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沟港中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2024-04-10

堆沟港中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通用9篇)

篇1:堆沟港中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堆沟港中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为加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学习和生活秩序,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

一、处分种类

学生违纪,根据情节轻重、认错态度、悔改表现,给予以下通报批评和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劝退五种

二、处分方法

1.处分权限:通报批评由政教处讨论决定,并备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由班主任提出建议,连同处分材料报政教处。政教处讨论后,作出处分决定,重大违纪问题报校行政会,处分材料和处分决定书由政教处归档保管;留校察看、劝退由班主任提出建议,连同调查违纪材料报政教处,经政教处审核后,对违纪学生作出相应处分,处分材料由政教处归档保管;

2.处分程序:学生违纪由班主任填写违纪学生登记表,并提供相关违纪材料,政教处核实,严重违纪处分由学校政教处或者行政会作出处分决定,由学生及家长确认后,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宣读处分,并张贴在公布栏。涉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或校外人员,由政教处协助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共同调查处理。

三、处分细则

1.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学生,经教育无效的给予警告处分

(1)无故不交作业累计共达二十次以上的;

(2)无故旷课累计达十节或连续旷课一天(三次迟到或早退折算旷课一节)的;

(3)多次扰乱上课秩序和自习秩序的;

(4)考试舞弊的;

(5)多次扰乱用餐、集会或其它公共秩序的;

(6)损坏公共财产、校园花木或草坪的;

(7)经常无故不上体育、微机、美术、音乐课的;

(8)经常无故不参加升旗,不做课间操,不参加大扫除等集体活动的;

(9)经常在校园内随意骑行、停放自行车的;

(10)有不尊敬老师、侮辱老师言语的;

(11)有留长发(男)、烫发(女)、佩戴首饰的;

(12)丢弃物多次不入垃圾箱损害校园环境卫生的;

(13)出入网吧、桌球室、KTV的;

2.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学生,经教育无效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1)受警告处分后无悔改表现再犯的;

(2)无故旷课累计达十五节或连续旷课两天(三次迟到或早退折算旷课一节)的;

(3)不听监考教师的劝阻,考试严重舞弊的;

(4)同班学生因发生意见未向老师汇报而打架的;

(5)唆使或煽动他人打架、帮助他人参与打架而未造成伤害的;

(6)因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而旷课的;

(7)有小偷小摸行为情节较轻的;

(8)有赌博或变相赌博行为情节较轻的;

(9)有抽烟、酗酒或谈恋爱行为的;

(10)不遵守学校安全规定造成一定影响的;

(11)攀爬围墙出入校园;

3.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学生,给予记过处分

(1)受严重警告处分后,无悔改表现再犯的;

(2)损坏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盗窃公私财物,情节较严重的;

(4)打架斗殴,对他人人身造成伤害较重的;

(5)唆使或煽动他人打架斗殴情节严重的;

(6)帮助他人参与打架斗殴情节严重的;

(7)传、抄和阅读淫秽书报、手抄本或收听、收看淫秽录音、录像的;

(8)参加迷信活动和低级下流活动的;

(9)不回校或回家住宿而通宵上网的;

(10)携带、私藏管制刀具的;

(11)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

(12)擅自离校、离家出走一天以上的;

(13)在其它学校或公共场所违反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

4.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1)受记过处分后,无悔改表现,继续再犯的;

(2)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被公安机关传讯罚款的;

(3)故意损坏校园花木、公共财物情节恶劣的;

(4)打架斗殴严重伤害他人身体的;

(5)纠集校内学生二人以上(含本人)打群架造成严重影响的;

(6)纠集校外人员来校打架闹事的;

(7)主动帮助他们参与打架斗殴情节特别严重;

(8)盗窃公私财物或金额较大的;

(9)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造成严重影响的;

(10)敲诈勒索他人财物情节严重的;

(11)擅自离校、离家出走三天以上的;

5.对有以下违纪行为之一的学生,给予劝退处分

(1)受留校察看处分以后,无悔改表现,继续犯有严重错误的;

(2)旷课累计达五十节或连续旷课一星期以上的;

(3)纠集校内学生二人以上(含本人)打群架,影响恶劣或后果严重的;

(4)纠集校外人员来闹事,影响恶劣或后果严重的;

(5)盗窃公私财物,金额较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

(6)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拘留、罚款的;

(7)思想品质极坏,有严重流氓行为的;

(8)聚众闹事,严重破坏校园正常教学秩序造成恶劣后果的;

(9)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法办的;

四、处分撤消

1.受到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学生,觉得自己改正错误,并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有明显进步,在受处分一个学期后,可申请撤消处分。申请人写出书面总结和申请,班主任签署意见交政教处,政教处审查受处分学生表现后,将撤消处分意见提交学校行政会讨论决定。撤消处分的不进入毕业生档案(学生成长记录袋)

2.记过以上处分记入学生档案,撤销后将其处分同时装入档案。若毕业时未撤销的记入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并且不发给毕业证。

3.受处分的学生应定期(一月一次)向政教处写出思想汇报。

4.受处分学生,到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的,在以后需要学校提供的政审材料包括参军、升学、招工、出国等均出具不合格。

五、补充说明

1.对本规定没有包括的其它违纪行为,经研究,校长批准,可给予相应的处分。

2.对违纪学生主动交待问题或揭发问题,态度好的,可减轻或免除处分。对经教育态度差的或拒不悔改的,加重处分。受三次违纪处分,给予劝退处分。

3.凡在学期内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操行考核本学期不能评优、良,学生在受到处分后,自处分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取消其一学内参加各种评优、奖励及困难生补助生的评选资格。受记大过以上处分操行考核评定为不及格。

4.对受处分学生学校将实行跟踪式教育:由班主任或政教处对受处分学生进行处理前后谈话,并负责与受处分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

5.对处分学生要记入档案,列为帮教对象,档案存政教处,违纪学生要每月月底写一份思想汇报,汇报对错误的认识,改正的措施,近期的表现,经班主任签字确认后报政教处。

6.毕业班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中考成绩处于低分线以下的,酌情推迟毕业证书,直至不发给毕业证书。

本办法自宣布之日起生效,由政教处负责解释

堆沟港中学政教处

篇2:堆沟港中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一、总 则

(1)虽未动手打人但造成打架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2)动手打人而未伤他人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3)打人致伤者,除赔偿医疗费用以外,并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2、策划者:

(1)策划怂恿他人打架并造成后果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2)后果严重者,给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3、参与者:

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使殴斗事态进一步发展并产生后果者,给予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4、伪证者:

(1)目击者故意为他人作伪证并使调查造成困难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2)打架者、策划者、参与者、犯此款加重一级处分。

5、为他人打架提供凶器者:(1)未造成后果者,给予记过处分。(2)造成后果者,给予记大过处分。

6、在打架过程中,持械打人者,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7、纠集校外人员参与打架者,报送公安机关处理。

启蒙民族中学政教处 2013年9月修订

启蒙民族中学学生优秀干部和优秀学生评定办法

一、优秀学生评定办法

为促进我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定办法。

(一)优秀学生的评定和表彰每学期一次(毕业班只在上学期表彰),人数为学生总数的12%(取整数)。

(二)评定条件:

1、思想品德好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认真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师敬友,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有益集体活动,表现突出,无旷课,无任何纪律处分,两个学期的思想品德评定都为优秀的学生。

2、学习好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成绩优良。

3、身体好

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体育成绩达良好以上,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参加课间眼保健操。

二、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办法

(一)优秀学生干部的评定和表彰每学期一次,与优秀学生的评定同时进行,人数等同于先进班级数

(二)评定条件:

1、思想品德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团结同学。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为同学服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并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望。无任何纪律处分,思想品德评定为优秀的学生。

2、学习方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作业,各科成绩达良好以上。

3、体育方面,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讲究卫生,身体健康,体育成绩达良好以上。

4、必须是担任学生会、团委干部及成员或班、团干部的学生。

启蒙民族中学政教处 2012年9月修订 启蒙民族中学学生公寓管理条例

为了使大家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养成文明、健康、科学、俭朴的生活习惯,特制订本条例。

一、纪律

1、不得私自调换额定及床位,不准带外人(包括能学学生及家长)在寝室里信宿。

2、不得擅自外出,不得在外留宿;否则在外出现意外事故,后果自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寄宿,必须事前向寝室管理老师输请假手续。在晚上9︰30各寝室长向保卫老师报告本寝室同学就寝情况。

3、住校生中途不得擅自搬出校外住宿。特殊情况,须个人申请,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并签署意见,方可搬出。

4、按时作息。按时起床:起床铃响,马上起床,抓紧洗涮、整理好内务。按时就寝:晚自修下课即回寝室,做好就寝准备,就寝铃响,要求同学全部上床就寝,不得有任何声音,不得再做妨碍同学休息的事。如讲话、走动、洗刷、点蜡烛、听耳机、吃零食等。

5、不准在墙上乱涂乱画敲打;不得擅自改将或添置各种设施;不得损坏室内外设施,损坏者照价赔偿(自然破操作要及时报修)。

6、寝室内严禁取餐喝酒、吸烟、严禁打扑克,严禁赌博和变相赌博活动;严禁在寝室区内停放自行车。

二、卫生

1、寝室内每天按床号轮流值日,值日包括打扫、关门、上锁、管理内务等。

2、寝室卫生每天早晨打扫,中午回寝室休息后,重新打扫整理好内务,打扫卫生。各寝室垃圾不得扫到走廊上,自行送到垃圾筒。

3、每两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清除床底下、天花板,拖洗地面、擦洗门窗、不得往墙上、门上脚印。

4、对不完成值日、大扫除任务的同学或寝室一次扣每人品德分2分,该日本寝室卫生为零分。

5、内务的整理由各同学自选完成,按“寝室卫生检查标准”的有关要求摆放:被子四方折,摆在远离床头,开口朝向门,鞋子各自放在床底下(上铺的放在远离门口一头,下铺的放在 靠近门口一头),鞋前头朝里,鞋后跟朝外,摆放整齐;衣裤折好放在箱子内,不得挂在墙上:毛巾挂在门后;洗漱用具整齐地放在桌上。

6、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时刻保持室内整洁(包括假日、晚上就寝前)。任何瓜皮、果壳、纸屑等不得丢在地上,更不准向窗外,走廊抛洒,要放在纸篓里,由值日生每天清理,保持纸篓清洁;水不准倒在走廊或向窗外泼。

7、寝室可以适当美化,但不能乱贴乱画。

8、勤洗衣服,勤洗鞋袜,净化室内空气。

三、安全

1、上课、自修课(包括早晚自修)期间,寝室门和寝室区大门上锁。住宿生(包括家长)不得留在寝室,也不得随便进出寝室。

2、严禁在室内外玩火与焚烧纸屑:不准拉电线或装插座或换大功率灯泡:使用各类电器(除录音机、耳机之外)。

3、严禁偷盗。同学贵重物品要收藏好,现金必须存入银行,不得放在寝室内,否则后果自负。偷盗者经查实,即送学校有关规定。

四、文明

1、衣服穿着整齐、干净,不得穿着内衣裤在室外随意起。拖鞋不得穿到寝室区外。

2、杜绝一切脏话粗话,严禁使用粗俗、不文明的口头禅和绰号等,严禁骂人、吵架。

3、碰到老师要主动招呼问好,态度诚恳,问询时称要礼貌。

4、日常交往要语言方文雅、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喊叫,严禁起哄。尤其是出现突然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时,不得瞎起哄。

5、夜间需卫生间时应放轻、放缓脚步,免得吵醒其他同学。

6、节约用水,不准大开着水龙头洗 涮;节约用电,离开寝室时应随手关灯。

7、爱惜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启蒙民族中学政教处 2012年9月修订

启蒙民族中学学生文明监督岗管理条例

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形成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风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生文明监督岗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工作水平,切实提高文明监督岗在学校常规管理和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条例。

一、文明监督岗检查时间为四个时间段:每日中午放学后30分钟、13:30—14:00、16:40—17:

10、上晚自习前30分钟。

二、检查地点:学校大门、学生食堂、教学楼前两个入口共四个执勤点。

三、人员安排:每班执勤一周,每个执勤点由值周班级的三位学生执勤。

四、具体要求:

1、学生会设立固定文明监督岗并制定具体的校园文明监督检查安排。

2、文明监督岗检查人员必须佩带由学生会统一制作的校园文明监督员标志。

3、学生会定期检查,对监督小组上岗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4、各文明监督岗负责人必须填写好信息反馈表并上交政教处。

5、校园文明监督岗对各种违纪行为进行制止、记录。对检查时不配合工作,不出示本学生证,态度恶劣的要给予相应的处分。

五、校园文明监督岗的职责范围:

1、检查督促同学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说脏话、乱倒垃圾、乱倒剩饭菜、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包装袋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

2、检查学生学生证佩带情况,对不带学生证的学生应主动盘查,问清情况,作好记录。

3、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对长发、染发和佩带首饰、穿拖鞋、穿奇装异服、带零食进入教学楼的学生进行规劝,并作登记。

六、校园文明监督员职责:

1、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2、模范执行各项纪律,为同学做出表率。

3、对不道德、不文明的人和事,要敢于斗争。

4、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监督范围,不漏岗。

5、上岗时认真负责,下岗后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团结同学。

6、若发现重大违纪行为,或者发现校园内出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学校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或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

7、监督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衣冠整齐,检查要公正合理。

8、监督员必须按时到岗到位,力求公平、公正,对值勤不认真、检查不力的学生,将被调整出文明卫生监督岗,并扣班级量化分2至3分。

启蒙民族中学政教处

篇3: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教育法》规定, 学校有权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处分。《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校应当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民主管理, 赋予高校校长对学生进行处分的权利。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 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 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高校对于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制定正是源于国家有关教育法律规范对高校的授权, 为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利, 对有违纪 (也包括违法、违规) 行为的学生进行处罚 (包括五种形式: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 。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认为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是高校基于维护正常的管理需要, 对违反学校纪律性管理规定的学生处以相应惩罚的管理权力。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性质上属于行政权力。原因有三: (1) 高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 是在《教育法》等法律规范的明确授权下行使对学生的处分权的; (2) 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时是代表国家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能, 处分目的是希望最终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3) 在处分学生时, 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的法律地位, 处分具有单方意志性和强制性。以上均符合行政权力的特点, 因此此权力应属于行政权力。

二、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现状

目前, 各高校现有的违纪处分制度问题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越权制定、以下犯上、责惩失当、救济不畅。

(一) 越权制定

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 惟有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才有权对基本权利加以限制。违纪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其中, 开除学籍显而易见是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 属于基本权利范畴。对于开除学籍的处分应由立法机关立法, 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应严格按照法律内容和精神, 进行详细规定。目前, 对于开除学籍这类处分的依据从立法层面来说是缺失的。

(二) 以下犯上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 低位阶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抵触。作为高校内部规则,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明显属于低位阶的规范性文件。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相比, 明显加重了处分程度, 甚至有少数高校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内容以外, 巧立名目处分学生。

(三) 责惩失当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与学生违纪行为的程度相适应。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应按照上位法合理行使其在受权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 学生因违纪行为承担的责任与处分应该相适应。但现存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仅以《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第17条中规定为例,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 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 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根据此规定, 对于同样的旷课学时数, 各高校的规定却是五花八门, 最为轻微的是不处分, 只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最严重的则是开除学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 救济不畅

关于权利救济, 《教育法》提及了申诉和诉讼,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申诉。尽管申诉和诉讼是出现在明文里面的, 但诉讼属于何种诉讼, 则不得知。实践中, 因为高校法律主体地位的不明确, 在受案范围方面还存在着争议, 各司法机关或者不予受理, 或者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间来回踢皮球。这就意味着, 目前明确的对于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救济的仅仅只有一种形式, 即申诉, 包括校内申诉和校外申诉。前者是向高校提出, 后者是向高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行政法的传统理论是, 对于行政行为不服, 有三种救济途径: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学生对学校的违纪处分行政行为不服, 也可以寻求以上三个途径进行权利救济。显然, 目前的救济渠道是单一的、不畅通的。

三、完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内容

完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内容, 应该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位阶原则、比例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 只能由法律规定”①“凡属于国家的重要事项, 特别是涉及人民基本利的实现与行使的事项, 必须由法律规定”。②对于高校来说, 开除学籍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权, 对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只能由法律做出规定。我们应在《高等教育法》中对开除学籍的法定情形、实施程序、监督机制、救济渠道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根据其内容和精神进行细化, 但绝对不可创设。

位阶原则是指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应遵循层级效力, 低位阶的不得与高位阶的内容和精神相矛盾或抵触。应努力逐步完善教育立法, 依据《立法法》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予以整理, 将违反上位法内容和精神的下位法修改或废除, 尽可能地避免冲突, 进一步形成一个层级分明、逻辑严谨、科学完整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 高校所制定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不应该与比它位阶高的法律规范相冲突, 更不能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在制定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时应严格依据宪法、各部门法、教育法、教育部门规章制度以及高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 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 使目标与手段之间处于适度的比例之中”。③行政主体在所有能够实现合法的行政目的的方式中应该选择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影响最小、损害最轻的方法。高校对学生行使违纪处分权时, 应该坚定地牢记育人的初衷, 充分考虑育人目的与处分方式之间的合适比例, 不能因小过而重罚, 应实事求是, 责惩相称。另外, 对于一些可量化的处分, 比如旷课时数等, 应该由《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比例原则作出统一规定, 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严格落实, 避免出现以前不同的高校之间学生错误相同而处分结果却大不同的现象。

四、扩展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救济渠道

学者林莉红认为:“对行政行为实施的救济, 应形成一个系统。对不同的行为应相应设置不同的救济途径、方式和方法。反之, 救济途径、方式和方法亦应与被救济的行为相适应, 应根据被救济行为的不同特性设置具有与被救济行为相适应的程序和制度。”④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救济渠道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目前,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校内申诉就是行政申诉, 是学生认为高校在违纪处分过程中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 依法向高校提出重新处理的制度。

“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 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⑤学生认为高校在违纪处分过程中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 依法向高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起审查请求,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该违纪处分进行审查, 并做出相应处理, 这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却被称为向教育行政部门的申诉。对照行政复议的定义, 此申诉很明显实质上就是行政复议。可见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虽然没有名文规定行政复议制度, 却实际实施了行政复议制度。为了让该行政行为名副其实, 再加上我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款早已明确将保护受教育权和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一样纳入到了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于理于法都应该将《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这类申诉修改为“行政复议”。

司法是救济的最后环节。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救济的程序问题上, 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四种处分因对学生影响较小, 考虑到诉讼经济成本、精力成本和社会影响, 不必进入司法程序, 可以按照行政申诉、行政复议顺序逐级进行。凡是因开除学籍而引起的纠纷, 因剥夺学生受教育权这一基本权利,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即学生认为高校开除其学籍严重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 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高校的处分行为进行审理和裁决。开除学籍可以按照“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最后进入司法程序, 即按照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顺序逐级进行。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性质上属于行政权力, 介绍了目前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提出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位阶原则、比例原则来完善制度内容,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行政申诉、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不同的权利救济方式。

关键词:处分,申诉,复议,诉讼

注释

1 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8:47.

2 马怀德.行政法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49.

3 尹晓敏.高校处分权的行使与比例原则的适用[J].高教探索, 2005 (3) :45-47.

4 林莉红.行政救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 1999 (1) :41-49.

篇4: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键词: 处分;申诉;复议;诉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43

一、高校学生处分权的概念及性质

《教育法》规定,学校有权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处分。《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赋予高校校长对学生进行处分的权利。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高校对于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制定正是源于国家有关教育法律规范对高校的授权,为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利,对有违纪(也包括违法、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处罚(包括五种形式: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是高校基于维护正常的管理需要,对违反学校纪律性管理规定的学生处以相应惩罚的管理权力。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权性质上属于行政权力。原因有三:(1)高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是在《教育法》等法律规范的明确授权下行使对学生的处分权的;(2)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时是代表国家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能,处分目的是希望最终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3)在处分学生时,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的法律地位,处分具有单方意志性和强制性。以上均符合行政权力的特点,因此此权力应属于行政权力。

二、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现状

目前,各高校现有的违纪处分制度问题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越权制定、以下犯上、责惩失当、救济不畅。

(一)越权制定

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惟有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才有权对基本权利加以限制。违纪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其中,开除学籍显而易见是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属于基本权利范畴。对于开除学籍的处分应由立法机关立法,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应严格按照法律内容和精神,进行详细规定。目前,对于开除学籍这类处分的依据从立法层面来说是缺失的。

(二)以下犯上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低位阶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抵触。作为高校内部规则,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明显属于低位阶的规范性文件。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相比,明显加重了处分程度,甚至有少数高校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内容以外,巧立名目处分学生。

(三)责惩失当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与学生违纪行为的程度相适应。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应按照上位法合理行使其在受权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学生因违纪行为承担的责任与处分应该相适应。但现存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仅以《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第17条中规定为例,“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根据此规定,对于同样的旷课学时数,各高校的规定却是五花八门,最为轻微的是不处分,只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最严重的则是开除学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救济不畅

关于权利救济,《教育法》提及了申诉和诉讼,《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申诉。尽管申诉和诉讼是出现在明文里面的,但诉讼属于何种诉讼,则不得知。实践中,因为高校法律主体地位的不明确,在受案范围方面还存在着争议,各司法机关或者不予受理,或者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间来回踢皮球。这就意味着,目前明确的对于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救济的仅仅只有一种形式,即申诉,包括校内申诉和校外申诉。前者是向高校提出,后者是向高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行政法的传统理论是,对于行政行为不服,有三种救济途径: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学生对学校的违纪处分行政行为不服,也可以寻求以上三个途径进行权利救济。显然,目前的救济渠道是单一的、不畅通的。

三、完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内容

完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内容,应该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位阶原则、比例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①“凡属于国家的重要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基本利的实现与行使的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②对于高校来说,开除学籍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只能由法律做出规定。我们应在《高等教育法》中对开除学籍的法定情形、实施程序、监督机制、救济渠道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根据其内容和精神进行细化,但绝对不可创设。

位阶原则是指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应遵循层级效力,低位阶的不得与高位阶的内容和精神相矛盾或抵触。应努力逐步完善教育立法,依据《立法法》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予以整理,将违反上位法内容和精神的下位法修改或废除,尽可能地避免冲突,进一步形成一个层级分明、逻辑严谨、科学完整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高校所制定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不应该与比它位阶高的法律规范相冲突,更不能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在制定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时应严格依据宪法、各部门法、教育法、教育部门规章制度以及高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使目标与手段之间处于适度的比例之中”。③行政主体在所有能够实现合法的行政目的的方式中应该选择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影响最小、损害最轻的方法。高校对学生行使违纪处分权时,应该坚定地牢记育人的初衷,充分考虑育人目的与处分方式之间的合适比例,不能因小过而重罚,应实事求是,责惩相称。另外,对于一些可量化的处分,比如旷课时数等,应该由《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比例原则作出统一规定,各高校违纪处分制度严格落实,避免出现以前不同的高校之间学生错误相同而处分结果却大不同的现象。

四、扩展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救济渠道

学者林莉红认为:“对行政行为实施的救济,应形成一个系统。对不同的行为应相应设置不同的救济途径、方式和方法。反之,救济途径、方式和方法亦应与被救济的行为相适应,应根据被救济行为的不同特性设置具有与被救济行为相适应的程序和制度。”④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救济渠道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校内申诉就是行政申诉,是学生认为高校在违纪处分过程中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依法向高校提出重新处理的制度。

“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⑤学生认为高校在违纪处分过程中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依法向高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起审查请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该违纪处分进行审查,并做出相应处理,这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却被称为向教育行政部门的申诉。对照行政复议的定义,此申诉很明显实质上就是行政复议。可见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虽然没有名文规定行政复议制度,却实际实施了行政复议制度。为了让该行政行为名副其实,再加上我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款早已明确将保护受教育权和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一样纳入到了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于理于法都应该将《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这类申诉修改为“行政复议”。

司法是救济的最后环节。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救济的程序问题上,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四种处分因对学生影响较小,考虑到诉讼经济成本、精力成本和社会影响,不必进入司法程序,可以按照行政申诉、行政复议顺序逐级进行。凡是因开除学籍而引起的纠纷,因剥夺学生受教育权这一基本权利,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即学生认为高校开除其学籍严重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高校的处分行为进行审理和裁决。开除学籍可以按照“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最后进入司法程序,即按照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顺序逐级进行。

注释:

① 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47.

② 马怀德.行政法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49.

③ 尹晓敏.高校处分权的行使与比例原则的适用[J].高教探索,2005(3):45-47.

④ 林莉红.行政救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1):41-49.

⑤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9.

篇5:含山一中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十三)与不良社会青年来往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十四)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自习秩序,致使教师无法实施教学和辅导,影响极坏的;

(十五)一月内作业未完成达5次者。(十六)课堂上使用手机者。

(十七)有其他应给予口头警告或警告行为。

(十三)住校生未经允许在外过夜,严重违反作息制度者;

(十四)有其他应给予记过严重警告行为。

(1)肇事者:动手打人,致使他人重伤,留校察看处分;(2)策划者:策划他打架,后果严重者;

(3)参与者: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促使事态发展,造成后果(4)提供凶器者:为他人提供凶器造成后果者严重者;(5)打架者:持械打人,造成严重后果者。

篇6:长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长大校发[2007]56号

第一条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化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长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修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 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坚持教育与纪律处分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 纪律处分的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条 学生违纪,有下列情形之一,从重处理:

(一)认错态度不好,拒不承认错误的;

(二)再次违纪构成处分的;

(三)对检举人、证人、经办人威胁,打击报复的;

(四)结伙寻衅闹事或斗殴的;

(五)组织、胁迫、教唆他人违法违纪的。

第六条 学生违纪,有下列情形之一,从轻处理:

(一)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

(二)受他人胁迫或诱骗的;

(三)有立功表现的。

第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第八条 在校园公共场所进行寻衅滋事、起哄闹事或其它扰乱校园公共秩序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九条 禁止学生酗酒或借酒滋事,违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条 违反《长江大学学生住宿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一)未经允许,在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

(二)在楼栋内大声喧哗、吵闹,影响他人正常休息的;

(三)拒绝配合学校卫生、纪律和安全检查,影响较坏的;

(四)未经请假批准,经常晚归或夜不归宿的;

(五)未经允许,擅自在外住宿的;

(六)其它违反《长江大学学生住宿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十一条 有偷窥骚扰异性行为的,视其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第十二条 男、女生在校内公共场所交往不得体,造成不良影响者,给予警告处分。

第十三条 在学生宿舍留宿异性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第十四条 参与卖淫、嫖娼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五条 组织观看淫秽书刊、图片、录像或在互联网上进行色情活动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制作、复制、传播、贩卖淫秽物品或其它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六条 对打架斗殴者,除责令赔偿医疗费等损失外,视情节、后果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一)动手打人、未致他人伤的,责令陪礼道歉,并给予警告处分;

(二)致他人轻微伤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三)致他人轻伤的,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四)致他人重伤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七条 对偷窃、诈骗公私财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八条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者,除责令赔偿损失外,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九条 禁止赌博,对组织、参与赌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条 不得参与非法传销或进行邪教、封建迷信等活动,违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或其他法律法规,组织未经批准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参与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校内组织或开展宗教活动,违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第二十三条 不得组织、成立非法社会团体和组织,从事非法活动,出版非法刊物,违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违反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第二十四条 不得无故旷课。凡要考勤的教学活动,学生迟到或早退达三次时,按旷课一学时计。学生一学期旷课(旷课一天按实际授课学时计)达到下列学时之一者,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一)达10学时,给予警告处分;

(二)达20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达30学时,给予记过处分;

(四)达40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达60学时,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五条 考试违规、舞弊者,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一)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者,取消考试资格,造成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二)凡在考试中利用传递、抄袭、夹带等手段作弊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成绩记为作弊无效;

(三)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考试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六条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在学生违纪处分中的职责及管理权限:

(一)教学院(系)负责对本院(系)学生违纪的调查、处理、发文及教育,并将处理文件及时送交相关职能部门备案。拟开除学生学籍的处分由院(系)报学生事务处。学生事务处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报学校校长办公会议批准,由学校发文;

(二)教务处负责对各院(系)学生考试舞弊处理的监督;

(三)学生事务处负责对各院(系)学生除考试舞弊外其它违纪事件处理的监督;负责协调跨院(系)学生违纪事件和在校内公共场所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负责学生申诉处理;

(四)安全与保卫处负责协助院(系)在学生治安与保卫方面的调查与取证;

(五)招生与注册处依据有关规定,将学生处分文件及时归档。第二十七条 处分学生附件材料要求:

(一)学生考试违纪处分所需材料:

(1)考试违纪详细记录;

(2)学生考试违纪的证据或旁证材料;

(3)违纪学生的检讨材料。

(二)其他违纪处分所需材料:

(1)违纪事实材料(学生本人签名);

(2)学生违纪的证据或旁证材料;

(3)违纪学生的调查记录。

第二十八条 学生违纪处分程序:

(一)学生违纪分考试违纪和其它违纪

(1)学生考试违纪后,监考教师应做好考试违纪的详细记录,并收集保管相应证据,记录应有违纪学生签名(如果学生拒不签名,监考老师予以说明,并有二人以上监考老师签字认可)。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考试违纪记录及违纪证据交教务处;教务处在学生考试违纪后二个工作日内,将学生违纪材料移交院(系),院(系)在二个工作日内核实,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学生写出书面检查。

(2)跨院(系)学生违纪事件以及在校内公共场所学生违纪事件发生后,学生事务处将学生违纪材料移交院(系),院(系)在二个工作日内核实,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学生写出书面检查。

(二)院(系)依据学生违纪事实、认错态度和学校规定在五个工作日内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对学生的处分,出具《处分意见书》,并将《处分意见书》送达学生,并送学生事务处一份。

(三)《处分意见书》送交学生二个工作日内,学生如有异议,可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辩,由院(系)组织复议,无异议或复议后,院(系)发文。开除学籍处分由学生事务处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后报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学校发文。

(四)自文件签发之日起,文件起草单位出具《处分决定书》,并在三个工作日内由院(系)将《处分决定书》送达学生。学生如有异议,在接到《处分决定书》五个工作日内之内,向学校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

(五)《处分意见书》和《处分决定书》如因学生原因无法送交学生本人者,院(系)予以公告,视为送达。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文件颁发之日起实行。

篇7:堆沟港中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深大〔2014〕147号

关于印发《深圳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现将《深圳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大学

2014年7月9日 深圳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2014年1月16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招生程序,经我校正式录取并取得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按国家成人高考招生规定,经我校正式录取的具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的夜大学生、专科脱产班学生。已经入学报到,尚处在学籍审查期内的新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生有违纪行为的,依据本办法给予相应处分。学生在校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实习、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有违纪行为的,参照本办法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条

受处分的学生,在受处分期内没有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资格。留校察看期跨两个学的学生,在两个学内均没有评优评先资格。

受留校察看处分且毕业时未能解除处分的学生,学校不授予学位。

第三章

违纪行为和处分

第十一条

对违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被国家机关处罚的,学校给予以下处分:

(一)被处以刑罚的,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被处以其他处罚的,学校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二条

对从事非法活动,参与非法集会、游行,组织煽动闹事,张贴有碍社会稳定或国家安全的宣传品,或进行其他扰乱社会秩序活动的,学校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三条

对破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的,学校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对给学校带来恶劣社会影响的学生,学校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十四条

对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违纪行为的,学校给予以下处分:

(一)散播妨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言论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二)传播淫秽信息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三)制造或散播虚假信息、辱骂他人、制造混乱或煽动闹事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恶意散播计算机病毒,侵犯他人通讯自由、通讯秘密或其他合法权益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五)使用校园网电子资源时,有违规下载、私设代理、转让账号、非法牟利及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六)有其他违反国家或学校有关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行为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五条

对实施偷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非法占用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的,除如数偿还和按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外,学校给予以下处分:

(一)偷窃公私财物,系首次作案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作案两次及以上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盗用他人证件(学生证、身份证、校园卡、工作证等)、信用卡、存折等,冒领或冒用他人财物的,除追回被冒领或冒用的财物或赔偿损失外,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十一)在处理打架事件过程中,唆使、诱导他人提供伪证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故意提供伪证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十二)打架事件处理终止后有打击报复行为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十三)侮辱、威胁或殴打教职员工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十四)捏造事实诬陷、诽谤、公然侮辱或严重骚扰他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七条 有偷窥、骚扰、胁迫、调戏、侮辱、猥亵等行为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对卖淫、嫖娼或介绍、容留卖淫、嫖娼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八条

对偷拍、偷录他人隐私并加以传播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十九条

学校禁止赌博。凡有赌博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

(一)对提供赌博场所、赌资或赌具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二)对参与赌博的,初犯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再犯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条

对持有毒品、吸毒、介绍他人吸毒、贩毒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一条

对组织传销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或邪教活动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参与传销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或邪教活动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考场纪律的,给予以下处分:

(一)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违纪,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2.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3.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4.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5.在考场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行为的;

6.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7.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011

(二)累计达到20~29学时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累计达到30~39学时的,给予记过处分;

(四)累计达到40~49学时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累计达到50学时以上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第二十六条

对损坏公私财物的,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一)过失损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影响较恶劣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视造成的危害程度,给予警告以上记过以下处分。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二十七条

学校严禁学生酗酒。对酗酒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对借酒寻衅滋事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严禁学生高空掷物。对高空抛掷物品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因高空抛掷物品致人受伤或损毁财物的,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还应赔偿有关费用,并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学校学生管理有关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三十条

对办理离校手续后违反校规校纪的毕业生,通报接收单位。

第三十一条

对在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及各类奖励评选中弄虚作假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同时中止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已发放的奖学金、助学金及有关证书悉数收回。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造成非婚生育、无证生育、计划外生育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十三条

对影响学校声誉及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侵害他人正常生活学习秩序的其他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四章

处分权限和审批程序

第三十四条

留校察看以下处分决定由分管校领导研究决定,开除学籍处分决定由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十五条

学生工作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继续教育学院分别是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主管单位。相关学生的处分建议分别由各自的主管单位提出。

第三十六条

对存在违纪事实的,学生所在学院(部)应听取学生本人陈述和申辩(学生本人可提交书面的陈述和申辩

篇8: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探讨

高等学校培养学生, 既要依靠教育, 又要依靠管理,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手段, 而管理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院系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也是辅导员、班主任挽救和教育学生本人, 同事教育、警告其他学生的一种手段。

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高校施行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均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05年3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五种。各高校在制定本校具体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时, 采取的办法多是根据2005年3月25日发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国家发布的有关规定, 结合工作实践当中总结出的经验, 将学生可能做出的被认为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言行进行分类, 并将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与处分进行对应, 最终形成明确的纪律和制度。

2 现行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不足之处

在长期的工作时间过程中, 总结了与200余名违纪学生的谈话记录, 查阅其他高校现行学生的违纪处分制度, 以及从目前发生的高等学校学生状告高校的案件来看, 现行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2.1 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作用不足

纪律处分的首要作用是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 使违纪学生切身感受到违反纪律的成本, 建立起对纪律的敬畏感, 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 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而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 学生对违纪处分的主观认识就是一次谈话、一份文件、一次通报, 在这“一次”结束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处分”一词很快即被课程、作业、生活中的琐事冲淡, 逐渐丧失对违纪学生的震慑力。其次, 由于现行的违纪处分制度中对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四种处分的违纪后果没有做出差异化规定, 甚至连处分期大都统一为一年, 违纪后果的同质化造成学生在主观上感受不到不同处分之间的区别, 进而使逐级累加的处分模式的震慑效果难以发挥出来。最后, 因为纪律处分与具体行为对应, 当学生因为某一行为受到纪律处分, 此处分对该生其他类型的违纪行为形成的警示教育作用较为有限。

2.2 对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有限

纪律处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即是对其他学生的警示。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 将书面上的纪律条文变为具体的事例, 从而对其他学生形成震慑,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 进而在整体上维护学校学习、生活秩序。但现行的违纪处分模式, 仅能在学生的违纪行为足够严重或累积达到一定量时方能产生后果, 对于其他学生, 尤其是偶有违纪但尚不足以构成处分的学生来说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 很多学生对违纪处分都报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违纪处分本应具备的在更大范围内的警示作用较为有限。

2.3 违纪处分制度的约束力不强

可以看出,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种类的内容, 部分借鉴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的模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 对于各级纪律处分的违纪后果、处分时效的规定有着明显的差异, 惩罚力度逐级加大。且作为约束对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绝大多数为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 受到党纪处分通常会导致工作中的考核、晋升等切实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甚至是长期影响, 违纪成本高昂, 从另一个方面也强化了共产党员加强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

但是高校却不具备这一条件,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约束对象是学生, 学生违纪后能够产生的现实后果有限, 仅限如不能参与评奖评优, 取消各类资助的评选资格, 延期发放毕业证, 不予发放学位证等, 过低的违纪成本造成了违纪处分制度的约束力有限。

2.4 处分撤销缺乏明确标准

现行的违纪处分制度中, 在违纪处分如何撤销上大都没有制定明确标准, 在相关条款中往往采用类似“在处分期间有悔改和进步表现者, 有突出表现者, 经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批准, 可撤销处分”的模糊措辞。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制度中缺乏明确标准, 通常是违纪学生在受到纪律处分期满后提交书面申请, 只要处分期该生没有重复违纪现象, 即予以撤销。此种做法的结果, 一方面导致处分的撤销成为一个形式上程序, 另一方面造成了违纪成本的降低, 即学生违纪后只需安分守己一段时间, 而不需为其之前的违纪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作出事实上的补偿。如此, 自然会使纪律处分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大打折扣。

3 关于如何改进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一点设想

如何改进高校现行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使其更加适应高校的特点, 在维护校园教学、生活秩序上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经过对实际工作的长期思考和总结, 认为在现有制度条件下, 好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 制度充分量化, 操作执行方便; (2) 处分种类简明, 不同层级处分区别明显; (3) 违纪后果直观, 警示作用显著; (4) 处分撤销标准明确, 且撤销处分有成本。

综合以上几点, 高校还可以借鉴现行的交通违章处罚制度的模式, 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变, 对高校的学生违纪处分制度进行改进。

(1) 引入违纪点数概念, 通过具体的数值衡量学生违纪行为的严重程度, 学生的违纪行为不再与具体的处分种类相对应, 而是与具体的数值相对应。

(2) 简化处分种类, 由原来的五级精简为两级或者三级, 每级处分与一定的违纪点数对应, 即不管学生做出何种违纪行为, 只要累计的违纪点数达到一定数量, 即给予处分。同时对每级处分的时效、后果做出明确的层进式的规定, 例如:一级处分时效为六个月, 处分期内取消评奖评优、申请资助的资格, 但不通报家长, 处分材料不装入档案;二级处分时效为十二个月, 处分期内取消评奖评优、申请资助的资格, 通报家长, 材料装入个人档案, 不予发放学位证或延期发放毕业证;三级处分, 开除学籍。

(3) 建立违纪点数数据库以及相应的查询系统, 让每一个都学生可以随时直观感受到违纪行为造成的后果, 不仅是已经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 包括偶有违纪行为但未达到处分标准的学生, 让纪律与每一个学生都发生现实关联, 而不仅仅是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

(4) 以违纪点数为依据制定违纪处分撤销的配套制度, 如学生必须通过义务劳动、社会服务等具体工作时数来抵消之前累积的违纪点数, 只有在处分期满时违纪点数归零或降至一定标准, 学校、院系才受理学生提出的撤销处分申请, 即违纪学生只有在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作出补偿后方能撤销处分, 不但违纪行为本身有代价, 撤销处分也有成本, 实现严入严出。

参考文献

[1]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Z].

[2]吉林大学本科学生违纪处分规定[Z].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

篇9: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处分程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07-0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大变迁、文化大繁荣所引出的社会关系深刻变革面前,历经长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寻,在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方面我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逐步向发达国家靠拢的目标,使我国基本形成了教育法的框架和体系,与此同时教育法的司法化也逐步深入,良好的法制环境正在生成之中。高校学生的违纪处分程序问题事关学校和学生的权益,初见端倪的法制教育建设又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完善程序正当化迫在眉睫。

一、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问题的提出

根据相关立法和学校本身的管理规定以及制度,学生违反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要件,校方依其情节轻重,可对学生行为做出违纪处分。以教育管理者为身份的高校,对于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和相关立法的在校生做出的制裁性行为,我们称之为学生违纪处分。国家赋予高校一定的裁量权来管理在校学生,这种行为的作出也是对裁量权的一种限制。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3条要求,以下五种违纪处分的种类在规定中明确指出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诸多规定中程序性规定较少,实体性内容规定偏多。重实体、轻程序,这一顾此失彼的问题,正如程序性规范从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很难找到。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一共有69个条文,其中勉强可以算得上是程序性规定得只有6条。依据明确、证据充分、程序正当、在定性准确的情况下做出合理适当的处分,在第55条中已做出明确规定。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第一次引入程序正当的概念,正是从此开始,它有利于减少高校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随意性,有助于高校处分学生的公平公正性,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问题,环环相扣,主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调查取证——决定送达——事后救济。在这三个环节当中,每一个环节学校都必须认真应对。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环阶段出现了问题,它都会对整体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的严苛执行,才能使得处分结果的合理与公正,保障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之学理分析

(一)从调查取证视角分析

大多规范性文件偏重事后处罚规定,忽视事前调查取证。在对高校学生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程序中,并没有详细规定学生的何种行为应由什么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学院方面,主要掌管在校学生如考试作弊等方面的调查取证。学生违纪行为的多样性,使得负责调查取证的部门和单位也应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参加了重大违法乱纪活动,那必定要动用学校的保卫部门,情节严重者,甚至还需当地警方出面调查。这充分体现了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原则。只有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相关部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启动下一个环节并实施。

(二)从决定送达视角分析

处分结果的送达方式考虑欠妥,存在不合理之处。学校对学生做出的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并送交本人,这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8条明确做出的指示。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只是简单说明送达规定,没有具体的过程解释,“公告送达”这一在诉讼法里出现的名词,便被很多地方和高校将其合理细化地写入规范性文件。“公告送达”的实行对象主要针对:不在学校的学生,学生拒绝签收送达报告,因见不到本人而无法送达的情况。本着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理念,应该按照处分方式的分类,来规定“公告送达”适用情形:对于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可以考虑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因其已不在校学习。剩下的四种处分方式,不建议采用公告送达。

(三)从事后救济视角分析

违纪学生的事后救济程序缺乏,导致学生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诉讼方式、行政方式,仲裁和调节方式是帮助学生的法律救济手段:一般作为最后的救济方式出现的是其中的诉讼方式。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行政方式,它主要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和赔偿等。对于学生事后救济,行政申诉中的学生申诉制度是最为核心的使用方式。《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学校成立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以下申诉:违规、违纪的处分,对取消入学资格或者退学的处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结构包括:校方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5个工作日,是学生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书面申诉的期限,它从接到校方出具的处分决定书之日算起。过于抽象和概括并且缺乏相应配套机制,使写入高校规范性文件中的学生申诉制度难以实施,因此本文以分析完善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为主,展开对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的讨论。

三、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问题之思考

(一)调查取证方面

调查取证的职能部门。专门的职能部门应完成高校学生处分调查取证的工作,最后做出处分决定的部门应与调查取证部门相分离。学生处应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进行调查;教务处、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分别对学生的学习及考风考纪方面进行调查;保卫处应对涉及治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学生所属各个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辅导员、班主任应予以积极合作、协助调查。如学生行为恶劣,已构成犯罪,则应交公安部门予以调查,学校同时展开相关配合。

调查取证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当依法、及时、客观、公正、全面的搜集证据,展开调查。法律依据是事实证据的前提基础,它们相辅相成;收集不利的客观事实证据,也要搜集对受处分学生有利的或者能减轻其受处分程度的证据,证据的调查收集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调查取证工作的完成。在保证证明违纪事件发生经过证据的真实性,查明违纪事实后,还要使得最后的处分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就需要明确违纪行为所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等规范性文件。如果在调查取证环节,发现违纪学生的“违纪行为”在事实上不存在,或者只是轻微触犯相关法律规定,应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终止后续程序。视情况而定,没有必要给予处分时,对违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可。

(二)决定送达方面

1.合理期限内送达处分决定书

对于送达的合理期限,《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没有明确指出,因此可以参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可以当场进行交付学生处分决定的,应当场交付给被处分学生;对于不能当场交付的,校方应当在7日内将处分决定书送达被处分学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在处分决定一经送达便产生,被处分学生要履行处分决定里的内容,秉承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学生提起校内申诉的期限应从处分决定书送达之日算起。

2.处分决定书包括的内容要全面

处分决定书应由以下事项构成:校方认定学生违反相关法律条规的事实行为;基本资料包括被处分学生的专业、学号、姓名等;适用相应处分的理由和法律依据;被处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如申诉权及其期限。高校在做出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后,应当制作处分决定书,这是法定的程序。

3.送达方式要符合规范

正式的书面形式是送达一般应采取的方式,口头告知不能视为已经向被处分学生送达。如被处分学生本人不在,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可以签收。如被处分学生和同住的成年家属都拒绝签收时,视为送达的情况应满足以下条件:送达人、见证人都在场,事实情况明确。处分决定书留在受处分学生的收发室或住所,送达回执上面注明拒收事由,相关人员盖章或签字,以及落款日期。如被处分学生下落不明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三)事后救济方面

1.学生申诉制度的范围与受理机关

依据我国《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提起申诉的内容和对象包括如下方面:对于高校给予的处分,学生不服;学生对学校侵犯其合法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受教育权的行为;学生对于学校或者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学生对教师侵犯其合法权利的行为,包括其人身权和财产权。以上范围均可受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学生申诉制度的受理机关,旨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学校管理的客观公正。

2.申诉处理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法律责任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0条规定,学校成立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以下申诉:违规、违纪的处分,对取消入学资格或者退学的处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结构包括:校方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还有一些学校为了保证申诉公正,在申诉处理委员会中加入执业律师的名额。在处理申诉案件时,若违背法定程序,没有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执行相关法律规范,申诉处理委员会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这也正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急需完善与改进的内容。

3.申诉处理的程序化制度

学生申诉处理的程序化制度主要经由三环节,申诉申请——申诉的受理与审理——申诉决定。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2条明确指出,学生提起申诉,得出复查结论并告知本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算起。需要改变原决定的,校方需要重新慎重处理,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进行事项提交。为了被处分学生的受教育权更好地得到保障,在学生提出申诉后,在学校做出复查决定前,对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停止执行。同时赋予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原决定的变更和撤销权,使其真正成为拥有撤销权和变更权的独立机构,增强其复查决定的公信力。

四、结语

上一篇:毕业自我鉴定怎么写下一篇:青年创新发展论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