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

2022-09-19

第一篇: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

绘画治疗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方案的启示(共)

绘画治疗对孤独症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方案的启示

特殊教育(本)13-2

201311415230

彭馨怡

摘 要:绘画治疗作为艺术治疗中重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让儿童获得进步。绘画治疗鼓励孤独症儿童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儿童表达不出的感情,并通过绘画活动,拉近师生以及儿童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协调、整合其身心的治疗目的。在精神分析法、儿童感知觉等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探讨研究准确有效的绘画治疗实施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释放负面情绪,整合自我概念,达到心理平衡,解决孤独症儿童所面临的语言障碍,使绘画治疗广泛应用于中国孤独症儿童治疗领域。

关键词:绘画治疗 精神分析 孤独症儿童 个别化教学

一、绘画治疗的相关概念

(一)绘画治疗的定义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

(二)绘画治疗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投射理论: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中,将人的精神层面分为多层次,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此理论中的防御机制作为人类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作用是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而美术治疗被认为是表达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工具,它通过绘画形式,可以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孤独症儿童自我潜意识的内容。而绘画可以通过一种形式投射出儿童的内心想法,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心理具体化,实体化,视觉化。孤独症儿童通常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在不知不觉中能够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美术作品中,帮助老师、家长更好地了解探究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其发展。

(三)绘画治疗的特质

(1)绘画治疗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通过图像形式可以直观体现;

(2)绘画作品可以保存,也可以被修改,能够记录孤独症儿童心理状况变化的各阶段特点以及治疗进程;

(3)不同的图形可以带给孤独症儿童不同的感官刺激,从而协助儿童个体表达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4)绘画创作的过程,整合了儿童个体情绪以及思想上的感觉,具有全面性以及统一性;

(5)绘画治疗是教育学领域与心理学领域相结合的表现。

二、绘画治疗对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学的操作方法

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时,可以提供儿童一张白纸,以及画笔,让儿童在画纸上进行三种形式的绘画。第一种是自由绘画,第二种是规定绘画内容,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给出一定的刺激,让儿童对某幅画进行添补。绘画治疗的实施过程体现了精神分析治疗、结构化治疗、人本主义治疗等的思想。

个别化教育是针对有差异的儿童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尽可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找到自己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而作为特殊教育老师,在应用绘画治疗方法进行个别化教育时,要谨记我们不是要把孤独症儿童培养成为顶尖的画家,而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了解他们用言语无法沟通表达的内心想法。

对孤独症儿童的绘画治疗强调其身心统一,把绘画作为窥视孤独症儿童内心世界,解开孤独症儿童心结的方式。

三、绘画治疗对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启示以及反思

(一)特殊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特殊儿童的心理状况相对正常儿童更难探究,一般儿童可以通过言语、肢体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思想,但是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可能由于身体的缺陷或者是精神的缺陷,在情绪表达上不能够正常进行。所以,对于一位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必须具备相对应的心理学知识。 教育学与心理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育学的一些治疗方法,分析方法是在一定心理学理论上开展的。在对孤独症儿童治疗过程中,通过对儿童心理状况的发展情况,以及儿童感知觉的成长状况,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分析孤独症儿童心理。这就要求特殊教育老师具有较高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通过儿童画出的事物形状,采用的色彩搭配等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而正是因为两者的密切关系,在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心理学具有重要地位。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即是在兴趣说、统觉说的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国特殊教育若想更进一步得到提高,重视培养特殊教育老师心理学专业知识势在必行。

(二)绘画治疗在个别化教育中的开展

绘画治疗与美术教育是相区别的,虽然两者都是以美术形式以及美术活动为媒介,但是绘画治疗重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营造其心理健康为目的,而美术教育比较注重最终成品。在对孤独症儿童开展绘画治疗时,也可以进行美术教育。这样不仅能够分析孤独症儿童心理,还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术创造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下面叙述一则绘画治疗个别化教育开展对孤独症儿童产生的影响案例:

下图为某一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

孤独症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可是通过绘画形式他们表现了自己内心对外界的情感表达,例如图片中一幅画作是此孤独症儿童绘画的他的爸爸,通过画作的形式,他表现力自己对家人的爱。绘画治疗让他在对情感的感知以及表达上有所进步。除此以外,这名儿童的画作,受到了社会以及相关领域的关注,满足了儿童心理被关注的需求。

因此,将绘画治疗个别化教育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心理学理论知识对特殊教育学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证明,更是我国在开展孤独症儿童治疗多领域、多方式计划的前瞻。

参考文献:

[1]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五期

[2]龚月圆,艺术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5月

[3]风帆,对自闭倾向儿童进行干预的尝试[J],现代特殊教育,2012年5月

[4] 孙霞编著,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6 [5]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韩璐,智障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篇:智障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陈燕)

智障学生个别化教学策略

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陈燕

智障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远远高于普通学生。尽管他们的智商都很低,但在记忆、注意、语言、计算等各种智力因素的差异更加明显。培智教育就是让智障学生健康成长,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因此,培智教育的家校结合下的个别化教学尤为重要。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为了使智障学生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制订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完成后请学生家长提要求或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减、修改,共同制订出合理的个别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以专业素质去引导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让学生家长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配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家长,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家校合作氛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服务者。

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针对智障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思路。学生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合着丰富的学习元素,形成了智障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

教学进度缓慢前行。教师应当根据智障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实事求是地与家长商定,可随时调整教学进度的快、慢。智障学生具有识记慢,遗忘快的特性,已经完成的目标有时也会产生反复,因此,在个别化教学中,除了具有知识和能力的短期目标外,还有临时性目标,这就为可能出现的反复预留了空间。在整个计划中,学生的教育是由浅入深,朝最近发展区的方向发展,后一个短期目标一定要在前一个短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应是循序渐进、迂回曲折的。

教学评价动态多元。每一个短期目标结束后,都要对其进行评估,教师先对智障学生进行阶段测试,给出相应的成绩,然后把评估结果告知家长,并提示家长如何进行测试及测试的内容,让家长来测试自己的孩子,评估这一阶段孩子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情况。测试的形式是多样的:口头、书面、动手操作、实际应用,等等。这样的评估有利于教师和家长重新制定或修订下一步教学目标,及时更换教学策略,不断修正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

对智障学生家校结合的个别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尊重智障学生这一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家校结合教育的主导者,并关注个别差异,以个别化教学促进智障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

摘要 智障儿童,是指在胚胎期或者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智力落后或发展水平低下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障碍,而以智能低下为其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从智障儿童的特点出发,围绕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教育智障儿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智障儿童的教学教育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智障儿童;教育;课堂教育

有研究者认为,从整体上看智障儿童并非是一个同质的群体,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相当大,因此不存在有适合所有的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特点的概括模式。但是,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仍可看到某些共同之处。如发展的起点低,发展的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等。

一、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确是父母最感棘手的一件事。因为正常小孩一教就会,一学就懂,而对智力落后的小孩,有时教几十次还是收效甚微,所以家长对这些孩子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失去信心,由于不断尝试而又无法教会,这类孩子渐渐被冷落,甚至听之任之,最后狠心放弃。由于家长怨天尤人,不当的语言和行为往往让孩子身心再度遭到伤害;另一种是完全包办,穿衣、喂饭、洗澡、擦屁股等一概由家长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表现出极度溺爱,使原本就落后的儿童,能力发展更为滞后,因为儿童学习的机会已经被剥夺了。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并科学对待。

(一)智障儿童是可变的

有不少学者认为,四分之三的智障儿童并没有神经缺陷,他们是社会经济落后,家庭贫困的产物。他们之所以成为智障儿童,是因为没有处在一个可以促进他们认识能力增长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如若改变社会贫困,给予良好的教育,那么可以断定,那些没有神经缺陷的智障儿童就可能变成正常的儿童。

(二)必要的早期干预

利用连贯系统的教育和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限制和排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可以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对于智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早期教育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可以控制环境对人的自发影响。

由此可见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不过,早期干预应注意:①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②坚持正面教育,正面管教;③强调个体能力水平;④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积极的心态对待

这部分儿童并不是什么都智障,要尽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积极因素,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许多研究表明,由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联系、要求和交往等产生的社会刺激,可以促使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对待他们不能歧视,应避免用“白痴”一类带侮辱性的词来称呼他们。要适当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照顾,使他们在多于正常儿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成为健全的人。

(四)良好的环境影响

家庭的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成长助力。家长的生活习惯、举止言谈、待人接物、处事方式,以及传统的家教家风,为孩子所创造的生活、文化环境等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提供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智障儿童在家里总会受到冷落与忽视,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得不到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智障儿童,再教也是智障,故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给儿童讲故事,不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导致智障儿童缺乏这种锻炼言语的机会。因此,在智障儿童发展的早期,父母就应多为这些儿童提供言语锻炼的机会。

2.丰富生活经历,广泛开展活动。通常,智障儿童在家里,父母羞于带他们出去。在一般学校里,被排斥在许多有趣的活动之外,因此会丧失很多发展语言的经历。而对于儿童来说,只有有趣的经历和活动才会激发他们将情感、经验和愿望表达出来,才会有言语发展的动力。因此,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智障儿童言语的发展。

3.减少情感上的挫折。智障儿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遭到情感上的挫折,从而使他们变得胆小怯懦,沉默寡言,甚至完全自闭。因此,要尽量减少这种挫折,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早年。

(五)有的放矢的教育

根据智障儿童的活动能力水平和日常表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轻,中、重三级。

1.轻度迟缓者称为可教育者,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幼儿园、早教机构能提供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小学阶段可进入正常班级随班就读。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对这一批儿童的教育以参加基本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标。

2.中等迟钝者称为可训练者,他们在特殊学校中接受各种自我照料技能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在职业训练方面,他们往往在“保护工厂”中工作,在熟悉的教师和专业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生产技能,为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做准备。少数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在专门训练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3.严重迟钝的儿童,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妥善地护理并防止发生意外。

据初步统计,我国的智障儿童极大多数是属中等程度的,也就是可训练者。他们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在适当的支持下,可以在专门的工作岗位或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对于这类儿童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同时提供有效的早期教育。

二、优化智障儿童课堂教育的策略

(一)设置形象情境,提高认知能力

智障儿童由于感知有缺陷,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的事物表象十分贫乏,影响到认知的发展。所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丰富智力落后儿童的感性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l.实物呈现。将书本中抽象概念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中的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智力落后儿童形成正确的思维框架。例如学习“蔬菜”“水果”这样的词汇,教师把具体的蔬菜,比如白菜、菠菜等直接呈现到他们眼前。甚至把不同的蔬菜加工成菜肴让他们亲口尝尝,通过多种感官的实践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2.生活展现。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甚至是直接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产生具体的可感知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比如在学习《有礼貌的孩子》时,利用早晨学生入学跟老师说“早上好”、跟家长说“再见”这样一些生活情景,来诱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礼貌的孩子”。

(二)设置情绪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绪是智力的翅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能源。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l.音乐渲染情绪。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极其简单,靠单纯的说白来感悟语言的内涵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很难完成。而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的身心状态,诱发想象,启发思维,强化他们的感受,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情感层次。

2.趣味激发情绪。学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是靠教师去调节的,教师教学的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积极、快乐的学习情绪;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教具的趣味化。

3.言语调节情绪。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部分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智障儿童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低下,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感染性,才能使学生有所悟。例如学习“我们热爱五星红旗”,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智障学生理解、感悟,教学中可以创设言语情景。比如刘翔身披五星红旗奔跑、杨利伟身穿带有五星红旗图案制服升空、南极站科考队员冰天雪地中升旗……结合这些图片,再利用大段充满激情的语言文字解说,学生听着必然动情。

(三)设置实践情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亲自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到知识,通过活动激发了形象思维,加快了感知,丰富了表象,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1.亲自演一演。教师指导学生如同演戏般扮演文中角色,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学生表象。例如学习《让梨》一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渗透的“谦让”思想,可组织学生扮演文中角色进行分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动手做一做。俗话说“心灵手巧”,可见手的能动性与智能之间密切联系。多动手能有效促进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太阳”“月亮”。让学生动手 画画。

3.实地练一练。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演练。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例如学习“商店”“邮局”等公共设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带学生去实地看一看,亲自动手练一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设置思辩情境,开启思维的闸门

学起于思。思维障碍恰恰是智力落后儿童的典型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刻板僵化,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弱智儿童的思维缺陷,教师应该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思辩情境,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提供思维支点。

例如学习《太阳》一课,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白天不用开灯,而夜里要开灯?为什么晾在外面的衣服会干?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为什么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能积极地认识起太阳来。

(责任编辑:林文瑞)

第四篇:智残儿童个别化教育的研究

智残儿童又称弱智儿童,是指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并显示出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他们的情况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大类型是在生命发展早期某个阶段,患过大脑疾病留下残疾的儿童,我们称之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第二大类型是患有进行性大脑疾病的弱智儿童,如癫痫病。 我们培智班的学生

大部分属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有1个癫痫病患儿),他们中有属兴奋型,易激动,自控能力差,动作无节制;有属抑制型,孤僻,不喜欢和人亲近;有属严重言语障碍型,发音不准,说话口齿不清,再加上他们的年龄大小不一,这样一些特殊孩子放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给授课的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有所发展。针对这一情况, 我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进度、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以及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的个别化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弱智儿童实行个别化教育,是深化特教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个别化教育模式符合特殊教育规律,是一种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弹性处理各项教学因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形态、教学进度等使每个学生皆能掌握适合的教材,学得力所能及的本领,以达到个别化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教育对象的个別能力、兴趣和需要,尤其是他们个別的学习困难,但却不一定要个別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个別化教育并不等于个別施教。

一、建好一本“明细帐”,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前提。

1、做好学生的各项记录,以全面为标准。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对每一位刚入学的新生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并做好各项记录。首先是常规记录,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父母的年龄、学历、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生活状况、教育小孩主要承担者等。其次是生理记录,包括学生的个人成长发育史、以往病史、智残原因、其它生理缺陷及程度、母亲生产史、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三是教育鉴定记录,包括学生的理解记忆情况、上课注意力情况、观察能力、语言缺陷情况、学习动机情况等。四是适应行为调查记录,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与同学交往能力、个性等。

2、制定好科学的教育计划,以个别化为方向。 通过摸底调查,可以知道哪些教学内容对哪些学生较容易,对哪些学生较难;哪些学生对相关联的旧知识掌握较好,哪些还不够巩固,有待强化;哪些学生需要直接辅导,哪些学生可以当“小老师”等。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准确分析、正确归类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优缺点,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然后为每个学生制订出切实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学科教学、动作功能、社会交往、生活劳动和兴趣技能五大领域。这五大领域基本上反映了智残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开展个别化课堂教学,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关键。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计划的东西一定要付诸于实践,这样才能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培智班现有的课程是根据学科来安排的,容易受课本的束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局限性和独立性,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一书指出:“不相关或跨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容易使智残儿童产生记忆的零落甚至脱节和遗忘,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而定,尤其是教学内容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而定,是个别化教育的关键。我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多循环、新花样”的原则,让每个智残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让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真正落实到每个智残学生的身上。在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在班里开展全班学习、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立足共同点,进行全班学习。 大多数智残学生都有语言缺陷,在表达过程中,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说话语流不畅或带有口吃现象,常使人不知其所云。对于这种现象,在语言教学的时候,像学拼音、认字、口语交际、语言训练等课程,就适合用全班学习的教学方式,不管以前是否学过,在课堂上逐个逐个地过关,过关的小朋友马上奖励小红花,并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每当掌声响起,孩子们脸上会洋溢起幸福的笑容,下一个小朋友也会跃跃欲试,此时,他们都会忘记谁口齿不清,说话含糊,连平常胆小从不敢举手的孩子也会大声地跟读,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2、结合分散点,进行分组学习。 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缺陷的性质和程度,将情况相近或相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分成几组。一是智残较重的为一组,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大脑疲劳发生频率较高,就让他们学习一会,自主休息一会,多重复,通过多次反复增强他们的记忆。二是把智残较轻的分成一组,他们相对来说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高,理解能力强,注意力集中,能配合老师讲课,在学习概念、计算法则时,根据理解去记忆,鼓励他们把意思说出

来,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学习,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三是把记忆力较好,理解能力差的分为一组,他们对朗读、抄默写、背诵往往很感兴趣,但分析课文,计算等内容学起来就很吃力,把他们定为一组放慢进度学习。

3、针对差异点,进行个别学习。 个别学习类似于个别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个环节特别薄弱,在全班或分组学习中不能适应,就把他单独出来选取适合他

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像以前班里一个叫小钱的学生(现以毕业),他刚转来时,已是四年级的学龄,却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班里也没有和他同一进度的学生,我就发给他一年级的教材,在课堂上抽一定的时间单独教他,手把手地摆小棒、数卡片,原来发现他的接受能力其实蛮强的,这样面对面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一段时间下来,他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学习(先前的大班化学习,由于无从着手,以至一无所获)。

三、创设多元活动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阵地

1、在节日活动中,培养感恩情怀。 通过多元活动,能使学生感到快乐,还能使他们受到教育。我利用节日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在节日里,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如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要求低年级的小朋友为妈妈送上一杯热茶;中年级的给妈妈洗一次脚或捶一次背;高年级的为妈妈整理一次房间。在新年到来之际,要求孩子们给你最喜欢的人制作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不会做的孩子说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些融入生活主题元素的感恩系列活动,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渐渐学会关心他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关心周围世界,懂得感恩与回报。

2、在艺术活动中,培养自尊自信。

艺术活动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美,如何发展美、品位美、展示美,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认真观察、分析每个智残学生兴趣爱好、认知能力、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我为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兴趣活动,利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 如我班的小钱同学,他的身体协调性特别好,自己对体育也很感兴趣,我就让他担任体育小组长,每次上课学习技巧性的动作,我就让小钱学会后给同学们做示范,这样不但他的积极性特别高,不厌其烦地教小朋友,也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欲望。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2005年7月小钱有幸参加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在100米和5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了两块金牌。 又如小成同学,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善言语,却很喜欢画画。课余时间常会主动画画,每次画完就拿来给我看,看她这么用功,我也耐心辅导她,并选一些作品贴在教室的“娃娃乐园”里。06年5月,小成在参加平湖市首届残疾人书画展中获得了铜奖。 此外,我们实验小学每学年都会举行一个大型的主题节活动,像今年的家庭教育节,去年的经典诵读节,还有以前的英语节,语文节等等,我们培智学校附设在实验小学里,这就好比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更多的优势。孩子们和实小的孩子们一样,在如此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熏陶下,有了不少长进。有几位在我们班代过课的老师反映说:“想不到你们班的孩子会背这么多古诗。”其实这都归功于学校的经典诵读节,像学校赠送的《六个“一百”》、《孝弟三百千》、《诗韵三百六》等书籍都是孩子们爱读的,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有20分钟时间进行朗读。不仅如此,学校播放的上下课音乐是用古诗新唱的方式制作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居然都能跟着唱下来。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适应能力。 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关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对于巩固课堂知识,培养适应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每一个孩子的身心特点,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我会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景点踏青(青少年宫、梅兰苑社区、如意小区等);我们还和平湖师范的校团支部建立了友好班级,每周五中午他们都会来学校和孩子们搞活动;又如在劳动技能课中,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会刷牙洗脸,洗红领巾、洗袜子;中年级的小朋友学会擦门窗、扫地捡垃圾、整理抽屉;高年级的同学学会叠被子,折衣服,择菜等,通过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四、家校合作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可靠保证

1、以沟通为纽带,取得家长支持。在对智残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中,家长的意见态度和支持程度非常重要。家长们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就能保证家校结合的教育方式真正得到落实,也能使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得到有效提高。每学年开学之初,我会对班里的学生,尤其是本学年的新生进行家访,了解新生的生长环境,家庭教养条件,家长教育意识等一些基本情况,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达成真诚沟通。这样,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方矢。 如在生活自理方面,有的孩子先天性动手能力较差,加上家中的溺爱,刚来校时,连最基本的吃饭、上厕所都不会。到了学校,会很不适应,有的学生一天到晚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甚至连小便也拉在椅子上)。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上厕所、铺毛巾、吃饭、放饭菜盒、洗手、拧毛巾等。同时,我为每个学生建立一本家校联系本,把学生在校一天的基本情况以及回家要求家长配合做到的事情一一记录在册,家长若是亲自来接的,就当面与他交流。事实证明,孩子在家里能自食其力的,其动手能力就较强,因为他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家长也会在实践中,看到孩子可喜的变化,增强教育的信心。 又如在学习上,今年我班有3个新生不会握笔写字的,家长每次来接时总向我诉苦,“吴老师呀,我家孩子不会写字,可怎么办呀?”我就跟他们讲:“这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惟有每天给他练笔的机会,先帮着他把笔,等他有了自主意识,手的肌肉慢慢会动了,再渐渐放开让他自己写。在学校里,我就是这样做的,你们回去也这样给孩子把笔,你不要主动写,你握着他的手让他主动写,我们双方配合,这样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的。”我给家长看我每天给孩子们把笔练的字,并在学生的回家作业本上范写好课堂上所练的字,要求他们回去也这样练,通过谈心,家长们深受鼓舞,回去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

2、以家长会为桥梁,传授科学教育知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对孩子完全放任不管,家庭只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不是受教育的场所;也有的家长虽有教育意识,但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不当;甚有家长动不动就动手打孩子。在学校里,有的智残学生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动不动就乱发脾气,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不懈努力下,虽有所好转,但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孩子之所以形成现在的个性,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给每个家长讲授最低限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请一些热心家长亲自来讲讲自己的一些育儿经验,这样还能使一些自卑的家长重新鼓起教育的勇气。通过这样的交流,一些家长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经常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讲故事,把家庭生活搞得和谐融洽,愉快幸福。这样的氛围有利于矫正孩子的个性缺陷,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

第五篇:关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案

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智障儿童的教育培训

一、智障的定义与分类:

(一)智障的定义: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中的定义: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二)智障的分类(依据智商IQ程度):

1.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这类儿童经过正确的教育和训练,可以接近正常。这类学生就是咱们随班就读的对象。

2.中度智障:智商介乎35-49;经过专门训练,可以使之形成一定生活能力。

3.重度智障:智商在20—34;在专门训练下,也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上两类儿童到是我们特教中心培智班就读。 4.极重度智障:智商在20以下。这类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对其终生监护,我们特教中心的老师定期送教上门。

二、智障儿童的认知特征(简单了解)。

(一)智障儿童认知特点:

智障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发展的起点迟;

2、生长的速度慢;

3、达到的水平低。

(二)具体表现:

1、智障儿童的感知特征。他们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

2、智障儿童的注意特征: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

他们的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

4、思维特征:思维灵活性缺乏,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

5、语言特征。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晚,简单贫乏,缺乏连贯性。 6.情感特征:

①不稳定、不深刻。(表现为他们的情感易变化和冲动,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

②情感反应和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不相符合。(如老师讲课不好笑的内容会引起他们哄堂大笑,而真正十分引人发笑的内容,他们却不发笑)

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如当他们的需要未能满足时,就会不分场合地大吵大闹)

④有病态性的情感。(如细小的刺激引起兴奋爆发的反应;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兴趣爱好,感情淡漠,对生活、对人漠不关心) 7.行为特征:

①主动性不足。(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

②不可遏止的冲动性。(如常常攻击别人)

易受暗示和脾气固执。(如容易受暗示去做别人故意唆使他做的不该做的事,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合理建议却不能培受,显得很固执) 8.个性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仰求外祝的心理。

三、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赏识教育原则:

对智障学生的赏识教育即教师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利用欣赏、激励、尊重等良好的情感,使智障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智障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冷落、歧视、瞧不起,同时伴随他们的是过多的失败的打击,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学生应有的权利,这样长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观念,自信心大大受损。自信心的丧失给智障学生的学习、生活笼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他们没有快乐,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儿怎么也不能起飞。因此,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矫正不良行为,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直观性教育。

贯彻这一教育原则,需根据教育计划和学生年龄特点来进行。直观手段可多种多样,有实物直观、图像直观、模型直观、幻灯、电视、电影等,也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直观手段的运用还包括教师的语言直观和示范动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要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介绍新知识时,要作形象的描绘,有时教师还得用手势或身体的动作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这一方面,特教的老师有明显的特征,他们讲话的时候喜欢手舞足蹈,喜欢一边比划一边

说,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是尽量多的运用食物,去年赵老师出过一节公开课裤子,就是找了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裤子,教完了音形义以后,现场演示穿裤子脱裤子,举行穿脱裤子比赛。

(三)个别化原则(因材施教)。

这一教育原则要求真正了解弱智儿童每一个人的特性,真正找出适合他学习以及他需要学习的东西,应根据弱智儿童的个别差异,施以与差异相适应的教育。贯彻这条教学原则时,需注意三点: 1.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估,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

2.制订出每个学生的教育计划,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

3.及时检查、修订教育计划。

四、弱智儿童的教育和矫治方法

这里根据国内外资料归结、总结了几种教育弱智儿童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有很多孩子,刚到学校的时候,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有一个叫尚百倍的孩子,整天低着头,旅者墙根走路,从来不敢与人正视,老师一到他眼前,就赶紧捂住头,这说明这个孩子在家里遭受过歧视与打骂,我们的老师怎么办呢,就是在一点一滴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平时经常摸摸他的头,上课提问他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抱抱他等等,现在这个孩子会经常跑到办公室门口,帮老师倒倒垃圾,得到老师的表扬会蹦蹦跳跳的离开。在我们学校里,最常见就是下课后,老师一手拉着一个学生,排队打饭的时候,教养员阿姨跟每一个孩子都聊上几句,比如:

今天穿的衣服真干净,你姐姐结婚了吗?谁给你梳的头?等等,在这简单的交流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二)制定个别教育的计划,进行差异性教学。

智障学生差异性大,我们特教中心一个班级中的十个孩子,也各不相同,课堂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阵地,实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例如针对不同的孩子设计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集体教学之外的个别辅导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班级的条件、教师的能力水平、学生的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这部分内容包括:提供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指导教师(特教中心互助式教学),提供适当的助学伙伴,提供适当的教材,提供能够补偿缺陷、挖掘潜能的培训方法和选择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智障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 (三)进行任务分析。当一个阶段教育目标确定后,要对教学任务作详细分析,确定该分哪些步骤进行教育,即小步子程序。 (四)运用恰当的提示。尽管任务分析使教育目标更加具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运用许多提示,使儿童学得更快更容易。当某个学生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时,可通过提示来帮助他完成。提示包括口头提示、手势提示、示范和身体动作提示。学生学会了活动以后,这种临时性提示也就渐渐地不再使用了。

(五)练习。刚学会的知识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巩固。弱智儿童有记忆力差、易遗忘的特点,就更应充分的练习。开始时练习的间隔时间相对短些,随着这种技能的巩固,练习的间隔时间可拉长,次数可相

对少些,但要注意不断练习巩固。

(六)以奖励为主,强化儿童的正确行为。

奖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智障儿童身上尤为明显,我们学校的老师抽屉里几乎都准备着糖果、点心等小物品,实践证明,这是调动智障学生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特殊教育任重而道远,这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路,这里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但从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中,在家长感激欣慰的目光里,我们特教工作者收获了另一份成功与快乐!在这条道路上,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在“为学生负责、为家长分忧、为社会减负”的目标中尽一份最大的努力!

上一篇:组织生活会检查材料下一篇:中职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