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文化

2024-04-12

雷州文化(通用12篇)

篇1:雷州文化

文学院学生实习报告暨鉴定表

姓名:

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实习地点:徐闻、雷州实习形式:集中实习实习内容:文学采风与创作起止时间:2008年 4月 21日~4月25日

篇2:雷州文化

湛师基础教育学院政史系“行思者”社会实践队

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东濒雷州湾,西临北部湾,北与湛江市区、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湛江高校针对雷州文化的调研还很不足,特别是对雷州民俗缺少足够的关注。而民俗文化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对雷州人文环境的构建以及旅游业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均具有及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现阶段,湛江高校有关雷州民俗文化的研究概况如下:在2009年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南校区)由中文系组队对湛江“红土文化”进行相关调研,但主要是从文学角度进行调研,缺乏针对性。在学术研究方面,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陈志坚 《雷州石狗文化初探》(《岭南文史》,2004.3),吴建华《雷州半岛佛教述略》(《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1),冼剑民 《试论明清时期雷州民间神庙文化》(《广东史志》,2002.09),《雷州文化的历史特征与海上丝

1绸之路》(《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等。综上可知,湛江高校在雷州民俗文化方面,虽有研究,但大多是分散的,缺乏系统调研。这不利于对雷州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调查虽只选择雷州民俗文化为调研课题,却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为湛江高校系统研究雷州文化,收集资料,并锻炼调查者的民俗文化调研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本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研究方向

我们计划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调研:1、2、3、4、5、6、7、8、地理风貌 古建民居 民俗服饰 雷州美食 传统技艺 岁时节令 婚丧嫁娶 鬼神禁忌

9、戏曲曲艺

10、工艺美术

11、游艺竞技

12、民间乐舞

13、神秘文化

14、民间文学

三、研究方法:

①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调研

②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

③档案文献调研法(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方志办、博物馆、文化馆等)

④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录音(口述材料),整理成书面材料。⑤参阅相关历史文献,如,村志,族谱,私人藏书等

⑥拍摄相片,保存相关图像资料

四、队伍结构

调查队伍以历史学专业学术为主,并通过基础教育学院“史迹文化社”联合政治,社会工作等其他专业存在兴趣的同学参加,邀请几位老师进行指导。

组员:陈车恒、吴晓虹、陈国飞、肖炜曦、谭日明、刘文涛、周凤、黄丽君、邓小妹、陈小敏、周春耀、林振开、苏治均、梁喜萍、王雄苗等

指导老师:黄华艳、李鹤文、陈国威、梁小娟

五、相关设备

为了促使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相关设备的配置。如:录音笔、电脑、相机等

六、日程安排

活动时间:7月15日-30日。

1、7月15日,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准备调查需要的物品及生活用品。

2、7月16日,8时,召开动员大会。9时,从学校出发。下午,到雷州后,安排住宿及联系当地相关人员。

3、7月17日-25日,分赴雷州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4、7月26日、休息一天。

5、7月27日-30日,整理资料及撰写论文。

七、经费预算

1、经费来源:学校资助、史迹社资助、学生自助等。2、经费支出预算

八、成果转换

1、图片展览,通过图片展览让更多同学了解雷州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建设。

2、进行资料整理汇编,为雷州民俗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3、撰写论文,举行调查报告会。

篇3:雷州黑山羊难产的助产

三岁母雷州黑山羊(怀孕5个月)胎儿不能顺利产出,其产道狭窄,但阵缩及努责正常。

妊娠羊表现不安,不时徘徊,阴唇松弛、湿润,阴道流出胎水、污血及黏液,母羊时而回头顾腹及阴部,但胎儿久不露出产道。随难产时间的延长,妊娠母羊精神沉郁,表现躁动、痛苦并发出呻吟声,其心率为126次/min、呼吸30次/min,阵缩逐渐减弱。

2 检查与诊断

2.1 产道处理

先用温水将母羊的阴唇、会阴、尾根清洗干净,再用0.1%高锰酸钾清洗以上部位并擦干。用0.1%新洁尔灭消毒手臂及手掌,然后将手伸入母羊产道检查,结果发现其骨盆腔狭窄,子宫颈完全开张,产道水肿、无损伤。

2.2 胎儿检查

胎儿已进入产道,胎头前置,但由于双胎过大,故胎儿无法正常产出。妊娠羊不断努责,两只羔羊的头同时伸向阴门,堵在产道。难产时间的延长严重威胁着羔羊的生命。

3 助产

3.1 戴上防护手套进行助产。两只羔羊的头伸出阴门外被卡,不易矫正拉出。用左手固定其中一只的头部,右手把另一只羔羊推入母羊骨盆腔。此时,头在外的羔羊仍无法拉出。

3.2 脱去手套,手臂于0.1%新洁尔灭消毒液中浸泡5 min后,涂上凡士林,再次进入母羊产道检查,发现被推进骨盆腔的羔羊的头撂置在另一只羔羊的颈部无法推开,产出增加了难度。

3.3 在保护妊娠羊的前提下,将母羊的四肢倒提,使腹腔留出空隙。撂置在一羊颈部的羊头滑下,然后拉出第一只羔羊,接着第二只羔羊顺利产出。由于难产时间过长,第二只羔羊出现衰竭症状。

4 产后护理

及时清除新生羔羊口鼻周围的黏液及肛门处的胎便,并以3%碘酊消毒脐部。

第一只羔羊出生后,立即让其吃上初乳。第二只产出的羔羊采用人工辅喂,把羔羊抱到母羊乳房前,辅助其吸乳,每隔3 h哺喂1次,经过2 d辅喂羔羊已能自行吸乳。

5 体会

5.1 遇难产时应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如拖延时间过久、助产不合理,将会引起复杂的难产。对于此类难产,必须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检查产道、胎儿及母羊全身状态,并根据检查结果找出难产的原因,提出助产的办法,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5.2 如果赤手接产羔羊易染上布病。戴上防护手套接产羔羊能有效防止染病。此例助产时脱去手套并对手臂进行消毒后再次进入产道检查,是为了减少戴手套增加的厚度。

5.3 对胎儿存活情况的检查可提供助产的方法和措施。

对分娩时产道狭窄或分娩时间过长,母羊产力不足,营养缺乏所致的难产,争取时间是为了保证母仔的安全。对此类难产应及时进行助产方法的调整,必要时可采取剖腹产。

篇4: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

在广东省雷州市采访时,问起地方的特色文化,陪同的朋友建议去雷州市博物馆看看,里面有个展区专门展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石狗雕塑”,让人大开眼界。

博物馆展出的石狗有数百只,大多由民间收集而来。这些石狗大的高过1米、重约数百公斤,小的仅高10厘米左右、不足0.5公斤。大大小小,摆放一起,奇趣顿生。这些石狗雕塑,有的抽象有的具象,有的像熊有的像狮;有站有伏有蹲,有的带着粗犷的野性,有的温润如处子。不少雕塑,如果没有当地人讲解,说它是狮子也可以,说它是青蛙也有点象,颇有“行为艺术”特色。

其中有座蹲立的石狗,单看身高与体重,在石狗群中只算中等,但在展区却享受着“特殊待遇”:展台基座明显高于其它石狗,脖子上还系着红绸,宝座后面写着“石狗王”三个大字,以及“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几个字。回头一查典,居然出自《诗经.大雅》,意思是“统领如此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为何它能当“石狗王”?仔细一看,原来此石狗与其它石狗相比,有个硕大的生殖器显于胸前,经介绍,此类雕塑实际上反映了雷州先民祈祷繁衍生息发展的愿望,即生殖崇拜。因狗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当地又有“报喜得贵子”的传说,故而这只雕刻了硕大生殖器的石狗,必为祈祷赐福繁衍发展的灵物,有了称王称霸的基础。当地的朋友在解说时,还穿插一个故事助兴: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乡下发现这只“王”时,它还“落难”在一农舍角落,八个小伙子搬不动它,馆长过去拍拍它的“头”说,“跟我去市里吧,那里是花花世界,有好多女伴的”,说完四个小伙子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搬上车了。

雷州半岛的石狗文化,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是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创作。据《雷祖志》记载,大约唐代,雷祖陈文玉的诞生相传就是因为九耳狗的发现。“雷州”之名的由来就是九耳狗发现的石卵中诞出的雷祖两手中现出的。灵狗发现了雷祖,并守护着雷祖长大,于是它也就被视为护佑人类的神灵。雷州百姓用石头雕刻狗的形象,安放在村口、路边、巷头、门旁、水口、坟前、庙侧,以驱邪治魔、保境安民。据说,仅雷州市境内现存的石狗就有1.5万至2.5万只,被称为散布汉族民间的“雷州兵马俑”。

在整个雷州半岛,石狗分布不均匀,呈现沿海多、内陆少,西部多、东部少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徐闻县、雷州市、廉江市、遂溪县等地乡村。雷州石狗文化对周边地区也有辐射,在广西(主要是横县、上林一带)、海南、云南、广东(东莞、南海)等地甚至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也有石狗发现,但这些地方的石狗造型比较单一,雕刻手法写实,体态瘦小,远远没有雷州半岛的石狗造型丰富、形态多样、富有神韵。

由于史籍记载和实物纪年的缺失,这些石狗大多无法进行断代。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通过对实物和发现环境的初步分析,推测现有石狗最古老的可能创作于唐代,及至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都有。即使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雷民还有打刻石狗、供奉石狗的习俗。目前,湛江市和雷州市已对其采取保护措施,雷州市政府近年开始大规模的收集,湛江和雷州两地博物馆已收集了数百座石狗。

更让人称奇和不解地是:雷州半岛的百姓一方面把狗当图腾进行崇拜,一方面又把狗当成食材大快朵颐。“雷州白切狗”可是一道远近闻名的菜肴,在雷州半岛不少地方甚至还有白切狗肉一条街,一二十档鳞次栉比,食客如云,川流不息。狗肉之美味,使当地出现了“卖掉棉胎食狗肉”的口头语。雷州百姓对待狗的态度,真正体现了将对立统一之哲学,贯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编辑/余弘阳

篇5:雷州文化

送人流雷州

作者:杨衡朝代:唐体裁:五律 逐客指天涯,人间此路赊。地图经大庾,水驿过长沙。

篇6:雷州春节作文

在新年初一,民间普遍忌扫地、倒垃圾。民间俗传新年期间家中的东西包括垃圾都是财宝,只能进不能出,把垃圾扫走,就是扫掉财气。实在太脏时,清扫的垃圾也只能放在门后,待初三开假时再倒。各地还忌操刀、杀生、倒水、挑水、洗澡,忌出村拜访亲戚。新年还忌说晦气话或骂人,要讲吉利话。不过即使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家长也不能打骂,往往只用孩子的嘴巴,意为如同放屁,不算数。新年初一这天,广大村镇旧貌换新颜,从早到晚锣鼓喧天,、舞狮舞龙、耍武艺、球赛,显扬出一派喜洋洋的节日气氛。

春节期间,雷州人盛行用“”、年糕、三鸟等礼品探亲访友,且必伴有生蒜,因生蒜农村人称“蒜仔”,意味着多子多福,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旧时农历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从初六起,各村圩的元宵锣鼓相继擂响,不少人把庆元宵看作比朝廷大典还大典,家家主妇预先备好、水果、米乙等祭物,届时在门外设席迎神。三声响,游行大队浩浩荡荡出发了,头旗、红绿大旗、六国牌、八宝花、狮子班、鹰熊班、锣鼓棚、队、台……甚为壮观。晚上,一些乡村,还大放“春花”(烟花)。火箭、风车、老鼠仔鲤鱼吐珠……最后“炮头”轰响,很多人奔上前抢“炮头”,据说抢得者预兆很快会“添丁”,不管添不添,明年元宵前必须送一盆“春花”谢神。

春节期间,从城市到农村,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舞狮、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举办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热闹半个多月。

篇7:雷州精神作文

沿着历史的足迹,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雷州。当时,这片红土地岁月荒芜、猛兽出没、风雨飘摇,古人楚子熊以其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挥兵南下,在这里建起了楚豁楼,平定一方。这种开荒拓疆的精神,历经雷州人世代相传,使雷州城初见雏形,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到了唐宗时期,遍布雷州沿海,河岔的瓷窑升起了袅袅青烟。于是,雷州随着出口雷州窑瓷器的商船的远航而声名远扬。

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雷州人以雷一样的`刚毅执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与飓风、水灾、旱灾、蝗灾的不屈抗争中,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历史。雷州人以海一样的宽厚、博大,兼容并蓄,以土著俚僚文化为底基,糅合了闽潮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以舞、换鼓、陶瓷、石狗、雷歌、雷剧诸内容为载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雷州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蔚盛的人文景观,铸就了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跨进新的世纪,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推动雷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雷州人还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雷州人需要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中国,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假如当年这些好汉稍有一点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历史必定会改写。同在一片蓝天下,社会经济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精细,市场规则越完善,就越需要合作精神。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谋发展,提倡合作精神是雷州人发展雷州经济的必然选择。雷州人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 “春风怡荡送明霞,草长莺飞绿无涯”。

篇8: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雷州话 独特 地域文化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因着一定的地理形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得以与其它地方区别开来的语言、习俗、宗教、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1]。

我们通常只把方言看作交际工具,并未意识到它同时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所以即使会讲雷州话的人,也未必都知道闽南话有什么魅力,反映了哪些文化内涵。我们只有把雷州话放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去解读时,才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一个精彩的世界。

下面,笔者试图从三个层面和角度对雷州半岛的雷州话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进行解读。第一个层面是溯源,呈现古代语言的历史本来风貌,揭示雷州话成为研究雷州半岛与汉语的“活化石”的原因。第二个层面是揭示文化内涵,其中涉及雷州话的社会文化心理、情感、伦理和民间习俗,等等。第三个层面是方言的应用实践,即雷州话与雷歌、雷剧,等等。从这三个层面来揭示雷州话与其反映出来的地域文化,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雷州半岛湛江地区的这种闽南方言中的次方言——雷州话,从而宣传红土文化,发扬红土文化精神,为湛江争创文化强市添砖加瓦。

一、雷州话的历史渊源

雷州话属闽南方言的一种次方言,而闽南话又被称为河洛话。这首先应追溯到汉人及汉语入闽的历史。河洛人在晋代以前住在中原黄河、洛水流域,当时这一带简称河洛地区。河洛人第一次大规模入闽当推东晋的“五胡乱华”之际。史书上记载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三山志》指的就是这一批人。所以今天的雷州话来自中原,语音虽有演变,但变化较小,并保留较多古音,所以被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据明事历《雷州府志》载,当时雷州话叫“东话”或“客话”,许多基本词汇与潮州话和蒲田话大致相同,但因受官话、粤话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雷州市、徐闻县全部,遂溪县、湛江市区和郊区的大部分,以及雷州半岛北部的廉江、吴川、电白三县的一部分,人口超过400万。主要有《海廉方言志》《雷州方言词实》《雷州方言志》《粤西闽话雷州话研究》等书。

二、雷州话的文化内涵

(一)饮食文化

雷州话的“食”有两个读音——文读和白读。文读音是指读书音,而白读音是指说话音。读书音用于“食堂”“食品”等;而说话音则用于“食饭”“食糜”(吃稀饭),“讲长讲短,讲食煞尾(结尾)”等。“食”是古汉语的保留。《礼记·大学》:“食而不知其味。”《诗经·小雅·绵蛮》:“饮之食之”。就是给他喝、给他吃之义,故“食”就是普通话的“吃”。但雷州话的“食”并不与“吃”完全相等,它除有“吃”的本义外,还有许多引申义、比喻义,用得非常形象、生动。比如“食后生”“食爸食母”“食软路”(轻松的活儿)、“食薪水”等。这些词中的“食”是指依靠某人、某种工作来维持生活。

“食”在雷州话中还有更多的含义,比如“饮”的意思,如“食菜(喝菜)、食酒(喝酒)”;“抽”的意思,如“食鸦片(抽鸦片)”;“呼吸”的意思,如“食色、食空气”;“赴宴”的意思,如“食桌”;“受”的意思,如“食罪(受罪),食衰(遭殃)”;“激励”的意思,如“食志、食气”,等等。甚至“食”还可叠音为“食食”,有催促别人快点吃的意思,而后面加个“去”,成为“食食去”,则是叫别人把东西吃光的意思。而后面加个“叫”,“食食叫”则是对要吃要喝之人表示不满。由此可见,雷州话中“食”的丰富性、有趣性。

雷州话不仅“食”字含义丰富,“食”的内容也颇具地方特色。比如“食茶饭”。初次见到这个词,顾名思义,以为指的就是菜和饭,泛指饮食。现代汉语中就有“粗菜淡饭”“茶饭不思”等词。殊不知这“食茶饭”在闽南文化中还真有这种“茶饭”,用茶水做成的饭。具体做法是500克大米,25克茶叶,先将茶叶装入沙袋中扎紧,再把茶叶袋放入清水中煮沸,加少许盐,旺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焖十五分钟即可食用。

雷州除了“食茶饭”,还有许多的饭可食。较之北方丰富多了,比如“芋头饭”是用芋头切成条块,用油炒一下,然后拌米煮成饭。芋头饭特别香,雷州人用芋头来做饭给客人吃,也是一件创举。《本草纲目》云:芋头“可宽肠胃,疗烦热”。又如“萝卜饭”:是用萝卜铸成条丝,加点配料和米煮饭,吃了润喉滑嘴甜口。《药性歌拾回百味》云:“有降气化痰,消食积作用”。来到雷州的人,品尝油腻东西多了,吃碗萝卜饭清清肠胃,也是一件极惬意的事情。还有外地人难叫出名字的“蛤骝饭”,这种饭,以前在雷州乡下,是坐月子的妇女吃的,现在雷州不少酒店、大排档都有这种饭。这种饭是用一种“蛤骝”叶剁碎炒后抄在生米里煮成的,很香,且能温补身体,所以坐月子的妇女常吃。“蕃薯粥”则是一种类似北方稀饭的饭,雷州人在热天特别喜欢吃它。它能帮助解暑滑肠胃。《本草纲目》云:“蕃薯,有补虚气乏,益力气,健脾胃,强肾阴的功能”。农学家也说:“蕃薯是南人之食,以当谷米,海中之人,多寿百余年者,都由食甘蕃薯故也。”

雷州的饭食除“四饭”“一粥”外,还有风味独特的雷州小吃——叶搭饼、乌石甜糟、英利烧猪肉、客路白切狗、雷州大粽,等等。雷州的饭食使游客大快朵颐、留恋忘返。

(二)红土文化

雷州文化源源流长,因雷州半岛土壤主要为江粘土,所以又有“红土地文化”之称。

讲到红土文化,首先要谈“雷州话”。雷州话(即雷州方言),简称“雷话”,属闽语系一支,是海内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语。主要分布于国内的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北部以及海外的东南亚、欧美华人华侨聚集地区。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是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为广东省四大方言之一。以雷州话为基本特征的“雷州文化”,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构成当今岭南四大地域文化。

雷州歌——即雷州话演唱的民歌,在汉代形成于雷州市,流行于雷州半岛,是广东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国131个歌种之一。它格律严谨,每首四句,每句七字。每句句首都可加两三个字,叫“歌垫”。它表现手法十分丰富,有赋、比、兴以及双关、重叠、连珠、倒装等10多种,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唱,遇事随口即唱,出口成歌。

雷剧,源于雷州歌。初期以雷州歌谣为主唱腔,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雷剧的出现,一直伴随和记载着雷州历史,成了雷州人劳动、生活的一部分。雷剧在雷州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雷州换鼓。雷州是世界两大雷区之一,全年有250多天打雷。雷州古越族人,对雷心生畏惧,所以对雷产生崇拜的心理。雷州刺史陈文玉就是由雷劈开石蛋跳出来的孩子,开创雷州的文明史,被尊为“雷祖”。中国有“四绝”:“雷州换鼓、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广德埋藏”。雷州换鼓就是其中一绝,雷州换鼓是一种敬雷、祭雷的规模宏大而隆重的仪式,影响深远。

傩舞。人类最原始的舞蹈叫傩舞,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傩,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是驱鬼逐疫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神秘仪式,是中国最古老、传统文化意蕴最深厚,也最具生命力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只有湛江有傩活动,而湛江傩舞中独有雷神,雷神是傩舞诸神中的最高权威。

那种以为雷州话、地方戏层次低的看法是错误的。方言、地方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能为当地人民服务,有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就应当珍惜它们,传承它们。

三、雷州话的保护及传承

雷州话是雷州半岛民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特殊精神产物,是这个民系智慧的结晶。在雷州文化的诸要素中,雷州话是属于基础性的要素,具有文化中的标志性意义。因此,保护和传承雷州话,是保护和传承雷州文化的前提条件。雷州话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因受到粤语强势方言的冲击,现在的年轻人,能讲纯正雷州话的已不多了。许多原本使用的词语、俗语都消失了,许多中小学生说的雷州话,已失去大量鲜活的感性成分,雷州话里那些生动的、极富特色的词语已不多见,或改用广东话代之。剩下的是一种简单、粗疏的雷州话,应付日常生活尚可,想要更充分地表达,则需改说广东话,甚至普通话,自己母语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含量已日渐稀薄。所以谨以此文来弘扬雷州文化精神,宣传雷州话,希望推进雷州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项目优秀配套:《粤东闽方言地图集》,项目编号:[GD10CZW01]。)

注释:

[1]詹伯慧,甘于恩:《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学术研究,2002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甘于恩.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J].学术研究,2002,(9).

[2]林伦伦.粤西闽语雷州话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3]林宝卿.魅力闽南话[M].北京: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杨善民,韩铎.文化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篇9:雷州西湖作文

春游的那天早晨,阳光明媚,我们兴奋地坐上前往雷州西湖的车。

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如仙境般的美景,有高山、大树、河流、田野等等这些乡下景色,有着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真让人陶醉!大约过了一小时就到达雷州,车一直开到了西湖门口。我们下了车,排好整齐的队伍,面带笑容地进了雷州西湖。

进了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的西湖。这西湖可真大呀,与湖光岩的湖相比,几乎没什么两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游玩西湖。

我们先向右边走,一路上,西湖的湖水清澈见底,阳光照射着西湖,把湖水照得波光粼粼,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寺,这个寺称为《神龙殿》,高大雄伟。寺里面有着一个神龟池,池里面有着许多可爱的小乌龟,寺的中央有一个庙,是龙王庙。龙王石像高大威风地站在中间,龙王旁边也站着许多神像,这里就是人们拜祭的地方。参观完后,我们离开了寺,到另一个景点参观。我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池塘里有两个龟石像,旁边都长满了荷叶。池后有个神像,神像后有一座亭,亭的周围是竹,清静优雅;亭的右边有一个石碑,这石碑上刻着的全是古文,真让人迷惑不解。接着,我们来到游乐园,在那儿游玩,同时也在那儿休息。我坐在西湖的石椅上,静静地观察西湖。一阵微风吹过,把柳枝吹下了湖面,湖面上的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为西湖增添了许多生机。转眼间就到中午,我们得去西湖大门那里领取午餐。我们从游乐场出发,不一会儿,就来到西施石像下,西施提着篮子,拿着鲜花站在那儿。此时,令我想起了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最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是呀!流着小瀑布,可真美呀!

篇10:雷州春节的作文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那可就真的热闹起来了,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们一定会赶回来吃团圆饭,大家吃完团圆饭后就一起聊天,看春晚。到了零点开始家家户户放鞭炮,鞭炮声起伏不定,直到凌晨一点。

第二天便去最年长的长辈家拜年,并带上年货,这时候小孩的福气来了,长辈们会给他们发大红包,小孩拿着红包喜滋滋的。接着就要去其他亲戚家拜年,那热闹的气氛学不来,他们会先用家乡话说一句:吉祥如意!然后聊一些童年趣事,逗逗他们笑得哈哈大笑,最后大家一起去点爆竹放烟花,可有年味了。

也有许多人会去茂德公古城转转,那里张灯结彩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可以吃上各种各样的美食,带上老人小孩去看游园会。

晚上大家又聚在饭桌前,有鸡有鸭有虾……桌上必有鱼,因为预意着年年有余,还会上一只烤猪,象征着财源滚滚!

这就是雷州的春节。

篇11:雷州三中2010总结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在雷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本学期,我校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学习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雷州教育局2010-2011学年度工作意见,以“学生向往、社会满意、教师自豪”为办学目标,以“严谨、善导”为办学原则,以“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彰显个性”为办学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研教学活动中,坚持落实雷州市教育局教学“五认真”、教师自我培养提高的“双五一工程”和学习洋思经验开展新课标探究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把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常规教学教研管理中,加强教师上课考勤登记和强化教学质量责任制,加强学生基础训练,侧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今年高考、中考再创辉煌,高考上本科人数135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16%,居雷州市同类学校第一。应届生普通类上本科线完成湛江市指标率达141%,居湛江市面上中学前茅。音乐、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分别比去年增长150%和42%。在中考中,上湛江一中、湛江二中录取线 12人,上省、市重点中学线 223人,总平均分551分,高出市平均分75分,居雷州市第三,单科成绩突出,满分人数多,均创办校以来历史记录,再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实力。

一、加强常规教学和校本培训工作力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学期,我校常规教学工作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成绩、向教科研要效益”的改革方向,认真贯彻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文件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导向,脚踏实地地抓好常规教学和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工作和各个环节,认真落实学校 1

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措施,强化教学质量责任制和教学效果奖罚制度、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认真执行上级制定的《新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各科课程及课时。

2、积极开展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段、方法,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活动。本学期初结合我校新教师、青年教师多的特点,为打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和创设教师成长的平台,我校始终把校本培训作为的常态来抓,校本培训的方式主要有:

(1)骨干辅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必须做校本培训的培训者。采取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让骨干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中得以传播,发挥他们的最大效应和辐射作用。本学期骨干教师上示范课26节。

(2)资源传导:凡学校安排的外出学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必须当好“二传手”,写出详细的学习汇报材料在全校或一定范围内交流,听课的要在全校范围内上汇报课,从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了资源传导和共享。

(3)业务考试:为了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以适应高中教学的需要,本学期举行教师业务考试。

3、坚持落实雷州市教育局教学“五认真”,努力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和测练等常规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学期初召开全体科任教师会议、科组长会议、年级组长会议、对常规教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学期中召开各班长、学习委员会议,组织学生对教师常规教学评价,反馈教师教学情况,教务处对全体教师的教案、听课薄、作业和测试进行了不定期检查和期末全面检查,还组织全体学生对各科任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评价。有效地加强了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了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从而使我校常规教学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4、继续贯彻实施雷州市教育局教师自我培养“双五一”工程和学校“321”工程规划(用三年时间培养出20个骨干教师和10个学

科带头人)。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湛江、阳江、广州等地听课学习,邀请部分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本学期邀请湛江市教研室教研员和湛江一中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科教师到我校上高三教学示范课,并与科组教师探讨交流。语文、数学、英语和历史科组开展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的专题探讨活动,其它科组开展了新课标观摩课、示范课、探究课和汇报课活动。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作用,在科组内开展“一帮一”、“一帮二”活动。同时,为了增加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学校行政领导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课堂教学继续实行“推门听课” 制度,教师听课达到6000多节,其中,行政领导听课达到630节。

5、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开展了“四优”(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课,本学期教师上汇报课达230节。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大胆尝试,勇于改革,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本学期在每学期一次的全校学生全员对教师教学能力投票测评中,优秀和良好率达90%以上的教师占全校教师的89%,6、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是当前基础教育的要本要求,我校大力倡导讲普通话,不论大会小会、课堂教学、办公交谈都要求用普通话,切实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7、继续做好教师业务档案的归档工作,对教师教学业绩进行跟踪登记,为教师评职称和晋升提供依据。

二、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奉献社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各类课内外活动内容。

1、体育科级根据教学要求开展了足球、篮球、键球等兴趣小组,开展班际各项文体比赛活动和举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令人满意的成绩。

2、艺术组建立了书法、绘画兴趣小组,并进行书法美术作品比赛,举办二期获奖作品展览和教师个人画展。

3、语文科组和《含羞草》文学社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了多次文学讲座、文学创作、临场作文比赛等活动。本学期文学社出版了五期学生文学作品的校园报。

4、英语科组为了加强学生书面表达和听力能力训练,组织了各年级兴趣小组,高

一、高二年级还成立了英语俱乐部和不同层次的英语辅导班,并开展了各年级英语竞赛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数学科组根据学生知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不同层次地数学兴趣小组,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在教研教改活动中,我校继续深入实施学校确立的《信心教育》课题实验,积极探讨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承担了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深受学生和有关专家的认同,打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的品牌教师。本学年起,学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读写学本研究》、省级课题《古诗文诵读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课题正拟申报立项。同时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有一项市级课题。

我校教师杨太敬、陈力军等10多位老师的教学论文和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和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加强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再现“低进高出”的办学实力 中考、高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考、高考成绩是否显著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密切的联系,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2011年的中考、高考备考工作,针对2011届高

三、初三生源起点比较低、特别是高分层学生比较少的情况。为了完成湛江市雷州市教育局分配

给我校上本科线的指标和学校订出的中考指标,我校领导班子知难而上,与时俱进,成立中考、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并确定艺、体类仍然为2011年高考突破点。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挂点到班,使领导—教师—学生在备考工作中系成一体,从而达到能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并作出备考策略调整的目的。同时,通过召开各种会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周详而科学的中考、高考评价方案,从而充分调动了初

三、高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热情。学校还拔出专项教学经费支持初

三、高三科任教师到广州、湛江等参加高考信息会、高考研讨会、中考备考研讨会。还组织高三教师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生双基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今年高考、中考再创辉煌,高考上本科人数135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16%,居雷州市同类学校第一。应届生普通类上本科线完成湛江市指标率达141%,居湛江市面上中学前茅。音乐、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分别比去年增长150%和42%。在中考中,上湛江一中、湛江二中录取线 12人,上省、市重点中学线 223人,总平均分551分,高出市平均分75分,居雷州市第三,单科成绩突出,满分人数多,均创办校以来历史记录,再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实力。

本学期,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校本培训工作,中考、高考备考工作,第二课堂及教研教改工作基本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取得显著的成绩,这是上级领导部门及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我校硬件配套建设还未键全,各方面的条件都受到限制,与其他兄弟学校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在下一阶段在教学教研方面做得更好。

2011年7月10日

雷州三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篇12:兵发雷州半岛

船是个大问题

看着蔚蓝色的大海,听着官兵吵嚷着“海水是咸的”,“旋风部队”司令韩先楚,恨不得也去捧起一口,尝尝它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真有些头晕目眩,不知深浅,感觉困难真大,就像这大海一样大。可韩司令知道该怎么做,那就是到群众中去,即到渔民中去,到海上去,到船上去。

渔民告诉他,每年正月到清明,琼州海峡都是北风或东北风,渡海最有利,帆船顺风顺浪,一夜可达对岸。过了谷雨就刮南风了,南渡就是逆风了。琼州海峡每月有两次大潮,每次退潮后3天内流速较小,即使无风,也可摇橹划桨通过中流。韩司令问得认真、仔细,渔民,船工讲得也不含糊,并请其中有经验的老船工参加气象海情调查小组。

鉴于金门失利的教训,毛泽东指示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的全部兵力的船队才能渡海。一个军至少三万多人,按每条船乘坐30个人计算,就需要1000多艘渔船。可是,国民党军队在撤往海南岛之前,把比较大的渔船,都掠夺到了海南岛,来不及掠走的都就地炸毁。雷州半岛剩下的渔船,也多被渔霸们开到一些岛屿隐藏起来。当时群众对解放军不够了解,不少渔民连人带船一块儿藏得不见踪影。

民运部的首要任务是找船工——有人就有船。

原40军民运部副部长李树基老人回忆:我们住在安铺镇海边一个叫“上甘圩”的渔村。海上水天一色,连个船影也没有。村子里冷冷清清的,青壮年都跑光了,连年轻妇女都少见,推门进去,家家户户除了老人,就是孩子。说话也听不懂,无论说什么人家都摇头摆手,顶多说个“摸八个”(不知道),问什么都是“摸八个”。

后来终于打听到一位从广西十万大山里来的游击队员。游击队员告诉李树基,小船都沉到海里,藏到芦苇里去了,大船大都让国民党抢到涠州岛,还有一些跑去广州那边,听说打仗不敢回来了。小船能动员出来,但不能渡海作战。涠州岛那些大船都是好船,还有机帆船,出远海打鱼,搞运输的。

那就得和国民党打仗,往回抢了。

1950年3月6日傍晚,40军119师356团像往常一样进行海上训练,夜幕降临,船队突然驶向涸洲岛。这次战斗,岛上国民党守军700多人被全部歼灭。300多艘大帆船,落到了解放军的手中,基本满足了∞军渡海作战的需要。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两个军收集大小船只两千多艘,动员船工和领航人员三千四百多人参战。

菠萝的海

徐闻县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是得天独厚的菠萝、香蕉、天撩橡胶、各类热带果蔬生产基地。在徐闻,随处可见青翠连天、碧波起伏的菠萝种植场,俗称“菠萝的海”。

目前全中国年产菠萝约100万吨,仅徐闻一县就达25万亩34万吨。

“徐闻菠萝冠全国,曲界菠萝半徐闻”。1926年,徐闻籍新加坡华侨商人倪国良将菠萝从南洋引进到今曲界镇愚公楼村种植。如今愚公楼村已成“神州菠萝第一村”。

40军修械所所长全白云,一夜之间成了造船厂厂长。

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交代任务,要这个由修械所变成的造船厂,8天内造出第一批12只机帆船。

全白云这个在东北长大的朝鲜族汉子,过去只在画上见过船,更没听说过“机帆船”。

听到“机帆船”3个字,就像第一次听到“潮汐”一样,生涩而又新奇。渔民讲,当年日本鬼子侵占海南岛时,军舰不够用,就是从北海和雷州半岛一带抓机帆船,在临高角登陆。那儿有片大海滩,帆船一下子就靠上去了。

海滩上有只破船,船身和普通木船没什么差别,就是前后安装了机器。全白云和修械所的同志们转着,看着,爬上去这拍拍、那摸摸,有人不禁叫出声来:“噢,这就叫机帆船呀?”

分水叶子,推进机,翻水泵……除了发动机,这些修枪修炮的人都是第一次见识,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一件件拆卸下来,再一件件记录下形状及大小尺寸,按次序编号摆好。除了船体和发动机(都是从十轮卡车上拆下的汽车发动机),都得重新制造,都得画出图样。画着画着,全白云浑身突然抽搐起来,上下牙磕打得咯咯响,拿笔的手也哆嗦起来。他就知道,是疟疾来“上班”了。一会儿冷得像掉进冰窟窿里,他就咕咚咕咚灌一肚子开水;一会儿又热得像钻进了火炉子,就把头扎进水盆里洗一洗,就这么水深火热地一直坚持着画呀画呀。

汽车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出的光亮,照耀着海边的露天造船厂,夜以继日。

光一只分水叶子,就做了6次才成功。

受命第三天后,第一只机帆船下水了。突突的马达声中,大家屏住呼吸,提心吊胆地站在船上,看着它驶离船坞,像只老水牛漂浮在海上,最大时速只有20里。搞机帆船的目的,就是要凭借它的速度和灵活,在海上与敌舰周旋、作战,掩护船队渡过琼州海峡。像这样慢吞吞地,不是连自己都成了敌舰的靶子吗?

什么毛病呀?大家把机器拆下来,瞅瞅这个,摸摸那个,七嘴八舌。那时叫“开诸葛亮会”。

电焊工组的张宝财,认为是分水叶子叶片的斜度不够。将叶片的斜度加大了5倍,机帆船的时速一下子就达到了40里。

第一批12只机帆船下水,用了7天时间。第二批20只用了12天,第三批20只只用了4天。

大家又和炮兵战友一道,将57战防炮,92步兵炮安装到船上,再给木船包上铁皮。

一只只土炮艇乘风破浪。徐闻“大汉三墩”旅游区

徐闻县南山镇仕尾、二桥、南湾村一带,为一角状陆地(岬角),前伸入海。在这陆地两侧,各有一古港口,东侧为三墩港,西侧为港头港。这一带是名闻遐迩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遗址。两千多年前,汉王朝的船队携带丝绸、黄金等物,正是从此启航,浩浩荡荡南下开辟出一条灿烂的海上丝绸之路。

“大汉三墩”由一个海港、三个岛屿、三个渔村组成,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有三墩岩滩天然玄武岩画廊、红树林、淡水湖泊、见证二千年昌盘文明的汉砖瓦片……尽显独特的古港渔村风情。

海上大练兵

蓝色的大海,金色,银色的沙滩,红红绿绿的木瓜、菠萝蜜,椰子,木棉树、辣椒树,用海螺壳和海石垒砌的房舍,构成了雷州半岛的亚热带风情。

国民党残兵败将急慌慌坐上那些铁壳的木壳的舰船逃走后,被当地人称为“大军”的解放军来了,以雷州半岛顶端的海安为中心,东至阳江,西至北海,近两千公里的海岸线顿时热闹起来,海里各种大小帆船也日益增多。

从长白山打到雷州半岛,眼前一片大海茫茫。80%以上的官兵,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有东北人兴奋地欢呼着,惊叫着:“这大海怎么是蓝的呀?这海水有几个人深哪?是天大,还是海大呀?”

有人脱下鞋,卷起裤子就往里走,一个浪头打来,噗噗抹着头脸,喊叫着“这水怎么这么咸呀”。

从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到青山绿水的江南,不服水土的“东北虎”,成了病虎,饿虎。别说战士,就是老红军,也成了新兵蛋子。

10万大军海上大练兵,一次建军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练兵。

首先练游泳。先在沙滩上堆个沙堆,四肢悬空趴在上面,手脚并用练动作。然后到浅水里练,再到深水里游,大都能游出百多米,较好的能游干把米。自制了救生圈后,游得更远了。

那时主要有三怕:一怕晕船,二怕木船斗不过军舰,三怕船翻了,沉了。

坐船闯过关东的一听说“大海”、“坐船”就头疼,靠岸后,许多人是从船里被拖上岸的。晕得半死不活的,倒不遭罪了,可那还怎么打仗呀?

防止晕船的办法挺多。像镇静,别慌,少活动,别乱跑,不能总想着“我要晕船”(那十有八九就要晕了)。船翻了,沉了,“秤砣”就得沉底吗7找来杆秤,让通信员抓着秤钩一称,是137斤。再到海里一称,就剩11斤了,海水有浮力。抓住船帮,或木板块,人就不会沉下去。一根桅杆可漂浮起12个人,再学会游泳,主动权就多了。那时每人都做了救生圈,用杯口粗的竹子,绑个“井”字形,套在腋下。后来,大家就觉得摸到点大海的脾气了,不像原来那样可怕了。

湛江硇洲岛

硇洲岛是广东省最大的火山岛,距湛江市东海岛东南3.5公里,居湛江港湾口与雷州湾口之间,为湛江港东南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南方海防重地。

津前天后宫一宫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45军渡海解放海南岛作战指挥部旧址、渡琼作战津前陈列室、文物陈列室、妈祖文化长廊、二十四孝图文等。

津前村在解放前及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曾办有岛上最早的书塾,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遂于1937年春搬入天后宫,创办岛上第一所学校,起名三育小学(后更名津前小学,1978年迁入新校址)。

1949年12月下旬,43军128师383团1营及下属的92步兵炮连进驻硇洲岛,准备渡海解放海南岛,设指挥部在津前天后宫。1950年3月10日下午,第一渡海先遣营分乘由当地渔民掌舵的21艘木船,在津前村前海道启航偷渡,于第二天在琼东北地区的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成功登陆。

此役中硇洲岛(含津前村)共有6人牺牲,涌现80多名渡海英雄、渡海模范,有数以千计的硇洲岛渔民、船夫、群众参加了支援渡海的活动。广东省人民政府、43军司令部政治部及民政部等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渡海功臣证”等珍藏在渡琼作战津前陈列室内。

硇洲灯塔——建于1899年,耸立在硇洲岛海拔83.3米的马鞍山巅,塔身通高19.2米,座为方形,身呈圆锥形,全以麻石预制件叠砌而成,榫铆相合牢固,外形美观。灯具用160多块三棱水晶镜组成,铜制圆槽为灯座,内蛊2.5吨水银作润滑剂,由发条牵引旋转,灯泡通过三棱水晶镜片聚成光束,射程26海里,是中国面向南海海洋的重要航标灯塔,使用至今。

塔旁曾有守塔人名叫陈义。他是一个老红军,解放战争时期随大军南下到了这里。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愿回城里工作,自愿留在这里守塔,而且终身未娶。他在此地守塔垦荒,植树育蕉,自食其力,援助乡邻。生时默默护塔,死后栖于塔边。其甘守寂寞的操行自然又为灯塔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陆军海战队

有人说,咱们兵团司令(肖劲光)当海军司令了,咱们打下海南岛就跟老司令去当海军吧,再去打台湾。

有的说,你看现在咱们这样子,像陆军呢,还是像海军呀?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像陆军,有的说像海军。有的说像什么海军?将来咱们的海军就这些木帆船呀?咱们的海军都是军舰,小山似的,大炮筒子比人都粗。有的说我不管咱像什么,反正就要把薛岳这老小子打成四不像。

有人说,国民党有海军陆战队,听说那海南岛上就有一个团,你们说咱们像不像海军陆战队呀?

有人说,“海军陆战队”,“海军”在前边,那不还是海军吗?若是“陆军海战队”,那才是陆军呢。

有人就说,别瞎吵吵了,等我过去抓他几个,问问就知道了。

最后,比较一致的结论是我们是“陆军海战队”。

“陆军海战队”练登船,练起渡,练摇橹,练打敌舰,练救护,练抢滩,练登陆。先近海,后远海,先单船,后多船,根据船的大小,组织“四组一船”、“六组一船”,“八组一船”的战术训练,强调单船动作,独立作战,船船有突破能力。从连到营到团的多船联合演习,重点解决航海队形,海上联络,如何应对敌机敌舰的袭扰及各种突发情况,多出难题,反复演练。

登陆前还有一场场恶战。

第一次全团出动是从硇洲岛向广州湾开进,夜练。80多只船,大的大,小的小,快的快,慢的慢,计划得好好的,结果像羊拉屎似的扔一路。有种阳江地区的船,平底,尖头,大屁股,快的到登陆点半天了,它才晃悠到。大家把这种“大屁股船”淘汰了。木船究竟能不能打军舰?那时大家连军舰什么样儿也没见过。正没谱呢,某团4连副排长鲁湘云,竞带船跟敌舰干了一仗。

2月21日傍晚,2营几只船在大方岛南边海练,风停了,别的船摇橹回去了,他那只船上没橹,只有抛锚等风了。第二天拂晓,风来了,敌舰也来了。这只小帆船上只有9个人,1挺机枪,一支枪榴弹筒,4支)中锋枪,3支步枪。风高浪急,炮弹不时从头上掠过,在周围爆炸,篷绳和锚车被打断了,舵也打坏了一块。敌人以为小船不行了,站到甲板上叫喊,让鲁湘云缴枪投降。

看到敌舰进至50米左右了,鲁湘云一声:“打!”船上火器同时开火,几个敌人栽进大海。敌舰慌忙,一边开炮,一边开足马力冲向鲁湘云的小船,想把小船撞翻撞碎。这时小船正在上水上风头,鲁湘云瞅准时机,命令舵手扳舵,就在敌舰距小船不过30米的地方,一排手榴弹抛上敌舰,把高射机枪都炸歪了。而小船上无一伤亡,大家觉得挺过瘾,还等着敌舰回来再作较量,哪知,敌舰却拖着浓烟开走了。

谁说木船不能打军舰?

徐闻白沙湾

白沙湾是一个海角,形似一弯新月,椰林茂密,沙白浪细,日观海景,渔帆点点,游泳戏水,夜听涛声,晴好天时,观对岸海口市的灯火闪烁,为一大乐事。

清朝雍正年间曾在此设立海安海关,故址位于现海安村的南端。

海关管理轮船,并对其输出入的货物征税。这样一来,埠因海兴,海因埠旺,百年前就呈现出“帆樯蔽海、人贷幅凑,日夜不绝”的繁荣景象。

岛上有个冯白驹

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

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

海南岛上保卫祖国。

啊五指山,

啊万泉河,

你传颂着多少红军的故事,

你日夜唱着红军的战歌。

因为有了琼崖纵队,就有了这支如今国人都熟悉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毛泽东一直关注着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1950年1月10日,他在苏联又致电第四野战军首长,提出“争取于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同时又分析了海南岛作战与金门作战的区别:海南岛与金门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

毛泽东电文中提到的冯白驹,是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登岛后,118师的战士们曾看到在临高角老乡家的墙上,到处是敌人刷写的大标语“有人捉到冯白驹,一两骨头一两金!”

琼崖纵队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终于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32年春,敌人将母瑞山根据地重重包围,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攻击,还将周围群众全部赶走,房子烧光,制造无人区,妄图将红军困死,饿死。官兵们就在山上尝百草,割野笋,采野果,蘑菇,木耳,到山溪里摸鱼虾。用冯白驹的话讲:“我们简直个个都成了神农,把历史倒退了好几千年,重新过起原始人类的生活了。”就这么与世隔绝地坚持到第二年春天,冯白驹带领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师仅存的26个人,终于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他的家乡,在人民中间扎下根,恢复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重新活跃起来,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1939年2月10日,日军侵占海南岛,冯白驹任队长的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打响了琼崖抗战的第一枪。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断进攻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冯白驹指挥部队内线坚持,外线出击,使敌人屡屡扑空,损兵折将。到1949年初,远离中央、孤悬琼岛的琼崖纵队,不但23年红旗不倒,而且发展到1.6万多人,解放区人口,面积分别占全岛的3/5和2/3。成为支援我军渡海作战部队登陆海南的坚强力量。

周恩来曾经说过:“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到1947年10月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的番号时,琼纵已辖3个总队共10个团约2万人的作战力量,1950年初,已解放了占全岛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地区。

保亭七仙岭温泉旅游区

七仙岭温泉旅游区位于海南三亚北部保亭县的东北部,距三亚市76公里,在县城保城镇东北9公里处,是海南有名的旅游胜地。

位于五指山区南麓的七仙岭又名七指岭,以七个状似手指的山峰而得名,七峰险峻,天然绝壁,是攀岩的好去处。远眺七仙岭,酷似七位姐妹披着薄纱直立,端庄窈窕;时近中午,云雾消散,此时的七仙岭又像七把利剑直指云天,气势十分雄伟。

传说七仙岭是七仙女下凡沐浴之地。这里环境一流,镜湖叠翠,九曲飞瀑,云缠玉带,清溪蕉竹,雨林重叠,百果汇芳,再加上浓郁的黎苗族风情,构成了无比美妙的世界。在椰林,在一片绿郁葱葱、花香岛语的环境下洗温泉澡,心旷神怡、宛八仙境。

这里有海南唯一处于热带雨林之中保护得最好、有自然喷水景观的温泉,是个“半原生”状态的温泉群,故又有“森林温泉”、“山野温泉”的美名。

偷渡也是冯白驹提出来的。

当四野大军狂飙万里一路南下,紧跟其后的接收大军忙于接收一座座城市时,琼崖纵队还在艰苦卓绝地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他们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搅得敌人不得安宁。而且比之远道而来的四野官兵,他们显然更熟悉岛情,海情。已被实践证明极有战略眼光的偷渡,几乎是非来自琼纵不可的。看着云集雷州半岛的四野大军,琼纵官兵的感觉是天快亮了。而知道岛上有琼纵接应,站在雷州半岛上的来自北方的军人,透过茫茫大海就能看到一些光亮,连暴戾的大海仿佛也柔顺了些。

当年参加渡海作战的四野老人,都念念不忘琼纵。

琼纵一大特色是女兵多,卫生员,炊事员和各种勤务人员全是女的,战斗连队也有不少。子弹飞,炮弹炸,不管不顾,救护伤员,不慌不忙,个子不高,想象不出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打了那么多年仗,枪林弹雨中,从未见过那么多女兵。登陆时伤亡,突围时伤亡,没有琼纵救护,抬送,那伤亡得多大呀!陆了,上岸了,心里有底了,见到琼纵就更有底了。

时任43军教导员的张仲先老人说:我登陆时鞋丢了,还有不少人把鞋给老乡了,琼纵给我们发鞋。生橡胶做的,红了巴叽的,被树枝挂住一抻老长,橡皮筋似的,一扎就透,沾水溜滑。那琼纵也舍不得穿哪,什么都先紧着我们。琼纵苦呀,少说有1/3光脚的,女兵也一样光脚行军打仗。第二批偷渡部队上岛后,琼纵把自己的菜金省下一半给我们,还让我们吃大米,他们吃红薯。我们不干,他们说毛主席派你们来帮助解放我们的家乡,怎么能让你们挨饿呀?见到琼纵,见到老百姓,就到家了。

海南岛23年红旗不倒,能创造出这样的局面,不易呀!一是信念,共产党人的信念,二是有个好领导,冯白驹了不起:三是有群众基础——老百姓穷得穿不上裤子,能不向着共产党,造国民党的反吗?

冯白驹故居

故居位于海口云龙镇长泰村。这里背依山丘,面俯绿野,处于村庄最高处。屋后翠木成林,屋前庭院宽阔,立有“冯白驹将军”铜像。正屋左侧一列横廊里面陈列着关于冯白驹将军家世、生活、革命活动等方面的物件及图片。故居对联:“将军伟绩垂青史,忠魂浩气照人间”。

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

这里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真正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

上一篇:大学生期末综合考评评语下一篇:德育实践活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