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博士英语

2024-05-11

哈工大博士英语(精选6篇)

篇1:哈工大博士英语

我校举行2011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发布时间:2011-4-15 15:41:23 阅读数: 7086

哈工大报讯(兰锐 韩春/文 兰锐/图)4月15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校2011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第二次)在哈工大博物馆小礼堂拉开帷幕。校学位委员会主席、校长王树国亲自为毕业生颁发学位并合影留念。

副校长任南琪,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相关学院领导以及博士生导师参加典礼。仪式由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丁雪梅主持。

副校长任南琪首先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经我校学位委员会第137次会议审核通过,共有117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7人获理学博士学位,93人获工学博士学位,17人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甄良主持学位颁授环节。毕业生身着学位服依次上台,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相关学院院长或代表亲自迎候并见证学位颁授,校长王树国逐一为他们颁授学位并拨苏正冠。

博士毕业生代表耿悦在典礼上发言,她代表全体博士毕业生向母校和给予他们启迪与知识的导师们表示感谢。她说,在四年的科研道路上,母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一直指引着自己不断前行,导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感染着大家,毕业后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服务社会、为学校争光,同时也祝愿母校硕果累累,恩师桃李满疆。

毕业生刘鲁宁的爱人门子瑞在发言中代表毕业生亲友,向圆满完成博士学业的各位同学表示祝贺,向治学严谨、辛勤授课、言传身教的全体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她说,漫漫求学路,深深工大情。尽管各位博士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但内心的“哈工大情结”永远不会改变,大家会一如既往地做学校事业的热情宣传者,做学校成功的真诚喝彩者,做学校发展的坚定支持者,铭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继续努力,为祖国争光、为哈工大添彩。

博士生导师代表姜义成代表全体博士生导师,向圆满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祝贺。他说,经过几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大家已经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了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所学专业领域开阔了视野,走在了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他希望各位博士毕业生能够树立献身祖国、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王树国深情寄语博士毕业生。他说,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祝贺获得博士学位的各位同学。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大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属于你们的荣誉,同时感谢博士生导师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谢毕业生家属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王树国校长从三方面寄语博士毕业生。第一不负国之所托。同学们要牢记,你们是国家的精英人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你们担负着时代的责任,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要在日后 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第二不能忘记民族符号。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为了提升民族的内涵,你们要努力创造,将民族的符号深深烙印在心,希望你们能成为民族的骄傲。第三追求世界大同。民族属于世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没有任何民族能够独立于世界而取得发展。因此,要用你们掌握的知识,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和民族作出贡献。他说,哈工大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军和优秀的科学家,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典礼在《哈工大校歌》声中圆满结束。

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步入会场

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丁雪梅主持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副校长任南琪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甄良主持学位颁授环节

典礼现场

校长王树国为毕业生拨正流苏

校长王树国与博士毕业生合影

毕业生代表耿悦发言

毕业生家属门子瑞发言

博士生导师代表姜义成发言

校长王树国寄语毕业生

庆祝博士毕业

篇2:哈工大博士英语

一.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

组长:费维栋

成员:朱景川 王国峰 王浪平王金忠 姜龙涛 吴宜勇 王荣国

秘书:王宁

二.博士生招生监督小组

组长:耿林

成员:孙东立 丁宏升 林三宝 李洪涛 耿洪滨 曲伟 张弛

三.对申请者的要求

1.申请者必须符合学校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原则上拟攻读我校全日制非定向及非委培博士研究生。

2.申请者一般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或重要科研院所或国家重点学科的全日制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

3.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的申请者可不受第2条的限制。

四.导师考核和学科考核实施细则

1.导师考核

导师考核由招生导师负责组织,主要考核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一导师有多名申请者时,导师考核应给出申请者的综合排名。

考核方式由导师自定,可以通过对考生申请材料的审核、面试以及撰写命题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过程应严格进行记录,导师考核满分为100分。

2.学科考核

学科考核由各二级学科负责组织。各二级学科成立由5名以上博士生导师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过程应严格进行记录。学科考核分为外语水平、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每部分满分为100分。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1)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进行本学科领域内科学实验的能力;

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

(2)外语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

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

面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1)综合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2)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创新意识;

(3)外语交流能力;

(4)综合素质。

时间:30分钟,其中学生自我介绍10分钟,提问20分钟;满分100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篇3:哈工大博士英语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写作,中医药博士

一、引言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发知识产权的特色医学,对中医药的研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但从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 中医药) 论文数量和引用情况看,我国并未在国际上占有强大的优势。我国中医药高质量的研究产出还不多,究其原因,文字水平达不到文稿要求是比较主要的因素,因此,提高我国中医药研究人才的语言水平是刻不容缓的。

对已通过六级考试、具备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中医博士研究生来说, 其论文的直接语法错误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折射出“思辨缺席”现象,表现为单项思维,缺少理性的质疑,不能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写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等,从而影响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读性。

国内外学者( John Dewey,Scriven &Paul,Salmon,Facione,Yeh,Geertsen, Paul&Elder; 林崇德,文秋芳) 对思辨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索,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将思辨能力培养有效融入中医药博士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不仅促进其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其批判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提升素养,发展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中医药博士思辨能力现状分析

“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译为“思辨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调查显示中医药学生在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和批判自信方面较弱,总体表明有负性的批判性思维,即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

1.单向思维模式

“思辨缺席”在论文上的反映之一是单向思维,不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使得事物分析缺乏客观性、片面、个人观点主导。如在中西医治疗以及疗效方面,通过批评西医来显示中医的价值,不能够客观地评判两种医学的特点。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科研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从哲学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对相反或相对的观点做理性分析,吸取其合理的地方,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2.“怀疑精神”较弱,不能提出问题

由于文化、教育等原因,学生基本属于接受型学习,不能通过思考在已有知识上阐发新的思想。不习惯于提问,也不能合理质疑权威、经典,往往陷入对专家、经典的盲目接受,不能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与他们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及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有很多积极影响,但也包含着一些负面的因素,如重经典、重考据,对圣人的古训的灌输,使之带有趋同性特征,社会心理表现出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即反对思想的多样性,盲目地尊重或推崇某一种观点或理论,排斥其他的观点或理论,这些都会阻碍中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向。

三、语言的中文思维模式

中医药博士医学论文从语言上折射的问题是中式思维,特别是在文化转换中平衡西式思维与保持中医药特色层面。

1.篇章策略

“螺旋式”篇章结构。中国古典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 故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外围问题人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这就是螺旋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被认为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进行论文写作,即使语言运用无懈可击,也会形成理解障碍,且给人一种言之无物的感觉。

2.过度修饰与中式英语

中医本身涉及中国文化、天文、地理等人文因素,会经常使用文学性修饰语如“效如桴鼓”“神奇的疗效”“巨大的优势”等,很多论文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在英文层面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性。

中式英语也是论文中常见的问题,如“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很多人将“保持健康”译为“keep good health…”之类,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不符。

四、中医药博士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对于中医药博士生来说,英语论文写作不仅需要培养语言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培养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进而提升思辨能力。 论文写作的特点主要聚焦于论证,通过发现事实并对事实与论据分析、归纳、整理,使学生在论据与事实的基础上推导出结论,从而培养其思辨能力,提高论文质量。

1.建立多维思维模式

( 1) 设计开放式的写作任务

一个合理的写作任务,应能够关注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所需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写前、写中及修改等阶段给予指导,并预设一个有助于产生不同答案,又能使学生达到既定目的写作思维过程。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写前,布置阅读任务。为达到预期写作目的选择一个论题,至少两种不同观点的阅读材料,如大学英语第五册Unit two Diet里的Text A Let’s Go Veggie以及Text B Where’s the Beef. 这是关于素食的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文章。学生读后讨论两篇文章的观点,阐明食素以及食肉的利与弊并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表述问题的方式,特别是对相对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分析矛盾的意识。

写中。在此基础上,布置写作任务,观点没有对错,写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那种观点,都需要客观陈述正反两反面的原因理由。

修改。对文章进行从观点以及语言等方面的讨论,分析思维方式、观点阐述是否全面,是否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讨论命题。对不够客观的地方以及语言上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 2) 客观认识失败的经验

就中国的传统而言,一般不会提及失利的经验,但在科研领域,成功不是单纯的,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由于受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博士论文中为了显示其成功性,对疗效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多描述的较充分,而对不太成功的地方则尽量回避。

不回避失败的经验。阅读一些国外著名医学杂志如JAMA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Lancet. and The Journal of New England等,学习国外同行描述试验的方法,描述的角度,思考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语言等,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分析实验结果的思路与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意识

批判性思维的要素之一,是发现问题。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不习惯提问题,也基本不能质疑已有的学说与理论, 特别是权威的观点。反映在论文中就是对前人的盲目崇拜,很少从质疑的角度思考前人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看法,缺少创新。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培养逻辑思维,培养质疑精神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写作的中心是论证,所得出的结论应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 不盲目崇尚权威,敢于质疑,培养基于事实的推理能力。

在写作时,练习需有助于学生区分中英文行文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中国人的论文中所使用的篇章策略与英语族人确有一定差异,主要问题表现为多主观论断而少事实论据; 多慷慨陈词而少逻辑推理; 多引经据典而少个人创新。而英文强调以事实说话( Let facts speak for themselves) 。

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事实与证据,判断证据的合理性,培养依据事实与证据分析与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不是盲从于权威的结论,即使对权威的结论也要进行再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不鼓励学生拿起来就用,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剑桥大学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对怀疑精神的鼓励”( the encouragement of a questioning spirit) 。

质疑的精神是基于论据的分析,对头脑中已形成系统中国文化体系的中医药博士生来说,对论据以及事实的重视与分析是培养其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英语写作教学中论据的训练,使其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培养了质疑意识,提升了论文的质量。

3.在文化转换中平衡西式思维与保持中医特色

在撰写中医药学术论文时怎样将古老的中医文化译为西方人能够看得懂的语言,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得体处理译文,达到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目的。

避免过度修饰与中式英语。科技英语的特点是注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以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避免行文晦涩、作者避免表露强烈的个人情感、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等的副词、感叹词等,讲究平易和精确,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讥讽。

从思维方式角度阅读西医学文献,学习医学论文在篇章层面展开的方法,与中文行文作对比,从思维方式层面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实际使用, 以西医之“器”承载中医之“气”。如本例柏 - 查综合症患儿,用清热利湿的复方茵陈蒿汤及单味茵陈蒿治疗近半年而获痊愈,使病人免遭手术之苦, 显示了中医药治疗一些疑难症的巨大优势,为柏 - 查综合症的治疗创出了一条新路。

五、结语

篇4:哈工大博士生凄美爱情震撼冰城

孙亮是一个英俊的男孩,天资聪颖。从小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小村庄长大。童年时,他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孙亮的父亲在一家煤矿工作,母亲在农村耕种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常常靠借债度日。他没有辜负全家人对他的期望,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孙亮幸运地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8月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博士生。

李建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人,也是一个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女孩。李建的父亲在肇东一家企业工作,企业效益不佳,再加上身体不好,一直病歪歪的,多年来也没为家里增加多少经济收入。她的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5月1日,就在李建即将迎接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的关键时刻,她的母亲因积劳成疾,久病不治,猝然离世。这个噩耗一下子把她打懵了,令她发挥失常。几个月前还满怀豪情准备考上重点大学的她,最终只考取了哈尔滨交通专科学校。大二时,李建的父亲也不幸辞逝,李建一下子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父母的相继离去对李建的打击太大了,她一时感到无所适从。但她一直牢记父母的教导:“好好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孙亮和李建的相识也是一种缘份。这天,孙亮刚好有份家教要做。当他结束家教,匆匆赶到同学弟弟的租住房时,早来一步的李建正娴静地坐在那里看电视。李建长发披肩,一双好看的杏眼忽闪忽闪的。她特别爱笑,笑起来脸上的两个酒窝深深地陷进去,很是动人。几乎在一瞬间,孙亮就爱上了她。而高大帅气的孙亮也给李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聊天,两人渐渐加深了了解,感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慢慢地种下。从此,两人每天相互传递信息,互相倾诉着思念,分享着生活和工作中的快乐,尽情享受着爱情的甜美。

转眼就是2002年放寒假,同学们都热热闹闹地回家了,孙亮却感觉寂寞难捱。一周后,孙亮鼓起勇气去找李建,手捧鲜花对着心爱的姑娘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两人约定一起打工赚钱,靠自己的努力一同完成学业。

在哈尔滨交通专科学校读书时,为了保证生活费用支出,李建开始做起了家教。那年,她在南岗区一户人家做家教,每次上完课回到学校的时候,都是晚上10点多钟了。回校后,她还要复习自己的各门功课。她利用一切闲暇时间打工挣钱。假期里,常能看到李建为了筹备下学期读书的学费而四处打工的身影。

两人赚来的钱大部分都存起来,李建变得特别“吝啬”,就连情人节也不肯让孙亮给她买上一枝玫瑰。一年下来,李建从未买过新衣服穿,甚至连一根发夹也舍不得买,头发只用皮筋扎着。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2年6月,李建终于通过了“专升本”考试,正式成为东北农业大学的一名本科生。从这时起,为了保障学习生活的各项费用开支,孙亮经常打印出售化妆品的小广告,然后两人分别贴到自己学校的各个宣传栏,李建再去进货、送货,依靠这点微薄的收入做学费。在孙亮的帮助下,李建顺利地完成了学业。2004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的李建应聘到一家企业工作,月薪达2000多元。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幸福的生活在向她招手。

与此同时,孙亮也面临研究生毕业。孙亮的成绩很优异,他想继续考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李建很支持他考博士,但是不同意孙亮到北京去读博。哈尔滨的消费低,也好找工作,在哈尔滨读博,她能帮上忙。如果到北京,怕自己不好找工作,帮不上忙不说,也许还会拖累孙亮。孙亮这时候做她的工作:“咱俩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应该甩开膀子往前干,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

人生路上我们演奏风雨情,唱响爱的歌

孙亮决定与李建结婚,让心爱的人不再漂泊。

2005年7月初,就在这两个历经苦难的恋人即将走上婚姻的红地毯时,李建发现自己的双脚开始浮肿。7月25日,孙亮和李建的表姐带着她到当地一家医院检查,一位医生看了化验结果之后,不住地摇头叹息,说:“这孩子没救了!”原来,年仅26岁的李建得了尿毒症,而且是晚期,肾萎缩。要想活命,除非换肾!医生说:“尿毒症患者想继续生存,只有换肾或者不断做血透,换肾要10多万元,做血透每月也要几千元。”

那天早上,“尿毒症”三个字犹如晴天霹雳,孙亮的呼吸在那一瞬间几乎停止了,脑子里“嗡”的一声,整个世界彻底地颠覆了。他扶着墙强迫自己不要跌倒。短暂地眩晕之后,他强忍着内心剧烈的冲突跑出医院大门口。当孙亮从手里拿出化验单时,七尺男儿禁不住泪如泉涌。

“把我的肾都切下来换给她吧!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我不让建妹儿死!”在医务室,孙亮说着就要给医生跪下去。主治医生一把扶住孙亮,告诉他:“不能着急,得慢慢来。”

得了尿毒症,李建知道意味着什么。哭过之后,她想到了自己的爱人,她不想拖累孙亮。李建提出了分手。望着李建憔悴的面容,孙亮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要碎了。他强忍着悲痛一字一句地对她说:“我不会离开你,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你,对我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让父母看看未来的儿媳妇,孙亮将李建领回了老家。父母打量一眼便看出李建有病,并告诉孙亮对这事慎重一点为好。孙亮没敢把李建患重病的消息告诉父母。为了供自己念书,父母已经倾尽所有,如果让他们知道李建有病,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但这事儿终究是瞒不住的,孙亮最终把心事告诉了父母。善良淳朴的父母对儿子说:“那你怎么不早说呢?大难当头,我们不能放弃李建,现在正是她最需要你的时候,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离开她,这个女孩儿真的就会毁了。”父母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孙亮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犹豫过。

2005年7月中旬,孙亮花400元租了一套小房子,置办了简单的家具后准备结婚。2005年7月30日,孙亮和李建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端起了酒杯,拜过天地,相互搀扶着走进“洞房”。爱情的力量冲破了一切束缚,两人终于能与自己亲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洞房之夜,李建咬着孙亮的耳朵说:“如果忠诚与美丽,我让你选一种,你选哪个?”孙亮说:“我是男人,所以,我选忠诚。”孙亮补充说:“在我的心里,忠诚就是不离不弃,没有你,我的世界就没有意义!”孙亮反问:“那你说什么是爱情?”“书上说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有人说爱情是化学反应。我觉得爱情是我的精神支柱。”说完,李建的眼角已含着晶莹的泪珠。孙亮知道,为了心中那份刻骨铭心的爱,为了那句生死相守的诺言,他一定会让心爱的人幸福!

李建心里憋得慌,就自言自语地说:“人总不敢正视现实,我也是。其实我一直怀疑自己有尿毒症,化验单出来时,我就犯晕,可是我不想去证实,因为我要

做新娘了,做新娘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我应该快乐地去度过。”

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后,李建显得出奇地平静。只剩两个人时,她跟孙亮说:“我可能几天就没了。我没了,你一定要找个好的。”孙亮含泪笑着说:“别说傻话,我要你健康地活着。你活着一天,就是我一天美丽的妻子。”爱情是一颗洋葱头,一片一片剥下去,定会有让你流泪的时候。孙亮心里知道,两人都很注重感情,只有感情真挚才会令一个人去在乎另外一个人的生死。

结婚后,为了给妻子看病,孙亮天天带她找医生。一段时间下来,李建足足吃了几麻袋中药,钱花了不少病情却不见好转。因为患病,李建整夜腿脚抽筋而睡不着,孙亮便帮她进行腿部按摩,以缓解她的疼痛,好让她能够安睡,而孙亮经常是彻夜无眠。

8月20日,孙亮带李建来到哈尔滨市。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肾病区710病房,一个戴着眼匀的女孩靠在床上打点滴,一个高大健壮的男孩坐在凳子上陪着她说话。这对年轻人,就是哈工大博士生孙亮和他患尿毒症的新婚妻子李建。

病房的窗台上摆着一束鲜花,背景是澄净明澈的天空。李建躺在床上,盯着悬挂在头顶的药瓶,口中默默数着点滴落下的次数,这安详而细微的流水,是否能灌溉那即将干涸的生命呢?身下的白色床单如同一场白色风暴,从四面席卷而来,而脆弱的生命恰恰就是这场风暴的核心。我快要死了吗?如果我不死,真不知道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还能剩多少。李建这样想的时候,泪水就从眼角溢了出来。

孙亮的父母身体一直不好,唯一的妹妹也已嫁人,照顾李建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孙亮身上。李建住院后,孙亮忙碌起来。他住在哈工大校舍,每天天没亮,他就要从住处乘车赶到医院,照料李建起床、洗漱、早餐,陪她聊聊天。窗外太阳冉冉升起后,他又得赶往学校。傍晚,精疲力尽的他又要从学校赶到医院,为李建擦洗身体。有时实在太累了,他就坐在病床边小睡一会。李建住院后,不管是酷暑骄阳,还是风雨交加,孙亮都一如既往地奔波着。李建打点滴的时候,为了让妻子开心,孙亮就守在她身边,给她讲笑话,或是朗读她喜欢的诗歌。打完点滴,他就陪着李建出去散心。

这时候,孙亮所在的学校开学了,他还有很多课题研究的事要做。孙亮研究的领域是光存贮技术。这一技术非常先进,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在研究。而且,这是一个很有希望得诺贝尔奖金的领域。孙亮雄心勃勃,立志得诺贝尔奖金。李建非常支持孙亮的研究工作,成为孙亮背后坚实的靠山。

爱是不落的星辰,无论货穷疾病都不离不弃

患重度尿毒症的病人几乎不具备生育能力,孙家这一代是单传,每次想到这些问题,李建总会暗自垂泪。加上孙亮父母对她的关怀,她总觉得自己有愧孙家。孩子的问题,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

这一切都被细心的孙亮看在眼里。每当李建为此焦虑的时候,他总是想办法开解她。他说:“有没有孩子并没什么,只要我们两情相悦,再苦的环境也会是最美的天堂。你现在需要安心治病养病,以后我们可以领养一个孩子,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吗?再说,全国换肾生育的先例还是有10余例的,如果身体恢复得好,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几天,李健的病情愈加严重,甚至几次昏厥过去。李健感到死亡在向自己逼近,她拉着孙亮的手说:“我这辈子能遇上你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这已经足够了!”孙亮告诉她:“不要想得太多!”孙亮也觉得光靠昂贵的血透来维持生命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很不现实的问题。为了挽救李建的生命,换肾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此时,孙亮破天荒地端坐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祈祷,希望上天能保佑爱妻平安。

一段时间以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孙亮踏上了漫漫的求医路程。两人满怀着希望,心情处在希望和亢奋的状态中。对于即将承受的苦难完全亳不在乎。异地他乡,无依无靠,为了省钱,一日三餐的伙食只能按最低标准执行。尿毒症患者只能食用低盐类食物,动物内脏不能吃,含磷高含钾高的不能吃,限制蛋白摄入量,植物蛋白不能吃……个中滋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李建更难过的是绝望,心头阴云密布,似乎在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2005年9月1日,在省中医研究院肾病区710病房,李广生和奥莉亚夫妇二人手捧鲜花来到了李建的病房。“你放心,换个肾就行了,跟正常人一样生活!”曾经两次换肾的李广生爽朗的话语和笑声,一下子吹散了孙亮和李建心头的阴云。

1993年,来自俄罗斯的奥莉亚和哈尔滨青年李广生一见钟情。两人很快相恋并结婚,谁知就在儿子出生后,不幸却突然降临到这对浪漫的跨国爱人身上。1996年8月,李广生被诊断为尿毒症晚期。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奥莉亚四处筹钱,拼命打工,但李广生的病情越来越重。万般无奈之际,奥莉亚向社会发出呼救: “救救我的中国丈夫!”一时间,善良的冰城人纷纷解囊相助,数以万计的捐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1997年5月,李广生在哈市接受了第一次肾移植手术未成功。1999年12月17日,李广生在北京接受了第二次换肾手术,并取得成功。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可是奥莉亚四处打工、奔走呼救丈夫生命的感人故事,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孙亮他们的事情更令人感动。我们当时已经结婚生子了,而他们在生病时还没有举行婚礼。”奥莉亚说。西方的结婚仪式上有“无论贫穷疾病都不离不弃”的誓言,孙亮的行动完美地体现了这种纯洁的爱情。

李广生说,经历过困境磨砺的感情将更加稳固和甜蜜。他还介绍了许多生活、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他的现身说法,让李建的心情开朗了许多。奥莉亚夫妇不但给李建带来了希望,还给她留下了1000元钱。

奥莉亚夫妇的到来给孙亮、李建点燃了希望之火。还有同学和老师的问候,朋友和兄弟的鼓励,亲人和父母的支持,给了他们坚强的理由。爱的潮水,将李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她可以放弃自己,但不可以辜负大家,更不能让关心她爱护她的人失望。李建终于明白,一个人为自己活着时,生命是很脆弱的,而当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所有关爱你的人的生命时,生命会变得异常坚强而伟大!孙亮终于明白:“爱是不落的星辰,无论贫穷疾病都不离不弃。”

热心涌动,张张捐款汇成爱的海洋

2005年9月1日起,孙亮和李建的爱情故事被媒体报道后,李建所住的病房始终被爱包围着,热心的冰城市民纷纷赶来探望这对情深意重的年轻人,许多人在现场慷慨解囊。

连日来,哈工大材料学院办公室电话不断,许多人打来电话赞扬博士生孙亮高尚、朴实的情怀,表示要为这对年轻人捐助或去探望。

孙亮所在院系和博士生班同学自发地为孙亮夫妇在食堂楼前设立了捐款箱。截至9月1日中午,两个捐款箱共收到师生员工捐款3万余元。

2005年9月2日下午,深研通信工程中心的老师和同学在通信中心实验室为孙亮及其妻子组织了一场献爱心捐款活动,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接2005级新生。同时,善良的冰城人民爱心涌动,有问候的,有鼓励李建勇敢地和病魔做斗争的,有提供有关治疗尿毒症信息的,也有想给李建捐献肾脏的……

得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众人的鼓励后,李建的病情很稳定,病症中的肌肝值从最初的1000多下降到目前的700多,可以说恢复得不错。但李建的主治医生郑佳新说,想让李建恢复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换肾。换肾手术在我国发展已比较成熟,成功率比较高,如果李建换肾手术做得好,加上良好的调理,完全可以恢复健康。

2005年9月18日,记者拨通了孙亮的手机询问目前的情况。孙亮说,目前已收到爱心捐款6万多元,但距李建换肾所需费用仍有较大缺口,但他仍十分感激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支援。

孙亮在多家医院咨询得知,换肾手术费用约在8万到10万左右,而手术后还要服用抗排斥药物,初期费用每年需数万元。目前,博士生工作量非常大,几乎没有任何节假日,在读期间每月仅有700元工资,出门打工挣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孙亮决定,如有大企业愿意帮助他们凑足治疗费用,他愿在博士毕业后赴该企业工作,企业援助的费用可作为他预支的工资。

孙亮把每一笔捐款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感谢这些好人,等我有能力偿还时,我会加倍还给他们。我所拥有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才华。我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学识为企业、为社会效力。”

“用爱扶起你的爱,用情暖热你的怀,用爱心培育爱的花朵,让她在无花的荒原上盛开;用爱心弹拨爱的乐章,让它从无歌的角落里飘来……”每天每天,都有人为这对夫妻的健康祝福。

篇5:哈工大博士英语

1.明确出国目标——越早越好

尽早明确了出国的目标对我而言异常重要。我是在进入大一的时候便决定将来申请出国留学,所以很早便做好了规划,各项准备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大一开始我便着手准备英语考试,由于时间充裕,不至于太过紧张;而大二则联系本校的导师开始进入本校实验室实习,并且督促自己始终保持较高的GPA;大三时我出国交流一个学期并参与海外科研项目,在国内科研方面也有了不小的突破;最后在世毕盟的指导下打磨申请材料,进行申请。由于在前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中后期又得益于世毕盟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最终我能够申请到非常理想的大学与项目。回望这一路,庆幸自己较早下定了决心,也因此不致错失太多机遇。在留学目标上,我认为一定要顺从自己的意愿,切勿随波逐流,明确将来的人生规划尤为重要。

2.GPA——学习方法的体现

对于GPA,我并没有刻意去强求,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从大一开始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以为,外国大学看重GPA的背后是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考察,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在出国交流期间,也曾听到美国教授谈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学能力。出国留学,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科研中广泛查阅资料,都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与其痛苦地刷GPA,不如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我后来的申请经历来看,尽管GPA很高不一定就代表你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但GPA很低一定说明你存在某些问题。另外一些学校还会专门询问大二以后的GPA或者专业课GPA,所以这方面也需要注意。一个好的GPA不仅在网申中有作用,在进实验室、联系暑研实习、联系推荐信等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3.出国交流——留学的预演

在大三下学期时,我来到了美国UCSD交流。我在三门课拿到了全A的成绩,也获得了教授的推荐信。我还进到UCSD的实验室做科研。出国交流的意义在于:课程方面,不仅要面对美国教授的高语速,还有可能面对印度等其他国家教授的英语口音,很考验英语能力。另外,国外的课堂还有很多讨论、自学内容以及并不亚于国内教学的压力。然而,成功取得优异成绩代表着你已经能够适应国外的课程,这对于将来的留学是一种认可。而且,通过课程的优异表现及努力争取,很有希望获得教授的推荐信。科研方面,出国交流能够更直接地同国外教授建立联系,并进入实验室,甚至可以争取到从正常学期一直到暑期的长时间科研过程,对于自己的科研是一种极大的提升,同样,这也是获得牛推和强推的好机会。

二 申请季

1.签约世毕盟——最正确的选择

最开始接触世毕盟留学,是在大三出国交流之前。在同世毕盟孙老师进行了前景分析和留学定位后,我坚定了自己申请美国博士项目的信念,也确定了接受世毕盟留学的博士B项目。世毕盟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便是mentor制度。我的mentor是MIT的EE大神,有非常丰富的申请经验和专业经验。有这样一位同自己一样专业的大神来指导自己,尤其是专业方面的规划,包括科研及推荐信等等,可以在各方面非常贴合自己的留学定位。除此之外,mentor可以在方向选择给出更合理的建议。

在同世毕盟签了协议后,mentor便给我一些具体而又关键的建议。首先帮助我对EE各方向的研究与前景有了更详尽的认识,确定了自己想从事的方向。而对于接下来的出国交流,mentor也提出指导意见:在英语方面,我得利用出国交流的机会好好锻炼口语等各项;在课程方面,美国的课程对于我来说尤为重要,是证明自己学习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因为美国的课程相比国内的课程更有说服力,尤其是语言方面,最后最好拿到教授的推荐信;而在科研方面,mentor建议我不能再局限于自己学校的那些项目,而应该更主动地联系外国的教授,利用出国机会参与他们的项目,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科研经历。

2.递交申请&面试——波澜不惊的旅程 在世毕盟的指导下,最后申请这一段旅程还是有条不紊的。进入9月,我便开始准备各种文书与推荐信。Mentor指导的CV和SoP质量非常高,尤其是SoP,以我提供的科研经历为依据,能够明确突出我各方面的特点,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这里需要我做的便是全面了解申请的每所大学里每位感兴趣的教授,了解他们的科研方向,再结合自己的科研及未来规划写入SoP中。这是一个挺庞大的工程,毕竟每所大学都有很多教授。我的方法便是化繁为简,做好规划,每天固定完成一定数量的大学,通过网上每所大学里教授的个人主页,仔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做好文书等等准备后,便开始申请了。

在确定了教授以后,便可以套磁了,又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一封好的套磁信,绝不能有太多模板痕迹,因此需要结合每位教授书写。套磁后,有幸收到了几个面试机会。也是在mentor的指导下,提前做好了slides,反复修改、练习。开始递交申请后,我和世毕盟的培训师通力合作,尽力做到尽善尽美。最后的等待是焦虑的,尤其是在什么都没有收到的情况下;好在之前面试的过程还不错,所以心里不是特别慌,最后也收到了非常理想的offer。

篇6:哈工大博士英语

2014-06-26 16:50

(2014年6月26日)

为保证我校材料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学位委员会第五分会于2014年6月25日召开会议,根据学校2012年4月28日通过的“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经讨论决定,对材料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提出以下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方可办理博士论文送审和答辩申请: 条件一:在符合学校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材料学学科: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篇或影响因子之和大于等于3。

2、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篇或影响因子之和大于等于1.5。

3、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按学校规定的要求执行。

条件二:发表一篇SCI影响因子大于6.0论文。

本规定从2014年入学的博士生开始执行。

上一篇:历史不会忘记诗朗诵下一篇:我与安全小学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