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歌、童话配画

2024-04-16

为儿歌、童话配画(通用6篇)

篇1:为儿歌、童话配画

为儿歌、童话故事配画

三(3)刘垚琴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儿歌、童话故事插图知识。

2)学会线色结合,以色为主的表现插图的方法。

3)学画儿歌、童话故事配画。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教学重点:学习儿歌、童话故事插图知识。教学难点:能大胆表现主题,画面有一定的情趣。

教学准备:挂图、颜料、笔、水、瓶、录像、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童话和儿歌伴随我们长大,忘不了哪些动人的情节、欢乐的节拍。给它们配上图画吧!让美好的童年在心中留下。

(出示《西游记》、《白雪公主》、《美人鱼》等插图)讨论:神话与童话故事的区别

小结:神话故事: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

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三、新授

•画儿歌、童话配画注意事项。

1)服饰:中国与外国的区别

2)区域

3)历史背景

4)人物

•让学生为故事中的任务或动物设计一形象。(教师适当指导)

•欣赏配画作品并解释:构思——内容、构图、形象设计、色彩(点、线、面的运用)

四、学生作业

创作(草图)一简单的儿歌、童话插图。(提供二首儿童歌谣)资料:

妈妈起早把水挑,隔壁公鸡喔喔叫。

公鸡公鸡你莫叫,吵醒弟弟要你抱。

小耗子,一身毛,半夜三更到处跑。

到处跑,把墙撞,不定哪会遇见猫,遇见猫,咱就跑,跑不掉,被猫咬。注意:

•不要把画面画成呆板的看图识字,要画出文字所表达的情趣。•用自己喜欢的手法配画。

五、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立题。

•鼓励部分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东西。•鼓励大部分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画面的情趣。

六、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

第二、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互看上节课作业,互提建议,并修改。

三、新授

•完成稿一般可分黑白稿、彩色稿。

黑白稿:点线面结合、素描稿。

彩色稿:可用水彩、水粉、彩色铅笔、蜡笔水彩等表示

(色彩可鲜艳、和谐)

•介绍配画《美人鱼》、《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阿拉丁》、《小拇指》等。

四、学生作业

继续完成作业。(2节课时间)

五、小技巧

(第二课时)蜡笔水彩:将蜡笔涂一物状,蜡笔所涂之处,水彩再也涂不上去了。

(第三课时)粉画:粉画有似油画棒,易先画淡、再画深。效果可与油画媲美。

六、展评、小结: •学生互评,介绍自己作品。

•同学们通过此课的学习,也参与了一次插图练习,谈谈收获。

篇2:为儿歌、童话配画

本学期我开展了儿歌配画的课题研究活动,对这一尝试性的活动我的设想意图是这样的:

1、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绘画技能技巧为主,教师侧重的是技法的传授,学生只是临摹;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是画的像不像,好不好,而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一定的限制。或许我们会因为孩子们将自己的范例临摹的惟妙惟肖而高兴,但在极为推崇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的今天,如何使孩子摆脱以往的呆板、千篇一律,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让画面活跃起来呢?

2、根据我校培智生的实际情况,孩子的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些孩子没有交往的愿望的倾向更没有交流行为的产生,也就谈不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如何为学生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并会创造性的运用语言,促进智障儿童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的发展呢?

所以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儿歌配画,把绘画、儿歌、识字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以绘画、儿歌为主,识字为辅,发展学生的绘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活动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习儿歌

我为幼儿选择一些富有童心、童趣、有鲜明的形象,并且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儿歌,让幼儿朗诵、理解、背诵。

一、儿歌造型

儿歌造型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最初教学形式,其教学功能是以歌助画。让学生通过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 间的联系,使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相应暂时神经联系,在作画中再现。

例、动物造型训练

学习内容

1.小鸡

鸡头画小圆,鸡身画大圆,翅膀画半圆。眼睛随着头部转,小脚画两边。或者:一大一小两个圆,眼睛小来嘴巴尖翅膀弯弯尾巴短,腿儿细细分两边。(儿歌)

2.小鸟

圆脑袋、平脊背,三角尾巴鼓肚皮,眼睛随着头部转,张开翅膀不画腿,翅膀不张要画腿。(儿歌)3.牛头

方匣子是牛脸,点上两个大黑点。大鸭蛋是牛嘴,中间画条弯弯线,月牙牛角向上翘,树叶耳朵挂两边。从上例可见,教师将作画对象的各部分形体,概括成各种基本形,顺着作画步骤编成儿歌,开展造型训练,能使学生得到听、说、读、画的练习,从而达到快速掌握新授知识的教学目标。在认识儿歌中的字时,学生能有意识的看字说儿歌,养成一边说儿歌,一边识字的习惯。这样,眼、口、手、脑并用,可养成智障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3、配画。

对于孩子听我念儿歌自配画我没有给予太多的评价,因为每个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纵向评价每个孩子,只要每个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就是好的。我想信只要孩子有兴趣一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通过学生的绘画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来,在配画过程中学生确实是动脑想了,创造性的做了,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因为智障儿童在配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预料之中的,所以我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画不出儿歌中的形象,我就让学生多注意观察别人的画,多思考;由此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并注意培养观察、积累的好习惯。同时发展了智障儿童理解、想象的能力。

我正在儿歌配画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尝试,创造更适合智障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今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创编儿歌。让智障儿童根据儿歌创编出新的画面。

(2)故事配画。智障儿童用简单的故事内容进行连环配画。

(3)注重智障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情感、爱心、合作、交往等。

(4)多让智障儿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智障儿童想象思维。

通过儿歌配画的尝试,相信我校智障儿童的绘画兴趣一定会有了很大的提高,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很大发展,极大提高了绘画水平。通过儿歌的朗诵、理解、背诵发展了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同时智障儿童识字量的增多,发展了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3: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的探讨

社区教育是结合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三者的共同教育结果, 是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创新模式, 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社区教育在今天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教育部分, 是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社区教育具有灵活性、社区性和时代性等等重要特点, 在追求创新和灵活教育的今天, 社区教育无疑成为发展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深入推进家庭教育进社区, 将儿童配画引进社区教育, 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的完美结合, 是将固定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的最好案例, 同时也是未来教育所不断追求的教学创新模式。

2. 儿童配画与社区教育概况

儿歌配画在儿童的教育中是一种趋向于生活, 更加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 将儿歌与图片结合的传授方式,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和资源全面结合发展的结果, 在今天, 将儿歌配画引进社区教育, 是教育的新模式, 也是教育的趋势。

2. 1 儿歌配画的现状

传统的儿歌教育模式是单调的儿歌内容传授, 教师比较侧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往往忽略儿童的接受是否合适。儿歌配画的教学模式, 能够以新颖的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以生动活泼的课本知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和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能力, 为儿童的个人能力和全面素质发展都有好处, 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利。

2. 2 社区教育的概念

社区教育是社区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是传统教育模式创新的结果, 是适应现代教育磨合出来的结果。社区教育的出现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是弥补教育的缺陷, 是一种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得必然结果。是一种人性化的社区服务方式。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非常有特点的教育模式,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区教育促进教育的发展, 同时也依赖于教育的进步。

3.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的作用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是新型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教育又上一个台阶的表现。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提升社区的教育水平, 推动社区教育灵活发展, 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探讨, 提升教育在社区成员心理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 以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3. 1 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促进全面发展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 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系统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社区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

3. 2 促进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发展的结合, 是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是教育贴近生活的最好表现, 因此, 发展儿歌配画, 使之进入社区, 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还推动了我国教育创新模式的进步。

4.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的策略

儿歌配画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和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区教育也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新型教育系统, 两者相结合, 使儿歌配画进入社区, 是教育发展的一个优秀结果。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提高社区成员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推动社区教育的进步, 因此, 如何让儿歌配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 让社区教育更好地提高社区民众的知识水平使我们今天教育的努力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4. 1 教师进行交流与引导

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 使更多人了解儿歌配画的作用,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交流经验与讨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应该经常反思自己, 通过学习和经验交流,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 从而达到知识的更好的传授。

4. 2 学校创造优秀学习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为学生更好的受教提供了前提。优秀的教学环境是良好教育的基础,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的外在因素。因此, 学校应该为儿歌进入社区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与教育环境, 让学生在优秀的环境中进行良好的学习与交流, 学为所用。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促进交流学习, 推动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双重提高。

5. 总结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是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也是社区教育不断发展茁壮成长的结果, 是信息技术与团队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儿歌配画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配合社区教育, 是教育成熟灵活的表现。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促进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成长, 推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 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源泉。同时, 为国家创新教育发展提供典型, 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儿歌配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探索出来,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精华和现代教育方式的精髓。让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教育, 这种方式是从社区基础教育出发, 运用新型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提高, 儿歌配画进入社区有利于社区教育接受者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有利于学习者将生活和学习有机结合, 从而学以致用, 让教育更贴近生活, 服务于生活。儿歌配画进入社区为社区带来的利大于弊, 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新型的教育途径。在未来教育中也应该借鉴这种教育方式, 取传统之精华,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关键词:儿童配画,社区教育,作用,策略

参考文献

[1]闻君丽.关于幼儿园儿歌教学的研究.《成功 (教育版) 》.2013年20期

[2]王红梅, 郭志敏.让纳西文化走进幼儿生活.《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幼教研究) 》.2011年1期

[3]吴丽丽.在寓儿歌配画尝试教学中发展幼儿能力.《考试周刊》.2014年30期

篇4:我为孙女编奥运儿歌

儿子、媳妇从网上下载了几首儿歌,我觉得不太满意;孙女们的班主任田老师找的儿歌我也没看上,不是太长就是不押韵。我索性自己写了一首《小娃娃迎奥运》,念给她们的爷爷听,爷爷说行。我让孩子们把儿歌交给了老师后,在家就教孩子们如何走台、谢幕,如何自我介绍和朗诵时应该做什么动作等等。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我给两个孙女穿上漂亮的衣服,梳起漂亮的小辫子,孩子们显得格外美丽。田老师是主持人,10位老师和家长当评委为选手打分,比赛在孩子们的朗朗童声和热烈的掌声中进行。我的孙女们偎依在我的左右,宝宝说:“奶奶,我有点害怕,怕念不好。”“不要怕!你是姐姐,妹妹就看你的了。只要你们按奶奶教的大声朗诵,做好该做的动作,你们就是最棒的!”

只听田老师宣布:“下面请四班的刘羽珈、刘羽璇小朋友表演,她们表演的儿歌题目是《小娃娃迎奥运》,作者是她们的奶奶。这是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姐妹,大家欢迎!”便见我的两个小宝贝勇敢地手拉手走上舞台,大声地说:“大家好!我们是四班的小朋友刘羽珈、刘羽璇,我们朗读的儿歌是《小娃娃迎奥运》。”随后,她们拍着手大声地朗诵起来:

“五福娃拍手笑,2008奥运到。四海宾朋聚北京,五环旗下逞英豪。更高更强来比赛,奥运健儿争荣耀。全国人民迎奥运,小娃娃们热情高。”

朗诵结束,孩子们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道声“谢谢!”后手拉手走下舞台。评委为选手亮分:9.5分,9.8分,9.2分,9.6分……小姐俩最后得分9.5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紧紧地搂着我的两个小宝贝,而依偎在我怀里的两个小姑娘也高兴得笑红了脸。

通过参加儿歌朗诵,孩子们受到了锻炼,培养了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迎奥运的真挚感情。从中,我也收获了快乐。

篇5:《儿歌配画--插入图片》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部分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插入图片》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word文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word排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主要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改变图片的大小和位置,设置图片和文字的环绕方式,以达到学生不但能插入图片,还能让图文合一,实现简单的图文混排。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和技巧。

2、掌握改变图片大小和位置的方法。

3、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能力目标:

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自学尝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互学互助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能够灵活的设置环绕方式,使图文混排的效果达到和谐美观。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演示法,个别指导法等基本教学方法,采用学生间互助互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任务驱动法带动学法,使之能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尝试性学习。通过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纯文字版的文章和图文混排好的文章各一篇

2、教学课件

3、试一试文档,成长记录文件夹,图片素材文件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这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整个教学大致分为八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大家展示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纯文字版的,另一篇是图文混排的,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篇文章更喜欢哪一篇,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由此适时的引出课题:《儿歌配画—插入图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插入图片的文档更生动,更美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插入图片的热情。

第个二环节:课件演示,学生模仿

这部分教学,我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课件,学生在观看课件后,模仿尝试,操作练习,不但很容易的学会了如何往文档中插入剪贴画,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第三个环节: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通过问题:“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怎样调整图片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尝试解决了问题,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可以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第四个环节:教师引导,探究发现

解决设置文字与图片环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稍微有些难度,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先是教师提示引导,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去探究去发现,在学习中逐步丰富经验,从而培养学生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此时学生的知识技能已初步形成,所以我对他们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同时还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了分层要求,提示那些操作熟练,技能熟稔的同学,可以尝试往文档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为此我在学生机里特意准备了《图片素材》文件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个人作品。

第六个环节:展示评价,享受成功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作品中,选择几幅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简单点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同时使学生自信心受到鼓舞,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的欲望。

第七个环节:师生小结,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我以问题的方式对全课进行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第八个环节:延伸课堂,提高发展

篇6:为儿歌、童话配画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教材分析:本节课采用教材为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三册,教材以office200软件为例进行编写.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图片,进一步美化自己的文章;同时学会调整插入文章的图片大小和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有两个学年,本课内容学生并不是很陌生难掌握,在四年级学习powerpoint2000时用过插入图片,对于熟悉电脑操作的孩子来讲不难,对于不熟悉电脑基本操作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强化,激发他们的兴趣,特别是调整图片的大小及调整文字环绕方向,是本课的难点、重点。

教学设想:首先通过教师机给学生演示一张插有图片的文章,让学生欣赏作品,引起学生对在文章中插入图片的兴趣。给学生准备文字和图片素材,然后布置任务(三个任务),让同学们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分步来完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2、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了解图片被选中时,对图片控制时的八个控制点的操作,会移动图片。

3、学会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为主线,完成每个教学任务,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前准备:教师机一台,学生机30台,教学图片和素材一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对比演示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演示几张插有图片的儿歌文章和一张没有插入图片的儿歌文章。让学生们欣赏文章,并说一说对比两个儿歌文章有何区别,说一说哪篇文章好,好在哪儿?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讲解时,控制学生电脑,不要让学生操作电脑,有利用学生认真听讲)

1、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大家学会了简单的格式设置,即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一下,请愿意呀,请举手示意老师。(打开儿歌一首,要求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二号字、颜色为每行不同色。5分钟时间)2、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实际操作,温习旧知。

冬姥姥

冬姥姥,心肠好,戴上花镜针线找。捻起一缕西北风,穿过松针轻轻挑。一心想给小麦娃,缝制一件大雪袄。

3、教师活动:看来大家已经会学会格式设置中的字体、字号与字体颜色的设置。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作品如下,加配音乐)

请你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总结如下)• • 左边文章虽然有文字但单一

右边文字有修饰,图片陪衬很新颖

吸引人

4、教师活动:好了,我们欣赏了几篇文章,同学们自己愿不愿自己试试身手呢? 5、学生回答:愿意。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6、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指出操作要求,说明要求)好!下面我把儿歌下分发到你们的电脑中,存放到你的电脑桌面上,它们分别是《唐老鸭不敢进北京》、《秋天说了什么》和《白猫和黑猫》,同时把我刚从网上下载的相关图片也发给你们,在你们电脑中D盘中的“讲课素材”文件夹里。下面请同学们查收和查阅图片。

7、学生活动:检查桌面下发的儿歌文件,同时找到“讲课素材”文件夹,欣赏其中的图片。(1-2分钟)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8、教师活动:好,大家都找到了吧!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新的内容:“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师进行板书课题)

二、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突破任务

一、插入图片(5分)

9、教师活动:请同学从我刚给你下发的儿歌中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进行编辑设置。(给学生时间,用word2000打开喜欢的儿歌)打开儿歌了吗?好,那么如何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呢?我把我插入图片的过程写下来,请你们参照。如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同桌同学或前后桌同学可以相互帮助,给予技术支持。(出示操作过程,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交流。)

 为《唐老鸭不敢去北京》配上“来自文件”的图片

1、插入图片。

第一步:确定插入点后,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片”——“来自文件”,出现“插入图片”对话框。

第2步:在“查找范围”下拉列表框中,从“我的文档”文件夹中找“讲课素材”文件夹,从中找所需图片。第3步:单击“插入”按钮。

10、学生活动:学生按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在文章中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片。(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交流。)

11、教师活动:巡视辅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突破任务

二、调整图片的大小。(5分钟)

12、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自己插入的图片和文章,发现什么问题吗?

13、学生回答:图太大了,图片把文字挤一边去了。

14、教师活动:怎么办呢,谁知道怎么调整图片的大小?

15、学生活动:请会操作的学生给同学们演示,教师讲述过程。(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将鼠标移动插入的图片上进行单击,当图片四周出现8个控制点时,可以通过拖动鼠标来改变图片的大小。注意找对控制点进行调整。)

16、教师活动:同学们,调整图片的大小不可随意,需要你细心操作,下面请看看老师演示操作。

大家看清楚了吗?要求大家操作要细心、认真。把图片调整到合适大小,让图片看起来与文章合二为一,是一个整体。

17、学生活动: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为一小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约10分钟)。

18、教师活动: 巡视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操作方法,给予提醒和帮助。

任务

三、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5分钟)

19、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我们插入的图片虽然变小了,可是图片仍把文章给分开了,影响文件的美观。下面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文章变的美观呢? 20、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让文章变的美观呢?

21、教师活动:插入的图片虽然变小了,但仍独自占据一个段落,不仅浪费空间,而且版面也显得呆板。怎么样才能让图片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并且让图片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呢?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提示来进行操作。

将图片的“文字环绕”类型设置为“浮于文字上方”时,图片和文字不在一层中,便于移动位置。(要求同学们,插入的图片与文章有关,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好。)

22、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交流,反馈延伸。

23、教师活动:请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佳作。(给予表扬和指正2-3分钟)

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同学们学会了调整图片的大小和环绕方式,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叫做“小蚂蚁不小,大象不大”。请你把蚂蚁变小,把大象变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4、学生活动:操作巩固,“小蚂蚁不小,大象不大”,进行图片大小的调整。(1分钟)

四、课堂小结

1、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主要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插入OFFICE剪辑库中的剪贴画,但剪辑库中的素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素材图片存入电脑,这样就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2、将图片的“文字环绕”类型设置为“浮于文字上方”时,图片和文字不在同一层中,便于移动位置。

3、拖动图片四周8个控制点能够调整图片大小。

上一篇:大学生感恩演讲稿:在感恩中成长下一篇:是美丽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