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作文

2024-04-14

道德品质作文(精选11篇)

篇1:道德品质作文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考试,有道德考试,学习考试,生活考试等。我也不例外,我曾今经历过一次道德考试。

那天骄阳似火,我上完体育课后口干舌燥,自己带的水都喝完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道光束射入我的眼中,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枚一元钱的硬币!我想抓抓救命稻草一般,连忙跑过去捡起来。正当我高兴时,转念一想:不行呀!这一元钱不是自己的,我不能用,应该把它换给失主。

于是,我转过身去。可是,别人有没有看见,再说了去找失主一定找不到,还不如买水呢。我又转过身。

突然,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中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想的这我坚定地向传达室走去。并不是去买水,而是去把钱放入爱心箱中。

今天,在道德考试中我获得了好成绩,那一元钱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篇2:道德品质作文

一、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美。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描写大自然的,这些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使学生感受到美,激发了热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趵突泉》,这是一篇记叙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文中具体描绘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抓住文中优美的词、句子细细地品尝,使学生感受到济南美丽山光水色。教学“大泉”景色时,让学生一边谈,一边让学生展开想象,由此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教学“小泉”时,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感受到小泉多姿多彩和活泼有趣的景象,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大自然太伟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怎样做人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任性、好强、自私,没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利用课文中描写关心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等题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如《她是我的好朋友》,写了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急需输血才能挽救生命,小男孩阮恒主动献血的一件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读阮恒献血前、献血时的这部分内容,并画出动作和神情的句子,体会阮恒当时的心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学习阮恒宁牺牲自己也要救助好朋友的好品质,知道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别人才是美好的品格。教师又拓展思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各抒己见,从而认识到“朋友”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尊严》、《古井》、《峨眉道上》等课文,使学生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如今社会、学校还存在乱扔垃圾、乱吐痰的现象。教师利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

(1)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2)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地球?学生们组成辩论会,展开激烈地辩论,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乱伐,不排泄废水,不排放废气。

人人保护环境,我们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接着教师让学生去实践,考察家乡的母亲河—清江,去问问爷爷、奶奶、父母清江过去是怎样的?去看看如今的清江河又是怎样的?然后在班上汇报收集的资料,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环境,清河才会美起来、清起来,是名副其实的清江。这样使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也教育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篇3: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关系

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不仅体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道德关系中, 形成一定的习惯和社会风气, 而且也表现在社会成员的个人品质方面, 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因此, 道德品质是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 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中的体现, 是一个人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简称“品德”, 也称“德性”。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 包括许多构成因素, 有着复杂的结构。概括来说,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五个方面。道德认识主要是对伦理关系以及调节伦理关系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们所具有的道德观。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出现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 表现为倾慕和鄙弃、爱好和憎恶, 以及同情、羞耻、信任、快乐、痛苦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一经形成, 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 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其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调节作用, 即以某种情绪态度来强化或弱化个人的某种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二是评价作用, 即以赞赏、鄙视、愤懑等情绪表明对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态度。三是信号作用, 即通过各种表情动作来示意自己行为的价值或对他人行为的态度, 在道德关系或人际交往中起沟通信息的作用。道德意志是表现道德行为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道德意志是人在具体道德情境中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 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和自身义务过程中形成的, 它使道德行为坚持不懈, 养成稳定的习惯, 在困难和歧路时, 作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抉择, 并能控制行为取向。因此, 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意志, 就表现为稳定的、坚强的信心和信念。道德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道德信念具有稳定性、执着性和亲和性等特点。人们的道德信念一旦确立就难以改变, 具有稳定性。从主体来说, 往往认为自己的任何信念都是正确的, 都持相信的态度, 这就使得信念带有极大的执着性。一个人对于道德信念上与自己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好感, 志同道合就是道德信念的亲合性的表现。而不同或相反的道德信念有可能导致人们之间关系上的疏远、情感上的对立和行为上的伤害。这说明道德信念具有亲合性。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具有道德价值的社会行为。道德品质所包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这几个方面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

二、道德行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行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行为, 是经过自主意志抉择并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可以把道德行为归结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道德行为是基于自觉意识而做出的行为。没有自觉意识的行为, 不能构成道德行为。这里的自觉意识包含两种意义:一是指对行为本身要有自觉意识;其二是指对行为的意义、价值有所意识。就是说, 它是具有一定动机、目的, 发自内心的行为, 是自知的行为。二是道德行为是自愿、自择的行为。所谓自愿、自择, 就是意志自抉。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要有意志自主、自愿;另一方面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 出于对道德准则的“应当”的理解。道德行为必须是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自主、自择的行为, 同时也必须是体现着道德要求的应有价值的行为。三是道德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人意志的表现, 而是与他人意志有着本质联系的行为。也就是说, 是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相联系的行为, 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 而社会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因此, 人的意志关系不可能不是利益关系的体现。道德行为必然是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许多行为并非都是与他人有关系的, 一切不涉及他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行为, 则不属于道德行为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 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其他社会行为相伴发生、相互结合的, 包含着心理的、道德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在特殊环境中还包含着宗教的因素。道德行为也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环境中的行为。行为表现于外时, 要在社会的各种关系中表现自己, 实现自己, 就必然介入这种与他人的利益、意志的关系;必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带上时代的印记, 并在具体的环境中表现为具有特殊的生动面貌, 表现出它的全部丰富性和个性。正因为道德行为作为社会行为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表现, 体现着复杂的实践内容和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关系, 因而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同一个行为, 往往既是一个经济行为、法律行为, 同时又是一个道德行为, 或者既是一个政治行为, 又是一个道德行为。这就是说, 道德行为并不是孤立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行为, 而是以一个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道德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否定它们之间的联系, 认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不能作道德评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样, 把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同道德行为完全等同起来, 用经济政策代替道德要求, 或者用政治标准代替道德标准, 也是不妥当的。

三、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辩证关系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一般说来,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基础, 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道德品质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 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的品质, 而一定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道德品质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心理和价值意识特质, 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活动和行为习惯, 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作为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 表现为语言和行为习惯。作为道德行为, 必须是基于行为者自觉认识而做出的行为选择, 必须是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也影响自身的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在道德品质的构成中,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然而, 由于它们都属于道德意识领域, 属于精神性的东西, 是影响、指导, 甚至是决定道德行为的内在力量, 但还不等于道德行为本身, 一个人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阶段, 而不去通过自己的行为履行道德义务, 那只能说他具有某种道德意识, 还不能说他已具有某种品德。只有当他不仅具有某种道德意识, 并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并形成行为习惯, 才可以说他具有某种品德。因此, 道德品质不仅是一个主观意识范畴, 而且也是一个实践范畴, 是知行的统一。但道德意识不能构成主体的道德品质, 只有化为道德行为才能形成道德品质。因此, 人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 一定的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 而人们的道德品质又总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我们通常赞赏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并不是因为这个人有一套完整的道德学说, 而是称颂他在人生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 从而也有利于自己人格完善发展的行为表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善的行为, 善的行为体现着良好道德品质的价值实质。因此, 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 主要就是看他采取的行动,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 道德品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

人的道德品质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习惯或习性, 更重要地还是一种自觉自主的意志选择过程, 是凭借意志选择而获得的行为习惯。它不是自然形成的或天生的习性, 而是在行为的每一场合和每一时期, 都能凭借一定的道德判断和意志抉择, 凭借意志的控制和坚持的结果。在这里, 意志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意志是道德品质的核心, 品德就是力量。

(三) 道德品质是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篇4:幼儿道德品质教育初探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加点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三、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1、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为了使教师在教每门学科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2、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角活动,,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和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篇5:道德品质作文

[道德品质作文] 友,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朋友,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要让诚信与你同行.那么,就让诚实变成清晨一缕温暖的阳光,让诚实成为小鸟在耳畔的请啼,让诚信成为寒冷时身边的烘烘炉火,让诚信变成烈日下头顶的一片绿荫,时刻伴随你和我,与我们同行,道德品质作文。如果春天没有七彩的阳光,就不会有蝶儿的满山翻飞;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诚信,如同一轮明月,曾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辉驱尽人间的阴影,她散发出了光辉,可是,她并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那么皎洁明丽。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赢得的是友谊和尊重;诚信如一束玫瑰的芬芳,能打动有情人的心。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都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有了她,生活就有了芬芳,有了她,人生就有了追求!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流传着无数感人的美德故事。他们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他们恪守诚信,与人为善&&今天,我们重温我们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并在这丰富的道德资源中,汲取到中华民族腾飞的持久动力。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没有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民族的悲哀。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颂之。诚信的故事俯拾即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人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心愿,传为千古佳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纣失诚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忘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汨罗江&&故我们不但看过讴歌诚实鞭打无信的故事,我们还传颂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无信之类的民间谚语。不难理解,诚信是人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中学生作文《道德品质作文》。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同学们,让我们手挽手,真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让诚信遍布学校的每个角落,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拒绝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气,让诚信扎根我们的心灵,铭记国旗下的誓言: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带着诚信,与诚信同行吧,当我们真正拥有诚信时,才能告诉自己:因为我诚信,所以我美丽:因为我美丽,所以我自豪!我爱,中国心有一种爱,无疆,有一种情,无限。千言万语也难以诉说我的中国情,我爱你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我认为当代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斗争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民族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自强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两个层面。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精神。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皆垂范后世。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勤奋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奋,是我们民族历来推重的美德之一。我们民族的传统认为,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和勤于劳作。手不释卷,孜孜不倦,谓之勤学;霄衣旰食,励精图治,谓之勤政;胼手胝足,持业不辍,谓之勤劳。勤奋,包含勤勉与奋发有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有志于奋发有为方能勤勉,非勤勉不能有所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许多广为流传的古训俗谚,体现了我们民族所崇尚的勤奋精神。自古以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言、立德和立业者恒河沙数。悬梁刺股,苇编三绝,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佳话传说。正是这样的勤奋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世世代代奋斗不息。我爱你,中国,爱你五千年的中国精神。

篇6:品质道德作文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事件还真不少,许多所谓的“弱势群体”以为自己受帮助是应该的。经常仗着自己的“弱”到处“绑架”他人。在别人帮助了他们之后,往往会倒打一耙,而那些遇上的人要么是担心麻烦,要么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只有极少数人会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名誉,并打击这种日益猖狂的行为。

还有一句话说:“不是老人坏了,是坏人老了。”老人在社会中应当是受尊敬和礼让的人群。但有不少老人“倚老卖老”,也是十分让人头痛的。曾经看到一个视频:火车上的一位大妈无票乘车,年轻的男列车员要求其补票,没想到遭到大妈的“口水暴击”,不仅一口一个“我是老人”,还运用粗俗的语言攻击列车员,惹人唏嘘。列车员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将监控上传给法院,合理处理了这场闹剧。列车员的行为不禁让人称赞。他们不是不敬老,不让弱,相反他们都有一颗体谅弱者的心。但当他们的名誉受到侵害时,运用合理的手段,反抗这种不良的邪恶风气。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时不时就会有这样的新闻被爆出,或是哪里又有“碰瓷”啦、或是哪里又“逼迫让座”啦。面临这样的道德绑架,身为拥有知识的文化青年,我们不应该沉默,应该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运用合理的方法“报复”他们。身边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时,也不该“自认倒霉”。我们应该鼓励他人和我们一起打击这些道德绑架,向文中的列车员学习,面对道德绑架时、面对翻脸不认人时,勇敢地站起来说“不”!

篇7:人道德品质的作文:智与德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南京的一位学生,学习特别好,从小就受到老师的表扬,从小就一直当三好学生。长大之后成为了一位博士研究生。因为急需一点钱,一时半会也借不到钱,竟然去抢商店,将店主刺成了重伤,拿着钱财就逃跑了,但是最后还是难逃法网。根据调查,他当时从商店抢走的财物价值仅为200元。你说他值得吗?非但没有拿到钱,还把学业也丢了。这个人就是法律意识淡薄,难道遵纪守法不是一个合格公民起码的道德准则吗?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则报道:上海的格致中学的一位学生周某,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出钱让别人替代他考了他不喜欢的一门课《国际金融》,结果考试的时候,被学校发现,最后被学校勒令退学。文中的这个同学,他违反了校规,我认为一个好学生不应该只有学习好,而且品德也要好,难道不是吗?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律。

我们的教育是千年大计,应该使所有人在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且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作者|荷玉(延安实验小学六年级)

篇8: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在感叹学生道德素质日趋滑坡的同时, 教师是否思考过我们的道德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是否挖掘出可供利用的道德资源去震撼学生的心灵, 引导他们抵达可触的目标?教师只有掌握德育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 并将其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养成健康的道德行为习惯, 才可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引导者, 教师应多运用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在当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 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充分利用这一德育资源, 如“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道德义务,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境界,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情操,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社会发展到今天, 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我们应当回溯民族的优秀文化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使之内化为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并赋予其时代意义, 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 引导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事例引入课堂

现行的中学德育往往存在空洞说教的现象, 学生是被教育和被矫正的对象, 教师是德育的主宰者, 强制灌输“大而空、高而全”的道德理论, 严重削弱了教育效果。如果德育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入手, 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会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同时也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例如, 面对两种道德现象“拔刀相助”和“见危不救”, 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辩论, 让他们在思想碰撞中明确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还可开展“身边好人”调查活动, 在课堂上分享并呈现, 使学生在感动中懂得道德楷模是从每一件身边事做起, 然后持之以恒。道德教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 也无须苦口婆心的说教, 通过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去体悟、去感受, 将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开展教学

道德教育是一种灵魂的教育, 只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产生共鸣, 才能收到实效。网络媒体能将问题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针对学生迷恋网络游戏, 教师可选取几个典型的“网瘾少年”从迷失自我到道德沦丧的事例组合在一起播放:有的网瘾少年为得到100元上网费向年迈的奶奶举起手中的斧头;有的网瘾少年为阻止父母干扰自己玩游戏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有的网瘾少年三番两次下毒直至毒死父母双亲。面对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 我相信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巨大的震撼和洗礼, 远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另外, 像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湖南卫视的《变形计》等媒体节目或震撼人心, 或引人思考, 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都可加以利用。

四、重视教师“身教”的示范作用

杜威有句名言:“教育即生活。”德育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展开。道德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 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 引导学生健康有道德地生活, 使外部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在德育方法上, 教师要摒弃灌输, 重视“渗透式”教育, 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陶冶情操。教师要以自身的“榜样力量”示范道德教育, 处处以身作则,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理解、尊重、宽容和一视同仁, 不仅能帮助学生营造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集体生活氛围, 而且有利于协调班级人际关系, 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这些都是德育教育滋养的土壤和资源, 有助于构建充满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的“德育场”。

篇9: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从小就要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人们经济状况的好转,孩子成了全家的宠儿和希望,父母无不期望子女成“龙”变“凤”,而对他们进行各式各样的早期智能开发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只要孩子知识掌握得多,将来能上重点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就可以了,殊不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将在这个阶段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一些调查表明,现如今的孩子的确聪明,活泼又健康,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自私,缺乏毅力,不懂礼貌,任性等缺陷。这就是没有重视幼儿道德品质培养而留下的不良后果。我们既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更要加强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他们对是非,好坏的辨别能力,使之茁壮成长。

二、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质很难形成,而幼儿期的道德品质教育,则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总的说来,都离不开我们通常说的道德品质过程中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情、意、行。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对共产主义道德准则的理解。只有认识了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倾向。加强幼儿的道德认识,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运用具体、形象的材料,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情,即是道德情感。对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从道德情感入手,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幼儿的理解能力还刚刚开始,他们的行为常常随着主观情感的变化和对人感情亲疏的不同和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情感是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和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同时还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以情育情,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

意,即道德意志。指的是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自觉、顽强地克服困难的毅力,这是一种控制和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因此,作为老师或家长,既要向幼儿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要求,又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行,即道德行为。出现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不等于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是道德实践,只有在反复的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习惯,才能说道德品质已经形成。对幼儿来说,只有将道德实践寓于课堂教学、游戏、劳动等各项活动和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形成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许多科学家的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首先要教育他们爱妈妈,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母亲也不爱,那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我们要教育幼儿爱亲人,为亲人带来欢乐,为朋友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的病痛,知道有好吃的要与人分享;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二)养成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并能分辨是非好坏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从小就要要求幼儿不骂人,不说脏话,待人亲热,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嘴,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能乱翻东西,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三)养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幼儿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过,我们成人也要做好幼儿的表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四)培养勤劳,俭朴的品质

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是通过劳动来培养的。一是自我服务,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能使幼儿对家庭关心,爱护,长大后能主动关心别人,与各类人员保持和谐关系,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观念。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约束自己与人友好相处的品质

要求幼儿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享受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收拾玩具,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生活的节律性。

四、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

通过适合幼儿特点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幼儿一时不能接受,不要一味指责,要从正面积极诱导。通过讲故事或幼儿喜爱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幼儿,作用相当大。

(二)掌握好教育的时机

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要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绝不迁就。

(三)榜样示范和集体影响

幼儿的道德感知要多于抽象的理解,所以成人应成为孩子的楷模。在幼儿心目中最有威望、最受信任的是老师。接触最多、对幼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是爸爸妈妈。老师和父母的言谈举止,将给孩子以深刻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我班一名年龄偏小的幼儿洋洋,看到同伴摔倒了,马上过去把她扶起来,轻声问她疼不疼,并告诉她要坚强。洋洋为什么会如此关心同伴呢?原来,前一天在做早操时,浩浩跌倒了,老师马上去扶起他,并问他疼不疼等。洋洋就记在心里了。在幼儿园同伴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集体中的好人好事,都是形成幼儿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四)相互配合,严格要求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否则,教育的作用就会相互抵消。再就是对幼儿要严格要求,始终如一。不要一会松一会紧,大人的态度也要一致,不要爸爸妈妈这样要求,爷爷奶奶又那样要求,这样会使幼儿无所适从。

篇10:人道德品质的小学生作文:智与德

在南京,有一位从小就开始受到老师表扬,从小就当三好学生的孩子,他长大后当了博士研究生,就因为需要一点钱,一时又筹借不到,竟然去商店抢东西,把店主刺成重伤,席卷钱物而逃,最终被抓。根据调查,他抢的钱物价值仅为200元。

我觉得,他的做法非常错误,他不仅法律观念淡薄,而且犯了法,抢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一个人遇到了困难,可以有多种渠道求助他人。也可以自己去打工,找自己的父母兄弟帮助,找自己的同学朋友帮助。可他为什么要去抢呢?他完全可以不用做犯法的事情啊。

在上海的名校格致中学,有一个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因他上课时没能认真学,就出钱请人代考选修课《国际金融》,结果东窗事发,被学校退学。

我认为他的做法也是不对的,他既然都可以保送到复旦大学,说明他很聪明,不是学不会,而是懒得学。他不诚实,对校规校纪置之不理,以致受到了学校的处分。

在我的班级里,也有的同学不好好学习,但他很爱劳动,热爱班集体。比如某某同学,他一下课就会拿着黑板擦,把黑板擦得一干二净,一尘不染。打扫卫生时,他总是最主动的一个。在粉笔快用完的时候,他总是会自己跑去领一盒粉笔。他在我们班学习属于中下等,学习不怎么好,品德却没得说,顶呱呱。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应该放在第一位,知识放在第二位。只有道德和知识都好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人。

作者|荷雅(杜甫川小学五年级)

篇11: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从上学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就是说的道德,品德,品质。现在到了大学,“德”依然是我们个人修养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对我们的一生影响甚大。但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和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道德”这个关键的名词。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的本质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传统似江河之水,又如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中国就有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 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能动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因为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具有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对道德传统做出正确的判断,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部分,继承和弘扬那些优良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的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应该做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模范。我们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是道德规范的参与者。我们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在公民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而且在职业道德要求中,再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道德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为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俗话说,当教师的要有“师德”,做医生的要有“医德”,做各种工作的要有“职业道德”,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不法份子打着有名气的品牌的招牌卖着伤害他人的东西: “苏丹红”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等等,他们是多少无辜的人们受到了无穷的伤害,特别是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还未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就受到这个世界的无声的折磨,他们的花朵还未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就要慢慢地凋零。这都是那些不诚实的人做的伤天害理的事,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无辜的人。从无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我们这些还未踏入这个有些迷雾的社会的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的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我们是祖国的一代人才,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的使命,诚信是旗帜。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有些在内心是对诚信认同的,当碰到个人的利益关系时,便与之背离,坚守诚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强。我们应当锤炼个人的道德品质,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我们应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我们还应借鉴那些道德楷模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一定的经验,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

我们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同时开展学习活动,把那些道德模范人物当做自己的心中偶像,把他们的行为当做自己日常的生活标准,作为自己的榜样,是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有所改善和提高,是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锤炼。

道德的行为遍布世界,只要我们认真地感受和学习它们,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准则,自己的做事标准,经过不断地锤炼,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但道德是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我们要牢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使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10-01班

上一篇:关于有关事项的请示下一篇: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