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2024-04-27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共8篇)

篇1: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政府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城市食品安全较好的转变,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难题。食品安全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承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责的工商行政部门,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重大。

一、农村流通食品安全及监管现状

1、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增强和城市消费者消费能力、识假水平和自我维护意识的加强,违法经营者制假售假的行为在城市之间已越来越无立足之地,于是违法经营者将他们的目光瞄准了广大农村,因为农民消费水平低,受假劣食品价格低廉的引诱,文化素质又低,识假能力弱,自我维权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者纷纷上山下乡,流向广大农村;加上农村食品经营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老人、残疾人等),在经营活动中连一些起码的食品安全常识和防范意识都不懂,致使农村成为最大的灾区,农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给农村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目前不少假冒伪劣商

品制作精美,足可以以假乱真,光靠我们以前看包装、标识等经验、凭直观的识假方法已明显不实用了,特别是面对老百姓天天消费的、种类繁多的食品,如猪肉是否注水、鸡蛋是否含苏丹红、奶制品是否含三聚氰氨、大米的黄曲霉素含量是否超标、辣椒是否用硫磺熏蒸等等,这些要靠科学数据来说话的东西我们的打假者却还在仅凭“六查六看”这种纯经验的管理手段去监管。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食品经营户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从事食品经营活动时,很难正确履行食品进销货台帐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制度从而无法有效配合工商部门工作,加上因人力、财力不足等诸多原因,职能部门对农村的监管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甚至出现了监管盲区。

二、农村流通食品安全的监管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除了监管模式落后和经营者自身文化素质低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丧失,而这种责任感的丧失是造成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困难的重要原因,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

1、加大宣传力度。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久的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大造宣传声势,营造共同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大氛围,要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的特别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公示食品质量检验结果和违

法处罚情况,定期发布消费警示,提高广大消费者识假能力和自我维权意识,营造一个全民参与打假的合力和舆论氛围,从而给违法分子造成一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网格化市场巡查系统,进一步完善、推广“信用等级制度”的评选活动,培养食品经营户诚信、守法意识。

2、提高自身素质。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靠得是我们广大的工商干部,如果我们监管者本身的政治觉悟不高、作风不正、思想不纯、素质不强,就很难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所以作为承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工商干部,我们在依靠必要的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如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箱等),更应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以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四高目标”和“六项制度”为契机来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把好市场准入关。

3、创新监管模式。目前工商部门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方式是与食品经营户签订责任状、要求经营户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定期进行巡查这“三步曲”,而正是这“三步曲”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一是取消责任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与食品经营户签订责任状的本意是督促其诚信守法经营,然事实上,绝大多数经营者对责任状的内容到底有哪些都不知道。他们认为,责任状只是工商部门用以证明自己做了工作的一种“证据”,这种观点,在经营者当中几近共

识,而在工商部门内部也属于是一种“潜规则”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取消签订责任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硬件配置。按照网格化管理分工,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模式,充分利用如食品安全检测车(仪、箱)等高端设备,对农村食品进行现场检测。同时,组织措施到位,责任明确,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人员要从严追究,以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不流于形式;二是以“三联式进货单据”代替进销货台帐。由于农村食品经营户受文化素质低的制约,很难按照要求做好食品进销货台帐,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工商人员不得不代而为之,但还是常常顾此失彼。所以,笔者以为能否以“三联式进货单据”的形式来代替目前的食品进销货台帐?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查验进销货渠道以便日后的追朔,而只要食品经营户在进货时的“三联式进货单据”上能表明该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检测报告批号、供应商字号名称、联系方式等就能达到与食品进销货台帐同等的效果。“三联式进货单据”分别由食品供应商和经营者各执一份,另一份报工商部门备案即可,食品经营户只要保管好这“三联式进货单据”就不用做进销货台帐了,这样既解决了食品经营户因文化素质低而不会做食品台帐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三是继续加大农村12315投诉站的建立与完善。由于受人力、财力不足的影响,工商部门普遍存在一个人要同时监管分散在十几二十个自然村数百户食品经营户的现象,要做到天天有巡查、日日有记录显然是比较迁强。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农村12315投诉站的建立,在每个自然村都聘请一到两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食品安全义务监督管理员”,并统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让制假售假者无处藏身,让消费者的投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

总之,食品安全监管,工商部门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丝不苟、求真务实,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监管工作中去,用卓有成效的监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负重任,切实把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细、做好。

篇2: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市场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城镇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有了较大改善,但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致使农村市场“三无”食品掺杂,商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本人就如何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营者素质较低。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存在着不懂法、不守法、唯利是图的突出问题,无证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凭劳力吃饭,加之山高皇帝远的思想作祟,不愿办理证照,逃避监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较为严重。

二是各项制度落实较难。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品种少,对索证索票认识浮浅,认为索取正规发票会使商品价格升高,成本加大,不愿索票。有的食品经过几级批发,难以索到正规发票。还有的食品经营户文化素质低,不会建立进销货台帐,制约了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落实,给工商监管执法带来了较大阻力。

三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个基层工商所往往只有五、六个人,有的甚至更少,除承担市场监管、注册登记、受理消费者投诉等多项监管任务外,还要承担任务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营党的建设工作。辖区内有两个甚至多个乡镇,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消费者、经营者多达数万甚至更多,存在着地域面积大、监管任务重、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欠缺等具体问题,导致违法经营问题查处难、取缔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食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二、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最大限度地延伸工商职能,努力形成“经营者自律、工商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监管工作格局,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对食品生产经营涉及前臵审批的事项,始终要坚持先证后照,对没有前臵许可证的,坚决不予核准登记食品生产经营范围,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同时、结合每年的年检验照,严格审查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对发现没有前臵许可证或过期失效以及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要及 时依法取消其食品经营范围,对有关注册事项发生变化的,要依法变更登记。

(二)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召开培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切实发挥农村“一专三员”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经营者明确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自觉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真正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建立进销货台帐、不合格食品下架与召回等各项自律制度。同时,做到分类监管,促进经营户诚信经营,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将食品经营业户纳入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依照其信用等级划分为守信业户、警示业户、失信业户和严重失信业户,依法对其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培育一批注重品牌质量、恪守商业信誉的食品经营户作为“食品安全示范店”,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三)严格行政执法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要根据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上市食品质量投诉情况以及季节性消费特点,坚持点面结合,在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边远乡村等重点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安全属地监管原则,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有重 点、有目的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于经抽样检测不合格的商品,一律予以查封;对问题严重的商品,不仅要求退出商场、超市,还要责令其退出市场。加强对送货下乡经营者的监管,让批发商自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于送货车实行备案制度监管,随时抽查其送货情况,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农村食品质量定期抽检制,逐步扩大快速检测的范围和检测项目,加强与质监、卫生等部门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四)拓宽举报渠道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以消协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为主的“一会两站”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要制定规划,对站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调解技巧,将消费纠纷化解在最初阶段。设立消费维权监督站点,聘任消费维权监督员,开展农村消费维权等一系列工作,扩大维权网络,畅通举报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展“复合型”监管和信息快速传递功能,提高基层工商所防范和应对农村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对联络站的宣传和培训,培养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宣传员,增强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的观念。

(五)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要努力建立由政府牵头、工商、多部门联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基层工商所应主动、积极向 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争取政府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统一领导,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一专三员”作用,完善有关工作机制。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许可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会同工商、食药、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确定许可登记、监督管理和备案登记等方面的权责,从制度上、措施上、监管上确定指导意见,解决基层工商所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行为许可不了、取缔不能、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不利局面。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解决好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问题。

篇3: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1 目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卫生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 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 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对食品需求的同时, 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 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1]。在农村, 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 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 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 忽略质量, 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 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 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 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 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二是食品经营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多[2]。在农村, 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 农村食品经营业主卫生意识不强, 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 居住区与经营区不分, 极易使经营的食品造成二次污染。三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 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 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 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 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 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 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 做工简单, 卫生指标严重超标, 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三少”:一是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1]。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 农民是弱势群体, 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 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 但总体看, 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 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卫生、工商部门在基层有防保站、工商所外, 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 (镇) 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 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 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食品经营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 农村一些商店及小卖部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 给农民到卫生部门体检造成不便, 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 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 农民不愿意办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

2 我市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卫生监管模式

在农村, 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农村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针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存在的问题, 我们首先在二个区、县进行试点, 借助大型食品经营单位的优势, 在农村设立食品连锁农家店。大型食品经营单位对各连锁加盟店实行五个统一, 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会员管理制度。统一采购: 集团以物流中心为依托, 对所属门店经营的食品实行统一采购, 门店不得自行采购食品类商品。采购商品有专职人员负责, 严格实施商品准入制度。业务员人人签订采购合同, 严格把关, 向供货方索要“三证”、“三书”即“商标注册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测报告书、卫生检测报告书、授权书, 厂、商营业执照, 税务发票。证件不全的商品, 不得采购进货。商品购进后, 由物流中心负责检查验收, 主要是检查商品质量、数量等。商品质量有问题的退回供货方, 严禁入库。入库商品分类存放, 分批次管理, 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 做到先进先出, 临期商品提前预警, 保证库存商品安全有效。统一配送: 门店进货只要通过网上向物流中心发送定单, 物流中心在规定时间将商品送到门店, 杜绝了“三无”商品流入。统一管理: 统一核算;统一店铺设计和面积要求;统一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统一查体, 统一培训。通过总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货进源头, 阳光操作, 定期检查, 一系列的措施, 减少了中间环节, 有效解决了农村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保证了农村食品经营的安全。在取得成熟经验后, 在全市进行了推广。目前, 在各区县共有18家大型食品经营单位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 在农村设立标准化连锁农家店1 538家, 有力的保障了农村食品质量。

3 推行农村食品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益处

3.1 能够节约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 又好又快地做好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目前我市有食品卫生监督员70人, 农村人口近300万, 现有的卫生监督资源难以完成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借助大型食品经营单位的优势, 在农村设立食品店连锁经营, 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大型食品经营单位内部管理规范, 各项卫生制度健全, 严把食品进货关, 购入食品索证齐全, 有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食品统一配送, 统一价格。对食品经营场所也有统一的卫生要求, 食品分区经营, 不得经营散装食品;更衣室、食品仓库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胸前佩带健康证上岗, 从而保证了连锁店的规范有序运行和经营食品的质量。卫生监督部门只要抓好对总店的卫生监管, 就能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推行农村食品店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食品市场“三无”食品多、食品经营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品经营人员卫生知识匮乏无健康证、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问题。

3.3 推行农村食品店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有效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农村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淡漠, 防范假冒伪劣食品的意识较弱, 识别真伪、优劣食品能力不强;同时农村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投诉渠道不畅, 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推行农村食品店连锁经营模式, 农村消费者可立即向有关部门投诉, 有关执法部门能够及时查处违法经营食品行为。

参考文献

[1]沈金莲, 张伟菁, 唐国平.上海市金山区农村食品批发店食品安全现状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 2007, 4.

篇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之浅谈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目标。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但对于农村大多数小学老师来说,作文教学太难了。我就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1)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命在学生心坎上,让学生一见到文题就能使往日的生活积累涌上心头,浮现于眼前,产生写作欲望。(2)小学生好胜心强,模仿性更强。教师亦可列举一些贴近儿童生活、能牵扯学生心灵的范例,使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与范例相近的人、事、物、景等,诱发写作激情。

二、走进自然和社会,储存写作素材和感悟写作情感

自然是一个生活的大课堂,更是写作素材大仓库。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让学生亲自去欣赏,去捕捉。漫步河边,钓钓鱼等重温童年的乐趣;让学生跟着父母去割地和下苹果、梨,体验劳动的辛苦……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触摸,用心感受。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让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社会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要。朝鲜族独特的民俗风情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生积蓄写作情感的源泉,让学生融入其中,陶冶性情,积蓄情感,萌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产生了一吐为快之感。

三、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其实文章就是例子,我们教师应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让

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途径。就个别精彩段落,让学生片段练习;对留有空白的课文可让学生补写或续写;对一些结构比较好的文章可让学生进行仿写;对情节曲折,充满悬念的课文可让学生改写等。通过这样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又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起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教师还组织学生读精品好书,组织学生进行书评、影评,写感想体会。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练习写日记、周记。记录每一天的亲身经历,感触最深、令人难忘的人和事,要求不必过高,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动笔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专心去思考所见事物,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另外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把作文批改看做是学生再次完善、再次写作、再次创造的过程。把作文批改看做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萌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过程。所以采取多元评价,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充分发挥作文评价功能。鼓励学生将作文带回家读给家长听,让家长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在多元化批改中,应充分尊重、理解、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個性体验。多些赏识,少些批评。

小学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将作文教学融于自然、社会等生活中,增加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会写、乐写,来逐步实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钟先华.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34).

篇5: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目前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现状,通过我所对辖区660户个体经营单位及相关规模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分析。

一、监管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原因

1、未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过期失效的占监督检查经营户的2/10,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经营者认为从事经营的食品不是自己生产的,从事经营活动是在方便群众,是在为人民服务。认为食品有包装,安全有保证,不直接接触食品。现在对经营者进行监管,认为是在找经营者的麻烦,所谓的监管就是以金钱为目,是为钱而来。认为食品有问题应该是找生产方,不应该找经营者。认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是去管好生产环节,不让有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对食品流通监管有相当的抵触情绪而不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二是无证经营者以个体小经营单位为主,都是些弱势群体,以留守老人居多。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力,转而从事食品经营以维持简单的日常生计。认为找政府部门办证,是程序相当繁琐、手续麻烦而且要花大量的金钱找关系托人情和漫长的时间等待,等证办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对政府失去信任。

2、从业人员未办《健康证》情况占90%。普遍认为是接触食品包装,不直接接触食品。10%持《健康证》人员是因为直接从事

接触食品,现场制售目前划规为食品流通环节。

3、未悬挂《食品流通许可证》情况占90%。存在原因主要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者在有限的空间内争取最大空间利用来摆放食品和物品。加上消费者进店购物不以有证无证做选择。亮不亮证无所谓。

4、证照许可经营范围与实际经营范围不一致占5%左右。存在原因是在经营过程中随市场行情变化自己添加品种经营是市场经营行为。

5、未索取供货者合法资格证件占98%。存在原因一是个体经营者营销量少,普遍货源供给者以无所谓态度对待个体进货经营者,供货者认为证件复印件也需要成本,小经营者因进货少利润低,给不给小经营者供货无所谓,拒绝提供相关资格证件。二是食品生产厂方不能为进购者提供相关合法资格证件,以至于从生产源头到市场流通都无供货者合法资格。三是部分企业均是以全国连锁或分店模式经营,监管部门检查时,分店以相关供货者合法资格证件在总部统一保管为由,要求缓期提供。加上部分大型企业以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监管部门因索取供货者合法资格证等监管问题太与企业认真,政府以破坏区域经济环境干预。而无法检查产品提供者合法资格证件。

6、未索取食品合格证明情况占99%。存在原因是生产方每批食品检验或送检成本太高,厂方不可能提供每批食品检验合格报告,以至于从生产源头无法提供。

7、未索取、保留进货票据情况占1%。大多数食品经营者都保留有进货票据。

8、经营过期或变质食品情况占3%。存在原因一是大多数因经营状况不理想而疏于或懒得再精心打理,以维持现状的心态艰难维持现状,结果陷入甚至于形成更差的恶性循环经营条件。二是不良商人因赌徒心理,故意进购生产厂方或大型企业接近食品保持期的限期销售食品而谋取暴利,结果因销路而积压未及时出手,以低价倾销让不良经营者购入流入农村市场。

9、经营“三无”食品情况占15%。存在原因主要是部分小作坊生产者生产的散装食品在区域内销售情况。

10、经营假冒、山寨食品情况因合法资质生产方不能提供同批产品检测合格报告,在监管过程中难于发现假冒、山寨食品。

11、未按法律法规要求或食品标签标注的条件贮存食品情况占0.5%。存在的原因大多数因经营不善疏于管理而存在。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及对策

1、目前存在的监管现状及难点

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目前普遍难以履职到位。首先,食品药品体制改革人员才刚刚到位,由于从各部门整合,存在对食品安全监管要求知识接触时间短,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培训。其次,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编制配置严重不足,更加上几无执法装备和办公设施设备。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因监管经费严重投入不足,都是八十年代步行监管模式。

对边远路段等步行到监管区域,一天有效的工作时间已经过半。再次是问题食品溯源难。农村食品经营户文化程度较低,台帐填写存在困难,索证索票顾此失彼。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问题食品溯源十分困难。最后是违法查处难。首先,食品检测周期长,送检后一般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收到检测结果。其次,处罚执行难到位。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规模一般较小,《食品安全法》规定最低处罚标准为2000元,修订的新《食品安全法》处罚标准有可能会更高,有的小食杂店全部货值也达不到2000元,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处罚标准往往难以执行到位。

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信息普及率。监管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与经营者进行沟通,使经营者了解国家现行政策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消除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抵制情绪和提高经营者对政府的公信力。

(2)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努力强化“源头”管理,严把“两关”:即食品生产关和市场准入关;大力推行食品流通“一票通”制度;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不符合食品生产许可条件而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黑作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把食品生产和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3)提高农村食品质量保障水平。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办公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的投入,完善食品快速检测

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做到不合格食品相关指标快速检测、及早发现,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同时,以构建农村新型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引导经营管理规范的优势企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食品经营超市,确保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的安全。

(4)加速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库。以重点食品电子备案为基础,推行网上食品备案、食品查询、12331投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食品网上备案信息共享查询系统,实现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精确动态监管”。

(5)加强农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宣传与引导,大力发展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放心店,建立完善食品经营黑名单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与规范监管,激励守信经营,惩戒失信经营。

(6)加强政府领导。监督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配合,及时发现和向政府汇报食品安全隐患。在辖区内每一个行政村或居委会都设立食品安全义务监管员,每一次专项整治行动都与各辖区协管员联动,使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竟陵监管所

篇6: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之浅谈

内容摘要:食品安全监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部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热点问题,引发了对工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基层工商部门工作实际出发,浅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及防范。

关键词:工商 食品安全 监管 风险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法律和政府赋予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道关键屏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责任重大。明确监管责任,找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是基层工商部门促进职能到位,开展执法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风险

(1)食品流通许可风险。在食品流通许可受理过程中,存在没有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存在渎职风险。在许可证发放过程中,实地核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渎职风险普遍存在。在食品流通许可的咨询、受理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日期和程序办理相关许可事项,以及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情况,一方面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另

一方面也使得许可过程出现瑕疵,导致履职风险。

(2)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但是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多,情况复杂,食品流通又是食品从工厂、田间地头到餐桌消费环节的中间链条,流通环节和生产、餐饮、种养殖等环节仍存在界限界定不清的问题,在监管上与其他执法机构经常发生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的问题,有时还出现在某些领域的多头监管,从而出现步调不一致、监管不力的情况,工商部门有行政不作为之嫌。比如现制现售小作坊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管问题。

(3)食品安全执法风险。包括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因为对《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学习不透彻,不精通,造成实际工作中法条适用不准确的情况;食品案件查办的热情不高,使得一些违法违规的食品经营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带来后患;行政执法中的不廉洁行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法律权威,给单位和个人带来风险;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或是行政处罚程序不当而带来败诉的风险。

(4)食品抽样检验风险。一方面是越权抽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然而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界定抽样检验对象是否属于流通环节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抽样检验程序风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中规定,“对流通环节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制作抽样检验工作记录,现场检查所抽检食品的进货查验情况;应当要求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采样规则进行取样,并将抽样检验结果通知标称的食品生产者,若没有很好履行这些程序性的义务,则面临着行政行为有重大瑕疵的风险。

二、基层工商部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商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增强责任理念意识,有效控制职能风险。该主管的事要认真履行主管职责,该牵头的事要义不容辞地发挥牵头作用,该配合的要积极予以配合。其次,细化岗位职责,全面排查岗位责任风险。针对食品流通许可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岗位风险点的防范工作贯彻于始终。第三,要增强协调沟通意识,尽力化解职能风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依靠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监管任务,是一个职能明晰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担风险的过程。第四,建立“五分钟廉政课”教育制度,在工商所的每周例会上推行,勤敲廉政钟,打好预防针,以此来警示全体干部职工加强廉洁自律,防范风险。

(2)强化学习培训,夯实基层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强化风险意识、提升监管技能,组织专业学习培训:一是积极引导增强责任风险意识,提高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履职风险识别能力,学习开展好对工商监管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今年4至7月份,省局部署开展了为期十期的全省工商系统工商

所监管执法业务全员培训,邵武市工商局积极响应,组织基层工商所干部认真学习,大大提高了监管能力和风险意识,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真正依法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二是通过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技术、食品类商品信息识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广大食品监管人员的能力和信心,提高监管、执法的效能,有效地化解监管风险。开展定期不定期教育、培训是切实提升工商监管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监管执法人员风险意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3)坚持“痕迹管理”,促进监管、记录一体化。为进一步规范流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落实监管巡查任务,防范监管风险,有效手段之一是推行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今年来,邵武市工商局在全市2400余户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实行了“巡查留痕迹制度”:一是制订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登记簿。监管登记簿内容应涉及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经营食品品种、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品种、检查结果等内容,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每一次巡查,食品安全监管员必须按巡查表要求逐项检查,并填写处理结果,监管对象要核对签字确认。二是确定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的关键部位。集中清理规范经营主体资格,重点检查农村集镇、学校周边和城乡结合部,对无证无照和制假售假的食杂店、小摊点,坚决予以取缔;其次,对食品经营户进货验收进行专项检查,要求经营户建立健全购销台帐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一旦发现经营户未履行相关规章制度,执法人员一方面会在食品安全监

管登记簿上详细记录,另一方面则会下发整改通知书。三是利用好现有系统实行“痕迹监管”,今年来,我局通过POS机巡查个体工商户、企业844次,巡查商品9046个;上传各类数据票据413份、上传台帐1645条,并要求经营户对POS机巡查记录进行备份。“巡查留痕迹制度”既促进了干部履职到位,又有效规避了执法风险,防范了只巡不查,只查不纠的现象。

(4)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依法行政。工商所应当将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切实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岗、责任到人,推行网格化监管,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实现全方位监管。一方面,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经营者,应当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发现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今年来,邵武市工商局开展包括“地沟油”、“明胶及明胶食品”、“松香脱毛”、“食品添加剂”等在内的专项整治30余次,办结食品安全案件64件,有效地避免了履职“缺位”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监管执法中正确应用法律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监管执法;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同类案件要统一处罚标准,尽量做到罚责相当,杜绝行政处罚“畸轻畸重”现象,从而避免出现履职“错位”;坚持“法无授权即禁止”理念,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履行法定授权职能,真正做到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5)规范食品检测程序和方法,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可以采用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消费者申诉举报多的食品进行初

步筛选。对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将食品样本送符合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重视食品抽检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统筹食品申诉投诉举报信息、专项整治工作、媒体舆论关注焦点等因素,有针对性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品种进行抽检。2012年1至8月份,我局共开展快速检测食品次数1109次、检测品种22个,送样抽检3个批次,有效地防止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增添先进的食品检测仪进行抽检,食品集中地设立快速检测室接受群众送检,配备流动检测车进行巡检,同时引进食品专业对口人才,从人员和设备上加以保障,确保食品质量监测的准确、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巴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不足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0(33)

[2]曾玉林.我国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新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1(32)

篇7: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知识

一、常用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部分法律法规 1、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2007年7月26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503号)3、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令536号《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4、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令第43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5、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令第44号《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

6、工商食字【2009】176号关于印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通知

7、省政府305号令《湖北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8、《湖北省工商系统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监督管理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广告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常见违法行为及处理办法

(一)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采取“六查六看”的方式加强监管:一是查经营资格,看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属超范围经营;二是查进货票证,看来源是否合法、票证是 否齐全,进货时是否履行了检查验收职责;三是查经销食品,看有无质量、卫生检验检疫合格等证明;四是查包装标识,看标示是否虚假,是否属“三无”、仿冒或过期失效食品;五是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食品广告有无虚假、误导宣传等内容;六是查市场开办者,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对进场经营者履行了资格审查、质量监督等责任。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依照职能划转,按照违法性质分为主体资格类、食品质量类、经营者自律类、监督管理类四大类,分述如下:

主体资格类

(一)基本要求

1.申请领取证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从事食品经营,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凭《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2.经营条件发生变化的处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 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生产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的,食品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3.许可证管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臵悬挂或者摆放《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

(二)罚则

1.无证无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 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2.有证无照。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食品餐饮许可后,未办理营业执照而开展经营活动的,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登记法律法规处理。

3.经营条件发生变化。《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的,食品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并向 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该办法第三十三条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

4.违反许可证管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①未经许可,擅自改变许可事项的;

②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食品流通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食品流通许可证》的;

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申请或者取得食品流通许可的;

④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流通许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主动消除、减轻危害后果,或者有其他法定情形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食品质量类

(一)基本要求

1.内在质量。《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⑴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⑵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⑶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⑷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⑸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⑹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⑺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⑻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⑼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⑽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⑾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前十同上,⑾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⑿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

2.包装质量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⑴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⑵成分或者配料表;

⑶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⑷保质期;

⑸产品标准代号;

⑹贮存条件;

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⑻生产许可证编号;

⑼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3.与质量相关环节的要求

⑴人员。《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依照食 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患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⑵食品的贮存、运输和销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条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臵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食品经营者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第《食品安全法》四十九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二)罚则

1.内在质量。《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⑴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⑵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⑶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⑷经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⑸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⑹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⑺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⑻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⑼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⑽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2.包装质量。《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⑴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⑵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 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⑶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七)、(九)、(十一)、(十二)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与质量相关环节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食品经营者聘用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食品经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食品经营企业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注:通过抽检发现食品质量问题的,不属上述情形。

经营者自律类

(一)基本要求

1.内部管理。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2.进货查验。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3.进货台帐。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鼓励其他食品经营者按照前款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可将有关资料复印件留存所属相关经营企业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4.销货台帐。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 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销售票据;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向购货者开具载有前款规定信息的销售票据或清单,同时加盖印章或签字;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5.出具凭证。食品经营者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鼓励食品经营者在其销售食品的包装上附加特殊身份标记,将其销售的食品与其他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相区分。

6.食品退市。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退市制度。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食品经营者未依照前款规定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

7.市场主办者。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管理义务:

⑴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⑵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⑶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⑷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 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

⑸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

⑹设臵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

⑺其他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义务。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销售;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8.事故报告。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经营者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罚则

1.进货查验。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食品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2.进货台帐。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食品经营企业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销货台帐。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未记录、保存销售信息或者保留销售票据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企业没有向购货者开具销售票据或清单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4.出具凭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食品经营者未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拒不履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更换、退货等义务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5.食品退市。食品经营者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 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6.市场主办者。《食品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没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没有设臵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7.事故报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条规定,食品经营企业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臵、报告的,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监督管理类

(一)基本要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开展食品市场监督检查。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二)罚则:《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食品经营者拒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特别说明:违法《广告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列入。

三、有关法律文书和执法程序

(一)部分法律文书(附格式)

1、责令改正通知

2、物品处理记录

3、(场所、设施、财务)清单

4、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场所、设施、财务)委托保管书

5、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6、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7、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8、延长(查封、扣押)期限决定书

9、(检测、检验、检疫、技术鉴定)期间告知书

10、现场笔录

11、询问(调查)笔录

(二)执法程序

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

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风险与防范

(一)流通许可准入风险点与防范

1.登记许可程序出错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核发流通许可证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和颁发许可证。对此,每个环节都应该依程序进行,不能省略和跳过,同时把握好每个环节经手人履行的法定职责。

2.许可资料审查出错

《食品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申请人必须对所申请的事项的真实性负责,但受理机关有谨慎审查的义务,必须对申请人提高的资料进行书式审查核对。主要把握好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明和场地证明是否与核准的事项相吻合,履行好谨慎审查的义务。

3.实质审查出错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因此,履行审查义务的工商干部必须审查到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条件进行审 查,切忌审查不到位、走过场马虎了事,或者程序不合法。

(二)日常监管风险与防范 1.日常巡查不到位

日常巡查监管是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制定巡查计划,而且要求进行分类监管,巡查到位。必须对辖区内食品经营户每半个月不少于一次巡查的规定,并按要求填好巡查卡,做好巡查记录,留下监管痕迹。

2.巡查工作流于形式

主要是按照六查六看的方法进行。每个监管人员都要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巡查内容清楚,巡查工作认真仔细,以确保巡查的工作质量。坚决制止巡而不查、查而不细,使巡查流于形式。

3.督促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完善食品质量准入制度不到位

《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了食品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也规定了监管部门监督经营者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完善食品质量准入制度的责任。食品经营者是否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也是是否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立法的宗旨。为此,在监督管理中,一定要督促和指导经营者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自觉把好食品质量准入关口,从源头上、根本上抓食品安全。

(三)专项整治风险与防范

除了日常监管,我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工作,比如对重点商品、重点地域、重点时节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那么,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必须做到开展工作有计划有安排,专项清理全面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并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忌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塞责,存在侥幸心理,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专项治理。

(四)食品安全执法风险 1.行政处罚程序不当 2.采取强制措施越权 3.行政处罚中的不廉洁行为 4.滥用自由裁量权

(五)食品抽样检验风险点 1.越权抽检

一是仅限于流通环节,排除了生产和餐饮等环节的抽检权限;二是仅限食品,排除了食用农产品等特殊品种。

2.抽样检验程序违法

(六)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处臵风险与防范

食品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有些时候不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做好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处臵工作。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规定,必须制定好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并在平时加以演练。与此同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处臵工作,切忌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更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风险与防范

篇8: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监管

一、留守儿童事故频发的原因

1.缺少关爱,失去希望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外出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许多外出的父母也只是在春节和孩子团圆几天,平时仅靠电话联系, 沟通少,情感交流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因此,留守儿童在遇到失败、忧郁、悲愤、孤寂等问题时,无法对父母倾诉,往往是有事自己扛,有苦说不出,有泪心里流。

2.缺少防范,事故频发

多数留守儿童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加之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粗放监护,留守儿童因溺水、触电、打斗等导致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被拐卖、 性侵的恶性事件也常有报道。

3.生活空虚,沉迷网络

由于缺少与父母的互相沟通和情感交流,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和亲情的温暖,日复一日,享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失去了追求。而网络内容的多姿多彩,上网的轻松自在, 吸引着留守儿童一步一步走向那个虚拟的世界,聊天、 看影视剧、听歌、“种菜”、“放牧”,甚至是玩暴力游戏、看色情图片等,让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4.缺少监管,肆意妄为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失去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监管,长期以来,养成了娇气、懒散、任性、怕困难、怕挫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这些留守儿童在校期间虽然自由散漫,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不强,但还能得到教师的有效监管,一旦到了周末和假期,则会拉帮结众,上网、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如何落实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

1.加强安全教育

笔者建议,平时学校应上好安全课,教给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必要的安全常识,对防火、防骗、防性侵、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知识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重复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注重安全宣传,加强安全防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2.进行电话家访

在周末和假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对留守儿童进行电话跟踪,防止他们四处闲逛发生意外, 同时利用电话和监护人(家长)及时沟通,加强交流,做到防微杜渐。

3.利用QQ互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这种通讯工具因方便、快捷走进千家万户以及中小学校园。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QQ聊天也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交流的一种方式。与其围追堵截,不如因势利导,教师可以建立留守儿童QQ群,利用QQ来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活动轨迹,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活动指引,避免学生走入极端和浏览一些不健康网页。

4.开展活动引导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推进,现在农村的孩子在周末和假期基本无农事可做,由于闲散才导致各种事件的发生。因此,学校和村社要充分利用各种设施,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一是学校操场要在假期向留守儿童开放,可以让他们打篮球、踢足球、玩排球, 自主开展各项活动。二是组织兴趣小组,可以扭秧歌、 学舞蹈,也可以习书法、练弹琴,尽量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三是开放图书室,让留守儿童有处去,有书读, 汲取精神食粮。

5.鼓励亲子互动

上一篇:给平凡的自己作文800字下一篇:征求意见的梳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