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重症病患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管理措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呼吸道呼吸功能均显著改善,减少并发症以及感染情况出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论文 篇1:

重症肺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

小儿重症肺炎是指肺炎除肺部病变外,还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或并发症,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如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微循环障碍、休克、DIC,严重者还并发多脏器衰竭。在临床工作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療,加强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和分泌物排出,减轻憋喘、改善缺氧状况.合理恰当的呼吸道护理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保证,我科对40例重症肺炎患儿加强呼吸道管理,治愈率大大提高.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杨凤仙

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论文 篇2:

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

【摘要】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重症病患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管理措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呼吸道呼吸功能均显著改善,减少并发症以及感染情况出现。给予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道实施护理,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呼吸道护理管理

临床治疗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主要采取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该方法是在患者氧合功能或自然通气功能出现障碍时,采取的一种恢复器械的有效通气以及改善氧合的方法[1]。一般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较多,如何对其呼吸道做好护理以及防治并发症,是值得临床学者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重症病患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现将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重症病患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男48例,女30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9±1.2岁,留管时间为1-8d,平均天数为(3.4±1.3)d,Ⅱ型呼吸衰竭16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颅脑损伤15例,颅脑手术后患者39例。给予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措施治疗后,其中6例患者因原发性病危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72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科。

2 护理措施

2.1 固定气管插管 对气管插管实施完好固定,可有效防止气管插管的松动意外拔管。以可插入一指的松紧度固定好固定带,每天定期对固定带的松紧情况进行检查,固定带打成死结。

2.2 气道湿化 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自然加湿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气道黏膜表层水分出现流失,纤毛活动能力下降而导致其坏死,形成痰痂,极易出现气道感染以及出血,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2]。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维持呼吸道黏液纤毛正常系统功能以及防御功能。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做好气道加湿保湿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2.2.1 设置呼吸机湿化器的参数 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温度控制在32°-35°C,保持气体相对湿度为95%左右,保证支气管纤毛运动可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同时将室温控制在20-22°C,病房环境的湿度控制在60%-70%[3]。干燥、寒冷的气体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在呼吸机管道内所产生的冷凝水应及时倾倒,避免流入到呼吸道而导致呼吸道出现感染。根据环境空气的干燥程度,及时添加蒸馏水,不能将药物以及生理盐水等放入到湿化器中,防止出现沉积而对加热产生影响。

2.2.2 雾化吸入及给药治疗 常规雾化吸入液多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配置而成的,一天2次,一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5-30分钟,通过雾化吸入,有利于顺利排出痰液以及稀释痰液,有利于预防以及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患者应遵守医嘱,使用更为有效的抗生素对患者实施治疗。

2.2.3 气管内滴入湿化液 可选择间断性或持续性推注湿化液方法对者实施治疗。之前临床使用的湿化液为0.9%生理盐水,现在多使用的是2%N1HCO3、0.45%生理盐水溶液[4]。在患者支气管肺内9%生理盐水进入其中,待水分蒸发后盐分多沉积在肺泡支气管而形成高渗状态,导致患者出现支气管水肿,不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而0.45%生理盐水吸入后,于气道内浓缩,接近生理盐水,不会对气道产生刺激,因此,将0.45%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湿化液治疗效果显著。2%NaHCO3溶液吸入气道内,可有效降低痰液泡沫的表面张力,稀释痰液,便于顺利排出痰液。

2.3 清除气道分泌物 定时对患者实施吸痰、扣背以及翻身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管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的1/2,吸管的吸引压力以及长短适宜,每次吸引的时间应小于15s,实施无菌操作。在进行前,首先充分做好扣背以及湿化工作,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2-3min。吸痰时,注意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防止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以及行动过速等情况,在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停止操作,连接呼吸机对患者实施高浓度给氧吸入治疗[5]。

2.4 预防并发症

2.4.1 做好口腔护理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多为病史长、病情重患者,长期免疫力低下,口腔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口腔护理工作,一天2次,防止口腔出现感染。同时可在口腔护理前,对气囊充气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误吸的情况。

2.4.2 强化呼吸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吸痰管 口鼻腔吸痰管与气管导管吸痰管分开使用,并勤手套,鼻腔吸痰患者的生理盐水与气管导管吸痰生理盐水应分开使用,定期更换,并注明更换时间;吸痰时,先将口咽部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之后将气管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之后放松气囊再次清除深部的痰液,避免分泌物进入到气管出现感染情况。

2.4.3 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原则,清洁地面以及空气,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认真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清洁消毒工作。呼吸机管道24-48h定期更黄消毒,防止出现吸入感染情况。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 陈婉珍.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0-241.

[2] 程蕾,李星,罗霞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及实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59(6):858-859.

[3] 许翠花,张玉侠,顾莺.儿科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64(1):845-846.

[4] 蔡艳芳,林雅,陆惠慧.气管插管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65(11):584-585.

[5] 齐县伟,吴刚,韩新巍.常规气管插管困难患者行X线透视下介入气管插管20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9(3):8125-8126.

作者:张稳

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论文 篇3: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20例,对照组56例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64例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呼吸道并发症例数、呼吸道并发症时间发生率、置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呼吸道并发症例数、呼吸道并发症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可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气管切开患者医疗负担,增加患者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巧,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循证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术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其呼吸道的管理极为重要,也是临床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循证护理是目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最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方法。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有气管切开术患者120例,其中于2012年1月~12月对6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应用了循证护理,改善了护理质量,并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ICU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均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直接气管切开86例,先行经口气管插管(72 h以内)再行气管切开34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20~86 岁,平均年龄53±5岁。基础疾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外科大手术后、重症胰腺炎、重症肌无力、呼吸道异物、多发伤等。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2011年1月~12月间的患者56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间患者64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循证护理

2.1.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全科所有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护理问题。

2.1.2 提出问题 为了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我们应用了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者的体位、气道的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气道内吸痰、切口的护理等几个环节有关。据此先确定循证护理的问题:①如何正确安置患者的体位;②如何选择满意的气道湿化方法及湿化液;③怎样做到安全有效的吸痰;④如何预防气道感染。

2.1.3 检索有关文献 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吸痰、气道感染等),分别在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106篇,作分析评价。

2.1.4 文献的评价与分析 对收集的文献,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做了具体的评价,最后筛选出针对护理问题的最佳证据。

2.1.5 用最佳的证据指导护理实践 将真实可靠的最佳证据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制定出最佳個体护理措施。

2.2 评价方法

①比较患者呼吸道并发症例数、呼吸道并发症时间发生率;②比较患者置管时间;③比较患者ICU住院时间、ICU费用;④比较患者死亡例数;⑤评价出院时患者满意度。

2.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循证护理措施

3.1.1 安置正确体位

安置正确体位应视病种、病情而定。患者术后一般取平卧位,气管套管固定带缚扎适宜,手术当天不宜过多更换体位,以免发生脱管或套管角度变动太大损伤气管的内壁,如头位不当易使气管套管内口压迫气管壁引起出血、气管套管脱出、糜烂或穿孔。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造成不良后果[1]。以后则视病情经常变换体位。如病情允许,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如病情所限,不能将床头抬高的患者,可在鼻饲前抬高床头20°~30°。定时翻身改变着力点。患者拔除气切套管后,应取半卧位,每2 h翻身叩背1次,协助排痰。

3.1.2 选择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及湿化液

传统使用间断滴注湿化,根据循证结果采取持续滴注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滴入,速度为10~15ml/h,滴入湿化液的温度保持在32~35℃。关于湿化液方面,传统湿化液选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我们应用0.45%低渗盐水。

3.1.3 安全有效的吸痰

常规2h吸痰一次,根据循证护理,在病人出现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咳嗽有痰、气管套管可见分泌物、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气道压力增高、由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吸痰适应症时立即吸痰。吸引口腔、鼻咽部及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时应更换吸痰管,痰液位置浅时应由上向下吸引,痰液位置深时应从下向上边提边吸引。经气道吸痰时选择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吸痰管,负压在80~150mmHg。吸痰管必须在无负压的情况下轻轻插入气切导管,切勿边插边吸引,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一般为插入到受阻碍时即达左右支气管分叉处,然后向上2cm开始加压轻柔吸引。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吸痰前给纯氧5min,吸痰中应持续给氧,吸痰结束后5min内仍给纯氧吸入[2,3]。吸痰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如果发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心率明显加快或出现心律紊乱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高浓度吸氧[4]。

3.1.4 气道感染的预防

病人单间安置、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温20~22℃、湿度60%~70%,每日用紫外线照射和空气消毒,地面台面用有效消毒液擦拭,每日3次(即每班1次)[5]。凡是与气道接触的物品均应无菌,呼吸机定期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呼吸机及湿化器管道。氧气的湿化瓶及连接导管、鼻导管、面罩都应每日更换消毒。保持气管套管外周清洁:每天可用生理盐水或映哺两林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套管每隔4~6h取出清洗,煮沸消毒冷却后再插入或清洗后用2%戊二醛浸泡30min,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插入也可,外套管7~10d更换1次。喉垫和固定外套的系带应1次/d更换,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加强口腔护理。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4.2 两组干预结果比较

试验组呼吸道并发症例数、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 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5 讨论

循证护理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循证护理指导护理过程,其要求不仅仅是在原护理理论指导下的常规护理,而且还要在循证护理的指导下进行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升华。循证护理的实施,改变了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改变了临床护士被动的护理工作摸式,避免了护理的盲目性。在进行护理实践时,护士会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查阅文献和资料,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使其主动钻研业务,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以科学的研究来完成护理诊断、护理决策及护理过程。使护理人员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提高了护士自身的判断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护理方案,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沟通,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复杂而繁多。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时,一直遵循常规传统的护理方法,自从引进了循证护理的理念,通过对文献的学习与评价,掌握并应用了许多新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通过循证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循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文献寻找了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并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在临床施护时使各个护理细节均在查证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制订并实施科学的、可实施的护理措施,在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化的综合因素进行知识的融合,将其优点进行选择应用,取其精华。如在气道湿化中,采用了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滴入气道的方法代替了传统间断滴注法。在湿化液的选用上,用无菌蒸馏水或0.45%盐水取代传统的生理盐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吸痰时打破了隔2h吸一次痰的常规,而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即吸痰的指征及时吸痰,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湿化、清除气道分泌物、控制感染等方面进行呼吸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使病人能够早日拔管,减少并发症,同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应用循证护理为提高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质量提供了思路和指导,充实了其内涵,保证了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科学高效地运行。在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过程中,运用循证护理思维,不仅能促进护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且护理行为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循证护理为呼吸道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方法,不但能正确指导临床,且有助于体现多元化服务质量和价值。将循证护理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使呼吸道管理护理个体化,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通过循证护理管理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培洲,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付诸行动初见成效。我院护理服务与护理技术满意度得到很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护理工作也为医院赢得荣誉,激发和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使护理人员热爱临床工作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丽. 在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引入循证护理[J]. 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472.

[2] 杨小燕,徐珊.气管切开护理技术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8):339-340.

[3] 朱艳萍,杨言成,刘文珍,等.预充氧对减少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14.

[4] 刘英,李月雄,丰建宇.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44.

[5] 王敏,贾小平.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病人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杂志,2011, 2(15):472.

作者:王阿凤

上一篇:慈善文化价值观研究论文下一篇:家庭保健健康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