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2024-04-26

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解 决 问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正要给运动员送水,还有拉拉队在为运动员喝彩加油呢!大家都是爱运动、团结互助的好孩子!

教师:最精彩的要数啦啦队的表演了,他们一会按前后排分开,一会按男生女生分开,在变队形呢。(出示啦啦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2、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4、谁能把你知道的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还可以怎么说?

5、求一共有多少人,把问题的关键词圈起来。

6、该怎么列式解答?写在草稿本上。

7、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预设1:8+7=15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这里的8、7各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第一排+第二排 预设2:9+6=15人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这里的9和6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男生+女生

8、教师: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加数不同,得数相同,都用加法)

9、小结:

教师: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片,得到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10、完成97页做一做

教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你想怎样回答? 还可以怎样解答?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例6

1、出示情境图,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说说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原来有多少个哨子?)我们知道哪些信息?

3、问题里的关键词是什么?(原来),“原来”是什么意思?(一共)

4、怎样解决呢?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并指名回答。板书:7+5=12(个)问:为什么要用加法? 7、5、1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5、小结

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和求一共有多少个是一样的意思,所以也是用加法计算。

6、练一练

完成98页做一做

三、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篇2: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动场门口

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想进去吗?我们得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获得入场劵,准备好了吗?看谁先获得入场劵。火车火车开起来。。。(1)算一算门票上算式的结果。

恭喜你获得入场券,后面的同学要加油哦。其他人想不想进去? 最后一题我们一起回答;9+6= 谁来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计算的?

(2)看来大家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得非常好,祝贺大家顺利进入会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看,门口的大红灯笼多漂亮,一共有几个红灯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

运动场上可热闹了,仔细看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大家都是爱运动、团结互助的好孩子!

最精彩的要数啦啦队的表演了,他们在不断地变队形呢。(出示啦啦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贴信息条:知道了什么?)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他找到了一些重要信息,谁再像他这样说一说(找多生说,并看屏幕一起说,贴信息条: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贴信息条:)预设3:男生比女生多。„„

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出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谁能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还可以怎么说?

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示解答?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完成、汇报(2)

预设1:8+7=15(人)跟他列的算式一样的举手。(板书:8+7=15)教师: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8、7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2:9+6=15(人)(板书:)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这里的9和6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加数不同,得数相同,都用加法)(3)回顾总结:

教师: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片,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三)练习巩固

同学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老师奖励孩子们去动物园参观,想去吗?。

(1)首先我们来到了天鹅湖边。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样解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

5、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天鹅的困惑,它们欢快地游走了。看,淘气的猴子在做游戏呢,快来看看吧!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说说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你想把哪部分和哪部分合起来? 4.把你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在自己本子上用不同的算式列出

5、他们的列式有什么不同?

(3)草地上的小兔子们吵起来了,原来啊,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怎么解决呢?

请你列式解答,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答方法。

谁的做法正确呢?请你做一个公正的小法官,给他们评评理吧!

(四)总结

1、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山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同理,解决同一个问题时,观察角度不同,列的算式就不一样,但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后排有8人

男生有9人

前排有7人

女生有6人

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解答?

8+7=15(人)

9+6=15(人)

解答正确吗?

篇3: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1) 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 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 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 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 (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 准确理解;

(3) 计算手段简单, 与旧知识联系少, 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

(4) 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 要求我们搞清概念、原理, 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所以近三年以来, 在这一章的教学时我尝试着运用以下几个的方法入手, 充分联系实际, 不断增强学生新奇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由感性认识自觉地向理性认识飞跃。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排列与组合”单元的教学中, 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次序是:基本概念的形成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概念) →基本算法规则的掌握 (原理与公式) →概念和算法规则相结合的应用 (这里是以解题规律为主线, 把排列应用题和组合应用题一并按其解法由易到难分层次集中而对偶地解决的) 。结构如图所示:

这样就理顺了学生学习排列、组合内容的认知层次, 加强了该单元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学生学起来脉络清晰。

二、在教学过程中狠抓排列与组合、加法与乘法原理的对比度, 强化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

如果排列概念和组合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分离程度低,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差, 则会造成学生对排列和组合的判定不清, 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使用不准,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正确性。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 按调整后结构的顺序教学, 很自然地实行了对比:

(1) 在入门课里, 开篇就将排列概念和组合概念进行对比, 有利于引导学生得到并掌握排列和组合的判定标准:看实际效果与元素的顺序有无关系。

(2) 比较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并运用其判定标准——是分类还是分步, 去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以加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辨别。

(3) 把排列、组合问题按其解法分层次对偶地解决, 在没有单独占用课时的情况下, 很自然地为排列和组合进行比较, 为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运用对比, 提供了切实而尽可能多的机会。于是, 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 引导学生不断归纳、就总结出以下各规律:

A、排列与组合的判定标准;

B、加、乘两原理的判定标准;

C、排列数公式的特征;

D、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

E、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 仔细审清题意, 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际问题。

(2) 逐一分析题设条件, 推求“问题”实际效果, 采取合理处理策略。

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有:正面入手;正难则反;调换角度;整、分结合;建立模型等。

(3) 根据问题“实际效果”和所采取的“处理策略”, 确定解题方法。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 不同的提法很多, 其实归根到底, 不外乎以下五种:枚举法;直译法;分步法;分类法;排除法。其中职高数学中最常用的有分步法、分类法、排除法。

三、注意解题方法的教学和培养

我在“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中, 除注意一般学习策略 (如做笔记、画线、注记和写单元结构图等) 的培养以外, 更注重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培养和训练.对排列、组合问题解法的教学, 始终按“仔细审清题意, 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际问题→逐一分析题设条件, 推求问题实际效果, 采取合理处理策略→根据问题实际效果和所采取的处理策略, 确定解题方法”的基本步骤进行, 以培养学生在解排列、组合问题时, 有抓住“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这个关键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能力。下面我就举职高数学中最常见的例题及方法:

例、将班上六个班委分成三组去参加义务劳动,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分析:要将六个班委分成三组, 可以分为三类办法: (1-1-4) 分法、 (1-2-3) 分法、 (2-2-2) 分法。下面分别计算每一类的方法数:

第一类分法, 这是一类整体不等分局部等分的问题, 可以采用两种解法。解法一:从六个元素中取出四个不同的元素构成一个组, 余下的两个元素各作为一个组, 有C64=15种不同的分法。解法二:从六个元素中先取出一个元素作为一个组有C61种选法, 再从余下的五个元素中取出一个元素作为一个组有C51种选法, 最后余下的四个元素自然作为一个组, 由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各选取出一个元素分别作为一个组有先后之分, 产生了重复计算, 应除以P22。所以共有C61·C51÷P22=15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第二类分法, 这是一类整体和局部均不等分的问题, 首先从六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出一个元素作为一个组有C61种不同的选法, 再从余下的五个不同元素中选取出两个不同的元素作为一个组有C52种不同的选法, 余下的最后三个元素自然作为一个组, 共有C61·C52·C53=60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第三类分法, 这是一类整体“等分”的问题, 首先从六个不同元素中选取出两个不同元素作为一个组有C62种不同的取法, 再从余下的四个元素中取出两个不同的元素作为一个组有C42种不同的取法, 最后余下的两个元素自然作为一个组, 由于三组等分存在先后选取的不同的顺序, 所以应除以P33, 所以共有C62·C42÷P33=15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篇4:新目标七年级(上)8单元练习

1.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____.

A. No, I wouldn’t B. No, I won’t

C. No, thanks D. No, I don’t

2. ——I’d like some coffee.

——____.

A. Here are youB. Here they areC. It’s here D. Here you are

3. What kind ____ pizza would you like?

A. of B. toC. fromD. on

4. ——____ your phone number?

——It’s 8345036.

A. How manyB. How muchC. What D. What’s

5. ——Look! We have ____ orange juice now.

——Really? Let’s go and buy some.

A. littleB. a littleC. fewD. a few

6. John doesn’t like apples ____ pears.

A. orB. andC. butD. also

7.——Which year ____ you born? ——I ____ born in 1991.

A. were; was B. was; wasC. was; were D. were; were

8. Teachers’ Day in China is on ____.

A. September 10th B. October 10th

C. August 10th D. November 10th

9. There are ____ floors in the building and he lives on the ____ floor.

A. twelve, twelfthB. twelfth, twelve

C. twelfth, twelfthD. twelve, twelve

10. ——____?——It’s February 18.

A. What day is it today B. What time is it

C. What’s the date todayD. Do you have time

11. ____ is our National Day(国庆节).

A. 1st October B. October 1stC. January 1st D. September 10th

12. ____ like to have a school trip.

A. Tom, you and IB. You, Tom and I

C. I, you and Tom D. Tom, I and you

13. ——Thanks for asking 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____.

A. That’s allB. That’s not allC. That’s all right D. All right

14. Each ____ has a new pen.

A. students B. studentC. of students D. of student

15. When is your English ____?

A. name B. bookC. party D. teacher

Ⅱ. 根据句意和所给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is J____.

2. September is the n____ month of the year.

3. The l____ month of a year is December.

4. I’m 12 years old. My b____ is November 18th.

5. We have a m____ festival in August.

6. Her birthday p____ is October 22nd.

7. Children’s Day is on J____ 1st.

8. Gina was born on S____ 28th.

9. Monday is the s____ day of the week.

10. Spring in Beijing usually lasts from(持续) M____ to May.

Ⅲ. 根据句意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 ____(four) day of the week is my birthday.

2. John’s birthday is May ____.(twenty-one)

3. ____(Charles) birthday is March second.

4. ——Joe, when is the school trip?

——It’s October ____(twelve).

5. I am the ____(two) among the children in my family.

6. Let’s ____(learn) English.

7. You can ____(put) the book on the desk.

8. It’s the ____(three) time for me to come to Shanghai.

9. Does she ____(have) a sister?

10. My ____(birth) is June 4th.

Ⅳ. 单句改错

1. Bob was born in June 5th, 1990. ____

2. May is fifth month of a year. ____

3. ——Which is your age? ——I am 14 years old. ____

4. Vera’s birthday is sixth of August. ____

5. Tom and David’s rooms are different. ____

Ⅴ.完形填空

One day the students of Class One are __1__ a painting class. Eve-ryone __2__ to draw a picture, but Jim doesn’t. After class, Jim gives his picture __3__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__4__ a look at it and gets angry, “Why do you give me a picture with __5__ on it, Jim?” asks the teacher. “I’m __6__, sir. I draw a cat and a fish on it,” says Jim. “Then __7__ is the cat and where is the fish?” asks the teacher again. “I draw a fish first. When I finish __8__, the cat __9__ the fish. When I give it to you, the cat __10__ away,” says Jim.

1. A. having B. hasC. haveD. to have

2. A. start B. beginC. begins D. beginning

3. A. forB. inC. atD. to

4. A. haveB. hasC. watchesD. take

5. A. something B. anythingC. nothingD. everything

6. A. happy B. sorryC. late D. excuse

7. A. where B. whenC. how D. what

8. A. draws B. drawingC. drawD. to draw

9. A. eats B. givesC. takesD. sees

10. A. runsB. takesC. goes D. comes

Ⅵ.阅读理解

(A)

1. Which is the cheapest(最便宜的) of all? ____.

A. Hat B. T-shirtC. Pants D. Socks

2. How much are two sweaters and a hat? ____.

A. $14B. $20C. $21D. $22

3. You can buy ____ in Mason’s Clothes Store.

A. black pants B. a blue sweaterC. a green hat D. red socks

4. You like red and you have only $6. You can buy ____.

A. a sweater B. a hatC. a T-shirt D. none(全无)

5. You only have sixteen dollars. You can buy ____.

A. a sweater and a pair of pantsB. two T-shirts and a pair of socks

C. two sweatersD. a sweater and two hats

(B)

Today is November 8th. It’s Linda’s birthday. She is twelve. Jim, Kate and Bill are her friends. They want to buy some presents(礼物) for Linda. They go to the shop near the school.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in the shop. They buy a big cake, two boxes of color pencils, a pencil case and some exercise books. They want to buy two dolls for Linda, but the dolls are not cheap.

1. ——How old is Linda today.——____.

A. 12 B. 13C. 11 D. 10

2. Linda has ____ friends.

A. three B. fourC. two D. only one

3. ____ is near the school.

A. Their home B. A factoryC. The shop D. The farm(农场)

4. They want to buy ____ for Linda.

A. a big cake

B. two boxes of color pencils

C. a pencil case and some exercise books

D. A, B and C

5. ——When is Linda’s birthday?——____.

A. Today B. It’s Sunday

C. November 8th D. Sorry, I don’t know

(C)

Come and look at the color picture. It’s a picture of our class. We have fifty-four students in our class. Twenty-four of us are boys. The wo-man in the white dress is our English teacher. Her name is Lin Fang. She is very young. The girl in the orange sweater is my good friend, Liu Hui. She looks like our big sister. These two boys behind us are twins. The walls of the classroom are white. The desks and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are brown. We have some flowers on the teacher’s desk. They’re nice. And here we have a map on the wall. It’s a map of China. I like my teacher and our class very much.

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

1. The desks and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____ brown.

2. The number of the girls in our class is ____.

3. Miss Lin is ____ teacher.

4. My good ____ name is Liu Hui.

5. The flowers on the teacher's desk are ____.

Ⅶ.短文填词(首字母已给出)

Lucy is a s__1__ and she is thirteen. Today is her b__2__. This morning her parents give her a nice present(礼物)—a new red bike. Lucy is very h__3__. After breakfast, she g__4__ to school on the bike.

Her classmates a__5__ say, “What a nice bike!” Lucy smiles, “T__6__ you! The bike can save(节省) me the half t__7__ on the way.” One of her f__8__ says, “That's good. Happy birthday, Lucy! But when you h__9__ two bikes one day, they can save you the whole(全部) time on the way, is that r__10__?”

Ⅷ.书面表达

以My Friend's Birthday 为题写一篇小短文,50词左右。

篇5: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

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教案学案

篇6:五年级上册数学6-8单元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4分)

4.2÷100= 23.5×100= 15.7×20= 3.2÷40=

0.15×4=5×2.4=3÷4=0.56÷7=

二、填空(33分)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我县总人口约为801800人,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万人。全县去年工农业产值约是6375480000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亿元。

3、0.25吨= (   )千克 200克= (      )千克

42.2升= (   )毫升  25.1千米=(     )分米

0.6公顷= (   )平方千米   18分钟 = (   )小时

4.8公顷= (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4、在○里填或“>、<”或“=”。

2.82×100○282    7.2÷80○0.9   0.83×1.03○1.03

0.99×84○86×0.99       39×0.01○39÷100

5、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将

(          );两个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0倍,商将(            )。

6、按规律画出第32个图形。

(1)△○○□□□△○○□□□△………………(  )

(2)□○○□□○○□□○○……………………(  )

7、如果10千克黄豆可榨油4千克,那么:1千克黄豆可榨油

(     )千克;(      )千克黄豆可榨油1千克。

8、今天是12月18日星期四,1月1日是星期(     )。

9、黑板的面积约是4(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4(      ),天安们广场的面积约是3(      ),我国国土面积约是960万(         )。

10、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10分钟,照这样的速度,把这根木头锯成6段,要用(       )分钟。

11、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61.2,这个数原来是(      )。

12、到早餐店吃早餐,有包子、油条、馒头三种早点供选择,最少吃一种,最多吃三种,有(   )种不同的选择方法。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5分)

1、一个加数减少2,另一个加数也减少2,和不变。……(  )

2、被减数增加4,则差一定也增加4。……………………(  )

3、去掉小数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4、x×20的积一定大于20。………………………………(   )

5、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倍,商不变。……………………………………………………………(  )

四、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第二行要验算)(12分)

0.25×68=     5.15×64=     0.6÷8=

12.8÷16=             0.453÷15 =

验算                 验算

五、脱式计算(6分)

8.28-3.49+2.56     10.37-(0.78+0.73)  25.89+(6.35-5.68)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

9.17-5.22-1.784   16.82+5.9+1.18+4.1  25.48-(5.48+9.6)

七、解决问题(34分)

1、1千克黄豆大约可以榨油0.35千克,那么10千克黄豆能榨油多少千克?1吨黄豆呢?

2、一种水果每千克2.8元,妈妈带10元钱买3千克这样的.水果,应找回多少元?

3、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2.5米,宽8米,给这块草坪加一圈不锈钢护栏,需要不锈钢护栏多少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块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600米,高是底的2倍,一年共收获1080吨白菜,平均每公顷收多少吨白菜?

5、校园商店经营两种笔,它们的价格如下:

钢笔      铅笔

每盒10支    每盒20支

进价每盒45元  进价每盒10元

售价每支5元  售价每支1.5元

星期一这天校园商店卖出铅笔200支、钢笔20支,共盈利多少元?

6、把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小正方形纸片,如果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整厘米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分别能剪出多少块小正方形纸片?请画表列举出来。

篇7: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寄书。(教材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2.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难点: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几天妙想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书,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情境图)

生:妙想需要付邮费给邮局,分别是1.6元和12.8元。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可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妙想算一算邮费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帮助妙想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在计算之前,同学们先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觉得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这样一定比13元多。

应该比13元多一些,因为我们在估算的时候把1.6元和12.8元都看小了,实际结果应该大一些。

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所以最多不会超过15元。

师:算一算妙想到底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计算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整“元”的钱数,1元+12元=13元;再计算“角”的钱数,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一共是13元+1元4角=14元4角=14.4元。

生2:因为1.6元=16角,12.8元=128角,这样就转化成了整数加法的计算(如下所示):

+

结果是144角=14.4元,所以一共需要14.4元。

生3:我们还可以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列成竖式笔算,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计算的时候结合整数加法的“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结果是14.4元(如下所示):

1.6

+

4.4

师: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看谁能自己算出来。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我计算15元-14元=1元=10角,再算10角-4角=6角,6角就是0.6元,所以应该找回0.6元。

我们也可以把15元转化成150角,14.4元=144角,这样150角-144角=6角,可以用整数减法列竖式计算(如下所示):

0

6角就是0.6元,所以应该找回0.6元。

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列竖式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右面的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如下所示),即借1元相当于10角,减去4角,还剩6角。

.-

4.4

0.6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方法,然后交流汇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寄  书

教学反思

1.创设“妙想寄书”的情境,自然引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这一情境贯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识。

篇8: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

本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函数的基本概念与表示、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函数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对本章的教学建议为:

首先,由于函数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抽象特点,以及职业学校学生在抽象思维水平方面的不足,本章内容的教学整体上应突出“直观领路、抽象跟进”的基本思路,即所有新概念(或原理)的教学均应设法首先展开对教材提供(或自行开发)的具体实例的探究,随后进入抽象层面的表述和研究,而不应从抽象到抽象的“纯数学式”讨论。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形成联系。函数概念应当在尽可能多的具体实例讨论后再给出,单调性、奇偶性的研究应当基于对直观图像的分析,而不应该采用代数符号式的所谓“高水平”研究。

其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处于该年龄段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获得正常学习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兴趣从事课程学习。因而职校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函数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的背景,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自主举例的方式,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发现函数关系、确定定义域和值域、选用表示法,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函数实例的引入,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函数的感性认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课堂上将教师上课的内容一笔一画地记下来,而不注意思考,甚至不会思考。所以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函数概念附在具体的载体上,进行分析、阐述,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用教师的经验去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函数”,感知函数给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再次,对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是不断渐进的过程,第四单元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会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所以第三章只是一个起点,教师应循序渐进,不宜在此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职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接受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发展的需求。例如,对于单调性、奇偶性内容的教学,直观说明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特点可以作为基本要求,而采用代数符号方式的表述和推理则只能针对部分有进一步学习需求和能力的学生。

最后,本章作为函数内容的开篇,不但其中所涉及的许多具体知识是后续函数内容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教材中关注的许多研究问题的方法,乃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内容的通法,应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必要的关注。例如,类似于本章第1节“函数概念”的“探究”等活动中列出的若干问题,大体上涵盖了研究一个函数基本性质的诸多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升华。借助图象探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则是后续研究函数的最基本方法,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尝试机会;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步骤。

摘要:江苏省职业学校苏教版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函数”作为函数相关内容的起始课程,其内容设计定位于让学生感受现实情境中存在的函数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究并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终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现实中的简单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现实情境,教学情境,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王红.新课标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

[3]石建萍.中职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2).

上一篇: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下一篇:珍贵的生日礼物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