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

2024-04-12

2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精选9篇)

篇1:2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

团结就是力量

第一分院康复科“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以及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第一分院康复科,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

党的十七大在前天拉开为幕,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战略方针。我院响应中央号召,实施“创建和谐医院,促进发展”。可何为“和谐”?我认为和谐的关键在于团结。团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是难以估量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将我院打造成为永立巨浪之巅的现代化和谐医院,创造我院事业发展的高峰。

我认为,和谐医院应该是一个富有极强凝聚力,充满创造活力、具有和谐医患关系、员工和睦相处、稳定有序、利益关系协调的医院;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耗、便捷的服务,这既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医院发展的基本目标。

拿我科室来说,我们在主任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为医院作贡献,求发展。在科室小会议中,科主任一再强调大家,第一:要搞好科室内部团结,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这是发展和谐医院的前提;第二:要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第三:加强医院以及科室的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我们就

本着这样的理念为医院,我科室,为病患服务,为创建和谐医院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室职工的团结精神。

大家都知道,我科由医院本部迁到第一分院已快三年了,回想困难重重的建科之初,病人很少,只有30多人次/天,科室职工也出现质疑,彷徨,惆怅…….,可是主任仍自信满满,他常说,只要我们有凝聚力,有技术,有热情,一切为病人想,就能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下……在他的鼓励和精湛医术领导下,我科室职工精诚团结,扎实工作,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谋病人所想,急病人所痛,为病人所需,解病人所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终于不负众望,使科室从原有的30人次/天到现在的90人次/天,同时赢得了重庆市大小医院闻名前来参观学习,为医院争得了荣誉,在夹缝之中争得一席之地。这中间有辛酸,有汗水,有泪水……..可是病人的一句话让这些酸楚都不负存在“你们这里环境好,技术好,态度好,收费合理,是比其他医院的理疗专科好些,我回去帮你们宣传,多带些病人来”。尽管如此辛苦,但凭着我们团结一心,坚韧不屈的精神,为医院,为科室,为创建和谐医院打下了基础。这是我们团结所建立的成就。

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科室已经形成了极富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精神,遇见困难,我们一起面对;遇到挫折,我们一起克服,获得成功,我们一起分享。现在我们科室正在申报“中医特色专科”,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

成一股绳,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战胜,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成功的,我们要用团结的力量为创建和谐医院写上新的篇章。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春风里,愿康复科全体职工在主任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发挥优势,用朝气,用力量,用激情,用智慧,为人民的健康幸福尽心出力,为县医院的和谐发展努力,以饱满的热情,出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XX县人民医院璀璨的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2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

——龙游县龙洲街道柳村村“五五”普法工作汇报

柳村村位于龙游县灵江工业园区,距县城中心一公里,属于城中村。全村总人口1500人,总共444户,7个村民小组,分布7个自然村,其中农转非人口315人,另有外来居住人口有1100多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50名,村民代表35名,建党对象3名,后备培养干部2人。我村现有耕地面积1150亩,集体收储土地98亩,村集体办公大楼占地面积28亩,下有标准厂房2幢,衢龙路沿街店面23间,园区配套店面18间,交易城配套仓库20间,小型菜市场1个,家具厂、汽车修理厂等5家,场地出租共3处。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5元,村集体纯收入65万元,先后荣获市、县文明村、小康村、卫生村、市级5星级党支部、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综治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省级五星民主法治村。

几年来,我村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工业立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为目标,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利用地处城中村的优势,引导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把农民创收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进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使广大村民知法、守法、懂法,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使村务、党务、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健全和落实,使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体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重视,强化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

我村依法健全各级组织和队伍,涵盖党支部、村委会、治调委、共青团、妇联、综治、民兵、计生、财务监督等领域,层层落实责任制,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1、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村委会日常工作制度。如:

①干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办事原则,在细分各项村务落实到个人负责的基础上,规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

②“两委”集体办公和值班制度:规定了每周一定期集中办公,规范记录与会情况以及讨论的各项议题进程。村两委干部每天签到上班,与村民沟通,了解村民的各项实际需要,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③解决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遇到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拿出最佳处理方案,然后部署实施。比如村里集体经济和各项发展规划、村庄建设的管理模式,关于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修订,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和承包方案、大额资金的使用、兴办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建设方案等的决策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决定。

2、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解决村民日常纠纷,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进行修订。

3、规范“三公开”制度: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严格按程序进行,提高村级民主管理透明度。如:财务公开时,按照上级要求实行“联审联签”和“限额审批”,以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对各项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签订。

4、我村在设立村务、财务、党务的公开栏之外,也设立了意见箱,封闭的意见箱能最大范围的收集村民关于村务管理、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提议等内容。这也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一个体现。

(二)制定普法计划,完善各类台账。

按照我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村在开展“五五”普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制定了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使普法工作有序进行,扎实开展。同时规范各类文件档案台帐,将普法工作计划、“民主法治村”工作计划、上级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文件等各项文字材料归档保存,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二、抓好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参政议政及法治意识。

我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对普法教育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村的实际制定年度法制宣传计划,村两委中设立专人负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建立法制宣传学校,设立法治宣传栏

我村成立了一个“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普法教育网络。在村法制学校举办各种议题的法治宣传课,定期在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墙报。同时利用广播等宣传工具,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安全防范、计生、征兵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力度

1、利用普法教育活动时间开展形式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宣传活动,组织村民代表、党员、村两委干部学习党在这时期的方针政策、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特别是在浙江法制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指导和帮助村民依法维权,依法表达诉求。

2、利用网络中的影像资料、图文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专题法制教育。组织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学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组织青少年和妇女学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内容;组织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了解国家的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对于这些已经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做好各项记录,为村两委在以后处理养老扶幼、助残解困工作中提供法律依据。对外来务工及外出务工人员也会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相关的集体法制教育。

(三)发挥舆论宣传导向的作用。

宣传教育是农村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基础。在普法活动中,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利用广播、宣传栏、现代远程教育、村规民约等对广大村民进行法制教育。我村自2000年就成立了村法制教育学校,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每季度必须以身作则进行一次带头学法、守法、知法、用法学习活动,并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司法助理员、公安、交警等来村对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学生轮流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我们经常性用案例进行以案说法,结合本村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达到教育当事人,化解矛盾的效果。如今年3月我村一名50多岁妇女在县人民路清扫街道卫生被车辆当场冲撞致死,当死者家属得知该车主房屋因欠债务被查封,而车辆保险费又少,一时间情绪愤怒,场面失控,100多名本村亲属在医院商议如何抬尸到对方家要挟。一部分亲属到县政府、建设局讨要说法。村两委干部,治调小组立即赶赴现场,村干部承诺会干预并协助解决,绝不能以违法行为进行要挟,本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逐个对亲属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进行沟通、劝说,分析闹事后果以及将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经过3天3夜细致调解工作,赢得了亲属的理解,在未得到一分赔偿款的情况下家属同意先将尸体火化并安葬,最后通过调解,司法程序得到圆满解决。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家属的经济损失,又缓解了事态恶化,避免产生恶劣社会影响,促进我村和谐稳定发展。

我村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法律读本近万元,鼓励村民、党员自费订阅各种报刊30多种,村两委干部每人一份浙江日报、衢州日报、龙游日报,党员干部人手一份农家报,并开通了法制教育录像室,图书阅览室,这样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了长期学习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的场所。也正因为村民有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才确保了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健全法制,体现民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

在每次换届选举中,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实现民主公推直选形式确立候选人,再由全体选民投票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选举工作严格按照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举投票,产生的村两委干部全部签订了履责承诺书,使班子任期目标明确,能充分发挥团结协作,为民办实事,为民服务的理念。

规范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能否真正落实的保证。在村务、政务、财务管理过程中,坚持一查四会制度,即调查核实听证会、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户主会。凡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听证会,使村民首先获得充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然后召开村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和户主会进行表决,使村两委干部做的事成为全体村民的事,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如2006年7月份铁路南移火车站广场需在我村征用40米宽,400米长,20多亩道路用地,涉及16户征地村民。我们按照“一查四会”制度,进行民主决策,短短一个星期就完成征地工作,做到无障碍施工,受到了上级表扬。

2008年5月份,通过直选,我们依法选举产生了35名具有办事公道、知法守法、作风正派、有一定群众威信的村民代表和4名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参与到村民主管理公共事务中。由党支部、村委会每年召开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年初村收支规划、重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沿街店面承包、场地出租、村庄道路硬化浇筑、失地农民生活费发放等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重大事项。年中由村务监督小组根据审查情况汇报村务实施情况、意见和建议,年终由村两委干部述职、测评、考核、总结,每次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气氛都很浓厚。

村民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得到体现,村民代表会议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增强了村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避免了村干部因决策失误给集体经济造成损失,有效地防止了村务管理活动中村干部不公、不廉行为的发生。有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办事,有效防止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促进了干部办实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围绕村民关心热点、焦点问题,土地征用、失地农民生活补助款、困难残疾户、低保户名单落实,村干部考核述职,村所有工程招投标、店面、场地承租等等,通过公开、公示,接受民主监督,使干部做得有决心、有信心,群众知情开心、放心。

四、维稳工作促和谐,创建活动重服务。

在“五五”普法活动中,我们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服务村民无小事作为主要工作来抓。由于我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打工、经商常住我村近千人。历年征地农转非300多人,环境结构复杂,社会各种矛盾十分突出。主要集中在:①多年来失地农民因征地费用低,养老统筹、生活费问题(600亩土地征用全部是政府公益性项目)②因规划控制10多年村民建房不能批建问题。③划分城中村、卫生保洁、村庄整治、自来水、城中学校就学等享受不到政策问题。④巨龙路、46省道和通站道路横穿我村,灵江工业园区、外来人口群体与住户发生矛盾纠纷,盗窃、赌博、交通事故等问题,一系列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各项维稳工作,形势严峻、责任大、任务重。

我们首先建立健全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章制度,配备专职治安调解员和聘请了法律顾问,明确要求村两委干部遇事不回避、不退却、不扯皮,形成良性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避免矛盾激化。同时我村针对外来人口较多的情况,建立暂住人口登记、治安登记,实现综合治理职责明细化,台账资料标准化,运作过程合法化。

其次强化维稳工作。2007年,我村失地农民200多人,因2001年工业园区、46省道征地1万-1.6万元/亩,平均计算每年1000多元生的生活开支。被征地村民到目前已将补偿金全部用完,因而失去了生活保障,集体到县政府、信访局上访,要求解决社会统筹,取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当时县政府、信访部门无法明确表度如何解决,也不可能表态解决。村民情绪激动,事态失控的局面随时可能发生。村两委治调小组勇于面对,挑起责任。每名支委分工3—5名主要上访对象日夜上门开展法制宣传劝说、化解,并充分利用妇联、老年协会,老党员沟通参与疏导工作。同时村两委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分析,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不退却,能当面答复不拖拉,暂时无法解决的耐心、细致作解释。经过几个月努力化解,采取男从60周岁,女从50周岁,分4个类型按50、80、90、130元每月发放生活费,终于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上访问题,破解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如2008年9月租住我村的河南青年宋威锋,在开发区奥泰钻饰厂工作,下班途中因中暑死亡在我村道路上。事故发生后对方纠集河南民工包括亲属100多人,聚集在我村居民住房内,要求厂方赔偿50多万元,如得不到赔偿要抬尸游行进行威胁。我们村两委得知后以敢于负责的态度赶赴现场。从源头预防,立即与厂方、城西派出所沟通,并将在厂房闹事人员劝说到我村办公室,以关心、安慰的态度进行分散做工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说、化解。经过三天三夜化解、安慰,最后说服死者家属与厂方达成和解,一次性赔偿8.5万元。由于我们的及时参与、主动负责化解了一起随时会演变恶化的事件发生,也赢得了双方的尊重,同时也得到了公安部门的肯定。

近2年来,我村还调解因车祸死亡发生引起纠纷案件3起,处理各种民事纠纷50多起,违章建房纠纷6起,意外伤害案2起。我们村两委团结一致,尽最大努力使矛盾不上交,避免了小事变大事、大事酿惨祸案件发生。同时在创建活动中我村切实做到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案件现象,尊老爱幼和睦的家庭多,邻里之间团级互助多,婚丧嫁娶节约办事多,全村呈现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懂法、守法的新风尚。

五、普法工作长抓不懈,创造和谐稳定新农村

通过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我们体会到扩大基层民主,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村两委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觉性提高。特别是由村民直接参与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政务。既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监督村务的积极性,又使群众真正成为既是制度参与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和遵守者,保证了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从而避免了以往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三年一届过过场”的现象。加强监督,提高了村干部为民服务观念。使村民对村干部由怀疑变信任,由误解、不信任变理解、配合,提高了村干部的威信和办事效率,用群众的话说:钱花的清清楚楚,事干的明明白白。实现了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村事管理民主化,制度管理规范化,使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务管理和监督中来。正因为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村两委班子更增强为民办实事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我村经济从空壳村走上富裕村。村各项公益事业得到不断发展。2008年,在两委干部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述职、民主测评中。村两委满足率达100%。

柳村做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矛盾问题多,需要村两委发挥更积极的桥头堡作用。普法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利用普法手段,正确引导村民建立大局意识、法治意识,从而保持村里的稳定与和谐。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依靠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严格建章立制,常抓民主法治建设,做到服务群众无小事,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观念,少讲空话,多做实事,为民着想,为村民当好村官,老百姓才会支持、理解,协助,配合拥护,村两委才会有威信、战斗力。我们才能始终把“五五”普法贯穿到村民各项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龙洲街道柳村村

篇3:以“和谐”促高校发展

关键词:和谐,人际关系,文化,制度,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是响应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 体现教育规律和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1. 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 是知识和智慧的引渡者, 是学生成才的领路人,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体作用。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首先要改变观念, 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情感和谐、积极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和沟通、相互启发和补充, 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只有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考虑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立面。

其次, 教师要以真爱之心和包容之心去感染、教育和激励学生, 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 化解矛盾与摩擦, 创建安定团结、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改变重学轻德的现状, 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专业文化素质的同时,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 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团结友爱, 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2. 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好坏, 是学校的校风、教育成效的一种体现形式,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就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氛围, 乐于奉献的精神, 还有心胸宽阔的气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诚待人, 以心换心, 直率的人让人感觉有安全感,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要引导学生诚信为本, 说谎的后果是失去信任, 这是最大的损失。要说到做到, 言出必行;要引导学生正视自我,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适度的检讨自己, 从多方面客观的看待失误或错误, 推脱和不负责任只会使别人轻视你;要引导学生正视优点, 做到不骄傲、不炫耀自己的优点, 否则会令别人疏远, 恶化人际关系。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级、寝室的氛围是关键, 班委和寝室长等学生干部要发挥作用, 一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多组织活动, 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是照顾和关心性格孤僻和有困难的同学, 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 构建教师与领导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保证。

“家和万事兴”, 在学校这样一个大家庭中, 领导充当着大家长的角色, 而广大教师则是一股新兴的力量, 在传统意义上, 领导和教师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 “分派与执行”的关系, 但是在新的和谐校园的人际关系下, 应该适应彼此新的角色, 确立“民主与合作”的关系。首先, 领导和教师互相尊重, 互相体谅。领导要能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 尽量为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师也要理解领导, 相信领导, 有些事情我们只看到的是表面相信, 我们先不去看结果怎样, 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领导, 相信他们的公正性, 要能做到经常换位思考。其次, 教师应发挥主人公意识, 积极主动地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是独善其身的,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发展, 要把学校的荣辱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不要抵触的认为这些不是自己的职权范围, 跟自己没有关系, 而是要积极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最后, 要努力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能完成的情况下, 不讲条件, 这是身为这个校园的一员, 应该做到的, 如果条件不允许, 需要领导的帮助支持, 一定当面讲清楚, 避免事后抱怨、责难, 不利于和谐的话不说。对于教师的付出, 领导要予以鼓励和表扬, 要能看到大家的付出, 肯定大家的付出。

4. 构建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同事关系, 更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大学中, 教师也来自天南海北, 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家庭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怎样在校园中和谐共处。高知识分子阶层有自己的习惯和生存法则, 就是埋头苦干, 不与人过多接触, 但是这样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竞争机制的引入,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深化改革, 教师之间似乎也出现了各种矛盾关系和利益关系, 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和谐校园文化。要消除这一点, 就要:一、从自身出发, 不排斥, 不轻视, 不抵触任何人。高校教师的文化层次差距较大, 从专科、本科, 到博士、博士后, 从助教到教授, 从土博士到洋博士, 但是大家的身份都是教师, 都为学校服务, 为学生服务, 要从根本上有对人的尊重。二、同学科的老师不要觉得“同行是冤家”, 只有健康的竞争, 才有飞速的发展, 固步自封, 只会让自己落后。三、大家要经常参加校园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这是在为大家互相熟悉而创造的条件, 要好好利用, 以此增进大家的了解, 建立友谊。

5. 构建自身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经常说“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诸如此类的话, 从这些话不难看出, 人想要了解自己, 但是却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作为一个个体, 生存了20年、30年、50年, 但是有时候依然不够了解自己, 甚至和自己较劲, 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了, 这都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我们要爱自己, 爱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帮助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更美好的人。其次要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爱自己的不足。人, 都会犯错, 但是人之所以是人, 在于人犯了错, 会内疚, 会痛苦, 会改正, 所以不要怕犯错。再次, 要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要通过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质, 学无止境。最后, 还要加强锻炼身体, 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谈一切的保证, 而且多参加体育活动也有助于身心的健康,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为学校服务。

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现在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社会文化也是绚烂多彩、雅俗并存, 其中不乏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媚俗文化。虽说社会各阶层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是在短期内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现实。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地, 也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 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因此应当重视保持校园文化的纯洁和抵御负面文化的冲击。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学生在集体生活中, 通过耳濡目染, 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 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 学校要重视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首先,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系会、周五政治学习、班会,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时事政治,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感恩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 要加强“爱校”教育, 培养“校荣我荣、回报社会”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的光辉历史, 让学生参与校旗、校徽和校歌的设计, 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以后回报母校的社会的责任感,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精神。

第三, 加强学风建设。学习始终是学生的第一任务, 所以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严肃的考试风气是保障和速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 在学校形成一股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第四, 举办丰富多彩、积极的文体活动。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 也是教育学生、锻炼学生的有效载体。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九月份举行感恩教师的活动, 十月份举行爱国主题活动, 十一月举行“一二·九”主题活动等。

三、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 校园环境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动提供重要的保障, 让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 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 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和硬件设施, 合理建筑的布局、干净的校园、安静的图书馆、优美独特的园林花圃等, 能使人心旷神怡, 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人性化的校园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只有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规范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才能使师生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 只有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一是要有原则性, 即规章面前人人平等, 做到有错必罚、有绩必奖。二是要有和谐性, 能通过制度使人、物、校园能够和谐发展。三是要具有人性化。和谐校园就是要以人为本, 从人的需求和发展为着眼点来设计制度。四是要具有全面性, 做到处处有章可循、处处有据可查。只有建立起了这样的制度体系, 才能使教职工安心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贡献,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欲望, 学校才能稳定和谐的发展。

总之, 建设和谐校园, 我们必须要重视汲取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精华, 注重人的和谐发展, 注重人与人的和谐, 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与时俱进。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合适的发展空间, 给学生们一片自由飞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杨旸:《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一期

篇4:谈教育 话品德 促发展

两岸名校强联手

本次对话是“两岸人文对话”主题活动的第二期,首期活动于去年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江苏省委原副书记、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顾浩,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南通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陆凤彬将军等莅临本次对话现场。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华致欢迎辞,市领导王德忠、黄利金、朱晋等出席活动。

江苏省南通中学是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创办于1909年,是南通市第一所推行新式教学的中学堂,也是江苏省首批省属重点中学之一。办学百年来,学校秉持“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取得了斐然的育人成果,先后培养出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20位两院院士及数位当代艺术大家。

台湾复兴实验高级中学是由宋美龄女士于1945年台湾光复之初创立的“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设立的基层学府,从1946年开始创办台北市复兴幼儿园开始,先后于1952年增办复兴小学、1968年增设复兴中学,完成幼小中三位一体基础教育体系,成为九年一贯全课程学校。2006年又成立实验高中,建构十二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以此培养台湾省的优秀人才。目前学校规模有高中部、国中部、小学部、幼儿园、双语部,是台北市唯一十二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

开幕式上陆凤彬将军向两校赠送高占祥先生的《新三字经》、《新弟子规》和《新千字文》。南通中学校长姚天勇和台湾复兴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李珀女士还现场举行了缔结友好学校的协议签订仪式。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说:“希望这两所在两岸杰出的学校经由友好协议的签订能够携手合作,发生互补的作用。”

八位名师话教育

对话以南通中学与复兴高中教师代表交流发言的形式展开。南通中学姚天勇校长首先进行了题为“学校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的主旨发言,他通过展现学校在建校以来的各个时期所体现出的优秀精神及培养出的优秀学子来诠释南通中学的品德教育的先进理念及创新成果。他认为,学校文化是影响学生品德乃至于全部的精神价值,学校文化的传承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具体化过程,学校文化的发展是丰满学生人生的道德源泉。

紧接着,台湾复兴实验高级中学校长李珀发表了“谈品德与教养”的演讲。李珀校长首先引用了但丁的一句名言“道德可以弥补,智慧永远无法弥补道德的空白”,充分表达了复兴实验中学对于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视。李珀校长认为,品德教育的实施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相连,当一个学校能够培养学生拥有这样的品质,整个社会也会更加优势化。当然阅读是智慧的来源,教养不能缺少阅读的嗜好,学校自然也要让学生建立阅读的习惯。

之后,来自南通中学班主任代表夏敏敏老师、政治学科主任周建民老师、学生处主任杨志冲老师与台湾复兴高中学务主任张闳勋先生、国文科教师蒋若虹女士、社会科教师钟道政先生相继交替进行主题发言。

八位代表的发言紧紧围绕两所在两岸各具特色的学校的品德教育的特色,同时又结合了个人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务实而精彩,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多名专家谈感悟

作为一名多年专注于教育研究的学者及这次人文对话的主持人,国家督学成尚荣深厚的文学修养、幽默的主持及精彩的点评,获得了阵阵掌声。“台湾的品德教育及实践更注重实际,更注重具体,更实在,也更严格。这就启示我们,品德教育要爱学生,要鼓励学生,要解放学生,但也要规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南通中学的特色则主要是在文化记忆上,以‘难忘教育’达到教育的难忘。另外,在表达风格上,台湾同行更加生动、丰富多彩,很诗意,很率性;通中老师的发言,则很大气,有‘积健为雄’的气势。”成尚荣说,他希望通过这次对话,两岸教育工作者能够就学生品德教育这一主题,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引领下,找到新的切入点,并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使我们所面临的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困惑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石在总结时说:“从两岸八位老师的交流发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真挚的、不容置疑的情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两岸人文对话。虽然两岸在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授课模式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性大于差异。中华文化不是用来自夸、与人竞争的,而是用来提升中国人的品质的。让我们一起在文化建设中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关注国人教养的养成。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当天,罗富和等领导还在市政协主席王德忠等陪同下参观了通中校园和百年校史陈列馆。罗富和对通中“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非常赞赏,认为这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旨。罗富和对通中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开展多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的举措给予充分的肯定。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两岸教育界旨在探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共同切入点,并通过两岸交流研讨,深入认识在社会转型期间主流文化价值受到的挑战和冲击,探讨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达到弘扬中华文化、更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目的。

篇5:弘扬正气促和谐发展演讲稿

我演讲的题目是 :

弘扬正气,促和谐发展

古往今来,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去世时,留下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就是孔繁森,他用一股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征途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正气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没有正气,就可能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正气,就可能灭族;而一个人没有正气,那可能连“人”字的一撇一捺都无法摆正。

因为一身正气,焦裕禄、孔繁森的名字千古流芳,万代留名。

因为一身正气,郑培民、梁雨润的故事深入人心,久久传颂。

因为一身正气,任长霞、牛玉儒的事迹热映荧屏,久演不衰。

当十八大进军的号角吹向,宏伟蓝图振奋人心燃烧希望,每一名共产党人更是倍感责任重大使命至高无上!在党的十八大上,总书记高瞻远瞩,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

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中国的粮食生产8次创纪录。

我们看到了,嫦娥三号让中国首次实现对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有决心、有能力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党员干部正在用一身的正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这所有—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

正气是一种力量,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足以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信心百倍;

正气是一种信条,一种无声的信条,它可以让我们勇敢的应对各种挑战;

正气是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精神,它需要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时刻铭记

正气让党的形象牢牢的印在人民的心里。

正气让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思想的前沿阵地。

正气像喷射的火焰,可以燃烧所有的阴霾。

当无数党员干部在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无私奉献的时候。却有一少部分人在制造着不和谐音符,他们的内心早已被贪婪和私欲占据,他们用手中的权利为所欲为。当他们用非法所得的金钱在尽情享乐时,当他们在心怀叵测施展阴谋的时候,当他们在绞尽脑汁掩盖罪恶的时候,当他们在欲海中不断下沉时,他们不知道的是——共产党人正用正气的利剑去捍卫党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人民的尊严。

篇6:2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影响。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社会上也确实有一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正是针对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基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把道德领域的是非黑白划分开来,成为社会公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标杆,成为社会风尚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卡尺。牢记“八荣八耻”,我们的道德准则自然清晰明了。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把“八荣八耻”变成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推动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在社会交往中,在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不断提高坚持“八荣八耻”的自觉性、坚定性。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随着《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法》、《山东省继续教育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随着以考代评职称改革发展方向的不断深化,新的职改政策将不断推出,新知识、新政策、新法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在学习上下功夫,用政策法规来指导工作,不断开拓新视野,拓宽新思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练好“内功”,改善知识结构,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的知识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对所从事的工作做到话说到,事做到、政策清,底子明,提高自己学习反思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比较、反思、总结,更好的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职称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是我们人事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我们既是职称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又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的态度,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多想专业技术人员之所想,急专业技术人员之所急,办专业技术人员之所需,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使命的观念,把实实在在的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

篇7:2话和谐,促发展演讲稿

——农五师新华社区群众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兵团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承担着街区管理、群众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化服务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加强社区群众工作己成为新时期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区按照“情况掌握在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工作推动在社区、感情融洽在社区”的要求,积极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主题实践活动,始终坚持做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合法权益上的维护人,社区上下呈现出党群同心、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畅通渠道听民意,维护稳定促发展

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体察民情,把握民意,安定民心。

一是着力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开好居民议事会。通过居民民主选举居民产生了各小区的楼栋长和单元组长,建立了居民自治小组,完善了居民议事会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与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定期向群众通报情况和随时接待群众咨询形成制度,以此作为接受群众参政议政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1— 的重要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的党群、干群 “双向交流”会的召开,使群众意见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诉,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进而使上下级之间、党群之间、居民之间架起了相互理解信任的桥梁。

二是着力强化民声通道。立足社区工作实际,设置民情意见建议箱、公布民情热线电话,连同派出所等群众常用、急用的电话号码一并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上,发放给社区居民群众,构建了党员干部了解民意的“直通车”,实现了在第一时间,原汁原味的倾听居民群众的呼声,并把居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分类整理,建立民情日记,社区内部能解决的问题归为即办事项,明确人员抓紧落实;需要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归为转办事项,邀请有关部门与居民群众代表座谈,尽快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居民群众反馈。

三是着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面对社区特殊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处理信访问题难度大的情况,社区不仅建立了信访制度,还设立了信访接待站,公布接访电话,并通过社区门户网站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同时,社区广泛调动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信访维稳工作,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信访稳定协调员,各楼院长为小区社情民意联络员,协助社区搜集居民群众中的热点话题、思想动态、普遍要求和不稳定信息,及时向社区反映,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坚持“四个到位”:对合理的群众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解释到位,对确有思想问题的疏导到位,对确有困难的帮扶到位。社区

—2—

居民诉求表达机制、教育引导机制的建立,让群众话有地方讲,怨有地方诉,难有地方解,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

二、创新群众工作载体,解难事,办实事服务群众促和谐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增强社区对广大居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 “三帮、三送”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带头做奉献,努力落实“三帮、三送”,让居民群众得实惠。第一、帮扶困难家庭送温暖。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经常登门看望,关键时刻送去帮扶金,积极协调解决家庭难题,努力做到帮扶“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信息服务到户、先进文化传播到户、送温暖办实事到户。第二,帮助关爱特殊人群送知识。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大培训,先后与劳动部门共同开办了家政服务、微机操作等七期再就业技能培训班,受训人员达200余名,目前已有50多人通过小额贷款,走上了自主创业的发展道路。第三、精神帮扶送文化。建设和谐社区离不开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为此,社区投入一定的资金组建了多支各种文艺团体,定期深入小区放映电影,举办文艺演出、文体比赛,开展“我为和谐社区建设添光彩”座谈会,多层面的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

—3—

化生活,让居民自觉投身到和谐社区建设中。

近年来,社区为480多户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和补贴19万多元,为辖区360多名下岗职工发放了190多万元社保补贴,为50名贫困残疾家庭学生申请到了25000元的阳光家园计划助学金。

二是扎实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结合工作实际,遵循地域相近、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确保实效的原则,实施网格化事务管理,将300户到400户家庭为一个管理单元,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管理服务网格,社区专职干部每人包干1个责任网格,牵头负责网格内的各项服务工作,按时定期进行楼院巡访,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和谐,将服务群众变“坐等”为“上门”。同时,全面开展政策宣讲、义务联防、民事调解等服务岗位认领活动,社区40多名直管党员根据各自情况,分别认领服务岗位,实现了“定责上岗”,社区党总支发挥社区党员先锋作用,先后打造了“晚霞”义务联防队、流动电影放映队等一批服务品牌,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切实转变服务方式,提升办事效率。新华社区率先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推出了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办公、“一厅式”服务,实现了由“封闭式”服务方式向“开放式”服务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社区制定了《居民事务受理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公开制》等工作制度,印制低保申领、医保报销等20多项事务办理

—4—

指南,公开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社区还积极开展“五零”、“六心”服务和“三亮、三比、三争”活动,即:办事零投诉、质量零差错、办事流程零障碍、规定之外零收费、办事服务零距离;耐心、热心、真心、细心、诚心、虚心;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比学习、比业务、比业绩;争创优质服务、争满意窗口、争创优质品牌。

通过一系列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和载体,新华社区群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得益于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深知要实现“家事不出门、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区”的工作要求,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决心将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举措,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为建设和谐五师做出新的贡献。

篇8:自主管理促和谐发展

一、规则自己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 陶先生说过:“我们办学的人所定的规则,所办的事体,不免有与学生隔膜的……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所以在班规的制订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先由班委会成员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提出几点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 再在全班讨论、修订,最后确定下来。

学生自己定的班规事无巨细,发挥了同学们的集体智慧。如:一进班就把要交的作业放在桌角,然后就读书、 值日,小组长来了统一下位收作业,避免了以前一来就交作业,班上乱糟糟的情况;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认真听讲,踊跃发言; 课后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不会的向别人请教,成绩好的同学也要耐心讲解;放学后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扶正摆好,值日生最后把班上整理好了关门窗;在校园内见到老师要问好; 室外课要排队进退场……

为了使定的班规有执行力,大家还对班规作了补充说明:违反一次班规就交两个垃圾袋。这样的惩罚充满人性化,学生对于自己定的规矩,都能主动遵守,如果小有违反,即使受到惩戒也为班级做了贡献,更能及时改正。

二、事务自己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这种要求独立的“成人感”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正常现象。陶先生说过:“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 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决定让他们自己管理班上的事务。

1. 完善班委会机构

班委会由班长、值日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组成;除班长外,另外选出五名值日班长, 分别负责从周一到周五的全部事务。 值日班长各选出四个委员,分管作业、 纪律、卫生、早读(和午休)。另外, 班级原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和小组长协助以上成员完成每天的工作。

2. 实施“值日班长”制度

轮到哪位值日班长当值,就会同他的四位委员,拿着班务记录本,安排好本班的一切事务。一大早,负责早读的委员在黑板上写清当天要早读的内容, 便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早读;负责纪律的委员在班上巡查;同时,负责卫生的委员就叫上劳动委员安排值日生打扫; 负责作业的委员督促各小组长收回家作业本。如发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并向值日班长和班长汇报,由值日班长和班长解决。

预备铃打响,值日班长站在前面, 管纪律的委员站在后面,确保同学们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若是体育课, 就由班长、值日班长、管纪律的委员协同体育委员带领同学们排队进入操场; 管卫生的委员负责学生离班后教室的整洁。

中午,由负责早读的委员来负责午休,站在讲台上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一边对班上的情况及时掌控;负责作业的委员提醒同学们完成各项作业, 并联合学习委员及时解疑答难。

放学时,由管早读(和午休)的委员在前,管纪律的委员在后,带领同学们排队离校;管作业的委员检查当天有哪些同学作业没完成,与学习委员共同帮助他们;管卫生的委员检查班级卫生状况,带领值日生及时清理;班长和值日班长总结一天的工作,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对一天的工作进行评价, 并对第二天的工作提出建议。

3. 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做过班主任的都知道,班级卫生和纪律是两大难题。为此,班主任让班长和劳动委员针对班上的每个物件设立了一个个劳动岗位,给每块黑板、 每扇门窗、每面墙……都找到了主人。 只要对照名单,就知道是哪个学生没有打扫到位,并要求立即整改。

针对班上有些男生好动的性格, 给他们安排了顺桌子的任务,并请一个细心的女生提醒、监督他们。这样, 以前一下课就忙着奔跑打闹的几个“调皮蛋”,现在却关注着班上桌椅的整齐。 把卫生角交给了班上块头最大、成绩最差的学生,这学生一下课就提醒同学们不要乱扔,有人戏称他整理卫生角像绣花一样。班上有个男生,一吃完饭就别想看到他的人影,自从接受“天气预报”的任务后,每天中午,该生都会到办公室上网查看第二天的天气,工整地记在黑板报上,并能根据天气情况提醒大家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雨具等。

学生们在每天的劳动中,明白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谛。

三、活动自己搞

陶先生指出:“自治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 新教育理念又呼吁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从而使其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

在班级内我们经常开展绘画、书法、学习等比赛项目,还经常设立佳作欣赏等展示台,让学生参与到黑板报的设计、教室的装饰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每周的班队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因为这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创意、自己主持、自己表演的天地。每到周三, 班委会就召开会议,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讨论本周班队活动的主题,然后在班上宣布主题,进行“招标”,其他同学会写剧本“投标”,然后由班长和文娱委员确定演出阵容,并组织排练。 于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小品、课本剧、 歌舞等节目,为同学们展现了精彩的视听觉大餐。笑过乐过之后,主持人不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论,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功过自己评

陶先生认为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进步。他先设问:“我们的行为,究竟应该对谁负责?”继而指出:“我们要想大家守法,就须使各人的行为,对于大家负责。”所以,在我们班,班级大小事务均由班委会组织管理,班主任只起协调作用,是非功过需要民主监督。 每周五的中午,班委会成员要开一个例会,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同时,还邀请认为最难管的同学列席会议,请这些同学对班委成员提出意见。然后,班主任对两方进行协调,让他们换位思考, 体验对方的心情。班主任不偏信一方, 使得班委会成员在工作时更能约束自己、团结同学,一些难管的“刺儿头” 也从中体会到班委的难处,能更加配合他们的工作。这样,大家拧成一股绳, 让班级更加和谐。

总之,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深受启发。另外,新课程实施赋予了班级管理全新的使命,也为班级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工作,只有大胆实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开创新局面,促进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摘要: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和改进班级常规管理,力求做到教育与管理的结合。班级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高级形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激发学生内心的自律意识,养成独立思维、平等待人、自主决策的现代公民意识。班级自主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终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成长,促使班级和谐发展。

篇9:发展求和谐 和谐促发展

坚持发展为先,打造和谐基础

三亚邮政人深知,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增强建设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

1998年邮电分营初期,三亚邮政局人均劳动率仅为3.6万元,欠债430万元,亏损高达942万元。面对这样的困境,三亚邮政首先向改革要活力,通过定员定编定岗、管理干部竞争上岗,分流员工305人(比重占60%),管理干部从56人缩减到25人。建立健全了职工绩效考核体系,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拉大了岗位之间、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改革,激发出员工爱企业、爱岗位的热情,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

三亚邮政还根据地方特色,制定出“邮游结合”的业务发展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开发出个性化邮品、商函广告、电信代办等新型业务,充实发展后劲,拓宽发展渠道。1999年实现盈利140万元。2004年盈利626万元,在全省邮政经营绩效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今年1-5月的业务收入、盈利额等经济指标依然排在全省邮政的前列。

坚持服务为贵,营造和谐氛围

邮政是公用性企业,具有通民、通政、通商的性质。履行好服务职责,是邮政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邮政推动社会和谐的“抓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建成了一个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邮政通信实物网,一个包括邮政计算机网、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电子邮政系统在内的信息网。同时,深入开展“优秀营业窗口和服务明星”、“天涯鸿雁杯”投递明星等一系列文明生产服务竞赛活动,尽可能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质量。三亚邮政储蓄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大众理财的好帮手;报刊收订、投递服务渗透三亚各个角落,“文明使者” 常年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只要拨打11185,“剩下的事情我来办”;直投市区包裹到户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服务;深入边关海岛,上门为部队驻军收寄包裹、信件,加深了军民鱼水情。特别是近年来把服务“三农”放在重要位置,邮政农资配送提供的货物流、邮政储蓄提供的资金流、邮递服务提供的信息流,汇集成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奔小康,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出色的服务获得了社会和用户更多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几年来社会服务满意度均达到85分以上,排名全省邮政前列,三亚邮政投递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坚持以人为本,铸造和谐根基

三亚邮政确立了“爱企业就是爱自己”的理念,以“爱”作为工作生活的心灵起点、内在动力和行为导向,以“爱”把全体员工串联成紧密团结的一家,以“爱”孕育和谐、和睦、共荣共生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企合一”。

一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坚持办好《三亚邮政》信息、宣传墙报、征文演讲比赛、文娱活动等,激发员工牢固树立起“爱企业就是爱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和衷共济、和谐互动的行为习惯。

二是协调劳动关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几年来,相继推行了局务公开、科班务公开,实施了深入基层调研制度、联系点制度和局领导接待日制度。凡涉及干部人事任免、群众利益等重要工作,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规范透明的程序操作,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发扬民主,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努力把经营管理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会干事的人有擂台,干成事的人上奖台。同时,将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序列,并将成绩作为技能等级晋升的参考。企业内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技术权威的良好风气,2003年被评为海南省“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企业”。

四是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三亚邮政投资兴建了许多便民、利民工程,如绿化美化生活小区,修建体育娱乐场所,建设阅览室等。今年又筹措十万多元,对农村支局职工食堂进行装修改造,安装自来水,修缮职工宿舍楼,修建停车棚,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三亚邮政的工会、团委、女工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组建了太极拳、太极扇、健身操、竹竿舞等兴趣队伍,并在全市比赛中屡获奖牌。

五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一致的、同步的、和谐的,三亚邮政人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2000-2004年,三亚邮政共有61人次踊跃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多次被评为“三亚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积极向特困生、灾区民众和残疾人捐款捐物,并到儿童福利院、孤老院、贫困山区开展“送温暖”、“学雷锋”活动等。

上一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下一篇:经典货物运输托运合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