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品质的中考语文作文

2024-04-22

写品质的中考语文作文(精选12篇)

篇1:写品质的中考语文作文

青年一代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然而青年肩担重任的同时,往往携着对前路的迷茫,感受羽翼丰满前才干将现未现的苦闷彷徨。但我们并不应受制于这自我怀疑,不妨追寻理想,学会担当,为自己造一个光辉的明天。

青年往往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这本是审视自我、开发潜能的密钥。然而不少青年却因此质疑集体主义,将“小民尊严”摆在极高的位置,拒绝做“集体的螺丝钉”。这样做实则曲解了身处集体中“担当”的含义。我们要“担当”,绝非煽动青年为他人作嫁衣裳。健康的“担当”是青年积极进取,追求性灵,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添砖加瓦。青年们先要破除个人中心主义的话术,悦纳“担当”,方可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既然“担当”要求青年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认识到个人的位置,理解自己“责任”的内核就很有必要了。如果军人坚守岗位时,想到的是保家卫国;老师手执教鞭时,想到的是春风化雨;警察奔走八方时,想到的是除暴安良——人类的辛劳便有了意义,“各尽所能”便成为了“担当”。也许某些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微不足道的工作,正体现了个人对世界的付出。

“担当”二字听来像老学究的碎碎念,却决不是空中楼阁。事实上,“担当”之于青年正如甘霖之于禾苗,灯塔之于行船,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当我们承担起集体的责任,便建立起一条联系社群的纽带,一举一动都能得到真切的反馈。当你迷茫的时候,践行自己的“责任”无异于使身边出现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告诉你下一步该走向何方。如果拒绝“担当”,把集体的责任当做卡夫卡式的审判,岂不失去了对外界的信任,屏蔽了与外界的交流,穷途末路了吗!

我们强调“担当”能指导人生方向,并非说“担当”就是人类的福报。我们须知道“担当”是必需的,也必然是辛苦的,但人生的一大原旨就是要从“苦”中品出“甜”来。既然“担当”意味着与外界的交流,没有它,我们如何获取人心所必需的认同感呢?苏格拉底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将“担当”揉到“理想”里去,便找到了“苦”与“乐”、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选一件对人类有益的事甘之如饴。既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欢娱里,也不是辛劳一生,终被历史车轮碾过。这便是在人生百味中坚持“担当”的要诀。

许多人以为“担当”非要做到“大庇天下寒士”,做到“国土无双”。然而曹植在《求自试表》中写道“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这正是践行“担当”最阳光的心态。我们须知道“担当”的目的不是向大众献媚,乞求一些可怜的关注,而是通过参与创造社会价值,发掘个人价值,好在平凡的某天回眸惊呼:“原来我的一生这样充实!”让我们看到国家与民族的需要,借由“担当”将小我寓于大我之中,手挽着手向我们共同的辉煌行进!

愿青年朋友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学会担当,活出青春的光彩。

篇2:写品质的中考语文作文

近几年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已经在许多地方印上了脚印,领略过江南秀美的水乡风光,感受过冰城哈尔滨的的冰天雪地,雪白晶莹的雪乡童话世界,见识过叹为观止的龙门石窟,神秘的兵马俑,穿行过古老的西安城墙,攀登过险峻的华山,踏足过炎热壮观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曾徜徉于一望无垠的巴音布鲁克、卡拉峻大草原……其中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大美新疆了。

都说不到喀什等于没有到新疆,不到古城游等于没到喀什,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这座迷人的古城堡吧。

喀什是我国西垂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更是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神秘。一大早我们便来到了喀什噶尔古城门前,灰色的泥土和胡杨木建造的古城与远处钢筋混凝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正好奇这座古城为何能保留至今时,从城里传来了一阵“咚咚咚咚…”的擂鼓声,原来是开城仪式开始了。我从人缝中转到了前面观看起来,只见身穿白色布衣的鼓手立于城门两侧,苍劲有力的敲着大鼓,抬头一看,手拿长矛的士兵如挺拔的松树在城楼站岗,号手吹起了长号,恍惚间觉得穿越到了古代。忽然一阵悦耳的维族音乐传入我的耳朵,只见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维族姑娘跳着欢快的舞蹈从城门里出来了,深眼窝高鼻梁,长长的麻花辫随着舞姿在旋转,在她们的转动下大裙摆随风飘动宛如一朵朵怒放的鲜花。在这样热情的氛围感染下游人很快跟着她们跳了起来,融入了这欢乐的海洋,不知不觉中就跟着骑小毛驴的阿凡提跳进了城门。

城里更是蔚为壮观,这里每幢楼上都雕刻着排列整齐的精美花纹,每户的阳台门口都栽满了五彩缤纷芳香扑鼻的鲜花儿,楼与楼之间形成了多条四通八达的小巷子。更让我开心的是住在这里的维族同胞的热情真是难以抵挡,满大街的迪丽热巴、古力娜扎主动和我合影留念,瞧这小姑娘,头戴方形的火红的帽子,头发则被编成了十几条小麻花辫,水汪汪的大眼睛透露出无比的纯洁,两只耳朵还戴了一对精致的耳环,宛如一个洋娃娃,她还主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呢!

篇3:中考语文四种仿写试题分析

一、续写式

续写式即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 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如:

根据文意, 仿照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 再续写一个句子, 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句子。

①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 就撒下一片

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 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续写题, 要求我们仔细分析品味, 揣摩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 (如果……就……) 及修辞 (比喻、排比) 外, 还要注意句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奉献精神) 。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 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如:“如果你是一朵鲜花, 就装点一分春色。”

②江水奔流不息, 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 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续写题, 要求把握仿句的句式 (……是……) 运用排比修辞, 仿写的句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积极向上) 。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 联想, 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如:“草原纵横千里, 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山岭巍峨起伏, 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人类拦江筑坝, 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

二、嵌入式

嵌入式即要求仿写的句子夹在也提供的材料中间, 一般限定了句子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 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 句式和前后句要相同。如:

根据语境, 仿写画线句子, 接写两句, 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 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篇4:中考英语作文的“写”与“作”

所谓“写”的过程应该与中文写作没有很大区别,无非是扣题,构思,表述。唯一要特别注意的是,写英语作文时,要求的字数比较少,所以在文章的结构上更须注意突出重点。在非重点部分,不要随意发挥,而应尽量直奔主题。以The English Teacher I Admire Most为例,文章的重点应该是讲述你为什么最敬佩他(她);他(她)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怎样看待他(她);他(她)是怎样成为这样的老师的等等。你可以状貌,但主要应该 “写神”,状貌应该简短,只起铺垫作用。写这篇文章当然离不开叙事,你可以叙述一件或多件事,这一件或多件事各自所占的分量应该有分寸,应能使整篇文章保持平衡。叙事时应该直奔主旨。英语写作非常注重主旨句,即能够统摄全文或者全段的句子。这个句子最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在文章的结尾处用不同的表述呼应这个句子。例如,有一篇例文的第一句是这样的:She takes us into the magical English world(她带领我们进入充满魔幻的英语世界)。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主旨句,足可吸引读者,让读者相信作者心中对老师确实有一种毫无保留甚或“五体投地”的敬佩,接下来就会有兴趣了解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幻般的力量,让学生如此着迷。这篇文章的结句是her charisma is unbelievable(她的魅力是难以置信的),非常有力度,charisma与unbelievable两个词巧妙地呼应了magic这个词。文章需要主旨句,每个段落最好也要有这样非常有力的主旨句。构思完成以后,就是落笔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迅速,最好能够一气呵成,不要过多地顾忌是否犯了语法错误,或者表述是否清楚。因为在完成了 “写”以后,你还有一个“作”的过程。

所谓“作”,就是“精雕细作”。英语初学者常常觉得自己眼高手低,想表述的意思难以成文,本来很精致的“意”却表现为颇为笨拙的“文”。这当然与我们掌握的词汇有限有关。但是,我们有限的词汇与表达,经过适当的调度与搭配,还是可以“作”出好文的。

处理完了表述问题,就进入了“深加工”阶段。英语写作最强调韵律感,即使是高深的学术文章,读起来常常也会很有“乐感”。这种“乐感”主要来自于句子结构的变化与组合。简而言之,就是长短结合,错落有致。英语的句子结构变化比较多,但我们在写作时受汉语的影响很深,写出的句子常常整齐划一,缺少变化。在加工时,就要有意地把某几个简单句加工成一个复合句或者复杂句。还应注意每一个句子的主语是否都是“人”(从头到尾都是he或者we),是否可以用一个抽象名词或者一个ing结构来充当其中某些句子的主语,以此构成主语的变化;在一个“意群”中,是否每个句子都是以主语开始;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是否都是一个简单的动词,能否把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改成词组;能否构成一个又一个“短句+长句+短句”的意群组合;对于每一个表述,都要想想这种表述是否太中文化,用英语是否有更简单的表达。

中考英语作文试题的评判标准主要是:作文是否内容丰富、语言正确、表达流畅,若略有变化则为上乘。

篇5:写危机的中考语文作文

当我在攀登崇山峻岭时,脚下的山岩陡峭如墙,弯道崎岖不平。走在山间,也许云雾迷漫遮盖了视线停滞不前,也许一不小心跌下万丈深渊粉身碎骨,面对这样的境地,而我却只能选择集中精力去应对如飞檐走壁的行走,风儿从浩远的天际冲到我身旁,欲将我挟持飘向远方,等待着我的或许是怪石山渠,然而庆幸的是,我依然行走在山间。当我脚踩尖石屹立在山颠上,远望群山,雾气萦绕,犹如仙境,美轮美奂。

从那时起,我第一次感到了危机的存在,却也第一次在危机中取得了苦尽甘来的成功。

闲暇时,我趴在窗边,外面的天空风起云涌,狂风肆虐,继而噼噼啪啪,一道道电光闪过,暴雨便犹如脱缰的野马咆哮而来,让人感到心惊胆战。窗前的树枝在风雨中不停地颤抖,枝上的新叶似乎在惨叫,厚大的雨声掩盖了它的悲痛,它前扑后仰似乎坚持不住了,我不忍直视,于是闭上眼,心想这是属于它的危机,也是我的一种际遇吧。

待到睁眼时,风雨骤停,阳光明媚,却只见它依然屹立在枝头上,旁若无事。无需多言,枝上的新叶正在向我招展着,细看,似乎又多了几分坚强,我默然无语。

哺育后的雏鸟纵使是底下万丈深渊,只要突破内心的屏障便能展翅高飞。人也是如此,在我们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危机有时也会出其不意地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但我相信:它依旧在某个角落里隐藏着成功的法门,引领着我去努力奋斗,去克服,就像沙漠深处中唯有的清泉,只要永流不息,就不会有干枯的那天。

有了这一历程,慢慢长大的我已体验到它的魅力,于是开始甩开心灵上的束缚,撇开错误的认知,我终于明白,危机,危与机是同时并存的。只有坚持不懈,积极进取,毫不畏惧,就能化危为安。

篇6:写童真童趣的中考语文作文

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的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最美的贝壳。

夏日的雨后,泥土里还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小虫儿在树上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夜空里的星星闪烁不停。我们带上好奇的心相邀一起去公园里玩耍。踏着刚学会的歌声,一起探索脑袋里一个又一个问号。我们一会儿挖开泥土,看蜗牛追寻属于它的蓝天;一会儿用沙子堆砌着梦里的王国,那一刻,仿佛时光也被雕刻得熠熠生辉;一会儿我们又在水池边冲荡着小脚丫,清澈见底的池水在微风的抚摸下泛起涟漪,水里的鱼儿环绕我们的“小假山”追逐、嬉戏。我们做着只属于童年的游戏,即便无聊也不厌倦。天空渐渐阴沉了,天边斜挂着一缕余辉,可我们依然记忆犹新,流连忘返。

这就是童年,也许简单,也许幼稚,可谁也无法否认这就是最单纯的美好。没有虚情假意,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金钱更没有利益。只有一起躺在午后的草地上互相畅想着各自的人生理想,不管那是否会实现,依然是埋在我们心中的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惊艳世界。

翻开尘封的回忆,儿时的调皮、顽固还历历在目。记得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光着脚在街上乱窜,恰巧旁边人家种了棵葡萄树。到了果子成熟的季节,大伙商量着说去摘几颗吃吧,反正没人看见。于是我们便偷偷摸摸来到了树旁,环顾四周,正好没人。于是我们便争先恐后的跳了起来,用我们稚嫩小手采摘着伊甸园的“禁果”,即便这样会扯断枝条,我们也不管不顾。正当我们摘得尽兴时,主人突然跑了出来,大家见势不妙都扔下葡萄一哄而散,只有我还在原地发呆,眼眸里透出无辜的神情。正以为主人会责骂我或者把我拎回家给我的父母“发落”,可他没这么做。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尝一尝,我连忙点头。“可我不是来偷的。”我低声地说道。他捡起那些散落的葡萄,用袖子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塞进我的手里。我什么也没说便红着脸跑回了家。散落的过往在脑海里若隐若现,时刻提醒着我应该做个诚实的人。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

篇7:有关写游记的中考语文作文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魔都”上海游玩。这次旅行的“压轴大戏”便是我最为期待的上海宝龙美术馆。

我们将看的展览是“西方绘画5”。走进展厅,眼前是深灰的墙上挂着一幅幅油画。束光照在画上画,显得神秘而又流光溢彩。

映入眼帘的第一幅画是《行政长官的肖像》,是文艺复兴时间乔凡尼?贝利尼的画作。黑色背景下,一位严肃的行政长官以四分之三侧面面对着我们,看起来十分庄严。

继续向前走,走过文艺复兴和17世纪,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来临。布歇的著名画作《维纳斯的凯旋》,这幅画十人大,长宽约两米。虽然以前在许多书上都见过,但今天看到原作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人物,无不令震撼。

跨过华丽的洛可可时期,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群星闪烁的年代——19世纪。

在19世纪后半叶,有一批画家通过明亮的世外光线,用大胆的色彩和笔致描绘出郊外宁静的风光。他们在当时人们眼中是“疯子”。他们,就是印象派。毕沙罗的《埃拉尼的多云春季早晨》,马奈的《漫步》,莫里索的《露台上》,雷诺阿的《读书的女子》,一幅幅画作都是那么打动人心,但我的视线,被那幅画吸走了。

是莫奈的《睡莲》,蓝色、翠绿、淡紫融合在一起,是水面和倒影的色彩。水面上的笔触弯弯曲曲,静止的画面,竟如真实的水面一样,仿佛在荡漾。这正是莫奈画作的神奇之处。水面上,几朵莲花粉红娇艳。我靠近仔细看,变成了杂乱的笔触。离远点看,莲花又重新回到了眼帘。这看似随意的几笔,一定饱含了画家的思考。

篇8:中考作文写好开头的招式

招式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例1:起点对于人生有一种神圣的美。是这种美,给了人前进的动力,力量的源泉,进取的心灵,搏击的勇气。一个个新的起点,如同缀连着的美丽的珍珠,延伸着生命的价值与辉煌。(《起点之美》)

例2:当小树从黝黑湿润的土地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它知道,是土地给予了它生命。于是,它便跨过重重艰难险阻,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来报答他的土地母亲。心存感激,我们就能像这棵小树一样,跨过生命中种种沟壑。(《心存感激》)

点评: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统摄全文,有提纲挈领之功效。

在考场上,好的开头大多是言简意明的。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激发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但是由于考场作文的写作,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所以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让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或者情感。切忌故弄玄虚、兜圈子,有意让人捉摸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就字数来讲,开头结尾不宜过长,一般说来,标准的考场作文纸,100字左右即足够,三四行左右为宜。

招式二: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例3:从山川,到大河,从古诗,到俗语。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语文的存在。思壮阔,则有金戈铁马,虎峰烟举;想清新,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说凄婉,则有泪洒潇湘,秦淮风月;论哲思,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语文,轻轻地来到我的身边,又轻轻地从我身边走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例4:大韵中华,浩浩五千年文明;大情华夏,荡荡九百万平方。纵横贯古今,捭阖通南北。韵海情天,诗词传承了中国人的血脉,顶起了中国人的脊梁。(《韵海情天》)

点评:这两则开头,巧用排比和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文采飞扬,而且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直率刚健的语言风格,显示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让人为之一震,激发了强烈的阅读兴趣。例3中古典诗词的恰当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有关的古典诗句,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内容充盈,语言有意蕴,彰显了文化品位。

练就好的语言,犹如拥有一把锋利的武器,让自己的作文在考场上纵情驰骋、所向披靡。短短的阅卷时间,一般也就3分钟左右,如何吸引评卷人的眼球?对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讲,语言是最大的突破口。所以在语言上下功夫是写作的重中之重。在平时应该多积累好词佳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让作文扮靓,尽力给语言美美容。

招式三:巧用修辞,增强文采。

例5: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缘自佛祖拈花微笑的智慧,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因为它,你可以自信而不傲慢,悲伤而不颓废,年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轻狂……(《微笑着面对生活》)

例6:语文宛若一束香草,时时浸润着人们的心脾,使人陶醉其中;语文宛若一阵小雨,时时甜美着人们的心扉,使人们迷醉其中;语文宛若一根支柱,时时支撑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沉醉其中。这就是语文,它总是轻轻地从人家身边走过,从我的身边走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点评: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几例中,例5运用排比手法,例6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招式四: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例7:老实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心里有点犯难。微笑着面对生活,现在的初三生活中,课本如高山,习题如海洋,生活已把我们压得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又如何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呢?(《微笑着面对生活》)

例8:微笑很美,它胜过世上任何其他表情。蒙娜丽莎的微笑宁静神秘;奥黛丽•赫本的微笑清丽亲切;茱丽叶?罗伯茨的微笑自信并充满活力……面对这些微笑,我不仅要问:她们的微笑为什么美?(《微笑着面对生活》)

点评: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启发性。例7从学生生活的实例出发,对题目提出了质疑,这样反而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想看看作者独特的想法,自然也就吸引人阅读下去;例8开门见山,在列举了数个名人迷人而倾倒众生的微笑之后,提出了疑问“微笑为什么那么美”,巧妙地扣题,并激发人的想象空间和阅读欲望。

招式五:广泛引用,多姿多彩

例9: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人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而我说“半山腰”的风景独好。因为它展现的是过程中的美丽。(《半山腰的风景》)

例10: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题记。(《翅膀载梦向远方》)

点评:让语言美起来,引用不失为一个良策。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俗语谚语很多,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还有影视剧歌词,既增添了文采,还可以加深文章的意境或者增添思想的深度。

当然,考试作文开头的方法还很多,比如:联想回忆,巧妙引出;突出矛盾,渲染气氛;环境描写,烘托背景等,这里不复一一赘述。以上几点是我在平日的教学和学习中的所感所得。并非“灵丹妙药”,也不是什么“高分秘籍”,但是倘若能够帮助中考学子做好重点突破,掌握开头写作的要领,训练有方,相信文章的靓点会越来越多。也希望广大学子能够熟读更多优秀篇章,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蓄满自己的备考库,让写作不再成为拦路虎。

篇9:关于写老师的中考语文作文

她不高,不胖,不戴眼镜,即使自己有点近视;她周身有很强的气场,并且她的字很漂亮;她很博学,她笑起来很平易近人很漂亮;她从不骂人也从不吼人,但生气时总会让人觉得羞愧难当……总之,她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而语文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学科。

自从她开始设定每周交日记,我就将自己每天所见所闻都写了进去。仍记得那一次,我将妈妈责怪我的经历写进日记本里去,她下课便来找我谈话,上课时也读了我的那篇文章。一开始,她怀疑我写的是小说,这不奇怪,毕竟谁第一次读都不太会相信。后来,董老师也来找我,还告诉我说会将这件事情告诉我妈妈。有没有告诉我妈妈我不知道,不过后来,妈妈的确没有再那样对我了,自此我打心底感谢她。

六年级期末阶段,有一次我语文没考好。中午进食堂吃饭时,看见她接连找了好几个同学。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但也庆幸没找我。当我的饭吃到快接近尾声时,心里料定她是不会来找我了,便开始慢条斯理地喝起汤来。“中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她的话突然在我的耳边响起。看着她的背影,我呆呆地将空碗放在餐盘上。

还是没有勇气独自去,我拉上了一个一同被叫到的同学一起去了她的办公室。倍儿凉爽而又敞亮的办公室此时在我看来十分压抑且可怕。她先与同学谈了话,我在一旁默默地想,到时候她若是对我说什么我便是“嗯”或是沉默,若是训斥我呢,我便也依了。正思量着,同学已放下卷子出去了。我从一堆卷画得不像样的卷子里翻到了我的,拿着卷子放在她的跟前等候处置。奇怪的是,她并没有一丁点责怪我的意思,连一丝责怪的语调都没有。她指着我卷子上的两题对我说,这两题一扣就是五分呐!她问我那道选择题理解了没有,然后又翻看了我的作文,告诉我写的很不错。最后,她拉着我的手说,你将来是要和我做同事的啊,一定要努力,不是吗?!

那一天,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又一次打心底里感谢她,敬佩她。

她说,你应该做到最优秀;她说,你的作业不该那么马虎;她还说,那堆优秀作业里理应每次都有你的名字。

我感谢她,一辈子。

作为她的语文课代表,我也没干什么事情,至多打打杂罢了,总感觉自己是徒有虚名。

篇10:写跆拳道的中考语文作文

那是我八岁时,妈妈与我共同踏进跆拳道场馆。也许是那时敢于尝试的勇气和对这项运动单纯的喜爱,激励着我,使我抱着担忧与自信并存的心情,加入跆拳道训练。

训练开始阶段,压腿训练让我记忆深刻。教练驾轻就熟地挤压着我的腿部,为了让我踢腿更高,更省力。但我可苦不堪言,手被一种强硬而难以阻止的力扯动向前,让我紧缩的韧带感受到疼痛的包围。在漫长的折磨中,不时发出几声尖利的嚎叫,汗水悄然渗透,渗透向折磨后如棉花般无力的腿。

痛定思痛,更多努力是我与他人并驾齐驱的保证。我在家常练习动作,温习课上的踢腿和出拳。尽管勤学苦练伴随的仍是技不如人,但那种奋发向上的劲头却没有停歇。

在一次体能训练中,身心俱疲的我信心开始动摇。那次训练中,我的体能几乎被一扫而光,忍不住倒在地上,平复着运动带来的气喘吁吁。争强好胜的我,比起痛苦,更难以接受的是嘲笑,尽管它幼稚而短浅。那次也是这样,我面对众人的讽刺调侃,虽然最后站起来与他们共同训练,但我心里的希望冷淡下来,脑中充满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我努力后仍学不好,学不会?

窗外是一片灰蒙蒙的阴雨,将秋风后冷清的街道渲染得更加冷清。

雨中,我和妈妈相对无言,不争气的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在雨中倾倒着。

雨后,我的心悄然坚韧了些许。这是我不服输的心态,快速调整的特性,以及妈妈鼓励的作用。

此后,我与跆拳道较上了劲,每次上课时,都充盈着疼痛与疲累,不上课时,我却挂念上课的日子。也许正是这样较劲的热情,使我用两年,补足了他们两年半的训练。

训练陪伴我慢慢成长。

篇11:关于写清洁工人的中考语文作文

星期天早晨起床,我感到冷冷的。穿上衣服鞋子,打开窗帘,我看见一位清洁工老奶奶在不停地打扫。外面刮着小风,只见她搓搓手,拿着扫帚,又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扫,然后收在垃圾车里。她仿佛要把整个小区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工工整整。扫的像花园一般美丽花一样芬芳草一样绿而嫩大树一般的强壮而有力……我

感觉她手都冻僵了,但是,我看到老奶奶对工作不辞辛苦、认真劲,感觉她一点儿都不冷,好像心里有一团火在她的心里燃烧。

清洁工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只听说她们工资很低,但是却干着脏活累活,我很心疼她们,想想我的奶奶,她已经退休在家了,大多在安享晚年,有的在锻炼,有的打打麻将,没有出过这种力气。清洁工人是小区的美容师,给每个小区剃头,刮脸,清洗,才让我们有了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一定要珍惜她们的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有废物一定扔到垃圾箱里,这样可以减少她们的劳动。

她扫扫这,扫扫郧,我的心里好酸好酸,凉风透过我幼小的心灵,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她一直打扫着,都快扫到中午了。她才有一丝丝的休息。对我来说,她只是坐了不到一会儿的时间,而这对她言,却坐了很久很久的。

她对工作的这种认真、不辞辛苦劲,值得我们学习、感动。

篇12:写品质的中考语文作文

值得你深思的考场作文N大失误

(一)题材老套的“熟人体”

2015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题目是《补》,作为当年命题人之一的笔者就想,面对该题,几万考生又会有怎样的构思呢?该不会都写“补衣服”吧?令人称奇的是,考场情况被我们不幸言中。作文批下来,几乎一半的考生都写自己的衣服破了,然后请妈妈补衣服。灯光下,看到妈妈已经有了白发,手也变得粗糙,考生心生感激,一通抒情后,结束全文……

(二)一事一议的“寓言体”

讲一个与“补”有关的故事,最后一段象征性点题,结构呆板,缺乏诚意。某考生写蛋糕店刚开业不久。一天,听到前台员工和后台员工在吵架。起因是东北的冬天经常下雪,雪地里走路很容易滑倒,蛋糕也就很容易被摔坏,顾客经常会回来请求修补,修补蛋糕应收多少钱?最后他们决定免费。文章结尾是这样的:“品德比收益更重要,修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蛋糕,你付出的是一颗善心,收获的却是一份感动!”

(三)讲别人故事的“读者体”

某考生写“我”从沈阳到上海的女儿家小住,发现“补课”几乎成了上海的老人们之间的一种时尚。有一位女士,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至今已经整整坚持了17个年头,先后学习了国画、书法、摄影、时装表演、健身舞、健美操、古典文学、心理学、按摩、烹饪、家政、英语、日语等18门课程。17 年来,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 240多位离退休老人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这样的故事,几乎已经泛滥大街。

(四)话题太大的“政论体”

还有考生就“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发议论,纵观全文,几乎都是空发议论,段落之间也缺少逻辑联系。如某段写道:要敢于正视“亡羊”的客观事实,要坦承“牢破”和“亡羊”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面对错误,担当责任。如果对于“亡羊”之事遮遮掩掩,把人为因素推脱得一干二净,如此一来,我们只会令“亡羊”悲剧重演。

(五)其他各“体”

除了上述这四种“体”之外,还有一些文章是缺少细节描写的“概括体”,字数不够的文章往往缺少细节。有的是俗招连篇的“八股体”,如,写上主题无关或关联不大的“题记”或者“后记”;还有的拼命分段,弄得跟散文诗一样;有的则是漫谈式的“文艺体”,随着自己的意识流漫无边际地流转,玩深沉;更有开头、结尾点题的“标签体”,其内容或内涵与“补”几近没关联,只是文章前后的点缀。还有少数考生喜欢用一些网络用语,有的还是自创的,属于古灵精怪的“火星体”。更有连段也不分的“木桶体”。

你不得不看的考场作文N大提分亮点

(一)发散思维——各种“补”齐上阵

看到作文题,考生第一步要做的是“胡思乱想”,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本题是动词型题目,考生写作时要明确该“补”什么,怎么“补”(即写作角度),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从为什么要“补”的角度来说,深入说理。如修补缺失的道德,意义何在?要想写得深刻,最好要去挖掘怎么样“补”,即“怎么样”的角度。作文不能只表明态度(需要修复道德),却不说该怎么样解决问题,这样会显得文章立意不深刻。

再如,构思中还可以加点辩证分析,什么东西可以“补”,什么东西不可以“补”,如残疾能否“补”,失败能否“补”?能“补”的是残疾、失败,还是因这些而产生的悲观、失意、萎靡的心态?同时可以反向立意,如写很多东西是不可以“补”的,但面对不能“补”的东西和事情,我们该怎么做要点出。

如果写记叙文,我们可以围绕“补”构思一个完整的情节来表达情感。但其中最好能包括这样一个情感过程:原先破损、缺乏、过失、差错——修补、弥补、补救(做了些什么事来“补”)——“补”的结果或感悟。记叙文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勾连起来,如补鞋、补衣与补心;食补与神补;打补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补渔网与补漏洞。

“补”什么?“什么”补?记叙文?议论文?实“补”?虚“补”?多思考,你就有了甄别与遴选的可能。

(二)“一鱼多吃”——变换记叙的要素

所谓“一鱼”,是指一个“旧题”,如,妈妈补衣服;“多吃”是指在旧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记叙的要素或主题,进行重新构思,从而呈现出“新作”,获得高分。

初中生作文多为记叙文,这一类文章要求“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文的“补衣服”,“时间”是晚上;地点是“家中”;“人物”是妈妈;“事件”是我的衣服破了,妈妈帮我补。某些考生在考场上,思想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大脑并不能“发散思维”,考生第一个想到的往往就是这些,“补衣服”似乎就成了考生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向了。但这不打紧,变化记叙的要素,我们照样可以“出奇制胜”。

先说“时间”。“补衣服”自然是在晚上,父母下班、孩子放学,符合生活逻辑,但如果是“深夜”呢?妈妈忙完家务后,拿起自己的衣服补缀起来,是不是更感人?再说“地点”,补衣服一般是在妈妈房间里进行,如果是在“病房里”呢?妈妈生病住院了,“我”去看望,妈妈看“我”衣服破了,非要给“我”补,这就有点不一样了吧?三说“人物”,这是最容易让文章焕然一新的,通常补衣服的是家中的谁?妈妈。但如果换成“爸爸”呢?这种爱是不是一下子凝重起来了呢?一向粗心的爸爸在对待儿女上格外仔细,一双粗糙的大手也拿起缝衣针来。再换成外婆,甚至是外公呢?恐怕也有类似效果。思维再扩大一些,换成老师、小区里那位阿姨、隔壁的阿婆……总之都会比“妈妈”有新意的。

如此“变换”还不算最佳,最佳的办法是“主旨”的变换。“妈妈补衣服”重在突出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如果这样写呢?(本文所举例子均来自2015年中考作文)

有一天,妹妹拿着一件后背有很大一个口子的衬衫,惋惜地说:“一百多块钱买了件衬衫,才穿了几天就不能穿了。”母亲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帮你补补看。”三天后,再看那衬衫时,我惊呆了:那不规则的口子全被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的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母亲特意在树枝下用花棉布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本来被毁得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这么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你看,写着写着,文章的主题发生了迁移,有了新意,自然也有了深意。这篇考场作文结尾是这样的:“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但也可能让它呈现出另一种美。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缺憾已经存在了,再伤心也无济于事,还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开出别样的花朵。”

主旨变化再举一例,请问如今还有几个“妈妈”会补衣服?这一门传统手艺正在消失。文章唤起了人们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还有一个角度,人们为什么不再补衣服,不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丢失的恐怕是勤俭节约的传统。如此立意,是谓深刻。

所以,考生在考场上想不出好题材不是最可怕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把“旧题”翻新,换“时间”、换“地点”、换“人物”、换“主旨”。如一条鱼,或红烧,或清蒸,或煨汤,鱼骨还可伴以椒盐。与其挖空心思想新题材,不妨旧题新作。

(三)“折腾”——情节上,一波两折

我们再回到“妈妈补衣服”这个旧题上,很多同学可能要说了,这样的素材怎么写到600字?似乎100字就能说完。“我衣服破了,被妈妈看见了,她深夜帮我补好,我十分感动。”字数不够怎么办?有人说,我多一点细节描写,“未经凝视的世界不是精彩的世界”,通过细节刻画来突出妈妈的形象和“我”的感动。这自然是一种好办法,能让文章活过来,但要让文章活得很好,恐怕这一招还不够。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是那样的美好,如果曹雪芹一开始就让他俩一见钟情,然后结婚生子,这就没有《红楼梦》了,非要出现个薛宝钗,还有其他妹妹,非要让林黛玉身体虚弱,非要让贾母左右为难……这样一来就有更多故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老师把这种构思方式叫作“折腾”,也就是情节上的“一波三折”。2009年,曹老师来镇江为我校“行舟文学社”做报告的时候也讲了一个“折腾”的故事:一个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只剩下最后一个柿子了。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皮卡。皮卡望着最后一个柿子,希望柿子不要掉下来,因为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写到这,如果柿子没掉下来,哥哥回来了,故事就平淡了,掉下来了,哥俩都很失望,这样的故事也无新奇。“折腾”的故事是柿子被一只淘气的乌鸦叼走了,皮卡开始追。追上、追不上都不是好的“折腾”,结果是皮卡累了,醒来时眼前出现好大一片柿子林……

有一篇满分作文,说的是“我”妻子的裙子破了,“我”去找小区里缝补衣服的小摊:

……

她从一个竹筐里,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告诉我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就是刺绣工,后来工厂倒闭了,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我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在外面冻得长冻疮了,所以,才这么难看。”

写到这,再写些闲话,大概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却“折腾”起来——

正说着话,一个背书包的女孩走了过来。我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便往边上挪了挪。她笑了,“这是我女儿,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喊了声叔叔,就放下书包,帮她整理线盒,很多线头乱了,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重新绕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她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一边和同学招呼着,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写到这,穷人的孩子们早当家的主题开始凸显了,接着再次“折腾”——

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骑了过来,女孩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要不我明天再来拿,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就快好了。”

好了,全家在“我”等裙子的时候团聚了,一个劳动的、和睦的家庭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但第三次“折腾”把故事推向高潮——

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腾出一个空位子来,然后,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背着书包,跟在爸爸的三轮后,蹦蹦跳跳地远去。

结尾意味深长,却也巧妙点题,含蓄隽永。

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后,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的裙子回家。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背后,曾经是一个补丁。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们听故事,主要是关心人物的命运。作品中所叙之事,如果平铺直叙,情节平淡,就很难谈得上情节美。通常人们所喜欢的,总是那些丰富曲折、变化繁多、引人入胜的情节。正所谓,腾挪跌宕一波三折。考场作文,尤其要“穷”“折腾”。

(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时,出其不意

很多考生,包括一些老师也有这样的烦恼,就是考生写完后,才发现作文“毫无新意”,无奈“生米煮成熟饭”,变换记叙的要素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结尾的时候“出其不意”,如同欧·亨利的小说一般,结尾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们再回头看看小区里那位织工的“补”,文章写道:“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故事是一波三折的,但“切题”吗?“补”只是一个线索,或者说,这个家庭故事的由头,“补”并没有成为“主题”。这样的文章,恁凭怎样精彩,都有“不切题”的嫌疑,但结尾一下子就“反转”了:“……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背后,曾经是一个补丁。”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快快乐乐,各凭自己的本事。虽然贫穷,但却精神华丽如牡丹,同时也赞美了下岗女职工的“好手艺”。

“妈妈补衣服”,这样稀松平常的构思在结尾处用力,也能“起死回生”,请看考场两个不同的结尾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看着妈妈的辛苦,想起电视里常播的那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我也得做点什么了。我蹑手蹑脚溜进厨房,看看妈妈因为帮我补衣服还没来得及清理的碗筷,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放热水、挤清洁剂,开始清洗碗筷……

“宝宝,衣服补好了,拿去。我还要洗碗呢!”

我偷偷地笑了,等妈妈看到整洁的厨房一定会有一些安慰吧。亲爱的妈妈,您为我补衣服,我为您做家务,也算是补上我对您的愧疚吧。

作文中,这种“双补”的文章不少,很多考生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勾连起来,意蕴深厚。这篇文章最后“一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再看一例“妈妈补衣服”的结尾。

“丁零零……”闹铃响了,原来刚才的一切只是个梦,我的手中还拿着破了一个洞的裤子,眼泪打湿了我的心:妈妈,你打工什么时候能够回来?裤子有洞我不怕,亲情有壑才担心。

这篇文章主题只在结尾有妙语。也一下子让文章光亮起来,甚至让人有心疼的感觉,“留守儿童”是个现实问题,孩子衣服的洞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补缀,而“我”并不在乎这个“洞”,在乎的是亲情的缺失,这才是文章的立意所在,也是“我”的心变得潮湿的真正原因。

(五)“故事新编”——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围绕“妈妈补衣服”提出的提分策略。在考场上,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思维彻底卡壳,连“妈妈补衣服”也想不起来了,这是很要命的。这时,你不妨回忆自己看过的小说、神话,甚至课文,然后改编。大家还记得江苏省2001年高考那篇叫作《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吧,就是一篇“故事新编”,这一类文章的魅力在于“新编”。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的内容,那就是“套作”了。关于《补》,有一篇满分作文,是借助《女娲补天》的神话,演绎出的一篇妙文。开头就有镜头感:

不周山巅,有一女子茕茕孑立。

“西王母请女娲氏赴昆仑山共饮瑶池仙酿。”青鸟飞来,向她传达自家主人的邀请。她莞尔,捏了个诀,便驾云向昆仑山飞去。

昆仑仙境。瑶池。

“女娲氏为何愁眉不展?”西王母放下酒樽,问道。

接下来是女娲和西王母的一段对话,“愁眉不展”的原因是“共工和祝融在不周山脚发生争执且大打出手,并因此触怒不周山神”“九州之生灵,危在旦夕”。然后女娲炼五色石、断鳌足……最后是这样写的:

女娲又笑了。突然灵光一闪,她已化作人首蛇身的模样。只有如此,她才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去补救暴怒的天。

“我的子民……再见了……”女娲托着五色石,飞向天的缺口。同时她也融入了云层之中。

苍天补,四极正。天地生灵终归安宁。可是,女娲不在了。不,她还是在的,天边那五彩的祥云,不正是显出她手托五色石的模样么?

西王母立于彩云之下,仰望苍天。她招来了青鸟,轻声笑道:“女娲,放心吧,今后我会让青鸟为你的子民带去吉祥和安宁。”

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而小作者这篇文章,依据记载,发挥想象,还原几个现场。全文短句居多,铿锵有力,一个胸怀生灵的女娲形象鲜明生动。

上一篇:快乐的新年来了日记400字下一篇:房地产估价师《经营与管理》巩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