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

2024-04-27

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共4篇)

篇1: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

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

听觉注意力

活动

一、听听谁的耳朵灵

一、功能

1、培养特殊儿童的听觉推理能力与想象力。

2、提高特殊儿童听觉的记忆力。

3、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敏锐力与注意力。

二、方法、准备:标有音名的与儿童人数相同的铝板琴、木槌。

三、操作层次

1.老师单音弹琴,请儿童注意聆听。

2.从最低的音Do弹起,依音阶顺序弹到最高音Do,每次都请儿童说出所弹的音名。

3.这一部分儿童掌握熟练后,可以增加难度,三度三度地弹。比如: Do——Mi——So、Re——Fa——La。

4.也可将8个音符打乱顺序弹,请儿童聆听并说出音名。

5.请儿童将铝板琴放到桌子上,用木槌敲击。通过自己操作,找出各个音的位置。

6.对掌握较好的儿童,可以指导其按音高顺序自己练习敲,以培养乐感。

听觉辨别力

活动

二、猜猜是什么物体的声音

一、功能

1、培养儿童辨别物体声音的能力。

2、提高特殊儿童听觉的敏锐力与注意力。

3、提高特殊儿童听觉的辨别能力与记忆力。

二、方法、准备:1.活动区的物品——杯子、木片、金属、塑料、一块大布、一根小棍。2各种打击乐器。

三、操作层次

1、把杯子、木片、金属、塑料等物品取过来,置于教师和小朋友的中间。

2、.用一块布将这些东西蒙上。

3、请儿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是什么声音(教师用小棍轻轻地敲击杯子等物)。

4、可依次敲下去,请儿童分辨声音。

听觉记忆力

活动

三、找出活动相同的声音配对

一、功能

1.培养儿童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让听觉更灵敏。2.培养专注力与敏锐力。

3.发展儿童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柔韧性,做好书写前的准备。

二、方法

准备:请儿童协助取来红、绿两盒音筒,放到毯上。老师先拿出红盒中的强弱两个音筒(强度相差较大)放在幼儿前面。

三、操作层次

1.先拿声音较强的音筒来摇,请幼儿注意听,请幼儿做同样的动作。2.接着再拿声音较弱的音筒摇给幼儿听,请幼儿亲手操作。

3.先听强音再听弱音,听完后,强音放在绿桶里,弱音放在红桶里,让儿童进行强强—弱弱配对。

4.以此类推,将6种不同的音筒配对成双。

听觉理解力

活动

四、帮我演出来

一、功能

1.培养特殊儿童的粗大与精细动作。2.培养特殊儿童的听觉注意力与敏锐力。3.提高特殊儿童的语言理解力。

二、方法

准备:老师先做几个有着简单动词的卡片。比如:下雨、跑步、踢足球、鼓掌、梳头、刷牙等动词。

三、操作层次

1.老师拿出所有的卡片,然后教儿童一一演完。2.再次拿出刚演完的图片,随机抽取让儿童表演。

3.以此类推,几次训练后,以后再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逐次增加难度训练。

复述

活动

五、跟我一起演一演

一、功能

1.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注意力与辨别力。2.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记忆力。

3.培养特殊儿童的逻辑思考、推理与判断能力以及想象力。4.培养特殊儿童的听觉理解力。

二、方法

准备:老师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操作层次

1老师准备好先给儿童讲一个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

2.老师给儿童编好角色,谁当大灰狼、小红帽、和妈妈的角色。3让儿童进入角色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篇2: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

中度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作者/龙婉君

摘 要:针对一名智障学生撕衣裤这一具体问题行为展开个案研究,以期找出适合的方法帮助该学生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减少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以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篇3:浅谈听障儿童的听觉训练

听力和听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听力是感受声音的能力, 而听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声音的能力, 听力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基础, 只有声音信息传递到大脑, 个体接收到丰富的听觉训练刺激, 具备充足的听觉经验, 才能发展良好的听觉能力。

二、听觉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1.听觉察知

是最基础的听觉能力, 可以感受这个声音的有无, 包括环境声音和语音的开始与结束, 并能够有意识地聆听。

2.听觉分辨

是指判断声音的异同, 区分不同的声音, 包括音质、音量、音长、音高、元音或辅音差异。

3.听觉识别

是指可以理解不同声音所代表的意义。能够理解已经标记或命名的东西。能从备选项目中指出目标音。

4.听觉理解

是指能实现音义结合, 依据既有的语言知识, 理解声音的信息。理解是听觉能力的较高水平。

三、影响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因素

1.听力障碍发生的时间和程度

听力障碍发生的时间和听力损失的程度对儿童的听觉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听力障碍发生越早, 听力损失越重, 对听觉发展的负面影响越大。

2.听力干预和康复训练的时间

听障儿童的听觉发展与助听设备开始佩戴的年龄及使用时间有很大关系, 听力补偿或重建的年龄越早, 儿童越早听到有意义的声音, 越有机会发展。

3.听力干预的效果

听障儿童的听觉发展, 会因听力补偿或重建的优化程度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4.听觉训练的质量

虽然佩戴或植入助听设备以后, 绝大部分儿童都能够听到声音, 但其听觉能力仍然需要长期培养和学习才能顺利发展, 因此, 康复教师和家长要对听障儿童进行科学的听觉评估。

5.儿童自身因素

听障儿童的听力水平、健康状况、学习方式、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精神状况等也会影响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

6.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和谐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康复计划的认同度及参与能力等。

总之, 听觉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康复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地指导, 帮助家长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 使家长了解、掌握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听觉能力的基本知识方法, 保障听障儿童得到全面、规范的服务, 为孩子进一步的言语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听力干预只是帮助听障儿童听到声音, 但听到声音不意味着理解声音, 而听觉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 尽量减少耳聋给聋儿带来的不良影响, 养成其聆听的良好习惯, 为最终像正常儿童一样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听障儿童,听觉,听觉训练

参考文献

[1]胡向阳.听障儿童全面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09.

篇4: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

关键字:

【中图分类号】G764

一、引言

交往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且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中度智障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也有交往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的先天性缺陷使得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也影响了他们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面对智障儿童这方面的缺陷,应当进行尽早的语言交往能力训练,这样对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乃至于立足社会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粗浅的阐述了本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希望对培训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二、训练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2.1家庭难以对智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语言交往能力训练。

孩子自出生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而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儿童的早期语言相互作用以及情感交流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相关专家认为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但是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度智障儿童却只有很少的部分能够有语言训练的机会。究其原因,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以及父母双方文化程度较低,导致他们不能够进行系统的语言康复和交往训练。所以,这样的训练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康复工作者的肩上了。

2.2智障儿童难以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进行语言交往。

一般情况,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模仿、练习等获得的,这也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途径。但是就中度智障儿童的自身情况而言,由于其智力水平低下且缺乏重视度,即使有一些智障儿童有着语言交往的主观意愿,但是在实际交往中通常外界给予他们的是拒绝,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度智障儿童很难通过非正式的方式来进行语言交往。面对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才能够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语言交往能力[1]。

2.3语言交往能力的获得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语言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语言能力是儿童学习各种科目以及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技能,它对儿童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对中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强化训练能够提升儿童的观察、思考能力以及手脚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许多做人的基本道理,为他们适应社会、从事社会活动以及更好的融入社会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他们也会在未来的社会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尊重,同时也能消除他们因先天缺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变得坚强、自信、自尊、自爱。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因此,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刻不容缓,广大的康复工作者应当深刻的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负责的完成好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1,2]。

三、语言交往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3.1开展语训课进行语言交往专题训练。

语训课是一门专门针对智障儿童而设计的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课程,同时也是智障儿童学习、掌握并提升自身语言交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1)利用儿歌、谜语等形式进行训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中度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记忆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训练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选择一些易读易记且语言简练的儿歌或者是谜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教“羊”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浅显、形象的谜语来进行教学,例如这样的谜语:“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到谁,总爱叫妈妈。”同时,边演边让儿童进行猜想,能够充分调动起儿童的兴趣,同时借助表情、手势以及拟声词来帮助他们理解,将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现实情境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中度智障儿童在空间想象力方面也较为缺乏,但是同样作为儿童,他们也有好玩爱动的天性,因此,可以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来进行训练。比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随机教学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踏青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复习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词语,比如小花、小草、春天、蝴蝶等等,同时还可以将描写春天的儿歌穿插进去,配以动作、表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3]。

(3)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保持持久学习状态。

由于现实交际环境的丰富多样,使得有时出现现实条件受限的情况,此时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多媒体电教设施来辅助儿童学习。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能够大大的刺激儿童的听觉与视觉,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播放故事的同时给出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形象的音像情景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说话的环境[4]。

3.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语言交往训练。

针对中度智障儿童缺乏在真实社会环境中锻炼的现状,可以将语言训练尽可能的安排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当中,让儿童能够有切身体会。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儿童与健全人交往的机会,可以通过学校间的联谊活动互动、交流,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许多智障儿童也会主动跟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聊天,这样的实践机会能够大大的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语言交往能力。

3.3发挥家庭补偿作用,使语言交往训练更持久。

家庭是学校教育很好的补偿部分,家长应当有计划的与孩子交谈,跟他们一起看动画、交流内容,一些串门活动也尽量带上孩子,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得到更多语言交往能力的锻炼[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交往能力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培养他们具备这种立足社会的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智障儿童自身利益的需要。但是就该工作本身而言,它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全力合作,才能让智障儿童最终回归到主流社会之中。

五、参考文献

[1]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学龄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欧阳新梅.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G].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6.

[4]张丽华.浅谈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1(3).

上一篇:教学反思——我学习,我快乐下一篇:广东省第二届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