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4-05-07

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精选5篇)

篇1: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前言

初创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初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应对企业初期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但另一方面由于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因此想获得银行贷款相对较难。同时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数额较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将眼光转向无形资产抵押。因此知识产权的信贷融资就成为了一个好办法。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必然需要一定的政策或担保来推动。本文从理论及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来讨论风险资本的介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障碍

早在xxxx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就已经规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物。但是直到xxxx年,随着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才逐渐的在我国流行开来。纵观近几年,我国在xxxx年专利质押金额约为xxx亿元,xxxx年通过专利质押方式获取质押贷款则达到了xxx亿元,相较xxxx年增长了xx%。xxxx年获得xxx亿元,相较xxxx年增长xx%。xxxx年专利质押金额达到了xxx亿元,相较xxxx年增长了xx.x%。xxxx年专利质押则达到了xxx亿元,xxxx年则为xxx亿元。而到了xxxx年,专利质押融资达到了惊人的xxx亿元,首次达到了xxx亿大关。惠及xxxx家以上中小微企业。除了xxxx年出现低微下降,我国中小微企业的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已经保持了多年连续增长,累计贷款达到xxxx亿元以上。质押贷款总额平均年增长达到xx.x%。尽管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一融资方式仍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所造成的障碍。这一阻碍多发生在小微企业之中。[x]王丽辉(xxxx)指出,在贷款过程中,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增加了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银行往往采取信贷配给政策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限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银行采用资产抵押放贷,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难题,但中小企业抵押物严重不足,因此,仍然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风险投资的条件、动力机制及模式

关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价值影响,[x]赵尚志及张宪(xxxx)认为,涉及的主要因素有:技术、管理、市场与企业模式等。从技术角度,主要考虑的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技术寿命较长,前景较好。知识产权的自主程度。由于国家对专利权的保护逐渐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有着较好的排他性。可以更好地保护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更新速度。技术更新的速度越快,越容易维护高新技术市场的垄断性。从管理的角度看,风险投资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管理机制。一个好的公司应当有这项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指挥以及协调。从市场的角度看,风险投资有限考虑,创造市场的能力。这一点上,需要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但只有高科技产品才能够做到,不被市场所淘汰。潜在市场规模。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目前来看科技型企业无疑成长前景是最好的。从企业模式来分析,风险投资喜欢的企业模式为:投资回收期短的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由于资金流动量较大的原因,能够快速回笼资金是他们更愿意的。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并不是要求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利润有多高,而是在企业发展一段时间之后,销售量与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行业特点。撤投资的难易程度。由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科技型企业对于获得风险投资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风险投资对于科技型企业是比较倾向的。

四、风险资本的介入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

最近,一种新型的贷款模式,也能对知识产权信贷融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间接促进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途径获得贷款,即投贷联动模式。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与私募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用协议的方式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经由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和投资后,以债权+股权的模式为目标企业提供融资。形成了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从而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这里以x的安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食品安全专业服务商,专门为农牧养殖、食品饮料、超市卖场提供洗消整体解决方案,指挥系小设备,食品检测服务等。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为餐饮行业打造食品安全的科技生态体系。xxxx年末,安洁康以科创驱动,作为洗消民族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了x银行投贷联动的试点企业之一。x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中,主动与深创投、中加基金、创业邦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并通过了解和参与创业企业的相关评选会等,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收益,最终发现符合条件的创新型荒野企业,并向这部分创新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至此,安洁康通过获得了x银行以及合作机构的认可,步入了资本快车道。发展到今天,安洁康所属的安洁科技在xxxx、xxxx年度营业收入均超过了xx亿元。是比较出名的投贷联动成功案例之一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全局性、宏观性难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和协调配合,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倾斜力度,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设,完善金融环境和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多元化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支持和帮助;也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摸索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找寻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色融资路径。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需要找准发力点,将内力和外力形成合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x]。岳修奎(xxxx)认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自身具有的价值发现和管理咨询等功能有助于缓解融资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从xxxx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中规定,对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从事金融产品信用评级、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进行管理和指导。从而对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引导推进作用。同时,第三方评级机构不隶属于任何一边,只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全面客观地对企业的信用及专利价值做出一个公允的评判。从这一点上来看,风险投资等中介还具有引领投资方向的作用。基本所有的贷方投资者都会参考风险投资等中介公司的投资方向。

五、结语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企业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但是这一问题可以合理的解决或减轻。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较高的科技水平、较优的知识产权质量获得风险资本的信贷融资,另一方面,随着投贷联动对知识产权融资方面的推广,也能够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以及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接下来,如果想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还可以:(一)发展特殊的中介机构。目前所出现的中介,大多是由风险投资机构来履行责任。但是现有的评估机构缺乏相关知识的人才,也缺乏评估相关问题的经验。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二)建立风险投资信息网络,鼓励制度创新。以前由于网络不够普及,市场与市场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也导致人们对信息了解的不够充分不够全面。资源很难得到合理利用。但是现在,随着xG网络的普及,以前很多问题现在都很容易的得到解决。(三)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尽管我国风险机构投资融资以及专利质押融资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制度相比仍有差距。这些差距有些是因为国情造成的,有些是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向一些相关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维护好民族企业的发展动力。(四)政府应继续积极主动的推行支持风险投资政策,如加大力度减免、抵扣所得税,设立专项基金等政策。

篇2: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10-29 10:19:08来源:作者:昌江县联合社 吴勤智【大 中 小】浏览:436次评论:0条摘要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重任落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尤其是农村基层信用社不容质疑地成为了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就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尽快建立全新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改善,进而进一步全面推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问题,谈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关键词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信贷质量

当前,较之其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薄弱,信贷质量低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譬如现有的贷款审批制度只考虑数量多少,风险考虑不够,审贷分离等贷款制约机制薄弱,“一支笔”批贷款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信贷管理工作粗放,“重放轻收”的现象仍很突出,贷款担保、抵押推行不够,落实不力,存在连环保、图名保、担而不保的现象;有的贷款手续不完备、借款合同不规范、凭证要素不全;对信贷制度的执行缺少必要的监督,致使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问题大量存在。信贷队伍建设滞后,信用社信贷人员少、素质差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究其根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应该是管理模式上的问题。就农村信用社而言,由于仍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加上网点多,一些信用社信贷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素质不高,一个信贷员常常要管几百户甚至上千户农户贷款,人力、精力都很难跟上。而在现有的信贷人员中,有的信贷员因为缺乏责任意识,放贷凭人情,靠感觉,收贷时又被人情所困,下不了决心,没有了恒心;有的信贷员放贷后长时间都不闻不问,不检查也不监督,习惯于坐等贷款户前来还款付息;还有的信贷员明知贷款到期快收不回来了,却没有通过法律手段加紧催收,白白错过了诉讼期限,给信贷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面对农信社违章贷款层出不穷,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严峻现实,如何从信贷管理的制度层面开展创新,以期扭转农信社信贷现状,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信贷员管理创新,建立健康信贷文化,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

1、大力构建学习的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

2、建立信贷员继续学习制度。对信贷员进行定期、持续、制度化的业务培训,让信贷人员针对性的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

3、实行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设置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的工作实绩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对每笔贷款都必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严格审查、贷后跟踪检查。同时要本着安全性、效益性原则,对借款人、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合法性、手续完整性进行审查,并要重视客户各种佐证材料的搜集,做到尽职调查,全面掌握客户的资产和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确保贷款对象准确、贷款金额适度;

2、严格贷款操作规程,特别是对每笔贷款从申请-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后检查-收回等每个环节的相关操作流程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细化各个环节的责任,全程监控每笔贷款的风险点。对每笔贷款都要坚持调查人、审查人、决策人等岗位进行审签制度,即由包片信贷人员签注调查意见后,经过审查人审查及审批人员审批后发放,杜绝人情、关系等贷款;

3、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决策权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决策权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信用社权限内办理的信贷业务,信贷人员为调查主责任人,业务副主任为审查人承担审查主责任、主任为审批决策人承担决策责任。经审贷小组审议通过的信贷业务,审贷小组成员共同为真实性和合规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建立内部评价体系

首先,在明确责任,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应完善现有授权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信贷管理部门工作程序内容及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减少干预行为,提高服务效率。针对公司类项目大额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分别建立不同的授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大额非农贷款的发放,有效防范大额贷款集中度风险。

其次,推广农户贷款授权、授信管理新模式。针对农户和其他自然人贷款,考虑支持三农和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农户小额贷款,可通过创建信用工程,评定信用农户或建立农户联保小组,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基层社授信评定小组的建设,在落实贷款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兼容的考核机制,通过导入市场营销激励机制等手段,将经营绩效与基层社信贷人员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信贷管理科技化水平,不断完善农户经济档案内容。

第三,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评级体系。可以在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引入内部评级法。农村信用社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对科学识别、评价客户信用状况,优化客户结构,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公司类项目贷款、大额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等客户不同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并将信用评级标准按区域经济状况予以区分。建立大额授信客户、大额贷款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和关系人贷款管理制度,科学评定客户授信额度,坚持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完善授信管理制度。

第四,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序时性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小组审议、贷审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序时、分类装订保管。

四、结语

篇3: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银行,融资,信息不对称,对策

一、银企信贷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视角下融资问题分析

1. 融资信用等级低。

广义的融资信用包括及时履行还款的愿望、拥有的还款能力、及时还款的行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总体的信用状况仍然偏低。企业在信用市场上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信誉, 使金融市场上的资本供给者对多数企业的行为产生不好的预期, 主观上构成了外部融资的信用障碍, 信用的大面积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市场化转轨一个严重问题, 有人甚至用“信用崩溃”来形容企业的信用状况。银行依法维护债权的案件受理难、判决难、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特别是银行胜诉案件执行效率低的问题尤其突出, 使银行的债权得不到依法维护, 极大地挫伤了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积极性。

2. 有效的抵押不足。

部分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抵押物不足。高科技企业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无形资产, 如专利、专有技术等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因而就缺乏一般融资可抵押或担保的有形资产。并且, 因为我国大部分银行把抵押品只定做固定房地产和一些有较强流动性的证券, 而许多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是租借而来, 对于那些高科技企业, 其主要业务来源是依靠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更是没有大量的有形资产, 加上信用问题, 很少有愿意为其担保的第三方, 由此必然造成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

(二) 银行视角下信贷融资问题分析

1. 担保方式影响企业融资。

银行在为企业贷款时, 往往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抵押担保品, 而企业普遍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品, 企业为了寻找抵押品的替代形式来解决抵押品不足问题, 这就涉及到信用担保。信用担保是指企业在向银行融通资金过程中, 根据合同约定, 由依法设立的担保机构以保证的方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 在债务人不能依约履行债务时, 由担保机构承担合同约定的偿还责任, 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一种金融支持方式。信用担保的本质是保障和提升价值实现的人格化的社会物质关系。信用担保属于第三方担保, 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债权实现, 促进资金融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然而我国大部分担保机构起步相对较晚, 规模小, 资金实力弱, 担保能力有限, 人员配备少, 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完善, 对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问题作用不够明显。同时担保机构资质较弱, 难以发挥担保作用。若想破解企业的融资难的瓶颈, 大力发展担保行业, 完善市场条件下的担保机制将是不可逾越的课题。

2. 繁琐的融资审批程序影响企业融资。

一方面, 抵押贷款必须经过中介机构对抵押品进行价值评估、产权登记和法律公证等程序, 这些程序不仅费用高, 加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而且手续繁琐, 时间冗长, 等到资金到位时, 商机可能早已错过。另一方面, 由于大银行集中的资金量较大, 它们发放贷款的审批环节多, 审批链条长。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的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 大型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立法不规范, 有关法律法规不利于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融资状况分析

(一)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融资的信息非对称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银行无法明确企业投资的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也无法确定企业是否能回收成本。企业作为借款者, 就必然会对即将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和测算, 有些项目可以带来潜在的回报, 但是投资者对其并不了解, 也很难让投资者相信。

二是企业融资过后披露的信息非对称, 如果投资成功, 赚的钱大部分归企业所有, 如果失败那么银行来承担企业投资的风险, 这也使得企业敢大胆投资风险高的项目。

三是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非对称。企业对自己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充满信心, 可是投资者必然持怀疑态度。

(二) 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银行无法获取贷款合同实施后与企业相关的有用信息, 特别是企业申请贷款的实际能力和还款计划的质量。

二是融资企业一般来说信誉度不高, 风险较大, 所以需要一些监控机制。可是银行监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花费的各方面成本较高, 而且银行在获得相关信息后如何处理都是比较难处理的, 比如如何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等等。这就使银行陷入比较两难的情形:放弃贷款, 企业也就没有资金上的支持, 发放贷款, 银行又要承担企业不按合同执行的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贷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 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也越来越多, 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 把握好上市融资的历史机遇。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上市融资的历史机遇, 企业及时捕捉资本市场的新动态、新政策, 并使更多的企业了解上市过程, 成功实现上市融资。

2. 融资租赁。

对于生产型的企业来说,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融资方式。避免支付大量的现金, 减轻资金周转压力。租赁对企业具有以“融物”代替“融资”, 缓解债务负担, 在企业融资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它为企业迅速融资提供了条件, 是处于创立期的企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4. 兼并与回购。

兼并是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发达、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 高技术企业的一种比较现实的融资选择, 它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方式, 还是一种配置技术资源和经营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

(二) 努力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1. 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

加强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 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企业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和标准, 并且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其次, 改进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 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良好的财务制度, 定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 增加企业透明度。

2. 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

从企业角度说, 通过担保, 提高了其信用等级。企业欲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 它就要接受担保机构和银行对它的监督, 要向担保机构提供它的经营和资金使用等情况的报告, 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 也并不是无目的地担保, 是建立在对企业的严格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 如果企业的条件达不到要求, 担保机构也决不会为它担保。由于担保机构承担了大部分风险, 健全的担保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担保机构在贷款前, 对企业进行贷前审查, 把握其经营现状及发展前途, 贷款后, 密切注视严格审查企业对资金使用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与银行共同对资金实行追偿,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资金的流失, 维护了国家、银行的利益, 并保证了资金融通的有效性。

(三) 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1. 创建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完善企业征信制度, 征信制度是指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采集企业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 以及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金融机构在受理企业贷款申请时, 需查询企业征信系统, 了解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随着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征信系统在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信贷市场发展, 扩大信贷范围, 促进消费增长;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 改善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

2. 解决信贷市场的垄断问题。

扭转将企业贷款风险绝对化的观念、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供给, 以及资本市场的对企业门槛在机制新、效益好、有市场的情况下, 应一视同仁。改革银行体系, 针对企业信用薄弱, 发展商业银行专门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深化商业银行改革, 完善金融企业制度, 以满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四) 强化企业的融资制度保障

建章立制, 规范运作, 严格控制担保风险。担保机构要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完善内控体系, 善资本市场与金融体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实现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 一经发现企业违约, 必须从严处理, 通过严厉的处罚机制控制违约情况的发生。对于逃避债务的企业和责任人, 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严肃对于其进行处罚。加速完善我国相关的制度, 对于各种违约和逃避债务的企业制定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由此在一定范围和特定条件下, 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一个补充渠道。

四、结论

企业融资难的这样一个困扰着世界的难题, 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适合我国企业融资要求实际的, 然而由于风险等种种问题, 银行对企业贷款申请的拒绝率比较高, 企业银行融资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以上问题需要企业和银行共同的努力来解决, 来促进我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剑峰.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0 (8) :15-17

[2]苏宁.中国金融统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24-148

[3]张玉明.信息、风险、契约与企业融资[J].复旦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17) :20-22

[4]林毅夫, 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8 (4) :24-26

[5]王小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融资制度选择[J].理论导刊, 2009 (13) :6-8

[6]应展宇.中国企业融资现状与政策分析[J].财贸经济, 2010 (8) :25-27

篇4: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了中国。小额信贷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从外授试点、政府推行到正规金融机构进人几个阶段。在小额信贷发展初期,主要是以探索小额信贷服务和小额信贷扶贫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为宗旨,以国际机构捐助或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实验项目。1997年以后,小额信贷进入了政府推行的时期,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推动了农信社开办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从此,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小额信贷业务。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事业部、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专业小额信贷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等。

近年来,小额信贷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在2007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一时间,小额信贷尤其是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再度引起关注。纵观小额信贷十几年的发展,其在扶贫、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就业等问题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小额信贷机构业务的不断扩展,一些深层的体制缺陷开始体现出来,一度使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前景令人担忧。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在小额信贷的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小额信贷。

二、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过度干预

在我国,小额信贷早期仅仅被作为一种扶贫的手段,开展小额信贷首先考虑的是实现政策性目标,而不是实现赢利性目标。农信社承担着涉农资金政策性投入任务,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执行较低的利率,另一方面却要承担资金成本、业务成本以及潜在的经济损失。要想实现小额信贷的财务自立是非常艰难的,从而为农村信用社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背上沉重的包袱。

事实上,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并不是真正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而是实质上从属于或受制于地方政府,这些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也是当地政府及其部门委派的。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小额信贷机构无法实现商业化运作,经营效率低下。如政府和农业银行共同参与的正规金融小额信贷就存在政策属性和商业经营的体制性矛盾,责、权、利关系模糊,经营成本高,贷款回收率低。

(二)缺乏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这一点主要存在于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小额信贷试点公司,这类机构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进行筹资,只能运用“来自几个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以防范金融风险,这也就是目前所说的“只贷不存”的限制。之所以有这样的限制是因为小额信贷机构尚处于试点阶段,其在人力资源积累、产品开发和管理经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均相对不足,加上对于小额信贷目前仍然没有相关的监管和法律政策的出台,如果允许吸收存款,存款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现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很可能引发挤提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就农信社而言,目前农村资金多向分流严重,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信社,不仅承担发放小额农贷的任务,更是肩负着投放整个农业贷款的重担,但吸存能力受阻,资金来源也明显不足。

(三)利率的制定陷入两难困境

利率说到底就是资本价格,而资本价格本质上是由资本市场供求平衡决定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金融机构的贷款倾向于现代工业、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农村金融贷款利率一般较高。而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利率又比农信社要高,这是因为,农信社是通过吸收利率较低的存款、发放利率较高的贷款来维持运营的,而小额信贷公司要用成本较高的自有资金或长期负债融资来发放贷款。另外。小额信贷业务是人力密集型行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业务成本很高,为覆盖各种成本只能实行较高的利率,而过高的贷款利率往往使得许多渴望获得小额信贷的农民望而却步,小额信贷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初衷无法兑现。

但是,又不能把利率定的太低,过低的利率无法足以覆盖业务成本和融资成本,无法实现赢利性原则,很难长期经营下去;而且过低的利率容易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国内外大量的经验己经证明,有补贴的优惠贷款会导致严重的寻租行为,许多人存在“不要白不要”“白拣便宜”“捞一把”“搭便车”等思想,最终的结果是完全剥夺穷人获得信贷支持的机会。

(四)风险防范能力亟需加强

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贫困、低收入农户和一些中小企业,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风险。农业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必然的经济现象。小生产的盲目性很容易使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趋同,加上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较高,农业生产经营时常出现相对大的市场风险。农业还要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而贫困农户本身缺乏足够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没有财产和经济实力做后盾。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往往无力按时归还贷款。

此外,小额信贷还存在道德风险,由于小额信贷是无需抵押担保的,当前一些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赖债、逃债思想较为严重,如果有个别借贷不还的示范效应发生,则很容易造成拖欠行为的大面积蔓延。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小额农贷分散,其执行成本高,因此难以对借款户的不良信用行为给予有效的法律约束。

(五)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目前仍然没有一整套法律框架来确立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也没有专门针对小额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而相应的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配套扶持政策还比较少,无法给予小额信贷发展有力的支持。

此外,对小额信贷的外部监管仍处于真空状态。到底小额信贷要由银监会还是由央行进行监管,各有关部门在监管时如何进行分工、协调等问题在政策上还很模糊。

三、发展小额信贷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化市场化运作

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干预,区分政府扶贫与小额信贷的功能,将小额信贷从单一的扶贫中解放出来。一方面把小额信贷机构发展逐渐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的原则进行经营,创建可持续资金运营的基础模式;另一方面弱化地方政府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过分干预,避免其成为新的金融体系不良贷款的来源。中国地域广阔,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等千差万别,照搬一种小额信贷模式

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要从本地市场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当地的区域性小额信贷组织。

(二)寻求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在个别地区,央行可以允许一定范围内农信社自主上浮存款利率,以缓解资金问题。此外,农信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要解决农信社的资金余缺问题,单靠短期拆借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建立区域性资金融通网络,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

(三)开放小额信贷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

地方政府不再强制性规定具体利率,在不超过基准利率四倍这一前提下,放开利率水平,根据当地资金需求情况,自主制定利率水平,比如可以采取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的方式来确立交易利率。当然,利息收入必须能覆盖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也就是要实现赢利性。

创新信贷产品,对不同产品实行差别利率。例如,对于生产性贷款和非生产性贷款就可以实行不同的利率,即对于生产性贷款实行较为优惠的利率以鼓励贫困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四)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情况等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违约风险。另外,可以对历史借款编制还贷记录,根据记录重新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其信用贷款限额等级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于那些历史记录不好的农户取消资格或加以限制,而对于信用良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和优先贷款。探索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信用社资本金的补充,完善中、坏账准备金制度。

(五)加快小额信贷款管框架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不同形式的农村小额信贷,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这里主要是要区分审慎性监管原则和非审慎性监管原则。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允许吸收公众存款的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事业部,适用“低门槛、严监管”的审慎性原则,将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中。对一些硬性指标,如最低注册资本、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风险集中度等要严格规定。而对于那些“只贷不存”的专业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则适用非审慎性监管原则,为小额信贷机构设计行为准则,包括对小额信贷的信贷业务准入、客户保护、利率政策、法律规范等问题进行监管。

政府在设计监管框架时必须考虑到小额信贷机构所付出的成本,如各种信息披露文件的整理和报送的成本;其次还要考虑到监管者的监管成本,即监管者对大量的小额信贷组织必须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监管框架的设计过于繁琐,既超过了被监管者的承受能力,也超过监管者的监管能力,最终将形同虚设乃至归于失败。

尽快出台针对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给予现有的小额信贷机构合法地位,并为其提供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如免除小额信贷业务的营业税,降低所得税,发放低利率的政府再贷款等。

(六)抓住机遇,小额信贷向正规划方向发展

以往的小额信贷采用的方式多为项目运行,因此不仅作用的范围很有限,而且很难实现可持续性,根据国外小额信贷的实践可以看出,小额信贷将来的发展方向是逐渐向正规化过渡,小额信贷的正规化主要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NGOS(非政府组织)转变为正规金融机制;二是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小额信贷领域。

2006年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对于大力培育新型小额信贷组织,尤其是正规化小额信贷组织具有积极意义。该意见为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早日实现合法化提供了契机,这类小额信贷机构在放宽市场准人的机遇下,有望通过努力取得金融牌照,进入正规金融,有了合法地位后就能吸收存款,就有了筹集资金的渠道。

篇5: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用环境,风险控制,扶持体系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其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

自内源融资。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占总融资的一半以上, 比重过大, 外源融资比重过低, 这使企业资金成本过高。

2. 中小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渠道之一是银行贷款,

但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陷和信用工具单一, 加之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影响, 使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力度明显不够。

3. 在中小企业融资中, 亲友借款、各种形式的集资

等非正规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非正规金融形式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江浙、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差异极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从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现状可以看出, “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中小企业自身弱点和我国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及中国有关政策不深入、不完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主要是与其他大型企业相

比, 银行等外部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必须考虑其三个特点:

(1) 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很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银行极有可能蒙受较大损失。

(2)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少, 可抵押负债能力低。

(3)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 造成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

显然, 这几个特点直接决定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

2. 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看, 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不

合理, 使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动力, 造成了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

(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不科学。我国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大体上是以风险度的大小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而影响风险度的指标是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这种方法增强了贷款决策的科学性, 保证了贷款质量, 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过于笼统, 没有按行业等标准进行细分。每个行业有各自不同的经营规律, 而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分属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 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银行贷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从银行角度来讲,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只相当于零售业务。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贷款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上没有分开, 对大额和小额贷款审查程序基本一样。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少, 过程又相对复杂, 增加了银行经营成本。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3. 从政府体制改革来看, 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正处于转型期, 对大量国有商业银行原有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撤并, 并上收了放贷权限, 这在客观上收缩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 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中的程序和过程繁琐复杂, 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隐形成本很高。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我们应从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银行管理机制的改进和政策体制的完善上去找打开中小企业融资之门的途径。

1. 完善中小企业制度, 健全治理结构。由于我国中

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产权制度不明晰, 其财务制度与财务报表缺乏合理性与真实性, 企业财务透明度低, 使银行贷款风险增加, 这势必会影响企业资金来源。因此, 中小企业要打开银行贷款融资渠道, 就要建立现代产业制度, 诚实纳税、账务公开, 增加其信用度和透明度。

2.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改进。目前, 一些银行

发展了一些新型的信贷风险评估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客户信用评分方法:即通过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 分析贷款申请人的特征, 预测贷款人违约或不良行为的概率。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贷款的自动化, 大大简化贷款手续, 具有成本低、时间省、效率高和客观公正的特点。

3. 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从制度角度看, 我国中小

上一篇:2018年福建省泉州市直属教师招聘考试公告下一篇:中学课程改革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