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

2024-04-22

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通用7篇)

篇1: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

赴苏州考察学习报告

2012年3月16日,在安博集团倪校长的陪同下,我们一行5人,赴苏州外国语学校和新区实验小学考察学习。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一路行程紧张而充实。所参观的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我们还分别听取了两个学校的副校长的学校情况介绍,交流了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此次学习考察两所不同类型学校——一公一民,启发收获很大。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见闻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1、苏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4年,位于苏州高新区,占地面积104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小班化。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苏州市唯一的外国语学校。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在“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的校园精神指导下,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新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93年,东临京杭运河,西靠狮子山麓,南望横越含翠,北依寒山古寺,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是“江苏省绿色学校”。目前学校规模是拥有三至六年级学生的总部和容纳一二年级的分部。一校两区,教育实施先进,各专用教室齐全。

(二)参观学校的总体印象。

1、外国语学校环境特色。学校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漫步在校园中,学校的所有场所,各个角落,每一扇墙壁都书香四溢,沁人心脾;从教室、兴趣小组活动室、科学探索室、科技创新室、阅览室的精心设计,到教室走廊、墙壁的精巧布置都显得那么地精雕细琢,那么地充满了文化气息。这处处无不透出学校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参观这样富有人文文化布置的精品校园,真令人驻足,令人留恋。刚进入学校,我就被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和师生的“明星榜”吸引住了;教室走廊的墙壁上,展示了艺术节、读书节、双语节等活动的图片;围棋室的墙壁上的三十六计,琴房墙上世界著名音乐家和乐器的图片介绍等,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得都很不简单,达到了让草木劝学、让墙壁说话、让石头砺志的目的。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从环境的小处着眼,将名言警句、优秀的文化、做人的准则、各科知识都搬入了学生的视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提升了道德情操,拓宽了知识范围。学生置身校园中,人格,品德,知识时时处处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知识。

2、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学校设有普通班、艺术班、英特班、海外班四个不同类型的班级,适应不同家长,不同学生的需求。英特班和艺术班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英特班:2005年创办,从启蒙教育开始,结合国家义务制阶段小学教育教学大纲,参考并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及评价体系,满足学生身心及心理素质的发展,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和个人潜能方面获得全面的培养和开拓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更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国际间相互理解的意识和国民的责任心,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善于学习、英语超前、礼仪高尚”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艺术班: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突出才艺,强化外语,满足学生身心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女性。课程设置特别,琴棋书画作为普及课程。在参观中,发现围棋室、书法室,古筝室、钢琴室绘画室等的桌子、凳子、地板及门窗、天花板的颜色、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显得那么协调,古色古香,散发出文化气息。教室走廊的墙壁上,艺术班孩子活动的图片,都能让人深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艺术氛围。

兴趣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精心布置的的各种活动室场特色鲜明,有碑刻、钢琴、舞蹈、刺绣、泥塑、陶艺、剪纸、书法、航模等50多种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空间。不仅可以学习这些课外的东西,兴趣课上,学校还为小学部拔尖的同学添加了奥数、奥英等拓展思维的课程。

另外,学校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连续多年利用寒暑假组团开展出国游学活动,足迹遍布美、法、德、澳、新西兰、新加坡等国。

3、外国语学校的宿舍、食堂管理。

走进宿舍、餐厅,处处显示了管理的人性化、个性化。从餐桌上的抽纸、一侧的洗手区,到墙上“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您吃饱!”的标语,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人性化的管理。宿舍里的床、凳子、被罩床单的花色、床上的布娃娃,一切是那么的整洁、美丽、温馨。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宿舍制度的内容,它不是以制度一二三的形式罗列出来,而是用“我们宿舍的文化”作为题目,用儿童化的语言呈现出来,不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容易让学生接受、遵守,也增添了一种家的温馨。比如其中有两条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请一起来整理我们的宿舍。”“如果你能节约用品,节约用水,地球妈妈也会高兴的”。

4、新区实验小学主要凸显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排球教育”三大特色。校园内有四幢既连接又有间隔的教学楼和一个体育馆,分别命名为:学道楼、问道楼、悟道楼、得道楼、体育馆。问道楼的校史成立室展示了学校十五年来的办学成果;艺术教育区域内设有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房;学生阅览区域设有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拥有近五万册图书;信息技术区域设有电脑教室、网络管理室、软件制作室、机器人活动室、近400平米的多媒体报告厅;科技特色活动区域设有自然实验室、劳技室、科技创新室、海洋长廊、生态标本馆、科技活动区、宇宙馆。置身其中,无不被眼前一物一景,所震撼,感染。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师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必将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巨大的雷锋墙耀眼醒目,成为新区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体现了该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据瞿主任介绍,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内涵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积极开展以“学雷锋精神,做雷锋少年”、“公民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实践活动,与贫困学校结对、成立爱心超市,编写了“学雷锋”校本教材,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学校成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

二、听课感受。

1、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在外国语学校,听了一节普通班的英语课。课前5分钟,学生表演了英语版的小品,让我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后来听领导介绍,所以 班级每堂课都是如此,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英语的表达能力,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教师,无论是丰富的课件,还是饱满热情的精神,和学生课堂上的互动,一口纯正流利的口语,都是那么精彩。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达百分之百,是那么投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一节课下来,无论是提问,还是表达,从老师到学生,全是英文。他们英语口语所达到的水平令人惊叹。在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体现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下午,在新区实验小学,我们听了一节郑春夫老师的《祁黄羊》。郑老师这节可课的设计非常精巧,独具匠心,打破了语文课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抛开文本,仅抓住课文中祁黄羊说的三句话。巧妙的构思,体现了郑老师的大胆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真诚自然、情感丰富,互动也自然,流畅,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新意,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展

开想象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非常实在、真诚、到位。短短的四十分钟,充分地训练了学生读、思、说、写的能力。

三、学习、考察启示。

参观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其他学校的参观,不仅是新奇,而更多的是震惊。在校园布置,基础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我们不仅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存在巨大差异,而且比本县的几大名校也落后很多。

通过这次参观考察和交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借鉴:一是从小景入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个性特色校园环境;二是教学立足课堂,勇于创新,探索了一条低耗高效的教学改革之路。三是管理模式要放开些,满足学生身心及心理素质的发展;三是把兴趣活动落到实处,搞出特色化,成为亮点;四是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真正凸显双语优势。

篇2: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

2012年3月24日至3月27日,在区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100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神往已久的——苏州市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江阴市华西村、相城区灵峰村、泰元社区、吴中区湖桥村、旺山村,特别是到华西村聆听已是84岁高龄的老书记吴仁宝所作的华西村艰苦创业史和发展史的报告。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走出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工业化道路,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吴仁宝是新时期农村干部的楷模。几十年来,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和现任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同志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学习华西经验和华西精神,我认为,一是要学习华西村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结合本地实际,选准发展道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透视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华西村的发展不是照搬别人模式,而是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政

策的前提下,借鉴先进经验、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出发,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村正在大力发展花木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业主,带动农民种植花木等方式,帮助业主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产业支部,通过党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要学习华西村科学发展、服务于民的行为,切实解决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我村将力争在2013年底前修建6公里人行便道,目前已建成2.6公里,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修建了山坪塘5口,保障了农业生产和花木生产足水灌溉;三是学习华西村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华西村的发展,充分体现一个好班子特别是一个好书记的地位和作用,上要听中央和各级领导的,执行政策不走样,下要听人民群众的,不断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求,走共同富裕之路,经常查找自身不足,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这次华西之行,使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更新了观念;是对我们最基层干部的一次洗脑,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精神的充电,强化了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为村级发展而努力的信心。

学习归来,使我思绪万千,我们不能照搬照套,也无法照搬照套,只是通过考察学习,紧紧围绕中共北碚区委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镇十五次党代会和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

篇3: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

一、苏州科学发展道路的巨大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 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 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 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 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其发展速度之快, 外向度之高, 民营经济之强, 企业规模之大, 产业结构之优, 科技水平之高,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以占全国不到0.1%的土地、0.7%的人口, 创造了超过全国2%的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实现了全国1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和到账外资, 2008年, 其合同外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工业增加值、到账外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实现GDP、进出口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 财政收入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 铸就了三十年改革发展的辉煌华章, 使苏州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苏州干部群众的实践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实践模式的代表, 被誉为“苏南模式”、“苏州经验”, 现在叫“苏州科学发展道路”。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1. 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法宝, 在抢抓机遇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先导, 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 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苏州人机遇意识强、发展意识强, 他们之所以发展快, 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创新意识强。他们处处解放思想, 研究国家政策让干什么, 用好用足;研究国家政策没有不允许的,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原动力, 使他们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 占得先机, 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 抓住规划这个发展龙头, 在创新思路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 科学规划是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核心。苏州、昆山、张家港等地在发展中都注重舞好规划龙头, 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苏州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的要求, 坚持长远发展与短期产出相结合, 做到一次性规划到位, 科学合理地规划功能分区, 各有所长地精心打造大港口、大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品牌。

3. 抓住招商引资这个关键,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经济实现腾飞, 开放必须先行, 惟其如此才能够把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吸引进来, 这也正是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首选之路。“大开放、大发展, 小开放、小发展, 不开放、难发展”, 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苏州人总结了“三要”的秘诀:“脸皮要厚, 不怕吃闭门羹, 不怕脸难看;嘴皮子要薄, 能说会道;腿要勤, 三天两头找上门, 不达目的不走人。”

4. 抓住园区这个发展载体和工业化这个“牛鼻子”, 在产业集聚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苏州人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载体,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在园区基础建设上, 他们采取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作机制, 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融资建设, 走出了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

5. 抓住农村新集体经济发展这个突破口,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始终先人一步。

苏州实践证明, 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构建了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引导了土地相对集中, 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转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了农民身份转换, 我们所参观的蒋巷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6. 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 在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上始终先人一步。

苏州人认为, 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谁就会落后时代。为此从本世纪初开始, 苏州就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 2008年, 苏州市净增私营企业2.01万家, 累计达到14.13万家;净增个体工商户2.74万户, 累计达到29.21万户。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2%。完成工业总产值5 754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9%。私营个体经济累计入库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29.7%。对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贡献率均在1/3左右。

7. 抓住服务这个根本保障,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始终先人一步。

以强化服务为保障, 营造经济发展环境, 是苏州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苏州人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他们大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理念, 全社会形成了“引进项目是恩人, 投资老板是亲人, 招商引资是能人, 影响招商是罪人”的招商氛围。他们积极营造政策环境, 坚持老板怎么宽心怎么办, 及时出台加快推进发展的优惠政策, 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 营造出跨国公司和港、台投资密集地。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必须以思想大解放促进佳木斯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苏州之所以发展快, 最关键的是他们解放思想, 敢闯、敢想、敢干、敢试。苏州人认为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先行一步, 行动就能早到一步。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 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用他们的话来说, 中央红头文件明令禁止, 不让干的坚决不干, 中央红头文件没有规定, 允许实践, 就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中央文件允许干的, 要放开干, 大胆干。

学习苏州发展经验, 加快我市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唯科学发展至上、唯跨越发展为先,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思维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作作风, 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 以创新的思维和勇气去破解诸多发展的难题, 让实践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2. 必须创新思路、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佳木斯大发展。

规划先行, 对于我们佳木斯而言, 就是要突出战略创新, 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在高水平规划编制上下大工夫, 确保规划高标准。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开放性, 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 跳出佳木斯看佳木斯, 长远规划竞争方略, 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

3.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新集体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苏州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了发展新农村集体经济这个根本。佳木斯市作为农业大市,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 必须立足于现实,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加强农村产业组织建设, 走新型集体化的道路,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 必须强化工业兴市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佳木斯产业经济大发展。

苏州依托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经济发展, 走在全国大中城市发展的前列;昆山依托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经济发展, 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要把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 突出佳东新兴产业园区和佳西对俄加工园区的载体作用, 强攻招商引资, 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 迅速形成特色园区。

5. 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佳木斯大发展。

无外不快、无民不富是苏州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本性经验总结。苏州、昆山的经验证明, 没有外来大资金、大项目的投入, 就没有大产出, 难以实现大发展。佳木斯要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学习借鉴苏州、昆山等地的成功经验,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不断完善机制, 理顺体制, 优化投资环境, 创新招商方式, 在招大商、招优商、招实商上取得明显突破。

摘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苏州之所以发展快, 最关键的是他们解放思想, 敢闯、敢想、敢干、敢试。苏州人认为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先行一步, 行动就能早到一步。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 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用他们的话来说, 中央红头文件明令禁止, 不让干的坚决不干, 中央红头文件没有规定, 允许实践, 就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中央文件允许干的, 要放开干, 大胆干。

篇4:赴江苏、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一、总体概况

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先后考察了苏州交警支队园区大队、金阊大队、杭州交警支队西湖大队等地,分别与支队领导、大队、中队干部以及基层民警进行了座谈,并结合考察内容对口进行了讨论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交通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二、考察地交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当地党委、政府对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在苏杭两市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当地党委、政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将其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同时还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记得余杭车管所指导员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们车管所现在不差钱,为了建设车管所,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门召集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研究、协调,开通拨款‘绿色通道’,直接一次性拨款450余万元用于车管所建设,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还有杭州市从2001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3500万元用于只能交通建设,连续8年投入近3亿资金。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的“七难”问题着力解决,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并专门下拨经费700万元用于交通管理社会区服务站的开办和日常运作经费,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管理方法有效。

一是执法严,规范有序,力度大。苏杭两地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队伍形象。在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学习考察时发现,每位交警都有一本《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的小册子。苏州市推广郭晓红执勤工作法,郭晓红之所以能做到万起纠违无投诉,主要体现在坚持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采取不同沟通方法。在完善“郭晓红执勤工作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陈忠路口作业法”、“时刚假牌证识别法”、“袁明治安卡口实战法”、“叶青车管窗口服务法”等,形成了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相应建立了“五个”,并将“五个”作为全支队民警随岗培训的重要基地,带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在全市营造了规范执法、争优创优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为了强化民警执法规范化教育培训,苏州支队在基层所队配建了计算机训练考试室,开发了法律法规、指挥手势、规范用语、服务群众等“一口清”练兵软件,实时公布民警学习训练和考试情况,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执勤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交通设施先进,通行率高。两地道路成网,渠化度高,每个路口、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都极其完善,主干道、次干道完全做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城区建有四通八达的快速立交桥,基本呈现出立体交通格局。即使是小街小巷,微循环畅通,基本没有违法建筑、摊点占道现象,更没有“马路经济”对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在道路渠化方面,杭州提出平面交通立体化概念,在左转待转区的基础上,首创了直行等待区,与信号倒计时联动,实现一次起步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为解决部分车道忙闲不均的问题,设置了遥控可变车道,车辆根据指示牌而不是地面标线行驶。为提高通行效率,2004年以来,通过迁移绿化、展宽进口道、设置路段调头车道等措施,实施170项交改项目,去年又推出了潮汐车道,早晚高峰提早10分钟结束。

在交通设施方面,两地的交通设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市民的实际交通需要。以杭州为例,主要道路的机非绿化隔离缺口基本都设置了减速垄,较大路口在中心隔离区设置了行人二次过街的等候安全岛,背街小巷出入口都设置了让行标志或施划让行标线,立交隧道下坡与弯曲道路上设置了减速标线。此外,杭州还先后推出了自发光车道指示牌,突起夜间发光路标、彩色人行横道线,彩色人行隔离墩,彩色公交专用道等创新交通标志标线和设施,这些都反映了交通设施的人性化。

三是制度完善。苏杭两市在道路交通管理上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近10个,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同时两支队也分别在内务管理、民警奖惩等方面制

从零开始 长生界 凡人修仙传 斗罗大陆 斗破苍穹 刀锋传说 http://

定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

四是队伍管理独具特色。两市在队伍管理中都引进了精细化的理念,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苏州支队采取“以军队化管理为主,现代企业式管理为辅”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工作机制,设立廉政问责谈话室、建立民警廉政档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并自主研发了廉政风险防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执法办事民警配发那一世小说网 http://录音、录像笔,在事故处理、违法受理、治安卡口、车辆检验上牌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数据适时采集,运用分析,对工作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权利和权限进行风险报警,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适时监督和过程控制,在技术上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警营文化浓厚。如在苏州园区大队,随处可见各类挂版,从单位的荣誉历程,到队伍的精神规范,再到民警的工作状态,还有民警亲人的温馨寄语,更有摄影角特色栏目展示民警文学、艺术作品,处处透着和谐、文明的警营文化。

五是协调意识强。深刻认识全面理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的特点,遇有综合性工作或任务,立即请示当地政府,多以“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临时机构”的组织形成来推进,从而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三、考察学习的体会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冷静客观对待。苏杭的诸多优势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比如:政府出资、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客观学习上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他们的发展趋势、现代理念和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效法的。考察地的经验给我的体会很多,主要有四点。

(一)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

交通管理工作应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进而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走交通管理社会化之路,才能破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践可以证明,交通管理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工作机制才能完善,工作成效才会明显。

(二)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应该建立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基层执法质量服务措施。每年支队将通过抽调各大队法制骨干组成执法服务队,到基层开展一至两次执法服务活动。各大队要组建执法服务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服务活动。执法服务主要以抽查违法行为处理案件档案、与一线民警面对面座谈交流、开展执法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切实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民警法治理念和执法为民意识淡薄、纠正重处罚轻教育等执法理念问题。二是解决路面执勤执法不规范、适用法律不准确、处理程序违法、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执法问题。三是解决法制员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四是解决执法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执政为民。

(三)精神饱满是交警形象的基本要素。

我们看到的交警,制度整洁,帽套手套,以及武装带保持洁白,个个看上去显得非常有精神,在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十分准确而且力,不但体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更向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形式信息。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这名交警是闪亮的,至少是威武的。

(四)服务人民群众做的很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这个职业越来越体现出它为社会服务性的一面,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少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路口执勤的时候,见到比如说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要过马路的时候,可以上前进行搀扶。遇到群众问路,要耐心地解答。要带着爱心去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困难留给自己。

总之,这次考察活动,学到的经验很多,对我们的启示很大,可以说,颇有收获。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借鉴考察地的经验,用它来指导办公室工作,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发奋努力,为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篇5:赴江苏、苏州的学习考察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习借鉴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成绩突出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特别是民警执法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6月9日 至14日,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在XX的带领下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和考察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这次三市之行,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同时也深深感到差距之大,压力之大,责任之大,深知任重而道远。现围绕本次考察学习工作的主题,对照考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先后考察了苏州交警支队园区大队、金阊大队、杭州交警支队西湖大队等地,分别与支队领导、大队、中队干部以及基层民警进行了座谈,并结合考察内容对口进行了讨论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交通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二、考察地交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当地党委、政府对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在苏杭两市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当地党委、政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将其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同时还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记得余杭车管所指导员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们车管所现在不差钱,为了建设车管所,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门召集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研究、协调,开通拨款‘绿色通道’,直接一次性拨款450余万元用于车管所建设,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还有杭州市从20xx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3500万元用于只能交通建设,连续8年投入近3亿资金。20xx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的“七难”问题着力解决,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并专门下拨经费700万元用于交通管理社会区服务站的开办和日常运作经费,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管理方法有效。

一是执法严,规范有序,力度大。苏杭两地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队伍形象。在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学习考察时发现,每位交警都有一本《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的小册子。苏州市推广郭晓红执勤工作法,郭晓红之所以能做到万起纠违无投诉,主要体现在坚持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采取不同沟通方法。在完善“郭晓红执勤工作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陈忠路口作业法”、“时刚假牌证识别法”、“袁明治安卡口实战法”、“叶青车管窗口服务法”等,形成了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相应建立了“五个工作室”,并将“五个工作室”作为全支队民警随岗培训的重要基地,带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在全市营造了规范执法、争优创优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为了强化民警执法规范化教育培训,苏州支队在基层所队配建了计算机训练考试室,开发了法律法规、指挥手势、规范用语、服务群众等“一口清”练兵软件,实时公布民警学习训练和考试情况,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执勤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交通设施先进,通行率高。两地道路成网,渠化度高,每个路口、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都极其完善,主干道、次干道完全做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城区建有四通八达的快速立交桥,基本呈现出立体交通格局。即使是小街小巷,微循环畅通,基本没有违法建筑、摊点占道现象,更没有“马路经济”对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在道路渠化方面,杭州提出平面交通立体化概念,在左转待转区的基础上,首创了直行等待区,与信号倒计时联动,实现一次起步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为解决部分车道忙闲不均的问题,设置了遥控可变车道,车辆根据指示牌而不是地面标线行驶。为提高通行效率,20xx年以来,通过迁移绿化、展宽进口道、设置路段调头车道等措施,实施170项交改项目,去年又推出了潮汐车道,早晚高峰提早10分钟结束。

在交通设施方面,两地的交通设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市民的实际交通需要。以杭州为例,主要道路的机非绿化隔离缺口基本都设置了减速垄,较大路口在中心隔离区设置了行人二次过街的等候安全岛,背街小巷出入口都设置了让行标志或施划让行标线,立交隧道下坡与弯曲道路上设置了减速标线。此外,杭州还先后推出了自发光车道指示牌,突起夜间发光路标、彩色人行横道线,彩色人行隔离墩,彩色公交专用道等创新交通标志标线和设施,这些都反映了交通设施的人性化。

三是制度完善。苏杭两市在道路交通管理上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近10个,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同时两支队也分别在内务管理、民警奖惩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

四是队伍管理独具特色。两市在队伍管理中都引进了精细化的理念,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苏州支队采取“以军队化管理为主,现代企业式管理为辅”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工作机制,设立廉政问责谈话室、建立民警廉政档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并自主研发了廉政风险防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执法办事民警配发录音、录像笔,在事故处理、违法受理、治安卡口、车辆检验上牌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数据适时采集,运用分析,对工作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权利和权限进行风险报警,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适时监督和过程控制,在技术上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警营文化浓厚。如在苏州园区大队,随处可见各类挂版,从单位的荣誉历程,到队伍的精神规范,再到民警的.工作状态,还有民警亲人的温馨寄语,更有摄影角特色栏目展示民警文学、艺术作品,处处透着和谐、文明的警营文化。

五是协调意识强。深刻认识全面理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的特点,遇有综合性工作或任务,立即请示当地政府,多以“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临时机构”的组织形成来推进,从而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三、考察学习的体会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冷静客观对待。苏杭的诸多优势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比如:政府出资、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客观学习上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他们的发展趋势、现代理念和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效法的。考察地的经验给我的体会很多,主要有四点。

(一)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

交通管理工作应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进而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的管,综合治理,走交通管理社会化之路,才能破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践可以证明,交通管理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工作机制才能完善,工作成效才会明显。

(二)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应该建立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基层执法质量服务措施。每年支队将通过抽调各大队法制骨干组成执法服务队,到基层开展一至两次执法服务活动。各大队要组建执法服务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服务活动。执法服务主要以抽查违法行为处理案件档案、与一线民警面对面座谈交流、开展执法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切实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民警法治理念和执法为民意识淡薄、纠正重处罚轻教育等执法理念问题。二是解决路面执勤执法不规范、适用法律不准确、处理程序违法、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执法问题。三是解决法制员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四是解决执法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执政为民。

(三)精神饱满是交警形象的基本要素。

我们看到的交警,制度整洁,帽套手套,以及武装带保持洁白,个个看上去显得非常有精神,在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十分准确而且力,不但体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更向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形式信息。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这名交警是闪亮的,至少是威武的。

(四)服务人民群众做的很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这个职业越来越体现出它为社会服务性的一面,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少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路口执勤的时候,见到比如说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要过马路的时候,可以上前进行搀扶。遇到群众问路,要耐心地解答。要带着爱心去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困难留给自己。

篇6: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5月19日至24日,按照省委党校统一安排,我随同支部到苏、沪、浙一带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市的城市建设,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全市人口654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

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38.3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

除障碍、引领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苏州借助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和悠久文化的人文优势,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培育“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闯官场闯市场、不比官职比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干部办企业、老板当领导,全部放开、全民创业”的新观念,强化“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的实践证明,思想活跃,发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发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带动助推发展。文化已成为苏州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苏州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经济状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坚定做优做强文化产业的信念,积极利用苏州“文化高地”的优势,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苏州的文化竞争力,促进和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苏州注重古城文化的保护,已经走出了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局,以文化古城为基础、为主体,打造新区、园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实现了新区园区对古城的反哺。目前,从苏州老城区内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城内最高建筑北寺塔,仅

从这点就体现了苏州在古城保护上的力度和效果。苏州也非常注重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张扬,近年来苏州兴起太湖文化论坛,为苏州太湖确立了“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推动太湖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太湖生态文明与区域内经济、文化、旅游等的互动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也建设性地推动苏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苏州视环境为形象与财富,视环境为经济资源与生产力。一方面,加强硬环境建设,“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相继高标准成立了昆山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吴江开发区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工业园区。同时,加大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让苏州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彻底改善了城区和园 区的环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园林式东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发挥“以一带

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通过职能归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一站式”、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办事效能;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的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软环境,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

三、苏州启示

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苏州有很多东西我们学不到,但也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和抓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纵观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快发展,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取决于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海,争做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二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要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三要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经济的发展归

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要用先进、适应的技术提升我市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产品、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苏州人的认识是:所有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一个一流的国家,必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一个一流的城市,必定要有一流的大学,一个一流的地区和产业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作为支撑。

篇7: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

关键词:参观,考察,体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扩大视野, 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水平, 笔者利用今年暑假时间, 在7月30日——8月5日, 赴华东地区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

一、参观考察概况:

本次参观考察的地方一共五个, 分别是江苏的南京、华西村, 安徽的宏村、浙江的乌镇、上海的中共一大旧址。

首先来到南京,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了中山陵, 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建筑群依山而建, 形似自由钟, 含 :“唤起民众, 以建民国”之意。在陵前, 大家缅怀了孙中山先生当年为唤醒民众的功绩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 回味“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的话语, 深切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心系神州, 胸怀改良祖国、拯救同胞的伟大抱负。随后, 参观了总统府, 感受了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 更感叹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之后, 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 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它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 庭院中正的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 沉着、坚定、机智、从容, 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有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 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 画面呈“S”形 ,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当年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期间, 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里面史料陈列馆中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 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 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在参观中, 真切地感受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继续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这里曾被厚重的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罹难者多达30万人。未进馆就看见一座衣衫褴褛怀抱婴儿的妇女雕像, 小孩已遇难, 妇女抬眼望天, 眼里透出绝望无助无奈悲怆的眼神, 好似向苍天申诉她悲惨的命运 ;另一座是年迈的奶奶催促孙子赶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 可是这祖孙二人又都被日军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 我原本自己不会悲伤, 可内心却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听介绍说, 大屠杀纪念馆是建立在万人坑上面的, 我赶紧放轻脚步, 害怕惊扰到地下的亡灵。随着参观的各种图画、史料、雕像的深入, 看到了当年南京“江边流水尽为赤,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 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 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来到了碑墙前, 墙上密密麻麻刻有遇难者的名字, 我抚摸着他们, 心中默默地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哀悼。在整个参观过程中, 游人们都神色凝重, 深受震撼, 参观完纪念馆, 感叹道“历史可以宽恕, 但不可忘却”, 今后一定将所见所感传达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后来的几天里, 依次参观了西递宏村、水乡乌镇、华西村、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在宏村, 感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那古老的徽式建筑, 绝美的皖南风情, 让所有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置身于一副水墨山水画中。在乌镇, 感受到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与情怀。那小桥流水、古街老巷、乌篷船、木窗格、错落有致的白墙, 更是将我带入了历史的幽静里。在参观这些文化遗产与文化名城, 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 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今天, 如何将参观学习所得融入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其人文素养呢?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华西村是本人考察参观的重要站点, 也是本人最重视、最向往、考察时间最长、收获最多的地方。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 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 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 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努力发扬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 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 华西村有三大部分, 分别是“山北粮仓、山南钱庄、中间天堂”, 无论是哪一部分, 都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 农业工业科技化, 村镇文明化, 农民知识化。参观了农民公园“华西之路”, 山北高科技智能化农业大棚、现代化工厂, 上金塔十五楼鸟瞰了华西中心村的全貌。在考察过程中, 真切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也深刻领悟了“艰苦奋斗, 团结奋斗, 服从分配, 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在参观完华西村后, 还专门聆听了华西村副书记介绍华西村的报告, 观看了吴仁宝老书记的影像资料。吴仁宝老书记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工资, 不拿全村最高奖金, 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创造了华西人的精神品格,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华西模式, 成就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突显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参观者”, 深感华西村是一所最好的学习参观地, 正如人们所说, “要看社会主义到华西!要看“三个代表”到华西!要看共同富裕到华西!要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政教育, 还到华西!到了华西村, 你要看什么就有什么!”来到这里参观考察学习, 真切感受到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感受了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前沿阵地的新变化、新成就。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 我被她严肃而静穆所吸引。这是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房子, 建于1920年秋天, 当时是出席中国一大会议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等13人出席会议, 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2年重新修复。1984年, 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印象里, 这次终于可以形象具体地了解、感受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了。进入馆内,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 让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 同时在心中感悟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带着神圣与庄严, 我在党旗面前重新宣誓并合影。二楼的展厅摆放着共产党成立时的诸多文物与史料。我放慢脚步, 静静的参观, 眼眸里饱含着追思和敬仰, 静静地聆听历史的述说, 用心去体会, 去体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 从弥足珍贵的稿件笔迹到到先辈们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 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中平添了一份责任, 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历史的时刻, 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整个一大会址纪念馆里, 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 是历史和中国革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通过参观, 感受着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成熟的历史经历。而今,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显著变化, 我更加坚定了搞好思政教学的信心。试想一下 :在那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 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启了秘密的会议。面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 居然宣布他们要合起伙来结党, 要改天换地, 要获取中国万里江山……, 在这次会议上, 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 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 正是由这十几个人发起的中国共产党, 克服了千难万险, 写下了人间神话,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二、参观考察体会

上一篇:清明的初中作文下一篇:(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