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2024-04-26

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共11篇)

篇1: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3月18日下午,郑和小学迎来了周边多个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下午三点,家长们早早来到在校门口,大家手持学校发的邀请函有序地进场。在活动还没开始前,偌大的多功能教室已经座无虚席。三点半,郑和小学一年一度的幼小衔接活动准时开始。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吴校长首先给到来的家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与家长们一同展望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前景。接着,她又很详细的给各位家长做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辅导讲座。

接下来是郑和小学古筝艺术中心的学生给家长们展示了他们在郑小接受的艺术特长教育的成果。台上同学们的倾情演奏,深深感染了台下的观众,不少幼儿园的小朋友纷纷走到台前与他们留影。

演出结束后,全体家长由朱校长带领参观了学校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家长们每到一处都在细细地看,各个功能室的教师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功能室的特色。

活动的最后,教导处三为主任的身边留下了不少咨询的家长。郑和小学的幸福教育理念正从校内走向校外,走进家长的心里。

篇2: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汇报人:任琴 2016.6.16 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心理成长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根据我校的一些实际做法,在此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学习。

一、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只有了解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根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大致可以概括为这么五点。

1、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入学的孩子,对“纪律”这一概念很陌生,自我意识非常强,这不仅因为他们当中大多是独生子女,或是二胎,所以任性,随便。在课堂上,他从来不管别人是否在发言,只要想说,他就会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到别人。课下,活泼好动,自我感受,自我存在感强。

2、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

3、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他们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比如说,老师换件新衣服,他们的目光就会集中在老师的衣服上,还会很热情的告诉老师“今天的衣服真漂亮”;老师外出学习几天,他们会很主动地来问老师“这几天去了哪里,我们都很想你”。他们的新鲜感比较强,但是能保持的时间却很短,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出一会又弯了。

4、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为什么要学习?一年级孩子是不太清楚的。再比如:叫他复习功课,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一听到其它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5、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发展。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占重要地位。

一、正 二、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

(一)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要求

学生课堂常规要求(试行)(规范言行 培养习惯)

1、课前准备:

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练习本。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右上方,文具盒横放在桌面正中间。

2、候课、坐姿:

上课预备铃响起,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听、背古诗。

3、铃声响后:

古诗背完后:教师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快速立正站好后,再鞠躬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老师也鞠躬回礼:“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再按照要求安静坐下。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鞠躬说:“谢谢老师!”,老师说:“同学们再见”!

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后,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出去活动。

4、举手发言:

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

5、学会倾听:

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陈述、或补充、或更改。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未得教师许可不得离开座位和教室。

6、朗读、默读:

坐着读书时,书放在桌上,双手拿书,书向外自然倾斜。站着读书时,要站直站稳,双手拿书,书向外自然倾斜。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不指读、学习按照要求停顿。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思维集中、边思考边批注。

7、语言表达:(1)、能说完整的话。

(2)、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言亲切,态度诚恳。

(3)、质疑时,学会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或××同学)等句式。

(4)、回答问题时,学会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8、握笔姿势:

拇指、食指捏着,中指、无名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杆向后躺着,笔尖向前斜着。

9、写字姿势:

做到“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10、合作交流:

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二)、守纪律、讲秩序的常规要求

1:在教学区、楼道里轻轻走靠右行,不大声喧哗 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在教室、楼道说话、走路、关门轻,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走路、上楼梯方法。我们学校要求两人以上就成行列。

★要求学生不打扰别人,在教学区内行走要轻声慢步,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要求学生上下楼梯不跑跳推挤,不跨双层台阶、靠右行走。2:课间守纪律 具体要求: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课间守秩序的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课间不在教室里吵闹。

★要求学生在课间活动过程中不追跑打闹、不做危险性游戏,做正当游戏。老师要在课间多多关注孩子的纪律和行为。★教育学生课间游戏时能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课间活动:一年级教师课间上半年要与学生一起活动,组织参与到他们有益的课间活动中。3:路队的要求 具体要求:

★训练学生听到口令后,快速集合排队,站队快、静、齐,排队过程中不得讲话。要求在队伍中站直、手放于两侧,紧贴裤线。★走路时,抬头、挺胸、臂摆平、两人一伍对齐。

★军体喊口令,学生听口令,步伐一致。

★教师要跟班,队伍行进时要跟在队伍的一侧。

三、我校一年级教师根据学校常规要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一些做法。

1、初入学校利用一些儿歌来帮助学生规范行为。

习惯歌

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动脑筋,认真想。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认真听,对不对,要讨论。只要你,能遵守,好习惯,定养成。

上课 下课

小桌椅,排排好,下课了,要休息,老师上课我坐好,别忘书本摆放齐。

两眼看前勤思考,打开水瓶咕咚咚,学习知识本领高。上完厕所再游戏。

要发言,先举手,老师请我再开口;

小学生,爱学习,养好习惯真受益。

走路歌 值日生

教室里,轻轻走,小小值日生,责任可不轻。走廊上,慢慢走,清晨早到校,开窗来通风。转弯口,减速走,扫地摆桌椅,黑板擦干净。上下楼梯靠右走。共同来保持,创造好环境。几人结伴不打闹,集体行动列队走,遇上拥挤停三分,主动谦让安全走。

还有爱护公物的一些儿歌等等。

2、新组建的班级,班主任要确立自己班的班训,根据所制定的班训,形成本班特有班级风气。体现在班级的布置,班队活动的开展等方面。

3、利用评价来强化学生行为。

跟据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希望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有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课堂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和一年级都把习惯培养放在首位,良好的习惯重于单纯知识的掌握。但是课堂教学的方法上侧重点不同。小学一年级开始有了硬性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任务开始加重,幼儿园的课堂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而且是能学多少是多少,小学的课堂则以学为主,尽可能的使方法多样,并适当的加入游戏。结合今天的两节课,简要的介绍一下我校一年级语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语文课堂:绘本的教学是我们专为1、2年级学生设立的课程,也要求低年级学生多读绘本。

1、选材方面(适应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图文并茂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绘本更是用很少的语言道出微妙的道理。然后让小学生从大师们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在学生的语言发展方面我们为学生专门安排了写绘作业,采取一种学生最愿意接受的学习形式进行学习。

2、备课思路

我校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每人购买一本《手心里的光》这本书,书中专门介绍了关于绘本教学的方法,这节课就运用《手心里的光》中了解到的一些方法给孩子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懂得道理。

3、现在的语文低段教学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注重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更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喜欢阅读、善于发现、敢于表达、富有想象、独立思考、积极合作,这些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而这些习惯的萌芽期和塑造期就在大班和一年级时期,所以这段时期必须要有一个积极的引导。

首先要让孩子有主动识字、用字的意识,通过生动的字理故事让孩子再产生识字的兴趣。方法多样、形式多样,通过学一字识一串的原则,保证一年级完成2000字的识字任务,并伴有上七个汉字故事,从而在孩子心目中汉字成为具有生命的精灵。

其次,低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海量识字”从而实现“海量阅读”,这是孩子通过识字后用字的第一步,也是真正意义上阅读的启蒙。但是这种阅读启蒙幼小不应该是断层的,它应该是呈梯状的,因为只有有了儿时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独立“用字”阅读启蒙才是有基础的。普通阅读和“用字”阅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读故事,后者是带着丰富的字理故事对汉字的丰富感知来感受故事的,也就是带着理解和情感读书的,这样孩子才会有个性的、丰富的阅读感受。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应是一个持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就是倾听和表达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是所有能力的前提,会听才会思考,所以孩子一开始在课堂上就要让他学会倾听。比如:你听到了什么?你对那就话感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给出一段话训练孩子提炼关键信息,这是一个思维整合、发散的过程,训练要持之有序。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不断的倾听和模仿中积累起表达的基础。此外在培养孩子表达时,第一次就告诉他发言要大声,这是自信勇敢的表现,同时在培养孩子大胆自信表达外还要说真话,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独立思考的前提。

4、跟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希望学生在幼儿园中获得的相应知识和能力。

数学课堂: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注重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节课上也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合作交流、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得出结论、方法、规律等,从而再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

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直观教学。

自实施生本课堂教学以来,我们都是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研究,课上主要是小组讨论、交流思想。然后是汇报展示、课堂练习,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希望幼儿能在幼儿园阶段有一定动手能力、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学生尽快适应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突变,是我们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老师的重要任务。感谢教研室举行这样的交流活动,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减小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坡

度,为了巴拉贡教育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蓝图上,填上一笔最绚丽的色彩。

篇3: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本学期共有11位新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新教师亮相课后, 各教研组进行了听课评课教研活动, 使本次活动形成了人人听课, 人人评课相互学习的良好教研氛围。

2016年9月14日, 赵景华教师以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拉开了为期两个月新教师亮相课活动的序幕。

上完课后学生和教师的合影, 学生们满意的笑容是教师们最大的快乐。

为期两个月的新教师亮相课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 这两个月我们共同见证了新教师的成长, 看到了新教师的活力。亮相课为我校新老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反思、学习的平台, 新教师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实验小学的文化魅力, 也促使新教师更快地融入实验小学的大家庭。

篇4: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说课教师通过现场展示、PPT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讲述了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克服的手段,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方式,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改进原有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授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是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创新活动,第65届装备展上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得到了参赛教师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方法、选用材料及使用仪器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而且有助于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融合,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共有94节课参赛,其中小学组15节、初中组43节、高中组36节,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

本届活动共邀请六位专家对说课教师进行问辩、点评,共评出一等奖29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25名。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长毅在评审总结发言时指出: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实验目标设定清晰到位,无论是探究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都能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改进的实验方法和创新的实验仪器构思巧妙,特别是对教材编排实验仪器的改进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也指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和认识顺序,改进实验仪器还要根据知识层次的不同,把握“了解、理解、掌握”的区别;需要注意设计实验时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和实验操作的误差等问题。

篇5: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校的学习生活,体验小学课堂。

2.通过活动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对象:

大班年级组全体幼儿

四、活动过程

1.参观小学生升旗、做操。

2.参观小学生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场等。3.参观小学生食堂。4.参观小学生厕所。4.参观小学老师上课。5.体验小学课堂。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上午8点10分参观小学生升旗和做操。

二、上午8点50分,大一班进一(1)班,大二班进一(2)班大三班进一(3)班,大四班进一(4)班,大五班进一(5)班进行听课活动,听课时间为15分钟。

篇6: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一直被关注却又充满了困惑。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亟待解决。例如, 南京一家媒体曾报道, 南京出现了12节课收费1. 1万元的天价“幼小衔接班”。记者采访发现, 社会上存在很多专门针对名校面试进行辅导的“面试班”和“高价班”, 数量多, 一次课价格200 - 500元不等。这些机构良莠不齐, 记者以家长身份联系了一家号称南京市规模最大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 他们的老师都是在职教师或者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 教材是南师大幼教中心自己研发的, 有《汉语拼音》、《数学思维训练》、《汉字启蒙》、《注意力、观察力、表达能力训练》。暑期班针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课程分全天班和半天班、周末班, 费用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 办园条件、教师资质尚不健全。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办的王京表示, “幼小衔接是新生事物。市场开放促使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但由于审批权限问题, 很多培训机构从工商部门拿许可证, 在监管上存在模糊区域”。正因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在现实功利的驱使下, 打着办教育的幌子, 谋取私利, 使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 距离教育的本真渐行渐远, 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 我们会发现导致新闻中这些现象的众多原因,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态, 怕孩子跟不上的焦虑, 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茫然和接受正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教育的强烈愿望;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交叉职责范围和对教育行为规范后衍生出的治理不到位、不彻底、无法根除等问题; 三是一些唯利是图的教育机构扰乱市场, 使教育误区增多,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孩子超前、重复、负重地学习,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甚至引起盲目跟风的社会风气, 很容易误导幼儿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是奠定人生根基的重要阶段, 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个性和社会性养成等多方面有重要影响。幼小衔接现象作为一个共性的社会问题, 亟待社会的正确认知和高度重视, 这不仅需要社会、家庭、小学、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教研部门的齐抓共管, 才能共同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更科学。

二、幼小衔接的内涵与启示

1. 台湾蔡春美教授带给我们启示

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应形成一种衔接的状态。通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设计, 使得儿童的学习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 即使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儿童依然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的影响。

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 以下简称《纲要》) 带给我们启示

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的过渡应该是自然的, 应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之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不是仅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 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 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 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依照儿童的发展规律, 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 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

3. 专业研究带给我们启示

幼小衔接工作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 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 提出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双向任务, 即学前教育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重点是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准备; 小学教育要做好入学后的适应教育, 把入学后教育的起点降到符合幼儿与小学交叉阶段特点的水平, 以便使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通过幼儿园确立的“做本真教育, 育幸福儿童”的办园宗旨和“全人、全面、全程”的三全教育理念, 倡导以儿童为本, 做符合规律的人性化教育, 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新理念

幼小衔接阶段, 幼儿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巨大的调整, 面临环境改变、知识结构调整、作息时间变化、自理能力发展、社会性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对幼儿来说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 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实现幼小衔接, 帮助孩子迎接挑战, 更好地发展呢?

( 一) 端正办园思想, 找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关键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在杜绝和防止小学化现象中, 幼儿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领会《纲要》思想精髓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下暴露出的核心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结合专家指导, 确立办园宗旨和教育理念。并且把这种思想根植于全体教职工的头脑中, 让它成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思想基础。

( 二) 创新教育模式, 抓住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主线

小学化现象集中表现在环境材料的匮乏、课程的单一和教师队伍的脱专业化, 因此要紧紧抓住环境、课程和教师团队这条主线,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1. 环境是平台

要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来创设环境, 赋予环境新的教育内涵。针对小学化现象存在的脱离幼儿生活实际, 以高结构和高控制的活动为主, 缺少对个性化教育的问题, 创设了全省首家儿童自主体验式活动中心———生活花园, 生活花园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从本班教室中走出来的机会, 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张扬个性、体验生活的低结构的游戏活动空间, 把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 实现了幼儿生活生长环境的改造。同时生活花园的创立还为教师卸下了在狭小的教室里进行大量的材料制作、频繁更换情景布置的繁重工作负担。同时, 为实现全程化教育的无缝衔接, 建立了0—3岁早教服务指导中心, 积极探索将公办园优质资源服务社会、辐射社区、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途径。创设3—6岁幼儿教育和特色活动区域, 让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功能, 为防止和杜绝小学化现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教育空间。

2. 课程是载体

在课程设置上, 充分体现“全人、全程、全面”教育思想的内涵, 构建了一套既符合幼儿、家长、社会需求, 又有利于儿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紧紧把握教育的两个关键词———发展性和个性化, 确定了幼儿园“三全”教育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涵盖了0—6岁学前阶段孩子身心发展所涉及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倡导为有价值的童年生活负责, 为成年后的健全人格奠基的课程理念, 既有五大领域基础性课程, 又有绘本阅读、玩具图书馆、军旅体验等特色性活动; 既有关注知识技能为主的集体性学习, 又有充分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低结构体验式学习; 既有0岁起点的亲子早教俱乐部, 又有指向小学阶段的渗透式幼小衔接内容。并将幼小衔接课程融入到孩子发展的各个年龄段和各项课程当中, 变突击式衔接为渐进式衔接, 既保证课程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持续影响, 又兼顾孩子升入小学开始学科学习的近期需要, 从根本上打消家长的顾虑。

( 三) 队伍是保障

再好的理念和课程如果没有付诸现实, 那也将是空谈。做本真教育需要有本真的教育者, 育幸福儿童需要有幸福感的老师。同时,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首先就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园本教研、团队学习和实践性研究, 采取共同读一本有价值的书, 共同构建园本课程, 共同探讨核心问题等方式,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还层层选拔出优秀教师挂牌, 示范引领。幼儿园还由优秀教师组成了课程研发小组、问题诊断小组和专业培训小组等团队, 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集体的智慧提升专业水平。有关专家深入一线进行指导, 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提供了保障。

( 四) 实现多方联动, 扩大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参与面

小学化现象既然已经演变成为社会问题, 就意味着幼儿园单方面努力纠偏是杯水车薪。因此, 需要建立以幼儿园为中心的, 家长、小学及专家四位一体的合作体, 扩大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参与面。幼儿园与结对小学的老师结成合作学习小组, 与家长实现多角度的沟通, 走进社区, 向社会宣传科学施教的有效策略。

篇7: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时至今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许多幼儿园都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 可见“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已经渗透在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我园是一所亲子教育特色园,针对《纲要》中“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在幼儿教育的理念上一直坚持家园共育,因此,在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除了常规的教育活动更加强调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尝试了通过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园、家庭共同帮助幼儿顺利的完成幼小衔接。

关键词

亲子活动 幼小衔接 特色活动

大班幼儿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近几年“幼小衔接”话题已成为大班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热门话题。我园是一所“亲子教育”特色园,以往大班的亲子活动均围绕班级的主题活动和园所特色活动开展,家长们积淀了较高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经验。于是我们初步尝试,利用家长长期参与亲子活动的经验,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亲子活动,探索“幼小衔接”专题亲子活动的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等,增强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最终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小学适应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明确亲子活动的目的,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

从广义上讲,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活动,狭义的说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我园的亲子活动通常与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相结合,选取主题中贴近幼儿生活的,家长和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的,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内容,组织幼儿和家长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需要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全面的适应过程,因此我们在大班阶段初步尝试通过亲子活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在对60名大班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虽然已经从各种渠道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较多的家长还不能高度的重视幼小衔接的过程,意识上总认为幼小衔接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是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孩子放在幼儿园让老师教育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在探索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工作中,首先应明确亲子活动的目的,明确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听见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小衔接工作时,经常对教师说:“老师,你说了算。”、“老师,你看可以就行吧”等等,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家长应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因此我园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定期组织、邀请大班家长来到幼儿园、小学或科技馆等社区场所,与幼儿一起参观、游玩、学习,让忙碌的家长通过亲身体验,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

二、 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拓宽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停留在知识方面,她们常关注的是“孩子学了多少汉语拼音?”“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了?”“孩子算数题答对几道?”等等,关注的都是幼儿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为什么不喜欢认字?”“数学题为什么答错?”等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问题。可见,家长往往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往往过于单一,侧重于知识,而忽略幼儿在获得这些知识时所萌发的情感、积累的经验、产生的态度等等。因此大班在组织亲子活动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这个问题将内容进行拓展,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大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亲子读书节,在这个快乐的节日中,我们邀请了全班家长积极参与。读书节启动后我们邀请了语言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了有关早期阅读的讲座,接着大班教师便利用双休邀请幼儿及其父母开展了“趣味读书”亲子活动,教师们利用绘本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是如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示范了没有文字幼儿也能阅读的过程,体现了幼儿在阅读图书时语言、想象等无限的潜能。例如,大班的教师以《鼠小弟的红背心》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老师首先展示了第一页,只有一只小老鼠的画面引起了家长的质疑:“这么简单的书让我家孩子看,能学到东西吗?”当老师翻到鼠小弟把背心借给鸭子穿的那一面时提问:“你们觉得鼠小弟会借吗?他会说什么?鸭子会说什么?”家长的质疑更多了:“这书上一个字都没有,叫孩子怎么说?”“我家孩子都能认识很多字了,为什么还要看这样的书呢?”教师不急不慢地抛出后面的问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全场孩子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想要讲述自己的想法,丁丁:“瞧小老鼠的嘴巴撅得高高的,我猜他有点舍不得借。”文文说:“我猜小鸭子很爱美,她一定会求小老鼠一定要把红背心借给他。”阿秋说:“我猜小老鼠一开始不借,后来小鸭子苦苦哀求他,他就借了,因为我看见小鸭子最后笑了,肯定借着了。”就这样,简单画面,无字的图书引发了孩子们积极讲述的愿望,家长们也被孩子们细致的观察、精彩的讲述吸引,在后面的画面讲述中也纷纷举手,和孩子们一起发言,一起徜徉在图书的海洋之中。

结束了绘本的阅读,教师对家长对阅读前后较大的反差进行了点评,强调了图书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读字,其中阅读的兴趣、观察的能力、讲述的习惯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家长最后纷纷表示对于教育的宽度认识的还不够,需要继续关注,以便促进孩子快乐的学习。于是这次活动的结束成为了各家亲子阅读的开始,家长们更新了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我们接着又开展了《我的小书》《故事大王》等系列亲子活动。

三、 变换亲子活动的形式,激发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兴趣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因此,我们在幼小衔接亲子活动的设计、组织中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既要保留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形式,满足学龄前幼儿的需要又要与小学相互衔接。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小学的亲子活动,我们打破以往老师带、孩子跟的形式,邀请家长一起走进小学,漫步在小学的操场,聆听着小学里朗朗的读书声,一起体验小学课堂。对于这样的组织,一方面对于孩子保证了一对一的交流,更能及时地捕捉孩子入学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观摩小学课堂时,我们请孩子坐在前,家长坐在教室后排,便于家长观测自己孩子入学后课堂的反应与表现,更有利于确定今后的教育方向,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对于该活动很受益,觉得能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理解幼小衔接,也大大激发了家长对参与幼小衔接亲子活动的兴趣。

四、 规范亲子活动的组织,优化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成效

开展亲子活动满足了幼儿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和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好形式。因此,我们精心设计、组织每一次的幼小衔接亲子活动,通过规范的组织,不断的优化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成效。

我们在设计、组织亲子活动时,不单单是组织一次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更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有层次的环节,提供多维度的互动,优化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成效。例如:我们发现幼小衔接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确定了一次内容为《我是健康的小学生》亲子活动,活动前我们发动家长挖掘各种资源,收集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资料,家长们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大大丰富了亲子活动的内容,有的医生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医学指导,有的教师家长从自己积累的经验中小结了上小学必备的健康常识,有的警察家长提供了一些学校周边常见的必须掌握的交通安全标记等,一些做文职工作的家长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的文章、图片和视频。教师们根据这些资料精心设计了《我是健康的小学生》亲子活动,活动开始教师通过录像、图片对幼儿以及家长进行了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接着借助班级的家长资源,将家长与幼儿分成了若干小组,分别由个别指定家长组织,对“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卫生习惯”等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再由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分享,这样的环节让幼儿、家长充分参与了讨论,大家不仅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更加对活动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最后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家庭互动环节,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很好的培养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常去学习、吸取好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经验,都成了半个育儿专家,因此家庭间的互动能促进她们共同探讨、分享“育儿经”,也是家长很喜欢、参与度很高的一个环节。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的特色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我们正在尝试有关幼小衔接的亲子活动,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等内容的衔接。通过精心的选择、有效的组织,促进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促使我们的亲子活动更具特色。

篇8:做好幼小衔接,培养合格小学生

一、注重习惯养成教育,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保驾护航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也是孩子在以后学习生涯中的取胜利器。幼儿园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将会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大班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顺利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成小学的小学生铺平道路。从大班下学期开始,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小学生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及正确的坐姿,教师首先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再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

另外,幼儿园大班还应改变时间、方式,与小学并轨。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大班下学期可以尝试着在时间上与小学并轨,让孩子提前接受自己快成为一名小学生的事实,养成按时睡觉、上下学的相对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生活节奏,教师应时刻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自己学习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促进其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小学的生活打好基础。

二、奠定知识基础,为幼儿顺利成为一名小学生锦上添花

为了让幼儿园的知识与小学的知识顺利接轨,为幼儿顺利成为一名小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幼儿园可以组织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只有了解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做好相应的工作,对大班幼儿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教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让幼儿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的过渡。同时,在幼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教师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适当调整课堂节奏,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三、加强家园共育,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创造无缝隙育人环境

在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家长起着十分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首先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为让孩子愿意上小学,产生做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愿望,家长应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带孩子去邻居的小学生家做客,了解小学的生活,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学后学到了许多本领;早上送孩子入园,路上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可以对孩子说:“瞧,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

作为幼儿园,应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明白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要关注孩子入学后能成为其学习基础的东西,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如平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名称和内容,还可以通过命名游戏、唱歌、猜谜、词语接龙等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天晚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家长还可以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对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的感知和学习,要注意保持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兴趣和探究的冲动。

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措施有所了解,并掌握方法之后,就能主动配合。特别是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帮助下,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缺点时,会努力正确对待孩子,帮助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只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为幼儿创造无缝隙的育人环境,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做好幼小衔接的适应性入学准备教育工作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娟.幼小衔接中的三方对话、三位一体[J].早期教育,2005,(09).

篇9: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一、教研背景

我园已开展了7年的幼小衔接活动,曾经在一些教研活动中看到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有这样一些对话:

小学老师说:幼儿园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老师说:在幼儿园,我们的教学设计以游戏化为主,孩子们对教学活动很感兴趣。小学低段应该增加游戏和操作的部分,向幼儿园靠拢。

小学老师说:孩子们应该有这样一些习惯:走路排队时一个个对整齐;在幼儿园不能讲话;上课规规矩矩地坐好。

幼儿园老师说:过度的整齐划一会禁锢孩子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容易在长时间的整齐划一中提前疲倦,产生对学习的倦怠……

虽然这些对话只代表教师个人的观点,不能以点代面,但却反映了幼儿园与小学老师在思想上各自为政,在行动上,却是顺应小学的要求,主动向小学靠拢,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此我们决定进行本次教研活动,激发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互动。

二、教研目的

(一)通过头脑风暴、世界咖啡等教研形式,在深度对话、思维碰撞中探寻幼小双向互动的问题与对策。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参研积极性,推动教研组不同层级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通过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我园幼小衔接活动向纵深推进。

三、教研过程

(一)参研成员介绍

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有两位特约嘉宾,是来自小学的有着多年幼小衔接经验的年级组长、区级骨干教师吴老师和周老师,还有我园19位一线教师。

(二)概念陈述:什么是幼小双向互动

教师自由讨论“什么是幼小双向互动”。通过交流,统一认识:幼小阶段的科学衔接,倡导幼儿园和小学的双主体作用,幼儿园与小学要共同提高认识,实现双向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三)头脑风暴:结合经验从教师、幼儿、活动方案谈“幼小双向互动”中的问题

头脑风暴碰撞,教师们归纳出的问题有:

1.思想上有共识,行动上有偏差,双方教师还未达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换。

2.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对方年龄段儿童的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及儿童发展需求缺乏相应的、切合实际的了解。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课程改革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双方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得仍比较肤浅,缺乏系统性。

3.衔接的策略上不够务实:幼儿园与小学存在衔接交流期过短及衔接过程形式化等问题。

4.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从研究上看,幼儿园与小学对幼小衔接的研究深度不够,还浮于表层,未研讨出适应儿童发展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方案,双方教师对儿童发展的方向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统一。

(四)梳理提炼,寻找对策

教师们谈到的问题,更多指向为教师、儿童以及方案设计三方面的问题,也与我们之前预设的话题不谋而合。因此,接下来,针对这三个话题展开讨论梳理对策。

问题一:如何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

问题二:如何通过幼小生生互动,提升幼儿入学准备经验?

问题三:幼小双向互动中有效衔接活动方案设计。

这三个是前期预设的话题,在研讨过程中特别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新想法,因此各小桌研讨时,可以做一些调整或改变。本环节教研形式为:世界咖啡。参研教师分成三小桌,分别针对三个问题进行深度会谈。

教师们按照落座时拿到的颜色记录卡,找到相同颜色的小桌分组讨论,本环节研讨时间为50分钟,有音乐提醒教师们换桌研讨。

(五)各桌桌长研讨成果呈现

第一桌讨论主题:如何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

1.上层引领 机制保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时,可以制定幼小衔接操作手册;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加强监督和管理;开展幼小教师交流培训,针对参与幼小衔接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教育行政相关部门搭建幼、小教师教研平台。

2.观念融合 师师互动。

幼小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配合,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小学配合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方案并提供课例供幼儿园教师观摩,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活动。现状多是幼儿园与小学低段沟通衔接具体事务。因此需加强:走进课堂,互相观摩教学活动,了解幼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增加教学趣味性;互相交流了解幼小教育教学的特点;拓宽沟通合作面,丰富幼小衔接交流方式。让参与幼小衔接的一线老师都参与到方案制定和教研交流活动中来。如建立幼小衔接QQ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幼小衔接讲座或沙龙研讨活动;在教学中寻找“中间目标”。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小学课标,对即将入学的幼儿适当提高要求;小学教师要了解《纲要》、《指南》等幼教文件的精神,对初入小学儿童适度降低要求。在入小学初期,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和一日生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小学的缓冲过渡期。

3.游戏教学 幼小贯通。

幼儿园坚持开展游戏化教学,积极开展区角活动,并把区角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小学低段可呈现出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和分组学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直观、具象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习区角,丰富学生学习形式,体现趣味性。

4.和谐环境 情感衔接。

创设适宜的环境,幼小教师参观交流班级环境布置,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例如:墙面布置,桌椅摆放);关注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力的持续性和发展;一致要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幼小教师交流沟通一些常规要求及标准,以及训练口令(例如:举手发言、静息等常规要求;常规口令的规范统一);建立学生档案,科学评价学生。幼儿园为幼儿建立学习档案,以便小学老师熟悉孩子的状况,小学老师则要进行追踪评价,并作出发展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幼儿园里有保育员负责关注幼儿生活,在小学初期,需要教师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第二桌讨论主题:如何通过幼小生生互动提升幼儿入学准备经验?

1.你做我看 我说你评。

“你”代表小学生,“我”代表幼儿。通过参观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观摩小学课间操、眼保健操及放学环节,感知了解小学生活;“大手拉小手”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来到幼儿园,提问幼儿参观小学后的感受,幼儿根据参观的内容回答。小学生担任评委检验幼儿眼中的小学,并进行补充完善,以此加深幼儿对小学校园的印象。

2.你说我听 我问你答。

邀请小学生走进幼儿园谈自己做小学生的感受,听哥哥姐姐谈小学生活。开展“我当小记者”的活动,组织幼儿园孩子走进小学采访哥哥姐姐,问问小学生自己想知道的事情。采访哥哥姐姐“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在哪里吃饭?”等等问题。聊聊关心的话题,让幼儿对小学从了解到向往。

3.你教我学 自我内化。

小学生教幼儿园孩子认识学习用具;示范读写姿势;学习书包整理的方法;幼儿每天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具是否完好无损。每天放学前自己整理书包,不懂的地方及时问,不会的内容及时学。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模仿小学生每天回家及时向家长转述老师的要求,养成好习惯。

4.与你并肩 快速成长。

生生互动锻炼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活动“与哥哥姐姐比赛整理床铺、”“计划我的一天”、“安排我的课间十分钟”、“我是班级小主人”、“生活活动区投放红领巾”,让幼儿从“我尝试”到“我能做”,从而快速成长。

第三桌研讨主题:探寻幼小互动中入学后的适应对策。

幼小衔接活动方案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入学后的衔接。前期的衔接已经做了很多,结合后续追踪调查以及小学老师反馈情况,后续的衔接相对重要。因此本桌将原问题“幼小双向互动中有效衔接方案设计”更改为“探寻幼小互动中入学后的适应对策”,围绕入学后的适应方案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小学一年级的适应月课程计划”,力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小学。

计划以主题为中心组织各科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主题主要包括“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三个,具体如下:

小学一年级适应月课程计划

幼小衔接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机构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两者之间必须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教育者应对这两个相邻教育阶段的阶段性、连续性等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势必有利于幼小衔接的良性运行,使衔接工作开展得更务实、更有效。

篇10: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

沈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于2014年12月全面开启筹备工作,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拟定了《沈阳市关于做好参加辽宁省和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 提出了“加强审美, 提高素养, 积极普及, 人人参与”的活动要求, 全力推动学生艺术活动在每一所学校展幵〇

活动期间, 全市丨3个区、县的5 2 3所中小学校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 6 0余万学生参加了艺术展演, 10多万学生直接参加了区、县 (市) 级的展演活动, 新编新创了6 0 0多个优秀校园文艺节目, 收到万余份学生艺术作品。全市1500多个中小学生艺术社团的艺术爱好者在学校展演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影响和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展演活动中来, 形成了“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良好局面。

活动期间, 还举办了“沈阳日报杯”中小学生书画比赛, 组织了“阳光下成中小学生征文大赛, 开设了沈阳市学校艺术敎育论坛,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沈阳市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进一步培植和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艺术情趣、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经过6个月的精心打磨, 在辽宁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节目及作品•选中, 我市选送的2 0个表演类节目有17个节目获奖, 有12个节目被辽宁省教育厅选送推荐参加全国展演;选送的2 1件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有5件作品被省选送到国家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作品评选;选送的1 5篇中小学生征文中, 有7篇征文被省选送到国家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征文评选;选送的15篇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中, 有2篇论文被省选送到国家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丨校、新城子街第一小学、新城子街第二小学3所|学校, 被省教育厅选中, 其充满浓郁满族风情、满族特色的艺术实践项目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_现场展示。

此次活动中, 还选出了千余篇反映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经历、体会和收获的优秀征文、体现“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主题的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其中近千幅优秀艺术作品, 分别在沈阳曰报社艺术馆、沈阳市宣和艺术馆公幵展出, 充分展现了沈阳市中小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

【链接】

沈河区“大艺术教育”点亮学生多彩人生

2015年12月2 7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举办的2015年沈阳市中小学生新年文艺汇演中, 沈河区内市第九中学、市同泽女中、市满族中学、朝阳一校、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均有精彩节目亮相。民乐合奏《节庆欢舞》热烈、喜庆, 清唱剧《松花江上》用传统艺术重现历史, 童声合唱《嘀哩嘀哩》《我们的田野》《歌声与微笑》, 把炫彩童年演绎得淋漓尽致。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奖的九中乐舞《阿拉木汗》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 舞蹈与器乐相呼应, 展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这样的场景, 对于沈河区的学校来说并不罕见。近年来区内重视艺术教育, 学生文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艺术教育整体水平始终处于省、市领先地位, 成果十分显著。仅2015年沈河区就获得13个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 获奖总数名列前茅, 精心打造的6个艺术精品团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沈河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 由区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文体局联合印发了《沈河区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一二年行动计划》, 将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区教育局在“适合的教育”育人理念指导下, 确立了“学生发展;普及+?是高;教师发展;专业+专项”的指导思想, 从而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班一色、一■生一长”的多样性育人格局。全区现有中小学校51所, 市级艺术特色校就有16所。

在确保艺术教育必修课程100%开设的基础上, 沈河区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体系, 实现必修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使得课程常态化、活动课程化。如文艺二校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为扩大课捏资源, 定期向学生、家长征集课程, 储备课程, 丰富课程营养, 形成课程特色, 完善课程内涵, 实现课程价值。、文化路小学《多彩的儿童歌舞剧》和《文小剧本集》、朝阳一校《书法教学指导》、同泽女中《数码钢琴基本教程》和《形体与舞蹈》、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指尖上的畅想》和《竖笛演奏》等系列校本课程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在全区内交流推广

区内以集团为单位不断整合学校艺术教育优势资源, 积极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解决生源衔接问题。如校园剧项目由小学的文化路小学、文化二小学, 衔接到初中的七中、九十中学, 再到高中的九中、共青团高中、同泽高中等。沈河区还通过实施购买服务项目, 摆脱学校围墙的束缚, 把视线放远, 打破敦师资格证的局限, 把视角放宽, 引进知名、资深专家对重点学校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服务, 很好的补充了校内专业教师的专业不足,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助力。

篇11:走向小学,走向幼小衔接

为了帮助大班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使其积极、快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开展了“我学、我能、我最棒”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我们遵循大班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方面,通过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家庭任务——自理展现,开展入学准备期的“自理周”活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1

通过“我们长大了”开展刷牙、择芹菜、系鞋带、洗袜子等活动,帮助孩子减轻对家长的依赖,使其体会自己的成长。

活动2

通过“我的小书包”开展整理书包、使用卷笔刀、修补图书等活动,训练孩子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

活动3

通过“小课堂”开展自制课程表、课间十分钟、整理抽屉等活动。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和目的意识。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大班最后阶段为适应小学生活作了一些准备。为入学后的适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宁波镇海幼儿园 厉迎春 供稿

幼儿园里的毕业典礼

每年7月1日,我们幼儿园都要隆重地举行毕业典礼。之所以说隆重,是因为孩子邀请来的嘉宾很多。老师们全力以赴,把场地布置得温馨而热烈。每个班级的活动仪式由班主任设计,由孩子们主持,各有特色。毕业典礼中,感谢——回忆——成长的主题非常突出。

关键词:感谢

这是最真诚的时刻,想表达感谢的人很多,想要感谢的人也很多。孩子、家长、教师、园长都是感谢的人同时也是表达感谢的人。带着鲜花,带着深情,园长感谢家长的支持,感谢老师的努力,感谢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家长感谢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的真爱和付出:孩子感谢教师的呵护。感谢长辈的养育,表达对同伴、老师的不舍之情。感谢之词简短、真实,孩子们静静地听着,能听懂。

种下许愿树,收获希望花

3月,大班的孩子和父母亲一起在园内种下了树苗,有桂花树、樟树、桃树,还有松树和柏树。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用这一方式来纪念幼儿园的快乐生活。一堆土,一桶水,四年前的他们就如这稚嫩的树苗,在老师家长呵护下,快乐地茁壮成长:四年后的他们,用种树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回忆,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未来。

活动本着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理念。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劳动,感受成长的意义。种树结束后。孩子们自己设计树牌和祝福语,悬挂在小树上,树牌内容包括:树种的介绍、种植的时间以及种植人名字。

我们种下了41棵树,“4”代表四年的幼儿园生活,“1”的含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像树木一样,是唯一的个体,每棵树、每个人的成长方式都不一样: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写给未来自己的信

小学将是怎样的生活方式,能给予我一个怎样的童年,新老师长什么样,新同学中会有最好的朋友吗?……孩子上小学,不仅大人忐忑,孩子也会焦虑。

组织“写给未来自己的信”的活动,是让孩子们想象自己进入小学课堂,或者描述自己当下的心情,画一封信。信的内容请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前告诉孩子,那个时候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你希望对成为小学生的自己说些什么?你们还不会写字,但是你们的画就是最好的表达。

我们准备了几个大玻璃瓶,在上面分别标上:一年后的6月30日,两年后的6月30日,三年后的6月30日……按照孩子的意愿,将他们的画分门别类放进玻璃瓶,封好口,并将这些玻璃瓶埋在幼儿园的大树下、花园里……和孩子们约好,在明年、后年等对应的时间里,一起来幼儿园打开玻璃瓶,看看自己当年对未来说了什么,许了什么愿望。

浙江台州椒江书生景元幼儿园

周甜甜 何小红 供稿

差键词:回忆

这是最感人的时刻。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到排练毕业典礼节目的系列组合照片。托班入园时的哭闹,折纸活动时的专注,午睡时的酣甜,游戏时的笑脸,假日亲子活动时的惊奇。父亲来园活动时的疯狂,迎新年活动时的自信。运动会上的飒爽英姿,六一庆典中的翩翩起舞……孩子、家长、教师都是这些照片中的主角,每一个孩子都从丰富多彩的一组组照片中找到自己的成长的轨迹。

关键词:成长

这是最自豪的时刻。从幼儿园毕业了,长大了,要当一名小学生了!全体孩子要把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和他们成长的决心展示出来。毕业歌,毕业诗,诗歌朗诵《勇敢》,美术作品展示,《感恩的心》全体表演唱等。不同的班级,孩子们表达成长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是毕业典礼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毕业典礼的过程中,孩子们承担起主持、道具、表演等的责任。老师只负责发孩子们的毕业照和毕业证书。听到了。是班主任老师的:“今天的毕业典礼到此结束,孩子们,我会想你们的!”

与其他活动不同的是,毕业典礼有难过更多喜悦,有不舍更多憧憬,有回忆更多感谢。感情细腻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经常会出现“让眼泪飞”的场景,那是一种喜悦的眼泪、成长的眼泪、真爱的眼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郑和小学幼小衔接活动圆满结束】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参观小学04-30

参观小学暨幼小衔接04-18

小学幼小衔接数学教案04-16

幼小衔接去小学化论文题目05-06

郑和舰队范文05-18

郑和远航范文06-06

郑和远航教案范文06-05

郑和舰队项目范文06-05

郑和下西洋故事04-20

郑和颁奖词40004-25

上一篇:2024初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下一篇:数学8单元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