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

2024-04-27

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共3篇)

篇1: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

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以洋务派、维新派为代表的一部分封建官僚和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反映,历史现实规定性和思想文化制约性确定了他们的思维结构.一百年前的“中体西用”虽已飘逝,但它在历史幽深处的回音仍值得我们聆听.

作 者:马小朝 林春城 作者单位:马小朝(烟台大学,中文系,山东,烟台,264005)

林春城(木浦大学,语文学部,韩国全南道务安郡,534729)

刊 名: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1(3)分类号:B249.9关键词:中体西用 历史现实 思想文化

篇2: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与启示

一、历史背景

1.国际背景

从十三世纪起, 世界的大环境发生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 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世界整体化的大趋势下, 中国和日本被动地卷入其中,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与世界大势不可分割。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英国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3年的“黑船事件”, 美国人佩里率领舰队撞开闭关自守的日本大门, 日本开始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 中日两国都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深化, 中国开始洋务运动,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但其结果却产生惊人的差异, 使两国在近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分道扬镳。

2.国内背景

中国的洋务运动, 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兴起于19世纪60至90年代。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一些有识之士痛定思痛, 意欲图强。 在此之前,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 由于清政府用领土、主权及一系列的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国内的农民战争进入了低潮, 因而中国呈现了暂时的 “中外和好”的“和局”。

日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同中国一样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1842年, 慑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 日本不得不向西方妥协, 开放一些港口, 允许一些国家的军舰补充煤炭和水。 而真正让日本敞开大门的则是1853年的黑船事件, 日本奉行了二百多年的锁国政策被打破。 1868年, 日本的倒幕运动获得成功, 旧政权幕府的垮台, 产生了作为近代国家前提的统一国家, 其意义是重大的, 日本从此走上了明治维新之路, 成了日本社会变化的起点。

仅从两国的国内形势看, 19世界后半期中日两国的显著差异是, 中国始终有分裂的倾向, 而日本却一直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二、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1.根本目的与性质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展开的, 两者虽都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 但其根本目的与性质却存在本质的区别。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不触动腐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维护封建专注统治。 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 只提倡经济与军事方面的改革, 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 主张“中学为踢, 西学为用”, 由此可见, 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并没有要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要求。

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后, 不仅局限于科学技术, 而且对于西方的近代思想和政治制度及文化习俗等多方面, 采取全盘吸收的模式, 这对于日本的近代化有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 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体制的要求,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 而不是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

2.领导力量

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掌握中央集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 犹豫徘徊, 致使洋务运动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阶武士, 推翻幕府的统治后, 由明治天皇掌握, 二者形成合力, 进行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变革。

3.改革内容

(1) 政治方面

中国洋务运动没有提及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因为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分拣君主专制制度, 洋务派无法逾越其根深蒂固的限度。 洋务派的一切改革都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大前提下展开的。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则有许多重大的改革。 首先, 在推翻幕府的统治, 建立明治政府的前提下, 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其次, 实行了废藩置县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封建领主制, 建立了府、县、道制度, 还取消了武士特权和剥夺旧统治阶级的特权, 取消了对人民的限制等内容。 由此可见, 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制度要超越中国洋务运动很多。

(2) 思想方面

洋务派的主要思想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期的“求富”思想等。 从思想上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 摆脱民族危机。 然而, 洋务派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与先进思想的同时, 却没有摒弃对封建制的传播, 使得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日本方面, 其思想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推行“文化开明”等政策, 积极引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落后的封建文化, 为日本的思想近代化迈出关键的一步。 由此可见, 日本在思想方面的改革比中国完善很多。

(3) 军事方面

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军事的改革。 洋务派把军事改革放在第一位。 先后建立“天津机械制造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等一系列军事企业, 同时也加强了对海防的建设。 在80年代中期, 洋务派仙湖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这一系列的军事措施, 极大地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 巩固了中国的海防。 但在改革的后期, 由于清政府的内部矛盾等问题, 造成军费的严重不足和军事装备长期得不到改进, 而逐渐滞后于日本。

在日本方面, 主要指推行征兵制度, 扩大兵源;建设一支富有武士道精神, 绝对效忠于天皇的队伍, 积极地进行对外战争的准备;大量地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 大规模的扩大军队的数量和对军队的财政开支等。 由此可见, 日本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毫不逊色于中国。

(4) 经济方面

洋务派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始于洋务运动的中后期, 并且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兴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事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 以此辅助工业事业的发展。 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方法相当陈旧, 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加快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步伐, 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在日本方面, 积极地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 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正是从法律上保护了土地的私有权, 统一征收地租, 明治政府还迅速地废除了国内的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等。

从双方的经济改革措施看, 日本的经济改革更全面, 并从法律的形式上保障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中国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

三、启示

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时间, 在几乎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分别发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运动之后, 甲午中日战争一役, 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加速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日本最终成为亚洲第一大强国。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 其本质原因在于洋务运动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如前文所述, 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而有力的领导核心, 力量分散且有限。 洋务派企图用中国的封建制度做容器, 承载西方的先进技术, 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 因此必然会导致失败。

相反,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倒幕运动之后, 明治天皇成为日本的最高领导人, 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彻底扫除封建专制统治的障碍, 全面推进日本的近代化历程, 使日本彻底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洋务运动的失败给后人留下太多教训。 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 我们得到很多启示。 今天我们讲技术引进, 不单单指生产技术上的引进, 还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及先进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避免全盘照搬, 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 结合我国的国情,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模式, 这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

摘要: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 几乎在同一时间内, 在几乎相同的历史背景下, 分别发动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变革——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一役, 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而日本却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最终成为亚洲第一大强国。本文通过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分析其各自成败的原因并吸取教训, 希望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封建统治专制,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商务印书馆, 2012.

[1]南开大学日本研究.日本研究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1][英]肯尼斯·韩歇尔.日本小史.兴思图出版公司, 2005.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篇3: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

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山水相依,在历史上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是那样不同,正如左宗棠说的,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在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上,中国与日本相比落后了很长一段距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国不同的结局,分析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不仅能加深对这两次改革的理解,也会对当前的现实生活提供重要启示。

一、 相同点

1. 背景相同。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日本农民日益贫困,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中下级武士因经济地位下降对现实非常不满,社会各阶级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使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2. 目的相同。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

3. 内容相同。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中国的洋务运动先后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了北洋等近代化的海军,并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日本的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企业,并进行教育改革,培养人才。

4. 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5. 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二、 不同点

l. 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 具体措施不同。(1) 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 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 阻力不同。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4. 实施条件不同。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 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 结果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拓展训练】

19世纪中期,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日本相继走上改革之路。两国的改革既有相同之处,也有重大区别。到19世纪末,这一差别的后果显露出来,影响着两国的发展。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6分)

材料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现应《〈盛世危言〉自序》

(2) 郑观应对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6分)

材料二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和魂洋才”原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4分)

(4) 假如你是近代的改革家,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你要实施怎样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6分)

参考答案

(1) 共同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措施: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购买和建造舰船,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培养军事人才。

明治维新的军事改革措施:推行征兵制,建立富有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2) 郑观应批评洋务派是“中体西用”。有道理。因为在当时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

(3) 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成为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4) 传播近代民主思想;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等。

历史小贴士

圆桌骑士团

亚瑟的皇后古娜薇的父亲有大的圆桌子,供他麾下的骑士聚会使用,在结婚时亚瑟从岳父那里得到桌子与武士。那时候圆桌骑士就成为了亚瑟王下的骑士英豪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会有不同信仰。圆桌的含意是平等和世界。所有圆桌的骑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伙伴。不过在争执中他们会拥护自己仰慕的骑士组成派系,相互攻击。圆桌一共能坐下150个人。

上一篇:开学感想高二作文700字下一篇:长相思,长相思吴迈远,长相思的意思,长相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