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历史发展

2024-04-28

中国印刷历史发展(精选6篇)

篇1:中国印刷历史发展

目录 内容不很成体系大致几个内容交织 1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化 2文化载体的进步 3重要的事件以及重要的人物 4和同期国外印刷技术的比对 5和近代印刷工艺的渊源关系 6王选老师和方正印艺的继往开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文化史 补充上页实际还缺一个重要的发明仓颉 造字 中国文化有两条发展线一个是抽象的文化信息一个是文化的载体 艺术性 语言文字题材诗词歌赋书法艺术绘画艺术 仓颉造字 甲骨文 大小篆楷体行书印刷四体电脑造字

传说一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 《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象形文字 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历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圣书文字玛雅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郭沫若是甲骨文专家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古造纸工艺 汉代麻纸制造过程根据我们的实验研究大体上是把麻头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使它润胀再用斧头切碎用水洗涤然后用弱碱性草木灰水浸透并且蒸煮这可以说是后世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滥觞通过碱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进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后就加以舂捣捣碎后的细纤维用水配成悬浮的浆液再用漏水的纸模捞取纸浆经脱水干燥后就成纸张如果纸表皱涩还要砑光方能书写 汉代劳动人民用简单平常的设备从纺织废料中用化学和机械加工方法使纤维原料更生制成植物纤维纸在化学史和工艺史上的确是件值得大书的一项成就 这里有两个技术关键 一是用化学方法把纤维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成分去掉再用强力舂捣使纯纤维素大分子被切短和分丝二是设计出一种多孔的平面筛使纸浆能在筛面上滞流把大部分水滤出后含少量水的纤维便留在筛面上再经干燥脱水就构成一张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纸 这种平面筛就是抄纸器是现代长网和圆网造纸机的原始雏型

手工纸特点 纯天然原料树皮麻布等 非化学药剂处理天然的物理加工和氧化 自然漂白阳光雨露 手工抄造小作坊式生产 虽然效率低产量少成本高 但是保存性好寿命长宣寿千年 目前我国还有1的手工纸延续我国古文化遗产的命脉 用于中国画书法仿古印刷艺术品加工装帧

宣纸 由来主产于安徽宣城 当地特有的檀木皮制成 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和中国画中国书法相伴而生宣纸纤维性细腻润墨性良好赋于中国画无限想象的风格 宣纸寿命可达千年一是无化学腐蚀二是由于手工工艺构造密植 现在的机制宣纸产量提高了品质有所下降 宣纸印刷是可以大力探索的领域数码印刷等由于宣纸印刷的新技术值得期待 其他制作竹造纸东巴纸狼毒纸用于民族书籍和经文印刷 中国文化艺术的通性 1一说起中国文化才艺就谓之琴棋书画 2实际中国文化名人大都是综合大家 3李杜白均如此诗文画都娴熟比如李白最擅长古体七律七绝也很好最早的词作《菩萨蛮》传说也是李白李白书法中草书最有名李白还精通音乐《清平乐》三首为什么讨皇帝妃子喜欢因为是谱曲歌伴舞的所以同意喜欢诗词音乐的玄宗对李白很好 4很多皇帝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唐太宗的书法很好晋祠的唐碑就是其珍品《霓裳曲》是玄宗之作宋徽宗的瘦金体独树一帜皇帝的艺术趣向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欣赏力创造安居乐业和谐社会的氛围当然歌舞升平削弱国力就得不偿失了负面例子不少 5最后说说山西近代大家傅山先生他是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医学家诗人文学家教育家收藏家还是一位组织活动积极分子当然书法画作传品也很多

中国文化的灵动性 为什么象形文字产生在东方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差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方人难以理解 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泉涌的第一个高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法思维即以成型周易体现的模糊学说从此影响后人 西方的精确思维和东方的感性定位相比成趣 从语言学上即可见一斑汉字的多意性使得中文表述内容更微妙更体现中国文化的大智慧 个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涵很丰富不过长期还是忽视技术工艺方式的改进直到晚清落后了世界

中国古代墨 墨原料是松烟 朱砂古代制墨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主要工序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 炼烟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尘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燃烧时要严格控制火候出入风口掌握收烟时间才能保证烟炱黑度细度油分灰分 和料是先将胶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制成坯料 制作将坯料按规格搓拓成浑然无缝隙的墨果压入墨模成形成为各种形状墨面印上了精细的装饰图案及文字 晾干墨成形之后还要晾干有平放入灰扎吊三种方法 描金墨干燥后还要将墨面上的款识纹样作描金添彩处理一般以上金色和银色为主故名描金描金层要求光亮整洁色层均匀描金的作用不仅是好看而且有密封作用使墨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印刷的起源 印刷就是原作复制的过程 最早曾经没有印刷手抄不能复制风格拓扑没有生产能力 民间口头传承文化戏曲评书等是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信息流失量大 几个端倪可以看到印刷的发源处印章碑文是典型的凸印拓碑 手抄的低效使得文化的保存和流传变得困难一旦焚书坑儒很容易文化断层 佛教的兴起也许对于雕版印刷起了促进作用 成规

name=baidusnap1>的印刷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这也证明盛世才是文化的良好土壤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专家认为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有印刷品出

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刷的起源续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 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宋王朝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顶峰经济繁荣而军力衰弱 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 图画的方法为 活字印刷术的 发明提供了 技术条件

活字的前身雕版印刷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发展合流从而出现了雕板印刷术 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杨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模勒就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 公元836年唐文宗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可见当时民间从事雕板印刷业的人是很多的 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

雕版印刷的弱点 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成本高速度慢 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局部修改难度大 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 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转自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几个理解 1五代时候还是雕版为主冯道主持印刷经书影响甚大也是有贡献之人 2布衣就是老百姓和蔡伦不一样确实是劳动人民出身也许祖传印工 3 泥活字在木活字陶瓷字金属活字之前 4活字烧制坚固可能启发了陶瓷活字 5 排版既要坚固平整又能拆除方便 6字体管理有序有索引还有常见字备份 7 补字便捷 8 泥字墨性好平整性好成本低 9 印刷工艺的革命性由单道工序变为多到工序并行效率提高 10造字排版印刷齐全如果泥字换成铅字加个电动机把进纸上墨收纸机械化和现代印刷无异 11活字印刷对于中文更加有效 12盖发明早于国外五百年

国外对比 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 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 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实际是一种丝网印刷不是一种方式 前期也是手动后来油印机的诞生变成了机械化从印刷精度和艺术性上比较雕版强于丝网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 无论如何中国早了500-700年 注意一个细节西文字模的出现由于字数少较早出现了字模的电子化存储但是这种方式在处理汉字上遇到麻烦 古代印刷装帧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起自商周迄于东晋应用时间很久随着纸的应用和纸本书的通行简策书籍逐渐为纸本书所代替这种装订方法也随之消失了 卷轴装始于帛书是由卷轴飘带四部分组成的类似于简策卷成一束的装订形式阅读时将长卷打开随着阅读进度逐渐舒展阅毕将书卷随轴卷起用卷首丝带捆缚置于插架之上至今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 经折装是将一幅长卷沿书文版面间隙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首末二页各加以硬纸的装订形式这种装订形式已完全脱离卷轴从外形上看它近似于后来的册页书籍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中间形式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装 书籍装订发展到蝴蝶装步入了中国书籍装订的册页装时期随后进化到包背装包背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籍装订形式已日益成熟包背装之后出现的是线装线装书为后世各代广泛使用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现存古籍多为线装只是到了近世才在线装书的基础上 或受西方装订形式之影响 衍生出铁丝订无线装订等多种方法及精装平装骑马订等多种形式

印刷专用字体的成熟 0印刷需要字体的标准化 1最初是楷体为主显而易见

刷的印刷楷体是综合柳颜而来 2标题字需要粗体黑体应用而生 3宋代书法重清秀瘦金欧阳询等众多大家奠定了宋体风格恰好适用印刷经改进出现了宋体 4仿宋是宋体基础上的进化更加均匀秀丽 5应该说黑和仿宋基本和美学书法无关应用于印刷专用 6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几百年来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小标宋大标宋长宋扁宋老宋等多种变体这些新生的字体都是应雕版印刷和传统的活字印刷的需要诞生的 活字印刷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创制木活字成功他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用简单的机械增加排字的效率 王祯所创制木活字的办法是先从官定韵书中挑选可用的字分韵写成字样此外常用字如之乎者也以及数目等各分一类把字样糊在板上雕刻字和字之间稍微隔开雕成以后用细齿小锯把字一个个锯下成为四方形再拿小裁刀四面修理使得每个活字都合乎标准大小高低相同 贮存活字用轻质木料做成类似圆桌面的大轮盘直径大约七尺轮轴高约三尺轮盘上铺圆形竹制的框子活字按韵分别放在里面每韵每字都依次编好号码同时准备两架轮盘一架放选出可用的字一架放普通常用的字另有两本册子把活字依照轮盘上号码次序登录排版的时候一人从册子上叫号码另一人坐在两架轮盘之间依所叫号码从轮盘上取下活字放进盔盘因为轮盘可以旋转自如所以摘字的人只要坐在中间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他曾经用这种方法试印一部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印成了一百部印刷又快质量又好他的排字印刷方法在印刷史上也是一次重大革新 插图印刷 带插图的开始小说出现称绣像版四大名著都有这个版本 插图工艺相同也是雕版这种形式延续到近代称版画 版画可以套色甚至多色即专业所说的专色今发现的古代作品甚至有超过七个以上专色作品体现我们古代精湛的技术 套色需要分色还需要精确的套准这些都手工完成难度不小 版画特有的风格体现在年画作品上如今杨柳青年画和朱仙镇年画都是我国北方民间艺术代表作 纸币的需要对印刷更高要求需要防伪印刷宋代开始出现了纸币 活字和雕版的并存原因

活字和雕版的并存续 在活字印刷工序中虽然中间制版难度提高了制版工效不过单个活字的制作工作量也很大特别是由于汉字和西文相比的特殊性字数很多如果加上印刷字体的增加所以做一套字模泥陶铜锡都是个庞大的工程花费不菲只有国库财力得以成立 活字版不易保存在再版时很不方便而再版是降低印刷成本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资金占用和产品积压 雕版的艺术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雕版产品的价值更高从收藏角度活字艺术品逊色一些比较单调 材料水墨性能不良排版不够整齐 其活字工艺在现代改进后进入了机械化凸版印刷才真正焕发了青春 明清印

代的印刷不但在数量题材及产地分布上超过前代而且印刷品的艺术性也非前代可比在技术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明清期间的木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插图本着作骤增由于多色套印的发展使整幅美术作品能用印刷形式表现出来历史上的泥活字和金属活字得到全面复兴出现了用木活字和铜活字大规模印刷的高潮 明清时形成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方形标准印刷字体是印刷术进步的标志 书籍装订方面包背装和线装成为主流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像明清时那样出版题材广泛的通俗读物尢其是插图本戏曲小说画册 此外经史子集释道科学技术地方志谱牒丛书类书西洋著作及各种用少数民族文字 编成的作品甚至天主教读物都无所不包地出版 王选老师现代毕昇 自西方现代工业革命兴起后中国所有的古老辉煌我们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都成过眼云烟 洋枪大炮打败了大刀长矛汽车机车取代了牛马木轮印刷也不例外十九世纪后在现代印刷史上几乎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一个普通的老师从一个高起点上探索信息时代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又从洋人手里夺回了本民族文字的主导权这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王选

告别光与火 在北大方正激光照排技术诞生以前我们的印刷工艺技术和八百年前并无质的区别工厂里成排的铅字笨重的铸字机啪嗒作响的铅印机庞大的照相制版那时候彩色印刷是很不普及的 在王选老师的四代照排技术之前我们国内也尝试了手动激光照排机印刷技术研究所类似打字机不过是有了电子字模但是效率非常低难以形成生产力被证明是失败的中间品 王选老师的技术起点很高超越了国外同类技术三年以上很快得到了行业认可如燎原之势改变了中国印刷业并令人解气地把所有舶来品都赶出了中国大陆 至今印刷业的很多老工人们仍然记着王选老师的功劳他们感谢王选感谢方正他们由此离开了有害的工作环境和陈旧的工艺而变成了明亮照排机房的操作计算机的新工种 可以讲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一个行业的企业和带头人这种成功的例子国内不多 王选现代毕昇众望所归 传承文明继往开来 方正对中国印刷业的贡献 1告别铅与火使中国印刷同步世界平印潮流 2告别纸余笔引导媒体行业电子化办公 3中文字体种类创新发展推陈出新 4中文制作软件符合国情和文化特点抗衡国外巨头 5参与制定印刷数字时代新规范业界有了中国声音 6探索电子书新领域保存我们古老文化财富 7国内最早开展全媒体研究融入全球风暴 我们承担引导行业的责任我们人人争当新时代毕昇

活字印刷影响世界 传承信息普及教育 规范理论解放思想 加分艺术造诣积聚文化财富 西传的新丝绸之路特别是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将中国许多的文化文明传到了西域和欧洲 但是在中国传统印刷经年不变西方现代印刷的兴起返回中国彻底使之绝技了 由于文化相同的原因活字印刷在亚洲更易传播包括日报朝鲜东南亚南亚都将活字印刷发扬光大 几乎每项许多文明的进展都和印刷发生关联 马丁路德金赞扬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加传扬

研究中国古代印刷的意义 1探索我们历史的精华因为印刷不仅是工业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不同文字的复制蕴含本民族的历史积淀 2虽然近代史中国印刷落后了被西洋工业化印刷后来居上不过新世纪后我们在这个领域奋起直追王选老师被誉为当代毕昇我们应为古老文明的焕发新春而自豪为方正所承担的历史责任而自豪 3工业化印刷和手工坊制作的相辅相成印刷有大众化媒体传播作用还有个性化的审美收藏作用不同工艺和流程对于其价值影响甚大在文物收藏复制装帧复

我们

统的印刷工艺 4这就是为什么宣纸印刷雕版印刷至今仍然不可取代的原因 5结合现代工艺改造古老工艺俩者结合应该是印刷技术的一个方向之一 中国印刷史点滴 感受中华文化精髓 提高工效扩大读者群体-1000 工匠 毕昇 宋 活字印刷 承载信息传承文明-1500 宫人 蔡伦 东汉 造纸术 战争经济-1000 不详 宋 火药 交通路政-3000 黄帝 春秋

指南针 重要意义 早于国外 距今 发明人 发明年代 图示 石刻 甲骨 竹简帛书抄本雕版活字机械印刷 材料的发明油墨纸张装帧 工艺的进步石版木板泥版 ┃文字雕刻技术┃ ━━━━━┓ ┏━━━━━┓ ┃甲骨契刻 ┃ ┃工具物料┃ ┃书籍装帧 ┃ ┃发明发展 ┃ ━━┳━━┛ ┏━━━━━┓ ┏━━┻━━┓ ┃文字起源 ┃ ┃青铜器刻范┃ ┃发 展 ┃ ┗━━┳━━┛ ┃记事符号 ┃ ┃石 鼓 文 ┃ ┃象 形 文 ┃ ┃秦 石 刻 ┃ ┗━━┳━━┛ ┃甲 骨 文 ┃ ┃熹平石经 ┃ ┏━━┻━━┓ ┏━━┻━━┓ ┏━━┻━━┓ ┃ 大 篆 ┃ ┃三体石经 ┃ 墨发 明 ┃ 简 册 ┃ ┗━━┳━━┛ ┗━━┳━━┛ ┗━━┳━━┛

┏━━┻━━┓ ┏━━┻━━┓ ┏━━┻━━┓ ┃ 小 篆 ┃ ┃凸刻文字 ┃ ┃笔 发 明 ┃纸卷轴装 ┃ ┗━━┳━━┛ ┗━━┳━━┛ ┗━━┳━━┛ ┏━━┻━━┓ ┏━━┻━━┓ ┃ 隶 书 ┃ ┃反刻文字 ┃ ┃纸 发 明 ┃ 纸旋风装 ┃ ┗━━┳━━┛ ┗━━┳━━┛ ┗━━┳━━┛

┏━━┻━━┓ ┏━━┻━━┓ ┏━━┻━━┓ ┃ 楷 书 ┃ ┃木刻大印章┃ ┃纸 写 本 ┃ 纸经摺装 ┃ ┗━━┳━━┛ ┗━━┳━━┛ ┗━━┳━━┛ ┏━━┻━━┓ ┃雕版印刷术┃ 采木 碎木 熬木 过滤 制浆 抄纸 晾纸 后期处理 包装 现代化的造纸工艺机械化生产工期短产量高 逻辑性 心理活动 交响曲 十四行 象棋 油彩素描 拼音 西方 意会不可言传 第三人称 丝竹 律诗 围棋 工笔泼墨 象形 中国 推崇 小说流派 音乐 诗歌 棋类 绘画 字形 闪亮登场毕昇 凸印之祖中国泥活字 1中文字体的百花齐放得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中文字体的特点字数的繁多造成中文字体计算机描述是一个天量的信息比西文是几个数量级 3最早的算法由王选老师提出并申请了专利特别是在80年代的硬件设备基础上其汉字字库的生成保存调用都极其巧妙 4是跨越23代直接到4代的汉字处理技术具有国际水平5随着计算机速度的加速储存技术的日新月异今天的新型字体越来越多 6引以自豪是这个唱主角的是方正人至今大多数的字形知识产权所有者是方正电子公司 个人 不好评价 不定 无 数本灵活 慢 手抄 民间 好 好 中 多批次低 中 雕版 官方 一般 不如雕版 大 大批量低 快 活字 承印方 艺术性 产品质量 基础投资 成本 速度

篇2:中国印刷历史发展

唐朝初期,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用梨木或枣木作版材,用刀把图文刻出来,然后在版面上涂上墨,然后将纸张覆盖在着墨的印版上,再用刷子在纸上施加压力刷拭,完成图文的转印。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每一新的图文信息都需要一重新雕刻一块新的木版,而木版的雕刻过程是很费力费时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最早也是出现在我国。

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活字由单个字符组成,可以组合在一起印刷出相关图文信息,用完拆开后又可以重复使用。

随着雕版技术和活字印刷的发展,公元1340年,我国发明了彩色雕刻套印版,即将同一版面的内容,按色彩要求雕刻成几块同样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颜色从最初的两色到后来的五色和七色。到17世纪20年代,发明了木版水印版,其印刷品刻工精细、颜色妍丽、浅深适度、鲜丽如生。

活字发展到14世纪,德国人谷登堡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当时印刷技术成果,发展出了铅、锑、锡合金活字,使文字印刷的成本大大降低、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为世界印刷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谷登堡是首先使用活字印刷的欧洲人,历史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不丰,目前还不能确定他是否借鉴了东方国家的活字工艺而发展出铅活字还是其独立研究的结果,应该说,谷登堡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在使用了活字印刷而是在发展活字的铸造工艺方面。谷登堡并不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人,11世纪初期我国首先发明了胶泥活字,但耐硬度还不十分理想,中国的活字技术发明后较早地传播到今天的朝鲜地区,13世纪中叶朝鲜人使用青铜铸造活字,约一百年后,谷登堡发展出铅合金活字工艺,更容易铸造,印刷效果更加精良,但铅是一种公认具有较高毒性的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

1845年英国人制成了由重铬酸盐与胶组成的感光液,从而实现了用照相的方法制作铜锌版,这是印刷历史上又一重要发展,结果是由于将摄影的图象引入到印刷,人类复制现实的能力向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对于历史资料的记录来说,意义重大。

早期的印刷是在手工操作的木制印刷机器上完成的,古登堡的时代就是这一类型,当时要完成200页的印刷品往往需要一整天的繁忙工作,如图:

17世纪中叶,同样是一天的工作时间,则可以印刷出2000个页面的印刷品,效率提高了10倍。今天,海德堡的SpeedMaster(速霸)系列平版胶印机则可以每小时印刷超过1万份单张印品,如果以天计算,效率则又提高了至少百倍以上,如图: 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给印前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化的变革;文字排版由手动照排机发展到全自动激光扫描式照排机,使文字排版从铅与火时代跃进到电与光时代。70年代,电子分色机的发明使用,使图像处理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90年代,随着专业领域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高速发展,在印刷产业技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商业印刷的作业流程逐步实现更加完善的数字化。尤其在印前领域,而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的出现给当代印刷业带来了又一次革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扫描、数码照相机、直接制版、数码打样、数字印刷机等设备实现了数字式联合作业,如图:

篇3:中国古塔的历史与发展演变

塔原本产生于印度, 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公元前五、六世纪时, 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塔就是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用的建筑物。古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葬佛舍利、佛骨等的“萃堵波”, 属于坟冢的性质;另一种是所谓的“支提”或“制底”, 内无舍利, 称作庙, 即所谓塔庙。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 随着佛教的传入, 古印度的塔也随之传入我国, 并与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民族文化相结合, 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古印度的“支提”就发展成为我国的石窟寺, 而埋葬和供奉舍利的“萃堵波”则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古塔。

从我国的文字发展历史来看, 在早期的汉字中并没有“塔”字。佛塔传入中国时, 它的名称被译成各式各样, 人们发挥着各自的才能, 有的音译, 有的意译, 也有按形状译的。于是出现了萃堵波、私偷簸、偷婆、佛图、浮屠、浮图、方坟、圆冢、高显、灵庙等各种名称。以后, 人们根据梵文“佛”字的音韵“布达”, 造出了一个“答”字, 并加上一个“土”字旁, 以表示坟冢的意思。这样, “塔”这个字既确切地表达了它固有的埋葬佛舍利的功能, 又从音韵上表示了它是古印度的原有建筑, 准确、恰当而又绝妙, 于是“塔”的名称流行广泛。

二、塔的中国化

塔的最初用途是坟墓, 是用来埋葬佛祖舍利的。由印度到中国, 塔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原来的实心坟墓变为空心楼阁。建筑结构的巨大变化, 实际蕴含着文化内涵的微妙差别。坟墓是用来埋葬死者的, 而楼阁则是居住或观光之所, 二者对比, 表明印度佛教 (这种印度的文化) 进入中国之后就被中国的入世文化所改造。

印度的萃堵波和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就是外来文化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也是中国古塔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和古印度的萃堵波相比, 中国古塔从形式、结构、布局和功能等方面,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印度半圆形的萃堵波一传入中国, 首先就和我国原有的高贵而显赫的建筑形式——楼阁相结合, 出现了楼阁式塔。以后,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金刚宝座塔、过街塔等, 也相继出现在我国大地上。

在古印度萃堵波的前后左右, 虽然还有少量的附属建筑, 但都很简单。在中国古塔的周围或旁边, 却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这些建筑群中, 有殿堂, 有走廊, 有轩, 也有亭。最初, 塔在寺的中心。佛殿、佛堂等, 围绕着佛塔修建、布局。随着佛殿在佛寺中地位的提高, 殿、塔并列, 或者将塔放在殿后, 以至移于寺外, 但古塔始终没有离开殿堂, 这是古印度萃堵波与我国宫殿、府第等建筑形式相结合的结果。

塔, 这种建筑把外来的因素与传统的建筑结合得如此恰当高妙, 可见, 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的聪明智慧与创造才能不能不令人敬佩。因此, 我国的古塔不但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 而且也富有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 从而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成为绚丽灿烂、美不胜收的一朵建筑奇葩。

三、佛教与中庸之道对古塔的影响

佛教来到中国一边宣传人生在世, 一切皆苦, 人生就是无边的苦海;一边又为人们描绘了来世的天国幸福。因此, 教育人们只有一切以佛教教义为准则, 修炼心性, 排除欲念, 方可进入“涅槃”, 修成正果。“舍利塔”是用来掩埋“舍利”的, 那层层向上挺拔的塔身, 一反中国传统建筑向平面展开, 反而将人们目光引向上苍, 诉说着佛门教徒摆脱现实苦难, 向往天国幸福的至诚愿望。然而, 中国传统建筑多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 少有强调单座建筑, 甚至强调建筑高耸入云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古建筑由于受土、木结构承重力的局限, 更是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 传统建筑均强调组群的统一、和谐, 建筑单体平易、容易接近, 甚至贴近地面。最终通过水平面的铺开来烘托宏伟、浩大的气势, 而抑制单体建筑的凌空出世。即使对于这些不得不向高空发展的佛塔, 也以多重的水平线来削弱其拔高之势。从而, 在立面上取得一种垂直与水平构图的“中庸”之美。在中国无论是密檐式塔、楼阁式塔, 还是由此繁衍而出的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在强调垂直构图的同时又用大量的水平线条去中和、削弱它, 反映了中国人矛盾、复杂、折衷的心理特征。

四、中国古塔的发展阶段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我国现存古塔、古塔遗址的调查分析得知, 古塔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东汉到唐朝初年, 印度的萃堵波开始和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互相结合, 是不断磨合的阶段, 为古塔发展的第一阶段。

佛教初入中国时, 人们对佛、舍利、萃堵波等等印度佛教名物是十分陌生的。佛教的教义与中国固有的王权思想、儒家学说、宗教信仰等存在着分歧、冲突, 为了生存, 佛教不得不采取了调和的立场, 力争以人们习惯或熟悉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来自印度的半圆形的萃堵波自然也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形态, 它势必要在迎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改变其本来面目。由于时间久远, 当时的建筑已经没有实物, 但是我们借助文献记载得知, 中国最早期的佛塔主要是楼阁式的建筑。

第二, 从唐朝经两宋至辽、金时期, 是我国古塔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也是我国古塔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两宋时期古塔的建筑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塔的总体数量较前代大增, 建塔的材料也更为丰富了, 除了木材和砖、石以外, 还使用了铜、铁、琉璃等材质。阁楼式、密檐式、以及亭阁式塔正值盛年, 花塔和宝箧印经塔又现异彩。这一时期, 是从以木塔为主转向以砖石塔为主的最后阶段。由于材料的改变, 使建筑造型与技术也相应有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塔的平面从四方形逐渐演变为六角形和八角形。

由于社会风习的变化, 唐与宋、辽、金时期的古塔, 在审美特征上也有了明显的差异。大致来说, 唐时修建的塔一般不尚装饰, 唐人追求的主要是简练而明确的线条, 稳定而端庄的轮廓, 亲切而和谐的节奏, 唐塔表现出来的是唐人豪放的个性和气度。而宋人却是追求细腻纤秀, 精雕细琢, 柔和清丽, 所以宋塔的艺术便在装饰的、表现的、外在等方面开拓新的境界, 极力渲染其令人目眩的轮廓变化和颇有俗艳之嫌的形式美。至于与宋对峙的辽和金, 则是在唐风宋韵的混合当中, 谱写了中国古塔的黄金时代里又一辉煌篇章, 宗教内在的感染力, 是造塔者极力要表现的唯一主题。

第三, 从元代经明代到清代, 是我国古塔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元代以后, 塔的材料和结构技术, 再无更高的突破, 只是在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元、明、清时代, 藏传佛教——喇嘛教 (印度佛教的一个分支) 传入内地。由于人们对喇嘛教的提倡和重视, 使造塔者的目光投向了佛教的发祥地, 于是印度古塔、喇嘛塔纷至沓来。这种塔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半圆形的覆钵, 在其上安置长大的塔刹。覆钵之下, 建一个高大的须弥座, 半圆形覆钵还基本上保存了坟冢的形式。这种带有强烈异域风格的塔, 长期保持了它们那庄重硕壮而又丰满的造型。

明代以后还出现一种塔的形式, 那就是金刚宝座塔。这种塔在佛教内容上, 属于密宗塔。它以金刚界五方佛为供奉对象, 并象征须弥山五形。这种塔的形式实际上是仿照印度佛陀伽耶金刚宝座塔的形式。清代, 佛教衰退, 因此在建塔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因此整体来看, 从元代以后, 塔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佛塔的建造却处在不断衰落之中, 它们大多是粗制滥造的, 几乎没有审美价值可言。

五、结语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 塔开始在我国兴建, 并逐渐与我国文化相融合, 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它们历经时代风雨, 饱经人世沧桑, 依然挺拔峻秀, 竞放异彩, 使祖国的锦锈河山更加雄伟壮丽。古塔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 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 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摘要:在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 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 其造型之美, 结构之巧, 雕刻、装饰之华丽, 均堪与我国其它种类的古代建筑相比。而塔这种建筑并不是我国的固有类型, 而是外国的一种建筑。在传入我国以后, 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

关键词:古塔,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驭寰.佛教寺塔.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2]张驭寰.古建筑丛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世仁.中国古建筑探微.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篇4:中国印刷历史发展

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式开馆。在许多不知情的人看来,或许这一切都进行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然而,通过张馆长的介绍,我们才了解到当初筹建博物馆背后的酸甜苦辣。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文明之母’。但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建立之前,国内根本没有与印刷相关的博物馆,完全是一个空白。而德国、美国、英国、土耳其、韩国等都有大小不同的印刷类博物馆,尤其是德国的谷登堡博物馆已经拥有百年历史。为此,自1982年开始,印刷战线的一些老红军战士就呼吁在国内建印刷博物馆。”张馆长在讲述建立博物馆缘由的同时,也十分感动于当时所有人为此所做的努力。“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根本拿不出钱来建博物馆,所以打了报告之后,这件事一拖就拖了10年。直到1992年,这些印刷界的170余位老红军战士,联名再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建印刷博物馆,才将此事提上了日程。”

但在国家经济非常困难且提出严禁建楼堂馆所的情况下,要如何筹建印刷博物馆?张馆长说:“当时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进行国内外集资。由当时国家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副部长范慕韩老先生牵头,因为他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威望。尽管他当时已经80多岁,可依旧为此事积极奔走,并召集印刷工业器材协会和中国印刷技术研究会一起进行集资筹办工作。”据张馆长回忆,当时一共集资了2200多万元,开始筹建现在这个5500平方米的主楼。“最令人感动的是,香港的印刷商会、印刷工会和印艺学会3家联合起来,为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他们的领导一起在香港街头徒步募捐了800多万元,占总集资额的三成以上,可见香港同胞有多么爱国。”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这样中国印刷博物馆在众人的支持下建立起来了。为了充实博物馆的展品,当时还向国内外发出了倡议,张馆长说很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有文献资料、印刷精品和印刷设备等,其中很多甚至是镇馆之宝。

博物馆的展示:三大印刷里程碑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第二年,即1997年9月,张馆长被从北京印刷学院的学生处调到博物馆工作,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可以说,张馆长亲眼见证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对所有工作也都非常熟知。也正因如此,在谈到博物馆的馆藏和展示内容时,张馆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了详细情况:“现在博物馆的总体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主楼共4层,其中1~3层是展厅,4层是办公区;此外还有一个2300平方米的地下展厅。虽然现在大部分文物都是复制品,但由于我们自身经济实力的问题,能够说明各个时期的脉络就可以了。”

在张馆长的详细介绍之后,我们对整个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总体来看,整个馆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内容:三层是源头古代部分,贯穿了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然后一直到清代;二层是近现代部分,也是三层的延续,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和发展,到印刷术外传世界各地,直至1987年王选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发明了激光照排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从而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一层主要介绍印刷数字化,即王选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发明的激光照排;地下展厅主要介绍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印刷机以及制版机、照排机、照相机、分色机等相关设备。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计算机汉字处理,是我国有知识产权的3个印刷里程碑。”张馆长说,“当时博物馆开馆,德国谷登堡博物馆的馆长也前来参观,认为我们的展示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双方还建立了友好关系,互设展台。”据张馆长向我们介绍,现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不仅在德国谷登堡博物馆有200多平方米的展台,而且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高等出版专科学校也有100多平方米的分馆。此外,2008年澳大利亚亚洲文化中心也增设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让当地华人的子孙后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这三大分馆的设立,不仅证实了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而且对宣传中国印刷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的意义:传承印刷文化

除了在国外设立分馆外,中国印刷博物馆在传承印刷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正如张馆长所言:“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走出去首先要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印刷博物馆恰恰就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例如,我们经常代表国家进行展出,像在俄罗斯、美国、德国、希腊、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等举办的图书交易博览会,观众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时都赞不绝口。”

“印刷博物馆本身还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的丰碑。我们希望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延伸,既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据张馆长介绍,近些年中国印刷博物馆每年都参加国内的图书交易博览会,不断推广“中华印刷之光”这个展览品牌。“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华印刷之光’走遍全国、走遍世界,对全国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印刷从业人员是对印刷历史的学习。”

此外,中国印刷博物馆还为国内印刷界的企业文化做了大量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印刷界的企业对文化的需求也很多,他们希望除了参观展览之外,也有自己的展览室或小型博物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发挥自身优势得到了一些收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博物馆的未来:加强四大功能

如今,中国印刷博物馆不仅是人们了解中国印刷史和印刷文化的窗口,也是启迪心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那么,今后中国印刷博物馆将如何发展呢?张馆长表示,这些年他们在博物馆的发展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未来要继续加强“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这四大功能。

在收藏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实展品内容,不能天天老面孔,而是持续迎来新面孔。这需要不断加大宣传,一方面吸引更多爱国人士的捐赠,另一方面也要筹集经费买入一些有必要的文物。

在展示方面,要努力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人气提升了,作用才能发挥地更好。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中国印刷博物馆,了解印刷的历史和文化。

在研究方面,要对馆藏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清晰其价值和来龙去脉,知道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样也可以让观众有详细的了解,而不会“看不懂”。

在教育方面,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对各地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热情接待,深入浅出地讲解。也就是说,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除此之外,继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中国印刷博物馆未来努力的方向。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将博物馆办得越来越好。

篇5:中国印刷历史发展

【内容提要】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2014年7月3日,为期4天的2014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隆重开幕。在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E6馆主会场举办的印刷周主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发表了题为《推动中国印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演讲中,王司长首次发布了2013年中国印刷业发展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王司长表示,根据2014年印刷企业校验的统计,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这是前年中国印刷业的增速首次从2位数回落到1位数(9.6%)后,去年的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王司长强调说,“2013年中国印刷业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中部地区印刷产值平均增长率达20%

“从2011年到2013年,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印刷产值由1094亿元增长到153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0%,远超11%的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总额由原来20亿美元增长到38.9亿美元,对外加工贸易额由31.3亿元增长到62亿元,几乎都翻了一番。”

王司长表示,以上成绩,印证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印刷业作为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

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3075家,资产总额为624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占全行业的59%,显示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主力军地位继续巩固。这批企业实现印刷产值581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工业增加值148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4%,利润总额49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

王司长强调,虽然这批企业产值增速有所下降,但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均快速增长,说明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在持续提高。

“目前,我们印刷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已经超过40家。同时,近年来分工较细特点明显的绿色印刷、数字印刷、艺术品印刷等中小企业数量快速上升,影响力日益扩大。”她表示,中国印刷业基本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辐射、中小特色企业协调补充的良好发展态势。

各类印刷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王司长表示,近年来,中国各类印刷产品之间的比例和整体结构在持续优化。

一是出版物印刷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不变。反映在数据上,从2011年到2013年,出版物印刷产值由1313.9亿元增长到1585.6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5%左右。书刊印刷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二是包装装潢印刷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反应在数据上,2013年,包装装潢印刷产值达到7742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65%提高到2013年的75%。

三是高品质书刊和商品包装的印刷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高品质书刊主要使用涂布印刷纸,一般用于摄影艺术画册,儿童图画书,高档彩色杂志等;高品质商品包装主要使用白纸板,一般用于高档化妆品,食品盒等。

“反映在数据上,我国涂布印刷纸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8.9%提高到2013年的15.4%,白纸板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27.2%。目前,我国印刷产品结构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呈现品质化、个性化、订制化的多元发展趋势。” 王司长强调说。

500多家印刷企业已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

“三年来,绿色印刷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果。绿色印刷标准,检测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全国10多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将基本实现绿色印刷。”

王司长表示,为发挥引导激励作用,总局从2012年开始就多方呼吁国家对绿色印刷给予扶持奖励。在阎晓宏副局长的协调下,财政部文资办在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专项扶持。

“据估算,这些财政扶持至少带动了社会50亿元的绿色印刷投资。中央财政政策是方向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两市财政分别拿出3000万元和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绿色印刷。对于扶植印刷业实现环保、节能、品质、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印刷实现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

谈到数字印刷发展时,王岩镔表示,2013年,我国数字印刷实现产值1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3%,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全国共有专营和兼营数字印刷企业2488家,数字印刷生产设备7715台(套)均比上一年增长两倍多。

“与传统印刷相比,数字印刷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我在去年按需印刷论坛上讲到,发展数字印刷,理念决定方向,软件重于硬件,增值赢得未来。这一年来,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业内各方对数字印刷发展的模式、技术和运营路径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积极的进展。”王司长表示。

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增长8.5%

2013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860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而我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为83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5%。

“数据显示,近两年虽然国家对外贸易整体增速放缓,但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却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王司长强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培育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外向型骨干印刷企业,而且这些骨干企业还带动辐射了一批中小特色印刷企业的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了中国印刷产业的整体素质。

篇6:中国印刷历史发展

(一)互联网+ 2015年互联网+被各个行业热炒,中国的龙头包装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天赐良机,纷纷斥巨资进军。美盈森以3264万元收购汇天云网51%股权,后又出资5亿元设立互联网包装子公司小美集科技有限公司。合兴包装设立厦门合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网络公司,东港股份布局电子发票业务,安妮股份涉足互联网营销和游戏行业。另外长荣股份、劲嘉股份、盛通股份、东风印刷等均已注入互联网基因,进军智能健康领域或云印刷等市场。

(二)破产倒闭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些前几年激进扩张的民营包装印刷企业终于尝到了苦果,倒闭潮频频发生。2015年,拥有6家子公司的大型纸包装集团,年产值逾7亿的昆山惠宇包装集团资金链断裂;广州最大的民营印刷企业丰彩彩印破产倒闭;靠包装印刷起家,产值200亿的民营500强的江苏天地龙集团被法院宣告破产;西南区最大的纸箱基地金山鑫泰永川公司疑因资金链断裂停产;全国包装前五十强安徽南峰润邦绿色包装及巢湖胜达包装深陷企业互保门;江苏龙头包装企业吉春集团传出破产重组消息;江苏另一家包装集团常州时代包装因欠债导致企业用地被查封。

(三)原纸涨价

2015年3月份,在东莞水乡片区57家造纸企业提前退出的刺激下,珠三角迎来一波纸价三连涨。到了2015年年底,受到雾霾的影响,华北地区数以千计的造纸企业被迫停产限产,导致造纸供需平衡出现微妙变化。2015年12月,玖龙纸业连发4张涨价信,理文、山鹰、联盛、金洲等大型纸业纷纷涨价。

(四)旺季不旺

受到城镇房地产泡沫、农村经济萧条、实体企业利润下滑等诸多因素影响,2015年,包装的下游客户发生行业倒闭潮。家具、纺织服装、智能手机、LED、鞋业、建陶、卫浴、玩具等包装用量很大的行业均发生密集倒闭潮,造成包装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年年如期而至的生产旺季竟然没有到来。

(五)最低工资标准

2015年政府继续采取从包装等实体企业抽血的方针。各地政府大幅提高了工资标准,上海、深圳、东莞均提升了200元/月,广州一次性上调345元/月。有行业老板分析,企业要为此搭上约1%的利润。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克。而上海也将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个大类行业中的71个中小类行业列入上海市工业VOCs重点排放行业,最终收费标准将达到20元/千克。

二、中国包装印刷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具有万亿市场规模。近十年来,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2500多亿元,到2009年突破1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2014年国内包装工业总产值完成14800亿元,包装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支撑性产业。

图表 国内包装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国内印刷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导致包装行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小批量、个性化订单众多:包装行业下游涵盖食品饮料、医药日化、家电通讯等诸多领域,包装种类纷杂、标准化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PET瓶和金属罐包装标准化相对较强,形成寡头企业;纸包装和软塑包装需求个性化,行业非常分散;

(二)单品价值低、运输半径限制:包装物产品的价值量通常较低,受到运输半径限制,包装企业通常需要贴近客户建厂生产,导致包装行业区域分散,龙头包装企业需要跨区域布局,非上市公司在资金投入能力方面不具备优势;

(三)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除了具备一定技术要求、高端产品的包装,大多数中小包装企业产品档次、附加值含量低,缺乏设计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盈利水平较差(毛利率低于20%)、投资回报率低。优秀包装企业一般不接毛利率过低的订单,也很少对落后的中小包装企业进行并购。

图表 包装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

上一篇:我的博士姐姐作文300字下一篇:镇对养老院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