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2024-04-26

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通用12篇)

篇1: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在说这部电影前,先看看它目前的成绩:时光9.3 、豆瓣 9.4、迅雷9.8、imdb8.1.虽然不能以这样简单的打分成绩来作为评价一部电影的手段,但这么高的评价已经可以说明了这部电影确实感动了非常多的人,确实让我们发现了心中那些尚未被这个世界所吞噬的美好。

这部电影时间有点长,2小时40分,名字在一些地方更是被无耻的翻译为《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想大部分人看到这个名字一定会以为这是一部又丑又长的印度阿三脑残电影。但看完整部电影,一点都没有冗长的感觉,故事情节十分紧凑而且剧情超级跌宕起伏,看到最后我差点以为男主角发明时光机器返老还童了·······

整部电影会让你经历— 笑—哭—笑—哭—笑的情绪起伏。男主角阿尔米`汗据别人分析是汤姆汉克斯+吴彦祖+青年版憨豆的混合体。演技十分强大 ,45岁高龄完全演活了一个20岁大学生,看了一些他的个人简介,发现他简直是电影中wangdu的真人写照,他21岁爱上邻居家女孩,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父母极力反对,然后他们两人私奔,现在仍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屋外超过37度,看完这部电影后就像刚刚在大海里翻滚一番凉爽无比,整个人热血沸腾,却又充满力量。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天气,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真是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是多么奇特,多么与众不同。在一些人眼里,甚至很俗。但不得不说,演员的配合十分有爱,演技真诚不做作,仿佛就是生活中10几年的老朋友一样。电影中的那位教授简直是现实中的无数老师,家长,以及一些装模作样的“老前辈”,他们通常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社会上人心险恶,善良和按自己兴趣是没有饭吃的,我们每天都要在不断竞争中活下去,你不竞争,这个机会就被别人拿走了,按自己的兴趣找工作,能养活自己吗?能买房吗?·····

整个社会的浮躁也使我们越来越急躁,这种竞争意识带来的不安全感致使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正如一篇新闻报道中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我们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

上面这些是竞争意识带来的最直接的弊端。而电影中的主角wangdu完全不安这个社会的规则出牌,什么狗p竞争意识,什么教条框框,什么罗嗦乏味的理论基础,这些他都无视。他鼓励身边的朋友追随自己的兴趣,学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鼓励教授千金不要去为了结婚而结婚,就像现在的社会结婚潮一样,很多女生到了适合的年龄,家长就迫不及待要把女儿嫁出去,只要找个老实点的,有房有车的男的就可以了,管他们直接有没有爱情呢,没有的话,结婚后慢慢培养吧。

电影中的主角们所做的就是生活中很多人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面对亲朋好友的攀比,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功利,我们放弃了我们的生活爱好,我们渐渐变的是顺着社会上应有的生存路线而活下去,而不是为了自己过得更美好,为了每天不一样的精彩而生活下去。

当然电影中最精彩也最感人的部分是关于友情的。3个idiots过着的生活是我们向往的,3个idiots彼此坦诚相待,3个idiots可以为兄弟赴汤蹈火。这三个白痴看的好让人羡慕啊。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白痴”朋友呢?社会的残酷让更多的人封闭自己的内心,我们越来越难交到知心的朋友,很多人最好的朋友都是学生时代的吧,对我来说,就是这样。

正是这些已经在现实世界中被吞噬的美好,被这部电影激发出来,才会让这么多的朋友,在看完电影的第一时刻马上激动不已的打上最高分,来表示对这种美好的渴望。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都不会做了。

其实我们都可以有这些美好的。

篇2: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而兰彻最大的不一样,是他内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够驾驭自己的这种内在能量和外部时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经常能够别出心裁,或者能够超越现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规则的局限。

我们都知道,在篮球场上从来不犯规的球员绝对不是好球员,但是,这个在犯规和失误之中,他的起心动念变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兰彻,在他对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动念中,他都是一个相对正向的起心动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违反了规矩,最终的结果,也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的起心动念是低层次的,维度很低,那它受到的惩罚也将是严峻。

查图尔之所以想成为一个所谓的战胜者,是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竞争者,他就会紧张,会有冲突。如果像兰彻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创造者,一个不断体验更高境界生命状态的,或者突破现有局限的一个角色的话,那么他根本不是在战斗,他真正超越的是自己认知局限,超越自己投影出来这个世界设定的这种局限。

篇3: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一、《泰囧》和《三傻》的产业因素分析

印度和中国虽同属东方国家, 但海外市场差距极大。印度电影成功模仿好莱坞行销世界,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出口国;而中国电影海外票房除在东南亚外, 屡屡碰壁。《泰囧》和《三傻》并不只是一部电影的失败或成功, 它们代表了各自电影产业在世界市场接受考验的结果。

第一, 制作方面。国内电影市场商业机制空前高涨, 多依赖粉丝经济。即使内容、口碑不佳, 也能运作获得高票房, 如《泰囧》能取得高票房, 是因之前电影《人在囧途》所产生的粉丝效应。《泰囧》虽更换制作班底, 但还沿用《人在囧途》中的大部分笑点, 如徐铮和王宝强飞机上相遇、王宝强扮演傻气角色等;并巧妙使用片名《人在囧途之泰囧》以吸引原有粉丝。很多粉丝继续观影, 促成《泰囧》获12 亿票房, 所以后来才有《人在囧途》制片方状告《泰囧》制片方的抄袭官司。在内容上, 我国电影新瓶装旧酒, 又缺乏合理的评判标准, 虽表面上一片繁荣, 但佳片不多, 难以在竞争中发展。在语言上, 《泰囧》制作时只选择汉语、泰语两种语言, 在中国是汉语发音、中文字幕;在泰国是泰语发音;而其他国家则用中文配音、英语字幕。这忽略了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的强大作用, 造成观影困难, 影响传播。而《三傻》发行语则采用北印度语、乌尔都语和英语, 并且依发行国不同而相应配音。采用英语推动了宝莱坞海外市场的扩展。在叙事上, 《泰囧》以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事模式来带动观众, 而美国人喜欢有怀旧色彩的电影, 喜欢熟悉的大龄演员和导演参演的影片。在海外, 美国人熟悉的华语演员和导演为成龙、章子怡、张艺谋、李安等。《泰囧》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 从导演到演员基本都不为海外观众熟知, 这是票房失败的一个原因。而《三傻》以好莱坞电影为模板, 在回忆中展示电影。同时, 电影又有北美观众熟知的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依据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北美的成功经验, 制作了符合好莱坞审美的《三傻》, 并推动成功。

第二, 发行营销方面。从档期看, 《泰囧》发行时间不当。国内2012 年12 月12 日上映, 北美2013 年2 月8 日上映, 两月时间差已出现盗版, 加之新时代观众看电影首选网络, 不喜欢进影院, 造成《泰囧》北美受众范围小。而《三傻》则基本全球同步上映, 并且选择最适合档期:在中国、港台地区选择贺岁档旺季;在欧洲和北美地区, 选择新年圣诞节上映;在日本选择稍晚黄金日。电影发行只要选对档期, 即使影片不佳, 也能获得较好票房。可见, 《三傻》的制片方已对海外电影市场深入研究, 并选择最合适档期为电影成功占据先机, 在排片量少的北美也最终展示黑马之势。

从宣传策略看, 《泰囧》以外语片身份在北美宣传, 受众范围变小;且只有AMC华人区的29家影院而非所有影院, 使受众更少, 和《英雄》的2031 家影院相比, 简直是天壤之别;加之电影上映前一周才宣传, 使受众变得更少。而《三傻》则在北美借助二十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的营销成功上映。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是好莱坞8 大电影公司之一, 多发行大片, 票房号召力远强于AMC公司。所以, 《泰囧》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第三, 经营制作方面。印度电影采取分散经营方式, 在孟买、德里和孟加拉国等多个城市和国家经营影视基地, 有各种制作和发行公司, 在后现代去中心化的时代追求多元发展。中国采取垂直营销模式, 将制作、发行采取一站式服务, 造成资源不均, 影响发展。

第四, 工业技术方面。宝莱坞电影技术比中国先进。《三傻》中的航拍技术、长镜头、蒙太奇手法、剪辑等技术都比中国先进且成熟。而且印度善于吸收外资, 从与好莱坞合作中学习技术知识, 发展电影工业。中国电影市场有文化保护机制, 对外资和技术利用不高, 内部竞争又不能促使质变。中国电影产业比较落后, 工业产业技术和规模落后于宝莱坞和好莱坞。

二、《泰囧》海外遇冷的文化折扣分析

文化折扣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 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包含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等因素。好莱坞电影分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北美以大型商业片为主, 但电影类型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西方人厌倦了商业大片的视觉感, 观众希望有电影消费的深度体验, 外语类艺术片成为一种补充, 出现了“转向西方”关注深度体验、回归传统电影的趋势。印度、中国的电影都属于外语类电影, 被视为艺术电影。

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极大, 所以对待电影审美也不同。中国人含蓄内敛, 讲究言简意赅, 蜻蜓点水似的说明;而西方人则热情奔放, 喜欢直接坦白, 无法领会中国电影中一句简单台词所蕴含的深刻内容。如《泰囧》中台词“我为了得到一个授权书, 比他妈西天取经都难。”在外国人看来可能只有简单四字“西天取经”, 但对中国人却感慨深刻, 因为那代表难上加难。所以, 这会让外国人产生难以理解的感觉, 这样文化折扣就产生了。《泰囧》和《三傻》同是东方热卖喜剧电影, 在海外所受待遇却天差地别。归根到底还是内容和文化上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折扣, 导致了电影所受待遇不同。

第一, 消费文化层面。当下中国正处社会转型期, 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娱乐经济兴起, 消费文化盛行, 偏爱简短、快速、娱乐的因素。近年来观影主体变成80、90 后, 这更是注重当下的青年人。消费的热门电影如《泰囧》等都是表现时尚、出国旅行等风潮, 是年轻人现实生活的映照, 满足他们的感受和追求, 在观影中体验轻微的快乐。而电影整体流于肤浅, 制约了深度发展, 满足国内需求却限制了向外发行的潜力。如《泰囧》表现的是在利益和环境、发现真我之间的权衡, 最后发现真我而放弃利益, 主题思想很好, 但结局却泛泛而谈, 没有达到发人深省的地步, 又因思想性不强, 欠缺普适价值, 国际化程度不高, 造成传播受阻。

跟随好莱坞偏向西方的印度改变制作方式以期扩张市场。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 宝莱坞为了电影能行销全国和世界, 注重异中求同, 较少表现宗教文化、地域特色等特征, 较多体现具有普世价值的因素, 如反对专制, 追求自由与爱情, 嘲讽僵硬教育制度等, 这些都是在综合自身和好莱坞之后提炼出来的。这些因素在《三傻》中都有集中体现, 适合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 适合穷小子追求富家女爱情套路的全世界, 适合呆板教育盛行的东亚地区等, 在内容上完败《泰囧》。所以, 当表现浮华现实的《泰囧》和深刻思考教育、亲情、文化等多方因素的《三傻》出现在西方时, 与西方文化相悖的前者, 和文化一致的后者也就产生了不同结果。

第二, 价值观方面。中国文化注重德性、和谐文化, 西方文化注重智性、对抗文化。同样是一个人坚持努力获得很大成就, 在中国会因为他最终发现内心真实而放弃一切, 而在西方则会接受一切并承认这是个人奋斗的结果, 体现个人英雄主义。《泰囧》中徐朗最终放弃对环境有害的新产品, 获得内心的升华, 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 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而《三傻》通过“捣乱者”最终成为成功者的兰乔和呆板的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对比, 展示了兰乔在跟随内心后的个人英雄主义, 于国于民都有利。近年来, 印度电影也出现转向西方的趋势, 电影制作也符合西方价值观, 所以会有好票房。

对于西方观众来讲, 只有满足自身价值观和文化共享等条件的文化产品, 才能得到认可, 所以很多国家在进行文化扩散时文化产品需要适应其文化, 这期间必然使产品价值打折, 也影响到消费者兴趣。近些年, 北美市场就对中国电影, 不论制作还是导演、演员, 全部都失去兴趣, 造成中国电影频频失利。印度虽是东方国家, 在发展电影工业的同时, 利用好莱坞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 并转向西方, 适应其文化需求, 才造就了《三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林侠.现代性反思与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竞争力——以北美市场外语片与中国电影的比较为核心[J].社会科学, 2015 (06) .

[2]陈林侠.北美市场与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折扣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4) .

[3]熊焱煦.2 003-2013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状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4]张慧瑜.印度宝莱坞电影及其对“中国大片”的启示[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1 (03) .

[5]赵凤兰.“宝莱坞”电影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 2014-08-28.

[6]陆地, 梁斐.宝莱坞影业集群:全球化浪潮的获益者[J].新闻爱好者, 2014 (03) .

篇4:三傻大闹宝莱坞

主演:阿米尔·汗 / 卡琳娜·卡普 / 德瓦汉 / 沙尔曼·乔什 / 奥米·瓦依达

上映日期:2009-12-25(印度) / 2011-12-08(中国大陆)

豆瓣评分:9.1分

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拉杜与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身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本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

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

诙谐笑闹却不乏哲思的人生百科全书

如果奥斯卡增设一个“年产量最大的电影产业基地”奖,那毫无疑问,这个奖当之无愧地应该属于宝莱坞。平均每年保持一千部电影以上,其数量早在40年前就超过了好莱坞。当然,宝莱坞在印度也只占了电影市场的四成份额,难怪据说印度人90%都拿电影当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电影的票价仅仅相当于一瓶汽水的消费。

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去年在印度影坛呼风唤雨,俨然确立了霸主的地位。如今看完,才竖起大拇指感叹其实至名归。在泪水与嬉笑中,收获了不少异域国度所带来的哲思。在轻松至极的快感中,受益匪浅,实在是“百年一遇”的难得佳作。

这是一场诙谐爆笑的

“无厘头”好戏

本片主打的是喜剧,单从片名就可见一斑。印度式的特有喜剧元素,从开篇就能让人眼前一亮。周星星的无厘头式喜剧,一般不问是非,一味地去颠覆人们最根深蒂固的思想,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在《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仿佛任何的笑料都是有理可寻的。就好比在看一本搞笑版的《百科全书》,将笑点依附在最基本的常识和浅显易懂的知识里。三个大男人撑起一台好戏,其实应该说是四个。如果没有这第四个“白痴”来对比映衬,那“笑果”就会大打折扣了。要说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编剧实在是功不可没。全篇将近三个小时,贯穿始末的笑点安插,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俗气,反而觉得恰如其分。举不胜举的搞笑桥段,不知道有多少能堪称经典,至少在观影的过程里,大腿都要拍麻了。“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经学过: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如此类似的画外音都诠释得嬉笑连连,再配以卖力而精湛的演技,实乃喜剧电影的最上层之作。

这是一堂人生哲理的教育课

本片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手法,使得整部影片更为连贯,一气呵成,极其照顾观影者的感情线流程。对印度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从最根基开始反驳,既揭露了丑恶的事实,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把教育的意义融合在嬉笑怒骂中,由那三个“白痴”来加以诠释。“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是兰彻对白痴A的拷问。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这是兰彻对白痴B的拷问。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梦想,却畏首畏尾,惶恐地担忧明天,只能使一去不复返的今天更加浑浑噩噩。人生能有几回搏,绝不能让害怕战胜自己。当白痴A与白痴B都圆了自己人生梦的时候,兰彻哭了,他是一个好朋友,好兄弟。同生共死那是满口胡言的大话,患难与共才是最真真切切的写照。

这是关乎友情、爱情的

普普通通的人生

“直到昨天我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在最近的24小时,我让飞机迫降,几乎把XXX的骨灰送入下水道,还让一个新娘逃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兰彻”,这是白痴B的内心独白。人的一生,将会有许许多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一辈子的朋友却屈指可数。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圈地里,只有他们三个风雨同舟。从进入大学就认识的小跟班“毫米”,最后跟着兰彻圆了自己的学习梦,这是友情。“病毒”的女儿与兰彻十年思念的日日夜夜,最终也成眷属,这是爱情。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生了。影片穿插的音乐,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看印度电影,有时候感觉就像夹带了好几部MV,每首歌都有始有终。配以贴切的影片意境,夸张的演员动作,稍显稚嫩的特效镜头转换——异域风情的另类享受。

很久没有如此满足地看完一部电影了,舒缓一下心情之后,脑海中萦绕着影片中的两句话,“考试有很多门,但爸爸只有一个”和那拍着胸口满脸自信的“一切顺利”。

——时光网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

网友评论

闲璐:开始笑,后来哭了,后来又笑了又哭了,最后笑了。好片!

私喜:英俊版憨豆,高情商版谢耳朵。一部2小时43分的电影,一部每一秒你都不想错过的电影。它让我在洗澡时载歌载舞,它让我的心情载歌载舞,我多么希望我写出的影评也能载歌载舞。如果吐血推荐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它,我愿意迎风喷血三丈长!

篇5:《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七(2)班 黄嘉辉

当我看完这个电影时,我的内心波澜起伏,思绪万千,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个电影讲述了三个学生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喜欢拆掉电器,让别人用时才发现已经烂了。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并以其开放的思维和乐观的精神而影响着身边的人。毕业后,拉加,法罕和“无声火”一起去找兰彻,发现他只是一个花匠的儿子,法罕和拉加又阻止了佩雅的婚礼,最后发现兰彻其实是“无声火”一直想和他签约的科学家——冯苏王杜。它教会了我们要自力更生,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人为了目的,都去讨好,巴结别人,可这些人又有什么用呢,全身都是虚假的,又有谁会信你呢?做人要诚实,才有资格向理想再迈向一步。兰彻说过:只要一点勇气,你就可以改变生活。有时只要再撑一会儿,就那么一会儿,你就胜利了,可我们却偏偏倒下了,爬不动了。它教会了我们学习方法: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我们不能只盲目的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开心的学习,不需要死记硬背,教会了老师不能以分数定学生的好坏,优劣,人人平等的道理,教会了家长不能强迫

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梦想,让他们放手去追吧,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友情: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危难时刻丢下你,保全自己,真正的朋友会在时时刻刻都关心你,为你着想。

篇6:《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姓名:宋刚;班级:09级体教

(二)班;学号:09130102016

2选修课上,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心灵上又一次得到震撼,颇为感动。小时候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泪如雨下,今天一个看似很俗名的电影又让我思绪万千。在中国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并没有对剧中的主人公产生厌恶,更多的是追寻及向往。

整部电影采用的是倒、插叙的手法,十年后寻找兰彻之旅和十年前入学皇家工程学院穿插着拍摄。虽然它的定位是喜剧,但是给我感觉充满了生命力。故事从我个人的角度概括起来,应该讲述了三个人在学习、友情、亲情、事业,勇敢追求自由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友情、亲情、和事业

电影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基调,他强烈批判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影片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大部分墨守成规,被填鸭式教育禁锢了思想的学生,典型代表就是沉默者,他学习的目的不是因兴趣,而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房子等等,学习的方式就是以课本为主,而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最后必然成为一些没有思想的工作机器。另一方面是兰彻以及最终选择自杀的乔伊,他们的学习没有功利性,因为爱好兴趣,所以学习。他们善于主动思考,善于动手,没有被课本束缚思想。影片的结局也表明这一类人才是最终真正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人。但影片中也有几个悲剧,乔伊的自杀,莱俱的跳楼,以及“病毒”儿子的自杀,这也反映了电影对填鸭式教育的强烈谴责。

电影中处处流露出“三个白痴”间的友情及他们家庭中的亲情,和“病毒”家庭中的亲情。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令我记忆深刻的台词。兰彻:“朋友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胸部。”(财富,沉默者的演讲稿上财富一词被兰彻偷换成胸部)兰彻:“我们可以有很多考试„„但爸爸只有一个。”这是男人间的感情,两肋插刀,感性而不做作。“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这句话多次出现,每次都是很搞笑的场景,按这样的道理我是不会印象如此深刻的,但是有一个镜头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莱俱和法涵获得了梦想,完了向兰彻表达谢意。或者他们之间根本不用谢谢但是这句话是最真挚的。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中间很多的人迫于生活、迫于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名与利。没有什么好讨伐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更值得、更有利、更愿意的人生,我们没有肯定与否定,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所尊奉的,避免产生后悔和遗憾。或许可以减少遗憾。法涵喜爱摄影,却因为爸爸的要求选择了工程学,并且最终在差一年就可以满足学业的时候选择了放弃,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事业,不为艺术,不为人类,但且为了自己的心。莱俱迫于家庭压力,选择了工程师,但他也因此对人生产生了畏惧之心,最终在兰彻的帮助下克服了心里障碍,并成功得到了自己的工作。“断了两条腿才让我能真正站立起来,获得这种态度很不容易,我不改变。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态度。”刚毕业的大学生,面试时能如此坚持这么干净的自我,真是让人怦然心动,我希望即使看到再多的不公正,再多的社会的黑暗面,我依然可以在某些地方保留我的单纯。当然,兰彻自始至终对机械充满了兴趣,并最终凭借努力成为了一名科学家。1

二.勇敢的追求自由

到影片的后半部分,主人公们都勇敢的追求自我。“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是啊,人生没有竞争,会变得枯燥;然而,没有竞争,人类便会陨灭,这是没有期然的事实。“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但关键是我们对这些竞争的态度,兰彻选择了兴趣决定成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多么豁达,多么大无畏,与世无争,只求无愧我心;法涵选择了服从,选择了无奈地工程,却日思夜想着自己的摄影,听听兰彻讲的“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另一个,却选择了逃避,因为他懦弱,害怕未来,看看,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爸爸身体戴,为妈妈年老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如此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

不过我佩服他们的勇气,就像法涵终于敢面对声色俱厉的老爸,“我想说服你,爸,但不会以死相胁,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的幸福。”他敢于面对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当我看着莱俱和兰彻毕业典礼上,法涵拿着老爸给他买的专业相机兴奋地将一幕幕可爱的画面存入相机之时,我再次感动,他成功了,成功地战胜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他自己„„我不得不佩服他,却更加佩服兰彻,他为了自己的两个好友,宁愿喝酒壮胆向皮娅表白,虽然成功了,但不得不承认,那是冒险的!而对于莱俱,当他自信地将法汉、皮娅和兰彻费尽心机从“病毒”那里偷来的试卷扔到一边之时,我就知道,他成熟了。虽然那时他还没有扔掉戒指,但是,他已经扔掉了恐惧!轮椅之上,他面对考官,没有一丝恐惧,没有一丝谄媚,他有的仅仅是自己的个性和那大无畏的心。“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很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莱俱长大了,他不再停滞,更不再犹豫,他成功了„„他在考官面前哭,我在荧幕下震惊。

三.教育体制 在这里的教育,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兰彻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

看这部电影时,笑声中也常带着高校教育方式的反思。联想我们国家自高校扩招之后,有关大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教学质量下降、学费攀升、学生就业困难等。如今的大学生有几个是为了兴趣而选专业,基本都是在社会、家长以及朋友的劝导下定自己的学习方向,以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基本常识如中国历史、地理不了解,专业常识虽知道但不知用于何处。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就此电影中反映的大学问题。

大学体制教育,电影中校长权力最大,校长的思想传统使得这所学校的老师授课也传统到了极点。同样,中国的大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式上的大学。教师聘谁都是聘,学生招谁都是招,大学的权力掌握在书记、校长、教务处财务处这些行政部门,而不是教师手中。随着学生学费的增加,学生的地位有所改善,但教

师仍然是游离于高校的权力之外,教师仍然是上课拿钱就走的兼职人员。科研任务、教学任务成为联系教师与学校的主要纽带,学生与教师除了上课期间很少再有沟通。

大学创新教育,电影中主人公是一个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他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后面还有一个情节是学院中一个考死记硬背的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被主人公捣乱改了其演讲的台词,本来激情澎湃的演讲换成了让人捧腹大笑的言论。但这所谓的好学生却从头到尾一直没理解,甚至以为下面学生的大笑是认可他的演讲。多么可笑的一幕,然而却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我自身感受,我们的大学教育基本就是一味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大学生缺乏活力,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从没有获得过一个诺贝尔奖的原因所在。

综上,电影其实就是现实问题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同样大学存在的问题也一样清晰的反映到我们的心里。电影最后主人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了同学也改变了学校。我相信我能看到的问题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以后的大学将会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象牙塔。

篇7:《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出自印度的青春励志片,这部影片为我们形象生动的演绎了一个打破常规的兰彻和两个很有个性的朋友的成长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学习,学术,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问题。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兰彻的两个好朋友拉加和法汉,在寻找消失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这种教育,只会抹杀个性。而兰彻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多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而他的朋友法汉却不喜欢工程师这个职业,他的理想是动物摄影师。在兰彻的激励下,他说服了他爸爸,成了一位成功的动物摄影师。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之一兰彻,他不墨守成规,不喜欢填鸭式学习法、死记硬背,大胆向院长“病毒”提问。他能够用一点柠檬汁让一个只知道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标价条”现出原形能用助力车送室友的病重父亲去医院急救更能用由汽车电瓶连接而成的电源来驱动用吸尘器改造而成的吸引器在一间教室里帮助主任的女儿安全分娩„„他这种积极向上、毫不妥协的天性深深影响和重塑了两位室友那被世俗厚厚掩埋的内心。他们在兰彻的真诚帮助下慢慢战胜自我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们学习不光为了学习,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用,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效的应用,不能死记硬背,而是去理解,去消化,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并根据现有的知识做到创新突破,在一堆死的东西中发现闪光点.在这部电影中与兰彻对应的是一个绰号是“消音器”的同学。他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而且还会在考试前夕给他认为的对手送美女杂志以削弱他们对自己领先地位的威胁。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子,为了成绩,奖学金,荣誉或者是证书等一些其他的东西,应付考试,只是看考点或者在考试前一个星期死记硬背,当然这样可以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因此大学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时学不学没什么关系,只要靠前复习一下就能考高分。一学期下来究竟真正学了什么往往不清不楚,而一般一个假期回来就一点不剩了,没有人去深入的研究或者是思考,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我们首先要

改变的便是对待学习科研的态度。

我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你要记着信在手上出租车就在门外只需一点点勇气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转个身。”当你面临找什么工作、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选什么样的人结婚的时候这部电影都值得一看或许你的选择就会不一样。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工程学院的教育的确很像当今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很多学生便不再是学生,成了考生,疲惫地顶着学业的高压,在作业和考试里苦苦挣扎。功利化的教育注重的不是能力,而是成绩。于是,素质教育成了空中楼阁,全面发展成了镜花水月,学习的主人成了考试的奴隶。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真理的渴望,而是对“黄金屋”“颜如玉”的渴求。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改变这一现状只能先从个人做起,并以个人影响一个环境,进而一个群体,一个大学,一代学生。

于是,书山有路拣捷径,学海无涯永动机。“填鸭教育”如流水线般生产出一批批像“沉默者”那样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固然省事,但违背了因材施教这一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篇8:《三傻大闹宝莱坞》与教育问题

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同年进入印度皇家工程学院学习。在校园里, 兰彻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引起了循规蹈矩同学查尔图的不满, 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 然而毕业后兰彻便销声匿迹。十年后, 查尔图找来拉加、法罕, 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征程。在这一过程中, 导演用倒叙的手法穿插演绎他们在大学生活中的点滴, 再现了当前印度普遍存在的教育基本模式。影片最后兰彻被找到了, 它在揭开兰彻失踪之谜的同时也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真理:“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兰彻, 按照好友法罕的说法, “他和别人不一样, 每个环节他都敢突破常规, 其他人像是机器人, 一味服从教授们的指示, 他是唯一会自己思考的人”。是的, 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但是他在校园时的独特却总是被刻板保守的的教授否定并被赶出教室, 然后他又进入到另一个教室和班级, 他的成绩始终排在第一。校友乔伊自杀后, 他和院长理论, 指责当前的教育制度是杀人的罪魁祸首, 并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 得出结论:当为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好奇, 并陷入疯狂的竞争中, 第一个获得答案的同时, 知识却未必增加, 增加的只有压力, 大学不是高压锅, 马戏团的狮子在鞭打下也会坐在凳子上, 但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在影片中他引用一句智者的话开导朋友拉加, 其实这也正是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 而非享乐人生,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毕业后十年当朋友找到他时, 他已经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有400项专利, 甚至日本人都希望因为他的发明而与他签约, 这时, 他也是教育孩子的老师。他相当明白并醉心于学会理解和享受科学的奥妙。

拉加, 从进工程学院起, 手上戴的圣戒比手指多, 压力也像圣戒一样多。他虽然喜欢机械专业, 但众多的压力也让他无心学习, “爸爸的药费耗尽了妈妈的退休金;姐姐嫁不出去, 因为男方要辆车当嫁妆;妈妈五年没买过一件纱丽服等等”。每次考试的日子也是他供奉神的日子, 但是恐惧心理也使他的成绩始终落在其他人的后面。拉加陷入矛盾并出现灰心情绪, 他也开始盲从填鸭式学习方式。好友兰彻想尽办法希望改变他的思想, 告诉他“大学四年填鸭式教育也许能救现在的你, 但之后的40年你不得不被它压榨”。他一时难以接受, 直到从三楼院长办公室跳下来摔断了16跟肋骨、两条腿, 并在医院住了两个月, 这时他才体会到至死而后生进而摆脱了恐惧, 重新找回自我, 成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法罕, 虽然学的是工程专业, 但他喜欢的却是摄影, 在工程学院里他的成绩永远是倒数第一。在兰彻的劝阻和鼓励下, 他想放弃工程学, 勇敢地向父亲袒露自己的想法, 去巴西热带雨林接受匈牙利著名摄影师安德烈·伊什特万的邀请学习野生动物摄影, 发挥他的天赋。也正是这样, 法罕遵从自己的内心, 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摄影师。由此。我们也认识到, 假如迈克尔·杰克逊的父亲强迫他去做拳击手, 阿里他爸要他去做歌手, 那无疑都是灾难。法罕的成功在于勇敢地转身, 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将激情用在职业上, 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查尔图, 采用的是典型的受虐型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他不断地追求成功, 为了加强记忆, 他找江湖郎中买药丸。考试前夜, 他就想办法扰乱其他人。学习不问意义与出处, 只是照搬硬套。在教师节大会的发言上, 兰彻为了让拉加看到这种学习的弊端, 将查尔图发言稿上的“奉献”改成“压榨”、“基金”改成“乳房”, 结果他还是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闹出了大笑话。他是工程学院的优等生, 却像一个报答案的机器, 没有创新、异议, 十年后他虽然成为了岩焦公司的副主席, 但却始终没改变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乔伊, 工程学院四年级的学生, 他的一份迟交了的毕业设计, 被教授斥之为荒唐, 而且被勒令延迟一年毕业。影片中, 乔伊以自弹自唱的方式表达心声, 歌词是这样的:“我这一生都为别人而活, 哪怕只一瞬间, 让我为自己而活, 给我些阳光, 给我些雨露, 再给我个机会, 我要再次成长”。最后, 乔伊承受不住压力, 选择了自杀。他的死被兰彻定义为“谋杀”。数据统计, 印度自杀率世界排名第一, 每90分钟就有一名学生企图自杀。兰彻痛斥教育体制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4) 》, 其中记载57例学生自杀案例。现实生活中, 学习压力造成学生自杀的例子屡见不鲜, 然而类似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

苏哈斯, 被兰彻称为工程学院批量生产的“机器人”、“蠢驴”, 他先学工程学, 然后读MBA, 最后成为美国银行家。在现实社会当中,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 成功的定义并非是上过什么大学, 文凭有多高, 而是实实在在的优秀。苏哈斯以敛财为目的, 生活对他来说就是盈利和亏损。在和院长女儿皮娅的恋情上, 他只是觉得有利可图, 院长的女儿, 未来的医生, 对他的形象有益。兰彻把他冠名为价格标签, 凡事以经济来衡量, 毫无人情味。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 人只有在游戏的时候才能感受自由, 在自由的时候才可能全面发展。影片中的兰彻上大学是为了习得乐趣, 他从来不在乎自己是拿第一还是排名最后。他每次考试都得第一是因为他喜欢机械, 工程就是他的激情。拉加、法罕也因为尊重和选择自己的兴趣, 在自由自觉的状态下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而查而图、苏哈斯则是填鸭式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典型, 他们成了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机器人”。他们当中谁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袁丽峰.《<三傻大闹宝莱坞>:高等教育的反思与启示》.《芒种》, 2015 (24) .

[2]赵冬云, 任惠芹.《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教育随想》.《大舞台》, 2013 (12) .

[3]邓居首, 朱清云.《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浅谈应试教育根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2) .

篇9: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并非歌舞片:动听旋律与曼妙身姿如影随行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歌舞片似乎已经成了印度电影的代名词。虽然这并非事实,但即便不是以歌舞为主题的印度影片,载歌载舞始终是其主流影片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具体到《三傻大闹宝莱坞》也不例外。毋庸置疑,本片显然不是一部歌舞片,而很多中国观众也并非歌舞片的爱好者。但本片中篇幅并不多的几个歌舞桥段却成了本片的一大亮点。即便你对歌舞完全不感兴趣,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学生们在公共卫生间边冲澡边舞蹈的场景,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彰显着年轻人的生机与朝气,配合热辣的乐章,不仅为影片增色不少,更会深深感染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其实,与其说是歌舞,不如说是整部片子的叙事与配乐都流淌着一种歌舞的节奏。除了主人公在月下的寝室外走廊上的吉他轻唱,其他多处的故事情节中,主人公的奔跑、追逐,各个角色表达不同的情绪所外现的肢体动作,无一不是舞蹈式的。只是有一点,这种顺其自然的轻松组合,没有半点的生硬突兀,更不是中国式大片“戏不够、歌来凑”的矫揉造作,相反却成为令观众乐翻天的最佳笑果。三个小时的影片,让人们不感到冗长,不感到沉闷。对于一部没有特效奇观又无惊悚情节的影片,这样的安排是如此的“搭调”却又不着痕迹。这便是我们的一些影人需要考虑的,一部小清新的片子,不装腔作势也同样可以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

并非喜剧片:励志与感动也可以如此轻松畅快

本片采用了正叙、倒叙、插叙、多线索推进等多种叙事手法,但主线却清晰明了,贯穿全片始终:两个好朋友走遍天南海北去寻觅两人的良师益友—兰乔。特别是开场的一幕,两人甚至不惜迫降飞机、没穿裤子就踏上了寻友之路(虽然两个人的急迫心情与表现稍显夸张),这让观众好奇心大起。兰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两个人如此不顾一切的去打听他的下落?

有网友评价《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诙谐笑闹却不乏哲思的人生百科全书”,或许有些言重了。但影片的确是靠三个小人物、特别是兰乔的经历与奋斗,将爱情、友情、师生情、骨肉情等全部巧妙置于“大爱”的主题之下,完美的融合,平滑的铺展开来,却没有一点累赘之感。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尤值一赞的,本片中虽然也有泪水、也有悲氛,却绝不让人把抓揉肠。在欢乐愉快的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后,就让观众亲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

当每一位观众走出影院时,多数人都会记得片中的这些经典台词:“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平安无事’”;“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等等,仔细想一想,这些似曾相识的话语多少年来其实也不时的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但只有片中三个可爱的小伙子用自己的真诚纯真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才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这些励志箴言的正能量。

而做到这一点,《三傻大闹宝莱坞》靠得不是板起面孔说教的,也非滥打悲情版,而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而这种欢乐的描述又并非我们熟知乃至有些厌恶的恶搞与爆笑,这种带着率真与坦率的小清新故事汇编,最终在影片结束的一刻,讓观众终于理解了片名“三个傻瓜”的真正含义。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Endhiran

制作公司:Sun Pictures

上映时间: 2010年9月30日

导演:S·尚卡尔

主演:拉吉尼坎塔 艾西瓦娅·雷 丹尼·邓宗帕

影片长度:155 min

宝莱坞科幻大片,讲述一位天才科学家设计的智能机器人有了人类的感情,爱上了一名美丽的女郎。片中科学家和机器人都由60岁的著名动作影星拉吉尼甘特饰演,女郎则由36岁的宝莱坞女星艾丽西亚·蕾出演。这部集歌舞修、科幻、动作、爱情于一身的《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创下了印度电影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影片耗资约16.5亿卢比(约3500万美元),成为宝莱坞史上的最贵电影。

宝莱坞生死恋Devdas

制作公司:Mega Bollywood

上映时间:2002年7月12日 印度

导演:桑杰·里拉·布汗萨里

主演:沙鲁克·罕 玛德胡瑞·迪克西特 艾西瓦娅·雷

影片长度:UK:182 min / France:165 min

远赴重洋的男主角德阜达心系在家乡等候的爱人帕萝,学成返乡时马上奔向爱人跟前重拾往日恩爱时光,不料两家身份阶级不同,帕萝硬生生地被迫嫁入豪门。失去所爱的德阜达开始堕落沉迷酒国之中,并认识了妓女婵佐穆琪,虽然婵佐穆琪倾心喜欢他并对其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德阜达始终无法忘怀帕萝,最后抑郁病危。但为了完成一个他对帕萝的许诺,他抱着病体跋山涉水来到帕萝跟前,只为了再看她最后一眼。

未知死亡Ghajini

nlc202309020557

制作公司:Geeta Arts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25日 印度

导演:A.R. Murugadoss

主演:阿米爾·汗 阿辛 吉雅·罕

影片长度:185 min

卡尔帕谢蒂美丽,开朗,活泼,富有朝气、爱心、正义感;桑杰辛哈尼亚具有绅士气质、善良的心和平易近人的性格,他失忆后仍怀有一颗强烈、执着、坚决复仇的心。桑杰辛哈尼亚和卡尔帕谢蒂的恩恩爱爱使观众为之感动。作为商业片,华丽的桥段、煽情的噱头一直都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该片也不能避免的落入俗套。虽然在印度票房极高,但该片在剧情发展,人物设定,情节的逻辑性方面还是争议颇多。

武力Force

制作公司:Fox STAR Studios /Sunshine Pictures (II)

上映时间:印度 India 2011年9月30日

导演:Nishikant Kamat

主演:约翰·亚伯拉罕 Raj Babbar Mohnish Bahl

影片长度:137 min

约翰·亚伯拉罕饰演一名反毒警察 Yashvardhan,努力不懈以暴制暴追捕黑社会毒虫流氓,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根除犯罪。他最危险的重大行动是打击印度的毒品大亨卡特尔。 珍妮莉亚·狄索莎扮演Yashvardhan的恋人。 黑暗的工作让他必须在工作与他们的爱情之间做出选择,他已经知道生命不能没有她的存在。 陷入爱情漩涡的Yashvardhan决定让幸福和正常进入他的生活并永远改变他的黑暗世界。

孟买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umbai

制作公司:Balaji Motion Pictures

上映时间:2010年 印度

导演:Milan Luthria

主演:阿贾耶·德乌干 康格娜·拉瑙特 Emran Hashmi

影片长度:135 min

苏丹.米泽尔就是这个江湖中的老大,通过走私而发家,进而控制了整个孟买;连该城市的警察总监阿奈也无可奈何——虽然除掉米泽尔一直是这位警察总监极想做的事。不过,这位老大“盗亦有道”,不但让孟买本地所有的黑势力臣服在其脚下,而且要打造一个干净的孟买——他拒绝为贪利而走私毒品。这位奇怪的江湖老大成功地打造一个了“和谐”的孟买—各黑帮间和平共处。

保镖The Bodyguard

制作公司:Sahamongkolfilm Co. Ltd.

上映时间:2004年1月21日 泰国

导演:帕纳·日提克莱 派特察泰·王卡姆劳

主演:Piphat Apiraktanakorn 托尼·贾 Apaporn Nakornsawan

影片长度:105 min

男主人公WongKom是某富商的保镖,富商在一次与外商签约时被人突然袭击,WongKom虽奋力保护富商,但最终还是无法救回富商,富商身中两枪,失血过多而死。富商的遗孀认为WongKom已尽力,并没有因此怨恨他,但富商的儿子却认为WongKom要为父亲之死负责,开始起用了新一批的保镖。结果新保镖队在一条汽车隧道里遭人埋伏而全军覆没,

篇10: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强烈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值五颗星。非常精彩,改变我对印度电影一直歌舞不停的印象,男主角阿米尔汗,和阿甘有点像,这样一部电影比《阿凡达》不差,一部伟大的印度电影。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备,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己过意不去 讨厌看过于沉重的 ――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撼,你很难想象,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竟然穿插着如此之多的人生智慧;人生价值观,友情,爱情等等。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早已超出了励志电影的范畴,它不仅是传达了一股人生的`信念,更是提醒我们的人生需要自己掌控。需要自己坚持不懈的执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3个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正如当今的大学生一样,他们有很多的无奈,他们身上同样寄存着父母对他们的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心中背负着各种负面的情绪;对承担家庭的恐惧,面对不喜欢的专业的逃避,但是,他们心中仍然有着一份执着在心中。为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一直努力着。

主人公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这几段话不仅反映了一种学习态度,更是映射出一种当今的社会现状。身为希望的我们,当面对选专业时,总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诱:这种专业很火啊,不选这个,你就会没出息……虽然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但他们可曾想过,我们心中也有自己想学的东西?也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总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都怪自己倒霉,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会的话。其实这并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我们的内心不坚定,是对未来的空虚和迷茫。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怨恨这个社会的性质,更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你想做什么事,就勇敢去做……就像电影说的一样:当你把你做的事变成一种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优秀。相反,如果你完全去相信现在的一些教育制度,你到最后无非就是个“学习机器”!

回归正题《三傻大闹宝莱坞》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翻译?会不会是翻译错了?觉得名字好奇怪!这样的电影真的可以和阿甘正传去媲美!

篇11:《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影片中有多个鲜明特色的人物,但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主角兰柯(范素科·旺)以外,不论男女老少,统统都被实用主义所困扰、束缚。法尔汉和拉贾明明不喜欢工程学,却硬着头皮报考工程学院,在他们眼里,学习不是由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决定,而是由未来职业的收入高低所考量;查特学习只会死记硬背,从来不去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他的眼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一场场考试而已;校长和老师在教学时,不去引导、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只要求他们照本宣读,在他们眼里,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考试的竞赛中拔得头筹;琵雅明明不爱自己的男朋友,却依然和他订婚,在她眼里,结婚不是挑选一个适合的生活伴侣,而只是选择一个值得投资的项目,完全由对方的学历、收入来评估;拉贾和法尔汉的父母逼迫自己的儿子选择不擅长和没兴趣的工程学,在他们的眼里,人生的幸福在于能赚多少钱,而不是获得自信、快乐......这样的人物连带着他们实用主义至上的理念,充斥着整个影片,而兰柯(范素科·旺)就像那一道清泉,冲散了这一切蒙蔽生活本质的实用主义淤泥。

兰柯(范素科·旺)就是一个反实用主义的象征、符号,他在片中的所有行为都是与实用主义逆向的。他鼓励两个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劝导查特真正去理解书中的内容、告诉老师和校长,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创造、建议琵雅应该遵从感情挑选伴侣......最终,兰柯(范素科·旺)凭借自己对工程学的热情,和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下,不但成为工程学系年年拿第一的学生,毕业后更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行业专家,并赢得了爱情,变成了人生赢家。兰柯(范素科·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好比一把沙子,当你无法认清它的本质时,只会盲目的用劲去抓,结果沙子反而迅速的流失,生活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当你真正看清它的本质,遵循它的本质,反而会捧得满满一手的沙子,生活尽在掌握。这就是为什么,法尔汉和拉贾,会年年考试垫底,查特会在演讲大会上丑态百出,校长会逼得天资聪颖的乔伊自杀,琵雅会发现自己在男友心中还不如一支奢侈表,拉贾和法尔汉的父母极力让儿子幸福却最终导致儿子郁郁寡欢......实用主义表面上言之凿凿,合情合理,实则都是短视的、低智的,就像片中批判实用主义的学习方法那样——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

反实用主义的主题是个很宏大的命题,影片巧妙的聚焦在求学、就业、爱情,这三项和个体紧密相连的话题上,用一个个典型人物的具体事件将其简化、分解,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容易陷入说教的话题,被巧妙的包装在令人发笑的喜剧中,让人丝毫没有感到枯燥、乏味。

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影片中喜剧元素的覆盖率之高,不压于其反对的实用主义理念,兰柯(范素科·旺)和实用主义的每次对峙,从老师到校长,都是用一个喜剧段子完成的,而且每个段子里都包含着可贵的智慧火花,让人忍俊不笑,又钦佩至极!影片中的喜剧形式还非常多元化,有台词类的、也有剧情类的,甚至还有画面类的,在介绍拉贾贫困的家庭时,画面刻意做成了近似黑白但又不是黑白的明暗两色,虽然反映出拉贾家一贫如洗的境况,却充满喜感,陈旧粗糙的画质和人物过于戏剧化的表演,表现出这种贫困家庭的故事是一个多么老旧的煽情梗,让人直想发笑。

由于实用主义的泛滥,是很多国家都有的情况,因此《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广泛的探讨,谈论最多的就是其中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但是影片的高阶在于心思细密地防范了矫枉过正。由于兰柯(范素科·旺)在和校长、老师的对抗中屡屡获得胜利,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老师都是愚笨的,学校教育都是没用的,记住!影片批判的只是教育中的实用主义,而没有半点贬低教育本身,以及蔑视教育工作者的意图,为了防范这点,影片在兰柯(范素科·旺)亲身实践了一次工程学应用,帮助琵雅姐姐接受后,达到高潮,校长拉住了离去的兰柯(范素科·旺),他并没有为自己实用主义的错误道歉,而是说了以下这段话:“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这段话,捍卫了教育的价值和老师的尊严,在影片反实用主义高潮之际,来了个急刹车,防范主题被矫枉过正!这样的做法,让影片主题更明确、也更有参考意义。

篇12: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可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欢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终最终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尘器改造了一个……最终,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上一篇: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下一篇:观辛亥革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