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常规改

2024-04-13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改(精选6篇)

篇1:呼吸内科护理常规改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体位:根据病情适当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高热期绝对卧床休息。

3、掌握给氧方法和氧流量,合理给氧。

4、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抢救,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慎用镇静剂,禁用吗啡,防止呼吸抑制。

6、及时留取各种标本送检。

7、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饮食,高热与昏迷病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同一致病菌感染的病人集中一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等感染性疾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其痰液应消毒处理后再倒掉。

9、做好卫生宣教,指导病人戒烟,预防感冒,减少探视。【健康指导】

1、促进有效排痰。

2、合理功能锻炼。

3、预防感染。

4、合理饮食。

二、肺炎护理常规

【概念】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护理评估】

1、体温变化。

2、咳嗽咳痰情况,痰的颜色、量、性状和胸痛的程度。

3、呼吸困难的程度。

4、精神症状,有无神志模糊,烦躁不安等。【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消炎、镇咳、支持等治疗。

5、对症处理:呼吸困难紫绀明显时给予吸氧;胸痛或剧咳者,可取患侧卧位或遵医嘱给镇咳药;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监测体温变化。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同时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健康指导】

1、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

2、避免各种致病因素,防止交叉感染。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概念】

指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护理评估】

1、评估痰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气味。

2、评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症状与体征,如烦躁、出汗,血气分析值的变化。【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

4、严格持续低流量吸氧。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6、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7、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地咳痰,学会腹式呼吸。【健康指导】

1、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戒烟。

2、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

3、指导病人坚持呼吸锻炼。

4、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发热护理常规

【概念】

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出现谵妄患者加床档,防止坠床。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达3000ml以上,必要时,经静脉补充液体以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4、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发热患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低于37.5℃连测3次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测量。

(1)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保证患者舒适;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勤换被服衣裤。

(2)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尽早留取各种标本送检。

(3)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发热大量出汗时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表现,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穿透气、棉质衣服。

2、告知患者及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

五、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概念】

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护理评估】

1、评估呼吸频率与深度。

2、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剧或缓解的因素。【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增加胸腹腔压力的活动,如屏气、剧烈咳嗽等,必要时予以镇咳药以免加重气胸。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

3、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幅度及缺氧症状。注意神志、瞳孔,胸腹部体征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

5、肺压缩〈20%无明显症状时只需卧床休息,气体可在2-3周内自行吸收。

6、胸腔闭式引流时备好物品配合医师完成,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指导】

1、做好解释工作,保持心情舒畅。

2、气胸痊愈后1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抬重物。

六、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

【概念】

指由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的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护理评估】

1、评估咳嗽方式,痰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有无咯血及咯血的量及性状。

2、评估病人焦虑恐惧程度。【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避免搬动患者。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500ml以上;饭前、饭后漱口,去除口臭,减少呼吸道感染。

3、给予氧气吸入,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合理用药,观察患者用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指导患者饭前体位引流,每日3次,每次15至20分钟

6、对大咯血患者,应在床旁陪伴安慰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密切观察病情,对胸闷、发绀、烦躁、神色紧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窒息先兆者,嘱病人不要屏气,指导病人将痰轻轻咳出,保证气道通畅,同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先行5、6次的深呼吸,而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咳到咽喉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咳出,或病人取坐位,两腿上放一枕头顶住腹部,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排出。

七、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概念】

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导致易感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广泛性气道阻塞的症状。【护理评估】

1、评估哮喘发作的病因诱因,夜间睡眠情况。

2、评估呼吸频率和深度,咳嗽咳痰,痰液色质量情况。

3、评估病人的焦虑状况。【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室内不宜放置花草,不宜用羽毛枕头,羊毛毯,避免一切可疑的变应原,使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2、给予病人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饮食,忌食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等,避免进食硬、冷、油腻食物。对痰液粘稠的病人鼓励多饮水。

3、给予病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1~3ml∕min,指导病人做缓慢的深呼吸,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吸入剂的方法,吸药后要漱口,以防口咽部真菌感染。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类型及呼吸困难程度,观察痰液的量、色及粘稠度,咳嗽的能力和方法。

6、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陪在病人身边,安慰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避免劳累。

2、指导病人发作前期症状,如咳嗽加重,胸闷,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立即就医。

八、胸腔积液护理常规

【概念】

任何原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异常积聚,均称为胸腔积液。【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胸液引流量,性质及颜色。

2、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

3、评估患者的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发热、干咳等。【护理措施】

1、鼓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患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缓解疼痛。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粗纤维饮食。

3、对症处理:胸闷气急时给予吸氧并注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胸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剂。

4、协助医生抽取胸水,观察胸水的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渗液;如有胸腔闭式引流,应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每日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

5、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

6、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待体温恢复正常,胸水吸收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7、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心理。【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停药。

九、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变化。

2、评估患者痰液颜色及量的变化。【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量多餐。

3、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

6、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7、做好皮肤、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口腔炎、尿路感染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档,防止坠床。

8、如病人使用呼吸机应做好护理,观察呼吸机的通气量是否合适,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

2、缓解期适度活动。

3、房间温湿度适宜。

十、肺栓塞护理常规

【概念】

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的程度。

2、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过多探视人员。

2、绝对卧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3、给予患者进易消化温凉饮食,避免刺激食物。给予合适的吸氧方法及氧流量,在给氧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测和定时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及时了解缺氧状态和用氧效果。

4、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呼吸频率、节律、咯血量、颜色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胸痛发作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诱因。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高导致出血。患者应用抗凝治疗时,应及时、正确用药并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如有无皮肤青紫、血管穿刺处出血过多、血尿、柏油样便以及严重头痛、神志改变等颅内出血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烦躁时设法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做深而慢的呼吸。【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长期卧床,避免跷二郎腿或穿束膝长筒袜。

2、指导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痰时应及时就医。

十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概念】

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呼吸困难情况。

2、评估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护理措施】

1、给予中凹卧位,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

2、给予高浓度的氧疗以提高血氧分压,记录吸氧方式、吸氧浓度及时间,观察氧疗效果和副反应。

3、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妥善固定气道导管;防止误吸的发生;做好口腔护理。

4、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发绀状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5、做好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的护理。

6、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缓解焦虑情绪。【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缓解期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教会患者有效排痰,避免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2、告知患者出现气急、紫绀加重等变化时,及时就医。

3、给予用药指导。

十二、肺结核护理常规

【概念】

指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2、评估患者咳嗽咯血情况,咯血量的大小。【护理措施】

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2000ml,补充水分消耗。

3、对症处理:高热时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用药;胸痛患者取患侧卧位,必要时应用止痛药。

4、了解病人服药情况,询问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5、给予心理护理,大咳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6、宣传预防知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健康指导】

1、适当进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所用物品需进行消毒。

2、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自行停药。

十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护理常规

【概念】

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2、评估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痰液颜色、量、性质。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措施】

1、根据不同病期安排病人适当休息;对有胸痛或骨骼、肝区疼痛的病人指导采取舒适的体位,减轻身体不适。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遵医嘱必要时经静脉补充营养或给予适量输血、白蛋白等。

3、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3L/min,给氧过程中监测动脉血气。

4、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吸痰。发现咯血征兆时应做好抢救准备,清除口腔内的血块,置头低足高位。

5、疼痛的护理:了解患者的感受、忍受程度,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应用非药物止痛包括局部按摩或冷敷、针灸、听音乐等;患者应用非药物止痛无效,应及早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副反应。

6、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多与患者沟通,尊重体贴患者。【健康指导】

1、合理安排休息,适当活动,提高生命质量。

2、指导患者定期复诊。

十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概念】

指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的呼吸形态、频率,有无紫绀,精神状态,神志和尿量。

2、评估水肿的部位和程度,评估增加心脏负荷的原因及诱发因素。【护理措施】

1、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呼吸困难严重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因高糖食物易造成痰液粘稠,故宜少食。

3、合理用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4、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清醒病人应鼓励咳嗽排痰,痰液粘稠者可行雾化吸人后排痰。

5、正确记录和计算静脉输液量和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

6、指导病人戒烟,以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加重。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肺心病加重时的症状,如痰量突然增多,呼吸费力,心悸,嗜睡等,应及时就医。

2、指导在家氧疗患者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

十五、肺脓肿护理常规

【概念】

指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性病变,形成包含坏死物或液化坏死物的脓腔。【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痰液颜色、量、性质。

2、评估患者胸痛情况,有无并发脓胸。【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流通。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待感染控制与毒血症状消退后,可适当活动。

3、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方法,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通畅。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痰量,注意观察痰液颜色,有无分层及痰中带血等。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紫绀等,应及时做好详细记录,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6、指导患者连续3日留取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2、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高热、咯血、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大咯血和窒息的发生,及时就医。

篇2:呼吸内科护理常规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概述】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这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护理评估】

㈠、临床表现 ⑴ 症状:

①呼吸困难

早期仅在劳动的时候出现,以后逐渐加重 ②咳嗽

咳痰

③呼吸衰竭

出现发绀、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表现 ㈡、体征

(1)早期仅有慢支炎体征。典型肺气肿患者的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两侧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肺下界及肝浊音界缩小,肺底移动度减少,两肺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有干、湿啰音。患者呼吸费力,两肩高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2)评估咳嗽、咳痰情况:观察咳嗽、咳痰的程度、持续时间、痰的性质、量、颜色。但有呼吸衰竭者要禁用镇咳药,以防发生呼吸抑制,加重呼吸衰竭。

(3)评估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用力情况。

(4)评估紫绀情况 ㈢、并发症

⑴、自发性气胸

⑵、肺部感染

⑶、其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㈣、辅助检查

⑴、肺功能检查 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⑵、影像学检查 反复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以及肺气肿改变。

⑶、血气分析 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护理诊断】

㈠、低效型呼吸形态

与气管、支气管阻塞及体质虚弱有关 ㈡、呼吸道清理无效

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㈢、体液不足

与液体摄入量减少有关 ㈣、营养失调

摄入量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疲乏、呼吸困难及食欲不振或腹胀有关 ㈤、有感染的危险

与无力排痰和免疫力低下有关 ㈥、知识缺乏,与对病情方案了解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

㈠、维持呼吸道通畅

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㈢、预防及控制感染 ㈣、维持足够营养 ㈤、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㈠、一般护理常规

①、环境:病室及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病室内空气消毒每日一次。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③、休息:急性发作期伴有喘息时,应卧床休息,取坐位(如无禁忌)或半卧位;恢复期患者,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咳嗽训练。

④、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长生焦虑、烦躁不安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增强长期治疗的信心,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呼吸窘迫发生时,陪伴并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指导他们及时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并介绍同类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取得配合 ㈡、专科护理常规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作期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严重时可因痰液阻塞而引起窒息。及时协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实施胸部物理疗法,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手掌叩击和排痰机应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疗法等。观察和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家属禁止吸烟。

②、氧疗:I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氧气吸入,依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但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以防氧中毒。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以免抑制呼吸。在氧疗过程中,了解氧疗的效果,及时记录。保持吸氧管通畅,鼻腔黏膜干燥时可用棉签蘸水湿润鼻黏膜,及时更换湿化瓶和鼻导管。

③、呼吸功能锻炼: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法)。

④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健康指导】

㈠、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使其主动配合进行长期规范治疗。㈡、加强饮食管理:每日饮水适量,适量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并指导患者少食多餐。㈢、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㈣、坚持锻炼:指导患者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和全身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㈤、指导氧疗:严重低氧血症者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同时告知患者,供氧装置周围要防火、防热。㈥、监测病情: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病情变化的方法。定期门诊随访。

哮喘病人护理常规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发反复发作性的喘气、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护理评估】 ㈠、临床表现:

⑴、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是发作性胸闷和咳嗽。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是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体征之一。有时候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⑵、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 可不出现,后者为寂静胸。严重哮喘病人可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⑶、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

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细胞增高。

②、痰液检测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③、呼吸功能检测 ④、胸部X线检 ⑤、血气分析 ⑥、过敏原检查 【护理诊断】

㈠、气体交换受损

与病人的气道炎症、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㈡、睡眠型态紊乱

与病人呼吸困难、不能采取适当的卧姿有关 ㈢、自理缺陷

与病人活动后喘逼加重有关

㈣、有发生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病人过度呼吸、体内水分消耗增加有关 ㈤、语言沟通障碍

与人呼吸急促,不能正常用语言表达有关 ㈥、焦虑

与病人患病时间长、反复发作、不能根治有关 ㈦、知识缺乏

与病人缺乏使用雾化吸入剂的相关知识 ㈧、潜在并发症

呼吸衰竭 【护理目标】

㈠、呼吸困难缓解。

㈡、能进行有效的咳嗽、痰液易咳出。㈢、及家属能掌握哮喘防治的相关知识,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护理】 ㈠、一般护理常规

⑴、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⑵、室避免放置花草、皮毛等,减少对病人不良刺激。⑶、呼叫仪放在病人随手可及的地方,方便病人随时有需要随时呼叫医生、护士。⑷、饮食宜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如面条、稀饭等,多饮水,避免冷、硬、油炸食物,禁止进食已知过敏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鱼、生姜、木耳等。

㈡、专科护理常规

⑴、病人床头应备有解痉的气雾剂,以备哮喘发作时先行使用。气雾剂正确吸入方法:

①、充分摇动气雾剂。

②、病人头向后仰,用力深呼气,同时将气雾剂喷嘴在两齿间轻轻咬住并用双唇含住,并调整气雾瓶角度以使气雾剂能从上颚和舌间顺利吸入。

③、在开始缓慢吸气后,立即按住气雾剂,整个吸气过程要缓慢而深; ④、气10秒左右,以利于药物沉积于气道。⑤、吸入后漱口并吐出漱口水,以避免局部药物存留口腔引起念珠菌病感染等并发症。

⑥、两次吸入的间隔时间要大于1分钟。

⑵、经常巡视病人,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重视病人的主诉,发现有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做好抢救的准备。

⑶、气急喘促不能平卧者宜取半卧位或坐位。如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现象者给予吸氧。

⑷、哮喘发作时暂勿服药,一般宜在间歇期服,有利于控制或减轻症状。

⑸、哮喘的发作常有诱发因素,应仔细询问病史以找出过敏的原因,通过避免接触过敏源,治疗或脱敏等方法以祛除诱因,减少哮喘的发作。⑹、哮喘病程长和反复发作者,常使病人思虑太多和精神紧张,故应加强精神理,及时解决病人的疑虑,并鼓励病人树立治疗信心。

⑺、哮喘持续状态时,护士应守护床边,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躁动加重病情或引起坠床及其它意外发生。用小桌横跨于病人的腿部,让病人伏于桌上,有一个较舒适的坐卧位,以减少疲劳。

⑻、加强观察病情,重视巡视和病人的主诉,发现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做好抢救的准备。“沉默肺”是最严重的哮喘体征,主要是双肺的小支气管痉挛,没有气体的交换,导致严重的缺氧,甚至死亡的发生。【健康教育】

㈠、指导患者寻找过敏源,尽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源。

㈡、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坚持散步、慢跑、气功等锻炼,提高抗寒能力和机体免疫力。㈢、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病情并记录哮喘日记。㈣、定期复诊,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述】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㈠、症状

⑴、呼吸困难: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⑵、发绀

⑶、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⑷、循环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等。

⑸、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上消化道出血

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尿等 【辅助检查】 ㈠、动脉血气分析 ㈡、肺功能检查

㈢、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CT等。【护理评估 】

㈠、评估患者既往基础疾病的情况,有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心病等病史。

㈡、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尿量和大便颜色等,有无休克、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㈢、评估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㈣、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缺氧程度和通气效果;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㈤、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主要护理问题】

㈠、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疲劳、呼吸道阻力增加等有

关。㈡、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或粘稠,呼吸肌疲劳,无效

咳嗽或咳嗽无力有关。㈢、自理能力缺陷

与长期患病、反复急性发作致身体虚弱有关。㈣、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呼吸功增加和呼吸道感染致能

量消耗增多有关。㈤、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护理目标】

㈠、患者缺氧症状及呼吸功能得到改善。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促进有效排痰。㈢、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改善或提高。㈣、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

㈤、潜在并发症能够得到及时的预防治疗与处理。【护理】 ㈠、一般护理

⑴、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多为病情变化快且危重,最好安排单间给予加强护理。

⑵、备好各种抢救器材、药品,如吸引器、呼吸肌、气管插管、喉镜、气管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等,随时准备急救。

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与温度适宜,房间定期消毒,护理人员吸痰或处置后洗手,防止医源性感染。

⑷、重视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口腔继发感染和褥疮发生。⑸、做好安全护理,躁动病人加床挡,系约束带。禁用或

用镇静剂,以防呼吸抑制。㈡、专科护理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痰液稀释:应鼓励病人适量饮水,给予雾化吸入,合理计算24小时静脉液体的摄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补充体内水分。同时可给予口服或静脉化痰药,以促进痰液稀释。

②、刺激咳嗽:鼓励病人将痰液咳出

③、辅助排痰:目的是解除痰液阻塞呼吸道,改善肺通气功能。方法如下: A、胸部挤压、震动和弹动法

目的是借重力作用,排除痰液。B、翻身叩背法

目的是松动附着与气管壁的痰液以利于排出。C、负压吸引法

⑵、氧疗的护理

①、氧浓度的选择

②、吸氧工具的选择

③、氧疗效果评价

④、氧疗监护内容

⑶、药物的护理

①、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

②、呼吸兴奋剂的使用

③、镇静剂的使用

⑷、营养支持 ⑸、预防误吸

【健康指导】

㈠、指导患者腹式和缩唇呼吸训练及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篇3:呼吸内科护理常规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0例。试验组中男13例, 女17例;年龄49~84岁, 平均 (59.3±1.2) 岁;病程1~6个月, 平均 (3.5±2.4) 个月。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30~66岁, 平均 (56.7±0.8) 岁;病程1.2~6.5个月, 平均 (4.2±3.1) 个月。患者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 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吸氧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患者静脉滴注氨茶碱 (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1832) ;试验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使用Servo-i型呼吸机。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参数, 起初使用初始模式, 待患者使用后根据患者生命指征等设置不同的参数, 之后进行治疗, 并在0.5~1.0h之内复查患者血气分析等, 若患者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均好转则表明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参数比较合理, 患者机械通气8~12h后再进行复查[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

治疗前两组p H值、Pa O2、Pa C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试验组p H值、Pa O2高于对照组, Pa 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1mm Hg=0.133k Pa

2.2 肺功能

试验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PEV1) 、呼气峰值流速 (PEF) 、用力肺活量 (FV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PEV1/FVC) 高于对照组,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PEV1%)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 发病机制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多发于冬、春两季。主要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发病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哮喘等。对于这种疾病, 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 (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 影响患者生命健康[3]。因此, 临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机械通气在呼吸内科疾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不仅操作方便, 且能够让患者间断或者直接使用, 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并且治疗时能够正常进行语言交流、进食而被多数患者接受。最后, 机械通气还能够有效避免有创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 有效预防肺炎等并发症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试验组p H值、Pa O2高于对照组, Pa CO2低于对照组, 与于红[5]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呼吸机的帮助下,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气道功能, 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为机体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及基础疾病治疗创造条件, 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设备要求较低,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但是,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伴有呼吸衰竭患者时, 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意识变化等,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呼吸节奏等适当调节呼吸机相关参数, 如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则应该立即改为有创通气, 避免造成危险。其次,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 患者分解代谢能力较强,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易造成营养不良等。相关研究显示, 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概率高达74%以上。因此, 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要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指标, 正确指导患者联合使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 对于精神状态、皮肤异常患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 提高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 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沈文沂, 王丽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3 (5) :49.

[2] 吕晓东, 刘加良.Bipap无创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4 (12) :377-378.

[3] 杨敬平, 孙德俊, 侯丽荣.COPD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5 (4) :11.

[4] 强杰, 何永清.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控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5) :99-100.

篇4:呼吸内科护理常规改

关键词:阿司匹林;常规方法;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0-02

神经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心悸、晕眩等为主,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神经内科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阿司匹林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1]。为了探讨阿司匹林和常规方法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收治的7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为(18.9~72.5)岁,平均年龄为(45.2±1.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15.9)天,平均病程为(4.2±1.1)天;对照组有患者39例,男26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19.4~71.8)岁,平均年龄为(47.4±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15.8)天,平均病程为(5.4±1.6)天。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静脉滴注50mg东莨菪碱(南通百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mg盐酸利多卡因(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659)治疗,每天1次,连续使用15天。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口服0.3~0.6g阿司匹林(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603),每天3次,连续使用15天[2]。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自觉症状评分为(57±7)分、心理状况状态评分为(12±5)分、躯体身体功能状态评分为(18±7)分、日常生活评分为(17±5)分、社会活动评分为(2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2例恶心、呕吐,1例过敏,1例肾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脑炎脑膜炎、帕金森等。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呕吐、食欲不振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常规药物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损害。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阿司匹林在神经内科疾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自觉症状评分为(57±7)分、心理状况状态评分为(12±5)分、躯体身体功能状态评分为(18±7)分、日常生活评分为(17±5)分、社会活动评分为(2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临床上又叫做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这种药物英文名称为acetylsalicylic acid ,患者用药后,药物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作用如下。(1)镇痛作用。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直达病灶,并且通过人体中枢等神经发挥镇痛作用,药物能激活人体神经系统中羟色胺递质的合成及释放,有效的抑制人体信息传递;药物能够降低缓激肽释放酶活性,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2)缓解患者病情。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抑制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的活性,有效的善患者末梢血循环,并且能够根据神经元的活动刺激患者产生知觉。(3)发挥药物免疫功能。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增加免疫功能。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增加人体T细胞功能,增加人体免疫,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4)神经修复。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药物能保护神经元,恢复神经部位信息的传递功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修复受损神经细胞[3]。此外,患者用药后药物并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反应,能够将低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P<0.05)。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吕剑.6种市售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体外溶出试验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0,10(5):296~297.

[2] 马伯艳,吴晓丹,张福利,等.温胆汤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11(6):30~31.

篇5: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试题

病区 姓名 时间 成绩

一 选择题

1.小儿给予低流量吸氧时,氧浓度是( )

A 0.3-0.5L/min B 0.5-0.7L/min

C 0.5-1L/min D 0.5-1.5L/min

2.糖尿病患者血糖为( )时,应进食少量食物后在运动。

A ≤3.8mmol/L B ≤11.1mmol/L

C ≤4.4mmol/L D ≥4.4mmol/L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饮食护理错误的是( )

A 给予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B 给予高脂肪、高糖的饮食

C 限制钠盐的摄入 D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

二 填空题

1.慢性胃炎营养失调的患者,饮食原则应 , , 。

2.小儿腹泻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可观察患儿 、、、等。

3.小儿腹泻时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时,表现为 、、提示低钾;出现 提示低钙或低镁; 、提示酸中毒等。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为 每天持续时间为 。

篇6: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咯血患者的护理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史等,询问以往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注意咯血的诱因。2.仔细观察咯血量、颜色、持续时间及频率。

3.评估咯血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气短、发热、胸痛、呛咳、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贫血等。

4.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肺部体征及全身营养状况。

5.观察再咯血征象及窒息的先兆,如胸闷、气促、呼吸不畅、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等提示有再咯血的可能;如喷射性大咯血突然停止,提示可能为窒息所致。

【护理措施】

1.患者咯血未明确诊断之前,暂行呼吸道隔离。

2.患者咯血量少时,适当休息;大量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宜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加床栏。

3.大咯血时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予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和粗糙的食物。

4.及时发现再咯血和窒息的先兆,及时通知医师,作好抢救准备。5.大咯血的护理 ①护士守护床旁,细心安抚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②发现患者突然大咯血,如现场无任何抢救设备,应立即将患者上半身移向床边,取俯卧朝下倾斜体位,轻拍背部,或抬起患者下半身呈倒立位,使躯体与床面呈45°,托起头部向背侧稍屈曲,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轻拍背部,以清除咽部积血。③床旁备有抢救设备时,将患者平卧,撬开牙关,迅速行口腔、咽部负压吸引,吸出血液和血凝块。④若吸引无效,立即准备和配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6.咯血停止且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如何避免咯血的诱因,预防再咯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

2.评估出血倾向,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遍及全身,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或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

3.评估休克或微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4.评估微血管栓塞表现,如浅层栓塞,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坏死、脱落;深部器官栓塞,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5.评估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如呈进行性贫血。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3.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有广泛性出血倾向时,延长穿刺部位压迫的时问;鼻出血时,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或碘仿纱布填塞鼻腔;高热时,禁用酒精物理降温。5.应用抗凝剂期间,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及时采集血标本。同时备好鱼精蛋白,以便对抗肝素使用过量。

6.备齐抢救药物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2.观察患者的呼吸改变,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微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2.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 50%酒精作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l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6.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lO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

【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和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及时了解中毒物的种类、名称,剂量、途径和接触时间。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及有无腐蚀征象。

3.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评估呼出的气体是否有特殊异味。4.观察患者意识神态及神经反射,评估有无神经系统改变。5.观察患者洗胃、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尿量,了解肾功能。

【护理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迅速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1)毒物由呼吸道吸入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给予氧气吸入、休息、保暖。

(2)毒物经皮肤和黏膜吸收者,立即去除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体表皮肤、头发及指缝。

(3)毒物由消化道吸收者。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但对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者禁止洗胃,可用蛋清、牛奶等沉淀物保护胃黏膜。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一氧化碳中毒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或高压氧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4.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对症补液以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5.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同时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排除。6.做好心电监护及抢救配合,如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设专人护理。7.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瞳孔、循环等变化,准确观察出入水量,并作好记录。如出现昏迷,肺、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肾衰竭时,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8.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

9.重度中毒需作透析治疗时.应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

【健康指导】

1.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顾虑。2.告知患者恢复期注意事项。

3.向患者宣教预防中毒及自救防护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l小时l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lOOml。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粪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宜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面色及神志变化。评估呕血或黑粪的量及性状,准确判断活动性出血情况。

4.积极做好有关抢救准备,如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立即配血、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5.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便后用温水轻擦肛门周围,做好皮肤护理。

7.安抚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恐惧,稳定情绪。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引发本病的相关因素,预防复发。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活动和休息,避免诱因。

3.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呕血和黑粪的量、性状、次数,掌握有无继续出血的征象。一旦出现反复呕血并呈鲜红,或出现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暗红,应考虑再出血,立即就医。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肝性脑病的病因,如肝硬化、肝癌、消化道出血、门静脉手术、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物、麻醉药、便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钠以及碱中毒、便秘、饮酒等。2.评估患者有无性格的改变、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及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明显减退,有无语言错乱、言语迟缓、表情淡漠或欣快激动、扑翼样震颤以及有无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护理措施】

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性格行为异常患者,使用床栏,有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预防坠床和伤人。

2.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或行为异常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给予含丰富维生素、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者可经鼻饲进食,但当胃不能排空时应停止鼻饲。

3.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33%硫酸镁30~60ml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昏迷患者用66.7%乳果糖500ml灌肠,减少氨的产生,降低血氨。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变化,注意有无低血钾、低血钠、碱中毒、抽搐等,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及处理。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每日入液量不超过2500ml。肝硬化腹水者入液量一般为尿量加l000ml,以免加重昏迷。6.遵医嘱给予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的药物,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口服新霉素患者,应注意听力和肾损害,故使用不宜超过l个月。患者狂躁不安或抽搐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水合氯醛、哌替啶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7.安抚患者,提供满足患者所需要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8.昏迷或瘫痪患者,按昏迷、瘫痪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诱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减少或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应避免的常见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继发感染、便秘、饮酒、大量放腹水、使用利尿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等。

2.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戒酒。

3.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发现任何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发热等,及时就诊。

脑出血护理常规

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l等。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人性肺炎和肺不张。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

上一篇:住建局推动工作好举措下一篇:瞒天过海,完璧归赵-班级失窃案件处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