛围,从而形成为西北工大人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如将学校三航特色进行艺术升华,通过嫦娥奔月、羽人飞天、琴高游海三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创作“翱翔”浮雕,寓意西工大人之“三航”追求——在蓝天追求羽人未圆之梦,在太空追求嫦娥探索未尽之路,在大海续写琴高未了之情,象征西工人把神话变成现实,在现实中再创辉煌;以校歌内容为主题,创作校歌浮雕墙,用一幅幅生动的校歌内容图案进行校史教育;用一组组西工人参与设计制造的高精尖武器图案彰显西工人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的追求;通过何尊勇士组雕、军工图腾柱、校训石等景直观地展示西工大精神(我校在这些方面既有先天不足,又缺乏后天的营造)。

其二、张立同院士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师昌续院士获得国家科技成就最高奖后,学校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通过大师风范、校友风采这种最能折射大学精神也最能为学子敬仰信赖的形式,进行为国奉献、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等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其三、学校抓住“神州”系列飞船发射、“天宫一号”发射等重大时间强化宣传,使西工大学子深切感受到祖国赋予的使命重大,以 西工人为自豪的爱校情节油然而生,深切感受到西工大精神的感召并进而自觉践行。

其四、学术文化氛围浓厚。2011年,高水平学术、文化报告、讲座就达40多场。各种科技文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

我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西大精神凝练不够,宣传也不够。如校训、校歌出台后,宣传不够,没有深入人心。

其次,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围绕西大精神的主题不够,偏重于娱乐性活动,文化含量不够,且形式不丰富,学生缺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业余时间多上网、打游戏。

再有,整个学校的文化积淀、文化、学术氛围先天不够,缺少人文景观,又缺乏后天营造,只是集中在一些石头上(石头太多,人们戏称“石头城”),说了多年的文化长廊至今没有建成。

另外,学校凝聚力、向心力不够,缺乏爱校情结。还有,学校浮躁之气较浓。

经验体会6:关爱师生、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础。

只有坚持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师生员工的诉求和冷暖、温饱放在心上,下大力气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让大家切实感受学校的温暖,才能够换来广大师生员工的真 心回报。西北工大校方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教职工第二套住房的兴建、五个地下车库的兴建、提高教职工的校内津贴、公积金、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等;反观我校,谈到这些问题,基本上是意见颇多,很少有赞扬之声。

经验体会7: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不是只停留在正面说教上了,而是从文化的层面、在寻求共同的价值认同方面着力了。

例如,他们在处理一起硕士生跳楼事件中,不是去追究原因,也不是仅从正面说教,而是组织讨论怎么看待这个事件,树立人已死,再去炒作原因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的文化认同,要求同学们加强深层次的思考。当然,这就给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验体会8:西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且极具操做作性。他们在学生中实施“创先争优”工程,不是笼统地号召,按照统一的标准,而是从学生一进校,就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或是争当优秀党团员,或是争当三好学生,或是争当学习标兵,不看重评选的结果,而注重实现结果的过程。

现在,西工大学生奖励、资助的力度很大,如“三好标兵”每人每年是8000元(50人),加上其他专项奖学金配套,把“要你做”变成”我要做”。

经验体会9:一个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实力说话。而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涉及到一系列环节的科学、协调、有序的运转。

如西北工大76年的发展,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并持之以恒,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了三航、三M、三C的优势学科群,对国家的 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也就确立了。而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始终如一,传承有序,大师名家身体力行的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又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务实求真的共同价值理念的作用。而在学校上了水平,上了台阶之后,道路就越走越宽广。除了前面介绍的他们在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等方面的实力外,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就业率已不是西工大考虑的问题了,他们注意的已是学生的就业质量了,是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了。这种质的变化其意义是何其重大!

由于学校的高水平地位,闪光点比比皆是,所以,科研经费不是问题了,生源质量不是问题了,就业率不是问题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是问题了,教风、学风不是问题了„„。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紧,参观和座谈都还很不充分,但收获很大,我们感到最主要的收获是:开拓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增强了把广西大学建成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另外,在参观、座谈的过程中,体味到了“985”大学的不少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借鉴。

衷心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外出参观考察的机会!

赴西北工大学习考察小组

2012年3月19日

上一篇:科普书读后感500字下一篇:雨前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