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2024-04-27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精选3篇)

篇1: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时间:2014年10月22日 授课:梅洪建

学生:苏州某中学高一(11)班

主题:苏州工业园区高中教师赛课活动 课堂实录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蝶恋花》。问一下我们11班的口号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十一十一,永争第一,魅力锋芒,锐不可当。

师:气势磅礴!我相信今天这节课,大家的表现一定可以是“锐不可当”。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通常鉴赏古诗词是用什么方法的? 生1: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生2:抓关键词。

师:那什么是关键词呢?

生2:表达某种意象的词语和动词形容词。

师:你掌握得真好。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的,所以有人说“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今天,我们想和大家一起,避开意象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找寻一种新的鉴赏路径。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用最有感情的方式来读一下本词。课件展示:

读准节奏,初步感受情感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生3.(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不错。有没有同学认为比他读得好些的?(生沉默)

师:一首词,要想读好,首先我们要能读好重音、节奏、语调和拖音。这四个点 把握好了,就能读出古人之风了。

大家看第一句,哪一个字需要关注这四个点?就一个字哟!

生(小声朗读后)4:我觉得是“愁”字,因为本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愁”。

生5:我觉得是“泣”字,虽然“愁”也要重读,但是它的情感效果不如“泣”字。师:为什么?

生5:因为“愁”一般是表现为心理的,而“泣”是哭出声的。只有愁到了极点才会泣。(生不自觉鼓掌)

师:11班的魅力,果然无人可当。大家想想,除了重音,这个字是要读得坚决点呢,还是读得拖长一点? 生齐:拖长。

师:好的,我们应该这么来读“槛菊愁烟兰泣~露”。生跟读:槛菊愁烟兰泣~露。师:根据我们刚才提示的三点,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下面的几句应该怎么读,我我们待会交流。

生6:我觉得“燕子双飞去”中的“子”应该读得“柔媚”一点,而“双”子应该读升调。师:呵呵,有创意,请问如何读出“柔媚”,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6:只需把“子”拖音加升调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读嘛,我觉得一个孤独的女子看到柔媚比翼的燕子双飞才更有表达效果。师:确实高。你来范读一下好吗? 生6: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师:真好。我们大家一起读读前三句。

生齐读: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师:我们继续读下面的句子,哪位来说说。生7:“明月不谙离恨苦”这句我觉得应该读“二二三”节奏。因为我们通常读的“四三”节奏不能够强调“不谙”的味道。

师:你的语文基础真好。把“不谙”单独拉出来,会效果更好。那么这句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7:“苦”字应该拖音、生8:有道理。师:你来读读。

生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生9:后半句不对,我觉得应该读出不能读“斜-光-到-晓/穿朱户”,应该读成“斜光到晓/穿-朱-户”,而且“斜光到晓”要读得尽量快。一方面强调月光的无情,一方面强调夜的漫长。

学生自发鼓掌。

师:verygood!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诵,不应该叫“吟诵”一下词的上阕。生诵本词。

师:我相信下阕大家一定能读好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请同学来读。一分钟后。

生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生11:他的拖音读的很好,但节奏我觉得有点问题。“昨夜西风凋碧树”按照他的读法就是强调“昨夜西风”了,味道不够,应该是强调“西风凋碧树”,要读得紧促一点,给人肃杀的感觉。师:你来读读。

生11:昨夜/西风凋碧树。

生12:对。而且我觉得“欲寄彩笺/兼尺素”读法应该是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样,夜不能读成“欲寄彩笺/兼尺素”。师:这是为什么? 生12:从注释来看,“彩笺”和“兼尺”指的都是书信,他们应该是一体的。

师:你真仔细。有道理,但或许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我们接下来应该还会涉及到,暂时不做深究。现在我请大家一起吟诵一下本词。注意,要感情充沛、摇头晃脑哟!、生:(齐读)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师:有点古代老夫子的感觉了。我接下来问大家两个简单的问题,大家说说答案和原因。1.词里面的主人公是男的还是女的?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13:当然是女的了。因为哭哭啼啼的,还有“罗幕”。生14:词眼是“离恨苦”。这么伤感,一读就能感受出来时理解的苦。师:11班,就是不一般。

师:下面我来提供几则材料,请大家读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PPT:(生齐读)

1.晏殊,自幼聪颖过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荐于 朝,长期担任宰相兼管军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师:(指向生15)你读出了什么? 生15:晏殊很聪明。师:还有„„

生15:他的官很大。还有就是词里面的主人公肯定不是作者。师:哈哈,聪明。我们继续齐读第二则资料:(PPT出示)

2.因一生富贵,仕途风顺,在晏殊的词里,很难找 到对事物的执着、激情,也很难找到对理想的追 求、苦痛,就连常人所具的节日狂欢和功成名就后的沾沾自喜也没有,他总是闲暇时挖空心思为写作而写作,用以宴乐唱和。师:(指向生16)你读出了什么?

生16:他的生活条件很好,应该没那么多苦恼。师:很好。(指向生17)你读出了什么?

生17:他是为创作而创作,词里抒发的不一定是作者真实的情感,可能是艺术的情感。师:是的,对于一种文学艺术来说,情感可能是艺术的,也可能是真我的。平时我们阅读总是试图挖掘作者的情感,而事实上,有时候艺术创作总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艺术本身的世界。这个时候我们在看待作品就不能从作者情感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审视这件“艺术品”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试试从创作的角度感受艺术的魅力。师:读完这首词,大家对女主人公抱有怎样的情感? 生:(齐)同情。

师:请大家齐读资料3.(PPT)

3.读者越同情,作者往往就越折磨写作对象,而折磨得越彻底,作品就愈显成功。

——孙绍振

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折磨我们的? PPT:

话题讨论一

按照语句顺序,结合具体语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折磨人”的? 我来用第一句为例:(PPT)

例:本来孤单心伤的女子,初晓时刻,尚未出门的她看到的竟然是迷蒙的菊花和带露的兰草。“烟”之迷蒙,让愁绪无解;“露”之晶莹,似兰草落泪,也勾起了主人公的泪滴点点。这种与心境相似的画面,勾起了内心的阵阵伤痛,这不就是对女子深深的折磨吗?

小组序号对应语句顺序,给大家6分钟时间讨论。结合“上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用相对美的文字把结果写出来,然后分享。(大家热烈讨论、书写。6分钟后)一组代表:

看到外面的景色,本来女主人公就伤心无比,于是感到自己房间的罗幕都发出阵阵寒气。罗幕的背后,本来是温柔乡,而今却成了伤心冢。可是作者并没有因为同情而给予她一丝的温柔,却让她在伤心之时看到燕子,双飞的燕子。一只燕子可以同病相怜,而两只燕子的出现就是伤口撒盐。何况,燕子还是那么的轻盈和柔媚,何曾想过女子的心。作者用双飞燕成就了自己,却折磨了我们。

师:双飞之外,你注意到了读时的“柔媚”,理解更深,感悟更到位。二组? 二组代表:

帘幕外面的景物之迷蒙带来伤感到看到燕子双飞的更加伤感的话。此时,晏殊竟然让回到室内的女子,看到的竟然是一轮明月。明月的设置,是作者的匠心。如果明月懂得女子此刻的内心,一定是乌云遮月,朦朦胧胧的。但是明月不懂得女子的内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是团圆的,是思念的。看到明月就直接让女子想念远方的他。一个“到晓”,足见女子一夜无眠,只得愣愣地望着明月,伤感着自己的伤感。如果是前面是伤感带来伤感的话,这里则是用美妙的画面来衬托女子的伤感。

师:前后勾连,有独到见解,尤其是乐景写哀的表达。其实,还有一句也是乐景写哀的。生18:燕子双飞去。细雨鱼儿出,微雨燕双飞。燕子双飞本来是一副美妙的画面。师:真好。期待三组的独到见解„„ 三组代表: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个“西风”苍凉满目。如果说昨夜的各种折磨让女子痛苦无眠的话,那么今晨,她多么希望能够有一点安慰啊。于是走出了屋外,想排解内心的痛苦。但是,她看到的是树叶飘零。寻找的安慰没有找到,而是徒增一地悲凉。晏殊选择落叶,是为了让希望落空,为了让读者伤痛。

师:徒增一地悲凉。我们11班的文采真好。你怎么看这个“碧”字? 生19:“碧”是碧绿的意思。

师:如果是昨夜西风吹落了一树黄叶和吹落了一树绿叶,表达效果一样吗?

生19:我明白了。的确,让女子看到绿叶满地,一方面写出了西风之大,另一方面表达了折磨之深。晏殊高啊,一字见功底,一字见折磨。

师:是啊,不折磨死人他不罢休啊。四组同学,谈谈你们的观点。四组代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女子走到室外看到的是落叶,她想找解脱的心不但没有解脱,但是她不甘心,就一个人带着落寞的心情登楼了。登楼的目的还是抱有希望,可是作者用的是一个“望尽”,既指时间很久,也指空间之广。望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望见想见得人,张大眼睛却没有看到心爱的人。这个时候,作者进一步让她的希望落空,当然,女子的内心伤痛也在加重。而对读者的情感折磨也是层层深入。

师:你对“望尽”的解读很见功底。你的“落寞心情”从哪里的出来的? 生20:独,一独字。

师:你怎么看待“高楼”的“高”。生20:噢,对啊!“高”才能看得远,也表达了女子内心渴望的强烈。看来这个晏殊,是个高人。

师:哈哈,肯定比你高喽,但你的分析比我高。例如“望尽”,比我强。五组呢? 五组代表: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都是这样,总不会轻易地投降于现实。当女子望尽天涯路都不见人影的时候,该是绝望了吧。但是,她没有,于是她要写信,写给远方的人。可是,一个“天长水阔”让书信无法邮寄,或者说不知道寄向哪里。晏殊的高明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迷茫苍茫的宽广的境界,让小小的情绪没有着落。师:你们组的发言很哲理。请看一些注释,“彩笺”和“尺素”的含义。生21:(读)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师:总起来说,它们都是指书信。古诗词可是一字千钧啊,晏殊会这么来浪费笔墨吗? 生22:是说女子不停地改换写信的种类?

生23:不是,大家看这个“兼”字,应该是信加信的意思。生24:对啊,对啊。这里应该说写了很多很多的信。

师:是啊,当女子心无着落的时候,作者就安排她写很多很多的信。写信是可以给心灵安慰的,然后作者就更折磨她,让她写了很多很多之后,却无处邮寄。生:(齐)折磨。

师:对,折磨女子,也折磨读者。

师:结合大家的发言,总结起来作者折磨我的手段就是采用与心情相似的景映照心情,采用与心情相悖的境刺激心情,用女子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来折磨女子和读者。请大家读PPT 生读:4.文学,很多时候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理智逗弄读者的情感,在读者情感翻腾之后的赞赏中,作者就像站在云端的上帝一样会心地微笑。

——孙绍振

师:如果此时晏殊在云端,他—— 生:(齐)一定会会心地微笑。师:其实,这就是创作之美。

师:晏殊“折磨”技巧很高明,但恐怕不止于此。请大家读PPT PPT呈示: 蝶恋花 梅洪建

西风到晓拍朱户,明月不谙,斜光穿棂窗。碧树凋零离恨苦,槛菊愁烟兰泣露。

燕子双飞寒罗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生:(齐读)。PPT继续呈示: 话题讨论二:

说说二词的异同,说说晏殊写作的匠心之处。

师:这个问题大家一下子可能有点懵。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1.空间转换

2.上下阕境界的宽窄

3.对主人公情感刻画的作用

4.对于“逗弄”读者情感的作用„„ 大家可以先讨论,3分钟后我们交流。3分钟后。

生25:老师的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原本顺序来写的,而晏殊是打乱时间顺序的。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是上下阕分别读起来协调。师:怎么理解你的“协调”的意思? 生26:感觉风格一致。师:什么风格呢? 生27:感觉上阕有点凄凉,而下阕有点也凄凉,但凄凉之外还有点别的味道。我也说不清。师:你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尤其是,凄凉之外还有点的别的味道。那么这个“别的味道”是什么呢? 生28:悲凉。

师:你读读最后一句,感觉什么味道? 生28:广阔。

师:悲凉加上广阔是什么味道啊? 生28:我知道了,悲壮。

师:对,悲壮。那么上阕的味道就是悲凉,叫凄婉更文雅些。

生29:是的,晏殊这么调整使得词的风格比较统一,上阕的凄婉能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同情女子,陪女子伤感的境界里。下阕的悲壮就能够在一个广阔的层面铺设心的希望与绝望。师:你的观点涉及到一个诗词的专业术语——境界。上阕境界狭窄,下阕就显得宽阔宏大。作者在选取安排写作内容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生30:还有,就是上阕写的内容是集中在室内的,而后面的内容是写室外的。空间的集中比老师写的打乱要显得条理些。

生31:我再回到风格上,其实上阕的风格狭窄阴柔是有利于对主人公内心的刻画的,使读者很容易被作者带到伤感的世界里。因为跟着女子伤感了,所以后面的愿望和结局之间的矛盾冲突带来的更大的折磨才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师:太棒了!确实,这样写有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很有利于折磨人的。哪位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32:从对主人公的刻画上来说,也是有利的。上阕的女主人公有点被动的受伤的意味,而下阕里的女主人是挣扎的,哪怕结局悲惨,至少她是努力过的。作者这样写就把被动和主动区别开来了。

师:这是你超越老师的地方。这里老师确实没有品出被动和主动。感谢你!

时间差不多了,今天我们用创作论的观点来鉴赏了作者创作之匠心,也是本词的艺术之美丽。请大家最后齐读老师的一个总结,作为品味创作美丽之后的诗词本身展示的美丽的总结。

出示PPT: 《蝶恋花》

美就美在,变换情境让心伤更浓

美就美在,逐层推进让心痛加重

美就美在,设置冲突让希望落空

美就美在,取景集中,抒情渐浓

美就美在,设境凝聚,狭阔相溶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生:(齐)老师再见!

篇2: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解读李白

(《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时间:7月21日  地点:私立无锡光华学校高三(13)班

授课:梅洪建

说明: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文本。我的授课思维是把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以求形成系统、加深理解。这是一节尝试课,帖出来供朋友们批评。

第一课时

实录: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大家还记得哲学研究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的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师: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间的应该是什么 呢?

生:(七嘴八舌)是睡眠,是时间,是生活……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时间和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什么呢?

生:(出奇地一致)人生。

这是一个男生做老和尚状,口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心头一喜:这不就是我要等待的东西吗?于是就追问:

为什么说苦海无边呢?

生:嘿嘿一笑:我胡乱念的。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学生相互交流了一会儿,学生甲站起来说:

雨果说过: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被判了刑的。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于是我只有自己接着说:

好,今天我们来借助《蜀道难》和《将进酒》两篇文章来解读一下李白,看他这个潇洒飘逸的才子有没有愁和苦?

话刚落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有,你看《将进酒》的开头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说明李白意识到了人生的短促,时光容易流逝,也应该有人生苦短的感叹。

该生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我也即使予以了鼓励:你能引经据典的回答问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希望其他同学也学习一下。

师:那这句话我们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生:应该是一种无奈和悲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感叹人生的苦短啊!

师:大家说的不错,我听过一些录音带,都把这几句读得非常的高昂,看来他们还不如我们。

于是我找了两个同学读这几句,然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了点评。

师:李白还有苦吗?

生甲:有。

师:在哪里?

生甲:我也不确定,不过我们先前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觉得“蜀道难”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到四川的路比较难走”,而应该理解为“人生之路的艰辛”。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一致)有道理!

师:是啊,“蜀道难”我一直以为就是到西蜀去路比较难走的意思,现在听了甲的解说,我突然有了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生:那是,那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嘛!

很多学生露出骄傲状

师:呵呵,是啊,很多东西我还是需要大家来教我哟!

这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上来了,课堂气氛也格外的活跃起来了。

生乙:还有,还有!

师:(紧追问):你说说。

生乙:我觉得《将进酒》的第二段作者引用曹植的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失落。

师:为什么?

生乙:因为我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是说曹植的,曹植才华出众,却被曹丕忌妒,于是百般加害,以致曹植一生郁闷。

生丙:我们还学过《七步诗》,也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生丁:李白也是怀才不遇,所以引用曹植的典故也应该是李白的苦的体现。

师:大家找得非常的准确和全面,的确,,人生苦短。还记得伏尔泰那句话吗: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那么当我们真正面对人生苦痛和不幸的时候,我们除了做梦和幻想希望外,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减轻我们的苦痛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乱说,什么自杀了,什么旅游了,当有人提到喝酒的时候。我及时接过话题:

师:是啊,李白不但有人称他为“诗仙”,还有人称他为“酒仙”呢!

这时候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师:呵呵,“人生得意需尽欢”,好啊!现在我们再看《将进酒》的第一段,看后三句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各自都比较投入地吟诵起了课文,我这里用了“吟诵”一词,确无自夸之意,孩子们的确在摇头晃脑地读。

大约过了2分钟。我请学生A朗读。

生A:“人生……三百杯。”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A的朗读情况。

生B:缺少音调的变化

生C:不能体现出李白的那种快乐劲儿。

师:为什么要读出快乐劲儿呢?

生C:因为头两句是写悲凉的,而后三句是对前两句的转折,应该读出李白的豪放味。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然后我们集体齐读一下这一段。

师:你们在这一段中最喜欢的是哪几句?

学生几乎同时读出了“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句。

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两句?

生:感觉。

师:“人生得意需尽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句话呢?

生:是李白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

生:是李白解脱痛苦的一种方式……

师: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呢?应该是有一个积极入世的心态吧,二者不是矛盾吗?

师:你还能从《蜀道难》中找到体现李白积极入世的地方吗?

学生马上讨论了起来,这个问题难度可能大了一些,确实费了一会儿时间。

生1:有的!

师:(眼前一亮):哪里?

生1:最后一段的前两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我的理解是这么重要的关口,如果是敌人占据了,就会化为豺狼,危害自己。这里可以说可能会危害朝廷,我觉得是李白关心国家大事的表现。

生2:对,这就是积极入世的表现。

师:大家看小黑板:李白,字太白。“5岁诵六经,十岁观百家”,青年时期师从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读书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目标。而赵蕤思想中的到家意识,韵语了他崇高坦荡的性格,带有强烈的避世心态。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

生3:(哦!做恍然大悟状)是“进亦忧,退亦忧”啊!

学生3的话让我一惊,我忽然意识到他还没有明白“进亦忧,退亦忧”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出世”和“入世”的含义。于是就接着问道:

范仲淹“忧”的是什么呢?大家再背一下《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

学生都大声地背诵着相关段落。

师:范仲淹忧什么呢?

生4:是“忧其民,忧其君”。

师:那么“忧其民,忧其君”是一种什么心态?

生3:是入世的心态。

师:明白了吧?李白的儒道矛盾并不等于范仲淹的“忧”。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李白尽管入世遭遇困难就想借酒出世,他真的能出世吗?就象我所写的课题,他能涅槃吗?

生5: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5: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里有一句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说明了借酒根本不能消愁。

师:呵呵,那句可不是黄安的原创,那是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

师:记得我们在学习《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这是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忍受煎熬的。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人,并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在这里列举了陶渊明、苏轼、韩愈等人的故事。我没有去认真评价孩子们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与否,只要孩子们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也就够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师生合作解决关键词语,鉴赏写法上的一些特征。

第二是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读出时代,读出作者。

本课时比较零散,没有记录,就此作罢!

篇3: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

在随心所欲的阅读之余, 我还与时俱进地阅读了几本专业书籍, 与名家进行了心灵对话。其中, 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中提到:“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 而且我再说一句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 虽然它对教师来说是必须的, 非常重要的。他缺少的不是爱, 而是理智、是智慧, 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激起我思绪的涟漪。是啊!爱是师德的灵魂, 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获得成功, 就必须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但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 作为教育者光有热情, 光有爱, 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必然会时常遭受挫折。从教十多载的我和梅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 也认为真正的爱的教育, 仅有爱是不够的, 还要让爱与智慧相逢———只有讲究教育语言的艺术, 教育才能真正触及灵魂, 动人心魄, 使学生在教育引导中不断改变, 不断发展, 不断成长, 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美好境界。

一、春雨润花, 营造关爱氛围

成长,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蜕变过程, 需要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 需要感悟生命的美好、情感的珍贵。同样, 成功的教育,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育者, 不仅要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也要积极开发资源,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的氛围, 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在教室, 我们可以开辟一个读书角, 备上《心灵鸡汤》、《时文选粹》、《让学生受益一生的真情故事》等, 让学生每日置身于广阔的经典故事中, 穿越时空, 横渡古今, 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中。学生涉猎丰富多彩的资源、品味其中的智慧、逐渐拓展自己的视野后, 才会得到启发和收获, 感受爱的魅力, 充实自己的精神底蕴, 升华思想, 丰富人生。

二、有心插柳, 开启心灵花园

梅老师在简述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时, 提到“以柔克刚, 学会宽容与忍耐”。我非常赞同, 对自己的学生宽容, 是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教育者在处理学生的偶发事件时,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犯错的学生, 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时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上周也发生了一件学生不配合信息老师的事。那天下午, 我外出学习, 回来时, 信息老师跟我反映5个男生在上课时, 或嚼口香糖, 或学狼嚎, 或在聊天。下课后, 老师留他们5个打扫电脑室, 那5个学生竟然把8台电脑的主机电源拔掉。得知这一情况后, 我首先与信息老师了解情况, 并请他放心, 我一定会从中协调, 妥善解决。第二天早上, 我先请班干部了解情况。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了然于胸后, 我并没有大发雷霆, 而是心平气和地和那5个学生进行耐心的交流, 引导他们从自身寻找原因, 让他们认识到科任老师对他们的惩罚是正确的, 是为了他们的进步。在学生承认错误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我又鼓励他们主动向信息老师认错, 取得老师的谅解。

为协调师生关系, 事后, 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访师活动。让学生了解科任老师的任课节数、备课和批改作业等的繁重工作,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劳动的特点和艰辛, 以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拉近师生的距离, 促进师生和谐相处。

三、枯苗望雨, 拨动真爱琴弦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 现在的小孩也越来越娇贵, 越来越任性, 越来越我行我素……有个别小孩甚至想摆脱学校的教育, 时常旷课。作为班主任该如何来预防学生旷课呢?我认为, 需要我们的鼓励期许, 需要我们的耐心和耐性, 需要我们的精心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总有一天, 或一件事, 或一个场景拨动他的心弦, 触动他的内心深处, 他自会成熟, 自会长大。

记得那是我任2012届五 (1) 班的班主任时, 开学前, 我在前班主任处了解到班内有一个特别的学生, 从三年级开始上学就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听到这种情况, 开学报名注册时, 我特别留意了那个学生———郑伟龙。这是一个白皙、文弱、内向、孤僻的学生, 我主动与他聊了起来, 他的话语不多, 可见他对我有防备心。于是我针对他那天穿戴整齐、遵守纪律、书写工整的表征, 大力地表扬他, 并跟他说, 我最喜欢他这样的学生。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风平浪静, 我心里暗自得意:小孩就是小孩, 看看, 几句话就给哄住了。谁知, 一天早上, 我刚到校, 就接到伟龙妈妈的电话, 说伟龙赖在床上, 不肯来学校。她自己呢, 在校门口, 想请我去接。当时, 我马上走出校门, 就与伟龙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原来在伟龙三年级的时候, 他的爸爸发生车祸, 而且他当时就在现场, 眼睁睁地看着……这无论对谁来说, 都无法接受。所以, 前几年开始, 他想来就来, 随心所欲。不过, 上了五年级情况好转了, 天天自己起床上学;但是今天, 又不知怎么了, 死活不肯起床……

来到伟龙家, 发现这是一个并不宽裕的单亲家庭。看着躺在床上的他, 我只是亲切地对他说:“伟龙, 我们一起去上学。”

利用课间, 我找伟龙到生物园聊天, 首先表扬他开学至今的良好表现。听着我的表扬, 他哭了。看着他痛哭流涕的模样, 我想, 也许伟龙这样哭出来也是好事。我沉默了, 直到他停止哭泣。我说:“我理解你的心情。现在能告诉我, 你今早不来学校的原因吗?”“我没有完成好数学作业, 怕老师批评我, 因为我是第二次没有完成数学作业了。第一次没有完成时, 老师说给我一次机会, 但下不为例。可是我昨晚又没有心思写作业, 所以没有完成, 语文和英语作业也没有完成。”“哦!是这样啊!原来你并不是有意不完成作业的, 只是情绪低落造成的。这回你就放心, 老师帮你向其他两位老师解释。不过伟龙, 老师觉得, 你是个小男子汉, 所以, 你要坚强。悲伤和消沉对你是毫无帮助的。老师希望你能以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伟龙的情绪有所缓解, 表示愿意接受我的说法。我们谈了半小时, 伟龙感觉轻松了许多。

放学后, 针对伟龙这一情况, 我和两个科任老师协商, 请他们共同想办法, 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讲究教育的艺术, 使本想旷课的伟龙能战胜自我, 回归课堂。聪明的数学老师马上听出了我话中的弦外之意, 表示以后在学习上对他宽容点, 给伟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在学习中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 以良好的心态, 积极投身于学业当中。

鉴于心灵的创伤并不能短期愈合, 肯定会出现反复。我不仅经常与家长沟通, 共同关爱伟龙, 还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 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还经常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让伟龙体验到生活在班集体的乐趣、幸福。终于, 伟龙的情绪逐渐稳定。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 他尽力排除来自心理的干扰, 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成绩进步明显。

几天后, 看着信心十足的他在同学中侃侃而谈, 我欣慰地笑了……

摘要:梅洪建老师撰写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让我受益匪浅: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智慧, 需要我们教育者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 独辟蹊径,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 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真正让学生的心灵丰润起来,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绽放出绚丽之花。

上一篇:丝瓜与杂草4年级作文450字下一篇:最新现金盘点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