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

2024-04-26

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精选4篇)

篇1: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

写作方法之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

“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笔者认为,这种储备,是写作学所说的素材,是心理学所指的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即表象。这种综合调动,是写作主体通过观察、积累、回忆、联想、想像等动态的、内在的、心灵的运动过程,促进各种表象的交流、再现、创新,上升为思想、观念,然后形诸语言文字,把它们表现出来。

一、观察分析,储备表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常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目前,许多中学生感到作文难,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社会生活没有留心观察,或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以致头脑里所存留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表象材料少,没有东西可写。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力,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储备表象。

“和氏之璧”一而再地被贬为“石头”,是因为人们欠缺高深的辨别力;金银盾有人说它是金盾,有人说它是银盾,争论不休,是因为观察不全面;一张多色图案,有人却说它是单色的,是因为这人患了色盲症。这就说明,同一客观事物反映在人头脑中的表象是不同的,有正误之分,有真伪之别,有妍媸之异,这与人的知识能力、经验体会、思想观念等有关。若储备在脑子里的表象是片面的.、错误的,再现在语言文字上自然有损于文章的质量。所以,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美丑、善恶、真伪、正误的辨别力,以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

二、调动储备,引出表象

在写作主体综合调动自身储备的过程中,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引出表象”。

所谓“引出表象”,就是写作时,写作主体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选取最佳的表象材料。那么,怎样才能引出表象呢?

1.能引出表象的有直观事物和语言符号。

看见别人吃酸梅时,就引起以前吃酸梅的映象在脑子里再现、复活,再传递到味觉神经,口水就会流出来。这是由眼前事物诱发的表象活动。“谈虎色变”和“望梅止渴”这两则成语故事,并没有看到实况,而只是听别人说说,就产生了变脸色和生津液的效果,这是由于语言(文字)的中介作用,联想到过去所遇到的情况,而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2.要引出表象,就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对客观事物要感知得多,最起码要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有人说“虎伤人,众皆不惊”,是由于众人没有被老虎吓唬过;田夫色动异于众,是因为田夫曾被虎伤过。

第二,要有强烈的刺激性。刺激性越强的事物越容易引起表象的复活、再现。酸梅比香蕉更易引发口水流出,是由于酸梅容易引起感官和大脑的反应。

第三,在急需时,也容易引出表象,特别是生理上感到不足时,更容易引出表象。例如,饥饿时看见人家吃饭,就会流口水。

3.引出表象的主要心理活动是回忆和联想。看到先人的衣物,就会产生思念、悲恸之情。参观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就会回忆起烈士的英雄事迹。读文学作品,就会产生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这些都是靠回忆和联想而产生的。

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巧设练习,以帮助学生调动储备,引出表象,更好地为文章主题组织材料。常见且效果较好的练习方法有:

①触景生情法;②直观诱导法;③抛砖引玉法;④范文导引法。

三、大胆想像,努力创新

借助表象进行想像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组合法。把几个同类表象组合在一起,概括出新的形象、新的意旨,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2.移植法。这是把人物形象典型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种是专以生活中的某一个人物原型为基础进行想像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方法;还有一种是在广泛地集中、概括各种表象材料的基础上,塑造新的形象,即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通过这种移植法创造出的新形象所反映的生活,会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3.类比法。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的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

4.改变法。改变法是给现有表象再加上或减去一些表象材料,或把原材料扩缩范围,或改变想像角度,或用别的表象材料来转换、代替等。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把握住写作中心,选取出最佳题材,创造出富有个性、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篇2: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

在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表象是我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映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表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形象性。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多是以直观的、形象的形式出现。例如,当我们游览了一处名胜之后,那里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都会在我们头脑中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迹;在回忆时,这种印迹就会表现为鲜明的表象。回忆一节课堂教学的情景时,教师讲课的形象、大致的教学内容以及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活动等都会浮现在我们的头脑里,这些都说明表象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表象的第二个特征是概括性。

表象来自感知,又不同于感知。感觉、知觉是我们对眼前存在着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表象所代表的却是过去感知过而眼前并不存在的事物。这种表象通常是由有关事物或字词所引起的。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对于过去多次感知过的同类事物,在表象中留下的只是这些事物的一般特点,而事物的个别特点都消失了。例如,种种树木、种种房屋、种种人等都是我们多次感知过的。当重新提到它们时,我们头脑里出现的常常不是哪一座具体的房屋、哪一棵具体的树木和哪一个具体的人,而分别是他们的一般的概括的形象。表象与直接知觉的对象的区别是:第一,表象不如知觉对象那样鲜明,总要模糊、暗淡一些;第二,表象不如知觉那样完整,在表象中出现的只能是客观事物的某些突出特征,而不能反映客体的一切特征或属性,这叫做表象的片断性;第三,表象也不如知觉对象稳定。表象通常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当重新唤起时,它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又有了改变。

当然,这些并不意味着表象仅仅是知觉的一种贫乏的、模糊的副本。表象反映的是对事物的概括化了的形象,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经常的、共同的特征或属性。就这一点而论,表象较知觉更恰当更有效地代表了客观事物。

表象可以是单一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等是单一的表象。单一的表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人有着鲜明的视觉表象,对以前看过的东西的色彩、轮廓都能有清晰的形象。如画家的视觉表象常常是十分鲜明、稳定的,他们好像“在内心中看到”当时不在眼前,而过去曾经感知过的熟悉的事物。有些人有着鲜明的听觉表象,对以前听过的声音有着清楚的印象,甚至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地步,如音乐家的听觉表象常常是异常清晰和稳定的。有些人则有着鲜明的运动表象,对别人表演过的动作能清晰地回想起来,准确地模仿出来。

表象也可以是综合的。通常,各种单一的表象,由于感知时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可以互相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综合的表象。例如,在回忆一位熟人时,他的音容笑貌、谈吐举止,都会浮现在我们的脑中。这种表象就是综合的表象。

篇3:《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读后感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品,书中叔本华的思想晦涩难懂!有一个有去的故事足以证明:在叔本华当柏林大学教授的时候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结果,每次黑格尔的课堂都座无虚席,而叔本华仅有两三个学生!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表述了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即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世界是意志的,是一个痛苦的世界。

这本书中叔本华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最能打动我,让我对生命价值,对痛苦和幸福含义有了不同的理解!虽然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但对于我来说,透过这种思想,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的认知!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痛苦即未曾满足、受阻抑的欲求;而若意志达到其目的,即为满足、安乐和幸福。生命意志的特性就是无休止的、盲目的欲求,现有的欲求被满足,新的欲求又产生了。所以,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另一方面,意志被满足而得的幸福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相对是说幸福只具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即它以欲求的不被满足为先行条件,不满足的痛苦被满足所消除。从痛苦中被解救出来,这就是幸福。幸福建立在各种纷繁复杂、纠缠不休的欲求的痛苦的基础之上,先行的不被满足的痛苦越强烈,满足后的幸福也就越强烈。可以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并且幸福的程度取决于痛苦的程度: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只是暂时的。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无尽的冲动,当一个欲求被满足后,它又开始新的欲求,新的欲求会产生新的痛苦。痛苦是根本的、永久的,而幸福是暂时的、相对的。人们消除痛苦的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形态之外,对痛苦本身毫无影响。即使在消除某一形态的痛苦上获得成功,但其代价是立刻又有更多的其他形态的痛苦接踵而至。而且,痛苦暂时被幸福所代替的同时,无聊又会紧随幸福,占据人的头脑,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的之间来回摆动。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就是不停地追逐新的欲求,而这种追逐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但从生到死,每个个体的人都在忙碌的为此奔波着。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对此,我有三点感触。

一、如果按照叔本华的思想看,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那么,我想问,人类生存的价值在于什么?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对欲求的痛苦,那么人还是人类吗?人类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如果为了摆脱痛苦而抛

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那么作为人类作为动物,本性的生存欲望要被摒弃,那么人类这种高智商动物还能长期存在下去吗?我想,既然自然赋予我们动物的天性,又使我们作为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那么我们就应该遵从自然规律给我们的本性!为了欲求而痛苦,应该被视为是一种人的必然经历。试想,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痛苦,那么人生就会平平淡淡的过去,没有喜怒哀乐,会使人生变得无聊,而这种无聊所带来的痛苦远比欲求带来的深!因此,接受这种欲求带来的痛苦,用乐观的心去对待这种痛苦,那么也就没什么可失望的了!

二、我想说,既然生命意志体现为永无止尽的欲求、永无止尽的为了生存而挣扎,并且这一切必将以失败和死亡告终。那么,我想问,这死亡的之终极原因何在?当然,还是意志!如果说意志是蕴藏于这世间万物之中的本质,那么,它将是混沌不明的,因为这世间充斥着很多矛盾——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所以,就不能说意志只是欲求着开始,因为它同样欲求着终结。所以说,人生意义不能仅仅体现为生存意志,还应该体现在其他方面,诸如认知和情感。通过意志、认知和情感的结合,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更有意义!

三、我认为,幸福感并非像叔本华在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无力!虽然痛苦一生无法解脱,但是,在人的欲求满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之后,才是空虚和无聊。与其说人是追求着物欲,倒不如说是追求着对幸福感的渴望。即使强烈程度比欲求得到满足时的幸福弱得多,渴望也是一种幸福。但是人的欲求又是痛苦的,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所以说,人生奋斗的过程是有苦有乐的,不能只看到、放大人生的痛苦,更应该看到人生的幸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哲学家叔本华最著名的代表作,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叔本华一生的道路坎坷,哲学界对他和他的著作的封杀丝毫没有动摇他追求真理的心。虽然我不能全部接受他的思想,但在读这本书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灵魂深处的强大力量,为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对哲学不懈努力感到敬佩!叔本华之后,佛洛依德和尼采等很多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他的理论,使得叔本华的思想得到发现,得到认可,得到传播。正如这位倔强的哲学家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做出的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篇4: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

我们在谈论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详细的询问了这样几个事情:

1、公司有创新机制吗?他的回答是有啊,相关的奖励条款清清楚楚。

2、创新机制里有要求每个层级的人员进行的创新和建议范围吗?答复是没有。

3、创新机制里有奖励,具体的实施规定有吗?答复是没有。考核机制呢?评估机制呢?都没有明确。

4、对自己的建议所涉及的领导者的领导作风清楚吗?回答是因为到公司的时间不长,所以不是非常的了解。

对于以上我给与了我的朋友这样的结论,你所在企业的创新机制是不健全的,企业领导可能有好的愿景,但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机制,所以在这样的企业拟即时有好的想法,也可能遭受到某些人的抵制,最终导致个人的失败;而就你个人呢?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权,对所谓的创新没有明确的定位,甚至某些作为业扰乱了企业的经营,双向的结合,分道扬镳也在情理之中。那对此,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创新机制呢?现在笔者提供以下的途径,以期为企业和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下方面:

1、创新建议的分级:

首先企业要根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板块,明确员工应该在什么方向和工作内容上提出创新的建议。这个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战略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进行员工的角色模型、能力模型和知识模型的建立,明确员工的发展方向和部门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创新应该划分为: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类别。如员工提出采用的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更加节省和快捷的完成工作,这是技术创新;优化工作进展的组织措施、实施措施等则属于管理创新;而进行部门员工的竞赛等进行优胜劣汰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等,这是机制创新。而这三个层面又都分别为一般员工、中层干部和高管的工作范围。所以企业从业者进行创新,首先要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因为随着分工的明细,对于他人的具体工作自己可能不太清楚,或者是完全陌生的。而大多的人员进行创新建议的提出往往从个人的认识出发,所以偏隘性难以避免。对于此创新建议又应该分为对个人工作相关的创新、对其他部门和其他部门人员的建议。

2、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有许多的企业都设立了总经理信箱,以方面鼓励员工进行不正风气和事宜的检举,另总经理也想在正常工作汇报之余多听取员工的意见。但许多企业的一把手看到好的观点和意见首先肯定的是员工的参与精神,缺乏辨别真伪、辨别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就下令相关人员进行执行,结果适得其反,久而久之,不再相信员工的创新和建议的提出,导致自己的一意孤行,使企业缺乏了创新,缺乏了竞争,导致企业的不进取和倒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首先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对创新的建议进行评估,自己没有能力评估,不妨经常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发展的研讨会。在会上大家可以就发展的工作技术、应该形成的管理方式,甚至对一些机制都可以进行探讨和研究,如果大家认为某员工提出的内容是可行的,那么这个员工的建议就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个时候给与创新方案的肯定才具有肯定的意义。当然,为避免提出创新方案的员工遭到部分部门领导人员的忌讳,在方案没有被肯定之前,可以保持对员工姓名的保密,待到方案被肯定后再予以公开和表扬,同时为鼓励员工的创新,对方案进行支持的相关人员也要给与一定的表示。

3、创新方案应用的多方位鼓励:

在创新方案得到公司的认可后,只有实施才能使其创造新的价值。有许多的企业在某员工得到奖励后不是大家都向其学习,得到的可能是遭到周边人员的抵制或者冷漠,如何将此妒忌心理转变成互相促动的动力是许多企业领导者充分考虑的内容。这个时候,公司对创新方案的奖励是难免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只奖励其一人或一个单位是不够的,因为实施和肯定可能是多个人员和多个部门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将工作实施的过程进行分解,让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创新方案创造或者增加的价值也要按照实施时的分工进行分解,针对每项工作都要明确其工作量、重要性与紧迫性,将这些内容按照权重进行评估,该内容可以作为创新奖励的依据。所以创新方案的应用应用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公司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激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创新的活动中来。

4、领导的带头作用不可或缺:

我以前遇到过这样的一个老板,他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聪明,当然为减少企业的开支,总是在员工提出创新建议后,不是鼓励其进行实施,而是找尽各种理由说明其不足之处;而后可能其在某个场合如办公会议上建议或者指令其他部分的人员进行实施,而对于原来的员工的解释总是因为别人的建议更加具有可实施性,所以要其多学习些。本来其的做法是很想利用所谓的帝王驾驭之术,既将好的创新方案进行了实施,又减少了许多的开支等。但最后的结果是由许多的员工在部门之间特别活跃,有的将自己的创新意见再上报老板前已经征求了相关联部门人员的意见。如此几次的经历后,老板的真面目被大家拆穿,员工之间离心离德,最终企业陷入了经常招聘人员,而又经常留不住人员的人力资源循环培训的怪圈,企业缺少了凝聚力,致使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本来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巨大,但多年下来也没有得到快速的成长,始终在原地徘徊。可见在企业的创新方面领导的带头作用不可或缺。

5、形成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百联总经理述职报告下一篇:疯狂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