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2024-04-21

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共8篇)

篇1: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

杜集区司法局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对照建设标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建所目标,加大资金投入,严格工作规范,确保工作实效,从组织机构、基础设施、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等各个方面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及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司法行政编制33个,在辖区三镇二办设立5个司法所,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隶属于区司法局,业务指导和人事管理直接由区司法局负责。区编委核定基层司法所的司法行政专项编制15个,现司法所共有工作人员18人,每个司法所的专职工作人员最少为3人,最多为5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干警 15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人,党员7人。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各司法所利用国债资金落实办公用房都达到120平方米以上,因工作发展需要,各司法所现均在重建或维修。此外,我局为各司法所配齐了电脑、摩托车、复印机、打印机、录像机、照相机、传真机、扫描仪、桌椅柜、电话等办公设施,司法行政专用汽车正在采购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实现了统一着装,为基 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司法所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做到“三个到位”

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载体和运行机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整个司法行政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中央、省、市各级就加强司法所建设作出一系列明确的指示,给司法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所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最好的时期,最好的机遇和最好的条件。我局认真领会、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司法所建设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具体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对司法所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到位。各极党委政府都非常关注司法所建设工作。分管政法副区长多次带着司法局同志,到各个司法所进行工作调研和督查。各街道党委在议人议事时,也都对司法所工作进行优先考虑和适度倾斜。在2011年司法所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都明确表态支持司法所的工作,把司法所建好、建强。区司法局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司法行政工作扩大会议,邀请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和各镇办的分管领导参加。会议形式不拘,既有工作点评、信息交流,也有情况通报和工作总结,适时组织以会代训,加强了分管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了解、认识和支持,而且也提高了分管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2 便于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司法所立户列编和机构人员的配备到位。2002年,我们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核定编制时,明确规定司法所为司法局派出机构,每所配备3个司法行政专项编制,所长为副科级建制,使司法所立户列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局领导多次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协商,解决了司法所副科级建制问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法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要有一支精干的队伍作保障。在区领导的支持下,我局于201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6名,2011公开招录7名公务员,已全部分配到司法所,大大增加了我区司法所队伍的法律水平、知识层次和业务技能。

三是司法所办公用房和设施配置到位。目前,5个司法所均有固定的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120平方米以上。所容所貌整洁美观,标牌规范,配备齐全,并在司法行政专网发布各项业务,内外网严格分离使用,工作步入有章可循、规范运行的轨道。根据《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淮北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的实施意见》(淮政办„2010‟101号)文件要求,我区各个司法所重新修建,3个司法所新建,1个司法所购买,1个司法所进行维修。其中朔里司法所建在朔里镇政府院内南侧两层442.86平米,矿山集司法所建在矿山集办事处院内西侧两层275.17平米,石台司法所建在石台镇政府院内西侧两层273.21平米,高岳司法所购买高岳办事处开渠广场北侧三楼一整套约120平米,段园司法所两层185平米重新进行装修。目前司法所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狠抓“三个规范”

(一)组织制度规范。近年来,区司法局根据工作需要,对司法所各项工作制度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为司法所统一制作了制度、标识、门牌、人民调解等各项卷宗,司法所标识按照司法部《关于统一司法所标识的通知》要求做到了统一规范,并且认真落实《安徽省司法所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主要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姓名、照片、职务、联系方式、司法所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上墙公布。

(二)目标管理规范。我们把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纳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范围,将司法所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与各司法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下发了《杜集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考核评价指标》,考评结果将直接与该单位集体、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挂钩,大大激发了司法助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档案管理规范。我局不断对司法所业务台账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业务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和科学管理,对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台账资料,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要求,尤其是对调解文书“一案一档”、刑释解教人员“一人一档”、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提出刚性要求,从而推进司法所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发挥职能,开拓创新,落实“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把工作做实。近年来,我局在全区构筑了以区级人民调委会为“龙头”,以三镇两办5个司法调解中心为核心,以40个村(居)人民调委会、5家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 家行业性调委会为基础,以278个调解小组为为依托的四级大调解网络,并下发了《关于人民调解工作实行“六统一”的规定》,完善和推进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六统一”(调委会标牌、印章、人民调解标识、制度、程序、文书)的落实,印制了10000份人民调解卷宗,统一人民调解文书格式。规范调委会的业务台帐、调解文书和工作档案,保障人民调解的公正、规范和效能。建立人民调解员办案一案一补激励机制,现已发放调解补贴4万余元。各司法所在宣讲法律、排查调处纠纷、防止集体上访、专项治理和严打斗争等方面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全区未发生一起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民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因工作成绩突出,朔里司法所长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高岳司法所被评为全市综治工作先进。

二是加强业务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我局在抓好司法所基础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司法所的各项业务建设,以业务促队伍,以队伍树形象,以形象求地位。为了使司法所业务更加活跃,我局不断加大对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一系列工作的指导力度,每个司法所都设立了专门的咨询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庭等,群众一踏进司法所大门就能得到热情的接待和帮助。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好形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司法所的队伍、业务和管理上,体现在司法所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上。队伍建设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我们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强化“服务”、“保障”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是把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教育常抓不懈。根据《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我局制定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在司法所工作人员中倡导勤学之风,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学习会、总结会,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学法律、学理论、学知识、学业务,并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警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形象教育等活动,增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学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其中5个司法所长全部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再次是关心爱护,保障到位。区委、区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经费预算逐年增加。对司法所人员,不仅重使用,而且重培养,为他们的进步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司法所各项职能,进一步巩固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从制度上保障全区司法所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司法所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开辟司法所建设的新局面。

篇2: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河北街道办事处河北司法所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对照建设标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建所目标,加大资金投入,严格工作规范,确保工作实效,从组织机构、基础设施、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等各个方面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及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河北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3人,都具有本科学历。司法所长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认真正确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管理要求。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年业务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80学时,年人均至少参加一次区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机制培训。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司法所办公用房达到80平方米以上。此外,我局为各司法所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录像机、照相机、桌椅柜、电话等办公设施。司法所内外设有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司法所工作人员都具备电脑、网络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操作和保养技能。司法所工作人员实现了统一着装,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司法行 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司法所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二、加强业务工作,认真履行职责。

1、社区矫正工作

办事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继续在探索中前进,积极吸取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的工作水平。目前,司法所已拥有社区矫正志愿者22人,构成完善的社区矫正网络。司法所还对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模式,即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人格特征以及主观恶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别归类、按等级帮教。从实施的矫正模式看,所有的矫正对象总体表现较好,没有出现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均能按时汇报自己的生活、思想情况,完成公益劳动任务。现有社区矫正人员2人。

2、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办事处司法所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

1、切实加强调委会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经过多年的努力,办事处现已形成街道、社区调解委员会以及社区调解小组的三间网络调解组织体系。

2、切实发挥好调解职能维护稳定。一方面,长期坚持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委会、调解小组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决调处好每一件纠纷。对调解成功的,做好回访工作;对调解不成的,耐心平息事态,告知双方应依法办事,行使诉讼权利解决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3、帮教安置工作

办事处司法所一方面建立社区帮教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人性化”帮教措施。上半年社区无衔接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率达到100%。

4、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工作

办事处司法所充分利用工作人员学历较高的专业优势,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法律援助与法律咨询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现办事处、社区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4月4日在辖区内开展了“六五”普法宣传活动。悬挂横幅 1幅,发放宣传单100余份。2、6月9日西市区检察院送法进社区活动。通过知识讲授和现场互动的形式,为社区居民释疑解惑,提供规范指引。

5、法制宣传工作

办事处司法所以普法学习培训为核心,积极创新普法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两个突出”:

1、突出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每季度坚持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全体机关干部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形成了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带头讲课,班子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备课的学习制度。

2、突出抓好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案例讲解,以案释法,宣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取得很好的效果。办事处举办专业的法制讲座1次。此外,为确保公务员学法用法需要,司法所开展了机关干部《物权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法 律法规的知识考试,进一步推动了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所务管理制度化

1、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做到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工作规则公开;工作人员职务、联系方式公开;司法所工作人员工作日内去向公开,实现工作程序规范,管理严格透明。

2、健全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岗位目标责任、公开公示、行政执法监督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考评奖惩、廉政建设、档案管理、统计上报等所务管理制度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统一上墙。

3、建立健全各类业务台帐及登记簿册。对各项业务工作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和统计,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建立各类业务台帐登记册,即建立健全民间纠纷调处情况登记册、民间纠纷专项排查治理登记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登记册、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登记册、法制宣传情况登记册、参与综合治理情况登记册、法律咨询来信来访登记册、法律援助情况登记册、司法所会议记录册、重大案件讨论情况登记册等工作台帐。

4、做好档案(卷宗)归档工作。各项业务要建立档案(卷宗),档案要装订成册、分类管理,专人负责。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狠抓“三个规范”

(一)组织制度规范。近年来,区司法局根据工作需要,对司法所各项工作制度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为司法所统一制作了制度、标识、门牌、人民调解等各项卷宗,司法所标识按照司法部《关于统一司法所标识的通知》要求做到了统一规范,并且认真落实《安徽省司法所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主要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姓名、照片、职务、联系方式、司法所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上墙公布。

(二)目标管理规范。我们把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纳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范围,将司法所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与各司法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下发了《杜集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考核评价指标》,考评结果将直接与该单位集体、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挂钩,大大激发了司法助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档案管理规范。我局不断对司法所业务台账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业务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和科学管理,对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台账资料,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要求,尤其是对调解文书“一案一档”、刑释解教人员“一人一档”、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提出刚性要求,从而推进司法所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发挥职能,开拓创新,落实“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把工作做实。近年来,我局在全区构筑了以区级人民调委会为“龙头”,以三镇两办5个司法调解中心为核心,以40个村(居)人民调委会、5家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 家行业性调委会为基础,以278个调解小组为为依托的四级大调解网络,并下发了《关于人民调解工作实行“六统一”的规定》,完善和推进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六统一”(调委会标牌、印章、人民调解标识、制度、程序、文书)的落实,印制了10000份人民调解卷宗,统一人民调解文书格式。规范调委会的业务台帐、调解文书和工作档案,保障人民调解的公正、规范和效能。建立人民调解员办案一案一补激励机制,现已发放调解补贴4万余元。各司法所在宣讲法律、排查调处纠纷、防止集体上访、专项治理和严打斗争等方面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全区未发生一起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民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因工作成绩突出,朔里司法所长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高岳司法所被评为全市综治工作先进。

二是加强业务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我局在抓好司法所基础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司法所的各项业务建设,以业务促队伍,以队伍树形象,以形象求地位。为了使司法所业务更加活跃,我局不断加大对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一系列工作的指导力度,每个司法所都设立了专门的咨询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庭等,群众一踏进司法所大门就能得到热情的接待和帮助。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好形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司法所的队伍、业务和管理上,体现在司法所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上。队伍建设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我们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强化“服务”、“保障”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是把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教育常抓不懈。根据《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我局制定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在司法所工作人员中倡导勤学之风,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学习会、总结会,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学法律、学理论、学知识、学业务,并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警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形象教育等活动,增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学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其中5个司法所长全部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再次是关心爱护,保障到位。区委、区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经费预算逐年增加。对司法所人员,不仅重使用,而且重培养,为他们的进步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篇3: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今年以来, 南开区嘉陵道司法所以提高队伍能力为目标, 着力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技能培训、实战测试、模拟走访等形式多样的练兵活动。

一是坚持技能培训, 切实增强岗位练兵的实效性。针对全所干警需要理论知识“充电”这一情况, 集中时间开展技能培训。针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矫正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学习, 使大家对矫正管理制度、程序等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同时加强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工作培训, 邀请市人大代表、南开区嘉陵道街罗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孙兰敏宣讲关于社区调解工作以及如何化解矛盾纠纷等业务知识, 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是坚持实战测试, 努力突出岗位练兵的针对性。司法所以增强管理能力为核心, 以提高工作水平为重点, 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主要考核矫正管理的任务、制度、内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坚持模拟走访, 不断增强岗位练兵的生动性。坚持寓教于乐, 通过开展模拟走访活动, 以矫正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素材, 模拟走访现场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情况分析、法规适用、问题处理、信息汇总等能力提高了岗位练兵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用心打造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廉洁自律良好形象

2014年9月3日下午, 天津市南开区向阳路司法所在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李某来所里例行报到, 其在向阳路司法所干警不知情的情况下, 暗自将8箱水果梨放在司法所外墙处, 待其例行报告结束后, 才将此事告知向阳路司法所干警。向阳路司法所干警在电话里义正辞严拒绝其所送礼品, 并立即通知他的姐姐叫来出租车将8箱水果梨负责运回其住所。目前, 8箱水果梨已如数退还给李某本人。

篇4: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自2010年以来,海北中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全州“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7名干警分别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全省法院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中院领导班子连续5年被州委考评为优秀班子,干部队伍连续20多年保持着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的“零违纪”。据省统计局、省委政法委2011、2012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司法执法工作调查报告显示,在工作满意度群众测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群众评价等调查中,海北中院多项指标满意度均列全省法院第一。

多措并举,

强化执法办案第一要务

近年来,海北两级法院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强化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三年,海北中院和门源、刚察、祁连、海晏4个基层法院年均受理各类案件7100余件,年结案率95%以上。

在审判执行过程中,海北法院始终严格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依法严惩影响社会稳定的暴力犯罪、侵财型犯罪和职务犯罪;妥善调处各类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促进和谐稳定;强化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合法债权;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落实涉诉信访责任,全力化解涉诉信访纠纷。

为深入推进阳光司法、民主司法,海北两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对减刑假释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审判,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和案件旁听制度,广泛听取代表和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以公开、民主、监督促公正。全州开通了网络办案系统、OA办公系统、数字法庭系统、诉讼资产网和对基层法院的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审判流程网络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三年来,在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海北法院突破性地实现了“三个100%、两个上升、两个下降”的可喜成绩,即立案审查准确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依法开庭率100%,调撤率、自动履行率不断上升,案件上诉率、执行案件受案率明显下降。同时,全州5个法院在全省率先创建了“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州中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无错判赔偿案件、无重大涉诉信访案件、无超审限案件、无执行积案、无违法违纪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六无”法院创建目标。

创新服务载体,践行为民宗旨

近年来,海北法院以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巡回审判和司法调解为核心,创新服务载体,强化服务职能,全力推进司法为民工作。

为给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海北两级法院在立案大厅实行诉讼流程上墙,在农村牧区、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二审民事案件的巡回审判率达75%。在调解工作方面,海北法院认真开展立案调解、庭前调解、联合调解,深化“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向纵深迈进,案件调撤率、自动履行率逐年上升。

2012年,全州法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74.77%,二审民事案件经调解后自动履行率达85%。巡回审判和调解力度的加大,在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同时,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缓解了执行难问题。

与此同时,海北法院认真开展法律咨询、判后答疑、明法晰理等法律服务,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健全司法救助制度,落实救助资金,使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三年来,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44.46余万元,发放救助金25.16万元,并能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厂矿企业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帮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特别是制定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法律服务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深化机制创新,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近年来,海北以抓规范、强管理、促落实、提效能为抓手,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强化审判管理、规范司法政务、细化绩效考评、深化廉政建设为核心内容的综合管理机制,并狠抓制度落实,切实增强制度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形成了以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

当前,海北中院已制定实施了《加强审判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则》《案件质量评审办法》等20多项制度,形成了审判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并率先在全国法院推行办案法官签订一案一承诺、终身负责制的《公正司法承诺书》,得到了最高法院有关领导的肯定;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州法院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州法院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年规划》及干部年度培训规划,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不断强化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州举办各类培训班13次,参加各类培训1039人次,干警年均参训率达206%,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此外,海北中院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科学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针对档案、车辆与财务管理等司法事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绩效考核考评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司法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为建设好法院文化,近年来,海北中院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党员活动室、法官书屋、廉政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之家、健身房和职工食堂等,其中党员活动室、法官书屋分别被确定为全州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全省“职工书屋”示范点;还举行了诗歌朗诵、法官宣誓、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学雷锋活动和文明礼仪活动,用身边的人与事感染和熏陶广大干警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适时邀请医师专家开展心理辅导和养生讲座,长期坚持职工工间操活动,用法院文化构筑起广大干警的精神家园,为执法办案注入鲜活的激情和不懈动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人民法院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长效性工作,站在新成绩、新起点上,海北法院戒骄戒躁、务实进取,将坚持不懈地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海北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先行区建设努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全照立

篇5: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

一是基础设施规范化。对照市局的标准,制定了本市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细化。规定:镇司法所的办公用房面积不低150平方米,街道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不低100平方米;设置办公室、调解庭、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1248”值班室、档案室等;司法所至少配备一部电话、一部电脑及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施等。同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达到规范化司法所要求的镇、街道,由市财政给予2万元的奖励。今年以来,全市对司法所投入达到了80余万元,新增办公用房12间,电脑6台,办公桌椅50余套。现全市12个司法所有11个达到了**市规定的镇司法所90平方米、街道司法所70平方米的要求,其中2个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达到了150平方米以上的省厅标准。

二是人员管理规范化。司法所由3名以上人员组成,通过竞争上岗,为司法所配置了13名司法所长,实行所长负责制。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争取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基层司法所新增加6个编制,经过严格筛选,从人才招聘会挑选了6名应届法律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各司法所,目前全市12个镇街司法所基本达到了每所3人,有所达到了4人。在人员管理和配置上可有效满足工作的需要。

三是教育培训规范化。建立健全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司法行政干警五年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每年司法所长参加烟台市局培训,司法所的其它工作人员由**市司法局负责轮训,内容包括素质教育、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等内容。今年以来,先后安排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常用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36人次,培训率达100%,使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很大的改善。

四是规章制度规范化。将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调解中心、普法办、“12348”专线及刑释解教办公室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充实完善并全部统一刊板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理、公开承诺、廉洁自律以及例会、统计、档案管理等20多项制度,编印成册,人手一册,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

五是工作程序规范化。为了克服司法所工作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根据基层工作特点,还制定《司法所工作程序》,具体包括矛盾纠纷排查程序、司法调解中心调解程序、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程序、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程序和司法所报表程序等,统一印发至各所,对司法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进行了可操作性、流程式的要求和规定,有力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规范有序。

篇6: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一、考核方式及标准

实行考核方式,采取司法所自评和区司法局实地考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于年终通报。

结果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等级,基础分值为150分,得分在140分以上有资格评为优秀,当优秀有名额(或比例)限制时,择高分评优;12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达标;89分以下为不达标。

二、考核评定原则

以提高全区司法所整体规范化建设程度为总原则,重点加强软件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提高考核工作的操作性、公开性和透明度,旨在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努力创先争优.三、考核结果应用

1、对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司法所,由区司法局给予相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建议所长及司法助理员在公务员考核中评为优秀或嘉奖等次;

2、对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的司法所,在市级模范司法所和优秀司法所评比中以及区级先进单位评比中优先推荐;

3、对考核中被评为不达标或连续两年排在后两位的司法所,建议局党组对所长及司法助理员岗位进行调整。

四、考核评定内容

(一)队伍及所务管理工作(20分)

1、队伍状况:司法助理员具备开展工作必需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技能,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和工作纪律,人员到岗情况好。(4分)

2、行为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要求,举止文明,语言规范,仪表端庄,工作时间按要求着装。(1分)

3、办公环境:办公室内环境整洁,门窗桌椅干净明亮,各种物品摆放有序,办公室内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1分)

4、政务公开:有完整的岗位责任制和具体工作流程,司法所业务范围、职责分工、工作纪律、监督电话四上墙。(2分)

5、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专人专柜进行分类管理,配齐档案柜、案卷盒,制作规范,字迹清晰,内容齐全;同时配有电子档案。(2分

6、培训工作:坚持培训制度,根据工作情况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同时组织指导辖区基层组织开展好学习培训工作,基层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2分)

7、统计文字:统计工作专人负责,按要求及时上报各项工作的月、季、半年及报表,不得错报、漏报、迟报;所长每年上报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完成区司法局下达的信息、通讯报导任务。(3分)

8、责任落实:严格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区局责任书下达的各项任务;与辖区基层调委会、帮教组织、矫正组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责任落实。(3分)

9、制度完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法制宣传五大任务各项制度健全完善并得到较好落实。(2分)

(二)人民调解工作(30分)

1、调解组织网络健全,一二类调委会达到90%以上。(4分)

2、纠纷排查形成制度,掌握辖区矛盾纠纷的特点,每季度有纠纷情况统计分析。(4分)

3、按要求上报调解案例和防激化案例。(4分)

4、落实调解协议书审查备案制度,调解协议内容和程序符合法定要求,合法有效。(5分)

5、积极建立各类型调解组织,参与新型纠纷调处工作。(5分)

6、调解率达98%,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8分)

(三)、法律服务工作(10分)

1、担任乡镇政府法律顾问,服务为党委、政府及社区群众认可。(2分)

2、加强对法律工作者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无违法违纪被投诉情况;发生投诉能做到及时查证妥善处理。(3分)

3、严格遵守属地原则、统一收案收费等基本制度,无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3分)

4、按要求使用统一规格、统一内容和类别的办案用纸;案卷文档专人负责,制作规范。(2分)

(四)、安置帮教工作(15分)

1、基层帮教组织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2分)

2、辖区内帮教对象建档率达100%,衔接工作到位,管理规范。(2分)

3、开展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监所内帮教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街道乡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工作会议并有完整会议记录(3分)

4、落实定期排查、重点人分类管理、责任倒查制度。(3分)

5、安置率在95%以上,帮教率在98%以上。(2分)

6、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3分)

(五)、社区矫正工作(30分)

1、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落实,基层组织切实有效发挥作用。(3分)

2、矫正档案专人管理,配有专用档案柜,正副档完整,项目齐全。(3分)

3、接收、管理、教育、考核、解矫等执法各环节符合法定要求和程序。(10分)

4、法律文书齐全规范,有针对性制定矫正个案。(5分)

5、各项会议及工作情况记录完整。(3分)

6、脱管失控率低于4%,重新犯罪率低于3%。(6分)

(六)法制宣传工作(15分)

1、年初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年终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2分)

2、指导村(居)委会开展法制宣传及依法治理活动。

(2分)

3、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分)

4、按时发放各种宣传品。(1分)

5、定期组织好地区法制宣传员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2分)

6、抓好六个阵地建设。(6分)

(七)乡镇街道政府或辖区群众对司法所的综合评价(30分)

五、额外加减分的考核内容

有下列情况的予以额外加减分并记入总分:

(一)加分项目

1、业务工作有创新,总结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做法。(10分)

2、工作受到地方党委、政府或区局表彰。(5分)

3、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市局以上单位表彰。(10分)

4、典型纠纷调解案例、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案例按所报件数加分。

(每件加1分)

5、外宣工作按被区级以上媒体、刊物采用的数量加分。(每采用一篇加1分)

(二)减分项目

1、处理矛盾纠纷激化不及时、不得当,致使出现民转刑、自杀、群体上访等严重后果的。(10分)

2、出现法盲协议或严重违反调解原则、纪律或矫正工作中有严重违法行为被媒体曝光或其他严重后果的。(10分)

3、由于帮教、矫正工作不到位、不负责任,致使发生严重重新犯罪的。(10分)

4、法律服务出现违法违纪情况被投诉到区局或上级单位的。(5–10分)

篇7: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关于印发《东营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司法局:

现将《东营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二年五月 日

主题词:司法所 规范化建设 意见 通知

报:省司法厅,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

发:各县(区)司法局、市局有关科室,存档。

东营市司法局办公室

2012年5月

日印发

(共印

份)东营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提升司法所建设水平,规范司法所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服务“黄蓝”国家战略,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发„2009‟7号)、《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司发„2009‟19号)和《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考评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建设“平安东营”和实施“黄蓝”国家战略这条主线,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司法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整体工作效能,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集中3至5年时间,按照“五化”要求,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 优良、执法公正的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构建一套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协调、作用明显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一个设施齐备、功能健全、保障有力的司法行政工作平台,达到机构单设、编制单列、人员充实、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内部管理科学规范、作风能力明显改善的目标,使司法所业务工作更加活跃,工作效能明显增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正规化

1、司法所应按行政区划单独设置,每个乡镇(街道)设置一个司法所。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实行县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司法所成为县区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司法所全称应为:хх县区司法局хх(司法所所在地地名)司法所(如:东营区司法局胜园司法所),有统一的标识、标牌、印章。

2、司法所实际工作人员应3名以上,实行所长负责制,设所长一人,根据实际需要可设副所长。司法所长的任免、调动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3、具有3名以上中共党(团)员的司法所应建立党(团)支部,党(团)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要明确党员隶属关系。

(二)干部队伍专业化

1、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工作人员应热爱司法行政工作,具有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选拔、录用必须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新录用人员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司法所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2、司法所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法律专业学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认真正确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管理要求。

3、县区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司法所人员编制的管理,已下达用于司法所的政法专项编制专编专用,无被挤占、挪用和空编现象,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工作人员未经县区司法局批准,不得调离或转任到其他工作岗位。在管好用好政法专项编制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编制,选好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实行县区司法局与司法所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把优秀干部选派到司法所工作,激发队伍内部活力。

4、司法所工作人员要自觉加强学习,严明纪律。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

5、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司法所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新任司法所长、新录用工作人员参加省司法厅或市司法局组织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培训的原则,市司法局负责对司法所长、调委会主任、县区司法局负责对司法所其他工作人员每年分别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

6、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司法所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落实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制度,把岗位目标责任与考核、奖惩、晋升等制度结合起来。不断健全完善监督措施和机制,对工作不称职的人员,要调离工作岗位,对违规违纪人员要严肃查处。

(三)业务工作效能化

1、按照司法部规定,司法所主要承担九项工作职能:(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2)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非监禁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3)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4)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5)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7)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8)参 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2、司法所要根据司法部规定的职责范围全面履行各项工作职能,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司法所业务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要服从地方党政工作大局,同时在业务工作开展上把握好定位,依据司法所的9项工作职责依法行政,不能超越职责权限。二是正确处理好同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作上积极沟通配合,实现协调联动,优势互补。对依法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事务要避免越权代办,擅自处理。三是正确处理好司法所同基层法律服务所之间的关系。司法所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指导管理,要明确分工,明确职责,禁止以司法所在职人员开展有偿法律服务。

3、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积极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要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强化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以及企业调委会建设。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组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按照调解协议书模本,依法规范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和监督,努力提高调解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不断强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行政内部律师、公证、普法、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工作的衔接配合,形成司法行政内部的联调联动机制。要不断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 织建设,逐步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等新的工作领域。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积极落实人民调解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解决调委会工作难题,维护调解员的正当权利。确保“六统一”(名称、印章、标识、徽章、工作程序、文书格式)标准化调委会达到90%以上,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 96%以上,调解协议履约率95%以上。

4、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日常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对非监禁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和登记工作,确保矫正手续完备、资料齐全,档案规范,记录及时,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失控。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

5、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负责法律援助站业务开展,认真做好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或面向社会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在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确保法律顾问履好职、服好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服务领域,主动安排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加强对合署办公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所辖范围内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基层法律服务所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时保质保量办结法律援助案件,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成效显著,无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行为发生,无 上访投诉现象。

6、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完善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全面掌握服刑在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5年内刑释人员和3年内解教人员名册和帮教安置档案齐备,落实帮教责任人,签订帮教协议。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安置释解人员就业,为特困释解人员办理低保和困难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率达到90%以上,衔接准备工作反馈率达到100%,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分别达到100%和95%,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

7、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制定普法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律进社区”活动。基层依法治理铺开面达到95%以上,辖区内三分之一的村(居)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居)”行列,90%以上的村(居)建有“普法一条街”,社区“六个一”(即:在每个社区建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室或图书角,建立一支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议一座法制学校,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制讲座,每个家庭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建设全面落实,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每年为群众上3次以上法制宣传课,受教育群众达到2万人次,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5件以上。

8、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对本地区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治理、防范,对社会矛盾进行预测分析,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治理建议。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及时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村居(社区)解决不了的疑难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械斗事件,增强全局意识和组织观念,认真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四)所务管理制度化

1、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做到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工作规则公开;工作人员职务、联系方式公开;司法所工作人员工作日内去向公开,实现工作程序规范,管理严格透明。

2、健全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岗位目标责任、公开公示、行政执法监督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考评奖惩、廉政建设、档案管理、统计上报等所务管理制度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统一上墙。

3、建立健全各类业务台帐及登记簿册。对各项业务工作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和统计,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建立各类业务台帐登记册,即建立健全民间纠纷调处情况登记册、民间纠纷专项排查治理登记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登记册、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登记册、法制宣传情况登记册、参与综合治理情况登记册、法律咨询来信来访登记册、法律援助情况登记册、司法所会议记录册、重大案件讨论情况登记册等工作台帐。

4、做好档案(卷宗)归档工作。各项业务要建立档案(卷宗),档案要装订成册、分类管理,专人负责。

(五)基础设施标准化

1、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办公用房。乡镇司法所办公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城市街道司法所办公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房间设置合理,拥有8间以上的办公场所(所长室、司法所其他工作人员室、法律服务工作者室、资料档案室、培训室或会议室、人民调解庭、矫正谈话室)。

2、办公场所标识明显。规范悬挂司法行政徽标和司法所规范名称标牌,此外不得悬挂其他任何标牌、标识。

3、办公室设置规范。根据职能和业务要求,司法所办公房间外要悬挂办公值班、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档案管理等职能标识牌,室内公示各项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照片、姓名、职务和工作职责等内容。

4、办公设施齐全。配备业务用车,档案资料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基本办公设施,确保“一人一桌,一桌一脑”。

5、落实司法所各项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的支持,将司法所公用经费和办案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厅字[2009]32)和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司发[2009]19号)的精神,积极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定经费支出科目,努力争取司法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及时足额到位,保证人均业务经费2万元以上。加强司法所经费的使用监管,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各县区司法局要按照“整体规划,全面铺开,突出重点,着力推进”的原则,在保证区域内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整体提升的同时,选取1-2个底子好、基础强的司法所进行重点扶持,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示范司法所。

四、组织领导

篇8: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

关键词:刑事执法,规范化,问题,对策

新形势下, 我国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和强调的法治思维, 要求公安机关的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框架之内, 按照法律、法规所明确的职权和程序依法行政。在当前强调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中, 公安机关不但要强化行政职能, 服务好大局, 更应顺势而为, 突出司法力量的建设, 强化刑事诉讼工作, 才能够做到对犯罪活动, 不枉不纵; 才能够积极适应检法机关主审法官、主诉检察官的改革, 不等不靠; 才能够充分满足公安部提出的“对公安、安全机关具有刑事司法属性的侦查人员探索试行主办侦查员制度, 并完善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改革要求, 不偏不倚。作为公安工作重点之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应如何建立统一标准, 加强规范化管理, 将是各级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公安刑事执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点粗线的分析, 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当前公安基层刑事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1. 办案程序操作不规范

首先是受理案件。公安机关受案的来源有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犯罪嫌疑人自首和其他部门移送等六种情况, 这当中以公民报案占绝大多数, 而公民报案往往是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或电话或来所。而在我们的刑事案卷中往往缺少派出所的接警登记, 反映的是群众直接向刑警大队报案, 不能如实的、完整反映案件的报案经过。这种情况在一些重大案件的后期诉讼中造成麻烦。比如杀人案件, 派出所接到报案后, 先期到达现场后, 有的要采取现场保护措施、有的要采取紧急措施, 比如抢救被害人、救火等; 如果受案中将派出所接警这一环节省略, 会造成案卷材料前后不一致, 导致案件来源不清。

其次是符合立案条件, 不及时依法立案, 主要表现在:不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立案, 在调查的案卷中, 21% 的立案决定书与接处警登记表时间间隔较长, 有的超过7 天, 有的长达一个月; 有部分案件不走案事件系统, 以开具纸质立案决定书的方式立案, 也未开具立案告知书; 有的案件立而不侦, 未及时开展相关侦查工作。

再次是撤销案件, 在何种情况下应撤销案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已作出具体规定, 据此, 转治安处罚的案件、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作案及双方协商处理或被害人自诉 ( 公安机关已立案) 的轻伤害案件都应当撤销案件, 但一些该撤销的案件没有撤销。同时转治安处罚的案件, 在撤销刑事案件后如何走治安处罚的程序也存在一定争议。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犯罪嫌疑人归案情况的说明”的问题, 这项内容在《刑事诉讼法》及办案程序规定中都没有提及, 是近年来公安部根据办案实际作出的要求。由于没有统一的格式, 各地写法也不一样。以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为例, 有的是以抓获单位出具说明, 有的是参与抓捕的民警以第一人称“我们”共同书写由单位加盖公章, 有的是参与抓捕的民警以个人第一人称分别书写加盖或不加盖单位公章等等, 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外, 还有一个毋庸讳言的环节就是程序倒置现象的存在, 表现在先侦查后立案, 有的甚至案件破了再立案, 有的先采取强制措施后立案; 有的受案、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移送起诉等不依法履行告知程序; 有的先搜查后补手续; 有的对拘逮捕行情况不按规定及时通知检察院等等。

2. 取证程序不规范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忽视见证人的作用。见证人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保证执法公正有至关重要的法律地位。在现场勘查、搜查、扣押物品、辨认、侦查实验等时都要有见证人见证。在实际办案中见证人往往是派出所的协警。协警作为派出所的协助力量, 从法律地位上说, 不能成为独立的第三方。 ( 2) 对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使用传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7 规定: 传唤适用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而办案中在一些重大案件甚至杀人案件中对嫌疑人使用传唤措施。传唤不属于强制措施, 嫌疑人可来可不来, 有的专家甚至提出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传唤期间主动供述的, 应当以自首论。此外, 对传唤时间的延长, 多数办案单位均无延长传唤时间的呈请报告, 未经审批直接就延长至24 小时。 ( 3) 对嫌疑人、被害人权利义务告知不够重视。让嫌疑人和被害人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对保证诉讼的公正性有重要意义, 也可避免在诉讼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告知的程序在笔录中都有所反映, 但多流于形式。对权利义务告知书只是交给嫌疑人、被害人、证人阅读或读给他们听, 而没有对内容作必要的解释。

( 二) 案件取证不到位

1. 犯罪构成的四要素是取证的四个方面。在办案中往往最重视的是犯罪的客观方面, 对案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都调查的较清楚, 但对犯罪的主体和主观方面都有所忽视。 ( 1) 对嫌疑人身份的认定。有的是根据嫌疑人自报的身份从全国人口资源库中调取的打印资料, 这种情况在协同办案系统运行之前较突出; 有的甚至缺失, 这在一些未成年嫌疑人轻微案件中较多, 有的办案人员一看嫌疑人在上小学, 肯定不到责任年龄, 干脆连身份证明都省略了。 ( 2) 犯罪主观方面, 包括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犯罪动机更能反映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更需要全面的调查。在实际办案中反映犯罪动机的往往只有嫌疑人自己的供述, 缺少相应的调查材料相印证。

2. 收集证据不全面。有些办案人员先入为主, 只注意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 而对犯罪嫌疑人无罪的证据收集不全甚至不去收集, 或未收集另一当事人的过错, 导致案件事实模棱两可, 证据之间不能很好地相互联系和相互印证, 不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 甚至相互矛盾。

3. 对证据的固定, 方法简单, 形式单一。实践中, 侦查员为图简便, 往往只以一种形式固定证据 ( 通常以言词证据和书证居多) , 不太注重运用视听资料固定证据。当前, 虽然运用录音录像固定证据已逐步增多, 但却存在视听资料制作不规范、制作质量不高, 有的甚至不能当庭正常播放的情况, 起不到证明作用。

( 三) 侦查措施运用不规范, 突出表现在扣押、辨认和询问

1. 扣押, 《刑事诉讼法》139 条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 应当查封、扣押”, 这一规定扩大了扣押适用的范围, 改变了刑诉法修改前只能在勘查和搜查时实施扣押的规定。当前, 对扣押措施的运用较为普遍,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无《呈请扣押报告》和《扣押决定书》、扣押贵重财物时拍照和录像固定扣押的意识不强, 且未及时进行必要的鉴定和估价等手段来补充证明扣押的法律效力、有时扣押嫌疑人与案件无关的物品。

2. 辨认, 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侦查措施,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只将辨认笔录规定为证据的一种, 而对相关操作没有具体规定, 这是立法的缺陷, 虽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有一定规定, 也不尽完善。在具体办案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指认现场或物品取代对现场或物品的辨认。本身应该由嫌疑人进行辨认的物品和场所, 很多办案单位都按照以往的思维和作法搞成了指认, 导致辨认笔录制作不够规范, 影响了作为证据的“辨认笔录”的证明力。此外, 除制作必要的辨认笔录外, 多数办案部门未对辨认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辨认结果的真实性, 导致辨认结果的证明力大打折扣。

3. 询问, 作为最常用的一项侦查措施, 实践中, 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在现场以外的地点进行询问时, 办案民警未出具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即《询问通知书》。对这一程序的忽略和缺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也削弱了询问笔录的证据效力。

( 四) 笔录制作不规范

主要表现有: 有的询、讯问不分; 有的询问笔录未经证人、被害人签名 ( 盖章) 、捺手印; 有的讯问笔录未经犯罪嫌疑人签名、捺印; 有的提讯证上签署的侦查员姓名、时间与讯问笔录上侦查员、时间不相符合; 有的同一民警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犯罪嫌疑人制作讯问笔录; 有的笔录没有制作的起止时间、地点或者只有一位民警签名; 有的笔录内容残缺不全; 有的笔录涂改后未捺指印; 有的笔录制作水平不高, 该问的问不到, 无关的情节记了不少; 问话方式不正确, 有的先入为主或有指供、诱供的嫌疑; 若干笔录中同一人姓名记录不一致; 有的讯问笔录除时间不同外, 其它内容存在粘贴复制现象; 有的案材料缺少侦查员签收; 电脑制作的文书或笔录, 错别字、漏字、多字的情况常常出现, 等等。

( 五) 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特别是在报立案、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 一些民警未认真参考文书制作范文, 过于简单, 导致不能准确反映该案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起因、过程、导致的结果及涉嫌违反的法律条文。

二、解决对策和建议

( 一) 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规范执法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决定了行动的方向。每个公安民警都应树立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生命线、是公安机关永恒的主题的理念, 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是公安工作的核心问题, 更是当前适应我国法制建设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 理性、文明、规范执法应成为全体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为和行动要求。同时, 还应认识到, 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增强公安机关履职能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也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保障。

( 二) 规范执法环节, 细化执法要求

近年来, 公安部虽然出台了《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细则》, 对各警种日常执法的范围、程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随着日常警情的不断变化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确保民警的每个执法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提高现场接处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就应对执法的各个环节一一细化, 并将与之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还可借助现代化设备对信息的采集、证据的固定、现场处警的操作指导等来提高执法的效果和质量。

( 三) 开拓创新, 以刑侦息化建设为契机, 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将民警从人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使传统侦查模式瓶颈得以突破、使有限警力得以增加的有效途径。通过网上办公, 海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各类信息数据的梳理、分类、分析、关联, 推行执法办案的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和网上考评, 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通过执法平台固定执法标准, 强化执法监督, 从而不断提高执法质量,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 四) 完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法制、纪检、督察、信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切实改变力量分散、监管不力的状态, 努力在执法责任制落实上求突破、见成效; 二是完善网上监督巡查机制。建立网上监控、网上巡查、网上督查、网上预警等四项监督机制, 随时在网上掌握各单位的接处警信息、发破案动态、使用强制措施情况、涉案人员和财物处理结果, 及时查纠普遍性、苗头性的执法问题, 对接处警、治安调解、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是否规范等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三是要落实责任, 严明奖惩, 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切实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 四是利用公安网络和社会信息网络两个监督平台, 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透明度。一方面, 可以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作用。通过视频信号接入各级监控中心, 由专人对值班人员、窗口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拓宽网上举报渠道, 通过互联网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探索一直在路上, 永远没有终点, 规范化执法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每位民警从自身作起, 转变观念, 加强学习,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好每一份笔录、每一份法律文书, 完成好每一项侦查措施, 办理好每一起案件, 忠于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 就一定能够实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这个中国170 多万人民警察追求的执法理念。

参考文献

[1]佚名.浅谈如何在公安信息化背景下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EB/OL].金盾网, 2009.12.

[2]程振华.基层刑警大队在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EB/OL].南国警察网, 2011.12.

[3]张萍.关于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杜集区司法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总结】相关文章:

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2010年度考核工作总结04-23

产业聚集区建设自查报告04-22

潘集区建设市场自查报告04-23

谢家集区检察院基层院建设工作经验04-28

潘集区政府六查六看自查报告04-12

上一篇:3a级景区村创建汇报下一篇:野餐英语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