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2024-05-03

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精选18篇)

篇1: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包 香 包 高 高 门 前 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四 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另外:端午节的别称:女儿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家长们也可以上网搜一搜,还有很多!

篇2: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篇3:当代儿歌的隐喻特色

学术界从教育学、文学角度对儿歌的研究有许多成果, 但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儿歌歌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 通过对其中大量隐喻现象的研究分析, 可以对其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也有助于促进以后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

本文的语料来源以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选编的《快乐歌唱:“音乐快递”优秀少儿歌曲》为主, 其次有90年代以来比较知名的儿歌作品。

二、当代儿歌的隐喻现象分析

(一) 隐喻的定义和本质

隐喻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的课题。它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 涉及两种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本文将借助现代隐喻理论, 从认知隐喻学角度对中国当代儿歌歌词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二) 隐喻的工作机制与认知价值

1. 工作机制

在隐喻的工作机制研究方面, 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理论”最有代表性。他们认为: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主词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一个的主要特征被映射到另一个上, 从而产生了词义的变化。我国学者束定芳认为, 隐喻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 以及双重影像这两个特点也构成了隐喻的工作机制。当代儿童歌曲的词作者通过利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创造出许多新奇生动的组合, 以唤起观众对双重影像的联想, 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如

⑴是谁划起了音符的桨, 让我登上歌的船舱。 (《快乐歌唱》)

⑵约阳光和快乐和我排一队, 约朝霞和火炬和歌声一起飞。 (《我和歌声一起飞》)

例1与例2中的“音符”和“桨”, “歌”和“船舱”, “阳光”“快乐”和“排队”等事物彼此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作者巧妙地创造出了相似性, 给观众呈现出了清晰的双重影像, 让歌词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增加了趣味性。

2. 认知价值

莱可夫学派认为, 隐喻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 隐喻可以创造新的意义, 可以给人们提供看问题的新角度, 在认知方式上起着重要作用。当代儿歌的词作者为了更形象地表达, 经常利用一种事物去描述另一种事物。如旗帜上有一颗最大最亮的星, 她就是天上的太阳。 (《仰望五星红旗》)

观众听到歌词会调动已有的知识, 去把本体和喻体作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太阳和五星红旗上的星星一起出现, 星星代表的共产党像太阳般地发光发热, 温暖着各族人民。

(三) 当代儿歌歌词隐喻的语义结构类型

当代儿歌歌词隐喻的语义结构类型, 按照数量由多到少可分为:

1. 喻体、本体、喻底同时出现, 如:

……太阳最亮不在天上, 却盘在阿爸的头顶上。阿爸头顶上的金黛帕, 就像一轮金太阳…… (《高高苗岭什么最亮》)

“太阳”是喻体, “金黛帕”是本体, 喻体是两者的相似点“亮”。这种类型的隐喻一目了然, 理解起来较为简单。

2. 本体和喻体出现, 如:

我的梦是美丽的月牙船。 (《月牙船》)

“梦”是本体, “月牙船”是喻体, 喻底“美丽、梦幻”没有明说。

3. 只有本体出现, 如:

明天明天这歌声, 飞遍海角天涯。 (《歌声与微笑》)

例子中只有本体“歌声”, 没有喻体“小鸟”、喻底“歌声传遍四方像鸟儿飞到各地”。

4. 只有喻体出现

⑴小草啊小草, 你腰杆为谁挺, 绿叶为谁娇。 (《小小草》)

⑵我在邙山下拾一个九朝故都, 我在南山石镶一枚大唐门牌。 (《我的唐三彩》)

以上两例中, 例1的歌词看似描写小草, 实际暗指主人公的坎坷经历。例2的喻体“九朝故都”、“大唐门牌”似乎没有固定的指代对象, 需要观众自己去理解、感悟。

(四) 当代儿歌歌词的隐喻特点及成因

1. 名词性隐喻较多, 形容词性隐喻少当代儿歌歌词隐喻按词性可分类如下:

⑴名词性隐喻, 如:梦中的故事这样讲, 我的妈妈是太阳。 (《太阳之子》)

⑵动词性隐喻, 如:莹莹的蓝天哟, 捧着白云, 飘飘的白云捧着哈达。 (《卓玛》)

⑶形容词性隐喻, 如:苗家妹子爱唱歌哎, 歌声更比那江水长。 (《凤凰长发妹》)

在当代儿歌歌词使用的隐喻中, 名词性隐喻的数量最多, 动词性隐喻次之, 形容词性隐喻最少。儿歌中使用各种词汇频率的高低顺序等同于儿词汇习得的顺序, 年龄越小, 词汇量越少, 且以名词居多。名词性隐喻, 顾名思义, 就是由名词构成的隐喻。在句中, 它可以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等成分。大多数的名词是指称词语, 因此相对于动词、形容词来说更具有意向性, 更容易辨认、理解与想象。

2. 拟人式隐喻较多

拟人式隐喻在儿歌歌词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如:

⑴天上星星眨眨眼, 亮起了街灯一盏盏。 (《东亚之光》)

⑵金色的春风哟, 悄悄对我说。 (《花海飞歌》)

这两句歌词中, 星星、春风这样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变得像人一样会眨眼睛说话。这是由儿童早期思维的原始性决定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 世界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有生命的。儿歌既然是为儿童创作, 作者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思维特点, 并顺应这种特点创作歌曲。

3. 隐喻较直观, 句式简单

当代儿歌歌词在涉及隐喻时, 句式大都比较简单。如:

⑴我是一朵小花, 在春天的阳光里发芽。 (《朝霞之歌》)

⑵我是春天的小雨滴, 晶莹又美丽。 (《小雨滴》)

究其原因, 是与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各种类型句子的理解力也随之增强, 对语音的掌握最早, 大概在4岁左右, 对语法体系的掌握大约在5-6岁, 而对于语义的掌握则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针对不同听众, 歌词创作也体现出了这样的规律。在低幼儿歌中, 隐喻的句法结构非常简单, 多为简单句, 修饰成分少。随着听众年龄的增长, 句式的复杂程度也相应地增加。

4. 多种隐喻手法共同、反复使用

这一点是当代儿歌区别于以往儿歌的显著特点, 不少作品不仅是同时采用多种隐喻类型, 而且还反复连用、套用。如:

⑴这是一片花一样的海, 阵阵歌声向你走来。这是一片芬芳的海, 万紫千红百花盛开。 (《相约永恒》)

⑵洛阳的牡丹彩绘了你的神态, 妈妈说你千秋万代, 我在邙山下拾一个九朝故都, 我在南山石镶一枚大唐门牌。 (《我的唐三彩》)

在《相约永恒》中, 一开始的两句话便用到了多种类型的隐喻, 在后面的篇幅中, 又反复使用。而《我的唐三彩》前几句歌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句式复杂, 引经据典, 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有着不小的理解难度。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1) 生活质量的提高、教育理念的革新加快了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 儿歌自然也相应地增加了难度; (2) 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创作歌曲的比例有了变化, 儿歌不再是以往人们概念中的低幼歌曲。新时期以来, 低幼儿歌的创作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为青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 这类歌曲的增多必然会导致歌词里的隐喻手法更加复杂多样化, 理解难度更大。

三、结语

通过对当代儿童歌曲歌词中大量隐喻现象的思考与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歌歌词中运用适当的隐喻可以填补儿童词汇量与知识面的空白, 有效地促进理解与记忆, 从而提高学唱的兴趣。儿歌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隐喻作为修辞手法与认知机制, 在儿歌歌词中的运用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去深入地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篇4:儿歌——跳跃的音符

一、互唱式儿歌——作好铺垫

互唱式儿歌顾名思义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在上课之前教师所组织教学的教学环节是用英语互相打招呼。用英语儿歌来代替这一环节不仅能缓松学生下课时的心情,也能使学生迅速地投入学习中来,为上好课作好准备。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中有这样一首歌,歌词如下:

Hello!Hello!How are you?

Hello!Hello!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I’m fine.Thank you.

这首歌在低年级比较常见,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唱,再转到学生互唱,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到充分地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上课作好充分的铺垫。

二、拆句式儿歌——分解难度

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长句、难句出现的频率较高,一味地让学生跟读,不仅学生感到厌倦,就连教师都没有心情去教,如果换一种教学方法可能会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利用拆分句子的方法来将句子中单词或词组分成几部分,放到学生熟悉的曲调中唱,这样不仅分解了难度,还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教“询问周末做什么事情”时,可以编写下面的儿歌:

Weekends,Weekends.

Spend your Weekends.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本课重、难点。在学习其他长句时,学生也能模仿自编儿歌。学生真正享受到了乐在学中。

三、韵律式儿歌——巩固训练

面对乏味的巩固练习,英语儿歌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选用韵律较强的音乐配合句型来巩固新知,从而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枯燥无味的巩固有声有色,效果显而易见。如,在牛津小学3A中有一篇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就可以改编成这样一首儿歌:

Get up,get up.I get up at seven.

Go to school,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at eight.

Have lunch,have lunch,I have lunch at twelve.

Go home,go home,I go home at four.

Go to bed,go to bed,I go to bed at night.

四、编句式儿歌——培养能力

这种儿歌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句型和单词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词句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编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为日常交际打好基础。如,学了“Shall we...”的句型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编了许多儿歌:

Shall we,Shall we,Shall we play football?

Shall we,Shall we,Shall we go to the park?

Shall we,Shall we,Shall we read books?

Shall we,Shall we,Shall we have some chocolate?

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句型。

五、押韵式儿歌——增强语感

英语是拼音文字,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可利用儿歌进行有节奏地朗读和韵律训练。如,在讲解“进行时”的句型时,可以利用下面一首儿歌:

What are you doing?I am read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singing.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running.

What is Mike doing? He is dancing.

What is Helen doing? She is swimming.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walking.

老师边朗读儿歌,边均匀地打着清晰的拍子,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边打拍子边吟诵,学生在音乐的节拍中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学得轻松、快乐。学生熟悉这首儿歌后,再用其他的动词进行替换练习,对本课的重点句型很快便掌握了。

六、游戏式儿歌——愉悦身心

游戏对小学生的诱惑是很大的,当用英语儿歌配合音乐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到厌倦的时候,此时在唱歌的过程中增加游戏这一环节,效果会很明显。在唱歌时穿插点有趣的游戏,学生边唱边玩,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很快便能学会歌词中的单词和句子:例如,我在教1~10的英文数词时,让学生一边听音乐、唱英文歌,一边通过手指来做游戏,用手指动作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和情节。

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Indians

Four little,five little,six little Indians

Seven little,eight little,nine little Indians

Ten little Indian boys

学生在游戏式儿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学习规律,也会模仿教师“创作”一些英文儿歌。

在小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儿歌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篇5: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qiāo)锣(luó)鼓,

端午习俗(sú)传千古。

篇6: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天的儿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冬天的问答》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冬天的问答》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问答特点和韵律美。

2.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发准“刮、伐、芽”等音,能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诗歌。

3.练习创编儿歌,激发幼儿冬天不怕寒冷、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

活动准备

小图片、折叠卡片、喷制小雪花一

个等。

活动过程

1.问答导入,变出雪花。

(1)师:小朋友们好!初次见面,你们有什么关于“我”的问题要问我吗? 幼:你在哪里上班?你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今年多大了?属什么?你的家在哪里?你穿的鞋子多大?……

师:问答游戏就是这样一问一答的,要问得清楚,听得明白,答得准确。我也有四个问题要问你们(出示问号):

a.问一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是哪个幼儿园哪个班的小朋友?

b.问——大×班的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c.问——冬天的孩子们:寒冷你们怕不怕?

d.问——大x班的孩子们,我来和你们玩游戏,你们有信心完成任务吗?自信的孩子最美丽,最聪明,做个自信的样子!(拍照定格,引导幼儿创编自信的动作。)

(2)师:你们都很快乐地回答着问题,很好!因为你们的不怕寒冷、勇敢自信,冬天还带来了礼物奖励你们呢!(变出雪花,激发兴趣。)

评析: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堂伊始,老师便亲切、友好地与幼儿打招呼,交谈:“初次见面,你们有什么关于‘我’的问题要问我吗?”简洁真诚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一下子拉近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幼儿与老师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关系,完成了情感激发的初始阶段;然后采

用老师与幼儿之间问答式的谈话,将幼儿不知不觉地带入儿歌的情境,体验儿歌的问答形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学习儿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

(1)洁白、可爱的雪花漂亮吗?她怕不怕冷呢?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师:雪花怎么没有回答?哦,原来你们问的声音太小了,雪花没有听到。我们再来试一

试。(鼓励幼儿用响亮的声音问话。)

师:雪花会怎么回答呢?一起来听一听(倾听状)。

雪花快乐地回答:我准备好了。

提问:雪花怎么回答的?你能用动作做出来吗?(空中自由飞舞、不停地旋转、准备好了。)让幼儿边说边学雪花“自由飞舞”、“准备好了”等状。

完整学说第一段儿歌。(问的谁?怎么问?怎样答?答什么?)

(2)师:呼呼,冬天的风儿使劲地吹着,哗哗地刮着(动作)。

师:你们想问风儿什么问题呢?

师:我们挑一个问题来问一问。(出示图标。)

师幼:问冬天的风儿你要往哪里刮?

师:风儿是怎么回答的呢?(出示图片。)看看风儿的表情,哦,风儿很开心,很快乐。风儿快乐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师:冬天的后面是什么季节?美丽 的春天就要来了,所以风儿快乐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一起学风儿“追”(快跑)状。(问的谁?怎么问?怎样答?答什么?)

完整学说第二段儿歌。

(3)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看着图标连起来玩个“问一问、答一答”的游戏,大家看仔细了。(连贯说儿歌第一、二两小段,提示用优美的声音表现儿歌的优美、欢快。)

分两大组玩回答游戏,巩固儿歌内容。

(4)隐藏“雪花”图标,念儿歌第一、二两小段一次;隐藏“雪花”、“风儿”图标,念儿歌第一、二两小段一次。(速度可先慢后快,着重激发幼儿体验小雪花和风儿自信的感觉。)

(5)不看图标,集体对着客人老师连贯说儿歌。

评析:老师以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教学重点融合在情境创设中,重点分析了儿歌的第一、二段.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在自由的交流中、在经验 的分享与迁移中大胆发问.积极创编,主动表达,引发并迁移了幼儿的新经验,为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3.学习儿歌第三段,完整表演。

(1)师:你们猜一猜(夸张动作),冬天这个季节会告诉我们小朋友什么呢?

出示冬天图标:我和冬天对话,冬天给我回答。

(2)师模仿冬爷爷的语气,动作夸张地表演:自信融化冰雪,信心开出新芽。

(3)一起完整地说整首儿歌并用动作表演。

评析: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自信融化冰雪,信心开出新芽”是本节活动的难点所在,老师将这一教学难点蕴藏在场景布置和动作表演中,运用启发性强、生动有趣、精炼煽情的语言和动作让幼儿充分感受自信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打破了幼儿的常规思维,顺应了幼儿爱游戏的心理特点?顺应了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增强了

师生互动的效果。

4.创编儿歌,拓展思维。

(1)师:刚才问了冬天的雪花、风儿,你们还想问冬天的谁?什么问题?它会怎么回答呢?先想一想,猜一猜,再说一说。

(2)师:你们选一张冬天景色、小动物的图片,和好朋友问一问,答一答。

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创编:问冬天的梅花(松树、水仙花……),寒冷你怕不怕?梅花快乐地回答:我准备好了!问冬天的小猫(松鼠、企鹅……),寒冷你怕不怕?小猫快乐地(喵喵地)回答:我换毛,我不怕!问冬天的树叶(小朋友、小河、小鸟……),你要往哪里飘呀?树叶快乐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3)请幼儿分别来说一说。(师即兴作画相应图标,幼儿送卡片并创编。)

5.问答小结,增强自信。

(1)师:问——大x班的孩子们,寒冷你们怕不怕?

大x班的孩子们快乐地回答:我们

准备好了。(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演动作。)

师:问——大×班的孩子们,你们要往哪里跑啊?

大x班的孩子们快乐地回答:我们去追春天的步伐。

(2)师:孩子们,冬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只要我们不怕寒冷,坚持锻炼,我们就一定会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自信!冬天的问答真有趣,让我们带着冬天的问答一起去告诉我们的好朋友,让这首儿歌变得更长,更优美,更好听,让大家都来做不怕寒冷、充满自信的小朋友。(师生一起取走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冬天的问答》。)

评析:结尾处老师、幼儿的共同问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首尾呼应,巧妙渗透,同题歌曲背景音乐的选用渲染并升华了情感,扩散了思维,自然缝束教学活动的同时又给幼儿无限想象的空间。

活动反思

1.在“巧”上探索,注重设计完整性

《冬天的问答》是著名音乐人王东音作曲、媚蝴蝶作词的一首儿童歌曲。美妙的音乐、流畅的歌词、动听的演绎给幼儿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老师把它作为一个大班语言活动(儿歌教学)穿插在“冬天”主题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问答特点和语言、韵律美,引发他们对冬天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次活动中老师注重调动幼儿的热情,有意识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表现的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愉悦地参与。仔细认真地分析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儿歌重难点的把握策略,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详略得当,自然流畅。活动流程设计为:问答导入,变出雪花—一学习儿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学习儿歌第三段,完整表演——创编儿歌,拓展思维一一问答小结,增强自信,力求使每个环节都巧妙地与整首儿歌无缝对

接,完美合拍。

2.在“趣”上调控,注重内容的表演性

儿歌教学是幼儿情感高度参与的一种活动,不能只关注儿歌本身,而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让幼儿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已

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问题,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索精神,拓宽幼儿思路,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发挥儿歌教学更多的功能。活动一开始教师与幼儿简短而亲切的话语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置身于“美丽的冬天”这一他们熟悉、温馨、宽松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第二、三环节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由游戏化的情景练习过渡为真切的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了儿歌,拓展了经验,幼儿兴奋不已。幼儿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最后的问答小结,老师意味深长的话语给他们创设了一种“探索” 的意境,使幼儿获得乐趣和情感满足。

3.在“展”上延伸,注重互动的平等性

整个活动中,老师始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融入幼儿之中,担任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学语言亲切自然、幽默机智、情感充沛、真诚动人,时时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关爱之情,既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又给予他们充分创造、想像、表达的空间,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情境和气氛中感受、欣赏、朗诵与创编儿歌。如在幼儿掌握了儿歌第一、二段的基本内容后,教师精心设计了开放性提问:除了可以问冬天的雪花、风儿,你们还想问冬天的谁?什么问题?它会怎么回答呢?给足时间引导幼儿先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再选一张冬天的景色或小动物图片,与好朋友讨论交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与追问。新颖、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创编活动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愉快练习,培养了幼儿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习探究的学习

品质,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体验到仿编与创造的快乐,使教学更具亲和力、感染力。

附儿歌:冬天的问答

问冬天的雪花

寒冷你怕不怕

雪花快乐地回答

我准备好了

问冬天的风儿

你要往哪里刮

风儿快乐地回答

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我和冬天对话更多幼儿园课稿编辑:帮帮宝网

冬天给我回答

自信融化冰雪

篇7:关于冬天的儿歌

冬天到,喜鹊叫,朵朵雪花像鹅毛,松树柏树绿油油,腊梅水仙开得好,雪下麦苗眯眯笑,冬眠动物睡大觉。

雪花 千朵花万朵花,盛开在蓝天下,飘飘飘洒洒洒,飞向大地那妈妈,温暖着地下的,许多嫩嫩春芽,为孩子带来了,无数冬的童话。

堆雪人 堆呀堆,堆雪人,圆圆脸儿胖墩墩。

大雪人,真神气,站在院里笑眯眯。不怕冷,不怕冻,我们一起做游戏。

冬爷爷 冬爷爷,走得忙,匆匆来到小鱼塘。来到鱼塘变魔术,空手安上玻璃窗。鱼儿住进水晶宫,不怕风吹不受凉。

冬季 冬季到来雪花飘,圣诞老人坐雪橇,送来一个大礼包,小朋友们齐欢笑。冬天来了(儿歌)

树叶黄了就要掉了被风吹了找不到了太阳累了就要睡了留下月亮等着天亮。

篇8:神奇的儿歌美妙的教学

儿歌, 富有情趣, 寓教于乐。一是缓解学生压力, 强身健体;二是唤醒潜意识, 激发求知欲;三是积累知识、点燃灵性;四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人格魅力;五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敏感关注的习惯;六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七是训练语感, 披情入文, 释放自我;八是在娱乐中陶冶情操, 寓教于乐。

儿歌具有多重开发价值, 在医学、交际、人文、地理等方面像轻骑兵一样, 冲锋在前、势如破竹。儿歌这一特质, 特别适合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

二、儿歌的韵律

韵律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和谐的音律能表达出丰富深刻的心理内涵, 对形成敏锐的语感具有深远的价值, 有时形式美往往优于内容美。朱光潜说:“音律的技巧就在于选择富有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如形容马奔跑时宜多用铿锵急促的字音;表示哀伤时多用阴暗低沉的字音, 快乐时宜用响亮清脆的字音。”如:

1. 轻快舒缓型

小白兔, 跳一跳, 吃青草, 睡懒觉, 狼来了。

拍着手, 做着动作, 有游戏冲突。

2. 欢快跳跃型

(1) 牛不牛, 哥哥掉到沟里头。土不土, 弟弟拉猫当媳妇。

欢快跳跃的节奏, 娱乐、冲突的语感, 把哥哥游戏追逐奔跑, 不慎失足的狼狈, 以及弟弟被冷落后的机智, 拉猫过家家的自娱媚态表现出来。

(2) 语言珍宝请谢谢妙妙妙, 行动纲领我就来好好好。

青云直上会感激巧巧巧, 见人问好有礼貌笑笑笑。

仔细认真考分高小窍窍, 灵机一动会用脑高高高。

旋律:欢快跳跃。语感:神秘中透射出商机、灵气。

演练:击掌有力, 与人的呼吸相吻合, 以吐气拉动呼吸。

3. 回环旋律型

集游戏、儿歌、体操为一体, 在肢体放松中创设情境, 易于知识流动与形成的氛围。

(1) 拉弓射箭一百年、不许变 (做动作, 玩包剪锤游戏)

(2)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 (做相应的方位动作, 接着两手在胸前上下翻滚、转动) 好孩子、好孩子、顶呱呱, 坏孩子、坏孩子、说假话、说假话 (之后玩包剪锤游戏) 。

这对初入学的学生进行方位训练, 以及教学生如何做个诚实的孩子很管用。而且对于活动身体、激发人的给氧量很有帮助, 使学生头脑清晰, 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这种状态下, 可以进行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4. 流水节拍型

山花浪漫香满楼, 清泉翻滚石上游。

福星开口留不留, 有心人儿富成侯。

为人着想遍地友, 要成气候川上走。

5. 快板节奏型

金秋十月你别走, 吴刚端出桂花酒。

让你好好喝一口, 嫦娥妹妹露两手。

看你想走还不走, 情投意合好朋友。

心里梦里想拥有, 温声细语开心酒。

看你真走还假走, 梦想成真露一手。

两情相悦粘住手, 美梦成真羞不走。

大口品着桂花酒, 醉成一条赖皮狗。

6. 综合旋律型

把游戏、音乐、体操融入儿歌中, 使之具有生命律动的旋律。如: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六、七、八、九、十, 变成一条小金鱼。钻进水草里, 跟你玩游戏。小猫气得叫妈咪, 一头扎到池塘里, 变成一只落汤鸡。怪你沉不住气, 丢掉小猫鱼, 命丧黄泉里。”

三、儿歌的创作

1. 积累准备阶段

有需要就有动力。善于积累的前提是善于发现, 从对象中分辨出有价信息来。

(1) 增强文化修养, 学习文艺理论, 欣赏经典作品。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所好及心得。

(2) 突击民歌、民谣。整理、加工、创作出新的民歌、民谣来满足人民的需要。

(3) 同孩子一道玩, 多听音乐、多收集。

2. 创作阶段

从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创作与联想性创作, 从用途来分可分为实用创作与审美创作。

(1) 综合性创作。在原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 重组成新的知识。如:“灯红酒绿紫娃娃, 唱歌跳舞人说话。大夸海口怕不怕, 脚踏实地走天涯。”

(2) 联想性创作。如“马车公司大不大, 王力先生不说话。老牛伯伯怕不怕, 太白诗人有才华。”再如“谷米香, 她是个小姑娘, 菜花黄她是个老板娘, 太阳光照亮了沙发床, 请, 红苹, 亲口尝一尝。”

(3) 实用创作。需要才是最有力的后盾。

(1) 聚词识字, 如:

“金光闪闪水中间, 鸟语花香道两边。飞龙舞动雨中线, 腾云驾雾赛神仙。勇往直前破天险, 坚韧不拔才领先。无限风光险峰见, 乐得梅花争开眼。”

“不上不下卡脖子, 土大土小尖尖尘。日月相照珠光明, 皮鞭赶牛牧羊人。力出两点怎么办, 心上有刀忍一点。”

(2) 类比记字, 如:

己开已半己封口, 爪直爪勾手用力。人正入斜大挺立, 主头玉腰王自立。欢又吹口有火炊, 夕卜外面尾巴处。问口哪里?没口那。”

“正反单双新旧有得失, 高矮长短粗细无分合。东西南北前后说左右, 里外方圆黑白话敌友。”

“一了子木李穿件绣花衣, 一人大夫天烟囱不出烟。十口古午牛土生个大萝卜, 十口田草苗子女长得好。”

(3) 写作识字, 如:

“春雨贵如油, 青草尖尖头。夏雨大如牛, 绿色水里游。秋雨泪水流, 黄叶挂枝头。冬雨雪花头, 麦苗不用愁。”

“秋天的苹果甜又甜, 领导的儿子不下田。春季的小草绿一片。森林的孩子跑在先。”

(4) 审美教育, 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如:

(1) 心美。“文明礼貌传家宝, 勤奋好学起得早。胸有大志飞得高, 冷静沉着难事少。胆大心细成就早, 要想发展朋友找。坐想其成没门道, 成就大业把心交。”

(2) 景美

“我家就在小湖边, 这里空气真新鲜。美丽彩霞嫁蓝天, 骑上快马赛神仙。皮鞭一挥我在先, 快马加鞭甜心间。”

(3) 情美

奋勇当先绿满天, 提高觉悟德保鲜。

头脑风暴睡无眠, 注视目光福心间。

白鸽送安教无鞭, 蜜蜂采蜜乐花仙。

3. 修改要领

(1) 有游戏的韵律节拍, 可演、可唱、可玩。

(2) 有一定量的冲突、悬念。

(3) 语言精美, 自然、流畅、有韵味。

(4) 语调多变, 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5) 富有童贞、童趣。自然天成而又姿态纵横, 别具一格。

(6) 语言具有强大的张力和煽动性。节奏旋律能引发精神的共鸣。

篇9:无处安放的儿歌

“你们有多久没唱过儿歌了?”当我询问身边的朋友的时候,有人回答“十几二十几年吧”、“记不清了”、“儿歌啊,那是很久远的事了”……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答案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儿歌已经离我们成年人很远了!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无论童年是在什么样的氛围下度过,对儿歌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或认识。说起儿歌,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些熟悉的旋律,不管我们有多久没唱过儿歌,总能哼出几句,那就是儿歌,是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歌声。然而,正是对待这一份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情结,在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之后,都在无意识中集体将它封存了。儿歌真的只是属于童年吗?现在的孩子都在唱什么儿歌?像《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这些还回响在几代人记忆深处的经典的儿歌,在现在的孩子们中还有市场吗?

比童年更“老”的儿歌

很多人都知道六一儿童节,却很少有人知道世界儿歌日,这一专为儿歌而设立的节日。1976年,在比利时克诺克两年一度的国际诗歌会上创立了世界儿歌日,由13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在3月21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天到来的第一天举行庆祝活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这一节日确立为国际性的儿歌日。

世界儿歌日看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是全世界的小朋友共同拥有的音乐节日。如果按照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标准,一个孩子拥有的美好的童年时光是13年,在全世界70亿的人口中,年龄在这一阶段的人口该占多大的比例!就中国的13亿人口而言,儿童所占的比例也绝非少数。表面看来,儿歌应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发展得很好,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的孩子都在唱着什么样的儿歌呢?

除了图表中所列举的经典儿歌之外,为我们熟知的还有诸如《妈妈的吻》、《鲁冰花》、《铃儿响叮当》、《蓝精灵之歌》等,这些都是被收入“经典儿歌”、“中国最爱儿歌经典”等中频率最高的。在你张大嘴巴感慨这些为人们熟悉的儿歌居然这么“老”的时候,这份简单的统计数据其实还隐藏着另外一个信息——上述列举的很多经典儿歌的词作者、曲作者早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而新兴的音乐人很少有从事儿歌创作的,这也就使得儿歌创作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感慨:在中国的音乐市场上,几乎每天都有歌手在发布新专辑,但如果细听后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异口同声”地唱着情歌。在流行音乐日趋昌盛的今天,不知你注意没有,儿歌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同一首歌”了,十多年来,甚至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几乎都唱着同样的歌曲,唱着比童年还“老”的儿歌长大。

谁偷走了孩子的儿歌

一个孩子拥有的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13年,也只有13年。童年相对整个人生来说,就像是一张正等着被涂上颜色的白纸,儿歌其实是诸多的色彩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它不单为孩子们的七彩童年增添了新的色彩,还为孩子们从小就奠定了一定的艺术基础。然而,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儿童”,或许跟21世纪出生的儿童唱的是同一首儿歌。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时代在变,孩子唱的歌却未曾改变?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儿歌?是什么样的力量令儿歌的发展停滞不前?

1.流行歌曲

近年来,随着整个音乐行业商业运转的加快,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尤其是情歌占据了孩子们的音乐空间。虽然在课堂上、有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仍然唱着适合自身年龄段的歌曲,但在他们的课余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才是主流。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孩子们在同外界的交际往来中所获得的信息量和知识面远非过去的儿童所能比拟。电视里、网络上、大街上,到处都充斥着流行音乐的踪影,流行音乐的普及程度可谓达到了“无孔不入”。在这种音乐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早熟而叛逆,他们对时尚的了解也有了模糊的认知。流行音乐中所蕴含的伤感、困惑、孤独、迷惘的情愫,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他们对音乐的选择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2.市场经济

当代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音乐的商业化现象很快介入到社会音乐生活中来,这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音乐发展的趋势。我们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置身在这个庞大的商业化的音乐市场中,于是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因素:“一切向钱看”。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部分音乐人会不为了菲薄的稿费而努力创作儿童歌曲,而是将眼光转向流行歌曲创作。经纪公司、出版发行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受众群体定位在有一定购买力的年青人群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作品的包装和炒作上,对儿歌的关注度甚微。更有部分发行商牺牲内容的真善美,他们看到了颓废、低俗的儿童歌曲背后潜藏的经济利益,并利用这些歌曲发财……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各种现象,都给儿童歌曲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3.家长和音乐人

儿歌的市场占有率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作为没有自立、尚无经济来源、正在不断成长的群体,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购买力和鉴别力的薄弱。在音乐的选择上,他们表现出很大的不能自主性,他们对于音乐或者说儿歌的需求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抉择,如果恰巧家长的经济条件并不优越,或者对于儿歌的认识有限,那么,儿歌在孩子童年里所占的比例就会大幅度下降。

整个儿童群体的不能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对家长、对经济条件的依赖,还表现在音乐创作上。由于儿童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在不断累加,让他们自己创作自己喜欢的儿歌是不现实的,因此,全部儿歌的作词作曲完全依赖音乐人。也就是说,儿童对于儿歌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完全取决于成人的创作,词曲家在创作风格上的选取或者偏好,都会直接影响到儿歌的兴衰存亡。

4.儿童自身

现行的社会风气使得孩子过早的成熟起来,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口中听到诸如《老鼠爱大米》、《要嫁就嫁灰太狼》的歌曲早已不足为奇。在“时尚”的强力影响下,孩童对于音乐的选择早就偏离了儿歌的轨道,而是追逐所谓的流行。尽管他们对于流行的定义并不明确,但从他们选择喜欢的音乐可以看出,对于那些“老掉牙”的儿歌,他们已经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了,他们更喜欢旋律简单、容易学会的流行歌曲。

市场经济、流行音乐、家长和音乐人、儿童自身等看似都是各自独立的因素,实则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市场经济的机制使得音乐商业化成为必然,人们根据自身所喜欢的音乐风格及实际购买力挑选着歌手和音乐,这种看似私人、自由的选择,在无形中构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规律;音乐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为了让自己的音乐获得更多的认可,就必然会成为这一“市场规律”的遵循者;而音乐人对音乐的选择,又直接决定着听众可以听、能够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儿童在庞大的音乐需求中,虽然占有很大比例,但能对整个音乐走势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人数多少,而是需求本身所潜在的购买力,购买力越强的人群对音乐的影响也就越大。

如果再问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儿歌,答案绝非文中所列举的四个因素那般单纯。儿歌之所以会出现现在的窘境,实则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

无处安放的儿歌

进入各大音乐网站,你会发现对于音乐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流行、古典、摇滚、民谣……在这些分类中,很少能看到“儿歌”的踪影。儿歌这一巨大的音乐市场需求就这样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被忽略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处安放的儿歌”。那么,现在的儿歌还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1.幼儿园

在“拥挤”的音乐市场,对于儿歌来说,最大的去处就是幼儿园。随着儿童入学年龄的不断降低,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将他们送进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要说真正的学习知识,对于很多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这时,幼儿园的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选择儿歌、舞蹈等孩子乐意接受的形式教一些简单的知识。这在某种意义上,为儿歌的继续存在保留了一定的空间,儿歌以老师教,孩子学的方式存留在幼儿园里。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幼儿园里的儿歌的死板性、被迫性和不自由性。因为儿歌并不是单纯以音乐的形式而存在,而是作为强化教育的一种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歌与音乐的关系被疏离了,而与教育的目的性、手段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2.动画片

孩子对于电视的迷恋,尤其是对动画片的钟情程度是无法用具体语言形容的,似乎动画片对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而一部经典动画片的诞生,除了内容的可观性强以外,对于孩子来说,吸引他们的还有动画片里精彩的配乐,当然他们还不知道那是一种来自音乐的吸引和力量,只知道单纯的喜欢看、喜欢听。

大量少儿动画片里的配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儿歌的存活保留了空间。即便这样,动画片里儿歌的存在仍有它的不自由性,主要表现在儿歌不是作为单一的个体而存在,而是附着在动画片的基础之上。如果忽略了动画片本身在形式、色彩以及情节上的作用,单纯的动画片音乐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微乎其微的。尽管不能否认这些儿歌的产生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但人们接触的初衷多是因为动画片的关系。

那些为爱而歌的人

在讲究综合素质的今天,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音乐方面的才能。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准妈妈就会听巴赫、贝多芬等知名音乐家的曲子,对宝宝进行“胎教”;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又会利用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为孩子报兴趣辅导班。在这一点上,家长可谓是用心良苦,无论他们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但至少对音乐的虔诚之心就可敬。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单纯的掌握一门乐器,而不能接触更多经典的儿歌,这对他们的童年生活来说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

无论现今的儿童仍在唱着多么久远的儿歌,无论儿歌的发展之路会有多么蜿蜒曲折,儿歌必定还是要继续发展下去。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生命诞生,每天都有懵懂无知的孩子在经历着他们的童年。

诚然,儿歌的复兴之路还面临着诸多险阻,但一批人已经出发,他们正是“那些为爱而歌的人”,他们或者已为人父,或者已为人母,在小生命的感召下,一些歌手都纷纷走在了为孩子写歌的道上。比如:王菲的《童》就是对小生命的赞扬;汪峰为女儿写的《向阳花》,则更能体现一位慈父、严父对孩子的深情;钟镇涛和女儿钟懿合唱的《爸爸的话》,尤其是女儿钟懿的演唱虽稍显稚气,但整首歌听起来却温暖感人……为孩子写歌或者是因为小生命的诞生而萌发创作之情的音乐人还有很多,无论是在传统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板块都有。就连被人公认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在一期谈话节目里,也透露出想要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创作的欲望。

或许王菲的《童》,汪峰的《向阳花》等为孩子写的歌,不能与儿歌等同起来,但二者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正面、向上的的情绪是不谋而合的。在儿歌已“老”的时代,孩子们纯真无暇的心不能随之老去,他们依旧需要欢快、积极、健康、向上的儿歌来为他们的七彩童年增加色彩,依旧有权拥有、享受只属于他们的音乐的权利。

除了这些“为爱而歌的人”,很多音乐人都意识到了儿歌的断层,为了填补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许多人都行动了起来。近年来,也有大批的儿歌被创作了出来,这对于孩子的音乐需求来说,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另外,各种类型的儿歌大赛在全国各地的举行,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家长、老师以及一些音乐创作人。在许多比赛中,甚至还有音乐人与孩子、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一对一的指导。

篇10:关于过新年的儿歌

2、新年乐呵呵——新年到,真热闹,大红灯笼墙头挂,倒贴的福字门上挂,爆竹声声震大地,绚丽的烟花冲云霄,小朋友穿着新衣蹦蹦跳,大人们看着孩子乐呵呵。

3、新年喜洋洋——咚咚锵,咚咚锵!过新年,锣鼓响。小鼓咚咚咚,大鼓锵锵锵!舞龙舞狮真热闹,大街小巷喜洋洋。

4、大一岁了——新年到,新年到,我送布娃娃一顶小红帽;布娃娃,咪咪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抱,我们都大一岁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5、新年好——四季里收成好,转眼又是新年到,丰收的新年多热闹,大街小巷啊放鞭泡;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接元宝,家家户户乐逍遥,过新年人人笑,见面说声新年好。

6、新年好——快乐的新年多热闹,无论男女和老少,穿新衣戴新帽,大家乐乐陶陶,大家欢迎新年到!

7、新年好——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8、新年来到——新年来到,人人欢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块大年糕,老头要顶新毡帽。

9、大家一起过新年——新年真快乐,小鸭、小鸡、小猫,小动物们都来过新年。嘭——上天了,啪——开花了。小动物们真快乐!大家一起过新年!

10、喷喷香的年夜饭——噼噼啪啪什么响,噼噼啪啪鞭炮响,叮叮当当什么响,叮叮当当锅瓢儿响,嘻嘻哈哈什么响,嘻嘻哈哈笑声响,我们一家团团坐,又吃菜,又喝汤,年夜饭,喷喷香。

11、过新年——过新年,人团圆。圆什么圆?红红的脸蛋圆又圆!红什么红?门上的春联红又红!门什么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通通请进门!

12、祝福歌——祝你心愿像花仙,脸上阳光多灿烂;祝你快乐像空气,永远围绕在身边;祝你烦恼像云烟,风儿一吹全飘散;祝你心情像蓝天,没有乌云一片片。祝你天天好日子,日子过得比蜜甜。

13、金鱼穿裙子——红红金鱼穿裙子,游来游去多欢喜。金鱼金鱼我问你:冬天为啥穿裙子?金鱼吐来小泡泡,泡泡声音细又细:“我要表演红裙舞,庆祝新年好节日。”

14、新年好新鲜——新年新年好新鲜,花草树木睁开眼。太阳海里洗了澡,小草戴上金项链,鲜花点头迎蝴蝶,鸟儿换上新衣衫。小河一路唱歌谣,一直奔向大海边。

15、新年好——路边的花炮噼啪噼啪到处跳,窗前的水仙花急急忙忙开回笑。爸爸妈妈使劲儿,使劲儿做元宵。爷爷奶奶穿上新衣戴新帽,小伙伴们见面总要大声喊:新年好!

16、过年红——红红的对联门上挂,大红的福字墙上贴;红红的鞭炮震天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红红的笑脸迎新年,家家户户过年红!

17、小花猫盼过年——小花猫、实在馋,天天盼着快过年,过年能吃好食物,过年还有新衣穿。盼呀盼呀盼不到,急得花猫来回转。忽然一天发奇想,都因日历翻得慢。从此一天翻几页,全本翻完刚夏天。花儿正红草正绿,还是不能过新年。

18、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们哈哈笑;新年到,新年到,贴对联,放鞭炮,噼里啪啦吓一跳;新年到,新年到,包饺子,蒸年糕,全家团圆乐滔滔;新年到,新年到,我给奶奶拜个年,奶奶给我红包包;新年到,新年到,见面都说过年好,互相恭喜大家好新年到,新年到,舞狮子,踩高跷,庙会上面好热闹;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有新气象,工作学习步步高;步步高!

篇11:关于世界环境日的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环境保护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爱护小草和花儿;

你拍三,我拍三,别让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墙上不能乱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江湖河流要保护;

你拍六,我拍六,果皮纸屑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空气清新坐飞机;

你拍八,我拍八,绿化大地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校园里面瞅一瞅;

篇12:关于八礼四仪的儿歌童谣

你拍二,我拍二,着装得体仪态好;

你拍三,我拍三,食相文雅粮食惜;

你拍四,我拍四,言谈文明又和气;

你拍五,我拍五,尊师爱友信仁义;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规则心头记;

你拍七,我拍七,文明观赏人人夸;

你拍八,我拍八,爱护景物公德留;

篇13:幼儿儿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幼儿课程,儿歌教育,问题

1 幼儿园课程中儿歌教育存在的问题

儿歌是人一生中接触最早的文学样式。几个月大的婴儿虽然不能说话, 但能分辨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刚刚咿呀学语的幼儿, 仅仅会几个词, 但也能跟着成人开始学习简单的儿歌。儿歌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 进入幼儿园后, 儿歌便成为一种交流方式。由此可见, 儿歌在幼儿的童年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 在当今的社会, 儿歌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

1.1 儿歌的“断代”

在3月22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给杂志写一首儿童歌曲, 稿费是30元;给企业写歌大约是500元到1万元;给电视节目酬劳至少要1万元, 多则10多万元。3月21日, 是第38个世界儿歌日。儿歌作为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承载着每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近年来, 儿歌市场却呈现‘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的窘境。”

儿歌是永恒的, 但这种永恒是基于顺应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之上, 基于符合当下的时代主流之上, 基于顺应时代的发展之上。上个世纪的儿歌, 我们都耳熟能详, 它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更传递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受。如今, 几十年过去了, 幼儿园里依然传授的是“拉大锯, 扯大锯, 姥姥门前看大戏”这种久远的儿歌, 虽然朗朗上口, 但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幼儿, 有的儿歌甚至已经与时代严重脱节了。一个真正有益于幼儿的儿歌是需要跟上时代脚步的, 然而这种儿歌相比剧本、流行歌曲来说简直少之又少。

1.2“灰色”儿歌

现如今, 许多幼儿的成长都受多媒体的影响, 不仅在多媒体上开拓了视野, 同时也接触到许多不良信息。甚至有些幼儿张口就是《爱情买卖》, 还有许多恶搞台词。这些“灰色”儿歌深受幼儿的喜爱, 许多无知的家长也不知所以地对幼儿这些表现表示称赞, 许多电视节目也支持幼儿唱成人歌曲。这严重导致了幼儿不爱儿歌, 而是经常哼唱成人歌曲。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优秀儿歌传唱率低, 幼儿教师也只是在幼儿园的课堂里照本宣科, 并没有更深地挖掘幼儿的天性, 从而创造属于他们的儿歌, 也没有更深层次地对幼儿生活进行关注。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而成人歌曲使儿童较早地接触到了成人的世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存在的价值, 都是人整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而剥夺了幼儿的天性, 过早进入到成人的社会, 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这不仅不尊重儿童, 也不尊重自然, 更不尊重天性。这种试图跨越童年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这是对自然天性的扭曲, 是对自然规律的践踏。

1.3 幼儿教师的“怠慢”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与社会之间传递知识、爱的使者, 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是幼儿园活的灵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幼儿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启蒙教育的先行者, 更是儿童文学的传播者。然而, 在当今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 许多幼儿教师并不看重儿歌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甚至并没有自主意识来对幼儿进行儿歌教育。

儿歌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 并伴随着幼儿的成长, 许多习惯、素养还有语言的练习等方面都是在儿歌教育中逐渐形成, 它是幼儿的精神食粮。但是, 儿歌却没有成为幼儿教师关注的对象, 还有许多幼儿教师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儿歌教育。这些都为儿童文学的传播带来一定困难。

2 解决儿歌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培养儿童作家, 创作新时代儿歌

儿童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50年前的儿童和当今的儿童自然会有很大差别, 他们的童年也毫无疑问会不大一样, 所以儿歌也要随着儿童的发展不断进步。而儿歌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儿童作家、学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完成。通过研究大量的儿歌我们可以感受到, 有些儿歌已经明显的“断代”, 但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动、仿写, 甚至创编。我们可以不断地对当下的儿歌进行补充, 使其符合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成长, 符合儿童童年的美好特点。

当然, 眼下有很多的儿童作家, 但他们几乎都在忙于创写“大作”。往往一个童话上万字, 一个故事一本书, 这样的著作对幼儿是很难发挥大作用的。但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稿费, 为了更多的利益, 他们不得不这样选择。这就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 需要有关部门能给出更多的鼓励措施。从而培养出更多乐于创作儿歌的儿童作家, 写出更多短小精悍, 朗朗上口, 符合时代潮流的儿歌作品。不断地为儿歌补充新鲜的血液, 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并带动儿歌产业的发展。

2.2 尊重儿童童年, 成人适宜指导

童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部分, 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进步的必然要求。所以, 童年必然是存在着的, 更是不可逾越的。尊重童年是成人的必然选择, 面对着幼儿的童年, 只能进行适宜的指导而不能强加干预。成人过多不合理的行为只会让童年加速, 而这种行为更是忽视了童年自身的价值。这不仅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危害, 而且也是对儿童生命权利的剥夺。

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 在一定程度上, 是与成人平等的。儿童的童年生活应当享受到幸福和快乐, 成人有责任给儿童提供这样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生活的环境, 从而使儿童的身心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力量的, 他们有其独特的规则, 独特的行为, 独特看待事物的眼光和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不能按照成人社会所有的标准来制订和规划儿童的生活、束缚他们的思想。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 是一种压抑, 甚至是磨灭儿童成长力量的行为。这会导致“少年老成”和“未老先衰”等现象。

就儿歌的创作来说, 成人应俯下身来, 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 创造出能让幼儿感到心情愉悦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说:“儿童文学只能根据生活, 塑造出一具具活着的艺术形象来, 而不能强行使它成为教育的工具, 借一个影子般的形象, 拨动它的唇舌。”儿歌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育幼儿以阳光、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对待他人, 传递正能量, 不断地解放儿童的思想, 满足儿童的兴趣。而不是一味迎合社会的要求, 满足成人的低级趣味。

2.3 发挥幼儿教师在儿歌选择中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是与幼儿园、幼儿教师密不可分的。如果说, 幼儿园是帮助幼儿成长的场所, 那么幼儿教师则是协助幼儿生活的指路人。所以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 也需要幼儿教师的配合, 去帮助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在儿歌的选择中, 首先需要幼儿教师选择适宜的儿童文学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这不仅要满足幼儿当下的语言水平, 也需要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更让儿歌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这有助于儿童对儿歌的理解与掌握, 使幼儿能在笑声中轻松地学会儿歌。其次, 幼儿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儿歌教育。儿歌绝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念, 幼儿读, 而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是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变换的教育。我们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儿歌的学习。游戏是幼儿自主的实践活动, 在游戏中的学习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这不仅丰富了游戏, 更能让幼儿掌握所学的儿歌。而情境的创设也是学习儿歌的良好途径。这更符合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特点。他们能在情境的基础上自主的创编, 这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教学必须合理的利用周围的各种环境、条件, 而不是被动的选择。重视幼儿对生活的体验, 让幼儿更好发展, 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总结和实践的。

3 结语

儿歌教育是不可忽视的, 它一面承载着幼儿各科能力的发展, 一面又肩负着幼儿的童年。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各界人士, 都应对儿歌教育给予重视。对儿童来说, 儿歌是一种游戏, 不仅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更重要的是活跃在思维上的想象。在某种意义上讲, 成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所以在儿歌的创编中, 不仅需要成人俯下身来, 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 用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 也需要成人对儿童进行鼓励, 让幼儿自己来对周围环境进行酣畅淋漓的表达。对幼儿来说, 这不仅是一个游戏, 也是使精神、个性获得解放的实现。成人只需要静静的等待着儿童的成长, 让儿童享受着童年的生活。这才不会留下遗憾。儿歌也是有生命的, 它应该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有些儿歌历久弥新, 而有些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 这需要更多从事儿童教育的研究者、工作者一起努力, 让儿歌教育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解放儿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曹文轩.追随永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泰戈尔.泰戈尔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4]顾静.儿歌教学——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舵手[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3) :16.

[5]李丽华.儿童文学的言说方式及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 2011, (4) :25.

[6]姚伟.儿童是自然的存在[J].理论建设, 2005, (7) :58.

[7]孙文杰.乘着歌声的翅膀——儿歌与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J].教育科学, 2014, (3) :35.

篇14:冬天的儿歌

陈发根

滴答 滴答

屋檐下的冰柱儿

掉起了泪花

太阳公公

爬上了屋顶

轻轻地说

我送你回家

欧澄裁

北风吹

天气寒

空中飘下雪片片

雪片片

真好看

个个撑把六角伞

雪绒毯

刘畅

冬季里,北风寒,小河拉上冰窗帘;

只有大山没衣服,光着身子真可怜。

雪花送来雪绒毯,又大又厚又保暖。

陈发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1987年以来,开始业余翻译日本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先后在《儿童文学》《小朋友》《娃娃画报》等杂志上发表。原创作品也在《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儿童诗》等报刊上发表。还有儿童诗被翻译成日文,发表在日本儿童文学《小旗》杂志上。出版有诗集《金色的香雪》。

欧澄裁,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理事。在全国80多家报刊上发表儿歌、儿童诗1000多首。其中,儿歌《晒太阳》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里安排教唱,凭《夏天》《大山和乐谱架》等作品在安徽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评比中多次获奖。儿歌《秋叶像什么》《大瀑布》《豆儿对歌》等曾入选中专(幼师)语文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幼儿园教材。

篇15:关于春天的儿歌:春雨_50字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篇16: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它在小鸟嘴里啼,它在桃花瓣上笑,

关于春天的儿歌:春天走来了_50字

 

关于春天的儿歌:春天来了吗?_50字

 

捉了泥螺吃海鲜,

 

我祝祖国万万年,

篇17:端午节的儿歌: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唐儿歌

作者:李贺朝代:唐体裁:乐府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篇18:儿歌教学:课堂中的灵动美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儿歌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儿童学习诗歌,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品尝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作了些许尝试、探寻,通过儿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阅读、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无穷的乐趣。

一、诵唱儿歌导言行

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要想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颇费工夫。刚入学的学生课堂意识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够,但却喜欢诵读儿歌。于是,教学时我常自编儿歌引导他们增强课堂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以便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开学第一天,我指导学生背诵《上学歌》:“太阳照,背书包,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进门打开小书包,认真读书最重要……”学生在不断地诵读儿歌中明白了一个小学生早上到校要做哪些事。年级组的其他教师反映,学生到学校后乱糟糟一片,而我们班在背诵儿歌后情况截然不同,学生们一到校就准备好课本,认真读书了。再如孩子写字前背诵《写字》歌,以提醒自己注意写字的姿势。下课时背诵《下课》歌,知道该怎样合理安排好课间十分钟。

儿歌中我巧妙地渗透了课堂纪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重在指导学生的言行。通过课堂渗透,课后加强,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阅读儿歌增积累

苏教版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品味诵读,随文识字。

1. 品诵结合,感受美。

教材中的儿歌语言活泼,精练有趣。不用反复教,只要大声朗读,就能在一次次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发现美、感受美。如教学《家》,我先请学生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回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蔚蓝的天空,茂密的树林,清澈的小河,肥沃的泥土。他们从朗读中就能感受到每个人的家各不相同,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家的美好、幸福,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2. 韵文识字,获得美。

韵文识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学生可以在诵读韵文的同时,把生字的字形结构牢记心中,在诵读韵文中经历耳闻其声、目观其形、心通其义、口念其音的认知过程。

三、学编儿歌促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歌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从儿歌开始最理想,也是最符合学生天性。编儿歌不像写作文那样难以适从,我尝试用“赏读——模仿——续编”三步开展创编儿歌活动。

1. 赏读。

“插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得先进行了解。创编儿歌也应这样,从欣赏开始。因此我让学生大量诵读一些好儿歌,与儿歌亲密接触,通过诵读、欣赏,训练语言,感知意境。

2. 模仿。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创新往往来自于模仿,而模仿往往又是创新的起步,创作的基础。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起步,反复练习,力求形似而后神似。学生学习练笔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刚刚学编儿歌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总是变成机械性的照搬。怎样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模仿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是我在教学中尤为关注的。上完《乡下孩子》,学生模仿编了自己眼中的城里孩子——曾是妈妈怀里快乐的宝贝,曾是爸爸肩头欢快的小鸟。拿一支画笔,能画出美丽的城市。穿一双舞鞋,能跳出美妙的舞蹈。做一件家事,乐坏了忙碌的妈妈。读一篇笑话,乐坏了严肃的爸爸。哦,城里孩子,生在蓝天下,长在高楼里。

这种结合文本的模仿让学生感到简单又快乐,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兴趣。

3. 续编。

有的儿歌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最后言已尽而意犹存,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续编练习。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续编儿歌。一首首看似稚嫩的儿歌,却显示着学生们智慧的火花。

另外,我还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编儿歌。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我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6》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把词串编成了有趣的儿歌:夜晚天上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陪着小丁丁,门前乘凉看星星……学生诵读着自己改编的儿歌,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还发展了语言组织能力。

上一篇:九(下)第十六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下一篇:水解酸化工艺在低浓度城市废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