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2024-04-23

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通用11篇)

篇1: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这是一杯极其普通的绿茶,既没有珍贵的茶叶,又不是用珍贵的水泡制的,它是如此的普通,却引起了我的青睐。

把一把不珍贵的茶叶放在杯子里,再冲上不珍贵的水,一杯很普通的绿茶就诞生了。那一片片绿绿的茶叶悬浮在水面上,如同一个婴儿般蜷缩着。水还是白白的,未染上一点儿茶色。蜷缩着的茶叶漂浮在水面上,东游西荡,一片,慢悠悠地沉了下去,又一片,慢悠悠地,茶叶一片片陆陆续续慢悠悠地沉了下去:一片,轻飘飘地浮了上来,又一片轻飘飘地浮了上来,茶叶一片片陆陆续续轻飘飘地浮了上来……反复着,如同舞台上一个个身穿绿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帷幕落了下去,原来着已是压台戏,茶叶全部沉在了水底,不动了,累了,该休息休息了……水无意间已在之歌舞中被渲染了绿色的气氛,不再独守着自己的白色,一层层染上了热闹又不乏寂寞的茶色……

微风吹着,丝毫不影响我“品茶”的好心情,反倒为我送来了阵阵怡人的清香。那是茶独有的香气,清爽半又不缺乏浓郁,有花香的那份逼人又有树的那份清新,给人一种美好的奇妙的感觉,使人精神振奋。浓郁的茶色,清新的茶乡香,使我神游其中,眼前仿佛是一幅春日风情画,又似是一块集万绿于一身的翡翠,虽有斑斑点点的“瑕疵”,却更为这幅画、这块美玉添上了美妙的一笔。看着看着,我真不忍心去打破这份圆满,又被这诱人的茶色和茶香所诱惑着,最后终于“昧着良心”不由自主地偷喝了一口,浓郁的茶色,清新的茶香和美妙的茶味在口中回荡,好美!好香!好妙!我捧着茶杯开始慢慢地品茶,层层绿纱环绕着我们,似乎风也是绿的,飘来的茶香也是绿的了。小口小口地尝,越喝就越感到茶的神秘,茶的不可捉摸……在绿色的茶香中,我看着,闻着,喝着,脑海也开始浮想联翩了……

人生正如一杯茶,我们是茶水,也是茶叶。刚出生时的我们就像那刚冲泡的茶叶,蜷缩着身子,茶水是白的,那时的我们也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没有任何色彩。经过环境的影响,亲人的.教育,我们逐渐舒展了四肢,学会了说话、走路、学习,茁壮成长着。还童心未泯的我们步入了社会,一个大染缸中,稚气的你被熏陶这,随时都可能被染上各种颜色,你要懂得接受,更要懂得拒绝。在人生中,我们又会像茶叶在水中沉浮不定般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机会和幸运,不要以为如何都一样,你的人生如何,你的这杯茶如何,或是淡然无味,或是清香浓郁,或是甘甜,或是苦涩,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机会来临时,好好把握,不要让你回首昨天时无味可品,把机会变成自己的幸运,茶就会变得清香浓郁。甘甜的茶很少,人生也很难一帆风顺,但苦涩的茶也并非不是一杯好茶,它同样能使你回味无穷……一杯好茶多冲泡以后,味道也会渐渐流失,直到最后……当数十年后,你一次次品味人生时,味道也会渐渐流失,直到你与地长眠,不要让那时光空虚而过……

看着眼前这杯绿茶,一杯极为普通的绿茶,我从中品到了许多;这杯很普通的茶,我要使它更清香浓郁,更耐人寻味。

篇2: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向大山索取一壶味道甘甜的泉水,沏上一壶茶便可品味人生。

——题记

茶忆

我的父亲是一个烟鬼,酒鬼,亦是一个爱喝茶的人。烟,他从小就学会抽了;酒,他从小就会喝了;茶,亦是如此。有一回我与他发生了争执,他问我可不可以不再去打游戏,我反驳了一句:“你能放弃抽烟喝酒吗?您能长时间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吗?而我只打游戏只是为了娱乐......”

茶,我自然是喜欢喝的。

在父亲诸多爱好与嗜好(例如抽烟,喝酒,饮茶等等)的影响之下,我只学会了饮茶。纵然父亲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不准抽烟,不准喝酒这类话,我亦只学会了饮茶。小时候口渴了,总喜欢抱着父亲的大茶杯,大大的喝上几口茶水,然后撇撇嘴对父亲埋怨道:“好苦,好难喝。”父亲总是乐呵呵的笑着讲:“你还小不懂,茶不是这样喝的。”我挠挠头:“茶不是用嘴喝的吗?”

事到如今我帮能体会到几分父亲这话里的意思,茶竟如此特别!

茶生

开门七件事,就是中国人的待客方式,总是会最先给客人泡上、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不管家庭是否富裕,不管茶叶是否廉价,家中总是备着茶叶款待客人。这是主人热情待客的一番心意。由此可见,茶文化在我国早已根深蒂固。

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那时候的中国人还过着部落形态的生活,在当时茶树是什么东西,和灌木丛应该没有区别吧?是的,茶树是一种矮小的灌木。它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或许你刚刚经过一丛矮小的灌木,说不定就是茶树。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流逝。传说中,出现一个人,他发现了这种普普通通的东西。一天,它又寻了数种未知的植物,观察它们的形状、闻它们的气味,品尝它们的味道。不一会儿,他便觉得浑身难受,饥渴难耐。他知道今天吃的某样或某些东西,不适合人类食用。目光迅速搜寻——自己正处在半山腰上,这片区域杂草丛生,野花遍布,瞧不见一棵树的影子只有一丛齐腰高的灌木独自生长在这里,而那丛灌木下有着一种淡黄色的土壤。他大步流星走向灌木丛,蹲下身子,伸出大手便抓了一小撮泥土丢入嘴中,迅速从背筐里取出一些水咽了下去。一切行云流水,进行的十分迅速,这时,他也注意到面前的灌木,倘若不仔细闻,还不知道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下意识伸出手,摘下一片树叶往嘴里送去——微苦与淡香相互纠缠,使口腔十分清凉,这清凉瞬间侵入大脑、四肢直至整个身体,所不适渐渐隐退……

自从茶树被发现、茶叶出现后,它开始不断入侵、征服人们挑剔的味蕾。如今,中国毫无争议的成为了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论茶,中国人发现的最早;品茶,中国人品的最深。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西汉,将茶的产地的县命名为“茶陵”,即现在湖南的茶陵;晋朝时,出现了陆纳、恒温以茶代酒之举。为何能以茶代酒呢?长时间的喝茶依旧可以令思路清晰、心态平衡,但长时间喝酒却与之恰恰相反。巴蜀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巴蜀所处的四川盆地地带常年瘴气弥漫给人带来不适,聪明的巴蜀人发现煎茶服用不仅可以除去瘴气所带来的不适,还能解热暑......道家与佛教之人皆对茶情有独钟。在道家看来,喝茶是帮助修炼的“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死的好方法。佛教之人却依靠茶来禅定入静。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茶叶、丝绸、陶瓷被运送到中亚、欧洲国家。茶被他们视为珍贵的饮品,用来接待最尊贵的客人。

茶魂

茶叶早已脱离饮食的形式,茶文化成为中国的众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

茶是灵魂之饮,本不能单单作为饮食。中国人认为喝茶不等于茶道,喝茶的人不等于茶人。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立足于中国。茶圣陆羽,他是我国第一个将饮茶与个人品德,个人修养联系起来的。他及中国人赋予茶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而真正会喝茶、懂茶的人正要追求这种高尚的品质——正是这种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茶人精神”。

茶人选择茶叶时虽对茶叶的品质有所要求,但茶树不吝啬的将养料输送到每片茶叶上

茶树不计较生长环境,不计较土质厚薄,也不怕酷暑严寒,总是扎根这片大地,默默的奉献着自己。而生活在这片大地的中国人不也是如此吗?他们扎根在祖国大地,默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他们扎根于神州大地,以事业为根,以工作为根,以家庭为根......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为根,用自己的坚守与努力呵护着她,让她枝繁叶茂,让她繁花似锦,最终长成一棵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参天大树。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2

《菜根谭》是什么滋味,《南华经》奏何种箫声,《易经》演多少玄妙,《道德经》述怎般人生我无从回答。在平凡与自然面前,无人敢自称“大彻大悟”。

天地之始,道是自然。现今之状,道是颠覆。

也许这就是“还初”一号的由来。还初道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便有引人还初之意。不知享尽荣华富贵,成天大鱼大肉者活得累不累,亦不知身怀绝技者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乐趣,我只是觉得,粗茶淡饭便能令我满足。拿现今社会来说,年轻人觉得压力大,大学生自杀率低不下来,因为这个五族恶世正在无休止地创造新鲜事物,人的欲望无法减退,无法安于平凡。

有时候被迫“与时俱进”是一件令人疲惫的事:人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却忘了休息。人不顾一切向前冲,却连有何目的都不清楚。这些看似“积极”,并能促使时代进步的表现,渐成悲剧。

太多的做作,我学不来。即使学来了,也不能持续多久。有时候刻意成就的事物往往变了它原本的面貌。譬如让好动开朗的女孩学做淑女,譬如把在海底生活的鱼放到淡水中饲养,譬如

“本乱内末。”孔子如是说。“本”就是真实与自然。“性定菜根香”,人若能做到心如止水,无论面对多大的变卦都不会焦躁,方能品得其味。真正的味道只有“清淡”。正如一本《菜根谭》,尽述天下真理,句句波澜不惊。

想必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极富诗意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出自《南华经》一书,也就是《庄子》。

有人把“相濡以沫”看作爱情美好的代言词。我觉得很可笑。若用在爱情上,那也只能说是无奈之下的轰轰烈烈,与美好根本挨不上边。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本意应是:用口沫互相滋润,倒不如在江湖中自在过活,互不相识。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然而人能为彼此做到的事十分有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和谐的音符在每时每刻冷不胜防的出现,破坏心情。

人剥夺了太多自然的财产,却不懂珍惜。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身在福中,因为自然给予我们无限仁厚,无限需要,以致于我们各处天涯海角,互不相识,却依旧能够好好的活。

吹响自然的箫声,风起的一瞬,豁然开朗。

有人发出这般感叹:《易经》最难。哲学家常常搬弄大道理,却远不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的规律高深。人常常说要征服自然,最终自食其果。因为人生在世,若不依顺自然,将与死无异。因此在大自然面前,人应是渺小的。自然的玄妙及其无可替代的美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谜题。所以一本《易经》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亦属于未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不只是在哲学范畴内,更是一种修行。从《道德经》一书中,你会看到一反既往的哲学:人要柔弱不要坚强,人要愚鲁不要聪慧。列位看官莫误解,《道德经》绝非愚民的理论。柔弱的容易保全,就如牙齿和舌头。人为何要保持愚鲁?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大智者若愚。且无争者能容,这也是柔弱愚鲁者性格上的一个特点心胸宽阔,与人相处添和睦。李耳为人低调,却充满大智慧。《道德经》果真是智者的低语。

淡淡酒解淡淡愁。陶醉之后,仍忘不了茶的清幽。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若把这个花花世界比作美酒,那么“道”便是茶。

此茶,乃一杯好茶。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3

这是一杯极其普通的绿茶,既没有珍贵的茶叶,又不是用珍贵的水泡制的,它是如此的普通,却引起了我的青睐。

把一把不珍贵的茶叶放在杯子里,再冲上不珍贵的水,一杯很普通的绿茶就诞生了。那一片片绿绿的茶叶悬浮在水面上,如同一个婴儿般蜷缩着。水还是白白的,未染上一点儿茶色。蜷缩着的茶叶漂浮在水面上,东游西荡,一片,慢悠悠地沉了下去,又一片,慢悠悠地,茶叶一片片陆陆续续慢悠悠地沉了下去:一片,轻飘飘地浮了上来,又一片轻飘飘地浮了上来,茶叶一片片陆陆续续轻飘飘地浮了上来……反复着,如同舞台上一个个身穿绿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帷幕落了下去,原来着已是压台戏,茶叶全部沉在了水底,不动了,累了,该休息休息了……水无意间已在之歌舞中被渲染了绿色的气氛,不再独守着自己的白色,一层层染上了热闹又不乏寂寞的茶色……

微风吹着,丝毫不影响我“品茶”的好心情,反倒为我送来了阵阵怡人的清香。那是茶独有的香气,清爽半又不缺乏浓郁,有花香的那份逼人又有树的那份清新,给人一种美好的奇妙的感觉,使人精神振奋。浓郁的茶色,清新的茶乡香,使我神游其中,眼前仿佛是一幅春日风情画,又似是一块集万绿于一身的翡翠,虽有斑斑点点的“瑕疵”,却更为这幅画、这块美玉添上了美妙的一笔。看着看着,我真不忍心去打破这份圆满,又被这诱人的茶色和茶香所诱惑着,最后终于“昧着良心”不由自主地偷喝了一口,浓郁的茶色,清新的茶香和美妙的茶味在口中回荡,好美!好香!好妙!我捧着茶杯开始慢慢地品茶,层层绿纱环绕着我们,似乎风也是绿的,飘来的茶香也是绿的了。小口小口地尝,越喝就越感到茶的神秘,茶的不可捉摸……在绿色的茶香中,我看着,闻着,喝着,脑海也开始浮想联翩了……

人生正如一杯茶,我们是茶水,也是茶叶。刚出生时的我们就像那刚冲泡的茶叶,蜷缩着身子,茶水是白的,那时的我们也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没有任何色彩。经过环境的影响,亲人的.教育,我们逐渐舒展了四肢,学会了说话、走路、学习,茁壮成长着。还童心未泯的我们步入了社会,一个大染缸中,稚气的你被熏陶这,随时都可能被染上各种颜色,你要懂得接受,更要懂得拒绝。在人生中,我们又会像茶叶在水中沉浮不定般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机会和幸运,不要以为如何都一样,你的人生如何,你的这杯茶如何,或是淡然无味,或是清香浓郁,或是甘甜,或是苦涩,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机会来临时,好好把握,不要让你回首昨天时无味可品,把机会变成自己的幸运,茶就会变得清香浓郁。甘甜的茶很少,人生也很难一帆风顺,但苦涩的茶也并非不是一杯好茶,它同样能使你回味无穷……一杯好茶多冲泡以后,味道也会渐渐流失,直到最后……当数十年后,你一次次品味人生时,味道也会渐渐流失,直到你与地长眠,不要让那时光空虚而过……

看着眼前这杯绿茶,一杯极为普通的绿茶,我从中品到了许多;这杯很普通的茶,我要使它更清香浓郁,更耐人寻味。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4

最近爱上了泡茶。

架起白瓷的小火炉,在中间点上火,橙红的火焰上放上一把小瓷壶,白瓷。壶中注些水,不宜多,与壶顶相差三分之一即可。趁着水在烧开之前,拈起木夹,在小杯中夹起几朵菊。打开壶盖,将几片菊放入壶中。菊如浮萍般在水面漂浮,层层花瓣干瘪地挤在一块,蜷缩在一起。盖上壶盖,稍待片刻,便听得白瓷壶中“噗突”一声,便可提起把手,将茶倒入杯中。

水即出,香气氤氲,不浓,带着甜甜的淡雅在鼻尖跳跃,并不会停留太久,像清风拂面,转身已千里万里。水汽弥漫,滚滚往上涌,待雾意散去,便会看见白瓷杯中的茶。淡黄色的,近乎透明,只是很不经意,像沾了颜料的笔尖在水中轻轻一点便离开,留下丝丝淡黄色漂在水中,扩散,蔓延,融合。一切似乎无声无息却是确实进行着,在着白瓷的杯中,将阳光反射成温暖的颜色。

举起茶杯,细品一口,菊香瞬间盈满口腔,不浓,淡雅如山间浮云,却又切实存在,袅袅香气,隐约带着些甜,不,应该是甘,一种初触碰舌尖的苦,到滑至喉心的甜,直至滑入胃部却依然徘徊在齿间的香。那种甜不腻人,看似调皮却更显得深沉。与其说像春天新开的花,倒不如说是秋末丰收的果。

掀开壶盖,便可看见一派花意盎然的景象。菊经水浸泡后便化开,蜷缩的花瓣伸展开来,没入水中,却不及底,仅是悬在中央,骄傲得盛开着。淡黄色的花瓣挺得笔直,如新采下一般水灵。拿起一根筷子,往里轻轻一碰,花儿们便打起转儿来,像花仙子打开的裙摆,悠扬。

拈起几粒枸杞和几片红枣,掷入水中,白瓷的内壁便染得通红,很是喜庆。盖上壶盖,将小壶架上瓷台,让那出橙红的火舌舔着这通体雪白的小东西,待得壶中“噗突”一声,便拎下壶,倒出那茶水。

水汽下的茶水透着些许橙红,不淡,却也不浓,恰倒好处着色在瓷杯四周散开一层晕,朦胧如梦里花。细品一口,菊香已不如先前浓郁,但较先前深沉,在枸杞和红枣的甜味下,还透着丝丝的苦,不浓,却真实。

枣的甜不腻人,但较菊浓郁,甜如初春的花蜜,不浓,却清新怡人。而枸杞却有着与枣截然不同的甜,相比之下,杞子的甜如孩童的笑脸,虽不深沉,但纯真,是能够真真切切用心去感受的。

很早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茶如人生。那时的我年幼,不知其中意味,但现在我已明了。而我以为,准确得说,应该是“做茶如做人”。若一个人把周遭的一切看得淡了,便会在那茶中看见一幅山水画,有花,有树,有人,有喜,亦有悲;但若一个人把名利看得重了,在他面前的便仅是一滩水和几片茶叶罢。

而试问,这世间有谁可以放下名利,把一切看得云淡风轻?恐怕是没有的吧。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看见那壶中的山水画,看见那画中的悲喜。

一杯茶下肚,望见窗外的雨已停,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

再看看那壶里的花儿果儿,心中便很是欣喜。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5

不懂茶,但对茶又着实喜欢的紧。常喝的茶名曰毛峰,又细又直,墨绿的颜色隐匿着待放的清澈。滚烫的水注入茶壶,茶叶散开的那一瞬间最是迷人。本是瘦长的茶叶,肆意翻腾、涌动,有的在水中激昂地向壶顶泛起;有的兀自在最底层的角落蜷缩挣扎。就在这茶叶舒展的过程中,清香已经按耐不住,率先钻出壶盖,与周围热气蒸腾的空气搅在一起,再度发酵,弥漫于人的鼻尖。

泡茶一定要配好的茶具,什么茶用什么器具冲泡,这都是有讲究的。家里的那套茶具,普通的很,但也难掩茶的风韵——优秀的品质大抵真是很难被埋没的,它绝不因为自己身在并不理想的环境就随之平庸,相反,它会自顾骄傲,展现自己的姿态。

就像眼前这茶,绿的透彻,绿的泼辣,绿的奔放。像一幅山水画,潇洒飘逸。

茶和水是绝配,两情相悦般把各自最美好的部分展现给人们。热气搅着茶叶,榨出茶叶的魂,淡淡苦涩,回味甘香。闻之,已让人心旷,思绪也渐渐明朗而立体;品之,那是大自然最本源的精华,清冽舒心。

茶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息当中占据着重要席位。儒家礼仪的庄重,老庄淡泊的意味,还有佛家清寂的禅境,都在茶中。

陆羽是中国第一品茶高手,世称“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茶叶的典籍,因为陆羽,才有茶学。

《茶经》成书于唐代,至宋代时,茶已成为家家必备的饮用品,百姓们听书看戏,茶肆成为首选之地。中国人喝茶习惯不同,各地也都有各地的讲究。比如广东香港一带的早茶,还有扬州的荤茶,都别具特色。

茶是如此随性,既高雅,亦可成为市井文化的代表。

真正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的,往往是看似平淡的伟大。茶的芬芳,流传千年。

喝茶养性,茶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悠然的生活态度。手捧清茗,杯中汇聚的是对人生的体悟,对寒暑沉浮的点滴感怀。

因此在中国人的生活拼图中,茶和酒一起成为人们感念生命,记忆岁月的重要部分。人们甘愿把自己的悲喜愁思寄托在那桌上的杯盏当中,为这两位“挚友”,写下许多缤纷的诗句。

如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坛最难以磨灭的一个存在,千百年后,仍然悸动不息。他怡然的生命历程,像茶般甘醇淡然。

东坡先生对茶极是喜爱,为茶留下很多墨宝,相信茶的品质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数次被贬,东坡依旧是东坡,泰然自若,安定如常。也许,他会邀上三两好友,黄庭坚?还是佛印?大概都在。他们一起出行,穿林打叶,寻一处亭,烹一壶茶,填词联诗,谈笑风生。

回归朴实,回归本我。文人过着茶一样简单的生活,书写着不简单的生命光辉,这真令人动容。在社会风气苍白躁动的如今,我倒真是羡慕他们的生活。

不能只是羡慕,我因此爱上喝茶,一直喝下去,但愿喝出禅的味道。

这茶,真香!


篇3: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1 主题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与传统课堂教育教学相比, 主题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使得教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 内容更加丰富, 更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性。主题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师生作为校园主题活动的主体, 通过自愿、主动地参与各类主题活动, 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探索, 充分发展个性, 展示才能, 提升自我。

(2) 丰富性。主题活动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通过自主参与的形式, 使广大师生以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在思想、道德、学识、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主题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严谨的科技学术活动, 能够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 能够陶冶情操, 提升品位, 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3) 实践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广大师生实现社会化, 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 获得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 广大师生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能够从中经历、体验、感悟, 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抱负,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实践活动中, 能够使师生理论联系实际,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把主题活动与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起来, 在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长、成才。通过主题活动这一途径, 能够使广大师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应用与检验, 也能使广大师生依据实际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新时期主题活动的特点

高校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 它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相互激荡, 使得新时期高校主题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活动形式多样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社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愈发明显, 很多主题活动的形式都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悄然变化。校园主题活动已经摆脱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活动形式, 更加强调实践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促使校园主题活动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并富有感染力。

(3) 活动内容专业化。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品位, 这也促使高校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层次和品位。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高校师生凭借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 将教学、科研、校园文化活动融于一体,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特征。

(3) 活动载体信息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速和便捷, 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和即时通讯工具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新的载体, 随着多媒体、互联网等校园网络文化功能逐步完善, 校园主题活动载体出现信息化的特征。

3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就是要求高校要把主题活动提高到和传统课堂教育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 要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机制等, 切实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确立主题活动教育教学制度。在开展主题活动时, 首先要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即主管领导掌握主题活动的方向, 学生工作部门制定活动计划, 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其次要建立“三纳入”的保证体系, 即将主题活动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将主题活动成效纳入各部门评比考核中;将主题活动经费纳入高校学生活动经费中。

(2) 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群众性组织, 发展个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是社团的显著特点。以学生的共同兴趣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读者协会、英语协会、科技协会、棋牌协会、摄影协会、文学社等众多社团组织, 在引导学生发挥所长, 培养兴趣爱好之外, 如果能合理进行引导, 还能起到丰富校园文化,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挥才智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展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充实教育教学内容, 活跃教育教学氛围, 缩短理论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距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社会视野, 掌握实践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为了给青年大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技能和才华的条件和环境,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必须依托社会实践开展主题活动,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 进而全方位提高育人水平。

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以某一学科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方法, 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主题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拓展教育教学的途径和内容,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主题活动的新特点及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袁智慧.学校文化及其架构.中国教育报[N].2004-10-12:006.

[2]高洪, 田建国, 徐艳国.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 2005-03-03.

篇4:以主题文化为底蕴形成特色学校

一、办学理念的提炼,在求索中坚定

我校确立了“学识致真、品行致善、艺体致美”的办学理念,努力形成“文明、和谐、活泼、进取”的校风,“爱生、博学、严谨、乐教”的教风,“勤学、善思、扎实、严谨”的学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形成“人人争做博学教师、个个争当阅读之星”的良好学习氛围。

我校以创建“诗韵流彩的书香校园”“礼爱盈心的和谐校园”“奠基幸福的阳光校园”为办学愿景,通过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社团活动的构建等途径,力求走出一条“艺术美校,活动兴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二、学生与班级文化

学校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班级文化是作为学生文化的一种沃土。所以,希望让每一个班都有成长的痕迹,都能够有成长的温暖,都能够有成长的方法。

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在教室内墙设计“雏鹰争章我能行”展板,它分为必修章(品质习惯)、选修章(兴趣特长)、特色章(安全自护章、阅读写作章)和荣誉章(精英章、金章、银章)四大类,其中必修章9枚、选修章10枚、特色章2枚、荣誉章3枚。每一项奖章,学校都制定了具体的评比标准。通过雏鹰争章活动的开展,力求在全体学生中实现“人人有向上的追求,个个有攀登的行动,天天有奋斗的目标,常常有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最终促进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的人生底色刻满“书”的烙印。学校每天坚持“晨光阅读十分钟、阳光午后好读书、睡前温馨半小时”读书活动。1.早晨或中午学生到校后,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的读书氛围中,读书比较专注,不做与读书无关的事情。2.各班准备一个笔记本,由学生每天轮流记录班级读书情况,写上每天读书表现好的学生,最后由记录员总结出这一天大家总的读书情况并签上自己名字,以便教师随时掌握。3.亲子阅读。睡前读书卡,内容包括:读书时间、所读书目、读书情况自评、家长评价等。通过亲子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构建阅读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班级时时、处处充满书香,使读书成为学生生命的永恒。

三、教师与教学文化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同样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专著,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通过开展博学教师评比等活动,在教师中营造博学善思的读书氛围。

上好语文课,抓实语文科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校教师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阅读课、作文课……上课和听课都是一种享受。我校的科研课题——省十二五教育学会课题《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为教师研究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四、环境与设施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区楼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书香文化”主题:一楼(低年级教学班)以“走进童话”为主题,用“书”型展板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童话故事及童话人物;二楼(中年级教学班)以“走进经典”为主题,扇形展板上展示了经典诗文及译文、出处等;三楼(高年级教学班)以“成语文化”为主题,六角形展板分别介绍成语知识及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等。不同的文化主题,目的是一样的,旨在激发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的人生底色上刻满“书”的烙印。漫步在这样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教学楼内,师生的心灵受到了启迪,思想受到了熏陶。

五、增强特色促进发展,增添校园文化风采

近年来,各校都在积极探索与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特色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建设学校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又是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办学优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校遵循“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师生、突出特色效应”的原则,开展经典诵读和开发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全力打造“书香·阳光”学校特色。同时,学校还组建、支持各种社团的成立,并适时提供思想教育和经验引导。我校以“体现学生需求、展现学校特色、整合师资优势”为宗旨,拓展开发三大类别艺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类共19门校本课程。其中,“轮滑”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市区轮滑比赛中屡次夺冠,学校成为全国轮滑示范基地校、“阳光体育——中国轮滑运动定点学校”;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热情,学校被授予河北省体育(足球、田径)传统项目校。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校园足球文化节”系列活动;《音乐课本剧》《儿童创意美术》等艺术类校本课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特长发展空间,为学校开辟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几年来,学校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书香特色深入人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无时无处不是书香弥漫,儒雅从容,并借助校园主题文化建设的深入,把学校真正建成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教师工作的幸福家园。

篇5:三国文化征文1000字

**的三国时代,在那样的时代,有人把它的故事记述了下来,那就是《三国演义》你对三国文化又有怎样的了解与认识呢? 三国文化征文1000字【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书是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海洋。书能够传递知识,开拓视野。在书的世界里,我自由飞翔,好书伴我成长,影响我的一生。——题记

在学习生涯中,我结识了不少好书,它们陪伴我不断前进。其中有一本好书让我如此着迷,细细品味,它就是——《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段慷慨激昂的开篇词,将我深深地吸引进去,迷上了它,一发不可收拾。俗话说:“看《三国演义》,替古人担忧。”是啊,情节吸引力如此强,使我不得不为它哭泣,为它大笑。

当我读到“桃园三结义”时,我仿佛感受到了兄弟情谊。一张招兵买马的榜文,将三位素不相识的好汉紧紧的联系到一起,结成了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声,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志趣相投,按年龄大小,拜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正是因为他们的重情谊,讲义气,才演义了一段段美好的历史;当我读到“三顾茅庐”时,我似乎体会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他希望有仁人志士能够辅佐他走上成功的道路。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两次的不遇并没有是他打消念头,而是用仰慕高贤的诚意请出了诸葛亮,铸就了他的成功。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明察天下大势,出山之后,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中创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时,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出使东吴,他用自己的伶牙俐齿,舌战群儒,对答如流,使东吴的谋士个个面面相觑,无话可说。他力排众敌,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好,实在是好极了!”我不由地拍手称赞。“孔明大摆空城计”“草船借箭”“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名篇已家喻户晓,流芳千古。“佩服,吾甘拜下风。”我赞叹道。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人奸诈,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他领导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足以显示了他的能干。他重视人才,赤脚喜迎东吴谋士许攸,对关羽的厚爱……爱惜人才,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读《三国演义》,我收获了累累硕果。在书中,我看到了“刘皇叔白帝城托孤”的信任,感受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义气,体会了赵云单骑救后主的忠心耿耿……读《三国演义》,我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自由飞翔,了解历史,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爱读书,书是我人生的伴侣。与书相拥的岁月,内心不再孤单。因为好书伴我行!三国文化征文1000字【二】

中国这条腾飞的巨龙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他那深远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我不禁惊叹,其中出自罗贯中之手的历史名著——《三国演义》让我为之着迷。

说起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想,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该人人知晓,里面能文能武的名将让我敬佩。像蜀国名将:关羽、刘备、张飞。他们桃园三结义,手足情深,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魏国主公曹操的用兵如神、足智多谋,张辽的威武豪放……无不令我赞叹。最让我欣赏的就是忠义双全、义薄云天的大英雄关云长,他为了结义兄弟过五关斩六将、出生入死没有半句怨言。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向任何人低头折节,这一点足以让我敬佩,让世人为之折服。

不光《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让我赞叹不已,其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更让我大饱眼福。“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一篇我特别喜欢,尤其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这一部分。当刘备和孙权一起反击曹操时,因为水战用弓箭较适合,但孙权那里没有那么多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便约时三天让诸葛亮造出十万之箭,如造不出,诸葛亮将被军法处置。诸葛亮倒是不慌不忙,第一天只是在林中优哉游哉散步,到了第二天晚上,天气骤变,起了薄雾,诸葛亮命将士一字排开,船上布满了稻草人,让士兵擂鼓呐喊,曹军因看不清敌方,不敢轻易派兵,只能命将士用箭去射,箭全部射在稻草人上,十万支箭,一夜间“造”了出来,周瑜面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自叹不如,而诸葛亮却一笑而过。他的笑很有深意,他是笑周瑜的计策落空,曹操的无知,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英雄本色。

篇6:禁毒主题征文1000字左右

在高墙里面,那些花季少年是戒毒人员、违法者,是病人、也是受害者,但更是孩子。而每个孩子的故事都如此心酸,如此“血肉模糊”。本该盛开的生命却如此的荒芜和绝望。

而青春,又是一个永远绚丽的词汇,它的灿烂令许多词汇“贫血”。它与阴霾的天空极不协调,更别说是一幕幕惨案。我们要把握好青春,就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让我们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远离毒品,健康成长,让我们懂得岁月之短暂,生命不再荒芜。

远离毒品,健康成长,让我们摆脱冲动与鲁莽,拥有理智和稳重。

远离毒品,健康成长,让我们珍惜生命,去拥抱灿烂的前程。

远离毒品危害主题征文:拒“你”于千里之外。

“拒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句经典语录。我觉得,这该是人人谨记的一句话……

参天大树环绕着校园,树阴底下是同学们追逐打闹的情景,一阵阵欢声笑语及朗朗的读书声传入耳中。即使是流泪了,下一秒也会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得破涕为笑,像愉悦的小鸟,在同一片蓝天下自由翱翔。也让我们不禁感叹:“童年的时光可真美好啊!”如若在此时,毒品这个被释放的魔鬼出现在你身旁,我想:这该是你永远也抹不掉的一层阴影……

毒品,名副其实,外表五颜六色,像甜蜜的糖果一样,事实上,它的内心是肮脏的、歹毒的。不知不觉中,你便成了它的俘虏。回忆当年,有多少“迷途羔羊”因吸毒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这一走,再也没回过头。世上有一种“丸”,叫“摇头丸”,可谁又知晓,这一摇,十年寒窗苦读也随风远飘;还有种“冰”,世人称之为“冰毒”,会使你全身“麻痹”,像个木偶,被它控制。

你知道吗?作为小小少年的我们在校园这片乐土上成群结队地玩耍、学习,而一旦你吸毒了,你将会受到排斥,大家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你这个另类。最后,你会满怀遗憾地离开依恋的校园,进入孤寂而又痛苦的漫长岁月,跨进少管所的大门。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倒下了,还谈何中国梦?往昔,就是因为毒品这个“万恶之源”的出现,才使中国背上“东亚病夫”这个称号。因此,我们要向虎门销烟的禁毒英雄林则徐一样,杜绝毒品,向毒品说“不”!把毒品这个“恶魔”从中华大地上永远地驱逐出去,让我们都争做一名“禁毒小天使”吧!

篇7: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记得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主张,强调“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在汉代,儒家思想虽然被后世加以改造,但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仍被传承了下来,儒家“五常”也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周总理为了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政治道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周总理的“五德”精神,其本质上就相当于是在儒家“五常”的基础上发扬,并融入时代要求与时代特色,也就被人们欣然认可和接受。

由此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深扎根在了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心中,并体现出深远持久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每一个中华人民所熟知,被每一个中华人民所认可,在潜移默化中支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行为处事的方式和思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孝。每一个作为子女的中国人都会对自己的亲人以及抚育过自己的长辈尊敬,让中国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的老年人不被冷落、不被抛弃。以及团结互助这一传统美德,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像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才使得这个有五十六个名族组成的国家安定的、统一的朝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迈进。足以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名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名族迈步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篇8: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主题文化活动的建构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对问题学生的影响也将会非常深刻, 甚至是一生的, 而学生更是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这样的主题文化环境中, 乐于去接受主题文化所带来的各种充满文化情境化的德育影响。主题文化不仅是一种活动模式, 更涉及了一种充满文化情境式的德育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主题文化活动的实施希冀可以呼唤出工读教育德育模式的一种新的改革趋势。主题大单元具体, 就是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周、节、月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种相关的显性的和隐形的德育资源, 根据文化情境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和经验的教育资源, 使得有限的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空间, 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上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本文将以“感恩节”主题文化为例, 给予主题文化详细的描述和介绍。

指导思想

感恩节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是一种体现人性善的教育, 是把我们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 它可以消解我们内心的恩怨, 洗涤世间一切尘埃, 是人之所以高贵之所在。在感恩节即将到来之际, 以“感恩”为活动主题, 开发与实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文化情境”为价值追求, 在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前提下, 整合工读学校的活动资源、课程教研、人力资源, 致力于开发与建构把“问题儿童”与知识、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的, 体现情境化、人格化、整合化和多元化为特征的活动与教学模式, 并努力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地统一于我们精心优化的主题“文化情境”之中 (如亲情节, 感恩节等) 。以优化的“文化情境”为基础, 营造广阔的, 富于动感、美感、智慧和亲和力的学习与活动空间, 让“问题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情境中接受点滴濡染, 接受改造, 缔造“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主要目标与活动思路

为“问题儿童”缔造和营造一个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让“问题学生”在充满文化情境”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改造, 重塑自我, 是开展主题文化节的主要目的。

主题文化活动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四个板块来建构, 分别是环境板块、阅读板块、活动板块和学科教研板块, 让整个校园弥散出一种“特定的”主题文化氛围, 并创设和建构一种充满“文化情境”式的活动模式和教学模式。

在环境布置板块, 可以通过主题情境 (如亲情, 游戏, 童话) 来布置班级环境和学校廊道等;在活动板块以综合课程整合为目的, 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板块, 将语文、科学、思想品德、地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整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在学科教研板块, 将主题情境 (如亲情、感恩) 等与学科文化相结合, 以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性展示课为重要内容, 鼓励工读学校教师进行情境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反思研究、协作研究和课题研究。鼓励工读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渗透和倡导建构主义情景认知论, 探索和尝试“文化情景式”的教学模式, 促进工读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活动时间与效果期待

工读学校每学年可以集中组织3~4次的主题文化节的开发和实践活动。主题文化活动在确保学科课程主体作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并整合课程资源, 围绕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等文化主题, 以德育为主导、以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至家庭、从家庭到社区, 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教育月文化节活动, 一次主题文化节要持续2~3个月, 充分营造充满文化情境式的工读校园和工读班级文化, 让“问题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沉浸在某种特定的 (如亲情, 民俗, 游戏, 感恩) 主题文化情境中接受主题文化的濡染、滋润和侵蚀, 凝聚精神、寄托幽思。让“问题儿童”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文化情境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生活、培养情感、激发改造。这样一种文化情境, 润物细无声, 对“问题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主题文化活动口号

可以利用电子屏幕和横幅等形式在校园内大力宣传, 营造主题环境和主题氛围。如, 感恩, 从心开始, 让爱温暖彼此。感恩, 从细节开始, 感恩, 从尊重老师开始, 感恩, 从开始想念妈妈开始。感恩, 让我们用至诚的心来感恩, 感谢国家的培育之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感谢农民的辛劳之恩, 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之恩。常怀感恩之心, 常为感恩之行。感恩不仅是一种品质, 更是一种责任。

主题文化活动具体策划过程

(一) 环境板块

1.宣传画制作及张贴:各班级制作包含感恩及科技元素的宣传画, 在校园和班级张贴。2.学校廊道:体现感恩及科技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布置。3.班级环境布置:征集学生感恩画, 装饰学校楼道、走廊。4.组织进行感恩环境文化建设评比, 评比出一二三等奖, 以示鼓励。

(二) 文化阅读板块

以语文学科阅读为突破口, 以学科文化阅读、大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为主要领域, 以自主阅读、课堂阅读、班级阅读、网络阅读、亲子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文化生态, 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 让“问题学生”浸润于书本的瑰丽世界之中。

1.分别给学生推荐感恩故事。2.推荐感恩书籍阅读书目。3.推荐感恩类阅读网站。4.各班级建阅读书角增设各种优秀的中西方感恩书籍。5.与社会知名人士面对面———邀请与感恩相关社会人士、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给孩子们做感恩专题讲座。

(三) 活动板块 (尽量让父母参与其中, 体现亲子情意)

1.“看”感恩:阅读经典感恩故事, 看感恩经典电影。2.“写”感恩:感恩故事征文比赛 (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 。3.“讲”感恩”:感恩演讲比赛 (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 。4.“画”感恩”:制作感恩手抄报。5.“评”感恩:感恩作品评比, 感恩知识竞赛评比, 感恩画展评比。6.“秀”感恩:真人秀大型活动 (让学生大规模的参与感恩相关的角色扮演) 可以以班级为小组, 各班级具体来策划。7.“做”感恩, 走出学校, 进入社会福利院等相关机构体验与服务感恩, 让学生体验到其实能够帮助别人其实是很幸福的事情, 工读学校最终的培养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四) 学科教研板块

1.组织工读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围绕主题 (感恩、亲情) 进行学科教学, 把主题 (感恩、亲情) 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去。课程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史社、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各学科, 课型则可以涉及到探究课、情景课、欣赏课、听说课、阅读课、活动课等多种课型, 在保障学科教学的独立性的同时, 将课堂学科教育教学与主题文化节想结合, 并将优秀教师的主题展示课与工读学校常规公开课相结合。分步实施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性展示课, 鼓励和指导工读教师进行文化情境研究、行动研究、问题学生个案研究、反思研究, 撰写主题文化节相关的教育故事与教育随笔。

2.“感恩节”主题教师文化交流。文化人心中最大的快慰莫过于有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机缘与舞台, 学校可以举行“相约星期二”等工读学校教师文化沙龙, 让工学校读教师参与文化交流, 工读教育的交流内容要关注工读教育, 但同时更要跳出工读, 跳出工读教育狭小的圈子, 融入教育大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大环境, 我们会发现外面是广袤的天地, 有众多的教育元素、教育思想可以吸收。为此, 工读学校更应该跳出工读看工读, 寻找和吸纳一切优质教育资源, 以实现工读学校内部的自我扬弃, 自我发展和自我优化。

3.编写“感恩节”主题校本课程, 如编写《工读学生感恩文化读本》《工读学生文化读本》等校本课程开发 (依照不同的主题编写不同主题的校本课程) 。

4.学校校报亦可以作为主题文化活动的舆论导向, 及时报道学校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 及时传递和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主题文化活动注重营造有特色、有情境、有情感、有情怀的工读校园, 注重对工读学校校园文化的渲染与积淀, 以扩大工读学校的自身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篇9: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

【关键词】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校园文化活动;职业素养;校企文化

一、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校企共建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鲁昕副部长也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多次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要求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中职学校应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积极推进校企文化的融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为我们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是当今中职学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职业素养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任务

通过调查发现,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约束力是用人单位最注重的员工素质和能力,是排在前五位的指标,而这些都是属于职业素质的范畴。五项指标里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其他仅仅通过专业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大部分学生初次就业频繁跳槽。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原因并不一定是学生缺乏胜任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在企业生存所必需的职业素养,导致没办法在企业里面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从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企业招聘员工时,在看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这一特点使得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具有更为明确的必要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三、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桂西欠发达地区是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辖的30个县区,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大石山区和水库库区于一体。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落后于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体制和经济计划时期办学思想的束缚,教学内容陈旧狭隘,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商科特色,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市场适应性差;另一方面,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边远落后山区,山区初中教育应试教育的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活动;重理论考试,轻能力培养。另外,山区学生信息量不足,兴趣面比较狭窄,性格特点偏内向,这几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该地区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填写,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校园活动以体育运动和艺术晚会为主,每个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有球类比赛或者文艺晚会,80%安排有假期社会实践,20%的学校建立了社团,活动类型主要集中在艺术类、体育活动类,有部分学校举办技能类、考证类的活动,可见在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丰富,娱乐性较强,在方法上灵活多变,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大部分学校校园活动缺乏“职教”特色,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80%是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做一线工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无法深入合作,校企文化的结合不够紧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强化。

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助推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建设资金匮乏,学校自筹能力有限,能用于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较发达地区少之又少。在校园中营造专业环境譬如校企文化长廊,教师办公区按照企业格局设置等形式难以实施。在如此情况之下,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物美价廉”的方式便成为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能让校企融合达到不一样的高度。

1.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开展具有职业文化特色的系列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激活学生个性、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目前,中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是艺术体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以娱乐性为目的,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和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既要保证活动的量,还要抓活动的质,只有成规模和高质量的系列活动才能形成贯穿于活动的文化精神,譬如定期组织企业文化节、科技节、技能节,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技能意识、竞争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2.组织职业社团,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要使学生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光靠教师的教育,效果甚微,若能调动学生“做”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精神,自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便是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途径。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化团体,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挥自身才能、塑造自我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围绕商业活动组建社团,学校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能手担任社团的兼职指导教师,通过开展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学校努力搭建职业社团与企业实习的平台,向企业推荐优秀社团毕业生,以各项举措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共同开展活动,交流企业文化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文化元素,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而学校与企业党团组织、工会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搭建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校企文化互动和对接的有效形式。

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开展职工与学生间的文体比赛、职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之中。

二是开展企业文化节、科技节、技能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时,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譬如学校开展技能比赛聘请企业的资深人士做评委,并为学生做点评指导。

三是经常举办成功企业家报告会,让学生得到直观的、直接的启示和教育,通过他们真实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根据企业文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学生,以校园活动为依托,为学生融入企业搭建桥梁。桂西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也能结合自身实际走出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道路。

参考文献:

[1]魏雯.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22-123.

篇10:过年主题征文抒情作文1000字

每年的春节,我们家的过年菜中总少不了红苕(红薯)丸子这道菜。

红苕丸子。

我的家乡位于关中北部的铜川农村,这里沟壑纵横、坮塬密布,梯形的坮塬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旱田,大块的旱田种植小麦,小块的旱田种植玉米、豆类、耐旱的蔬菜及红苕等作物。父亲每年都要整出二分地,在立夏前后、趁着雨水增多的时候,去集上买几把红苕苗栽到地里。红苕苗最怕太阳暴晒,因此要选择阴天或者傍晚栽种红苕。全家齐上阵,男的挑水,女的挖坑、浇水、埋苗。最开始的一周,如果天不下雨,需要每天挑水去浇红苕苗。三伏天里,父亲隔几天就要去地里翻红苕蔓,保证每棵红苕蔓根部都能均匀地接受光照。霜降过后,红苕蔓干枯了,父亲准备好架子车、镢头去地里挖红苕。收成好的话能装满一架子车,多数时候因天旱仅仅能收半架子车红苕。收回来的红苕大小不一,父亲将其分拣,在院子里晾晒上几天,先将有伤的挑出来,留下好的储藏在红苕窖里。母亲会将挖烂的红苕削去伤疤、洗净,给全家蒸着吃。储藏的红苕留够过年做红苕丸子的量,剩下的差不多能吃一个冬天。

小时候,家里穷,过年的菜以素菜为主,母亲用黄豆、绿豆泡豆芽,打上几斤豆腐、割上三斤五花肉,留出饺子馅,剩下的做几碗条子肉,做得最多的就是红苕丸子了。母亲做红苕丸子,先将选好的红苕洗净,大的切成两半,大火蒸上半个小时,蒸熟后出锅放到案板上,趁热剥去每个红苕上的薄皮,盛在菜盆里备用。接下来,母亲找来一个大菜盆,舀一碗面粉,加适量水和成糊状,将剥了皮的熟红苕捣烂后混入糊状面粉中。母亲像揉面一样,把面粉与红苕揉匀。第三步,在热锅中倒上半斤菜油烧开,此时,灶下的火要小些,只见母亲左手抓一把“红苕泥”轻轻一挤,一个个红苕丸子便从她左手虎口中顺着锅溜进热油中,她右手持漏勺,顺势一翻,待锅中的红苕丸子变成金黄色,迅速捞起盛在大菜盘中。炸好的红苕丸子其实只有八成熟,吃的时候需要在锅里再蒸上十分钟左右。

记忆中,凉拌豆芽、麻辣豆腐、炒鸡蛋、条子肉、红苕丸子五个菜构成了儿时的过年菜,常常是家里来了拜年的亲戚,母亲才会上齐这五个菜。豆芽与红苕是自家产的,相对多一些,条子肉过不了正月初五就吃完了,孩子们只能憧憬着下次过年再吃。红苕丸子一直能吃到元宵节,蒸好的红苕丸子热气中带着丝丝甜味,再撒上一勺白糖,吃一块,甜而不腻、唇齿留香。

篇11:家风故事主题征文1000字左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很多幸福和谐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老实做人、与人为善、踏实做事、勤奋节俭。我的家人是这样做的,也这样要求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爸爸老实本分,是村里出名的老实人;妈妈勤俭持家,生活中勤俭节约,是邻里公认的。我记得小时候,我听到最多的夸赞就是“人家这孩子老实,跟他爸爸一样”。

但是,有一次爸爸的一位老同学来家里做客,说:“你爸爸上学那会儿太老实,你别像你爸爸那样,太老实会吃亏的。”当时,我觉得叔叔说的也有道理,我一时真不知道该不该做个老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人的勤劳能干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什么农活都做过。所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从来不怕吃苦不怕累,因为我觉得这些跟干农活相比轻松多了。

十岁之前,爸妈不让我跟他们到地里干活,我就在家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收拾屋子做饭照顾妹妹,七岁时,我已经可以烙大饼。也许正是得益于那时的经历,我做各种家常饭菜得心应手,这点也成了我后来找对象的一个筹码。

那时,我就觉得长大了就应该多干活,这样长辈就能少干点。我爷爷经常和别人提起我的一句经典话,说我曾经对爷爷说,“我多干一点,爷爷就少干一点。我越长越大,就干的越来越多,爷爷慢慢老了,就可以干的越来越少”。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说过了,翻译成现在一句很常见的话应该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的家人做人老实,做事踏实,为人善良。爷爷在我们村里人缘特别好,他乐于助人,为人和善,认识爷爷的人都说他是个特别热心肠的人。不管谁家有事只要被爷爷碰到,能帮就帮。爷爷爱做小买卖,认识很多做小生意的,算盘打得也很好。记得村里谁家卖粮食,卖牛卖羊啊,都会叫爷爷帮忙。爷爷虽然没上过学,但算数能力特别强,有爷爷在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还不会算错账。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爷爷肯定会到场,端菜洗菜、烧火洗碗,忙里忙外,直到现在八十多岁了,他还会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爷爷还爱赶集,每次赶集都会问问邻居们有没有带东西的,于是每次赶集回来,他的小三轮都是满满的。一到胡同,就听爷爷喊李家的鸡蛋,赵家的大米,邻居们纷纷出来取东西,这也算“代购”了吧!

我爸爸的“名片”就是老实,自己吃点亏不要紧,从来不去伤害别人。受爷爷的影响,他一样喜欢帮助别人,在村里谁家有活需要帮忙,从来不会拒绝,总是尽力去帮着做。

爸爸其实差点做不成农民,他初中毕业后,村里征兵,爸爸各项指标都符合,而且算是很优秀的,村里已经决定让爸爸去了。就在这时,另外一家找到我家,跟爷爷和爸爸说,他家孩子多,挺困难,希望把名额让给他们。后来,爷爷和爸爸就把名额让给了他们家。

对于这件事,爸爸心中一直也很遗憾。村里为了补偿爸爸,推荐爸爸去县里农校学习,回来在村里做农业技术员,爸爸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农业合作社散了,为了养家,爸爸出去打工,爸爸老实人好,踏实肯干,在工地上也赢得了老板的赞赏,让爸爸学厨师,在他们工地的食堂工作。老板对爸爸很放心,把食堂交给他打理,爸爸跟这个老板做了二十多年。

我的家人都很勤奋节俭,首先要说的就是我的妈妈。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穿的鞋子、冬天的棉裤、棉袄,都是妈妈自己纯手工做的。印象中,妈妈总是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在家里做鞋底。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多零食,炒花生瓜子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记得村里经常来卖饼干、方便面的,也可以用粮食换,妈妈一般不给我们买,如果妹妹哭,她会用粮食给我们换一点,还要用那些她从地里捡来的粮食。

妈妈过日子精打细算,能省就省。我小时候,家里电器很少,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看了很多年,洗衣机、冰箱到我结婚时家里才买,但直到现在他们也不用。每次回家,我都说:“妈妈年纪大了,别再手洗衣服,用洗衣机洗就行了。”她总说:“值不得,没多少。”其实,她就是舍不得那点电费。

从小,爷爷就告诉我,咱们到哪儿都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样人家都喜欢。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别再像他们一样种地。我一直记着他们的话,不管上学,还是工作以后。

在学校的时候,完成好学习的基础上,我很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担任班干部,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每年都会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奖状。工作以后,我踏实认真工作,作为一名医生,我用心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我一直坚持两点:一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处处为患者着想;二是学习好医术本领,为患者做最好的服务。

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个公立医院,在工作第一年就被评为北京市区级优秀医务工作者。在现在工作的这个医院,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既然走上从医的道路,我一定以良好的医德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医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要我们认真遵守好、传承好文明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上一篇:创建文明校园班级方案下一篇:物流信息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