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2024-04-1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精选9篇)

篇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经过两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已全部学完。通过平时的抽查和单元过关检测得知,本班学生对于本单元要求会认的74个生字已基本掌握,均能达到会认会读会组词,也能用多种方法记住这些字。对于本单元要求会写的30个字学生均能达到书写正确、规范,并能听写正确。学生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对于本单元的一些词语不仅不仅理解词义且能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还读不准平翘舌音,还有些学生读不准书中的一些长句子,还有些学生写字抓不住主笔,个别字写不规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字词教学,加强写字指导,加强阅读训练。

篇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篇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前些天, 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 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 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 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 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恰巧的是, 笔者前两天刚讲授过这节课, 在备课的时候, 纠结了许久.要么就是采用类似这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 很快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要么在“章头” (平面直角坐标系) 好好磨一磨, 重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引言的教学.经过自己反复备课, 上课之后, 反思如下.

一方面, 每一章的第一节课 (以下称“章头课”) 至关重要, 因为“章头课”的全局性很重要, 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去感悟这新的一章要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一章的核心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具有帮助学生建构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干脆就让大家翻开课本, 阅读课本第63页的这段文字.笔者认为, 这段文字和标题并不是摆设, 不是毫无意义的, 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全班学生授课一边阅读, 一边用问题提醒大家:这章叫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章”“这章有什么重要性”激起全班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必要时还要领着大家一起朗读, 激起感悟.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任得宝老师所言:“文字平铺在纸上, 既无色彩又无动感, 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 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 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 人物活了, 海中涌动着波涛, 风里鼓荡这清香.”

笔者认为, 这章头“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个字,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提示性问题启发学生.

例如, 问题1:这七字有没有哪些字熟悉的, 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坐标, 这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

问题2:请大家回忆一下, “坐标”在哪个章节学习过?如何定义“坐标”? (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其坐标)

问题3:还学习了数轴的哪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4:大家想想看, 为何又要在“坐标”后面加上一个“系”字呢?“坐标系”是什么意思呢?“系”, 可以理解成“体系”.要组成一个“坐标系”, 坐标的数量就不止一个了.到底是要几条数轴才构成这里的体系呢?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问题5:再来看看这七个字中的“直角”二字, 我们在哪里学习了? (直角表示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的特殊情况, 90°的角称为直角) , 在这里到底要求什么构成直角?再思考:既然这里要学习直角的情况, 那是不是还有不是直角的情况呢?

问题6:最后看看这七个字中的“平面”二字是什么意思?既然这有学习“平面”, 那是不是还有非平面, 即立体空间的情况呢? (其实是有的, 三维的情况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了, 还有更多维的情况)

我通过设计以上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这章的学习中渐渐清晰、明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引言课对于每一新的章节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切忌直接翻过各章引言进入第一小节的学习.如何上好引言课?笔者总结如下.

1. 引“全”

对于每一章节的“全貌”在引言部分就有刻画.因此在引言课的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描绘一下全章的容貌, 感受一下要学习什么内容.

2. 引“法”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更是有相互联系的.例如, 在人教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引言教学中, 需要介绍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方法, 类比等式和方程的学习, 从定义、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几个方面学习.本章最重要的是类比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与方程的学习过程———定义, 等式性质, 解法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指引方向,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3. 引“源”

篇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篇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2、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1课时。在这里我主要从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这一版块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二、说学情

“找规律”这一内容,虽然在全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是学生对于这一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规律的排列,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

三、说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的排列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水彩笔。

六、说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由游戏导入,在猜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规律的存在。【设计意图:通过教具的辅助,猜一猜的情境,体现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促使他们较快融入其中,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让学生初步的体会规律。】

(二)、置身情景,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找主题图中的规律。此环节分四个层次,先出示整幅主题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规律吗?有些什么样的规律?让学生整体感知规律,再出示“彩旗”,图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最后汇报小结说清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充分体验,从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至少三次,逐层的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三)、闯关游戏,理解规律

第一关:说一说。

第二关:填一填。

第三关、涂一涂。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说一说、填一填、涂一涂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3、让学生创造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五)、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总结全课,为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得规律来点缀我们的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篇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九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12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学习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练习

学习内容: 练习二1-----6题。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学习重点:

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学习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连上几。(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三课时 练习

学习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学习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学习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9 = 17-9 = 11-9 = 16-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4(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四课时 十几减8,7.6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练习三 学习目标:

1、理解“十几减8,7,6”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7,6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6”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8,7,6”的算法。

学习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学习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五课时 练习

学习内容:课堂练习。

学习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学习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学习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时 练习

学习内容:练习三3----6题。学习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学习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学习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七课时 练习

学习内容:练习三7——10题。学习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学习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学习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第八课时(用数学)

学习内容:教科书20页例5,20页做一做。学习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学习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学习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学习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5的知识:

1、出示例5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 10 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九课时(练习)

学习内容: 练习5的练习题。

学习目标: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学习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

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5: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1)读题明确图意。(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

(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

学习内容:教科书24页退位减法表。

学习目标: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学习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学习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2-9 12-8 13-9 13-8 14-9 14-8 15-9 15-8 16-9 16-8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1-7 12-7 13-7 14-7 15-7 16-7

11-6 12-6 13-6 14-6 15-6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1-3 12-3

11-2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十一 课时 练习

学习内容:练习6的1----8题。

学习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学习过程:

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13(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篇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1.1数铅笔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以下几点。1.加强估算,重视数感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一开始通过猜铅笔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用数字将小棒的根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1.2数豆子

“数豆子”是“生活中的数”的第二节课。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教材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入估计活动,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用的是用一个透明的杯子装进22粒豆子,让学生去猜有多少,因为最初学生是无意识、无根据地去想,所以我用了一个词“猜一猜”;然后我又取了10粒放入另外一个杯子,通过学生对这10粒豆子数量的感知,对第一个杯子中物体的多少有了大致的认识,然后通过推理去进行判断,因而这个过程我又巧妙地将“猜一猜”改成“估一估”,让学生学会思考,用推理的方法去估计,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数豆子不好操作,因而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代替,采取一个“抓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活动中发展数感。

此外,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数一数、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让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本课中我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几个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做自己能做、会做、要做的事,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思考、表达、交流及尝试。

1.3动物餐厅

本课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数游戏”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问题:“究竟谁拿得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试图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并在“猜数”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区间套”的思想。2.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构建活泼、富有个性的课堂。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利用计数器、抽象地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在原有认知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在丰富的感知积累上,体会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本节课虽然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有些囿于教材编写的程序,教学设计上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更有利于课堂的学习活动。

1.4小小养殖场

篇8: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关键词:计算课,趣味,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 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 (课件演示) 春天天气真好, 小猫咪咪和妈妈一起到河边去钓鱼, 它们还进行了钓鱼比赛, 我们一起来数数, 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生:10条。

师:那么, 猫妈妈呢?

生:20条。

师:你能根据它们钓鱼的条数来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多少条?

生:小猫比妈妈少钓了多少条?

生: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多少条?

师:真能干!这么多问题, 你们会列算式吗?

生:会!

【设计意图:借助小猫钓鱼情境提供的资源, 让学生数小猫和妈妈钓鱼的条数,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使计算从“枯燥”变得“丰富、生动”。】

(二) 体会算法, 解决问题

1. 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

师:谁来说说“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多少条?”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10+20=30 (条) 板书:10+20=30 (条)

师:像“10+20”这样的算式叫做“整十数加整十数。” (板书: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你是怎样算“10+20”的?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 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生1:数数的方法, 10、20、30

生2:计算的方法, 因为1+2=3, 所以10+20=30。

生3:数的组成, 10和20组成30。

生4: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 就是30。 (学生若想不出可让他们摆小棒后说)

……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真了不起!那么,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汇报, 并到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那么, 怎样列式算出“妈妈比小猫多钓几条鱼?”

生:20-10=10 (条)

师板书:20-10=10 (条)

师:像20-10这样的算式叫做“整十数减整十数。” (在课题上补上“减”) 你是怎样计算20-10的?哪个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 到上面来说说。

生1:我是做减法想加法, 10+10=20, 所以20-10=10。

生2:2个十减1个十是1个十。

生3:2-1=1, 所以20-10=10。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么, 这个结果对吗?请大家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 一生到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 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2. 摆一摆, 算一算

分别出示40+20=_____, 60-20=_________。请学生拿出小棒, 先摆一摆, 再算出来。请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可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摆的过程, 充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 充分体会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

(三) 以游戏为载体, 巩固知识

1. 钓鱼游戏

师:小猫和大家一起做钓鱼游戏。 (课件演示) 这儿有很多鱼等你们钓。大家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 才能钓上来。想钓吗?20+60, 70-10, 50+20, 50-40, 30+60, 80-50, 20+60

2. 接龙游戏

师:小朋友们算得可真快。钓好鱼后, 猫妈妈带小猫去公园游玩, 让我们也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课件出示火车开动的情境)

师:以6人为一组, 共是8列小火车。每人按顺序完成一道题, 做完一题, 把笔传给下一个小朋友, 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快?

3. 撞球游戏

师:小猫和妈妈来到了公园, 在门口看到了几只小猴子正在玩“撞球游戏”。小朋友, 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请小朋友算一算, 如果算对了, 大家就发出“呯”的撞击声, 好吗?请几个小朋友回答。20+30, 70-30, 40+50, 50-20, 90-80, 30+40

4. 捉鼠游戏

师:玩好了“撞球游戏”, 小猫和妈妈正要去荡秋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 它们发现了几只老鼠。小猫和妈妈决定马上消灭它们。小猫说:“我捉得数小于50。”妈妈说:“我捉得数大于50。”比一比, 谁先捉完。男生来当小猫, 女生当猫妈妈, 比一比, 谁先捉完。

5. 小猫咪咪找家

师:小猫咪咪玩得太高兴了, 找不到妈妈了。它迷路了, 怎么办呢?这时, 它想起妈妈临走时, 说过得数是40的算式就是回家的路, 我们一起送咪咪回家好吗? (课件出示) 请大家把得数是40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篇9: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15 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学校买来16篮球,五年级学生领走了9个,还剩下几个?

第二课时:练习二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练习二第1—5题 教材分析:

练习二的第1—5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题型多样,主要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

(2)9+()=18

15-9=()

18-9=()(3)9+()=14

(4)9+()=17 14-9=()

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2.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3.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4.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二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能运用十几减9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9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说出所有的十几减9的算式吗?(1)学生说,老师板书: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9—9(2)指名说得数。

2、谁能说一说:16-9=7,你是怎么想的?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二、完成练习:

1.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预习“十几减8”

第四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说一说想的过程。

9十()=16

8十()=13 9十()=15

8十()=1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计算,再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完成13页第3题。

第五课时:十几减7、6 教学内容: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十()=12 5十()=11

7十()=14 6十()=1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3.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6.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7.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完成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练习三

(一)教学内容:第15页的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第l5页第4题。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2.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完成练习三第5题

明确题目要求,指导:左边要计算正确,才能判断。

5、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再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练习三

(二)教学内容:第16页的练习三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l5页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第16页第10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

5十()=13 2十()=11

5十()=14 4十()=12

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第九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18、19页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几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做一些练习,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第1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3.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完成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5.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8.完成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9.完成第10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集体交流,渗透一题多解的教育。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7题。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第20页的例5及 “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2、初步认识“多余条件”。

3、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见课件)

二、新授

1.出示第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遂题完成P20的“做一做”、P22的第1、2、4题。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P22页第3题。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21页的例6及 “做一做”,练习五第5--9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4.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5.小结:要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2.遂题完成第23页的第5、7、9题。

四、作业

完成第23页的第6、8题。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第24页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1、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规律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2)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反而依次递增1。(2)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越小,差反而越大。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第25、26页练习六第3—8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板书:练习六)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P25的第5题。

3.出示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P26的6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原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及推进其发展的主要做法下一篇:调取公司章程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