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024-04-22

(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共10篇)

篇1:(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011.5]全县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材料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崔桂芹

(一)什么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通过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完善企业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大搞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

1、我县农业产业化进步较快。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较快,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组织队伍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有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茂 1

名长兴食品有限公司、茂名佳辉食品有限公司),有2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广东正红鸭蛋开发有限公司),有1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还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等产业化组织,如水东芥菜协会、沉香种植协会、乌龟协会、蔬菜购销协会、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推动了我县农业种、养、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沿海地区形成了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产业带,海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平原地区形成了蔬菜、畜禽、水果、粮油生产及加工产业带,我县的北运蔬菜、优质水果、优质花生及花生油、山地鸡、乳鸽、小耳花猪等名优产品种养规范不断扩大。山区地区形成了林果、南药、竹木种植加工产业带。在电白南药药业公司的辐射带动下,南药种植,特别是电白沉香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同时,根据区域特点,打造了岭门沙葛、林头甜玉米、观珠番茄、那霍架豆王、下洞玉豆、马踏优质稻、旦场红心鸭蛋、沙琅小耳花猪、沙琅龟鳖、电城牡蛎、博贺海蜇、爵山虾苗、龙山对虾、陈村网箱养鱼等专业村镇,有效地发挥了地理资源优势。

三是加工型企业不断壮大,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到目前为止,全县有5家加工型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这些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县水产养殖业、海洋捕捞业、畜牧养殖业、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附加值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四是创立了一批农业品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09年我县茂名市长兴食品有限公司的罗非鱼片、茂名市佳辉食品有限公司的罗非鱼片、茂名龙海海蜇集团的海蜇、广东正红鸭蛋开发有限公司的红心鸭蛋、广东绿洲农业有限公司的水东芥菜、电白永发水产有限公司的冷对虾等5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吃俭用名牌产品。

五是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推广,多项农产品取得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

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我县也是个农业大县,但大而不强,农业现代化的水准比较落后。世界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等国家经历了18—19世纪工业革命和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之后,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

化。美国、日本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4万美元,我国去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到3000美元,不到人家十分之一。人家农业是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一家庭,几口人家,耕种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农田,劳动生产率非常高。我没有机会去过台湾,据资料介绍,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很高。农田是私有化,但是每季度生产什么,种什么品种,种多少面积,都是由农民协会指导生产,按计划去组织实施,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由农协会组织销售,农民耕田很轻松,无后顾之忧,收入很高。人家农业已经真正是实现了产业化、现代化。

反观我们自己,实行改革开放,近几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很落后。概括起来有六个低:一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单家独户分散经营为主;二是市场化程度低;三是抗风险能力低;四是农业科技水平低;五是机械化水平低;六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所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项重要工作

1、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大、扶

强”的原则,继续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国家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

2、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宣传和贯彻实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民办、民有、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社,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配套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强品牌意识、商标意识,兴办经济实体,增强带动农户能力和增收能力。在短时间内,在全县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提高农户覆盖面。

3、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订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各种行业机构和经济组织,面向农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龙头企业、专业经济组织、专业大户、个体农户开展经济合作,引领农民参予农业产业化经营。

4、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农业品牌,开展品牌经营,争创名牌。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及无公害产

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和名牌产品认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

5、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制订各类农产品尤其是我县名优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检测技术、包装标识,加强标准化技术规程示范推广,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逐步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6、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首先是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起,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按技术规程用肥、用药和采收。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尤其是各类有机磷及高毒高残留农药,要教育农民,增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察力度,定期做好抽检、化验和信息上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农药行为,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2:(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现阶段,我国仍然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腿。为此,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信息化的武装服务功能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化”支撑“三化”、“三化”带动“一化”、“四化同步”的发展格局。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推动城乡工农互动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出发,科学认识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新的时代使命和发展要求。

——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培养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尽管在总量上仍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矛盾日益显现,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十分突出,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益普遍。大力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显得尤为紧迫。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龙身,以广大农户为龙尾,是培育和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农户生产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

庭农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管理能力、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培育造就一大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难题做出实际贡献。

——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的大趋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规模经营比例明显上升,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已超过20%,种养大户、专业农户明显增多。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农业,过去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传统种养为主的农业经营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新的要求。另外,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可改变,土地流转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太快,经营规模也不可能太大,规模化经营与小规模生产并存、“大农”与小农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这就迫切要求建立与新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依托龙头企业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产品收购、仓储、保鲜、运销等市场服务;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贷款担保,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对农户开展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培训,引导技术、资本、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集聚,引导农户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共舞、共进、共富,切实提高农业发展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适应农业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下降的挑战,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从低投入、低成本向高投入、高成本转变,加上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影响

农民生产积极性。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物化投入、设施投入、社会化服务投入明显增多,原来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也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快速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过低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出增加、劳动效率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可以使农业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促进产加销、贸工农各环节有机结合,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可以通过各产业链条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就业,分享经营收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龙头企业要带动农户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民生产。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土地产出率;不仅要解决农业问题,还要解决农民问题;不仅要提高农业效益,还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非农化”、“非粮化”。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推动城乡改革联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然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资源要素受趋利性影响,更容易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村流入城市。新世纪以来,全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亩左右,每年新增大约500万农民进城务工,近年来农村资金存贷差超过3万亿元。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快城乡改革联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将工业和城市的先进生产要素、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引入农业,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等资源有效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等行业的兴起,从而有效突破工农脱节、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搭建一个工农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有效平台,打通资源要素导入农业农村的通道,促进资源要素在工农城乡之间良性互动,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

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把资金、技术、人才带入农业农村,把农产品、农民带入市场带入城市。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城乡交流、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改革联动的推动力量。

篇3:(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依托龙头企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市场中最强劲的竞争主体,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对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海门市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助、优先信贷等多种途径,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直接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采取订单生产、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 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让农民在产、运、销等环节获利, 实现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今年以来, 全市龙头企业收购加工各类农产品18万吨, 带动农产品基地21.36万亩次, 带动农户19.3万户。全市的江苏中宝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速冻蔬菜加工企业, 该公司大力发展壮大以“四青作物”为主原料的速冻蔬菜加工项目, 积极将四青作物产业提升为本地区具有区域特色, 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主导产业, 并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建设了20多万亩原料生产基地, 带动了近10万户农户增产增收。近年来, 中宝公司通过对企业加工、冷藏设施技改扩能, 每年收购各类鲜青农产品达5万吨左右, 直接帮助农民增收1亿多元, 使农民收青比收干每亩增收600多元, 为本地区惠农覆盖面最广、增收最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 海门市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 目前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家、南通市级8家、本市级64家, 已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1.83亿元。

二、发挥经纪人作用,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农民经纪人是近年来活跃于农产品购销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他们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在农产品生产和需求之间牵线搭桥, 沟通信息, 建立联系, 促进了产业化的发展。全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 大力推进农民致富“领头雁”工程, 不断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农民经纪人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将分散经营农户纳入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轨道, 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目前, 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3.5万人, 其中年运销额50万元以上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近3000人, 辐射并带动一批从事畜禽水产、“四青作物”、特色果蔬等生产的农户形成规模经营, 建成了一批规模生产基地。海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京海肉鸡集团在扩大肉鸡饲养规模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和培养了一支农民经纪人队伍。该公司与农民经纪人签定苗鸡供销合同和佣金支付合同, 将繁育的鸡苗统一供应给经纪人, 由经纪人按照企业规定的价格分销给养鸡户, 公司向经纪人支付相应的佣金, 并将佣金与推销数量直接挂钩。如, 推销数量在0.6—5万只的, 佣金提取比例为每只0.04元, 超过25.5万只的, 佣金提取比例则上升为每只0.10元。这样, 农民不必承担经纪人的流通费用, 还可接受饲料供应、成鸡收购和推销等一条龙服务。去年, 当地较大规模的25名农民经纪人, 共帮助公司推销苗鸡1100多万只, 为1300多个养鸡户提供饲料5万多吨, 帮助农户推销商品肉鸡1000多万只, 每个养鸡户平均获利11000元。目前, 该公司50%的苗鸡通过这一形式推向市场, 带动了12万个养鸡农户。

三、发展专业组织, 畅通产品市场销路

海门市将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引导种养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技部门、供销社、运销大户共兴办了260多家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 涉及水产、水果、花卉、刀豆、榨菜、养羊、养鸡等数十个类别。合作环节由原来单纯生产性合作, 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等诸多环节, 有些合作组织还形成了产、学、贸、工、农一体化的局面;合作范围由原先在村、组内的少数农户, 逐步扩大到跨村、跨镇经营。今年以来, 全市合作社实现各类农副产品销售总额5亿元, 合作组织获盈余6440万元。合作组织带动种植基地10.68万亩, 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0.2万户。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效地解决了分散农户的农产品市场销售问题, 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订单农业”、联合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强企业服务等方式的同时,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统分结合”运作机制。海门市常乐镇官公岛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与探索中, 开始形成“七统二分”运作机制, 即:统一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优良品种组合, 统一生产资料供应, 统一技术标准与培训, 统一植保要求, 统一品牌商标, 统一监督销售和分户经营, 按实分配, 合作社采用将每年产生的利润在提取公积公益金后, 剩余部分的60%按交易量进行一次分配, 15%按成员所占公积金份额进行二次分配。

四、产需“无缝”对接, 开辟农民致富新路

不断创新经营模式, 建立配送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努力实现产需“无缝”对接。海门市充分发挥紧靠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优越区位优势, 将上海40万高校学生、100万大型工矿企业产业工人以及20万医院病人作为目标消费群体, 不断创新农产品配送模式, 努力实现产需“无缝”对接。在实际工作中, 吸取以往乡镇各自为营, 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导致信息不畅, 经营成本偏高, 效益偏低, 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经验教训, 组织11个乡镇和6个加工企业, 以股份制的形式, 组建了“海门市沪海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 与上海各大高校、宝钢集团等大型企事业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农副产品供销关系。配送公司定期将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各乡镇的生产基地, 再由各乡镇将农副产品生产任务具体落实到基地的1万多个农户。农民在配送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下, 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生产, 产品由配送公司统一收购和运销。该公司成立以来, 先后与上海高校后勤发展中心和上海经委后勤处达成了合作协议, 向12所高等院校和2家大型企业开展了6大类80多种农副产品的配送业务, 为当地农副产品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五、政府搭建平台, 保障农业产业发展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接轨上海, 辐射长三角, 发展海门”为主题, 积极拓展营销市场, 重点抓好五个接点:一是上海及周边城市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上海及周边地区各集团消费群体;三是上海及周边各大宾馆;四是在上海及周边设立海门农产品销售公司;五是加强互动, 合作开发农业项目。今年以来, 海门市已多次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区举行农产品展示暨经贸洽谈活动, 定期邀请周边地区相关部门、企业来海开展恳谈会。目前, 海门市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农民经纪人超万人, 预计全年外销农产品超10亿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700多万元,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资金、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基金和农业产业化活动基金等各类奖励基金, 重点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优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推介及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强化农业品牌意识。积极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 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 提高产品档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 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同时, 建立健全相关扶持激励机制, 如, 对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新获准注册农产品商标的, 每个商标奖励0.20万元。当年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 每个产品分别奖励0.50万元、1万元、3万元。首次获得国家、省、南通市级名牌及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农产品的, 分别奖励60万元、8万元、1万元。目前, 全市海门山羊、京海黄鸡、万年芋艿、三兴河蟹、海蜜系列甜瓜等特色农副产品不断做大做强。海门红烧羊肉已注册开泰、东方雁、三方、喜来等六大系列产品, 外销上海、南京等十几个大中城市。“万余牌”香沙芋艿种植近万亩, 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三兴河蟹”养殖面积已扩大到3000多亩, 养殖户数达600多户, 年产值达1300余万元。

篇4:(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汝南县是农业大县,素有“豫南粮油鱼米之乡”之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水稻等。近年来,汝南县以“三项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经济和资源优势为突破,狠抓农业产业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12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

2 推进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2.1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汝南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平安崛起的主抓手,放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

2.1.1 强化组织保证。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畜牧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林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业企业领导小组等4个专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2.1.2 提供政策支持。该县先后出台了《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汝南县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1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的重要文件。这些政策出台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2.2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布局,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打造生产集中,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区,逐渐形成“南经北粮东西菜”的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引导禾丰牧业、常兴振兴面粉、豫中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品牌优化,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打造为豫南有影响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鼓励村办、私办或联户办等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使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突出重点。

2.3.1 突出发展重点产业。汝南县结合自己独特地理位置和区域资源优势,把蔬菜、畜牧、林业作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此作为支柱产业,聚积吸纳启动内外资金,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2.3.2 突出发展专业乡村。为尽快形成特色优势,汝南县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根据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服务、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支持专业乡村发展。目前,汝南县三里店、官庄等5个乡镇已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乡镇,老君庙孙屯、方庄等16个行政村被确定为特色村,三里店乡十里铺、老君庙镇方庄被推荐为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

2.3.3 突出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化关键是龙头企业。汝南县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重点,放在重中之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率。把龙头企业建设与老企业挖潜改造相结合。对影响面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保护,使其能够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发展。

3 继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1 围绕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在产业化推进年活动中,继续围绕优质小麦、蔬菜、畜产品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以无公害为标准,以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为发展方向,以高产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3.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引导农民在志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3 积极服务于龙头企业,开展考核评审工作。积极服务于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尽快制定出台培育扶持县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并采取措施坚决落实,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3.4 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和产品档次,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篇5: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最近,我到河北、四川、重庆、山东和浙江等地,就各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八部委农业产业化会议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深感农业产业化是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事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大事,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新阶段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家在实践中感到缺少抓手,比较困惑。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二是可以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增效。三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方便粉丝生产,共获得19项国家专利、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使红薯增值23倍。四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对农村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国情决定了现实的选择是,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进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突破了产业、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了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农业的投入机制,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这很可能是一项具有全新制度创新的探索,将成为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幅逐年递减。在较低的平均增幅之下还存在着“三个掩盖”:一是部分富裕户增收掩盖了普通农户减收;二是非农兼业户增收掩盖了纯农户减收;三是东部农民增收掩盖了中西部农民减收。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的,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使初级农产品卖个好价钱;通过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给农民直接带来实惠。据统计,19,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3900多万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左右,这些农户户均增收800多元。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还直接吸纳了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并为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挑战,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培育出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农户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不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山东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已达到80%以上,7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进入了国际市场。其次,在产业化经营方式下,其产品质量和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

二、认真总结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经验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和开发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一批创汇农业基地;中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西部地区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专业生产和基地建设;大中城市郊区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攻目标。

(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农业部等八部委筛选出的151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些龙头企业组建了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还通过联姻等多种形式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单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各具特色的路子。据我们调查,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带动方式不同。二是利益连接机制不同。三是产业分布不同。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占全国的48%,中部占45%,西部占7%。

(四)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等八部委组成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对于发挥各部门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我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部门。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创新。通过合同契约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大大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如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改造升级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乡镇企业今后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包括贮藏、保鲜和运销业,最具有竞争优势,应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方向。发展小城镇,关键是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小城镇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连接周边农户有效的组织形式。

四是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政府不能包办代替,搞行政命令。龙头企业要强调多样性,只要经济效益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都应当鼓励和扶持。新上项

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我省农业科技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奉献和勤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作 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作者单位: 刊 名:安徽科技 英文刊名: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1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基础, 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内容,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也是建设新农村最基本的元素。建设现代农业要做的事情很多: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国际上把这一进程叫做“农业一体化”。它的微观载体西方多为“农工商综合企业”。俄罗斯叫做“农工综合体”。我国叫做“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其大致概括为:以国内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稳定不变的情况下, 对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 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 发展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实体”, 形成区域化布局。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是拉长农业产业链, 把农业和农民引向市场的有效经济组织形式, 是扩大农民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 落实中央各项优惠政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实事求是, 顺应民意。只要适合当地情况、符合农民意愿, 不论农业产业化采用何种形式, 政府都应给予鼓励和扶持。在发展过程中, 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利用经济杠杆, 采取税收调节, 资金扶持等方式, 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资金等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引导外资企业, 尤其是乡镇企业投资农业产前生产资料、技术资金等要素供给, 产中服务、产后加工和销售等领域, 把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施一体化经营。也就是说, 通过优惠政策的落实, 促进农业产业化关联度在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在落实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的同时, 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发展。我国一再强调, 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 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引导农户和企业的生产, 防止各地区的产业和产品趋同, 使市场做到有序竞争。

2 立足于两个根本性转变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 也是发展面临“两个根本不适应”情况下提出来的。这两个不适应可简述为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和落后的农业增长方式,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农业产业化就是要克服这两个方面的不适应,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要“三破三立”:破除单纯原料性生产观念, 树立“商品农业”思想;破除农业不能致富, 只能解决温饱的“吃饭农业”观念, 树立“务农致富”的效益农业思想;破除依赖外部扶持的“依附农业”观念, 树立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自立农业”思想。进而从推进“两个根本转变”的角度, 从我国今后市场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大力度、大规模实施农业产业化。

3 善于抓住三个环节

(1) 选好和搞活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可以说, 抓住了“龙头”就找到了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龙头才能带动龙身, 舞动龙尾。实践证明, 全面实施模拟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是大力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我国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 所谓真正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应该具备3个条件:①能够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 加工、经销, 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力。②能够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 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流通, 另一头连接千家万户, 直接为农户提供服务。③企业与农户有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 与农户结成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领农民发展“三高”农业。往往办好一家龙头企业, 可以振兴一项产业, 活一方经济, 致富一方农民, 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 采取“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 把企业与农民密切联系在一起, 严格执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 使它有能力形成一个很稳固的产业链条, 并且整合资金, 技术劳力, 土地, 信息等要素。在发展某一产业的同时, 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 也能解决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2) 建立产供销各环节、农工贸各方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的利益应放在首位。应通过协议合同、契约等法律保护农民及各方面正当收益。由于产业组织间的各个方面所追求利益与承受风险有差异, 建立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经营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 受自然条件约束大。特别是对调整后的农业产品, 农民种植风险较大, 而农民承受风险能力差, 风险意识薄弱。产业化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取向又有所不同。产业化组织追求利润很大程度要受到农产品供给稳定与否的影响。农民所要求的恰恰是稳定的销售渠道。双方只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建立唇齿相依的关系, 才能保证在产业化经营中双赢。 (3)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起产业化的组织、协调服务体系、摆正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位置, 多一些服务, 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4 提倡三个坚持

(1) 坚持实践检验不争论。只要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论叫产业化, 还是贸工农或其他, 都不要无谓的争论。 (2) 要坚持因地制宜, 不排斥。目前, 农业产业化在不少地方有成功经验, 无论是南, 还是北、无论是粮区, 还是经济作物区, 都不要轻易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组织形式。 (3) 坚持市场选择不动摇。在龙头企业的选择、主导产品的确立上, 应始终坚持市场取向, 这个市场既包括有形市场, 又包括无形市场。在农业产业化指导权上, 要抛弃部门之见, 冲破农工商贸部门壁垒, 发挥各自优势, 积极协调共进, 谋求多方合作, 形成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合力。

总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对农民来说, 产业化组织是发挥潜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的大舞台。因为他们可以自主自愿地选择和参加自己最感兴趣、最能发挥个人特长, 能充分利用个人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的产业化组织。在联合体中, 由于面对的不是土地庄稼而是大市场,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其商品意识, 效益观念, 战略眼光以及整体素质都将得到较大提高, 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农民商人将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 脱颖而出。这些农民企业家、农民商人又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强劲动力,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8:(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统筹“三化”建设,重要在于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的人口大国,用占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更加重视农业发展。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谁重视了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农业这个基础,谁就赢得了主动,国民经济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也就得到平稳顺利的向前推进。特别是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资源大省,有着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的重要基础和巨大潜力,就应该比国内任何一个省份都要更加重视现代农业建设。吉林省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好重工轻农的思想,关键是要破解好以下3个方面问题:一是粮食产能不断释放问题。吉林省粮食产量在“十二五”期间要登上600亿斤的台阶,“十三五”、“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对粮食需求的不断扩大,我省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扩大粮食产能,不断挖掘增产潜力,主要是以实施再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为重点,着力实现农田水利化和农业机械化,要把建设旱能灌涝能排、培肥地力的高标准农田和实现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作为主攻重点。同时,也要解决好种子产业发展问题。二是粮食生产效益综合提高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精品畜牧业,实现粮食过机、过腹多重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省要坚持这一大战略,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三是深度开发特产业问题。我省东部山区尤其是长白山区域特产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基本上处于原生态生产和原料出售状态,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无论是人参、鹿业、中药材,还是食用菌、山野菜、林蛙等,都将成为我省新兴的战略产业发展重点,我省要加快开发,尽快释放特产业发展潜能。

2.统筹“三化”建设,关键在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壮大工业,依靠农村奉献发展新兴城市,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开始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虽然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但是相比城市来说,农村发展总体落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村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且改革开放成果全民共享也成为了空谈。当前,我国整体上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将以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城镇化建设。这次省委九届十次会议讨论研究了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带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地推进全省城镇化,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城镇化建设,要突出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个重点,坚持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个轮子驱动,依靠城镇建设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因此,在思想上,要防止出现重视城镇建设忽视新农村建设问题,要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民生。着力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展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新修农村公路总里程5万公里,力争村到屯实现路面硬化,推进村内客运站点建设;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总投入45.2亿元,新建农村变电站77座、扩建改造142座,新建改建66千伏线路2720公里、10千伏线路6872公里,新建4千伏线路5192公里,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秸杆气化,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户,大型秸秆气化站达到100个,综合开发利用农村风能、太阳能和小水电,形成清洁能源体系;全面全省74万户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实施好农村“暖房子”工程,推行统一建楼和社区化管理,改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十二五”期间,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启动1000个示范村,使示范村总数达到2000个。使示范村具备吸纳人口、聚集资源、发展产业、活跃流通、社区管理的功能,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村新型社区。大力实施万村提升。全面完成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要切实落实好加强规划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帮扶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等各项措施。

3.统筹“三化”建设,根本在于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篇9:(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

目前, 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目前处于城镇结构一体化的进程之中, 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我们要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 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 三农问题日益凸显,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整个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 如何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调整适当的农产品供给结构以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 以免造成农产品的局部供给短缺和供给过剩, 从而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

马克思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而劳动生产率取决于生产规模。”[1]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是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二是通过农业与相关部门的联合, 实现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世界各国由于经济文化的不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也不同。在当代中国把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可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产、销、研共同结合, 通过农业向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延伸, 降低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 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以及农业相关产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做到统一规划, 统一统筹, 如果说农业产业链上的关节以及节点上的企业是整个链条上的硬件设施, 那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让整个链条得以有效运作的软件措施。它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 社会当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是一种制度的创新。

(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

要实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二是发展工业, 以工业带动农业, 进一步发展城乡企业。钱纳里等人证明了收入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结构的提升和城市化之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即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就业结构的改善, 城市化率也会相应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生产各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 农户参与其中, 不仅享受到生产初级产品所带来的价值, 也能够享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所带来的价值增殖,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论是农户的横向结合所形成的农业合作社还是农户与企业纵向组合所形成的“企业+农户”以及纵向一体化模式农工商综合体, 都能够使得农业科技进一步推广, 推动农村金融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为未来建立新农村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好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农业产业链, 由此形成了新的工作岗位, 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改善了就业结构,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 企业通过与农户的合作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利润, 企业进一步发展, 工业化进程得以加快。所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2]。

(三)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业生产周期长以及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3], 单个农户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能有效降低风险, 例如, 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支持以及相应的一些基础设施, 帮助农户降低自然风险;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往往出现农产品增收了, 农户收入反而减少,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为农户提供最低保护价措施, 帮助农户承担一部分市场风险,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 产品档次低, 产业链条短

目前,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多以“公司+农户”为主, 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主要局限于初级产品的购买上, 农户很难参与到随后的价值生产和销售之中, 很难参与其中的利润分配。我国目前的专业合作组织规模也小, 大多是类似协会的这种最初级的形式, 业务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的销售, 资金小, 难以与国外的那种大型协会相比。这样, 就造成我国农产品档次低, 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产业链条短, 难以延伸和拓展。

(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

以前缺乏必要的法律扶植,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直以来处于“自发、自生和自灭”当中, 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7年7月1日, 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然而由于配套政策滞后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仍然偏低。在美国、欧盟和日本, 专业合作组织早已经取代传统的经济组织而成为农业经济的主体, 而我国现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仍然很低。

(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 总的来说, 由于缺乏资金, 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许多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不能够全面推广。从产业环节上来看, 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业服务化体系相脱节;从结构上来看, 服务体系复杂多样, 结构紊乱, 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与农民的需求相去甚远, 需求与供给结构相错位;从各部门来看, 企业、农户和政府服务机构缺乏紧密的合作与有机联系, 服务组织与农户未形成利益的共同体。

(四) 利益分配不均衡和风险协调机制不健全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 各主体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因此, 健全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协调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部保障。然而, 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各个经济主体的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相应的风险未能得到及时的协调, 在我国“企业+农户”这种模式为主的情况之下, 利益的衔接往往依靠合同, 而合同的违约率是相当高的, 往往是相应的利益和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没有达到“风险分担, 利益共享”的目标[4]。

三、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与政策

(一)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推进农业的市场化

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 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整个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降低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 一是要保证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包括农业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料、资本以及土地。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保障制度, 包括价格在内的保障制度和销售保障制度。

(二)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及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 以实现农业经营的专业化

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要实现专业化经营, 一方面要根据自然状况、技术水平和消费市场的特征, 选择支柱产业, 例如, 有部分地区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产品,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相应的加工企业和配套相应的销售服务设施。另一方面, 要大力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 只有龙头企业的实力增强, 才会使得农业产业链条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 不至于出现断链现象, 产业链条也才会延长。

(三) 建立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必须建立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上。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就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包括科技研究部门、信息部门、企业和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部门, 政府科技部门、信息部门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根据农户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政府一方面要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 另一方面要提供财政与金融政策, 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顺利建成。

(四)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是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持久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 采取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形成产权纽带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 建立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允许企业和农户根据发展阶段和产业的不同特点形成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谈判能力, 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积极推行产权明晰的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 也是农业产业链得以运作和延伸的有效载体。目前,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要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就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益分配,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686-687.

[2]郁鹏.农业产业化与中国农业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 2008, (6) .

[3]李超民.农业支持与农业现代化[J].学术月刊, 2008, (8) .

篇10:(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搭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平台

一是加强果仁加工交易市场建设。果仁是梅河口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果仁加工企业181户,全市果仁产品加工销售量占全国的75%,松籽仁产销量占世界的45%,被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确认为“中国松籽仁加工集散中心”。为发展壮大果仁产业,梅河口市正在建设集金融、冷链物流、仓储、监管、电子商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果仁加工交易市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果仁交易中心,年产值可达6亿元。二是加强东北农特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具有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仓储物流、批发零售、展示展洽、金融服务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长白山农特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三是加强农产品物流城项目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区、蔬菜批发区、水果批发区、专业市场区、货物仓储区。同时,建设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强化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基础

一是抓好养殖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本着“围绕龙头建基地,发展基地保龙头”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新建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养殖舍215栋。项目建成后,年养殖长白飞鸭1000万只、年产鸭肥肝1200吨,实现产值7.5亿元。东林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新建养殖基地4个,现已完成80栋兔舍建设、兔绒加工厂房建设及6套兔绒加工设备安装,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安装改造。项目建成后,年养殖长毛兔30万只,实现产值9亿元。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为进一步完善流转手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原料保证,我市投资230万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在政务大厅设置了土地流转交易窗口,正在进行设备采购。

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素质

一是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與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二是大规模开展产品标准化园区建设,以标准化园区建设为基础,由点及面,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和总量规模。三是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推进品牌农产品发展,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培育经营主体,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医药、果仁、食品等支柱产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

上一篇:赴苏州参观学习报告下一篇:高傲褒义词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