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2024-05-1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精选8篇)

篇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探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探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文/钱丽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是一种再创造、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不能用教师的个人见解与阅读代替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知识传递、情感表达的枢纽,在阅读中还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情感倾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阅读这一环节,常常带有走马观花、随便带过的情形。阅读教学提倡的是阅读的个性化表达,一百个人读一篇文章就会产生一百种感想,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提高语文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才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情趣、生活环境、文化积淀、语文功底各有不同,所以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感想,这就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提倡在不脱离课本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当中。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文字本身,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阅读经验、文化背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但这种解读需要建立在尊重作者与写作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不可以故意地曲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与理解,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近作者,接近课文,理解作者的感触。下面就让我们来分点探析一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特征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有三个特征:批判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重新体验,带有一定的批判观念。阅读是一个多变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本意与关键,就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反思,对前人误读的内容进行重塑与修正,在批判阅读中把握那些隐喻、虚构、不确定的内容与情感,加强阅读的准确性。阅读的自主性表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自我掌控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能够充分地感受自我的意识。在自由的语文阅读中,让每一个阅读的学生主体处于主导的位置,能有效控制自己的阅读过程。除了阅读的批判性与自主性,阅读还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语文阅读的创造性表现在个性化阅读的文本构建上面。在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提倡学生用多个角度去阅读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去解决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参与,可以依据学生的层次与水平适当地转换阅读视角,让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带来的美妙体验。

二、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的开端需要引入个性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学习、感悟、竞争等的学习氛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引入可以提升一节课的质量,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打下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始之际,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三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着浓厚的情感去惟妙惟肖地描绘三峡那诗意的画面,再配合上美妙轻快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智慧,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境界。在这样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也需要个性化。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表达与肢体语言向学生展现语文的魅力与个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特情感,让学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个性化的教学语言非常需要教师的创意与意味深长的内涵,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调、情感都需要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变化万千,需要结合语言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与效果。比如,在教《出师表》时,可以体现文中那种情谊深厚、忠肝义胆的情感。随着课文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可配合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快感。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那种诗意的情愫,可以快速地进入阅读的无人状态,体验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冲击与快感。

三、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域

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理解域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该课文和学生的认知及其相关课文的关联。(2)对所阅读课文的.字、词、语、句、逻辑、修辞、类型等的熟悉程度。(3)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的相关性。因为不同的学生或许处于不同的理解域,这就使得阅读具备了选择性,这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域,提倡认同学生阅读的不同见解,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比如,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愚公对河曲智叟的嘲讽反驳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此文主要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地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但除此之外,在个性化阅读域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或者会考虑到现实条件,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方法不恰当,死脑筋,不懂变通。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单方面地否定某一种观点,要告诉学生,看一个神话故事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任何有道理的解说都可以保留。像这种多角度、多创新的阅读,可以很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四、重视文本精神层面上的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阅读的互动、路径的选择非常重要,通过路径的选择就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个性化阅读中,对文本精神层面的解读很重要。精神层面解读的目标设计主要是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这两点可以作为对文本的解读设计的主要定位点,然后根据这两个标准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筛选,用来确定阅读的解读视角。

在解决定位的基础上,还要组织、收集资料来帮助学生解读目标的相关内容。这需要结合课文本身来制订方案。然后对于课文的几处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为了将学生导入精神层面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根据课文几个重点情境,提出几个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个性化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思考,贯穿全文,理解全文。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不仅要依靠上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需要建立个性化阅读的评价体系,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评价体系一定要打破原来的单一式的教学评价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用来促进和保障学生个性的和谐自由发展。主要建议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发展的评价方式,还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提倡评价标准的差异化,不偏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遗漏那些有着独特思考方式的学生。总之,在初中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心地探析,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体会到课文的情感与内涵,有效提升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他们自身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宝寿。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04)。

[2]李俊峰。简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篇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语文新课程贯穿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颁布,为我国的教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实施,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天地。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新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初中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同样应该体现智、能、情的价值取向。对初中生的要求,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语文能力素养的培养与情感、灵性的启迪,使语文的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充分体现。

1.增进学生的智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陶冶情操、丰富感情、锻炼意志、健全人格,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为此提供了方便。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民族共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养成尊重祖国语言、文学,并在运用中逐步达到完美,规范的目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语言潜能,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方式,为其营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促使其在课堂与课外的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亲身参与提高语言的表达,写作能力,提高智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与探索精神,并促使其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独立判断的智能。

2.培养学生的能力。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习惯等丰富而多彩。汉语还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形象性、表意丰富性的特征。因此,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通过对文章的诵读与感悟,培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能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阅读后能吸取有用信息,剔除无用、有害信息的能力,合作,整合阅读中能博采众长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汉语教学规律,促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3.丰富学生的感情。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学息息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与文化品味,充分发挥语文课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的功能。诱发与培养人的灵性是阅读教学的明显特点。灵性是人在对语言文字感悟方面所具有的潜在素质,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与创造力相通。因此,启迪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灵性的启迪,将诱发、培养学生的灵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灵性,以实现语文教育在培养,丰富人的感情方面的特殊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进行策划与选择的过程。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1.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经验为基础的,对新知识的摄入实际上也是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将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上,书本里的各类语文知识点的分析上,语文教师大多强调课文的背景、分析、评价与结论,学生大体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位置。这样,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活情趣与人文魅力。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尽管初中学生阅历有限,但绝大多数语文所叙述或描绘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实,揭示的也是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理。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当作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

2.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与生活体验为基础,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不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也就不同,所领会的作品的含义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阅读教学方法不应回避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理解差异。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理念上的明显进步。要使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在实践上也与之同步发展,就必须营造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开放性的教学氛围,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课堂提问设计要有民主,开放意识,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涵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浙江历来为“人文之渊藪”,目前又在建设文化大省,课程资源特别丰富,开发利用的条件也特别优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课程资源的地位认识不足,作用发挥不够。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补充。两者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非常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印证和转化。促成课内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有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理论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能有效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新理念。

4.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基调,提倡并实行个性化教学。“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形成一种自主的、和谐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人格。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应从预设封闭走向生成整合,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由课堂向生活、由语文向人文拓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人格发展整合起来。语文阅读教学应从静态理解走向动态感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独特体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相机点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领悟、体察阅读内容,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应从统一求同走向多元创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大力营造浓郁的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比较、联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维发散,系统组合,使之跳出复制性思维的框架,充分释放多向探索的潜在激情,突破陈规陋习的束缚,优化其语言思维品质,发展其独立自主、求新求异,张扬学生言语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言语主体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其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阐释既为语文教师留下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有利于语文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也对语文教师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并大胆实践现代阅读观。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并首次提出了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新课标还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作了阐释,对课外阅读作出了要求。而这些要求与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相去甚远。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并大胆实践现代阅读观。坚持以读为主,突出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语文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

2.更新知识,及时调整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较之旧教材,新教材的最大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这些变化无疑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给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留下了空间。然而与此同时,也给教师更新知识,调整并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涉猎更多的作品,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及时汲取最新知识,最新成果。从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广博而专深的学识。

3.培养品质,以自己的个性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教师的个性就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的形成,绝非信手拈来,一蹴而就的易事。教师的个性能影响并带动学生的个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能优游自如地将学生引领到作品面前,和学生一起感受和领悟语言之美,情境之妙,使学生对语文课有期盼的语文教师并不多见。语文教师需要着意培养自己的人格,让学生期待感知与思考,期待获得惊喜,期待语文教师带给他们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美不胜收,能给人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而欲达此目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个性,不断“充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在求同的基础上求异,在维护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殚精竭虑发展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

篇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一、改变重视空洞分析, 轻视学生训练的问题

语文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 学生对于阅读都是从文字熟悉到语言运用这一过程发展的, 而学生对于语言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则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教师往往也是按照课文的阅读理解规律来实施教学的, 即按照从语言表面到内容深处表达这一规律引导学生学习的。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 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学生课文的空洞分析, 根本没有将加强学生语文基本知识训练纳入重点教学项目, 致使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偏离了正确轨道。

1. 加强学生对课文词汇和语言的积累, 深入感悟作者的中心思想。初中阅读教学, 教师应将时间交给学生, 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掌握了大量的语言运用知识, 才会在无形中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学生在积累词汇和语文运用方法的同时, 顺理成章地明析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进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 通过感悟作者的思想, 升华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2.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诵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堂空洞的讨论和分析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没有全面掌握课文, 讨论也是空谈, 分析也不会透彻。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朗读和诵读, 也可以采取全班齐读, 大家默读, 或个别同学领读和单独朗读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达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作用,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阅读与笔记相结合, 加强语文素养。阅读中, 应要求学生做笔记和适时的标记。记录精妙的词汇和语句, 甚至一段话全部记录下来, 利用复习时间将记录的笔记背诵下来, 通过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

二、改变重视语知训练, 忽略学生人文熏陶的问题

学习语文课文的重要目的即是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得到必要的人文熏陶。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 需要高尚的道德引导, 更需要美好思想的熏陶。而现实教学中, 教师往往将学生语文技能的练习作为重点,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却忽略了。整篇课文被肢解成了若干个“知识点”, 学生阅读课成了学习“知识点”的课。这些“知识点”没有思想连贯, 可以说没有半点感情色彩蕴含其中。学生在没有感情色彩的课堂上学习, 何谈人文熏陶?教师应该把学习课文的高度提升到“人文熏陶”这一高度, 将小说教学中的文学内涵、诗歌教学中的美妙意境、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推理、说明文教学中的清晰条理通过科学的引导, 让学生得到深刻的熏陶, 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文教学才算达到了真正的目的。例如, 教学《孔乙己》一课时,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 对文内的描写及语句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了分析。但能真正深入说明造成孔乙己命运的根源, 及孔乙己今后的命运发展的学生不多。有些学生只是局限于“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进行表面的猜测, 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不够深入。可以说造成孔乙己命运的根源在当时的社会, 而造成今天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这一中心思想的则是阅读教学只重视语知的单纯训练, 忽略了学生人文的熏陶。

三、改变滥用多媒体, 干扰有效教学的问题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辅助阅读教学, 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但是现实教学中, 部分教师将多媒体的功能无限地夸大, 将其奉为阅读课的主角, 致使阅读课堂教学中滥用多媒体, 不同程度地干扰了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将多媒体的直观、声效发挥出来,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即可。若一味地播放多媒体, 使其本末倒置, 课堂显得很热闹, 其实却因此拖累了阅读教学。

四、改变只注重小组讨论, 忽略深度阅读的问题

小组讨论一直被认为是较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运用得恰到好处, 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但现实教学中, 却总是出现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小组之间无“组织”可言, 表面的热闹掩盖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际目的。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先行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 通过教师朗读的榜样魅力, 让学生同样朗读出具有节奏的感情来。学生深入阅读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对课文进行全面的了解, 查找通篇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语句, 解决了这些问题后, 再组织深入阅读课文, 最后开展小组讨论, 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 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 根据学生的实际, 将男生和女生合理分配, 优等生与差生同组, 讨论问题难易适宜, 采取务实的小组合作。

总之, 开展好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丰富自身的语文素质, 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有效性, 让阅读教学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 无论是教学方法, 还是手段都有了较大进步。但现实中, 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阅读而促进的却成效不大。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一线教师应深入反思和研究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阅读起到促进语文水平大幅提高的目的, 通过研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付诸实践全面改变不利的现状。

篇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阅读面不足,学生知识面不广的问题。初中阅读教学是初中老师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在语文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语文的学习。造成初中语文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深,没有涉猎到很多的阅读书籍与材料。阅读并不是说了解了其中的内容,整个阅读过程就完成了,而是学生自己吸收和内化的一个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的问题,就会造成学生在阅读这一内容上很难再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吸收。所以,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这一问题急需解决。

2.知识转化能力较差

初中语文阅读中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就是知识转化能力较差这一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停留在文章或者是其他阅读材料的文字表面,没有深层次地了解到阅读材料的含义,或者是没有鉴赏阅读材料的能力,甚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这是这个阅读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如

果长时间下去,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造成初中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差的原因还包括初中学生语用知识能力差的因素,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以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来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想象空间有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和知识转化能力较差的问题之外,还包括想象空间有限的问

题。语文阅读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且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然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出现找不到想象的途径,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文章内容的掌握只是局限在文章的表层,理解不到文章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读到的阅读内容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空间有限也是一个问题。

二、如何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初中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和避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引

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老师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的一些知识和书籍。并且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教材,不断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树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课外能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2.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除了扩大阅读面之后,老师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深刻记忆,从而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要达到这一目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在教材中找到突破口,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或者老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小品和话剧表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了解课本中所涉及的人物,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能够加强对文章的自我思考,使学生的认知有了不同阶段的

升华。

阅读能力是增长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通过阅读也能够充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所以,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项相当重要的部分,初中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革,辛文.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03).

[2]魏微.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几种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6(07).

[3]潘涌.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05(11).

作者简介:岳光华,1969年10月6日出生,汉语言文学,本科,就职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姜州中学。

篇5: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的论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学中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决定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其占用的时间通常是最多的,且耗费的精力也最大,但是受到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1在文本互涉中完善备课是前提

首先,收集资料。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教师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就是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像是作家创作的其它文本、与写作背景相关的本文、其他作家创作的与之相似的文本作品等,其中,就对前两者的搜集而言,是较为简单的,但是对后一者而言,还需要教师仔细的研读文本,并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找出关键词,进而找到相关的文本篇目。这其中,对于关键词的寻找,应当成为教师在不断地自我解读的过程中获取的、最具有意义的空间。关键词并不是唯一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化的思考,教师还要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多方面等去寻找关键词,点出阅读文本的之间的联系所在。其次,提纲挈领。在找到关键词之后,教师就可以以自己的解读为主要依据,参考相关的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构建出一个能够统领全文的大纲。例如在进行《醉花阴》的阅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教师就可以将全面介绍李清照一生及诗词的《乱世中的美神》引入课堂,之后再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对于《醉花阴》这样的诗词来讲,意象可以说是诠释意义空间的最佳形式,为此,对于关键词的寻找,自然就离不开意象了。初读题目,能感受到“酒”和“花”这两种意象,细读文本,则不难发现“花”是最好的发散点与关键词。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备课的环节里,教师就可以着眼于词的下片中虽未言菊,却处处写菊的“菊”字,由小见大,联系相关关涉的文本,赏析菊在《醉花阴》中的内涵,将目标阅读文本置于有效教学之中。

2在创新方法中开展阅读是保障

首先,融入其它文学,对话阅读文本。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对话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揭示文本内在意义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醉花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纵向阅读的角度出发,介绍《礼记日令》,开始解释菊花之所以被称为黄花的原因,将陶渊明的《饮酒》引入。因为对于高中生而言,《饮酒》是学过的一首诗,所以对于此诗所要表达的意境应当是非常熟悉的,那么陶渊明的这种闲适可以用在李清照的身上吗?当然不行,因为李清照的闲适只是表面的,词中有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次,联系日常生活,升华文本教学。从生活的角度去看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将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了文本教材的基础上,获取更具实际性的人生意义的启迪。这样,对于文本的阅读才能实现由“工具境界”向“审美境界”的升华。最后,作品背景互涉,反观文本内涵。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指教师通过结合文本的实际创作背景,反观文本内涵,并在表意合理的基础之上,将深层次的内涵呈现给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兴趣是关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激发认知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首先,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产生兴趣,并能做到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也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活动才会真正的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提升。其次,创设具有生活性质的教学情境。教育学中的构建主义学说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借助生活经验,形成一种认知预知结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依据和生长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从经验中衍生出新的感悟。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谈质的梦想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很好地将教学氛围调动起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然后,利用典型错误创设情境。在日常的作业、课堂回答或是考试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表达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见解,以这些错误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加语文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还能通过自我评价等,使学生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创新,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需故意创设一些错误的观点,供学生进行评述。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推动课堂快速发展,教师就要积极地从思维运用、语言积累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得以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美英.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范琳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篇6: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教育学科,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语言技巧,运用于口头交流和书面论述,用于人际交流。因此,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把传统的阅读教学改革成读写结合。用读助写、以写养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技巧,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积累的文学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其他老师分享的心得,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意义

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锻炼读写能力,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把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后,合理地应用在写作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写作能力也会同时提高。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和写作独立进行的问题,学生只能单纯得到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两者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反过来促进着阅读。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写作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特点

尽管阅读和写作存在着不同之处,但两者的结合不容忽视。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侧重点也不同,但是,阅读和写作对基础阅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在基础阅读中,主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辨别词语在语境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主要表达方法,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技巧

(一)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加以练习

在新课改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掌握作者的基本表达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写作能力也逐渐提高。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授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采用这些表达方法进行练习,对这些表达方法加以巩固。比如在写景的文章中,了解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角度,抓住景物的何种特点,按照怎样的写作次序,对景物加以描写的;比如写人的记叙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姿态、动作等,对人物进行描述的。比如,在对《白鹅》一课进行教学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架子十足,他对白鹅的步态、叫声、吃相的描写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作者很注重细节方面的描写,这时授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想生活细节,并进行描绘,在多次类似的练习之后,做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熟练掌握。

(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交流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注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牢牢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摒弃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勇于发言,让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交换彼此的心得体会,对有疑问之处进行讨论,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加强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法,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展开联想,对文章进行改写

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将文章的精彩部分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改写。在恰当的练习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会很轻松。

(四)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续写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文章的情节续写下去。这样的续写,使得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文章的创作中,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情感注入到写作当中。学生不但加强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而且提升了写作能力,激发了写作欲望,培养了写作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养成良好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时期,授课教师应寓教于乐,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勤练习、好写作,真正落实读写结合的方法。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帮助身边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篇7: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古蔺县水口镇中坪小学

牟明才

内容摘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问中出现以下误区:提问重“量”不重“质”; 问题设计随意;照抄教案书或者网络上的教学设计;为赶进度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教师自问自答;要求问题的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致。面对这些问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是:精心设计问题;合理把握时间;讲究提问艺术;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指导;提问要面向全体,向学困生倾斜;及时评价,重在鼓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探究有效提问方式,让阅读教学变得轻松、愉快、高效,打造诗意的语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目标,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期达到有效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学生从繁琐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轻松学习语文。小学高年级是衔接小学与初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势在必行。为此,笔者根据过去教学经验,参考一些教育专家理论,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进行研究,与各位教育同仁分享。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误区: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提问的认识和做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就会走入提问的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问重“量”不重“质”。部分教师一节课四十分钟把许多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任务,一节语文课学生没有时间去读书,去欣赏文章语言的优美,弄得语文课没有语文味。笔者曾听过一位新教师的课,这位教师一节课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和“好不好”,然后就是“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大致统计一下,他一分钟有两三个问题。学生只能紧紧跟着教师提问走。自然,那节课上,学生们的答案更多的就是“是”、“不是”、“好”、“不好”。课堂确实很热闹,但收效甚微。

(二)问题设计随意。部分教师觉得: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应试教育”“满堂灌”的“嫌”,设计教案时简单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了事。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难不难,这些问题是否是课堂教学所必需。

(三)照抄教案书或者网络上的教学设计。如果你问他:“老师,你的这个提问设计行吗?”他会毫不犹豫地说:“你知道吗?教案书上的教学设计是教育专家编写的,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专家的水平比我高,我用他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提问的效率啊!”言辞凿凿,令人啼笑皆非。

(四)为赶进度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教师自问自答。有些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把预定的教学内容上完,提出问题后,不等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就开始抽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后还会挨教师的批评。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干脆把答案说出来,这样,虽然“一了百了”,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培养起来,也就不能达到设计提问的目的。

(五)要求问题的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致。有一些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设一样,就是意思相近也不行,还美其名曰:保证准确、规范。

因此,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走出提问的误区,有效提问。那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我们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我们知道,孔子曾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来提示教师应该在学生出现什么心理状态时施“教”。提问就是在学生出现困惑不解或欲言不能时,提出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寻求答案。那种想都不用想就能回答或者瞅一瞅课本就能答出的问题,只能用于相当有限的场合。不能经常使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即所谓“摘桃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任何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 到“桃子”,那就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误区

(一)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如果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内,学生及时使劲的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同样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也揭示了一个好问题的条件:第一,问题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目标的途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心理上的紧张;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智慧,进过努力探索达到目标。

要设计好问题,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通晓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年级的具体要求以及教材各个单元或者每一课的训练重点,从而设计出符合该册教材的问题,供学生探讨。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第三学段提出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明确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问的方向,教 师必须认真把握。

2、充分了解学生,特别是自己所教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培养的重点也就有所侧重,各个学段在阅读方面提出的目标也逐步提高,所以,提问也就因年级不同而改变。还有,教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了然于胸,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决定了课堂提问不能千篇一律,照搬别人的设计或者随意设计。比如,自己的学生在理解文章重点句子方面较差,教师的提问就要围绕这方面来设计。

(二)合理把握时间。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问要有效性,教师必须合理把握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化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劳动时间和精力,而获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学生负担。所以,合理把握时间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时间。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充分利用好提问,一定不能出现提问“泛滥”现象。其次,教师提出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刚提出问题,马上就要求学生作出回答。

(三)讲究提问艺术。

提问作为一种艺术,是复杂的相互作用情境中,为达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而进行的灵活操作;它是适应现实的创造性体现,是符合规矩而又超越规矩,是预定的也是随机应变的。如教学《凡卡》一文的“凡卡寄信回来的梦”部分时,一位老师预设了以下问题:(1)凡卡寄信回来后,他做了什么梦?(2)结合凡卡的学徒生活,你觉得凡卡的梦怎么样?(3)凡卡能回到乡下吗?为什么?(4)假如凡卡能回到乡下,他的生活会怎样?为什么?(5)凡卡的悲惨生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教学时,他感觉学生对社会背景了解不够,同时,对第四个问题也许无法理解。于是,在教学时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第四个问题变成了“假如凡卡能回到乡下,他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第五个问题前面增加了一个问题“假如凡卡就在我们身边,他会过着这样的悲惨的生活吗?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样,保证了提问的准确性,学生易于理解,让学生立足实际,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为自己生长在新中国感到骄傲,避免了简单说教和内容空洞,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指导。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问题,可是学生左思右想还是不能回答,教师应该分析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原因,及时将问题分解或者降低难度。对学生因阅读方面的缺陷而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及时补救,回答问题。比如,一位老师让学生说出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时,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回 答,学生读完一遍不能完成,再读一遍还是不行。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这班学生在概括能力方面较差,于是,他先让学生读每一节课文,再从文中找一句话概括内容,并加上小标题,然后把小标题连起来适当加些词语组合成一段话,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向学困生倾斜。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答问不是“一言堂”,需要众多学生积极参与,不能把一堂课变成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发挥的地方,让众多的学生变成参观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合全班学生,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奋点,使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同时,一个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困生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举手回答,待全班大多数学生都举手时,教师才开始请学生起来回答。特别是看到学困生举手,教师第一时间就应该抽他们回答,并且帮助他们梳理答案,或者请优生对他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者纠正,以求让学困生融入到学习中来,成为语文学习真正的参与者。

(六)及时评价,重在鼓励。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答问是否正确,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修正错误。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答案,认真分析学生答问的情况,准确对学生的答案 进行评判,使学生不断完善答案。不能一味评价“好”,或者一棍子打死——“不好”“错”。曾经有一位同仁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他去参加培训,在一所小学里听了一节语文课,教师一节课到头都是用“回答得真好!大家拍手欢迎。”一句话来评价学生的答问。课堂上掌声雷动,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对错,从而达不到“解惑”的目的。还有,学生是来学习的,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敢于回答问题的的信心,让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发表看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特级教师张祖庆在上《忆江南》这首词,为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是什么?”,进行评价时,他用了以下几句话来评价学生的答问。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教师轻轻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

生:春天来了,风景真美好!

师:你只说二、三句意思,把整首词意思说一说。哪位同学试试看?

生:江南真是好啊!风景如此秀丽,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 师:停,“风景如此秀丽”你这里讲了,还有几个字的意思没有讲进去,你说说看。

生(继续):风景如此熟悉,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江花好像燃烧的火焰。春来江水好像被蓝色的植物染绿了一样,怎能不让我怀念江南呢? 师:你讲得非常好,总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提问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轻松。工厂管理需要“精益思想”,阅读教学提问也需要引入这一思想。精益提问、精益教学,提高质量,惠及未来。愿更多的教育同仁参与其中,谱写辉煌。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周小山,严先元编著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 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小学语文/周健,熊生贵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 2011 《忆江南》课堂教学实录 张祖庆 人教网 2013.2.27

作者简介:

篇8: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析

体验式阅读不同于以往的阅读, 以往的阅读主要是教师发挥主体作用, 对文章的结构、主题、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必要的梳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体验式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来进行学习, 教师只担任指导的角色。体验式阅读得以实现离不开三个基本要件:

1. 教师对体验式教学内容的编排

体验式教学结合了文学构建主义, 其主要利用反复的情境刺激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水平理解体验式教学的内容, 即对文章的相关性进行必要的筛选, 这是为了确保体验式教学的内容满足体验的要求。

2.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如果学生在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观来感受阅读中的刺激的话, 体验式教学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压力, 教师只担任引导的角色, 不能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要减少任何外力对学生探究的影响。

3. 及时的总结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的时候教师不能干预, 而在课程完成之后, 教师要对文章进行细致周到的讲究, 其间要注意到方法的传授、思路的传授、文章特点的传授, 这样才能为进行下一场体验式阅读积蓄力量。

二、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 对以往经历以及知识的升华

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把自己的身心都能融入到文章所要表达的那种情境中, 这就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对于生命以及生活的感悟, 从而把对文章的理解建立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不仅仅对文章的把握更加深刻, 对自身的生命和生活经验还能起到升华作用。

2. 可以把文章的主旨精神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阅读文章不仅能吸收其写作思路、框架结构、表达手法等内容, 还能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创设的那种情境下, 用自己的思维去碰触作者的思维, 把作者的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而受到鼓舞, 通过阅读而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样就能真正使阅读带来的精神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3. 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感受力

体验式阅读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受, 使得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更强, 而这种感受力的增加,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无论是在散文、诗歌、写作中都将转化为巨大的理解力, 所谓的文章就是感悟, 把“情”变成文字, 有了感受力, 也就能够驾驭情感, 也就能学好语文。

三、体验式阅读的教学方式

1. 创设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 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带着情境去阅读, 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在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图片、视频等相关的内容, 使学生观看这些内容后能够产生相应的情绪变化, 带着这种情绪深入到文章的主旨中去, 加深心灵的体验。

2. 角色扮演

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心领神会, 没有经历就不能对文章的情节以及描写的意向进行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安排角色扮演的任务, 可以采取随机组队或者课下自行组队的办法, 这样不仅能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还能使其自觉地去观看相关影片、图片、文字资料等内容。为了更好地表演, 不至于在大家面前出丑, 学生们往往会准备得很充分, 这对于体验的效果有很大的保证。

3. 增加实践机会

体验式阅读虽然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如果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不能促进理解的升华, 使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 读写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没有阅读量和阅读深度, 自然写出来的东西也就缺少内涵, 写作本身就是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感悟的一种系统化总结, 教师应该适时开展必要的写作课程, 使学生们把自己学到的内容进行定期的输出, 这样才能使其后续的输入过程进行更顺利, 也加深了其对所学到内容的进一步感悟, 实现体验式阅读的真正升华。

总之, 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来说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而语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又最困难, 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龙卫红.浅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版) , 2010 (2) .

上一篇:五四运动有感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