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生教学特色及理念

2024-04-10

物化生教学特色及理念(通用8篇)

篇1:物化生教学特色及理念

[键入文档标题]

[选取日期]

让理性思维的火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

物理、化学、生物是最前沿的三大自然科学,现代的信息战、激光战、电子战,生活中的电器(电脑、手机等)设备都离不开物理这门物理科学。而化学时时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用,火箭

升天也需要化学研究出高能源燃料及耐高温的材料。生物从生命细胞的研究到生命的沿续,从病理的发现到治疗药物的开发,它为挽救人类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同学们以积极的热情,以刻苦求知的态度投入到这三大自然学科的学习之中。

理、化、生科组都是长期从事专业教学教研工

作的老师,我们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理念。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的优化教学的策略体系,成功地构建了“实验·启思·引探”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理念——

通过教学,应致力于实现以下转化:一是把人

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二是把

前人从事科学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认识能力,三是把蕴含在知识中的观念、态度等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

以实验为基础

实验教学不仅要“动手”(培养操作技能),还要“动脑”(渗透思想方法),更要“动情”(关注情感态度)。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在教学中应做到:再现设计过程,突出思想方法;拓展操作过程,丰富内容;加强分析过程,观察思维同步。

以思维为中心

教学中要追根溯源,深入揭示科学家们的思维

过程;要还原稚化,充分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要诱发引导,及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开放交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

以过程为主线

要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重要的概念,要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重要的规律,要坚持“延迟判断”,让学生探寻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理、化、生实验,要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对

于解题,要注重过程分析,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以变式为手段

概念变式:提供变式材料消化概念,进行变式

训练活化概念。规律变式:正面讲清(来龙去脉、知识涵义),反面辨析(适用条件、注意事项),侧面沟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实验变式:变更实验条件,突出知识本质;编制操作程序,准确感知现象;改进演示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习题变式: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

从教感言——

农民种地要做到“不违农时”,学生读书同样

应“不违学时”。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在初中打好基础。

学校教育好比一盘磨:上磨是科学,底磨是人文,磨心是哲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学术底蕴,即:理科教师要有人文的素养,文科教师要有科学的背景,所有教师都要有哲学的头脑。

我们的教学格言:让学生愉愉快快学习,轻轻

松松进步。

最后愿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去创造属于我们德恒教育教学的辉煌。

篇2:物化生教学特色及理念

物化生组

李春燕

越秀中学第二届“课改杯”推进课赛讲活动圆满结束了。回顾这次教学活动的举行,无论是从开始准备,还是活动开展以及打分评比,全组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该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物化生组全体教师教改信心,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改该真正落到了实处。下面就我组教师在这次赛课中的成功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全体参与

大家可以从听课情况看到,这次我组教师的课,从设计到实施教学,教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凡是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学习而会的内容绝对不讲,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生生讨论解决的问题绝对不讲,凡是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的知识道理绝对不讲。

在曲老师的课上,电功率概念的建立,是学生通过在老师给出的物理生活情景基础上进行相互讨论论形成的,例题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掌握的;范老师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通过教材上图片观察对比找到了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自主学习完成了教学任务;李老师的课上,老师有目的地精心设计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让同学们在边完成反应方程式的同时,边思考反应是否能够进行、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类型的反应,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层层深入归纳,在归纳之中又发现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得到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并在发现中激活了创造性学习的创新思维;而张老师她充分重视课堂时间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优势,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心情下观看视频,在影像视频欣赏中轻松学到了水的电解知识;柏老师种子萌发一课,教师充分为同学们创造了实验探究的资源条件,并为初一低年级同学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让同学们结合实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并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比探究了解了种子发芽的适宜环境和条件;我的课,则是通过演示实验现象观察基础上,让同学解决我设计的一些和前知有关却又不同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电现象与前面声、光、热不同,建立新概念,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学习抽象问题的物理方法——类比法。所有这些都充分现了老师注重同学们学习兴趣,发动同学自主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相信同学,大胆放手发动学生充分参与思考探究,促就合作学习;注重为同学制造表现机会,然他们体会成功快乐,渲染比学赶帮超氛围,激发全体参与。

二、更加注意分层教学,注重让每一位同学得到个性张扬

在这次赛课中,分层教学思想更加突出,教师们为了关注每一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自主学习树立信心,增加动力,老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为不同同学量身设置不同层次问题,让他们都相应的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发展的需求,激发学习勇气:例如老师们提问难度较小的问题时都是选择学习入门慢一些的同学,小测试的设置也不是要求“一视同仁”,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发言更加激励肯定„这使学生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更加体现学科特点,并注意善于归纳提升与迁移,形成能力

物化生同属科学学科,新课程目标要求,科学教学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次赛课老师充分实践了这一理念。这表现于概念的建立不再是课本选刻或老师杜撰,而是让同学们从具体现象或情境中提炼描述形成,如电功率、带电荷的授课;规律以及科学实施的认知也填鸭式传授,而是靠归纳或探究过程形成的,如生物的分类、盐的性质、种子发芽的授课;老师们都特别注意过程教学,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彰显学科魅力。

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突破上,老师备课充分,落实具体。每当学生产生思维偏差,或有认知模糊不清时老师总能做到有效追问是同学学得更透更准确,每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老师总能及时地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同学顺利突破障碍建立信心。另外,老师在教学中都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方法教学,如我的类比法教学范老师的对比教学法、李永峰的归纳发现法、张亚琴的口诀记忆法等,老师教给学生如何渔鱼,使他们学会方法的同时提升能力。

所有这些,让我深深体会到,教改已经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我们自己,发展就是可喜的,为此我们高兴。但是,这次赛课中我们和别组相比,也有严重不足:在设计同学们展示的呈现样式不够多样化,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评价方式不尽科学,不能更好激发学习斗志,老师表达重复话语还存较多„总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教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了可爱的学生,继续努力吧。

篇3:中职英语课程生本理念的教学实施

一、中职英语生本化教学的几个原则

1.适应学生———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2.贴近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任务的设置等, 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

3.为了学生———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体验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成效要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其收获作为衡量和评价依据。

4.依靠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教要以学为归依, 让学生自己行动。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和依靠学生组织实施,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基于职业趋向的中职英语生本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笔者通过亲身教学实践, 针对中职英语课程生本理念的教学, 进行总结和反思, 将中职英语生本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归纳提炼为“定内容、设情境、多合作”这九个字。

1.“定内容”———确定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决定的, 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在教学改革实验中, 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确定不再是英语教师一个人的事, 也不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 特别是专业英语部分, 任课教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可以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特点, 与学生一同进行讨论, 商定所要学习的内容, 共同收集整理学习素材, 教师再对素材进行加工设计, 最终形成便于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学习任务。在这里, 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之内, 而是沿伸到课前———共同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

2.“设情境”———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提供信息源的情景, 脱离了情景, 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意义, 因此, “情景需要语言, 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美国著名学者Blair (1982) 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 而且能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 并去接受这些语言, 那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

鉴于此,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 一是坚持用英语授课, 并带动学生用英语对话, 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境;二是尽量与学生及相关老师一起, 按照教学内容来布置教学场景, 力求呈现真实的生活或工作情景, 激发学生体验与学习的热情,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技能。

3.“多合作”———在多种对象之间、多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之中实施多方面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已经逐渐为广大教师熟悉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这里的合作并非仅仅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还包括师生、师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在课堂小组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还贯穿于开发课程、实施学习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三、生本理念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 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使评价成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信息反馈方式。”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 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可以看出, “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教学评价的核心, 教师应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

1.以生为本的评价原则。

(1) 提倡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 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等, 从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 到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2) 倡导过程性评价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避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 应更多地倡导过程性评价。教师不仅要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 关注特质性评价

做到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重视人为给定标准的复制与再现, 是标准取向的, 追求形式的一致性;而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 特质性评价则充分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 重视个体自我塑造特色的创新与创建, 是特色取向的, 特质性评价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 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 形成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使评价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2.生本化教学评价的实施。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口语与书面测试等形式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综合以上评价, 给学生一个总体的评价分, 作为学生一学期内英语学习的总体评价。

(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 一般是从日常的记录中得出评价, 如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作业记录、小测验记录等。课堂表现记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记录, 如在问答、朗读、游戏、比赛、表演、讨论、调查、采访中获得的分值、等级等, 可以用各种颜色的星星或旗帜来表示。作业记录表可以从学生上交情况、完成的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记录, 可以用等级或评语, 还可以收集几份比较满意的作业样品在班内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2)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对学生而言,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只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形成学习责任感、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 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小组互评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伙伴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 学生通过相互的评价体会到了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从中受到启发。

(4) 测试

测试分口语测试与笔试两部分, 口试占40%, 笔试占60%。口语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用语的掌握情况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采取有准备主题演讲、双人现场抽取话题进行简单对话、师生简短问答式对话等形式进行。

笔试部分也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笔试形式分闭卷和开卷两种。闭卷主要考查学生语音、词汇、基本语法知识、教材中各单元的关键句等;开卷部分则允许学生带工具书, 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外语的能力, 试卷内容包括短文阅读、英汉互译、短文写作等。

参考文献

[1]赵明芳.浅谈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中等职业教育, 2006, 8.

[2]严景芳.基于职业趋向的中职英语生本化教学实施策略.中学课程资源, 2008, 10.

篇4:物化生教学特色及理念

[关键词]物理教学 量子力学普物化 大工程

[作者简介]许世军(1971- ),男,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数理系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陕西西安 710032)任小玲(1969- ),女,陕西蒲城人,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物理课群建设与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KQ0415)。

[中图分类号]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01-02

“量子力学”课程通常是物理类本科专业的最重要课程之一,是理论物理课程组的最后一门课程,因为该课程对数理逻辑、数学工具要求比较高,物理图像抽象,相应的实验模型比较少,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是比较难教学①、学生学习兴趣较难提高的课程之一。

21世纪面临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要求高等工程教育要符合现代工程观,在此形势下,众多以工科为主的二类院校设立了许多既强调工程背景又具有理学特色的专业,其中量子力学属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实践表明,该专业的量子力学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需要用大工程理念为指导,进行具有工程化特点的量子力学普物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大工程观对量子力学的教学要求

1.大工程观的理论描述。现代工程是人们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在社会、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内,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创造新的物质产品的过程②。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工程具有明确的社会目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讲究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综合平衡、智能化和信息化等特点。由此可见,现代工程观有别于工业化时代的工程观,“工程”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含义,而是建立在科技之上的充分体现各个学科综合、交叉的大工程系统。

2.大工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大工程观冲击了传统的工程教育观。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而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实践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性。从大工程观念出发,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基本作用是一种综合性质的,其任务大多是构建整体或从整体中考虑局部,因此其必须具备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科学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对于所属环境、公共政策、人际关系、规范和审美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众多以工学为主的院校确定的教育和学科发展目标符合现代工程观,例如,西安工业大学的“以工为主,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突出现代制造技术和工程应用”。这就要求以大工程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数理科学成为工程学科的科学基础之一。因此,这一些二类院校设立了许多强调工程背景又具有理学特色的专业,而量子力学又属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因为培养目标和计划与传统的物理类不同,所以该专业的量子力学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需要用大工程理念为指导,进行具有工程化特点的量子力学普物化教学模式改革。

二、量子力学普物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普通物理与理论物理(量子力学)教学的三大区别。(1)课程的数学工具不同。普通物理的数学要求不高,一般的高数知识即可;量子力学要求比较高,需要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理方程、矩阵运算、空间变换、群论等知识。(2)物理知识准备不同。普通物理只需要一点相应的知识积累,例如,中学的物理知识;理论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学需要相当多的普通物理知识。(3)思想方法体系不同。普通物理是从实践、实验事实出发,由特殊到一般引出各种概念,由零散的知识、规律构成理论体系(属于一种容易理解的归纳法),该课程比较多地注重形象化、直观性,逻辑的严格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要求不高;理论物理(量子力学)是从一系列的假设、公理、概念出发,首先构造理论架构,然后在此架构下,采用演绎的办法来讨论各种微观现象。可见,工科学生若没有足够的数学工具和物理知识铺垫,也没有渐进的理论物理思维方式的训练,而直接地、大跨度地进入到“量子力学”学习,从各方面来讲都较难。

2.选修课程计划与学科要求的矛盾分析。传统“量子力学”的学科要求是先修“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后三门课程是理论物理方面的课程)等,而在非物理类专业中,上述选修课程要么缺失,要么弱化,例如代替“普通物理”的是工科少学时的“大学物理”课程。这样若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量子力学教学会出现数学工具、物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困难。

3.教学条件和实际教学效果的分析。若进行传统的“量子力学”教学,在二类院校大规模办学的情况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训练程度相对比较薄弱,师资、科研等教学条件也不强,学时偏少,则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比较困难。同时教学实践表明,进行传统“量子力学”教学,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过于抽象、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差。

综上所述,要解决非物理类专业中量子力学教学出现“课程教学与培养计划不适应”“学时少”“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理论物理的学科思维方式训练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效果差”等问题,基于大工程理念,进行具有工程化特点的量子力学普物化教学改革是较为可行有效的方案,而且具有推广价值。

三、量子力学普物化教学方案

用大工程理念对偏重数理逻辑的“量子力学”课程进行课程体系、内容、方式和考核改革,并使其发挥“工程学科的数理科学基础之一”的作用。

1.普物化教学改革目标。以“精讲讨论”基础物理教学思想③为指导,在开放互动的分层次基础物理系列课程体系中,使量子力学教学突出工程特点,实现理论物理的普物化教学,注重理论物理思维方式与普通物理思维方式的结合,强调开放互动,实现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优化,实行综合式考核,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形成课程的特色优势。

篇5:物化生教学特色及理念

物、化、生、信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根据《教务处工作计划》要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深化教研工作,扎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节课。落实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持续、稳步提升。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强化教学纪律;纪律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坚持坐班;教师应该提前到岗,必须准时进行课堂教学,不得中途离岗,课堂教学必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上课不能接听手机,不准抽烟,不能酒后上课,切实注意教师个人形象及职业道德。

(二)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教学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模式。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互动,备课要与教学计划及实际上课进度相一致,杜绝无教案上课情况。

2、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重点,重视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必须有课时教案,教研组长和年级组一月一检查,分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次,分数为85-89、90-94、95-99。评分结果与绩效考核严格挂钩。教务处随机抽查教师备课情况,若发现无教案上课将责令老师停课检查。

3、重点放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要“向40分钟要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要统揽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识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第三、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对学生落实教学目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注重平时月考,提高出题质量。做好成绩记载,进行成绩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救。

第五、同年级同课头的物、化教师以章节和月考题建立试题库。

三、重点工作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电子白板应用;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在博客圈上至少发表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不得少于两篇。

2、听评本学斯新调入老师的汇报课。

3、同课研究时间安排:第十五周初三化学。

4、建立试题库,实现资源共享。

5、出知识问答竞赛题。每位物理教师出10题;每位化学教师出20题;每位生物教师出15题;信息技术教师出15题。要求各科所出题目以ppt的格式保存,且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活动安排表如下表:

篇6:领会生本新理念 探索教学新模式

山东省滕州育才中学 张华

摘要: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特点,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相对高效的“情境导学——探究释疑——感悟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学生的“学”、教师的“导”提供了较大的创新与实践空间,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活”、突出“动”、贯穿“导”、落实于“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关键词:情境 导学 合作 探究 提升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特点,立足课堂,积极实践,探索出相对高效的“情境导学——探究释疑——感悟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学

教学情境指教学活动开展时的教学环境以及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也指教学双方(师生)之间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两者和谐统一。

当前,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无味,讲解无趣,听课没劲,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层层设疑、环环相扣,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这样创设情境:

(一)创设开放民主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改变过于强调知识灌输、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为此,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采取表演、竞赛、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社会问题,留给他们广阔的思考空间,以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在教学“挫折是把双刃剑”时,就“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挫折既是好事又是坏事。一方面,挫折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强者来说,挫折则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丰富人的生活体验。这种让学生唱主角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加深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的理解和认识。

(二)创设新异奇特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就要适时创设新异奇特的教学情境。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新闻、漫画、寓言典故、古今中外的文学故事等材料来创设情境,效果明显。如在教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先用课件展示了小故事: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一群不速之客悄悄潜入原始森林…… “铁枪李”(悄声):“工具都准备好了吗?”“神夹赵”(兴奋):“准备好了,就等猎物上钩了。”一会儿,一只小黑熊欢快地在雪地上打着滚,乐滋滋地玩耍着。“哎呀,不好!”小黑熊发出一声惨叫……可惜!它已无法摆脱猎人为它准备好的“神夹”。“抓住了!抓住了……”“铁枪李”、“神夹赵”欢呼着向到手的猎物跑去。这时,躲在树上的小猴子发出了一声感叹:“别高兴得太早,最终倒霉的还是你们人类自己!”然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对小猴子的感叹是怎样理解的?通过如此新奇有趣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加深了理解,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真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创设使学生足以动情的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我先播放了一段以轻快音乐为背景的自制视频,让学生欣赏祖国的美好河山:蔚蓝的天空、葱郁的森林、清澈的河流、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然后播放了一段以沉郁音乐为背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反映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资料图片:昏暗的天空、断水的河流、成堆的垃圾、吞噬人类共有家园的荒漠……通过视频再现、音乐渲染,在情境中感知、在感知中传情,知情结合的课堂,让枯燥的说教化为鲜活的体验,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情境的创设形式多样、适用广泛、效果明显,但情境创设必须结合实际、联系生活、适可而止,一定要走出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而创设情境的误区。

二、探究释疑

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彼此的感受、分享彼此的成果,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通过互动,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认知过程,体会与人合作的喜悦。就学习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自主学习,激疑质疑

新课改倡导还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一些体验锻炼的机会,还给学生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这一过程的多次重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信心都将大大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会学善思、质疑问难,边学边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二)组内讨论,互助学习

经过自主学习后,学生个人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达到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去,综合学生的疑问,提炼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协同互助的精神,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和反思,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三)组间交流,合作探究

组间交流是小组讨论完成后进行的环节,一般由一个组首先发表意见,向全班汇报本组探究的情况,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此环节,要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对话、争论,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释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同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发挥组织和调控作用。

最后,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一节课所学内容。用几句画龙点晴的语言,理清概念,阐明道理,使零碎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彻底地代替另一种方式,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必要的记忆背诵和接受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模式,绝不能把探究变成机械、刻板的操作。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方式也就不应是单一的。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和绝对化。课堂教学也不可能都采用探究式,而且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探究的方式。

三、感悟提升

学后反馈是使学生拓宽知识、发展思维和实现提升的重要形式,训练的过程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提升的过程,也是老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过程。思想品德课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打造、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指导现实生活,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如在教学“融入新的班集体”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沙子是松散 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智。⑴请谈谈你所在的班集体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⑵你打算怎样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设计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的机会,树立践行意识,真正使学生的思想有感悟、道德有升华。

“情境导学——探究释疑——感悟提升”模式下的思想品德课堂,体现“活”、突出“动”、贯穿“导”、落实于“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情境导学——探究释疑——感悟提升”教学模式的创立,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粗浅尝试,其理论尚需丰富、其模式和流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坚信,通过孜孜不倦的实践检验和反思改进,必能走出一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开创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本课堂新境界。

篇7:浅谈初中物理生本理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本理念,合作学习

一、以学生为主体, 限时讲授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新时代下, 需要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策略, 重视引导学生思维启迪、能力挖掘、知识建构与创新发展.生本理念的基础首先就是需要教师限时讲授[1]. 在有限的课时和精力下, 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学习、思考与合作探究的空间, 限时讲授, 科学引导、合理介入、重点点拨、难点介绍、思维启迪, 有效鼓励学生提升自身主人翁意识,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强化交流互动, 合作学习

基于教师的限时讲授, 那么学生该如何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呢? 这就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合作与帮助. 每个人的思维与能力有限, 而初中物理学科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科学性特点, 初中物理学习时需要结合实验、观察与验证展开, 个人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与学习经历不足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由此, 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强化交流互动, 合作学习, 集思广益、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在他人的帮助下, 启迪思维, 发现现存问题, 查漏补缺, 同时, 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 能够更好的促进彼此完善自身思维、方法、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激发创新意识, 强化知识建构.

三、鼓励实践探究, 踊跃展示

实践出真知[2]. 物理学科知识的总结与归纳离不开实践的反复猜想、分析与验证, 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之后, 总结出物理科学知识与道理. 为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践行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 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探究, 以课题研究、实验分析、综合活动为依托, 展开实践探究过程, 鼓励学生踊跃展示自身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 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相关知识时, 教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性课题, 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结合小组学习模式, 分析不同的物距下像距与成像特点的不同. 学生展开小组实验,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单一变量原则, 找出自变量 ( 物距) , 分析其与因变量 ( 像距与成像特点) 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过程中, 学生踊跃展示, 借助已学知识, 广泛查阅资料, 自主动手实践, 观察分析并记录实验现象, 之后总结分析结果.

四、促进思维发散, 创新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关键目标. 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 离不开人类思维的创新, 通过创新将新思想、新方法与新主意运用到生产与生活过程中, 借助创新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由此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重视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鼓励创新应用. 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转换一种思维角度, 转变一种实验方法, 能够更好的发现新知识、新道理与新规律, 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合作交流、应用探索.创新思维方法与促进应用探究教学, 契合了新课改教学理念和学生自身能力发展需要,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得出的结果, 得出结果为 ( u为物距, v为像距, f为焦距) , u > 2f时, f < v <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为摄像机、照相机; u = 2f时, v = 2f, 为倒立等大实像, 应用为精确测焦仪; f < u < 2f时,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为电影、幻灯机、投影仪; 物距等于1 倍焦距,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u < f时, v > 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为放大镜.通过思维发散, 结合这些知识, 展开创新应用, 组织学生“自制望远镜”.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 深入了解物理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解决、实验研究、课题学习等不同的方面, 促进学生落实自主学习过程, 提升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总之, 新课改理念下, 需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特点与发展方向, 分析学生个性差异, 实施生本理念、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结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创新应用这几个步骤, 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由浅入深, 将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思考、合作、交流与探究, 不断强化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飞.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4 (20) :39.

篇8:浅谈职校生特点及转变职教理念

关键词:职校生;职业教育;职业素质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我们不仅需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有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只有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增进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紧迫。这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基础性的工作。职校生有其特点,职业教育将会有别于传统教育,究竟怎样进行职业教育呢?首先得对我们的职校生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了他们的特点才能进行正确的教学和管理。那么,目前职教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呢?

1、知识基础不扎实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招收的生源以初中生为主,但这部分的学生也基本是考不取高中或上不了重点高中的学生。所以在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之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是特别扎实,这对后期的职业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学生年龄偏小

一般升入职校的学生,都是初中生,还都不满十八周岁。所以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自己上职校的目标和前途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方法。这样将导致在学习中没有动力和目标。而职校的环境和管理体系和义务教育期间的管理有一定的差异,年龄偏小的他们不但要面临学业的压力,还要离开父母独立的生活,将要面临很大的挑战。

3、“问题”学生较多

由于中考筛选制的原因,很多上职校的学生都是不但成绩有差距,在个人性格上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可能成绩还行,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只能选择职校学一技之长,早点工作好解决家庭问题,但这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从而产生自卑感。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尚可,但性格、习惯过于“个性”,给学习和生活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

针对职校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让他们顺利地从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到职业教育阶段呢?尤其对这些职校学生的素质发展和性格完善进行怎样的引导呢?下面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情况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1、理论教学职业化

职校学生虽然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但职业教育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育,我们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前,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结构和能力,将原本深奥的理论教学简单化、实际化。以基础化学教学为例,对根基薄弱的学生讲解有机化学,不但教学进度慢,而且学生还不能完全接受。但在职校阶段,所有的基础理论教学应该都是为中后期的职业教育服务的,所以,化学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授班级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以后就业的方向,来分解本课程。比如,对于我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基础化学可以帮助学生对进出口货品进行正确的辨别与分类,这是该专业学生将来必做的工作。所以化学老师在讲解前可以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讨论,筛选出该专业学生在化学基础中应该掌握的的部分。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由浅及深的引导学生加强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不能再像义务教育期间按部就班,不管将来用不用的了都一股脑的按教学计划灌输下去;也不能像高等教育那样理论一箩筐,对学生的理论研究有很高的要求,这样老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无趣。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职业学生为本的职业化教育,教授给学生的要与其就业工作岗位直接挂钩。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2、职业教育素质化

由于职校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所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不能体现良好的素质。但职校生的年龄虽然比较小,但可塑性比较强,学校及老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好。对于来职校学习有自卑感的学生,我们要进行鼓励、疏导,比如,我校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请一些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在校生做一些报告,让在校生看到职业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也一样有好的前途,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职校生在当今社会不再是玻璃瓶中的昆虫,有光明而没有前途。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是只能当工人,当打杂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差别,两类学校出来的学生的优劣势是什么,职校生能做的、会做的是什么,职校生的就业前景在哪里,而为此我们职校生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职校生在社会上也有参与竞争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树立学生的这种自信。现今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集体中往往不能有很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所以在职校期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调整培养学生的这种集体主义观念。比如,在我校的职业教育中经常会有实训操作或岗位模拟,这种场合和时间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作为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而是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学生管理人性化

职校生与高校学生的结构和培养方向都有很大的差异,那么我们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自然就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不能像高校那样相对自由化的管理,而且在职校内所谓的“问题”学生较多,那么学校和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导和管理学生。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特别对待,但我们的“问题”学生绝不是无可救药的差生,职校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所谓“问题”的出现还是由于心智不够成熟。老师要分析自己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的优点不断发挥、不断延展,例如,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经常找学生谈心,从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点等等。在职业教育中有很多技能的训练,我们发现很多职校生虽然理论学习有所欠缺,但在经过职业教育后,动手能力很强,所以在学习管理要求中,职业教育更关注技能学习的能力培养。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再像其他教育那样只将学生按在教室里学习,我们要带着学生进实训场、进操作间进行学习,这样我们的管理模式也将随之调整,我们要联系职业教育的特点管理我们的学生。除了教育管理,我们大部分职校生都是住校生,所以要离开父母独立的生活学习,这时候,有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会很茫然,所以老师要格外的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顺利地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渡到自强自立的生活。例如,我校开展了宿舍评比、勤工俭学、各项文体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大环境、大“家庭”中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培养人,是培养高素质的、特别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如果我们学校培养出的不是高素质的人才,那就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失去了学校教育更深刻、更广泛的社会价值。离开了育人,学校就失去了本色。探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共性,那么首先就表现在育人上。我们说,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是为学生学会做人打基础的教育,职业教育则是人的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有关成人与立业的教育,一定要强化育人意识,强化质量意识。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2)

[2] 何英俊,就业态势与职教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0(10)

[3] 董淑珍,职校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上一篇:记载词语的引证解释下一篇:企业守法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