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运动和力剖析

2024-04-09

专题六运动和力剖析(通用9篇)

篇1:专题六运动和力剖析

一、教学反思

1、运动和静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感性认识较丰富,往往认为很简单而不被重视,因此本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再运用物理概念“再认”常见现象,以便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察和概括能力。

2、因本节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生活现象较多,现在大多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播放幻灯片,忽视教材的作用。本节教学设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复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从丰富纷繁的现象中抽象出物理图景,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听课效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动画、视频、学生探究活动等,加强直观形象教学,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3、本节课内容较少,但学生对不少基础知识理解起来仍有些困难,如对于运动现象,他们容易理解,可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相对的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把看似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例,问题多在关键的时候提出,多提出些引人深思的问题等都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他们思维的好办法。

4、这节课的内容描述物体运动的核心是参照物,难点是参照物的选择,而参照物这个概念教学不能仅通过教师讲解,要充分运用一定的视频,同时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去发现概念的确切含义。本节利用“列车动与不动”,“乘客动与不动”视频,让学生观察、讨论,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和学生的探究活动穿插,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节学习,整节课设计一个个知识点环环相扣,时间比较紧凑,生活链接知识可放在下节课前作为复习或堂上检测放在下节课前作为课前5分钟小测。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探究活动2、3可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互动,不要把课堂变成播放幻灯片。本节资源设计是ppt模式,便于使用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调整课堂结构。

篇2:专题六运动和力剖析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要求和统一部署,围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市有关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聆听了先进人物报告会,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的形式,征求意见建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对照“六个破除”,切实梳理查找自己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聚焦僵化保守,改革意识不强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挤出更多时间充电学习,因此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阅历、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感觉不适应或“转弯”慢,存在慢半拍现象,面对改革,有求稳怕乱思想,解决困难问题,有时候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二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由于一心忙于业务,对党的新理论、新政策、新要求、行业动态等方面不能及时跟进学习,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时候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业务相关的新知识、新动向学习上没有积极性,导致思想僵化保守。对培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思路视野不宽,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三是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

(二)聚焦因循守旧,创新精神不足问题。一是怕担风险,缺乏创新魄力。作为党员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潜意识里认为从普通干部,埋头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领导岗位,艰辛不易,干工作中也想有所创新突破,但看到当今社会媒体的发达和人们思想多样化,稍有不慎将会弄巧成拙,于是在抓特色工作时就打起了退堂鼓,缺少“李云龙”式的拼劲和闯劲,变得墨守成规,止步不前。二是知识结构欠缺,创新招法不多。由于自身理工科毕业,考虑问题时容易陷入“一根筋”的思维定式,加之平时在勤奋学方面做得不够,导致自身缺乏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素质,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思维不够开阔、见解不够独到。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满足于运用简单的直线思维和惯性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满足或只看到一种答案,不能积极思考多种答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答案。

(三)聚焦封闭狭隘,扩大开放不够问题。存在问题,一是解放思想不够,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没有干事创业激情,工作就不会有动力,在精神面貌上就不会有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习惯了安逸轻松,存在慢作为和少作为倾向,对标各级组织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先进行业的意识不够,缺乏思想观念创新的激情,缺乏思想和行动的自觉。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进取意识不够。要扩大开放,就要站在国际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角度,寻找世界发展的新商机,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抓住社会发展的新契机,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动力。我们必须把龙江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思维惯性中解放出来。而我干工作中存在思想和视野狭隘的倾向,多站在部门和自身业务的角度考虑问题,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宽,标准不够高,要求不够严,成就自然不会大,影响不够广。

(四)聚焦资源制约,市场理念不浓问题。结合部门职能和岗位实际,市场理念不浓突出表现为服务意识不强问题。摆不好位置,宗旨意识淡化,对各方面服务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在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时,基层调研不够深入,对群众和服务对象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回应不够及时,解决不够到位,存在打太极、踢皮球、推诿拖延现象。因为态度不端、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服务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会伤害了基层和群众的感情,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本地的形象。

(五)聚焦随遇而安,工作标杆不高问题。一是有守摊思想。总认为自己是单位的老人手,人熟事熟,工作起来驾轻就熟,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干出亮点和特色,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倾向,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缺乏创先争优、争创先进意识,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二是有功利思想。考虑事情和干工作,往往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认为对部门和个人有利,容易出彩就有奔头,有干劲,对于疑难事情,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有时候,面对重大决策和抉择,抱有私心,患得患失,缺乏干事创业热情。

(六)聚焦慵懒散漫,作风不实问题。自己始终坚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从严要求一言一行,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进步。但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缺乏精致极致。虽然能够站在全局高度考虑工作,但主动担当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工作积极性有所滑坡,勇于担当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比如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究不够深刻、思考不够全面,从分管考核工作角度出发指导镇办、部门用考核杠杆和手段来推进工作的措施效果不够好。再比如,由于过于看重分工负责制,只顾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对其他副部长工作关注的不够,对分管以外工作学习研究、配合参与做得还不够。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力度不大,创新作用发挥不明显。比如,在工作中还存在按部就班现象,缺乏新意,缺少亮点。再比如,感觉这些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滋生了安于现状思想,积极向上、锐意拼搏的工作热情、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有所减退。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够高。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只重业务培训,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善于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基础差,致使思想政治素质难以提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从思想上、政治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注重党性锻炼,纪律观念不够强。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致使党性不纯或不强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把强调政治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自认为只要谋求本单位利益,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不注重制度实效,执行力度不够强。有些单位党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够强,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导致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从而影响执纪实效。

(四)不注重从严治党,教育、监管、惩处不到位。有些单位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甚至当党员干部违纪追究时,帮其说情开脱。有的党组织不抓经常性政治纪律教育,致使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化。有的党组织不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的党组织执纪不严,对违犯政治纪律者,认为蒙上“政治色彩”,尤其针对违反政治纪律言行,处分尺度更不好把握,因此得不到及时应有惩处。

(五)理想信念有时松懈。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运用“理论理想”来审视,主要原因是是学习抓得不紧,改造主观世界不够,不能从强化理论素养、净化思想灵魂的高度去自主学习、刻苦学习。思想理论之基不牢固、理想信念之魂不坚定,必然导致“脑空”,思想空虚、斗志懈怠;导致“身歪”,身份意识弱、表率作用差;导致“腿软”,站不稳身形、走不进群众。就会使党员形象受损,党员的意识淡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光荣感、正义感、使命感缺乏。

(六)政绩观有时偏失。政绩观决定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工作状态。运用“党章党纪”来审示,主要原因是衡量得失的判断标准模糊不清了,没有把群众的发展所需、(单位)的建设之需放在第一位,一定程度上得了“近视眼”,患了“急性病”。没有完全尽到一级党委服务战斗力建设的义务,从而滋生把工作当成出名挂号、获取名声机会的潜意识。

(七)宗旨意识有时淡化。一旦宗旨意识淡化,就会失去兵心,疏远与群众的感情,丧失开展工作的基础,运用“兵心兵声”来审视,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树立还不牢,群众立场还不坚定,群众路线时有偏离,面对矛盾和问题,不能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去对待和解决,基层至上、两员第一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的入脑入心。没有始终牢固树立党员就是公仆、领导者就是服务员的思想,没有始终做到将群众成长进步和冷暖安危放在心中。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担当,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当标杆。增强政治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一要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成果与调职晋级挂钩,确保理论学习刚性落实;用活教育载体,丰富学习形式,营造研讨之风,开拓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力。二要唱黑脸。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以对党委负责的高度责任自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坚决纠正,不怕失票丢分。加强自身建设,定期组织纠治“四风”问题分析讲评推进会,对基层、个人纠治情况进行讲评。三要冲在前。对照合格党员标准。贯彻群众路线,为民排忧解难,为党清源正风,特别是大项任务之时,勇于冲锋在前,引导单位上下凝聚到推进xx发展之中。

(二)自强内功,在帮扶基层建设上用实招。一要抓“四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夯实基本功,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机关的谋划力、统筹力、执行力、服务力,确保办文、办会、办事周密细致、快速高效,使被动的应急状态转为主动的规范状态。二要解“五多”。切实发挥定点联系挂钩制度的效用,每月到各基层单位深入一遍。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从实效出发改进方法,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牵引发展,用新时代标准衡量工作,在搞好减压减负上抓常态。在部署任务、安排工作时,充分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科学统筹,关闸分流,多做减法少做加法,防止政出多门,统住工作、检查、会议、文电,避免互相“撞车”,从根子上纠治“五多”问题。三要贴民心。凡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按照“快、准、严、细、实”的要求,强化“零差错”意识,坚决把“下一步”变成“马上办”,第一时间拿出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群众得到实惠;到位不越位、督办不包办,深入了解掌握基层实情,坚持靠前指导、一线指导、末端指导、依法指导,以前注重还钱还权还人于基层,今后重在带头带教带情帮基层,帮助基层党组织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之我见

一、课前, 口语写作训练

对于写作中常用的几种时态, 如一般过去时, 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 我侧重练习, 基本上每节课我都会加练几个这样的句子, 把这种写作训练加在平时的课堂中。

例如, 我习惯课前几分钟进课堂, 临时问某个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What color do you like?”等等, 话题都很简单, 学生随口边说边写到黑板上, 其他学生现场点评, 用时3-5分钟。这样提高了中等生的写作兴趣, 把他们的成绩提升了一大截。当然,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尽量使用短句子, 一句话不能表述的意思分成两个并列句来陈述, 尽可能不用复合句, 少犯错。

而对于拔尖的学生, 则鼓励他们多用、活用各种句型, 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 争取高分。

至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总是鼓励他们哪怕说一句也要说, 写一句也要写, 对一点就多给分, 这样他们才有勇气去写。

二、课中, 勤练连词成句

初三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做模拟题, 学生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写作, 除非考试。而教师每天面对大量的试卷, 也很难完成每天批作文的任务。

所以, 我就想了这样比较“懒惰”的方式, 师生都能接受。那就是学生如果把连词成句题做好了, 那么他的书面表达一般也错不了, 所以我平时课堂上加重连词成句的练习, 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标题, 我都让学生反复拆开练习, 或者熟练背诵下来, 分析每一个句子结构, 这样他们在书面表达中就能熟练运用相似句型, 少犯或不犯语法错误。

三、课后, 多背万能词组和句式

我有一个习惯, 就是让学生背一些万能常用句式, 尤其是某些中考中常用句型。

比如It takes sb.sometime to do.或者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last few years.等等

这些句子在中考的书面表达中都会经常出现, 学生掌握了它, 就相当于掌握了书面表达高分的秘密武器。

四、期末, 暴晒错误集锦

对于大多数学生平时写作训练时容易犯的错误, 我都会记录下来, 然后期末复习时专门做一个专题———“错误集锦”, 把一些比较典型的病句展示在黑板上。许多时候学生在“欣赏”他们自己的劣作时都忍不住哄堂大笑, 甚至主动招认, “这是我写的……”“那是我写的……”自己能看出自己的错误, 这就是进步, 这就是成长!笑过之后, 错误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改正了, 这样既活跃了写作课堂的气氛, 又达到了让学生纠正错误的效果。

另外,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 将他们平时在练习、造句和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摘录在册并认真纠正, 以避免重复出错, 使文章中的病句逐渐减少。而且, 每隔一段时间, 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纠错本拿出来“晒一晒”, 大家互相欣赏, 互相纠错, 共同进步。

篇4:例谈运动和力

一、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判断

例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D.5s~7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解析本题中给出的s-t函数图像可以看出,小车的运动包含三个过程:0~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2~5s内小车静止,速度为零;5~7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比0~2s内大,为2m/s.无论小车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运动状态不变,小车不受力或受到的合力为零.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所以本题答案选A.

点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判断是正确理解运动和力关系的基础.从函数图像角度获取信息更能彰显同学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运动状态不变,这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的合力为零;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均称为运动状态改变,这时物体受到了力或合力(不为零)的作用.

二、将平衡力、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区别开来

例2 “天宫一号”飞行器亮相2009年除夕夜的央视春晚.据报道,“天宫一号”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两年中,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8、9、10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变轨对接,但对接难度很大,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天宫一号”与飞船变轨对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力学知识请写出二点:

① ;

② .

解析从“天宫一号”飞行器的运动状态看,变轨对接的过程,就是改变飞船的运动状态,使飞船的飞行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改变,使它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保持一致.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作用,这种力来自自身发动机点火、喷气,利用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来达到目的.本题涉及的答案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1)一定不能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混淆,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他三个条件均同于平衡力;(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定所受力的大小关系,如果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个物体受平衡力,互为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如果一个物体只受一个力,一定不平衡,一定做变速运动;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一定受非平衡力,若只受两个力,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不相等.

三、利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学会受力分析方法

例3如图3所示,物体A置于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平直路面上向右运动.当小车遇物体B受阻停止后,物体A在小车上仍向右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请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中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解析物体A与小车原来的状态是在平直的路上一起向右运动,当小车受到阻力停止运动,物体A依靠自身的惯性仍向右运动.在水平面上,摩擦力改变了其运动状态,阻碍其向右运动,方向向左,如图4所示.

点评应当明确,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情况有两种:①可能不受力;②可能受平衡力的作用;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两种情况: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利用这种关系寻找力的来源,确定力的方向,作出力的示意图.

四、找准突破点,把握惯性的概念

例4中国女子冰壶队勇夺2009年世锦赛冠军.冰壶比赛得分规则是: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去后,在冰面上滑行(运动员不能再触碰),依据最终停在得分区的不同位置得分.如图5所示,关于比赛中的冰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壶掷出去后,在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壶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零

C.壶在离开运动员手后,受到惯性力作用

D.壶被掷出去后,由于惯性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

解析冰壶掷出去在冰面上是依靠自身的惯性运动的,但最终会停下来,可见运动状态在改变,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支持力和重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很小的摩擦力作用,也就是这个摩擦力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合力不为零.本题选D.

点评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力是物体间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到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物体肯定受力不平衡;反之物体受力不平衡,则运动状态肯定改变.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在历史的长河中捕捉前人的研究灵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例5人类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物理学中关于运动和力的研究.

(1)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 .

②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③英国科学家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著名的惯性定律.

(2)惯性定律的内容是:

.

(3)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物理的先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最先在物理学中成为共识.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实验并进行理想化推理: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地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概括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本题答案: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②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牛顿;(2)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点评(1)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历史也体现经典力学的发展史.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思维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该实验也是历年中考物理命题的热点.

(2)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等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总结出的牛顿第一规律,它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辨的产物(理想实验),是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

(3)从规律的意义和作用看,牛顿第一定律不仅回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而且明确了力和惯性两个概念的含义.没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就不会有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也就不会以新的视角审视引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进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天上和人间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

篇5: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反思一: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运动和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制作小缆车、用橡皮筋和气球作动力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探究摩擦力的活动都非常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在导入环节,我采取了直接提问、多媒体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导入;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总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有时提的问题幼稚而近乎荒谬,我就针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或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不仅会问,还要知道怎么问。这样才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置疑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为下面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反思二: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本单元将学习使用不同的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影响小车和 其他物体运动的一些力,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还将设计和制作一辆小赛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运动和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制作小缆车、用橡筋和气球作动力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探究摩擦力的活动都非常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导入环节,我采取多种方式导入,如教学《我们的小缆车》,我直接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动起来?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他们是靠什么运动的?”教学《设计制作小赛车》,我用多媒体和图片引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习这一单元,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总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然后进行讨论和指导,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让课堂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置疑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有时学生的提问幼稚而近乎荒谬,所以我在上课时,针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或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不仅会问,还要知道怎么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

反思三: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本人以较传统的教法上了一节经典老课,总觉得思路难以打开,更谈不上有所创新。下面先谈谈本节课的整体设计。

首先从奥运精神及日常生活事例提出为什么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时我们平时都是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接着又举了一例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来比较运动快慢,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求出每秒通过的路程。或每米所用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导出速度的概念,容易理解。接着讲解速度的表示意义、公式、单位、符号等。尤其对两个速度单位间的换算过程作了剖析。让学生从中知道单位换算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书上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如何从各科渠道获取有关信息。由于第一次涉及到公式计算,因此对计算题的格式要求规范,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反思四: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复习课设计的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了前后基础知识的联系。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却 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科学批判能 力是非常重要的。

篇6:运动和力的教课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运动和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制作小缆车、用橡筋和气球作动力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探究摩擦力的活动都非常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导入环节,我采取多种方式导入,如教学《我们的小缆车》,我直接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动起来?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他们是靠什么运动的?”教学《设计制作小赛车》,我用多媒体和图片引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习这一单元,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总是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然后进行讨论和指导,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让课堂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置疑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篇7: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

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4、初步学习单元知识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提出本节整理课的学习目标

三、师生共同整理本单元知识

(一)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认识与比较

1、是什么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小车的运动(方向、快慢、距离)与这些力有怎样的关系?

2、回顾实验,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反冲力的方向是。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3、分析,各种力的方向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验摩擦力,比较手在桌上拖动与空气中摩擦力的大小

(二)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汇总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讨论完成“‘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汇总表”

3、学生汇报交流(板书),出示实验图回顾实验结果是如何得出,回顾弹簧秤的读法。

(四)摩擦力的利害分析与实际应用

1、辨析

一、摩擦力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1)有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利用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对我们不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减小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让小车运动起来我们必须给他施加力,没有继续给他推力,它很快就停下来了,这说明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不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演示)

3、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还有哪些关系?(板书)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对“运动和力”单元的整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有关“力”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推荐《力的惊险故事》

篇8:乙烷氨氧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该反应的催化剂有多种选择的类型, 其中主要包括Co-ZSM-5分子筛催化剂、Sb2O3/Co-ZSM-5催化剂, 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这两种催化剂的应用条件和催化效果。

1催化剂的制备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 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也由单一方法转变为多种方法, 这些新的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催化剂化工的发展。以Sb2O3/Co-ZSM-5催化剂为例, 它的制备则是用一定量的Sb2O3和已有的Co-ZSM-5催化剂充分研磨、焙烧后得到的, 而对于Co-ZSM-5分子筛催化剂, 它的制备则可以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分散法和高压水热交换法三种方法[3]。

2催化剂的种类

2.1 Co-ZSM-5分子筛催化剂

2.1.1 Co-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优点。

文献[4]报道, 乙烷在金属离子交换的ZSM-5, β, USY和NU-87等分子筛催化剂上, 能较好地转化为乙腈。其中, Co2+离子交换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乙烷氨氧化制乙腈反应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其反应性能明显优于Cr-Nb-Mo和Nb-Sb/Al2O3氧化物催化剂[1]。

2.1.2 Co-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制备Co-NaZSM-5和Co-HZSM-5并分别测试这两种样品的Si/Al比, 实验发现随Si/Al比的增加, 乙烷氨氧化反应活性降低, 相似Si/Al比的Co-HZSM-5样品上的乙腈和总C2选择性高于Co-NaZSM-5样品;分子筛晶粒尺寸对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有较大影响, 小晶粒Co-NaZSM-5样品上的乙烷转化率和乙腈选择性明显高于大晶粒样品, 在相同交换条件下, Co2+离子更容易与小晶粒样品中的Na+离子进行交换[1], 另外, 共存阳离子 (H+, Na+) 对Co-ZSM分子筛的酸碱和氧化还原性质有很大影响.相似钴含量下, Co-NaZSM-5显示出较高的反应活性, 而Co-HZSM-5则具有较高的C2选择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得到更高的转化率和更好的选择性, 需要选用小晶粒的Co-HZSM-5样品。

2.2 Sb2O3/Co-ZSM-5催化剂

2.2.1 Sb2O3/Co-ZSM-5催化剂的优点。

经过实验的不断论证, 人们研究发现Co2+离子交换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乙烷氨氧化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乙腈的收率可达到18.6%[3], 但是这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需求, 人们尝试去改进Co-ZSM-5催化剂, 于是高效的Sb2O3/Co-ZSM-5催化剂便应运而生。与原催化剂相比, Sb2O3/Co-ZSM-5催化剂有一个最大的优点, 那便是产率的实质性提高。

2.2.2 Sb2O3/Co-ZSM-5催化剂。

实验证明:在Co-ZSM-5样品中引入一定量的Sb2O3可以明显提高乙烷的转化率, 有效地抑制了碳的氧化物的生成, 进而增加了产物中总C2 (乙烯和乙腈) 的选择性。此外, 与纯Co-ZSM-5样品相比, Sb2O3/Co-ZSM-5样品上的乙腈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3]。但是该催化剂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由于该方向的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 对该催化剂的进一步改良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还需要继续研究。

3总结

目前世界上乙腈和丙烯腈的生产原料主要是丙烯, 全球丙烯的产能现已超过1亿吨/年, 这其中的大部分是源自石油、煤、天然气的附加产物。随着以石油、煤、天然气为代表的三大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 丙烯的产量势必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最终导致诸如乙腈和丙烯腈这样的下游产品供应不足, 因此开发低碳烷烃 (乙烷和丙烷) 直接氨氧化生成乙腈和丙烯腈的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目前总体来说烷烃的价格较烯烃便宜得多, 但是过低的转化率以及产率则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催化剂成为了乙烷 (或丙烷) 直接氨氧化生产产品的最重要的一环。

4展望

从世界范围来看, 我国的低链烷烃氨氧化技术现在发展地确实很快, 各种新的设想层出不穷, 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这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 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考虑到国内这方面的技术起步较晚这个因素, 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以这样的发展势头来看,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在低链烷烃氨氧化反应的研究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潘维成, 廉红蕾.不同Co-ZSM-5分子筛上的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J].中州大学学报, 2006, 26 (2) :108-111.

[2]张胜红, 刘海超.低碳烷烃选择氧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与其催化性能的关系[J].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 (4) :895-907.

[3]潘维成, 廉红蕾, 贾明君, 等.用于乙烷氨氧化反应的高效Sb2O3/Co-ZSM-5催化剂[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 (12) :2348-2350

篇9:“运动和力”综合检测试题

1.我们中学生所穿鞋的长度大约为(鞋的码数=鞋长(单位:cm)×2-10)()

A.24cmB.48cmC.15cmD.60cm

2.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西安更是美丽壮观。位于西安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西安城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下列一些经历或体验。其中,与物理学中所说的惯性有关的是()

A.明知自己的某个习惯动作不好,可是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正

B.公交车往往是开开停停,因而给乘客们带来后仰前俯的烦恼

C.提着较重的物体走路,时间长了会感到手臂肌肉酸痛

D.长时间看书,突然抬头看远处的景物会感到模糊

4.处处留心皆学问,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对平衡力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

5.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与今天()

A.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D.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6.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米/秒。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它快?()

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米

B.小巧的雨燕飞行速度最高达172.8km/h

C.乌龟每小时爬行40米

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

7.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交警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你刚才的车速是 60km/h!”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min,还不到1h,怎么可能走了60km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列哪个物理概念()

A.速度B.时间C.路程D.体积

8.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

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9.在2006年全国足球联赛山东鲁能队和辽宁队的一场比赛中<鲁能队以5:0战胜辽宁队), 前锋队员轻轻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前锋队员 B.足球 C.地球D.守门员

10.轿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受力不平衡

B.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竖直方向上受力不平衡

C.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

D.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竖宜方向上受力也平衡

图1

11.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2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图2

12.如图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白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如下说法中的哪条()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少得越慢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_____的估测_____。

2.我国第一座外海大桥全长 32.5km的东海大桥已全线贯通。大桥启用后严禁超载车辆通行,以避免超载车辆对大桥产生的_____过火而造成大桥桥面损坏。按设计要求,汽车通过此桥的最大速度为80km/h,则汽车通过大桥至少要用_____。

3.如图4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__________(2)__________

4.请你解释图5标志牌的含义__________。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的,

图4

图5

图6

6.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图6)。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7.以下事例中:(1)撑杆跳高运动员跳高时把撑杆压弯;(2)踢出去的足球最后停下来.事例(1)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事例;(2)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

8.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1)航天员在太空中以_____为参照物认为自己是静比的。

(2)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第一条:__________第二条:__________

(3)它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受_____(平衡/非平衡)力作用。

9.现代社会中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问题跟物理知识有关,其中。

(1)请你将与汽车的部件相联系的物理知识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例如汽车的发动机---→能量的转化

汽车的安全带---→__________

(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有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m、l00m、200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m标志牌的时间为8s,则他估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 /h。

(3)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以上两段距离之和即为汽车的停车总距离。下表是一个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表中数据表明:

①速度对汽车制动距离的具体影响是_____,为了确保交通的速度安全,对各类车的行驶速度都有限制。另外,行驶的路面的平滑程度也对汽车制动距离有影响,在雨雪天制动距离将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当这辆汽车在路面上以80 km/h速度行驶,该司机突然发现离车50m远的路中间有一很大的障碍物,立即作出刹车反应并操纵制动器,则该司机能否安全停车?答: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4)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很多方面的物理知识与技术,它在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一些社会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可以采用哪些有效措施?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要求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0.据报道:“美国超音速飞机创飞行时速超万公里的新记录”,该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_____m/s,该速度约为声速的_____倍。(V声=340m/s,计算结果取整数)

11.打篮球是中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针对篮球的结构和打球的运动过程,请你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给予简要的回答。

例如:问题:篮球被抛出后仍能在空中运动。

简答:是惯性使它保持继续运动

问题:__________简答:__________

12.小明跑10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7所示位置,他千米跑的成绩是__________min_____s。

图7

图8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8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再写出三条。例: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4.“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

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图9)”。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K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例如:

(1)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_____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_____力。

(2)船浆向后划水,船向_____运动,这说明_____。

图9

15.“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_____的单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m,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__________。

16.小小文具盒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可以用来做很多实验。

请你利用文具盒中的文具设计一个物理小实验,只要求写出实验的做法和要说明的问题。[事例]把铅笔立在桌面上,可以看到铅笔形成的一个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答:

17.月亮,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21世纪,嫦娥的故乡——中国加快了探月工程,寂寞的嫦娥很快就会得到家乡人亲切的问候。月球周围没有空气,月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仅为地球上的1/6。

(1).物体在月球上与在地面上相比,_____惯性;(填“有”或“没有”)

(2).在月球表面最容易做到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用电风扇吹风 b开露天音乐会

c.用停表测时间

三、作图与实验题

1.如图10所示,小明用100N的力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示意图。

2.如图11所示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_____是物体A的长度是_____m.

3.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12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口凸)的长度__________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__________检验结

果:面一横的长度_____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知道,骑自行车时,骑得越快受到空气的阻力越大:撑雨伞行走时,凹面迎风比凸面迎风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为了研究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军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和相关的记录。

(1)根据小军同学的研究实验,在—卜面的横线上,写出小军同学得到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小车同学的实验结论,请举一个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子。例:__________。

5.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⑧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下面是T14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次列车在蚌埠到济南之间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22:30该次列车的速度是多少km/h?

(3)请你根据上述表中信息再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

一、1.A2.C3.B4.A5.B6.B7.A8.B9.C10.D11.B 12.B

二、1.脉搏时间2.压力1462.5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该处距离西安20km5.地面6.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速度7.形状运动状态8.飞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1)惯性(2)90(3)①速度越大,制动距离也越大,增大②能(4)汽车司机和前排乘客系上安全带:汽车前排备配安全气囊:不要超速行驶;不要超载行驶;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等。10.2777811.篮球撞击在蓝板上被弹回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2.26.0(或6)13.信息: (1)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2)2s、3s、4s、或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2m;

(3)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4)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5)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6)小车在第2s到5s内处于静止状态。(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 ⑧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9)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兰m/s):等等。14.(1)平衡力(2)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5.距离km16.用力弯塑料尺,塑料尺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7.有C

三、1.见右图 2.mm0.03203.①小于(正常主观感觉应为“小于”,除非乱填或故意揣摩可能“相等”,应倡导真实反映主观感觉或感受,故填“大于”或“相等”均不得分)②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其他表示了“测量”含义的均可)③等于④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 4.(1)①在风速和迎风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物体迎面的形状有关, 凸面迎风阻力小,凹面迎风阻力人;②在迎风面积与迎面形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快慢有关,运动速度越大,阻力越大;(2)降落伞的凹面向下增大阻力;飞机上的减速伞凹面与飞行方向同向增大空气阻力; 汽车、飞机、火车的前部做成凸形减少空气阻力。

5.(1)任选其中一个均可;(2)(3)见下表(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四、(1)运动的路程s=(966—484)km=482km

运行的时间t=4.65h 则平均速度v=s/t=482km/4.65h=103.66km/h: (2)22:30该次列车停靠于蚌埠车站,故其速度为0; (3)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从上海北到蚌埠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答:v=s/t=484000m/15960s≈30.33m/s(其他问题及答案只要科学合理即可)

上一篇:市政工程资料员个人总结下一篇:给潘基文爷爷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