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2024-04-26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精选6篇)

篇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通过把两、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

十、整百数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数学思考,积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以及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等问题的笔算方法。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 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含几百几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提高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类推、归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笔算以及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计算和验算习惯,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 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 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 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变换图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正确识别简单图案或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

2、用合适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 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根据给出的没有均分的图形,估计各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 几。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整

十、整百数乘或除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与笔算,提高运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高估计和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能用简单分数描述相关生活现象,感受数概念的扩展及其价值。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和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识别轴对称图形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8、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学习情况以及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不断增强反思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反思的态度和习惯。9.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和大小关系,提高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与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折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增强用简单分数描述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以及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能正确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8.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统计观念。9.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

篇2: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简单的估算,并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4.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

1.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

2.理解末尾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难点:

1.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学会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书写格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

2.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难点:

1.探索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脱式运算的格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

2.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第五单元: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4.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中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枳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枳,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面积的意义。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2.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操作中加深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在操作中能学会正确地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难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

2.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下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2.能从统计的角度找出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按不同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3.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2.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笔算、口算、乘法估算和验算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年、月、日,千米和吨,简单的分数、小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3.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几何度量观念。

4.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加、减、乘、除,以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正确率得到提高。

5.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会分组收集并汇总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将数据进行分类。

6.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7.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学习情况和整理知识、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估算。

2.千米和吨单位之间的换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难点: 1.乘法的估算。

篇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建议

第一板块美丽风景令人醉

可将这一册课本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以及描写城市繁华景象的《“东方之珠”》组成一个新的单元, 根据这些课文以写景为主的特点, 抓住“美”来设计并推进复习进程:

一、踏上美的旅程。通过启发谈话, 向学生介绍这一次“旅行”将要游览的地方:到北大荒看秋天的田野, 到杭州领略西湖美景, 途中还将观赏到秋天的枫叶, 体验夜泊枫桥的意境, 然后到西藏看湛蓝、透亮的天空, 最后去繁华的都市———香港, 感受“东方之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这次假想旅行的兴趣, 进而对复习充满期待。

二、描绘美的景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路的景致, 让学生对照着诵读文中的相关段落, 并适时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于背诵较为困难的段落, 可与学生讨论, 摘录段落中最能体现层次关系的关键词语, 绘制成简明扼要的“背诵路线图”来帮助记忆。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4自然段, 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绘制出这样的“背诵路线图”:原野热闹非凡→大豆 (摇动豆荚、发出笑声) →高粱 (扬起脸庞、演唱) →榛树叶子 (红得像火) 。当学生背得较为熟练时, 再去除括号里的内容练习背诵。

三、积累美的词汇。利用板块组合的优势, 整合原本相互孤立的课文, 进行词语的复习。课前可布置学生将文中描写色彩、湖水、天空、丰收景象、繁华街景等方面的词语分类摘录下来, 并将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一并归入其中。课上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汇报, 比一比谁掌握的词汇最丰富。

四、赏析美的文字。突破课文的限制, 选取表达方法相近的句子集中展示, 强化训练。根据本板块课文的语言特点, 可将课文中较为典型的比喻句集中出示,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 强化练习并运用。如《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西湖》中的“平静的湖面, 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拉萨的天空》中的“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等等。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哪一句以及为什么, 然后选取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说写比喻句的练习。除了句子的复习外, 还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赏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让美景跃然纸上的, 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为后面的习作练习作好铺垫。

五、学写美的景色。在学生复习完本板块的内容之后, 可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指导他们写一篇写景短文, 如《家乡的小河》《校园一角》等。这样可使学生及时运用本板块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同时也对习作进行了复习。

第二板块大自然是位好老师

可将本册课本中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五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组成第二板块, 按照在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探究发现、描绘表达的顺序来安排复习。不过, 这五篇课文虽然都可放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里, 但每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具体主旨却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课文不同的侧重点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梳理。

一、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可将《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第一组, 以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的思路来统领。可事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随家人到绿地、公园等地方走一走, 看一看, 并提出要求:用词语描绘几个看到的景象, 细致观察一种事物, 围绕看到的事物提出一个“为什么”并寻找答案。复习时, 可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景象和想到的词语,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各种景象。在引导学生回忆游玩的快乐时光时, 可相机让学生背诵、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体会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二、在大自然中悉心观察、探究奥秘。可将《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作为第二组, 复习时应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石榴》一文应重点让学生懂得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并多途径、多侧面地去感受它;《石头书》一文则重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隐藏着秘密, 要揭开这些秘密就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一片美的叶子》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对叶子外形的美写到其内在的美, 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这一心路历程。复习时, 可结合课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 让学生汇报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三、学习描绘自然界中事物的方法。在表达方式的复习上, 可对板块中的不同课文各有侧重。如《石榴》可重点赏析描写石榴熟透的片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石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同时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片美的叶子》主要应让学生体会作者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篇章上, 可侧重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根据地点的变换组织材料以及《石榴》中按植物生长过程描写植物的方法。

四、用心记录自己的发现。本板块的习作训练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可以写冬天的松树、水仙花等植物, 冬天的蛇、麻雀等动物, 也可以写雪花、冰凌花等冬天特有的景物, 还可以写冬天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等人物。要求细细观察所写对象, 并有感受和思考。

第三板块奇丽的想象世界

我们可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童话主角的《蒲公英》《小露珠》, 以说明道理为主的童话《三袋麦子》, 以及侧重于知识介绍的童话《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组成童话单元, 并将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纳入其中 (对小学生来说, 《哪吒闹海》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奇特的童话故事) 。复习这一板块时, 可根据童话的特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进入童话世界。可通过启发谈话把学生带进奇幻的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一同回顾本学期学的童话故事。

二、感受童话情趣。让学生说说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趣, 哪个情节最有意思,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故事中的精彩部分并感受童话的五彩缤纷, 同时也可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三、对话童话人物。可让学生说说最喜爱哪个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以及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选一位文中的童话人物, 说说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童话角色的理解。

四、创编童话故事。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童话以及平时所读的童话故事概括出童话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幻想丰富奇特、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一组题目, 如《小小树叶船》《大老虎和小灰兔》《小音符漫游记》《云娃娃变魔术》《勇敢的小溪》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编写一个童话。

第四板块生活告诉我

本板块由课本中的生活故事组成, 包括《掌声》《金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三篇课文。对于这组课文, 可以以感受生活为线索来安排复习任务。

一、感受生活的温暖。《掌声》一课记叙了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 鼓起生活的勇气, 走出生活的阴影, 最后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我们可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回忆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来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感悟生活的真谛。《金子》这个关于淘金者彼得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必须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道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脚踏实地。

三、体会生活的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根据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写而成的, 作者想象了诗人王维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表达了王维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根深蒂固的亲情。

四、领悟生活的哲理。针对本板块三篇课文的特点, 可将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集中出示。如《掌声》中的“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中的“五年以后, 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等等。对于这类以感悟生活为重点的文章, 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五、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在写作方法的复习上, 可引导学生梳理三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听到的, 或是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说说这些故事带给自己的生活启迪。

第五板块像他们那样闪亮

可将《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军神》和《孙中山破陋习》五篇课文放在一起, 组成名人故事板块。

一、感受人物的神采。让学生回顾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名人,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二、提炼人物的品格。在充分感受人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提炼出人物的品格。如王子普鲁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创造的品格;军神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孙中山敢于跟封建思想作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从文中选取描写人物的典型段落, 如《军神》中沃克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与刘伯承的一段对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过程中的心理描写等。让学生从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并懂得写人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

四、描写熟悉的人。让学生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人, 如妈妈、老师、同学等, 要求选一件事来写, 初步学习一人一事的写法。

篇4: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口算中的错误

10.6-8=9.8

3-2.8=1.8

5-3.9=4.4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错误比较普遍。

(三)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8.44-(5.44+2.8)

=8.44-5.44+2.8

= 3+2.8

= 5.8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因此导致错误。

3.06-0.18+0.82

= 3.06-(0.18+0.82)

= 3.06-1

= 2.06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因此,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7.5+4.9-6.5

= 7.5+6.5-4.9

=14-4.9

= 9.1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针对这个错误,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4.9+0.1-4.9+0.1

= (4.9+0.1)-(4.9+0.1)

= 5-5

= 0

这种类型的题目(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对于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计算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计算这样的题目,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1)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如把123看成128,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2)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3)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看清运算符号。(4)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到再造性,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让学生养成习惯,铃声一响,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教师讲评,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同时同桌交换批改,有错误课后订正。

一位教育大师曾说过: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只有将计算源头的错误纠正,态度端正,才能得来解题的“清如许”,才能让个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怕数学,爱上数学,并一天一天地成长、进步。

篇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飘荡 飘扬 漂泊 飘浮 漂浮 双桨 奖状 环绕 绿树 红墙

词典 突然 声音 因为 应该 意味 深长 波涛 泼水 活泼

石径 忧愁 城市 诚实 奉献 飘零 输送 茁壮 葱翠 位置

整体 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第二单元:

北大荒 慌忙 惊慌 抖动 燃烧 摇铃 山岭 白茫茫 捧起 木棒 顿时 演唱 银镜 仙境 环境 明净的湖水 赞美 挺拔 明洁

一碧如洗 漆黑 橘黄 桃红 天蓝银 灰绛紫 热闹非凡 豆荚 高粱 榛树 蓝绸子 几缕 荡漾 清澈见底 掩映 一般 万般无奈 轻拂

仿佛 佛祖 心旷神怡 一番景象 夜幕 初垂 轻风徐来 悠扬 泛舟

轻柔 远眺 拉萨 湛蓝 透亮 贴着山顶 越发纯净 河畔

神往 视线 不忍 依山而建 雄伟壮丽 窗帘 盛夏

第三单元:

蒲公英 花瓣 辩论 辫子 花托 清洁 洁白 绒球 降落 嘱咐

迷惑 黑黝黝 生根长叶 根深叶茂 富翁 波光粼粼 淹死

竞相 开放 三袋麦子 馒头 烙饼 迫不及待 磨面 食品 饱满

麦粒 保存 草料 杂粮 复杂 防止 拜访 模仿 仿佛 磨坊

发霉 虫蛀 搬运 透透风 小猴 憨厚 可爱 仍然 扔掉 神秘

收获 抚摸 堆满 推开 困难 称霸 一方 兴风作浪 捕鱼 铺开

店铺 掀起巨浪 摇晃 随即 纵身 裹住 原形 胡作非为

气冲冲 砍柴 混水摸鱼

第四单元:

欧洲 侵略 布鲁斯 带领 英勇 抗击 打仗 败仗 战斗 表示 扯起 唉声叹气 一(场)战争 蜘蛛结网 (从)头干起 (重)新开始

猛地跳起 猛烈地袭击 招集 抵抗 动员 卧薪尝胆 征服 勾践

奴仆 谋臣 免除后患 建议 意见 屈辱 报仇雪恨 提醒 耻辱

努力 转弱为强 听诊器 雷奈克 痛苦 疼痛 疾病 内脏 异常

及早发现 整日思索 缓步 缓慢 跷跷板 呼吸 凑近仔细 分析

诊断 效果 喇叭状 研究 清楚 玩耍 登高 健康 保健 建设 建立

第五单元:

香港 大街小巷 沙滩 繁华 和煦 浅水湾 旅游 度假 每逢 漫步 沐浴 轻柔 倾听 舒服 举世闻名 剧场 聚集 观赏

精彩 海狮 碧波荡漾 嬉水 跳跃 逗得 铜锣湾 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 宽阔 人流如潮 闪耀 焰火 溅落 奔流不息 降临

黎明 蹦爬 透明 圆润 披着披肩 长发 染色 光彩熠熠 紫红

嫩草 俊俏 戴珠宝 生机勃勃 一股袭来 招手 招呼 吹奏 笑盈盈 石榴 驰名中外 鼓着劲儿 先 逐渐 最后 成熟 熟透 咧嘴 扒开

趴下 喜讯 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无比

第六单元:

勘探 聚精会神 光秃秃 不禁 脚印 足迹 雨痕 矿物 贝壳 地壳

曾经 密林 刨根问底 煤炭 矿石 叔叔 激烈的争吵 小稻秧

蛮不讲理 气势汹汹 营养 团团围住 一拥而上 不由分说 脸色蜡黄

蜡烛 腊月 腊肉 警觉 洪亮 除草剂 喷雾器 欺负 欺骗 倒霉

喘气 纷纷 微风 微笑 挺直 俯冲 爬升 翻筋斗 庞然大物 呼啸

腾空而起 转眼间 无影无踪 智慧 究竟 竟然 竞争 释放

人造卫星 捞回 唠叨 机舱 维修 替代 手臂 心思 发人深省

亲密无间 参差不齐 盛满 盛开 《水浒传》传说

第七单元:

军神 沃克 伤势 局势 邮局 职员 镇定 恳切 损伤 愣住 忍受

颤抖 挺住 一声不吭 崭新 担心 勉强 失声 钢板 刘伯承 年轻人 苍白 麻醉药 喜悦 掌声 落下 残疾 愿意 演讲 俯身 唯一 即将

轮流 一齐 犹豫 慢吞吞 骤然间 持久 情绪 讲述 普通

经久不息 鞠躬 忧郁 舞蹈 甚至 身处困境 珍惜 奉献 忘记 希望 淘金 淘宝 淘沙淘米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大坑 吭声 附近肥沃

挖掘 坑坑洼洼 甘心 谋生 倾盆大雨 冲刷 松软 绿茸茸 娇艳

若有所悟 装扮 装点 精力 培育 陪伴 赔钱 部首 埋头苦干

第八单元:

唐代 王维 离开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欢度 节日 手挽着手 残害 妇女 欢聚一堂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情景 陋习插秧 挑柴 空闲 缠足

心疼 受罪 祖宗 既然 既而 即使 含泪 刺痛 临时 总统 废除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夏天、小河、钓鱼:烈日当空 垂柳鸣蝉 满头大汗 清澈见底 喜出望外

“根”的成语: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2、民族建筑、山水风光:高堂广厦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曲径通幽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3、带动物的成语: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跳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4、卧薪尝胆成语歌:忍辱负重 以屈求伸 发奋图强 救亡图存 卧薪尝胆 催人奋进 羽翼丰满 报仇雪恨

5、城市繁华:大街小巷 人头攒动 风驰电掣 车水马龙 华灯初上 流光溢彩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6、“风雨”的成语: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呼风唤雨 栉风沐雨 未风先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7、军人生活、气概: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刮骨疗毒 传为美谈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8、勤奋学习: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重点知识

1、《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中大作家是指英国的作家萧伯纳,小老师是指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小姑娘给萧伯纳的教育是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2、《菩萨兵》这一课中,菩萨兵指的是红军。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朱德。

3、《孙中山破陋习》“破陋习”中“破”是破除的意思,“陋习”是指缠足。我还知道一些古代的封建陋习如迷信、重男轻女、女子不读书。生活陋习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

4、戏曲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人物有关羽,黑脸代表正直,人物有包公,白脸代表奸诈,人物有秦桧。

篇6: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

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并能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11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吨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以及1 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和顿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二、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从问题开始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时间: 6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 年中的月份数、大月、小月的天数,以及判断平年、闰年;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是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四、教学时间: 6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4、例

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9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能用简单的描述一些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会用分数来表达信息。能正确运用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6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8、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先分组再汇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把数据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体验统计结果过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感受收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上一篇:艾文庆副局长在2009年全市“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我想对妈妈说……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