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价继续探底

2024-04-25

印刷工价继续探底(通用4篇)

篇1:印刷工价继续探底

印刷工价继续探底

各地印价扫描 北京市场.彩印每色令从20元下探到18元,部分活件走到了15、16元.商轮价格的跌势也愈演愈烈,10元已成昨日黄花,8~9元成为常规报价,也有企业在6~7元间游走. “整体来讲,印价比平均下降了10%~15%”,一位行家谨慎分析.

作 者:王丽杰  作者单位: 刊 名:印刷经理人 英文刊名:PRINTING MANAGER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关于出版物印刷工价合理性的分析

一、当前出版物印刷工价的现状与分析

目前, 各出版社通行的标准一般是执行“九六”工价, 或者以“九六”工价为基础, 打一个比例的折扣。可以这样说现行的印刷工价既有统一的标准, 又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进行印刷产品的价格谈判或审定时, 要一目了然地查到单位产品成本, 实际上是很难办到的。一些印刷界人士普遍认为, 自从1992年最后一份印刷指定性工价作废以来, 印刷价格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 基本维持在90年代初的水平, 这与国家实行价格改革以来其他行业价格均已普遍上涨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计划经济时代, 印刷业务与工价标准这两个决定性因素因为有行政的管理和调控而得以解决, 故双方的矛盾并不凸显。然而, 随着计划型向生产经营型的根本性转变, 出版业得到国家放开的定价权, 继而授予的发行权, 同时又获得一系列税收、学术出版补贴等优惠政策, 从而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相比之下, 印刷业却开始一路下滑。近年甚至出现全行业整体亏损的窘况。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因素有很多, 首先我们可以从图书的定价与印刷工价的变化中找到证据。1998年全国图书平均定价为每印张0.23元, 而10年后的2008年, 全国图书平均定价上升到每印张1.07元, 为1998年的4.6倍, 但同期图书印刷工价的整体涨幅尚不到60%。其次是受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不景气, 能源价格飞涨, 印刷用的纸张、油墨、PS板等原材料价格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但随着中小学义务教育教材费用由国家政府买单, 中小学课本的印刷价格不涨反跌。因此有人说, 这就是市场经济, 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

然而一些出版界人士则认为, 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 印刷工价的决定权一直掌握在印刷企业手里, 印刷业务与工价标准这两个决定性因素有行政的管理和调控, 出版社没有任何的发言权。现在, 印刷价格由市场决定,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同时, 在事实上印刷行业这十几年来实现了腾飞, 无论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还是设备均有较大的飞跃, 这充分说明当前的印刷工价还是比较合理, 是适应当前印刷品市场的。

二、印刷工价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

图书的出版和印刷是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担负着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的神圣职责。正当的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 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市场决定价格。正因为书刊印刷市场运作不规范, 所以存在“工价”之争问题。出版社和印刷厂为了各自的利益, 讨价还价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背离了公平信用的原则, 随意由单方定价, 就有悖价值规律。

目前, 图书印务市场的放开对出版社相对有利, 特别是书刊定点制度取消以后, 出版社在发印书刊的时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处在优势地位, 尤其是教材教辅的印刷任务成了印刷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有的书刊印刷厂为了争得一些教材教辅的印制任务费尽脑筋, 甚至不惜以降低工价为代价, 最终导致了印刷厂之间的无序竞争。如果出版社再借机压价, 使印刷厂无利可图, 其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无疑会给印刷厂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困难。为此, 出版界许多有识之士对印刷企业的这种困境也深表同情, 曾向上级领导请求协调, 希望为印刷厂涨一涨工价。但由于目前图书市场并不景气, 出版社的赢利水平也在下降, 所以在短期内要求上调印刷工价的希望已是微乎其微。事实上为了均衡编、印、发、供之间的利益, 1996年省新闻出版局和物价局制订了我省统一的印刷工价本, 印刷工价上调了许多, 特别是彩印工价上调了一倍以上, 达到了30—40元/色令。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 目前普遍降到了20元上下/色令。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地区, 下降幅度更是触目惊心, 竟然10元/色令左右的工价也有企业接活。总体上讲, 印刷工价基本上回落到1996年以前的水平上。

印刷工价水平过低, 间接催生了印刷厂的一些非理性乃至违法行为, 长此以往, 不仅束缚了印刷厂的发展步伐, 对于出版社也将带来不良影响。首先, 生产成本增加而价格不能上升,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印刷厂资金短缺, 发展后劲不足。比如, 江西某印刷企业2007年与2005年相比, 产量增加了25%, 产值增加了16%, 而利润却下降了16%。其次, 在低工价的压迫下, 一些印刷厂就在生产工艺上动起了脑筋, 想方设法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比如用再生PS版代替新生版, 用普通油墨代替高级油墨, 用劣质有毒溶胶粘贴书脊, 等等, 这些做法无疑将给图书质量带来很多隐患, 势必影响到出版社在市场上的信誉。还有一些印刷厂搞堤内损失堤外补, 出版社压低印刷价格, 印刷厂就私自加印出版社的畅销图书, 然后卖给市场上的不法书商, 用这一部分的收益来冲抵成本, 结果导致一些地区五元书、十元书大行其道, 出版社的正版图书却乏人问津。

事实已经证明, 印刷加工价格缺乏统一与规范, 对出版社和印刷厂的健康发展有着诸多不利, 而任何一方凭借其暂时的优势地位, 不顾对方利益的行为, 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的惩罚。印刷厂不要动辄挥舞过去主管部门政策保护的令箭, 以上压下。其实这早已过时, 不再灵验;出版社也不要动辄举起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大旗, 任意砍价。如果过分, 则会导致价格垄断行为的滋生而被红牌罚下。所以, 要想通过市场行为在短时间内就把价格理顺是很难办到的。而希望行政部门进行干预, 出台一个方案把工价一下子规范起来也是很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不合理的印刷工价就束手无策, 应该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的。

三、解决出版社与印刷厂印刷工价的设想及办法

要使印刷工价趋于合理性, 就必须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既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和理性对待, 增加双方的互信和理解;更要按照当时的市场因素和生产要素, 切实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通过协商的办法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符合双方利益的双赢价格。应当看到, 出版社与印刷厂是长期的合作伙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 定点制度取消了, 书刊印刷市场出现了重新洗牌, 但不管怎样, 都不要破坏原来就有的良好的格局。其实价格是一把双刃剑, 使用不当, 双方都会受到伤害。

对于出版社来说, 首先要在事实上树立客观公正市场服务意识。出版社近年来赢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销售环节出现滞胀, 库存和退货大幅增加, 所以应当多从这方面想办法来降低成本, 不应该总是从节约印制经费来挖掘潜力。另外, 出版社印制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也应加以改进, 如果直接承担成本效益的责任编辑等社内人员对印制工作的特点和性质不甚了解, 往往会对低成本竞争者传来的信息在认识上产生扭曲和偏差。他们往往不会合理地看待和分析诸如个别与整体、短时与长期、现象与实质、质量周期与价格等关系, 只看一点, 不计其余。加上编辑处理稿件比较拖拉, 出版社给予印刷厂的制作周期很短, 经常在周五或者晚上发稿, 印刷厂就必须要加班加点来完成, 结果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发排周期提前, 对于确实需要加班的急件, 就应当支付一定的加急费用。再者, 出版社要在选题、内容、装帧设计上别出心裁, 多出版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优秀出版物, 把销量做上去, 扩大再版率, 纸张采购应批量地比质比价采购, 或者招标采购, 则图书成本和纸张价格会相应降下来, 应该说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最后, 出版社应该多换位思考, 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多想想与印刷厂生死与共的唇齿相依关系, 多想想出版社在困难的时候, 印刷厂是如何矢志不移地配合自己多出书、出好书所作出的贡献。如果能这样想, 心态就平和了, 就能多一分理解, 就能找到双赢的方案。

对印刷厂而言, 则应该更多地进行自省, 在确定印刷工价上, 要端正心态, 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要进行自律, 不能自行乱出牌, 决不乱涨价, 搞恶性竞争。否则就会自己搞垮自己。而对出版社的砍价, 要作冷静分析, 也要换位思考, 特别是要提高印刷书刊计价的透明度, 将印刷厂的核价情况如实告诉出版社, 求得出版社的理解。同时, 印刷厂应面对现实积极地调整产品结构, 增加对产品品种的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把销售搞活, 采取各种灵活手段尽可能地承接各项业务, 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要强化内功, 加强管理, 提高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 还要加强成本核算, 对印刷计价进行规范管理, 并敦促有关方面出台一些稳定书刊印刷工价的政策、法规, 尽快制定本领域统一的工价表, 拿出双方满意的印刷工价来。

因此, 只有通过出版社和印刷厂的鼎立合作和共同努力, 才能把优秀的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奉献给社会, 奉献给读者。时代和形势要求出版社和印刷厂协调发展, 在对待印刷工价上既要考虑自己, 使自己有钱可挣, 获得利润, 又要考虑对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困难的时候, 不能只凭借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只顾自己发展, 还要兼顾对方的利益和发展。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价值规律, 坚持双赢原则, 友好协商, 合理定价, 共同发展。在解决出版物印刷价格规范性和合理性时要以科学发展观全面考虑, 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时又能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生产基础建设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既在宏观上又在微观上综合考虑出版物印刷工价的可行性, 我们相信印刷工价的争议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图书出版的两大行业出版和印刷的协调发展必然会迎来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慕明宜.影响印刷工价的四个主要因素[J].江西印刷.2007.2

篇3:金价成功探底,中期走势继续看涨

到现在大约已经持续了十年的黄金牛市期间,每年的低点基本上都出现在4月份至7月份。当然这与黄金消费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传统的黄金消费大国,如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国家,人们购买黄金饰品的时间集中在年底年初。虽然现在金价受投资需求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但上述运行周期仍然很明显。今年上半年,金价继去年底创下历史新高后,进一步在高位震荡盘升,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近期会不会出现黄金价格冲高回落,年中进入弱势整理阶段的可能呢?应当说这种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当下投资者是选择高位获利了结,还是继续寻找机会加仓,需要谨慎对待。

总体上,目前还没有任何理由看空金价。中期涨势依然完好,周图上金价依托布林带中轨继续走高,均线系统开始向上发散,这都是4月份金价将突破1169美元的阶段性高点的信号。主要目标当然是1227美元的历史高点。即便5月份金价呈现冲高回落走势,那么也会先构筑一个双顶形态,这之前将会给投资者提供短线做多的机会。

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最近开始增持黄金,说明有新的资金开始流入现货市场。这只黄金ETF的持仓量在1100吨水平附近已经徘徊了一年多的时间。此前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对现货黄金的投资需求上升,其持仓量迅速上升到1100吨左右。黄金期货市场受风险厌恶情绪和避险因素的影响,资金持续流出,美国黄金期货市场的未平仓合约数量急剧下降。2009年上半年以后,各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使未来经济前景有所改善,现货市场投资需求大致持稳的同时。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开始向黄金期货市场回流。因此,我们看到SPDR的持仓量最近一年多在1100吨附近盘旋,而美国黄金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数量明显回升,黄金价格本身呈现相对强势。升至1000美元上方后构筑了中期的上涨终极形态。资金面流向与金价走势基本上还是吻合的。从较长的时间周期看,现货金价与代表了现货市场投资需求的SPDR持仓量始终保持高度相关性。现在,这只黄金ETF开始增持,其持仓量有望脱离1100吨区域,向1200吨水平进发,那么金价确认底部形态的有效性后继续走高应当是一种合理预期。

在贵金属投资品种里面,人们比较熟悉的是黄金,对白银则很容易忽视。就贵金属的投资渠道而言,当然购买投资型金条、金币,黄金工艺品和收藏品会比较方便,而且现在国内黄金回购的渠道越来越多。白银制品由于单位价值低,在空气中容易形成硫化物而发黑,因此不容易保存和携带,并且白银的检验鉴定相对困难,国内白银的回购渠道很少。不过,如果是参与白银延期交易和白银预付款买卖等可以不涉及实物交割环节的品种,那么白银的投资价值有时候会比黄金高得多。并且,黄金与白银的相关性极高,它们的比价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些套利机会。这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关注的。

与黄金相比,现在白银的货币属性很弱,基本上是一种工业金属。国际结算中基本上已经不会用到白银了。因此,白银价格走势更多受到实体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影响。如果人们认为未来经济发展将刺激白银需求上升,那么银价的涨幅往往会超过其他金属品种,而一旦商品市场受经济疲软影响全面回落,那么白银的跌幅通常会比其他金属大得多。这是白银价格的一贯运行特点。在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年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来使用。黄金与白银的比值与现在比是很低的。马克思说1镑纸币(英镑)购买力实际上就是重量为1磅的白银的购买力,而黄金的购买力是白银的1/16,所以1盎司等于1磅的1/16。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白银贵过黄金的情况,因为当时白银的开采冶炼技术难度非常大,而很多地方发现天然金并不困难。

随着白银逐渐褪去货币的光芒,而黄金相对越来越稀缺,黄金与白银的比值也不断上升。过去近二十年时间里,两者的比值始终保持在50-80之间。1998年以来,这个数值围绕60波动,并且上下起伏的周期和幅度看起来有一些规律。现在,黄金与白银的比值正在进一步脱离80的区间高位,向60的偏心轴位置回归,并且很有可能向下穿越。这意味着,做空黄金、做多白银的套利模式现在可能依然是有效的。可能是黄金白银都上涨,但前者涨幅较小;也可能是黄金白银都下跌,而前者跌幅较大。从周图和月图上看,白银中长期涨势的技术性阻力比较小,应该会出现前一种情况。现在买入白银是很好的机会。为了规避一定的投机风险,少量做空黄金来对冲风险可以作为投资策略的一部分。

篇4:印刷工价继续探底

小周期经济仍在探底:四季度GDP增速6.8%,低于2015年三季度的6.9%;12月份工业生产5.9%,低于上月的6.2%;累计投资增长10%,低于上月10.2%;房地产投资增长1%,低于上月1.3%。

经济仍有6.9%,有赖于服务业和消费拉动。从三次产业看,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2.6和4个百分点,比2014年减少0.6、增加0.3个百分点。一产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变。从三大需求看,消费对经济拉动4.6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恢复力度仍明显不足。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5.9%,增速较11月份降低0.3个百分点,在11月份工业增速回升之后,12月份又呈现回落趋势,既有低基数原因,又反映了近期工业缺乏扩张动力的弱势表现。12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41%,较11月增速下降0.1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增速回升,工业增速恢复力度仍明显不足。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0.8%,增速分别比11月份上升1.1个、下降0.2个和下降3.0个百分点,制造业改善的趋势有所趋缓。

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增速较上个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但仍是行业最高增速。设备制造业增速出现下滑的行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传统高耗能产业中增速出现下滑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有所提高。

从主要产品看,乙烯和汽车产量当月增速较高,传统工业指标发电量、粗钢和水泥产量负增长。12月乙烯、水泥和汽车产量当月增速有所提高,有色金属、钢材和发电量增速大幅下滑。汽车增速虽有下滑但仍保持16.3%的高增速,但发电量当月增速下滑3.8个百分点至负增长3.7%。

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1-12月份投资累计增速10.0%,较前十一个月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当月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投资三大主力来看,基建投资增速17.3%,增速比1-11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基建项目发力不明显;当月同比增长12.0%,较上月回落11.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1.0%,回落幅度缩窄,单月增速负增长2.1%,跌幅缩窄2.4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均小幅下滑,单月增速分别为1.7%和7.9%,增速分别缩窄7.0和12.6个百分点,表明12月销售回暖乏力;新开工累计跌幅收窄0.7个百分点,表明随着销售量持续回暖,房地产新开工现筑底回升迹象。

制造业投资增长8.1%,低于上期,年初以来一直失速下滑,前十一个月累计增速短暂反弹;12月份当月同比增长5.1%,较11月下降4.2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低迷仍较为显著。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7.7%,与前十一个月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全年投资到位资金增速保持平稳,对投资完成额形成支撑。

消费增速低于预期

12月份消费零售总额增速为11.1%,低于预期。前十二个月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保持高增长33.3%;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2月份房地产类主要消费继续回升,但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增速有所回落;汽车类消费同比增加8.1%,增幅收窄0.9个百分点,前期政策刺激效果正在逐渐减弱;文化办公用品类消费和通讯器材类消费增速大幅缩窄,与去年高基数有关。

大周期继续L型筑底。自2012年经济结束L型一竖之后进入L型底部筑底期。尽管经济仍在缓慢下滑,但总体上仍属筑底期。要解决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杠杆偏高三大问题,总体上还需2-3年。

2016年影响中国经济最大变量是供给侧改革。经济、利率、汇率、股市、就业五大市场的出清对于中长期经济发展非常有利,但短期会带来风险显性化和动荡。这需要宏观政策继续保持宽松。预计赤字率将提高到3%左右,降准6次,降息25-50个BP,年底中间价6.8。

上一篇:初一开学感想作文300字下一篇:行风建设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