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促和谐发展

2022-09-19

第一篇:自主管理促和谐发展

创新管理促发展,探索措施构和谐

一、社区概况:

**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街道党委的指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依托社区阳光服务驿站,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注重创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社区党总支依托社区阳光服务驿站,提出了以“双服务、三凝聚”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即“服务党员、服务居民”和“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阳光服务驿站整合了原有的服务资源,设立了“一组一站一队一网页一基金”的服务平台,“一组”指流动党员小组,“一站”指阳光服务驿站,分设法律咨询、劳动保障、治保调解、计生服务、妇女维权、文体活动、书报阅览服务室,“一队”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文明楼道,卫生保洁,绿化维护,治安巡逻,政策宣传等为民服务项目,“一网页”指开通社区服务网页,利用网络平台服务居民群众,并开设了社区网页法律咨询大讨论,“一基金”指通过设立阳光帮困基金,帮助社区困难党员、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同时以创法制型社区为特色,进一步完善社区阳光服务驿站“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功能。

二、以阳光服务驿站为平台,扎实开展社区廉政文化活动,全面加强党正廉政建设,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加强领导,健全社区廉政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工作方案,掌握基层动态,以及居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对意见和建议加以建议和反馈。

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做好宣传领导工作,建立了一支监督员队伍和党风廉政宣传员,不定期地向社区居民宣传反腐,倡廉形势、任务、措施和成果,对社区内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充分利用墙报,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教育阵地,定期宣传反腐倡廉内容,深入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宣传教育,社区还专门设立廉正阅览室,配合廉政图书、报刊,邀请镇纪委领导对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进行廉政建设讲座,还推出了以*****为主的廉政之路,广泛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狠抓制度建设,务实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完善社区干部培训制度,把反腐倡廉有关规定作为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内容,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反腐倡廉有关规定充实完善到居委会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会议制度中,养成依法办事,节俭办事的良好作风,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基层组织、形象和基层工作的形象,使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

三、着力完善社区功能,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一) 统一思想,组织保障

首先社区成立了和美社区领导小组,并确定专人全程协助和工程建设协调沟通,确保了和美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其次,建立了由15名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组成的和美社区建设质量监督员和信息员,使广大居民参与到和美社区建设中来。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召开了由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小组长参加的和美社区建设动员会,并多次召开和美社区建设意见、建议讨论会,畅通了居民反映情况的渠道。

2、社区通过宣传阵地:宣传窗、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和美社区建设内容和意义,使广大居民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为和美社区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因地制宜,精心规划

1、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社区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利用社区民情恳谈日活动,将居民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

3、社区领导小组人员按网格化管理,现场实地勘察,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不留盲区和遗留项目。

(四)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1、和美社区建设项目,由两委会讨论,经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上级部门核准。

2、所有涉及的工程项目,都经过镇招标中心,严格按公开招标的程序进行。

3、社区对涉及项目工程前、后,进行图文记录,并归档。

(五)抓安全,重质量

我们与进场的施工队签订安全承诺书,再三告知安全施工重要性,为施工方打了一支“安全第一”预防针,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监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做到不留事故隐患。

同时,社区与城建等相关部门高密度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从施工材料到施工步骤,进行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整改。由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组成的义务质量监督员和信息员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讲和谐,求进度

在施工过程难免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和不便,更有对少部分居民优秀利害冲突,发现问题后社区第一时间介入沟通协调使矛盾得以消除,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三、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新风尚

多年来,我们以阳光服务驿站为载体,为广大社区党员、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服务,社区阳光服务驿站为75户家庭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为92户家庭解决了各类矛盾和纠纷,使56名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阳光服务驿站为社区与居民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发挥了优势,提升了社区的形象。

和*****事务所联合,多次举行法律进社区广场法律咨询活动,进行四〃五普法宣传、五〃五普法宣传,发放普法宣传册,解答居民群众的各类法律问题,化解了一些潜在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

充分利用平安、法治宣传栏普及各类法律知识,结合安全生产检查、消防安全检查、出租房检查等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关心归正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有效预防重新犯罪。请资深律师在假期里给青少年上普法教育课等等。**社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创建。

阳光电力本着“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宗旨,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载体,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如去年11月24日,*****一棵大树影响周围居民采光,社区因无设备和人员而一筹莫展。供电所得知情况后,主动派员对树木进行了修剪,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通过电力进社区,提升了供电所和社区在广大居民中的良好形象,拉近了距离,切切实实地为居民办了好事,做了实事。

二、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活动,营造反腐倡廉正气之风。 充分整合社区驻地机关、学校和企事业等单位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和发挥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优势,将社区离退休干部、青年志愿者和有关专长的同志组织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投入社区廉政文化活动之中。在社区建立廉政宣传网络,聘请一定数量的离退休党员担任社区廉政宣传员。

结合社区文化宣传,在社区公园、长廊、楼道等区域,设立以廉洁为主题的文化景观。利用楼道宣传橱窗、小黑板、信箱等,定期发送廉政文化宣传资料。在社区网站设立“廉政文化专栏”,社区图书阅览室设立“廉政书架”等。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室等设施,开展廉政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廉政图片展览、廉政形式讲座、廉政知识竞赛、廉政影视作品播放以及反腐倡廉书画、摄影、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廉政文化开放度和居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各类群众性艺术组织,创作、编排和表演反腐倡廉文艺节目,举办廉政文化演出。

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发动,烘托廉政文化建议氛围,形成“廉洁为亲,腐败为耻”的浓烈氛围,以广大干部对群众了解、认识、亲近廉政文化,又以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发挥居民群众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和美社区建设成果显著,居民受益

和美社区建设已顺利完成了道路硬化1500㎡人行道板,改造和修补1350㎡,下水道疏通和改造6800m墙面粉刷1万余平方米,垃圾箱改造2只,更补6只,消防栓增改5只,路灯新安装36只,河道清淤近7000㎡,健身路径1个,卫生死角垃圾、杂物清运150吨等。

值得一提的是:

1、下水道的改造和疏通工程,使辖区整个管网得以畅通,今年的大汛期,小区内无明显积水形象;

2、墙面粉刷工程:辖区原先墙面斑驳零乱,违法广告,办证号码重叠交错,简直不堪入目的现象,如今小区墙面洁白整齐,已焕然一新……

第二篇:以人为本谋管理 和谐育人促发展

——三里畈小学管理体会点滴

(小学校长培训讲课稿 刘桂娟)

三里畈小学办学理念及解读

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弘扬个性、和谐发展。 解读:

1、与科学发展观相吻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人”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

过去我们一味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教职员工和学校的发展。

3、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也是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尊重学生和教职员工,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管理思路

以人为本扬个性,以德为首促发展。

具体做法及体会

严格制度管理,有效监控各项工作。

1、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我校一直推进制度化管理,近三年以来,我们不断科学地完善,修改各种管理制度、各类工作职责,从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到各处室管理细则相继出台,全面规范了教师的行为,做到工作对事不对人,领导和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让制度在过程管理中发挥作用,做到有章可循,有规何依。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民主管理

坚持职代会制度,05年以来,我们三次增、改选职代会代表,每月召开一次职代会,让职工代表参与学校全方位的管理。重大决定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每期两次准确通报学校财务运作情况,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还了校长一个清白,给了教师一个明白。

3、安全管理

学校无小事,事事关育人。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确保常抓不懈,齐抓共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力求通过抓安全工作达到抓学校管理的目的。①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②坚持实行晨检制度和传染流行病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疾病防控力度,杜绝了传染病在学校发生。

③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园活动安全、防火防水安全等放在突出位置,做到逢会必讲,班主任天天讲。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将安全工作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依旧是人。如何让管理呈现人性的光辉,体现管理层的聪明和智慧?如何让被管理者倍感管理者的关怀,从而服从并感到快乐?这是以人为本思想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努力想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1、在制定制度时,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让制度“诞生于民间”,最终回到“民间”。这样,教师们自己参与指定的规程,执行起来就很少有阻力。真正体现了老百姓到家做主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2、教师代表参与学校的全面管理。从计划、方案的出台到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都有职工代表的身影。如:教学常规检查、后勤的采购计划、发票的签审、期终结算等等,他们都要全方位参与并签字生效。

3、从关爱的角度出发,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提起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师生的反感,收不到好的效果。然而,通过不断地摸索,我校的安全工作开展得精彩纷呈,学生受益匪浅。学校专设一名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全面主管安全工作;设政教处,具体负责师生安全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尽量避免训斥式、灌输式,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一系列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了解安全知识,学会自我防范。如:定期开展的安全知识操作比赛(溺水急救、触电急救、紧急疏散等等)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关爱自我、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观念悄然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强化德育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一)美化环境,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绿化美化校园;

2、以名言、警句装点墙面;

3、布置好宣传橱窗和文化长廊;

4、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

总之,力争把学校办成学生学习、成长的花园、乐园,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力争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二)建立德育教育网络,推进学生思想品德建设。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丁际洪为组长,校委会成员、少先队员辅导员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德育工作。

2、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学校资源,学生实际和时令特点,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3、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要求《守则》、《规范》要内化为学生素质,而且长期进行检查评比,将《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少先队的每日检查之中,结果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

4、开展创建“三文明”活动,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长期坚持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争做文明学生活动,每期两次评比活动。

5、重视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成立家长学校,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在学校、社会全方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还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及时召开代理家长会,培训“家长”,让他们了解一些关注孩子、与孩子沟通、关爱孩子的科学知识,和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湾爱的绿洲。我们的家长学校开办得较为成功,目前已接到下期准备争创省级示范家长学校的通知。

6、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差异。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有效防止了突发事件的发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活动,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以少先队大队部为组织者,在学生中开展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大型德育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亭、学雷锋活动、向地震灾区捐款、世界地球

日活动等)、大型庆祝活动、大型竞赛活动等,每学期举行一次运动会、举办一次文艺会演。长期开办多种兴趣小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项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开启潜能、张扬个性、形成特长、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达到全面发展,形成活泼向上的书香校园。

同样,在德育管理中,我们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而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教育需求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力争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学校所有的警示语都换成人文关怀式。表面上看,换的是一种说法,换的是一种语气,换的是一个角度,然而,改变的是一种观念,体现的是一种责任,透露的是一种关爱,流露的是一种期盼,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惊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收获人生真谛。

注重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学校早在2003年秋就开始了“以常规教研促校本研究”的活动,让教师从日常教研活动中尝到了研究的甜头,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其模式受到了全县青睐,2004年县教育局在全县推广。另外,学校还开展了新课标的学习培训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专题研讨,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听评课等专题讲座,以学校各类骨干教师为资源,培训全校教师,通过这些常规活动,学校教师素质显著提高。

2、坚持以课堂为主战场,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经常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从论文撰写到课件制作,要求人人参与,如每期的骨干教师展示课,新进教师过关课,教研组的“四优”竞赛等,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一系列的练兵活动,教师驾驶教材能力、掌控课堂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都得以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培优辅困工作,把课堂作为培辅的主渠道,力争学生个个有收获,人人有发展。

3、坚持常规月查制度,重视过程管理的精细化。

将教学过程的备、讲、批、辅、检测以及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切实落到实处,教务处坚持月查制,每月一次全面检查,结果进行量化,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

突出体卫艺工作,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1、体卫教育

①两课两操常态化,新广播体操早已推广。

②阳光体育活动有序开展,学生全面参与。

③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田径运动会或达标运动会,校乒乓球赛、广播体操比赛等,在黄冈市传项学校运动会上荣获第六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全县第二届小学生运动会上获乡镇第1名。

④健康教育到边到角,从课堂到集会,随着季节变化,健康教育在畈小已成常规。

2、艺术教育

①各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武术队等14个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②各种竞赛活动:小学生演讲比赛、小学生书法竞赛、作文竞赛、绘画比赛、语数双科能力测试等系列赛事,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特长生。

③各种庆祝活动:庆“六一”文艺演出,国庆节诗歌朗颂比赛等。 如今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怕吃苦,喜欢自我主宰。学生懒得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参加,老师也吃力不讨好,因此工作难得开展,效果自然不好。于是,学校从管理层面找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看,探索有效措施。终于,有了“柳暗花明”的境界。如:五一过后,将课间操改为课前操,解决了学生少晒太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做操出勤不出力、逃操、纪律涣散等负面影响。又如:将阳光体育活动的班自为战、统一活动改为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辅以班级活动的模式。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显示,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兴趣自然调动了起来。新增的校园集体舞、流星球、健身武术等大型体育活动深受学生青睐,阳光体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阳光体育活动已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黄冈市示范学校复评活动中,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以及成果展示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都称赞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充分彰显,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之中。

加强队伍建设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班子建设

过去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老师最看重的就是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谁的业务过硬,谁就好开展工作;谁的管理能力强,他就服从谁。打铁先须本身硬,只有管理者自身的水平上了档次管理才会有效果。我们充分保证了这一点。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集体领导,团结向上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同时注重后备

力量的培养。将管理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提拔到了领导岗位上来,补充领导班子的新鲜血液,提高战斗力。05年以来,提拔校级干部2人,中层干部4人。在班子成员中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思想业务素质。现任校级干部6人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并且人人带主课,个个分管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在教师中都有较好的口碑。这样老师们既从管理者身上看到优点、学到本事,又乐于与我们打成一片,从而接受管理。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考核,提高师德水平。

学校长期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大时事、重大主题学习等,要求教师边学习边做好笔记,边指导工作。常规月查时政治学习笔记是必查内容。每期一次师德考核工作,组织家长、学生进行评教活动,征求社会、家长意见,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每学年一次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组织学生、教师、领导对全体教师实行考核、评比,评选出学校的师德标兵,以此树立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2、狠抓教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素质。

首先,从学校的工作性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灵魂,狠抓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保证我们国家、我们党永不变色的地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塑造人的导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所以,我们始终把教师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每周例会必须有政治学习,学理论、学时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每当有国家大事发生时,我们都要进行专题学习,给老师们洗脑、充电。以此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让教师真正成为“人师”,成为“人范”。

第二,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入手,把政治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动力,狠抓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近年来,三里畈小学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委会一班人的正确决策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于是有少数领导和老师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出现了在成绩面前滞步不前,工作不求上进的局面。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尽办法,从政治思想工作入手,帮助老师提高认识,找

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业务上力求上进,不断进取。

(1)召开各层次的座谈会,充分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针对中青年教师“不想进城,不评职称”等问题,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帮助他们认识到如今的教师再也不是教书先生,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质的转变。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不能胜任当今教师职务。同时,我们将以往学校对教师普通话等级考试、计算机操作、制作课件等50岁以上教师可以降低一个等次的决定一律取消。任何要求一视同仁,避免由于学校的导向造成老师不思进取。

(2)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为年青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针对年青教师工作有热情,但缺乏耐心;有积极性,但没有经验等问题。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辅导青年教师的“篮青工程”。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既谈心,又加压;既启迪思想,又指导工作。让青年教师有动力、有压力,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施放活力。我们针对学校女教师多,工作之外不肯学习,盲目追求时尚等倾向,开展了“读书的女人最美”的活动,要求每人读一本名著,读一本专业书,写一本读书笔记,发表一次激兴演讲。活动结束总结时,我们发现教师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的同时,个人气质都发展了变化。由于大家在活动中受益,都愿意参加学校的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用她们自己的话说,便是“让心静下来,让灵魂升上来,让行动快起来,让工作亮起来。”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3)对症下药。将不良思想苗头扼杀在萌芽阶段。人无完人,教师绝非圣贤。教师中同样存在不良倾向,对于少数思想觉悟不高,说教方法不起作用的教师,我们也会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其改正,帮助其进步。06年秋,有位教师对学校分工有意见,甩态度,领导多次谈话仍不接受,我们一边继续做思想工作,一边采取停职反省的措施。在大是大非前面,我们从不“心太软”。老师也能理解学校的苦心,都能及时改正错误,回到集体中来,服从学校的领导。

第三、从时代的要求,教育的未来方面入手,把政治思想工作当作提高实效的关键,打造名师队伍。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对于教师来说,政治思想工作并非大话、空话。尤其是思想认识对于当前教师更为重要。有了认识,就能付诸行动。于是,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对待自己“狠一点”,要敢为人先,敢于超越自我,成为名师。

3、狠抓学历提高培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学校在教师中大兴边工作、边自修的风气,要求中轻年教师都具有大

专以上文凭。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教师综合修养。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各类听评课,校本课题研究等)、教职工文化活动(球类比赛、拨河、舞会等)、读书的女人最美活动、逼出自己的精彩活动,同时建立学校网站,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5、加强业务学习,打造骨干教师群体。

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发展,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的作法是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发展学校”,让教师成为最重要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努力使教师队伍向骨干群体发展。

在狠抓队伍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牢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原则,我们作出的任何决定、提出的任何要求,从不一刀切,而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思想,力求逐步完善,逐步发展。如:“对自己狠一点”、逼出自己的精彩活动,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没有下硬指标,只是逐步诱导。对教师提出了“三格”的要求:青年教师和新调入人员,多向骨干教师学习,慢慢入格;进步较快的和已入格教师,逐步向骨干教师靠拢,逐步升格;骨干教师努力提升自己,形成风格。并及时开展蓝青工程活动,让全体教师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长期的精心组织与引导,教师群体素质提升很快,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形成了适合课改要求、符合学生特点、适合自身优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少骨干教师已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在“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努力遵循并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扬个性,以德为首促发展”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更可喜的是我们收获了人心。这些年下来,我们由衷的感叹:只要管理者心里装着学生,心里装着老师,并且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把教师当成活生生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学校的明天一定更加灿烂辉煌。

第三篇: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促和谐发展思考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维护、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应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的社会公共

事务管理;应是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妇女及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

事务管理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则是衡量两性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参与方式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妇联要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转型期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更新理念,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完善架构,加强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面,提升参与层面,创新参与方式,建立新型运作机制,开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迈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的大政府社会,正在向市场经济为主、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小政府社会转变。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一个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降低因社会急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震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迫切需要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社会管理新机制与新模式。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人享有同等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男女的平等发展、协调共进,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局面,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谐社会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互动合作过程中,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活动。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维护、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消除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落脚点即在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是提供关涉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是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其主要特性是公益性、多样性和阶段性。公益性,即是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多样性,即因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面的需求偏好千差万别,决定了公共事务的种类繁多和公共管理的方式多样。阶段性,即公共事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标准。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主体和手段都有所不同。在原始社会中,仅存在简单的社会性公共事务,社会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国家产生后,政治性公共事务产生并日益突出,政府成为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规范。至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公共事务内容和范围的大为扩展,复杂性的大为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也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已日趋多样化。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之必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应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地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治理,应是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妇女及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是衡量两性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尺。

二、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妇女组织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中国的妇女团体是随着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应运而生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妇女组织中就已有部分以“提倡女学”、“力保主权”、“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发达女权参与政事”为宗旨。民国初年,相当部分妇女组织已冠以“参政会”之名,明确“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1913年4月,万国女子参政会中国部即已成立。 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种政治性妇女团体更是

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并在历次重大运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可以说,中国妇女组织的兴起,即是觉醒了的中国妇女要求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产物。

建立于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各级妇联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其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主要任务可分为对内与

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一是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动员妇女投身于各项建设事业;二是教育引导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三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各项服务。对外,一是代表妇女参与各项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的各项发展事业提供支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和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规范。作为政治性社会团体的妇联组织,其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也基本类同于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和开展各项工作时,也主要是采用行政化的手段。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级妇联组织实际上是在以行政管理部门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不同的才智特征已被社会平等、平均的运行规则所磨平,男同志所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一样能够办得到,妇女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和男性一样同工同酬,妇女享有与男性同样多的发展机会。这就为妇联组织顺利履行其基本职能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条件。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进入转型期,妇女原本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的保证,已在利益驱动的经济社会中逐渐失落,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在社会政治参与、劳动就业,还是在婚姻家庭,妇女的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在全国妇联权益部2002年所作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调查》中清晰显示出:女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的比例偏低,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着男强女弱的现象;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不平等对待较多,女工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的问题突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损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问题仍较严重。

客观现实表明,当前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现实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之有效的行政参与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之需要,妇联自身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参与方式也已面临着重大挑战。

首先,从妇联自身的组织架构来看,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其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尤其因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更增强了妇联的“政社不分”之特征,各机构之间也呈现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之弊端。作为社会团体,妇联的机构设置本应是为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却是因受行政机关编制之制约而设立,部室合并、职能交叉、工作互含、政社不分的现象突出,致使本属社会团体的妇联组织,事实上却在担负政府行政部门相关之职责,致使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失位与缺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自身的机制创新与应有功能之发挥。

第二,从妇联的组织服务功能来看,因受“政社不分”组织架构之影响,今年来虽组织网络覆盖面宽了,但工作缺乏渗透力,工作与多种职业的女性社会团体联系紧密度还不够,尚未具备其很强的号召力。妇联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但其日常工作与活动则主要是通过各级地方组织开展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妇女群体,服务手段主要是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发展、维护权益、扶贫济困等。各团体会员虽已涉及各界各阶层,但因受妇联自身组织架构、人员编制的制约,与部分团体会员彼此之间尚未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且因目前女性社会团体组织阶层分层多,辐射作用还不够强,尤其是部分外企的白领女性、民企的女职工(未建工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外来妇女还处在组织外围。因而,妇联作为联结全社会各界妇女的组织,其应有的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加以开发和拓展。

第三,从妇联的参与方式来看,因受“政社不分”组织架构之影响,实际上还是以行政参与为主,社会参与为辅。就近年来妇联交流的工作经验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参与方式:一是妇联协助政府直接管理妇女儿童事务;二是妇联代表妇女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内参和社情民意,提出涉及妇女儿童政策的对策与建议;三是在各级人大、政协提出有关议案、提案和建议案;四是创办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维权站(岗)、再就业咨询服务站等各类公共服务产品;五是通过建立实事项目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这些间接的参与方式表明,目前妇联的参与还是以协助政府管理为主,自主参与为辅,因此真正进入决策参与的层面力量还有限。应该说,参与决策过程与监督政策制定才是保障女性权益的根本。但是,因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比例偏低,而且女性自身对于政治参与权利维护的方式还缺乏学习和训练,导致许多直接关系女性发展与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颁行,实际上都还是在缺乏女性充分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的。

应该说,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妇联为了忠实地履行其基本职能,已是尽其所能,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因现实社会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原有优势也已在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要真正发挥代表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具有的组织、参政、监督和教育等功能,就必须更新理念,拓宽思路,建立新机制,创出新模式,为构建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各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而进行必要的变革,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内罗毕提高妇女地位前瞻性战略》中指出:“对妇女真正实现平等,与男子平等地分享权力必须是一项主要战略”,要求各国政府和政党应该加强努力,以促进并确保妇女在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担任高级职务方面取得平等。和谐社会,是男女平等分享权力的社会,是人人共享的社会。女性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因素。经济政策的主导权力来自于政治权力,女性只有参与决策过程与监督政策制定才能保障权益和改善处境。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状态。妇联只有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准确定位,理顺关系,完善架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和需求日趣多样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涌现,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建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团体,应在机构设置和组织体系上努力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社不分”状况,理顺与各政府部门的关系,以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政府系统内设立专门掌管妇女事务的妇女部或妇女局之经验, 推动目前附设在各级妇联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成为真正意义上之独立行使职权的政府行政部门,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妇联能够“政社分设”,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也使某些政府部门失位和缺位现象不再出现。妇联应依据工作需要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合理设置机构,以避免各机构之间的职能交叉,并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具有的非政府的职能开展工作。此外,妇联还应在目前政府主导型的合作关系基础之上努力培养自身的自主性,以能朝着与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型的、平等型的合作关系的未来方向发展。

第二,妇联应加强自身的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和工作渗透,与各种女性社会团体建立紧密型的联系,以提升自己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目前我国妇女在社会构成、职业分布等方面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化的特点,但现有的各类妇女组织都存在辐射力不够强、工作渗透里不够等问题。妇联应在现有的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之上,与各类自下而上的妇女组织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与其他各类妇女组织平等互助的合作型的组织网络体系,要大力发展壮大外围组织即:各种行业协会、柔性妇女组织和妇女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联工作的有效力量。要增强妇联组织的包容性与开放度,提升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妇联真正成为我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妇女组织。对于各类妇女组织来说,依托妇联也能够实现资源获取、业务指导等方面的帮助,从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妇联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女性社团成员的参政培训,使她们掌握政治参与和权利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式,以提高广大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觉悟与技能。

第三,妇联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参与层面,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自上而下的非政府组织,妇联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和群众资源,这正是妇联的资源优势之所在。为有效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应以推动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政策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努力提升参与层面,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以增强妇女对决策过程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妇联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合理比例,努力通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推动其实现,以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参与层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应在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案,并努力促进人大、政府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切实维护妇女应有的合法权益。

第四,妇联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开创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尤其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妇女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因此,建立科学的工作运作机制已是刻不容缓。妇联应适当参照借鉴国外ngo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将妇女工作分解成逐个项目,落实资金、落实人员,严密部署,以保障工作有效、顺利地运转。探索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首先,须从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到评估以及全程的监督,设计一套严密的程序,同时要确保资金到位、专业人员配套。其次,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实现自我发展。妇联应深化与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和国际组织委托,妇联承办、落实的工作机制。再次,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可吸纳一大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形成志愿者网络,创新妇联与专家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与妇女ngo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对妇女工作实行项目化系统管理,既是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也是深化妇女工作的过程。妇联可充分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宣传的、自治的、项目的等各种手段,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是妇联组织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组织声望的重要途径。

1995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指出: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其基础是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文化和宗教多样化,社会正义、民主参与和法制。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一个根据所有人的需要和能力,调整自身结构和动作,并调整自己政策和计划的社会,从而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潜能,并为所有人谋取福利。妇联组织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即是促进构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第四篇: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

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自由充分地成长。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才,和谐的人才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必须孕育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我们以尊重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确立了“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办学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最大的声响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形状。无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教育的力量多大啊,育人于无形,无痕,无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强调无言而孕育万物。强调一种“势”,强调“势”的润育能量。好的教育也应该运生一种“势”,营造一种气候,创设一种环境,确立一种关系,确定一个理念,打造一种精神……这就是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山水涵阳促万物茁生的一种环境、一种气候、一种势。它是各种教育要素和谐的相互关系长期的积淀。符合教育规律的理念是科学的,它能生发出理想的、有特色的、促进学生自由充分成长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和谐教育就是“不言而教”的教育。

学校是最美丽的世界,校园之美在于特色、在于和谐。 “一所学校应该以学校之美养学生之情,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这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文化。被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在一种理念统领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应该有浓厚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科学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硬件设施水平等等。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众多名校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特色,学校才有活力;学校间有特色差别,教育才有活力;校园文化的积淀就能形成学校特色。不同的校园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学校特色。每个学校都在谋求发展,而从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入手,促进学校发展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方面已显露出疲软的态势,像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运用不够人本化,造成教职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抵触,有些老师把制度作为工作的标准,而不是底线;育人活动渗透和谐内容不够;对学生的天性、个性发展考虑不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个性发展,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的选择权,不能客观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因此,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地发展,并向更高层次跃升,已成为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尊重、和谐、发展”理念提出后,如何实践便是更为重要的。我们认为,可以分成这几个方面。

一、刚性制度 柔性管理

首先,制度就是刚性的,一所学校要有健全的制度。制度是告诉学校里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办学目标的基本保证。通过学习,要让师生懂得制度是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底线,师生应远离底线,追求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高标处世,低调做人。

其次,制度中体现“尊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是我校特色发展的保证。特别是在内容的设定上,体现了学校教育元素的相互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

最后,要在理解制度的内涵和精神的情况下去执行。制度就是让人“规矩”的,就是让人遵守的,但人不尊重,不遵守它就是一堆文字;尊重了、遵守了它才体现出价值。制度执行的关键和诀窍在于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中调和,硬了,就会有激变的时候;软了,就失去了制度的价值。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权变,体现对人的尊重,体现人文关照。这姑且称为“情治”。与制度的刚性相比,管理的灵活性显得更加重要。

二、人人有自尊 ,相互要尊重

我们本着“以尊重育尊重”的原则,要求干部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以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时,我们以人为纽带,以学校为支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授课,让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建立起更广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尊重的理念影响到每个人,指导每个人的言行,最终让尊重植根学生心中,并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教育者的尊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尊重。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在这里我们看出,尊重是人必有的心理,是较高级的心理需要。我们提出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种教法

1、每个学生都不同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体系中强调人的智能有八种:言语一语言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自知一自我认知能力、交往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些智能一方面,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各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以不同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不能说哪种智能好,也不能说那种智能不好。在加德纳看来,影响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有三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在个体身上体现的智能差异性和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不同,决定了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学生的将来是未知的,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固化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2、社会需要不同的学生

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每个人到社会都应该有一席之地。人除了自身的发展还应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是复杂的,层次是多样的,每个位置都需要不同的人来填充。学生早晚要走向社会的,他们必定成为社会的一员,不管做什么,都应该起到积极作用。

3、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奔放。老师要知道,创造性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育,创造性教不出来,但不适当的教育足以把创造性扼杀在萌芽中。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全体学生应该是“生态”式存在的,教师没有任何理由挑剔自己的学生。

三、让尊重成为德育内容的基本点

1、学校的每一活动环节都是德育,每一环节都在为学生养成好习惯尽其所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经过每位教师的努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重,尊重的内容是什么,让尊重植根于学生心中。

2、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是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自尊及尊重外显形式——言行。

3、用“尊重”理念作指导,积淀和谐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文化这个支点。

第五篇: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范文模版)

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

郑瑞同

在村级组织中学习推广“4+2”工作法,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规范村级管理,创新决策程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与动力;核心是以民为本,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科学发展;内涵是民主构建和谐,和谐凝聚力量;精髓是凝聚民心,调动民力,汇集民智,构建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淮阳县大连乡在推行“4+2”工作法的工作中,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把组织工作延伸到经济实体、贯穿于民间协会,做到点上创经验,面上抓推广,强素质、变作风、重实效,走出了一条党员干部支持、群众拥护、社会参与的科学发展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组织,广泛动员。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组,各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保证工作安排有部署,有专人负责落实。二是广泛动员。采取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在乡党校集中对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专题培训6期,培训人员920人(次)。制定下发了《大连乡党委关于学习推广“4+2”工作法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大连乡“4+2”工作法实施细则》,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会、群众会、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印发“4+2”工作法宣传手册、明白卡2000本,并组织村“三委”干部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程序要求,保证在实践运用中不出偏差。三是乡村联动。开展“领导联点、单位联建、干部联户,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层组织建设双强村”为内容的“三联两创”活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村、乡直单位对口帮扶、党员干部驻村工作三项制度,把联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村因“4+2”工作法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群众不满意的,追究联村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保证“4+2”工作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强力推进,创新服务。一是典型引路。在全乡选定4个村作为示范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到学有先进、赶有目标,逐步扩大典型示范的辐射面,提升“4+2”工作法水平和质量。二是督导驱动。乡党委建立村级重大问题决策档案资料库,每月由村“三委”向乡党委上报重大事项决策情况,乡党委对村级决策的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明确包村乡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4+2”工作法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协助村干部监督好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严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决议重大村务。三是严格考核。将学习运用“4+2”工作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部分类、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坚持六结合。与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保证低保复核扩面、平安建设、农村“三资”清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活动公开、公正、透明;与深化村务公开相结合,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依法、依程序监督村务决策是否按“4+2”工作法规定进行决策,表决结果、决策执行结果是否按时公开,公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用“4+2”工作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农业综合开发等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与人大专门监督相结合,人大代表参与“4+2”工作法进行重大村务决策,既提高了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也规范了议事监督程序,使“4+2”工作法更加深入人心。与争创五好支部、五好党员相结合,开展“三联两创”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勤政廉政能力,既要帮助收集联系户意见和要求,又要负责给联系户解释决策结果,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的村务决策中来。与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按照“利民、便民、为民、富民”的原则,深化政务公开,建设了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便民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走一段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经济。

(三)积极运用,务求实效。坚持借势、顺势和造势相结合,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用“4+2”工作法破解发展难题,凡是涉及全乡的中心工作,乡党委都派驻督导组,入村督促村“三委”利用“4+2”工作法推进工作开展。如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全乡32个行政村按照“4+2”工作法的规定程序,群众自觉自愿,在每个行政村的主要路口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器,建立村级巡逻队伍32支。

二、工作成效

通过推行“4+2”工作法,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自己的民主权益,激发了群众力量,释放了发展潜力,破解了发展难题,推进了集体决策的科学民主,规范了村级组织的决策程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新方法带来新变化,村民的事情交给村民办,不仅使村民放心、干部舒心,而且通过互动交流,拉近了干群距离。

二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4+2”工作法实行阳光作业,强化了监督,使干部改变了工作作风,强化了廉政为民意识。推行“4+2”工作法以来,全乡未发生一起违纪案件。

三是推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4+2”工作法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大提速,使村级组织建设硬件更硬,软件更优,构建了村级事务决策的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几点体会

在学习推广“4+2”工作法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4+2”工作法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金钥匙”、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加速器”。总结学习推广“4+2”工作法的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来说,规则越简单越好。“4+2”工作法简单、直观、实用,便于推广学习。学习推广“4+2”工作法,不能把它复杂化,要立足农村实际,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并切身体会到“4+2”工作法管用、有用、实用。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正确引导。民主不能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实现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广大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真正用好、用活“4+2”工作法,不能越权、越位。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把重点放在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上。民主表决是“4+2”工作法的核心环节。要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高村民会议的质量。特别是要针对村民代表外出较多、会议召集难的问题,在时间确定上,探索委托表决、电话表决、邮寄表决等多种形式。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把提升村干部和村民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4+2”工作法作为一项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它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村干部作为“4+2”工作法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高低对推动“4+2”工作法的实施影响较大。因此,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培训、先进典型带动、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着重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要着重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参与“4+2”工作法的民主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作者单位:淮阳县大连乡党政办

上一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下一篇:中专教师履责承诺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