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2024-04-21

印刷质量解决措施(精选8篇)

篇1: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印刷企业质量管理新措施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印刷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印刷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在印刷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拥有大量的生产订单,生产任务饱满之外,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物资消耗两个方面。然而,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就印刷产品来讲,时不时地会出现丢字、多字、错别字、蹭脏、文字模糊不清、色彩不正、尺寸不标准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技术水平问题、设备硬件问题环境条件问题.还有操作者的责任心问题。特别是后者,有些问题往往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或是因为赶任务而忽视了质量的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小的质量问题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大的质量事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这就不得不引起企业和全体员工的重视。

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关于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有两种含义,狭义的质量单指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指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概括起来讲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指产品满足使用要求所具有的特性。产品质量如何,就是根据它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来判断。在既定条件下,讲提高产品质量,就是指提高优质品率和一等品率。工作质量,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工作的质量。它不像产品质量那样直观具体,不易定量考核,但却体现在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之中,并且通过企业或班组的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最终通过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表现出来。可见,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而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只有工作质量稳定良好,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关于产品质量检验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的过程。通过检验把关,把不合格品剔除出来.不使它流入下道工序或混入合格品出厂.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也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也叫事后检验阶段。这实质上是 事后把关”.只起到“死后验尸”的作用,所以单纯事后检验把关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于质量控制发生,这也叫作统计质量控制或统计质量。从质量检验发展到质量控制是个大进步。目前,在我们印刷企业里,也比较广泛地运用起一些印前数据控制的手段.如测量仪、密度计等测量仪器。实践证明.它是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良品发展的一种有效办法。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和管理技术的成果.把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各因素的控制,建立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直至使用服务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采用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一个“全”字.全员、全部f]参加.实行全过程管理。它重视人的作用.重视质量教育.强调以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

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样就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工序控制、事先预防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

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就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保证质量的措施,并在企业认真贯彻实施。

1.要经常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质量第一是生产建设的一贯方针.是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认真贯彻这一方针,要*经常的思想教育。企业的员工要有为用客户服务,对企业负责的思想和精神 否则就不会有好的质量。从企业日常接触的质量问题来看,完全由于技术或设备因素引起的比较大量的经常性的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思想问题造成的。比如粗心大意 责任心不强.怕麻烦图省事,弄虚作假,违反操作规程或工艺规程等等.所以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2.要健全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要加强各项工作的过程.不妨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原始记录是通过填写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最初直接记录。如产量、质量的记录、设备运转情况和出勤等。它是企业最原始的信息和质量情报的重要来源.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计划、决策的依据。记录要做到: 数据准确、时间及时、情况完整”。这对分析工作情况、了解产品质量、改进工作质量的依据,是提高产品质量管理的“耳目。

做好测试和计量工作.是认真执行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三是重视标准化工作。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及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依据。标准化工作,就是针对重复出现的事物.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化的过程。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从计划、实施、检查到总结四个阶段.步步都离不开标准.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技术标准(规定标准和本企业自己的标准)。另一类属于管理标准(就是把各项管理的工作程序、办事规程、业务守则、各种职责、条例,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企业要号召和要求员工按照标准来进行操作。

四是要有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凡是从事印刷的人都知道.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各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出现质量问题找不到责任者.查不到原因.就谈不上改进和提高质量了。所以要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质量管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要求各个岗位和每个员工,都要明确规定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功过分明,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考核”。

3.要加强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产品的质量问题.大部分都控制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 特别是印刷企业一定要加强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这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工艺、环境这五个因素。严格执行纪律,保证工艺的质量 把以上五个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 及时地消除不良因素.就能保证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和优质品,这是现场质量管理的核心。关于人的管理 这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要求操作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的思想和对企业负责的责任感 按工艺要求生产。关于材料管理 不仅要入库还要建立材料管理台账,对易变质的材料要定期抽检 以保证使

用材料的质量。关于设备管理,要正确地使用,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运转正常。关于工艺的管理 要求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规程进行操作。关于环境的管理,要求工作现场清洁、布局合理 工具、物品存放有序 做到文明生产。

二是定期综合分析 掌握质量动态。企业要经常了解生产现场的质量现状,系统地分析质量发展动态,以便有效地预防事故。控制质量,掌握质量动态的主要办法就是定期对原始记录和台账加以综合统计和分析,从中看出问题,找出规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企业掌握质量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品质量指标,如产品质量特性值和优等品率、一等品率;另一类是工作质量指标,如合格品率、废品率、返工率等。要定期分析产品质量,寻找原因和责任者,发现废品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以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减少或杜绝废品。对废品和质量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即找不到原因不放过;没有提出防患措施不放过,当事人没有得到教育不放过。”

三是搞好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保证产品质量最基本、最起码的职能。检验的内容包括:进厂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工艺装备、工艺规程、加工方式、半成品、成品及包装等。检验的方法是按工艺分段,有预先检验、中间检验和最后检验三种。特别是最后检验.是在成品出厂前进行的建议.这是保证出厂质量不可缺少的检验。

目的不仅在于剔出废次品,而且还在于收集、积累大量的数据、资料,以便指导生产。所以企业要充分应用生产现场质量检验的数据、资料.把制造过程的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到有关工序和部门.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为提高产品质量,有不少企业举办了”产品质量展“、“质量事故分析会”、”质量经验交流会“和开展了“质量月,“质量年“等活动 有力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4系列管理之外.机器设备的好坏及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是重要的条件。那么在机器设备条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地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才会不断地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呢?

一是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现在的工人不好当,因为不是用力气的时代了。现在的工人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从事印刷的工作者,整天与文字、色彩打交道,由于受文化的熏陶,素有”半个文化人“的称谓。随着印刷业的快速发展,一定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才能掌握和了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换代,才能跟上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节拍”,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产品质量才会有保证。

二是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好的产品是干出来的。没有娴熟的操作水平和高超的技艺是干不出好活来的。因此,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努力提高操作水平,要在“练”字上下功夫。要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适时开展一些劳动竞赛、技术比赛、质量比赛等活动,练出一套过硬的操作技能,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在这方面,北京地区有的印刷企业非常重视员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仅坚持在本单位开展技术培训,而且积极参加两年一届的北京市印刷工人技术比赛.选手们不仅取得了名次.有的还摘取了“状元”的桂冠,不仅大大地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产品质量问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影响企业生命的大事,必须引起企业领导和员工上下的高度重视。企业在采取一切措施,抓自身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一些有利提高产品质量的社会活动。比如在北京地区有的企业积极参加市印刷质检站或印刷协会组织开展的评选”印刷质量管理奖”、”印刷质量贡献奖”、印刷管理十佳企业、“质量信得过企业“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企业既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也找出了问题和差距.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篇2: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开拓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公司自成立上海铁道科技有限公司以来,一直以“创产品名牌、树质量信誉,持续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公司的质量方针和发展理念。现将公司目前存在的质量管理不足进行阐述,并对整改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作出布置。

一、现公司存在的质量管理不足

1、基础管理还有待提高,虽然公司引进了许多不同专业的人才,但是由于他们经验的缺乏以及对管理意识的薄弱,很难较快的进入角色。在今年ISO-9001贯标的复审以及产品认证工作,其认证机构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如计量管理、设备管理、现场定制管理等等。

2、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不够严密,部分产品检验人员未按照“三检制”制度实施。现我公司有个别生产车间主管认为产品质量是技术部门的事,自己检不检无所谓,而且质量检查人员有时候工长一句“没问题”就放松的警惕,使得产品在无形之中存在了质量隐患。

3、现场操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虽然公司经常组织职工进行理论的培训,在实际操作技能却培训的很少,使得理论和实际不能有效的结合,而且有时候由于车间人事变动也比较频繁,有的岗位甚至一直出现初级工,再加上职工本身文化程度偏低,使得在产品生产时出现突发事情不能很好的解决。

4、部分产品缺乏检测手段。虽然公司近阶段不断地加大基础设施和质量管理投资力度,但还是存在有部分原材料和部分工序产品未能有效进行检测,虽然有的原材料制定了鉴定周期,但由于鉴定周期长,使原材料质量不能很有效的受控。

二、整改措施和下一步打算

1、提高质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平时进行检查时,可让其和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起进行,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经验,也能锻炼能力,在学习上,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将建议小型图书馆,并购置更多的管理类书籍,以供年轻管理人员安心学习。

2、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和“三检制”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工作,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并在平时不断对其灌输个人、质量、效益之间的利害关系,要把产品质量作为自己的饭碗,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3、加强对现场生产操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培训,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事,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理,使其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

篇3: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一、塑料印刷堵版问题

1. 版辊表面油墨固化导致堵板。

油墨的干燥速度过快, 是由于油墨黏度过高或开机速度过慢导致的。印刷车间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温度以21℃~23℃、相对湿度以40%~60%为佳。室内温度过高, 溶剂挥发速度过快, 就容易堵版, 此时, 可适当加入慢干溶剂或提高车速, 以延缓油墨的干燥速度, 防止堵版。

2. 油墨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堵板。

如果油墨的细度不符合质量要求, 将导致油墨在油墨槽中分布不均, 流动性降低, 从而导致堵版;若油墨存储时间过长, 也会导致油墨溶解性降低, 从而导致堵板。

3. 版辊存在缺陷导致堵板。

在制版过程中, 如果版辊表面不光滑, 或者版辊网眼内部生成疵点, 表面留下缺陷, 都会导致网点丢失, 造成堵版、图案不完整的现象。

二、刀线

1. 表现形式。

(1) 印刷膜卷中出现不规则、粗细不统一且较长的刀线, 从无图案的部分一直延续到有图案的部分。随着刮墨刀的左右摆动, 刀线也跟着移动, 出现一条或者更多条。可通过上下调节刮刀的位置可解决此类问题。

(2) 刀线的出现很规则, 会出现在同一图案的同一位置, 不随着刮刀的摆动而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油墨中有粗糙的颗粒把刮刀顶起, 即使刮刀左右摆动也对其无太大影响。解决这种问题, 需要及时过滤油墨或更换细度较好的油墨。

(3) 刀线大部分出现在最后一个机组颜色上, 在整个印刷图案中贯穿始终, 且不易被发现, 但在与镀铝膜复合后会很容易被发现。发现这种刀线后, 也应立即停止作业, 需要对油墨进行过滤, 将前两组油墨过滤后才能上机印刷。过滤网最好选择140目的金属过滤网。

2. 原因。

(1) 刮刀问题。刮刀的质量和安装方式与刀线的产生密切相关。生产中, 必须保证按时研磨刮刀, 并要得当, 以防止刀线的产生。在刮刀安装时, 也要注意不能使其太突出, 压力也要适当, 否则刮刀容易变形, 呈现出波浪状, 影响刮墨效果, 出现刀线。

(2) 油墨细度影。油墨细度越好, 刀线产生的机会就少, 印刷出来的图案就越好。通常, 油墨细度要求为15μm, 油墨细度过大, 其中较为粗糙的油墨颗粒在高速印刷中会很容易把刮刀顶起, 从而产生刀线;过于粗糙的油墨颗粒还会损伤刮刀、版辊, 影响版辊使用寿命。

三、印刷图案出现水纹

水纹主要是由于印刷版辊网眼太深, 油墨黏度低或添加了过量稀释剂造成的。只需在制版时控制好网眼深度, 在印刷过程中提高油墨黏度即可解决这类问题。

四、印刷咬色

前一组油墨固化的过慢或者后一组颜色的压力太大、车速过快、黏度太高会造成咬色现象, 需要调整油墨黏度或调整后一组颜色的压印辊压力来进行处理。

五、印刷膜卷反面粘连

膜卷印刷后, 若印刷颜色反黏到印刷薄膜的背面, 且油墨被黏下, 图案被破坏, 这种现象叫反面粘连。其解决办法如下。

1. 用手触摸印刷图案处, 感觉其是否完全固化, 如果没有完全固化, 则需要添加快干溶剂, 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

2. 检查收卷压力是否过大, 收卷膜卷有无变形, 并适当地减少收卷压力。

3.检查膜收卷时的温度有无回复到常温, 若收卷时薄膜还发热, 则需要出风系统在收卷前吹冷风, 确保在收卷前薄膜温度恢复到常温状态。

4. 用手触摸薄膜的印刷表面, 薄膜带静电情况是否严重, 若带静电, 则需要检查印刷机的地线, 确保地线接通。

六、印刷牢度不良

表现为油墨印在塑料薄膜上, 用胶黏带剥离检测印品, 油墨容易被黏下。主要是由于聚烯烃薄膜电晕处理不良, 油墨与被印材料亲和性不良, 混合溶剂配比不对, 印刷车间相对湿度变化大;塑料薄膜本身印刷适性极差, 经电晕处理后仍不合要求等。

其解决办法如下:检测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是否达到要求。调整溶剂配比或更换油墨。尽量将印刷车间的湿度控制在50%~60%, 室温控制在18℃~23℃, 并保持环境清洁, 空气流通, 并及时更换所用的被印材料。

七、套印不准

主要原因有印刷车间温度、湿度不当, 烘箱温度过高易导致薄膜变形;印刷色序安排不当;各机组前后压印辊的压力不匹配;传动齿轮与版辊未锁紧, 使版辊发生移位或弯曲而使版辊不稳定, 影响套色精度。

篇4: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本文中,笔者将以Excel 2013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绘制柏拉图的方法及其在印刷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巧用Excel,绘制柏拉图

1.处理数据

以某印刷企业某统计月度内印刷质量缺陷发生的次数为例,在Excel中输入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按照B列降序排列。

为便于数据处理,需要在数据的右侧加入“累计百分比”和“横轴次坐标”两列数据,作为表格的C列和D列。其中,C列数据输入的公式为:=SUM(B$3:B3)/ SUM(B$3:B$9),代表此不合格项以及之前所有的不合格项的频次占不合格总频次的百分比。D列数据输入的公式为:=COUNT(B$3:B3)/ COUNT(B$3:B$9),代表假设横坐标的终点长度为1,每种不合格项在横坐标轴上对应的位置(根据最后的计算结果,相当于“墨皮”不合格项在横坐标上位置为0~0.143,“色差”不合格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0.143~0.286,以次类推……)。

为了便于最后图形的绘制,需要在表头下插入辅助行(便于画折线时使用)。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如图1所示。

2.生成柏拉图雏形

选中A3至C9单元格区域,然后在插入选项中找到“插入图表”选项,并在左侧图表类型中选择“组合”,在右上方选择“簇状柱形图-次坐标轴上的折线图”。在下方选项中将折线图作为次坐标,最后单击确定,即可在工作区得到柏拉图雏形。

3.编辑绘图区域数据

将图表标题改为“印刷缺陷分布”。单击图表区域的任何位置时,会显示图表工具选项(如果没有选中图表,而是选中了表格的其他位置,如单元格,图表工具选项可能会消失,当再次点击图表区域时,图表工具选项会再次出现),在图表工具选项“设计选项卡”下,依次单击选择添加图表元素、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操作完成后的结果如图2所示。

右击做好的图表,再单击“选择数据”,会得到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系列1”,然后单击左侧“图例项(系列)”的“编辑”,随即会出现“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删除系列名称框中的原有内容,并输入“频次”或者点击选择B3到B9单元格,再点击确定。

选择“系列2”,同样单击左侧“图例项(系列)”的“编辑”,删除系列名称框中的原有内容,并输入“累计百分比”或者点击选择C2至C9单元格区域,并点击确定,此时折线图的左端已从“0”点开始。然后点击“选择数据源”对话框右侧的“水平(分类)轴标签”中的“编辑”,选取D2至D9单元格区域,然后点击确定。

对绘图区域数据进行以上步骤的的编辑后,你会发现这幅图表越来越清晰。它代表的是印刷车间的印刷质量缺陷情况,其中柱状图代表某一种缺陷发生的次数,折线图代表的是累计百分比,一目了然。

4.编辑坐标轴

为了让图表更加清晰,我们还要对坐标轴进行一些修改。首先右击次要横坐标的任何位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则会在Excel工作区的右侧出现对应的编辑选项,选择设置坐标轴位置为“在刻度线上”。再找到“标签”选项,设置标签位置为“无”。设置完毕后图表上将不再显示次要横坐标刻度。

在图表上单击左侧纵坐标轴,然后将“设置坐标轴格式”中的坐标轴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50。再单击图表右侧纵坐标轴,然后将坐标轴选项中的最大值改为1(即100%),为了便于阅读,可以将主要间隔值设为0.2,即20%。

5.编辑图形

为了让图形更美观、柱状图更饱满,并且与折线图相呼应(折线图同时以坐标轴的0点和柱状图第一根柱子的左下角为起点,第一个折点从第一根柱子的右上角穿出),可以对图形进行必要的修改。

选中图表上任意一根柱子,右击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这时将系列重叠和分类间距都设置为“0”。然后单击左边的填充与线条,可以对柱子设定边框颜色和边框宽度。

到此,印刷工序的印刷缺陷分布柏拉图就绘制完成了,最终效果如图4所示。

另外,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每次只选定一种对应的柱形,单独对每一种不合格项对应的柱形图设置不同的填充颜色。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坐标轴的字体和文字大小进行设置,也可以选择是否将数据标注于图形上方或标注于坐标轴下方,以适合不同的场景应用。

利用柏拉图进行产品质量分析

从制作好的图形上我们可以比较直观、清晰地看出,“墨皮”“色差”“脏版”是本统计月度内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占到了总缺陷的80%以上。所以在进行质量改善时,我们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墨皮”“色差”“脏版”的原因调查分析和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上。这样做,虽然暂时忽略了其他质量缺陷,却能以花费相对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改善占比较大的主要质量缺陷。

本文对柏拉图的制作和分析进行了阐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柏拉图同样适用于印刷企业的印前及印后工序的质量管理分析及质量改善活动。此外,柏拉图也可以用来统计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者结合生产成本,将不合格产品的数量与价格相乘获得质量损失金额,制作成质量损失柏拉图。总之,柏拉图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以不同的统计量(因素)进行绘制,从而找出有效改进的着力点。

篇5: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在医学检验中需要用到很多先进的技术,还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运用这些方法对医学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除了技术问题外,受检验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对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后,再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定制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医学检验的过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样本采集的过程,另一个就是样本检测过程。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原因是出在这两个阶段中。

1.样本采集阶段

样本采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管是对受检验的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样本采集是非常严谨的,采集的样本要代表患者体内某个项目的指标,这个指标与标准值有什么差别,进而判断患者的病情,且只有当样本采集工作完成好后,样本检测的结果才可靠。但事实上,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很多因素,影响样本采集的质量。例如,检验患者的身体因素、采集的技术、设备、工作人员等,如果其中某个因素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采集样本的总体质量。此外,采集后的样本在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满足样本保存需要的条件与环境,医学检测质量控制就会出现问题。

2.样本检测阶段

样本检测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某些指标的测定,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非常先进的仪器,与采集阶段相比,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更好解决,因为采集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里有很多是非技术原因,而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非常关键,如果仪器或是技术出现问题,那么样本检验的质量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二、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1.提高医学检验人员的素质

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因为医学检验人员的原因而产生的,检验人员对相关检验知识掌握不够,在检验过程中忽略某些步骤,仪器设备等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检验质量,所以要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首先,提高医学检验人员的素质。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人员,掌握充足的医学知识是必要的,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方面的很多知识都在不断进步,检验人员应经常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检验人员要重视样本采集与检测对患者的重要性,本着对工作及患者负责的心态,在工作时认真落实好每一个步骤,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跟患者、临床医师反映,必要时重新检验,务必保证医学检验的质量。

2.用科学合理的技术采集检测样本

技术是控制医学检验的前提,对检验项目不同的样本在采集与检测的过程中,其技术也可能不一样。在对受检验者确定检验项目后,医生需要为患者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检验技术,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管是样本采集过程还是样本检测过程,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试剂等,都需要检验,特别是试剂的检查,很多试剂都有其特点。例如,在空气中暴露后会与空气中的某成分反应而失去效果。在样本检测过程中使用试剂时,一定要规范使用试剂,不管是试剂的种类还是用量等,都应再三确定,确保采集检测样本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控制医学检验的质量。

3.规范采集检测样本操作

选择科学合理的检验技术后,操作过程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也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医学检验中,检验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技术,而采用不同的检验技术,其操作规范也不一样,在对样本的采集与检验过程中,确定检验技术后,其操作步骤也基本确定。医护人员在采集样本或之后的样本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哪怕是非常小的差错,都应向医生报告,不能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影响医学检验质量。

三、结语

篇6: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摘 要: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品牌优势进行确立,对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以真正地占领市场,赢得顾客。同时,必须抓好质量每一个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案,及时查找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 体系构建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5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080-02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能使企业管理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而在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质量,不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判断,甚至会阻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文章对企业质量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影响、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完全融入了信息化。信息化手段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日益完善和发展的电子商务,使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在企业的客户互联、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更加凸显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最好的服务提供给人们。同时,由于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性,可将管理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减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现状

质量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实质,它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企业因为提升了质量,而会赢得更多的市场,进而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诸多企业都希望能以质量取胜,并纷纷打出了质量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建立,并因此获得了体系的认证证书,以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目前,很多企业由于具有较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较差的人员综合素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对其生产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开始逐渐凸显了一些质量管理质量低的缺陷,由此使一些企业破产和亏损。由此,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正确认识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能有效和持续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3.1 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方面

首先,没有充分认识到认证体系的重要性,质量管理的执行没有持续性。在市场环境的要求下,企业为了取得认证,往往在审核的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管理。而一旦认证通过,则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和要求于不顾。这样企业不单单浪费了一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同时又无法使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升。其次,企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质量的概念,往往忽略了设备、生产设施和相关服务质量的建设,而仅仅对产品的实物质量比较重视。最后,还存在着部分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产品质量状况的差异,并有待于提高管理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下达生产计划后,管理人员对生产产品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的指标不了解,同时也不懂得如何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仅仅是对一些表面的工作进行重复,全员的质量意识与标准要求不符合,使企业不能显著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面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登记和收发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即没有上级批准,也没有对建材技术标准未进行编号控制;材料检验取样标准汇编不能与文件受控要求相符合;对于文件换版和修改,无发放范围的审批手续;在复印会审和图纸记录后,无记录和审批。设计表更未在相应文件上标识;工程质量文件汇编无受控标识。

3.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控制方面

材料采购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完整的材料计划编制。一些材料是从没有经过评选的厂采购的;调查厂家的资料不全,供应不具备充足的评价依据;一些配属队伍评价资料无营业执照,缺乏一定的资质;缺乏足够的系统来监督和指导采购;尚未建立规范的材料台账,无动态情况及评价依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子企业没有记录设备系统的保养、维修和使用;标识和可追溯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材料的可追朔性;试验报告无出厂编号;状态标识不全。

3.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方面

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标准与规范,基层领导干部带动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保障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基层领导在安全生产面前,对于质量提出要求不重视。对于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只希望能够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无法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真正地融入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项目运作的绊脚石。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提高全员意识,实施全面管理

在融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应尽快地与国际接轨,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首先,企业应实施全员质量成本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依靠严格、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和高质量,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既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同时也使企业工作绩效达到最佳。

其次,全面系统管理。在建立全员质量成本绩效考核体系之后,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为此,应以绩效管理为手段、以质量管理为保证,实现一种全过程控制、全员考核和全额核算,真正做到有责就有考核、有岗就有责、有事设岗,这样会使每一个员工都处于承担责任的状态,能够有效控制每一个过程,管理每一项工作。在确定目标成本并成功分解之后,要对成功实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次的工作提供保障。非常有必要参与全员考核。人人都应处于考核状态,对于绩效指标、成本指标和质量指标,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负责承担,只是因为不同的岗位而有所差异。

最后,全员考核不单单要对产品的直接成本和实物质量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各种费用和间接成本、绩效和各项工作的质量充分考虑,使企业的工作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覆盖。从最高管理者到一般员工,每个岗位都需要对相应的绩效责任和质量成本进行承担,并处于控制和考核状态;实行绩效、成本和质量的否决制。不管任何人,只要在企业内的工作出现失误,就需要进行整改,并要接受应有的惩罚,通过考核找出差距,并撤销那些没有经过考核的岗位。

4.2 构建企业质量相关培训体系

在质量管理中,领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管理者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质量管理工作能成为一种制度,并且能促进各级领导都能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应加强对各级领导的质量培训工作,并将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在质量管理中,有关领导者是主要的责任人,需要对其进行IS09000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介绍国外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案例。可进行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展开与其他企业交流等、参加行业有关会议、进行培训和外出考察,对相关材料进行自学,对有关的录像片进行观看。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察,保证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不在是流于形式。在培训之后,在组织考试,或者让参加培训的领导写一篇心得。通过培训,增长其知识,开拓视野,能够自觉地践行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在企业质量的各项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

4.3 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成员包括施工员、技术员、专职质量员、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制定,负责调查质量事故,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落实。对于实施各项措施监督和检查,对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制定、研究和分析。

二是对于检验记录和质量质量,安排专人负责,对各项施工技术材料进行完善和整理。

三是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对质量知识教育进行经常性的组织,由专职质量员和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指挥。

四是应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层层落实。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使每道工序的质量与验收标准相符合。坚持分部工程和每个分项工作的自检自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于处理不好,不符合要求的工序,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运行

项目经济运作模式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严把劳务队伍录用关。项目配合企业相关部门注重筛选拟录用的劳务队伍,对其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结合要求进行比较,最终选取的劳务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信誉度。注重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以精简项目和一岗多能以及主次兼顾理念开展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整合社会资源,把企业自有资源充分利用的思想配置机械设备,这样可使投入被有效地节省,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结语

通过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使质量提高的同时,增加利润、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即能对员工和顾客的多方利益提供保障,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篇7:印刷质量解决措施

作为家畜日粮的饲料,其卫生与安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识增强,人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越来越关注。饲料卫生与安全程度不仅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并控制饲料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的首要条件,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所谓饲料卫生,是指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及其对畜禽的危害程度。因此饲料的卫生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高效生产和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饲料的卫生与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不仅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 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铅、黄曲霉毒素B和沙门氏菌是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对饲养动物健康造成实际危害,在体内的残留还会造成动物食品的安全隐患,而且畜禽粪便排出后对人类环境造成污染。

2013年,丁景华等人对辽宁多家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饲料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现行饲料行业中饲料产品卫生安全的现状。结果表明:所测饲料样品中有21批次铅含量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合格率为76.9%。其中,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合格率分别为73.97%和88.89%。结果表明,饲料安全问题还是较为严重。又如,2014年11月,山东商河县几十家奶农生产出的2万斤原奶被查出黄曲霉素超标,超标物来自喂养奶牛的饲料。2014年6月,在内蒙古检测出部分企业生产的预混饲料镉超标。同是最近的2014年,在浙江,由于饲料问题,农户70多头猪离奇死亡。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在饲料卫生安全的监控方面已经逐步完善,饲料卫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监控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急需完善。饲料卫生质量监控的问题

1.1 我国饲料质量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初期,饲料标准化工重点放在基础性标准、饲料原料类标准及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上,先后制定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基础标准、《饲料用大豆》等39项原料标准及《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等30多项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同时开始起草《饲料标签》标准及《饲料卫生标准》。进入9O年代后,重点突出了饲料工业基础管理、质量卫生标准及检测方法等饲料安全监管标准的制定。1991年、1993年,我国先后完成GB13078-91《饲料卫生标准》、GB10648-93《饲料标签》两项重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截至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的饲料工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146项。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导。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基础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截至2012年底,我国现行有效的饲料质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520项,其中国家标准273项,行业标准247项。这些标准在饲料生产经营、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分析我国当前饲料质量标准体系现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饲料质量标准体系仍需完善。例如,药物检测方法也已基本完成制定或立项,但药物检测方法标准的配套性还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完善,饲料产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标准还相当缺乏,急需加速制定;新饲料资源和新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使得建立评价方法标准尤其迫切;我国颁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共有26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而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113种仅占总数的44%左右。总的来说,我国饲料标准化工作应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总体要求,在做好完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抓紧制定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宠物食品(饲料)、水产饲料等产品标准,确保饲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2 监控体系不完善

饲料法规是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完善饲料质量监督管理、保证饲料安全的法律措施。国务院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也颁布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进口产品登记制度、饲料标签管理制度、新品种管理制度和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管理制度。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配套规章制度。

此外执法过程也存在漏洞。一是在某些环节的监管上存在职责不明确,有些环节多部门监管,多部门又不管,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互相推诿。如泔水猪、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等环节的监管,仅靠卫生监督部门单独监管存在极大的困难。二是监督执法力量比较薄弱,一方面,是缺少监督执法取证工具,样品留验、案件分析等技术基础设施缺乏;另一方面,是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缺乏。三是卫生监管对象环节多,层面广,从饲料生产、经营、运输、流通、养殖等各个环节,点多面广,导致监管工作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监管效率不高,使监督执法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面面俱到。1.3 企业的违规生产

为了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国家对饲料中添加药品的种类和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饲料生产企业的无序、恶意竞争,其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为了提高销售量,只有通过一些新亮点吸引养殖场。而我国大多数养殖场圈舍条件简陋、管理水平落后,以致畜禽生长缓慢且容易发生疾病。所以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疾病的药物或者促生长剂等,都很好地迎合了养殖的需要,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而衍生出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中违规或超标准添加药品的问题。更有甚者,不顾国家的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 解决措施

2.1 加快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饲料检测方法标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标准等。在做好国家强制性标准《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的制订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对饲料检测方法标准的制订。由于任何标准和方法都具有时效性,因此对饲料添加剂,尤其是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应加大制标力度,增强标准的时效性,缩短标准制定周期,确保饲料检测有标可依。在完成有关标准制修订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新批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推广、实施和监督工作。

2.2 健全监控体系

更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全面健全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加强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超量范围使用兽药的检测;加强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的统检和抽检。强化市场抽检和监管;开展动物性饲料产品质量检测和流向监测。国家在完善有关管理法规、标准的同时,要加快饲料监测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技术设备和监督方法等方面,保证饲料产品的安全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饲料产品质量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中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质量,特别是安全方面的监管,以保障食用畜产品安全。同时,鼓励饲料企业将 ISO、HACCP、GMP等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饲料生产质量控制过程。

2.3 加强饲料卫生安全意识

企业是饲料的生产者,也是饲料安全的第一道保障者,饲料生产企业应树立“饲料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状况”的观念。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夸大了动物的解毒功能,把动物当成万能生物解毒器而忽视了饲料的卫生质量。事实上,动物只有有限的解毒功能,如饲料中的重金属铅并不是被解毒排出动物体外,而是被蓄积在动物的骨骼中;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的疯牛病病毒并不是被喂养的牛杀死而是继续感染内脏和肌肉,人食用后,引发脑海绵体,导致脑瘫(克雅氏症);饲料中的农药残留也并不是完全能被动物分解,禽畜的脂肪组织能检测出较高含量的农残便是证明。2.4 加强饲料企业的建设

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除了安全意识的建设,主要还有安全生产过程的建设。饲料原料和成品在贮存过程中因温度、湿度的影响,极易滋生黄曲霉和产生黄曲霉毒素,致使原料和成品变质,应建立良好的原料与成品贮存设施,保证饲料原料和成品的质量;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用合格的饲料加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原料和成本污染的机会,减少因机械加工而引起的重金属污染;采取必要的脱毒方式,对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饲料在贮存过程中被污染或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有毒化学成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3 总结

我国目前的饲料卫生安全监控已经较为完善,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饲料卫生安全问题不容放松,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饲料卫生、安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篇8: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市政道路路面不平整

市政道路路面不平整是市政道路质量缺陷中最常见问题之一, 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看到。看起来虽然路面不平整无关紧要, 但对于市政道路来说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平整的市政道路路面, 不仅可以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还能减少行驶过程中的颠簸, 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提高行驶的速度等等。如果市政道路的路面不平整, 一方面会增加车辆轮胎的破损度, 另一方面会增加行车的安全隐患, 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所以在市政道路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应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 保质保量提高道路的光滑度。在市政道路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克服导致路面不平整的原因, 提高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 在混凝土施工时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充分的振捣, 规范对路基的处理方法等等。

1.2 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在运行中, 经常会出现裂纹, 有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路基不达标, 致使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陷, 使得市政道路的路面重载时, 路基承受过大的压力变形, 导致路面出现裂纹。市政道路出现的工程事故, 80%是此原因造成的, 特别是软土基的处理不当。因此我们应该严格管理路基的施工质量, 对路基的刚度、强度以及均匀性等各项指标要把握好。通过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发现混凝土道路和铺了沥青的砂石路容易出现裂痕。针对这些道路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 笔者进行了一番调研, 结果发现导致这两种类型的道路出现路面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工程材料不合格或者质量控制不到位的原因造成。在工程项目完工的时候就会出现小裂缝, 随着道路的运营, 车辆的反复碾压, 或者经过雨荨等自然变化等因素影响, 原本的小裂缝就逐渐扩大导致路面塌陷, 最终导致整条道路停用。因此市政道路路面产生一个小小的裂痕, 会严重的影响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3 其他缺陷

1.3.1 路基或沟槽回填土沉陷

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路基回填土不均匀, 或者碾压不实都会造成路基或者沟槽的回填土出现沉陷, 也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缺陷之一。市政道路的路基强度直接关系到道路路面的坚硬程度, 另外路基的坡度、厚度都有严格的标准, 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 保障道路的稳定性, 是道路工程质量合格的保障。

1.3.2 道路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市政道路路面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是出路面裂痕影响道路质量的另一因素。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政工程的路面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者水泥标号不达标。除了工程材料的原因之外, 还有一些施工过程中技术处理的时间把握不到位, 比如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时候, 没有把握好道路压光的时间, 道路压光的时间过早或过晚, 都会道路路面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都属于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缺陷, 都严重地影响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2 市政道路的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

2.1 人为原因

导致市政道路质量缺陷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人为与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人为原因主要是工程技术施工管理中的因素。一个项目的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优劣。有些市政道路承包商, 为了降低成本, 赚取更大额度的利益压低工程造价。施工单位依据工程造价进行简易的施工, 工序简易, 技术力量薄弱, 施工中管理不严格, 监理工作不到位, 缺乏必要的平行对比试验, 抽样化验少, 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力量不足等, 这些都会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还有一些的施工单位为了赚取更好的利润, 节约资金, 节省材料, 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随意减少排水沟渠, 造成了许多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隐患。有一些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 在路基或沟槽的回填土中拌合三合土, 这样的搅拌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因为回填土不均匀, 给道路碾压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2.2 客观原因

构成市政道路质量缺陷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道路运营的过程中。路面的构成基础是道路路基, 一些相对柔性的路面在长期的道路运营中, 特别是超载运输易产生过量的弹性和塑性变形, 导致市政道路表面翻浆以及道路路面的不平整。尤其是在一些高寒地区, 市政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 或经过严寒或暴雨后, 会导致路面翻浆、不平整的现象。

3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缺陷的解决策略

3.1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上述说道的市政道路路面裂缝的问题, 可以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时候, 对沥青的温度要严格控制, 控制沥青低温盐度含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沥青路面的接缝问题, 要采用纵向接缝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要严格控制市政道路的路面平整度, 要确保做好每一层的平整工作。为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还要确保接缝处理的恰当、科学, 接缝问题处理的优劣往往是影响路面平整与否的关键。处理接缝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切除接头。在市政道路施工的时候, 项目施工人员可以用三米直尺检查路面端部的平整度, 其次在把界限放在摊铺层面的直尺的脱离点上, 运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处理, 切缝之后要挖除接头。切割的方法对于新铺的路面并不适合, 在这样的接缝处, 要采用碾压法进行斜向碾压, 使前后的路段的高度保持一致, 保证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

3.2 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 要对水泥、砂、石的质量与含水量进行检测,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材料的配量要准确。加强原材料的控制。另外还要严格履行规定的要求, 对送检原材料的制作试件。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 要严把质量关。工程材料采购人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要看清材料的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规格、材料的生产厂家等, 确保采购的原材料能够符合材料质量的要求。另外在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储藏的时候, 要管理好仓库, 科学正确地储存原材料, 对于一些损害原材料质量的做法要坚决杜绝。比如:将水泥长期敞口存放、仓库漏水不给于修理等。

3.3 控制好其他问题

要防止在沥青的混合料中混入杂质, 做好防潮防水, 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大小, 保证沥青的粘附性, 搅拌均匀有效地预防市政道路的蜂窝、麻面问题的产生。在温度寒冷的地区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时候, 要做好防冻处理, 当温度低于零下十五摄氏度时, 要采取措施防止胀裂, 要设置胀缝, 胀缝板的材质要选择均匀、柔软的材质, 不能用泡沫材质的。反之, 则尽可能地少设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市政道路的质量管理要全面, 全程控制, 跟踪分析, 遇到问题施工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 合理的应对问题, 解决困难问题, 弥补施工质量上的缺陷, 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弄虚作假, 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 创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全国扶贫日”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信函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