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领导力论文

2024-04-10

教师领导力论文(共8篇)

篇1:教师领导力论文

教师领导力期末复习资料

1.领导力:领导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指个体影响一群个体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2.领导者应当注重的五种行为: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P10 3.教师领导力:教师在特定情景中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对学校中的人和事施加影响的能力,基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权威。P13 4.提升教师领导力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校变革;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P22 5.提升教师领导力的途径:营造支持教师领导的文化氛围;坚持终身发展、自主发展的职业理念;

6.提升教学领导力的意义:教师可以提高专业情感,专业自信,专业能力,摆脱职业倦息、激情耗竭,增强创新意识,学习意识,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P32 7.教学领导力的概念: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领导力,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领导,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一边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P28 8.教学领导力特征: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P31 9.提升教学领导力的途径:提高个人自身素养;建立起良好的领追型师生关系;学会激励;修身养性,保持健康身心。

10.课程领导:课程领导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P47 11.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加强课程理论修养;教师自觉开展课程行动研究,积累课程研究经验;教师应具备领导理论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综合素养,强化终身学习;提升课程评价开发能力;提升实践和示范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综合创新能力。P66 12.学校课程领导对教师的意义:尊重教师的权利主体(表层);彰显教师的发展主体(深层)开拓教师自主权利空间;加强教师专业自主意识;鼓励教师追求专业自由;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3.班级:班级就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本教育组织。P74

班集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只有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的学生群体才能称之为班集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集体成员间有平等,宽容的氛围。P75

班主任:班主任是指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其基本任务主要是按照为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目的来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与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强健的公民。14.班级领导力的特征:班级领导力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可塑性。P85 15.班级领导力的价值:有助于变革现有的班级领导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发展(宏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微观)。P87 16.班级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共同愿景是发展班级领导力的前提,赋权增能是发展班级领导力的基础,合作共性是发展班级领导力的关键,储蓄学习是发展班级领导力的根本。P88 17.提升班级领导力的途径:激发教师的班级领导意愿;建设班级管理的专业团队,构建合作平台;建立班级领导的共同愿景,打造内外支撑的发展环境。P90 18.教育科研:教育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教学本质和客观规律,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P101 19.教师参与科研的意义: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利于了解教育规律;有利于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教会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P104 20.教师行动研究的特点:(who)研究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where)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why for action)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是首要目标;在行动中研究(how)。P106 21.科研领导力的内涵:教师的科研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内涵,是教师关于科研的意志和才能并通过各种方式硬气学校其他教师作出预期反应的能力。P108 22.提升科研领导力的途径:科研兴趣;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能力;科研精神;领导知识、才能和情感。P113 23.同伴:彼此相互熟悉、有交情,共同参与或经历某件事,或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P121 24.教师领导力的内涵:教师的同伴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内涵,是教师在教师同伴群体中的领导力,即教师在教师合作中所具有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教师发展的影响力。P126 25.当前同伴领导存在的不足:对同伴领导力的认识存在偏差;同伴领导力信息普遍不足;同伴领导力实践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教学领头人的作用有待发挥;P130 26.影响同伴领导力的因素:绞死的个性品质,沟通技巧,教育理念,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热情,管理技能,组织与策划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管理课题项目的能力;学校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P132 27.提升同伴领导力的途径:与同伴建立亲密而适度的关系;建设一支优秀的同伴团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同伴环境;有效运用每一个同伴的长处;了解同伴的特点并分析对待;直面冲突。P133 28.教师社会关系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指教师为保证实现学校的教育目的,借助其专业知识,在整合家庭、社会等相关教育力量的过程中,所发挥出的素质。P144 29.当下家庭教育主要问题分析:成绩至上;言行不一;溺爱与棒爱;责任转移。P147 30.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了解社区教育资源;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教育;与社区单位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P153 31.家庭教育: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P146 32.社会教育:广义上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上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承认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P151

篇2:教师领导力论文

教师领导力

一、名词解释

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特定情境中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对学校中的人和事施加影响的能力。从教师领导力的来源看,可以分为权力性领导力、非权力性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的核心是一种专业影响力。

教学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主要包括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创造良好教与学氛围的能力、对学生和自己建立合理期望的能力。

教师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就是教师在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对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进行引领和指导,实现课程品质的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学习发展的能力。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智慧和专业权威的集中表现。

教师班级领导力:班级领导力指教师或者班主任按照班级发展的目标,利用自己的职权与非职权影响力,挖掘各种资源,带领全班学生开展班集体建设、对学生进行发展指导、进行纪律管理、开展文化建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等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班级领导力是教师或者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国表现出来的影响和作用。核心在于精神关怀。

科研领导力:教师的科研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内涵,是教师关于科研的意志和才能并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校其他教师作出预期反应的能力,它在本质上是教师非权力作用在教育科研中的人格表现。

同伴领导力:教师的同伴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内涵,是教师在教师同伴群体中的领导力,即教师在教师合作中所具有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教师发展的影响力。教师的同伴领导力主要致力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与智慧共享,将教师的个体性知识和能力转化成教师群体的共同知识和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社会关系领导力:教师的社会关系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指教师为保证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借助其专业知识,在整合家庭、社会等相关教育力量的过程中,所发挥出的力量。它建立在教师对人才培养的充分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自我内在素养需要予以重视的一种能力。

二、简答题:

1、教师领导力的来源:

权力性领导力——来源于教师由于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身份所拥有的权力。职位权:部门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行政职位

参与权: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参与决策的权力、参与教研的权力、参与评估的权力等

非权力性领导力——来源于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品格等。人格权:教师的综合性影响力)

2、教师领导力的特点:

1)非行政性。教师领导力并不一定是处于行政领导地位的教师才具有的一种影响力,而是教师专业本身以及教师自身的因素作用形成的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影响力。

2)综合性。从内部构成要素来看,教师领导力是有教师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共同构成的综合影响力。从外部来看主要是指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课堂内的领导力以及在课堂外面对不同的群体时所具有的领导力的一种综合领导力。

3)动态性。教师领导力通过教师在不同的群体活动中彰显不同的影响力而得以实现;同时,不同的活动群体的选择力、接受力以及反作用力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教师领导力呈现出动态的样态。

4)可塑性。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拥有专业发展权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等形成,因此,教师领导力是潜在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教师班级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组织与开展活动的能力

2)班级文化建设的能力

3)了解与促进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发展的能力

4)教师的个性品质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如责任心强、有表率作用;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流、热爱有个性的学生;具有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4、教师的教学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知识储备

2)认识与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

3)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

4)教师的个性品格

5)教师的职称、资历

6)学校的文化氛围

5、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教师课程理解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课程研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文化

4)国家课程管理制度(eg.赋予教师课程权力)

6、教师的科研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和态度、理论素养、专业实践知识储备、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科研能力及科研精神等

2)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等

3)学校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科研管理规范程度等

7、教师的同伴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个性品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专业权威、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热情、良好沟通能力、组织与策划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管理课题项目的能力

2)学校的教研环境和文化氛围(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实践、展示)

3)学校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例如:把“协同作用、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互助合作的指标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8、教师的社会关系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教师本人的家庭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

2)教师的个性品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专业权威、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热情、良好沟通能力、组织与策划人际交往活动的能力

3)教师所在地区及学校的文化氛围

篇3:教师领导力要素研究

研究表明, 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 学校也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和使教师具备创新发展能力而得到持续改进。很多文献也同样证明了组织领导力对组织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学校持续变革中对领导力的需求不仅局限在校长及中层管理领导, 还需要一线教师领导力的不断改进和发挥作用。

在我国, 受传统等级观念制度的影响, 管理者甚至教师自身依旧把教师视为被领导的对象, 教师领导力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的总结, 对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 旨在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发挥教师领导力, 更多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教师领导力的概念

国外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学者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对教师领导力进行了概念界定。

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有Katzenmeyer和Moller, 他们将教师领导力界定为:作为领导者的教师不仅仅领导课堂, 在课堂之外也仍然是领导者。他们认同团队中的其他教师和教师领导者, 并为之作出贡献, 同时他们还对其他人施加影响以改进学校教育实践。

国内学者的研究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有陈明、董继承, 他们认为教师领导力发挥实质就是让学生、同事和学校与教师共同成长、全面发展, 教师领导力包括教师在课堂内外的体现, 在课外教师领导力又体现在与学生、同事、校长交流过程中。从现代领导学理论以及教师职位来看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 也可以从教师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把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这种权力性领导力具有其特殊性, 不是指行政职务的权力, 而是教师专业权力, 它主要包括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参与决策的权力、参与教研的权力、参与评估的权力等。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即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 是由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形成的综合性影响力。

二、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师领导力的内涵, 美国学者Silva等人对领导力的内涵进行了研究, 并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 研究者对教师领导力的界定侧重于教师对正式领导权的行使;在第二阶段中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研究者着眼于教师在团队管理、课程设置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的领导功能;在第三个阶段, 教师的参与精神与合作精神被视为重塑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研究者开始侧重于从合作和参与的角度来阐述教师领导力, 对教师领导力的界定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教师的自我主导、参与合作。有的研究者又提出了教师领导力界定的第四个阶段。Pounder认为, 随着对教师领导力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在界定教师领导力时, 开始把重心转移到教师对班级课堂教学的自主领导上, 并以此作为教师领导力的特质之一。可见, 教师领导力的内涵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本文试图以教师参与活动领域为视角, 将教师领导力分解为课堂掌控能力、团队领导力和社会关系领导力三个方面。

(一) 课堂掌控能力

1. 课堂教学维持秩序的能力

课堂管理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维持秩序、组织学生参与的能力。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有秩序的课堂可以使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并自觉地去完成任务, 教师则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 能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秩序意义重大, 它影响了课堂上有效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2. 组织学生参与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管理除了课堂秩序以外, 还体现在教师对全班调动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

3.师生交流的能力

这一指标是指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程度, 它主要反映课堂气氛的情感特征。在课堂上, 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知识, 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情感信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知交融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 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也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只有满足了学生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才可促使学生积极地扩展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教师在与学生的各种交流中, 得到学生积极的情感反馈, 也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一指标强调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

(二) 团队领导力

Harris曾经指出教师领导力三个主要的活动领域包括:在指导、辅导、领导工作小组中实现对其他教师的领导;在某一项在改善教学的发展任务中处于领导地位;在开发和建构有效教学法中的领导力。可见, 教师领导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教师在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中发挥的影响力。

1.在教学团队中的领导力

教师在教学团队中的影响力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权威获得在教学、教改、教研等专业领域的专业话语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教师需要考虑学校不同课程类型的整体均衡协调、优先顺序安排、循序改进方案;参与决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哪些课程应该保持、改善、重开、停止;要参与完善基于内在动机的课程教学评估机制;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阐明个人对课程的理解。

在教学中的领导力还体现在教师在合作中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教师发展的领导力。教师将个体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和方法转化为团队共同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和方法。

2. 在科研团队中的领导力

教师在科研团队中的领导力体现在对组建科研团队的号召力, 参与决策科研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 在科研成果评价中享有话语权等。

(三) 社会关系影响力

Katzenmeyer&Moller指出, 教师的领导力还体现在教师处理与学校伙伴成员中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各种委员会的委员、商业界、高等教育机构、家长、教师协会等机构和个人。在中国, 普通教师主要处理两类关系:一类是与任有行政职务的领导 (教育机构的领导、校长、教务主任、分管院长等) 的关系, 另一类是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对学校行政领导群体的领导力

教师在行政领导群体活动中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 主动与学校行政领导相关领导者商议学校管理活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2. 对学生家长群体的领导力

教师在学生家长中的领导力, 主要是指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家长一起谈话时体现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体现在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对学生的了解掌握, 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和合作, 让家长全方面了解学生的现状, 共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张谋划, 促进家长对教师工作和学校工作的支持。

一直以来, 人们认为领导是管理者, 教师是被管理者, 这种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的认识需要得到纠正。领导不是居于高位的个人行为,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展现领导力。教师虽没有行政职位, 但是教师一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力和其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形成一种在学校群体活动中的影响力。靠少数领导者或管理者是不足以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 教师的领导力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关键的作用。由于教师领导力的彰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 本文从教师主要参与的三个活动领域解释了教师可以彰显领导力的环境, 即课堂教学、团队活动和处理与行政领导和社会群体的关系, 由此得出了教师领导力的三大构成要素, 即课堂教学掌控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社会关系影响力, 并构建了教师领导的要素指标体系。

摘要:学校的持续变革依赖于学校内部能力的维持和创新, 一线教师的领导力则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领导力的彰显有很多不确定性和潜在性, 主要从教师主要参与的三个活动领域解释了教师可以彰显领导力的环境, 即课堂教学、团队活动和处理与行政领导和社会群体的关系, 由此得出了教师领导力的三大构成要素, 即课堂教学掌控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社会关系影响力, 并构建了教师领导的要素指标体系。

关键词:积教师领导力,要素,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Marilyn Katzenmeyer&Gayle Moller.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Leadership Development fo r Teachers[M].Thousand Oaks, Calif.:Corwin Press, 2001.

[2]陈明, 董继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领导力的思考[J].文献资料, 2007 (23) :167-169.

[3]吴金瑜, 戴绚.教师领导力及其形成途径[J].新课程 (综合版) , 2008 (6) .

篇4:教师领导力新探析

[关键字] 教师领导力 中等学校 香港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协调者、督导者与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加拿大学者富兰曾指出,教师是学校改革的关键,而组织要在21世纪获得成功,领导是关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学校重整运动的教改风潮。学校革新要真正成功,无法仅仰赖校长,尚有待全体教师的投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学校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领导力也因而成为学校革新中的重要议题。

一、对教师领导力概念的认识

教育界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一直没有一种明确的说法,每个研究者都可能根据自己的视角对此提出相应的解释。但是,作为教师领导力的行使主体,教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新角色呢?通过调查,我們可以发现教师领导力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在对香港中等学校的研究中,很多教师承认教师的领导角色,同意教师不仅影响教室里的学生,而且还影响其管理下的小组或委员会的成员。但是,他们有关领导角色的观念主要是通过学校等级体系和既定的学校背景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教师领导者被认为是学校组织结构中的正式领导。大多数教师认为,校长、副校长、资深教师(如学科带头人和学校委员会主席)是学校的领导,因为他们拥有学校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决定权。所以,他们发现很难做超过学校正式职位和责任以外的领导。总之,教师的传统角色主要是改善教学,最多是管理运行良好的学科部门或者担任学校委员会的成员。

可见,有关教师领导角色的观念仍旧受学校正式等级组织中管理者职位的影响。另外,教师领导角色主要局限在学校政策制定和实施方式上。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学校里的领导。但在调查中,有教师认为,教师领导力指的是教师超越课堂和管理职责以外的影响力。换言之,教师领导角色即影响和发动其他教师来增强学校实力。除此之外,两位参与者也发现,作为学科小组或者委员会的领导,他们实际上担任的领导角色是超越操作事宜之外的,如根据其他成员的专业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正迎合了有些研究者指出的:“教师领导者不只在教室而且在教室之外发挥影响力,他们认同教师共同体并对其有所贡献,同时影响其他教师一起改进教育行动。”

可见,学校中的大多数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教师领导力的理解仍旧是片面的和不统一的。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深入研究教师领导力的概念,并将它推而广之,最后被所有教师接受。

通过梳理前人有关教育领导力的概念,我们发现:教师领导力是非等级制的,既非以职位为主,亦非以权力为本;不是个体的,而是集体的——不是某个人可以成为领导,而是人人可能成为领导;不是权力的集中,而是权力的分配;是合作性的,而非命令性的;是自发性的,而非建构性的。其本质特征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性、重新赋权和增强同事之间的互动。

二、教师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教师领导力是一个融合了个性和默契的混合物,其影响因素如下。

1. 学校的角色关系

教师与校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领导力能否展现效能的关键因素。

(1)与同事的关系

研究发现,通过与学校中其他教师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个人才能和专业能力。一位教师谈到:“通过同侪观课,我和同事分享了专业知识。”具体来说,在学科小组内进行同侪观课,通过分享技能、资源,互相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同时,与同事持续的沟通反馈,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避免形成同事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进而减少抗拒排斥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来自同事的情感支持会加强教师领导力的教学、学习和领导。

如果同事之间缺乏信任,只有竞争和比较,那么教师领导力的行使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在竞争的环境下,凡事大家只会以个人利益为重,忽略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彼此的猜疑、嫉妒、矛盾就会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同事之间的互相依赖、互相协调也就无从谈起了。

(2)与校长的关系

研究也发现,校长的参与对教师是否愿意担任领导角色很重要。校长的赏识、认可、赋权使教师在更广阔的领域担任领导角色。通过发展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作用甚至可能超越学校的正式领导角色。另外,当校长珍视互信、发展共有目标、实施民主领导、鼓励个人发表看法时,教师更愿意行使领导力。在校长民主的领导作风下,教师能够享受高度的自治,从而使教师领导力得到发展。

尽管如此,如果教师和校长之间缺乏互信和共有目标,教师很难将自己的观念、信念和技术传递给学校的其他教师。因此,应该鼓励平行领导。它能促使教师领导者和校长共同致力于为提高学生学业表现而参与专业学习、文化构建以及普及学校教育,从而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使学校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不过,在研究中,也有教师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中国社会是很保守的,特别是在学校里。虽然学校推行校本管理,但校长不会和大多数人的意愿保持一致,即使他可能会听取他们的观点。通常来说,校长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决定。”此外,也有教师表达出他们对校长在培养教师领导力方面的失望情绪,因为“校长愿意听我们的观点,但是而后他不会实施或采取行动。他只是在听!”可见,教师领导角色的挫折感与校长的领导方式有很大关系。

2. 学校的制度结构

(1)学校结构

教师所依靠的权力的来源也决定着教师行使领导力的程度。在香港,中等学校的教师对教师领导角色的观念主要是由学校的等级组织结构和既定的学校背景影响形成的。但由于学校僵化的官僚和割据结构,教师很难担任教室和正式职位以外的领导。对此,一位教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作为一个教室领导,教师是能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导。他应该和校长交流,为学校改善设置愿景,激发其他同事和他一起工作。但是,他没有权利去影响其他小组或者委员会成员。”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普遍被视为学校改善与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影响行使教师领导力的成效。要达成良好的教师领导效能,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开放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民主参与、积极向上、合作学习的学校文化中,校长、教师拥有共同的愿景和承诺,能够互相信任、支持、合作、学习、分享、反思、沟通、交流、理解,这样的教师文化扩展延伸到学校其他组织从而感染其他教师,为培养教师领导力以及教师领导力的有效行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反,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学校文化将会成为培养教师领导力的阻碍因素。

研究发现,工作环境中的微观政治是教师领导力另外一个限制因素。有时候,教师不愿担任领导是因为害怕在孤立和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中过于争强好胜。

(3)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的个体能力,如对权威、知识、情景的了解,人际关系的技能、核心价值观和信念、积极的态度、自信心、勇气、通过反思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都会影响其行使领导力的程度以及采取的方式。具有较强自我效能的教师为了学校进步,在专业学习、互相支持合作过程中更能信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相反,具有较低自我效能的教师,更容易屈服于现状,这会阻碍他们在学校结构的正式职位及其以外塑造领导角色。

(4)时间、空间、机会因素

时间限制也被认为是影响学校教师行使领导力的主要障碍。学校正式的组织结构给予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关系建立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这在构建合作性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同侪观课、协同式课程发展、共同备课、共同计划课时给了教师很多机会,使他们为了学校的进步共同学习、工作和反思。

但在目前,教师仍然需要更多行使教师领导力的机会。在调查中,所有人都表现出为了提高学生学业表现要改善教学的愿望。他们也通过学习和反思证明了自己的热情。

3. 社会文化

有研究声称,有关教育领导力的问题应该在交织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组织背景下讨论,在许多学校,特别应该考虑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极为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官僚政治结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存在对等级和资格的崇拜,要求组织中的所有下属都要尊敬和服从上司。他们接受自己的下属角色,而不认为自己是为整个组织做重要决定的领导。也有研究提到,学校改革不仅是文化性的,也是结构性的。当学校文化再生作为改革的焦点时,学校结构再造就起着支持的角色。按照这一观点,在中国(比如说香港),传统文化对学校结构的影响是培养教师领导力更巨大的障碍。

4. 信仰和家庭支持

教育背景以外的影响因素,如信仰和家庭支持也会强烈地影响教师领导力。信仰给教师提供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寻找生活意义。在调查中,两名教师也表明了家庭对于他们维持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从家庭中可以获得情感支持。

三、教师领导力的意义

1. 强化领导能量,辐射教师群体

教师领导者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好领导的典范。教师领导者提倡民主式领导,形成民主的领导文化,有助于全体教师养成参与领导的积极习惯,即便是后任校长想改变,也很难一时做到。而新教师也将通过社会化很快融入到民主型的领导文化中,在其中耳濡目染,逐渐提高专业领导的自觉意识。

我们從研究中得到的真实例子也能看出教师领导力的能量和作用。一位教师认为:“我可以从好领导那里学到如何领导别人。”另外一位教师也表示:“其他学校的教师领导者已经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可见,通过领导力培养和相互影响能改善教师文化,提高教师领导力。

2. 促进教师学习,提升教学专业

教师领导者作为导师,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提高个体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领导者的重要角色是促进个体间紧密的人际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促进相互学习,进而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指通过合作教学和专业对话,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自信心,开阔心胸视野,提升各种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合作的机会,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新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教师领导者的教导和培养更是不可或缺。多名教师表示自己在小组组长良好的教导和培养下,个体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 民主典范示范,裨益孩童学习

学校民主的管理作风使学生生活在民主的氛围中,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管理的行为会被学生清晰地认识,教师领导力的发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加负责任的、积极的、高水平的专业引领;而且教师领导者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引领从而更加敬重教师时,他们会更努力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领导力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使学生受益。

4. 利于因应变革,迈向永续发展

在调查中,所有教师都认同以下观点:加强教师领导力建设,提高教师在学校中领导的机会,可以促进学校复兴。教师领导力涉及的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有助于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打造一种学习的文化。只有获得这些体现文化改变的学校复兴能力,学校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领导者在一个复杂、互动的环境中影响其他教师和睦相处,形成互相信任、支持、合作、分享、沟通、交流、理解的教师文化,这种小团体内的教师文化扩展延伸到学校其他组织,进而影响其他教师,促使他们共同建立一种合作学习的学校文化。同时,在这种强调教师领导力的氛围下,教师之间的合作会增强,教师在教学改进中的话语权也会提高,教师会更主动地关注教学实践的改进和变革。教师相互影响也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隔离状态,帮助学校创建一种更加专业化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这种良好的学校文化和工作环境中,教师共同建立为学校进步而奋斗的愿景,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增强学校的实力,最终实现学校发展。

四、启 示

在香港教育改革的新时期,用传统的领导结构化的理念来推进学校发展,显然是不充分的。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都要求学校进行变革。为了学校进步,一个包含学校文化再生的、更加扩展的教师领导力的概念,就显得十分必要。

教师对自我角色与专业自主的理解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包括教师信仰、活动、人际关系在内的文化改革将改变教师对领导角色和学校共同体的观念和偏好。教师认为自己不再是执行政策的“应声虫”,其专业影响力不再只局限于孤立的教室王国,而应走出教室,进一步影响学校与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学校改革强烈要求扩大教师的角色定位,通过创建学校文化来确保学校的进步。

总之,学校文化的再生、学校组织的再造是学校改革的必要条件。学校改革不仅是文化性的,也是结构性的。当学校文化再生作为改革的焦点时,学校结构再造就起着支撑作用。按照这一观点,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元素对学校结构的影响是培养教师领导力的障碍,所以教师领导力议题值得深入研究。可以说,教师领导力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卢乃桂,陈峥.作为教师领导的教改策略——从组织层面探讨欧美的做法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9(A).

[2] 金建生.分布式机制的教师领导[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B).

[3] 金建生.英美澳加教师领导研究进展述要[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4] 吴颖民.国外对中小学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5] 金建生.教师领导的实践样态及动因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6] 李文玲.学校建立教师领导的思维探讨[R].逢甲大学学生报告.2007.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篇5:幼儿园教师领导力调查问卷

尊敬的专家:

这是一份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教学有关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了解幼儿园教师领导力的结构。这是一份开放式问卷,请您根据您的真实想法作答。问卷不记名,仅作为研究用,我们承诺不将作答结果透露给与此研究无关的任何人。

非常感谢!

一、概念

所谓领导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因此每个员工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教师也是如此。并不是只有幼儿园领导或拥有职位的人才有领导力,对一个幼儿园中的任何一名教师而言,都具有领导力。

“幼儿园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与园领导、同事、幼儿及家长等群体活动中吸引和影响相关人员进而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它可以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园领导互动中产生的影响力,与同事互动中产生的影响力,与幼儿互动产生影响力,以及与家长互动中产生的影响力。

二、问题

1.幼儿园教师领导力主要包括哪些能力?请从以下例举的能力中选择出8种您认为幼儿园教师领导中最主要的能力,并按照其重要性按顺序排列。

(决断力、合作力、授权力、组织力、创新力、责任力、风险力、尊重力、品德力、应变力、学习力、沟通力、前瞻力、感召力、控制力)

2.您认为你们幼儿园哪位一线老师具有较强的教师领导力?您是从她的什么行为表现中看出来的?请例举3位,并用一两句话描述其具体行为。

篇6:《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

《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

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  邹冰凌   教师领导是当前学校领导的新兴课题。我们工作室的主持人阮美好主任选取了《基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作为工作室的研究课题,研究角度新颖,它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立足一线,操作性强。根据工作室的工作部署,我学习了《教师领导的理论及实践之探析》等论述。理论学习为我们工作室成员明确了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方向,颇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师领导的理论及实践之探析》一文的作者是逢甲大学赖志峰助理教授,他选择了台湾地区一所体制外的国民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师作为领导者、教师领导的情境、技巧、作为和效果等五种重要成分来进行探究教师作为领导者的定位、教师领导所处的情境、教师领导应具备的技巧、教师领导的具体作为、教师领导所产生的效果。 赖志峰助理教授将“教师领导”的概念界定为:“教师是领导者,不论是否具有正式行政职位,透过参与学习社群、提升领导能量、合作与对话,对于教室与学校整体产生影响,引导同侪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效。” 阮主任在她的《基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中,将“教师教学领导力”定义得更准确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威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利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魅力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它实际上是教师在解决相关教学问题时所发挥的影响力与引领作用。” 通读了教师领导力的相关论述之后,我体会最深的是对于教师领导力的概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这样理解教师教学领导力的: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作为领导者,作为学校中的`一员,作为教师加强研修,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他的领导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它教师改进教育实践的行为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从微观角度来看,一个教师的领导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方向是否准确,环节设计是否恰当,训练点是否落实,最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是说,它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乃至班级的教学效率都是很重要的。 至于“有效教学”,其实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我国小语界几十年的教学改革,无不围绕“有效教学”而开展,从每次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到课程标准的推行,都是在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伊始,全国上下处在亢奋期,出现了很多南辕北辙的现象乃至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可避免走进了种种误区,课程改革推行八年多之后,我们逐步恢复了理性,到了课程改革的调整期,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在国际社会期待通过提高学校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学校希望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来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将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如阮主任在她的开题报告中提到:虽然教师领导力和有效教学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缺乏实证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结伴同行的两个概念。   将“教师教学领导力”和“有效教学”紧密结合,开展相关研究,目光远大,其意义更是非常深远。这一次的理论学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的研究课题《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导学系统的实践研究》是以语文教材的导学系统作为研究立足点的,“导学”涉及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等等七个方面,归根到底,也是老师的领导力影响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今后,根据工作室部署,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完成自身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有了理论的指引,有阮主任这样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同伴带领,今后,我前进的脚步应该会迈得更快、更大一点。

 

篇7:教师领导力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了校长领导力内涵和类型;其次, 说明了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诸如:思想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最后,提出了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作用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

关键字:校长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一、校长领导力概述(一)校长领导力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校长角色的内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作者认为校长领导力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校长个人和团队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通过决策、激励等来吸引和影响师生员工,以培养高素质发展性人才、促进学校发展和超越的能力。校长领导力是一种以学校和师生员工为基础、以校长领导素质为先决条件、以校长领导决策和激励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校长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决胜实力。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壮大、和谐校园的发展,还有利于党在学校的领导执政能力的增强乃至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校长领导力的类型及其关系

由于人的变化可大致分为思想、情感和态度、行为三个层面,所以,我们也把校长影响力的对象分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校长影响力发挥的方式,在“规范——转化”的谱系中可以有命令、教育、感召、唤醒、促进等。萨乔万尼(T.Ser-giovanni)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五个层次,这对于校长的领导力有很强的解释力1。卓越的校长领导力是以象征领导力为核心形成的合力。

上述五种领导力各有不同的指向和功能,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校长领导力的解释框架。在萨乔万尼看来,技术领导力和人际领导力是基本的、较为普适的领导力,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能力;而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1 Sergio vanni,T.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5),4-13.是情境性的和因校制宜的,是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独特价值的领导力。它们是领导与管理的主要区别。

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密切,这主要表现为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需要与时俱进切中教育发展命脉的校长的引导;而只有具备了统筹管理大局的能力和富有深厚人文情操的校长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最大动力。技术领导力、人际领导力和教育领导力是引领学校走向卓越的基础。它们的缺乏不能使学校走向卓越,但是,仅仅有这些领导力也不足以使学校走向卓越。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有可能促成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新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替代旧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走向卓越的领导力的核心。但是,它们的缺乏并不会影响学校基本的效能。

二、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激励力量,直接引领并指导着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开路人、先驱者和领航员。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内表现出来。

(一)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理念的引领力

叶澜教授将“专业理念”定义为主体在对专业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和理性情念。校长的专业理念包括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它决定着校长管理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式,决定着校长对教师、学生的态度及为教师学生发展的方向。校长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决定着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校长要比教师更提前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校长比教师更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规律,他深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是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航标,校长的专业理念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因此,校长首先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者,引领教师主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使教师能够达到自觉自主地发展。

(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

政的领导”。除了校长要要懂得教育规律,带领全校同仁按照教育规律灌输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之外,校长要有能力将他们的策略性的认识概念化,使其成为大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且公开接受。身为教育者的校长,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行动的知识、行动的反思等专业知识,在相关学科内做出专业判断,获取高水平的话语权,通过领导力让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标准,理解并尊重教育规律,从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三)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驱动力

校长的专业管理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校长的首要任务是以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集体性活动,这必然要求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只有高质量的决策和高效益的管理,校长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专业技能。

(四)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固守力

专业伦理是指在专业环境下,专业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专业服务的态度、专业人员与客户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校长服务角色是基于专业伦理并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在管理走向服务的今天,校长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鲜明独立性的教师。作为校长服务的客体,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整体性、现实性的特征。校长要确保全方位立体式为服务客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服务。

三、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一)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

校长领导力通过与教师所共同价值观和不同类型的保障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1.共同价值观:校长领导力之教师发展实现的场力

校长通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等因素来影响教师专业

发展,既是校长完成了从准专业向专业阶段的转型和发展,又是校长促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共同愿望,正是这种共同愿景,才使得校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沟通价值”,而正是这种“沟通价值”,才使得校长的领导力化为一种无形的场力,激励着教师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事业中去。

2.保障支持: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

影响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应该包括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管理服务保障因素。(1)物质保障因素是影响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激励力量。物质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条件,它也是影响校长实现其领导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校长是否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作用,物质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2)精神保障因素是决定校长领导力实现的动力信念。由职业压力引发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3)管理服务保障是制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条件要求。学校更应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追求的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校长的人文关怀程度、管理服务的理念、管理能力会直接作用于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挥。

总之, 教课专业化发展中校长与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校长领导力之于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则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二)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机制实现的促进路径

作为一校之长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要把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排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充分发挥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1.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

校长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来让教师得以发展。校长可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法,比如对培训成绩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增加奖金、福利待遇等。校长可以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任何外部的努力都必须转化成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才能最终内化为教师个人的品质。

2.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

校长有责任加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的提升。校长要针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对策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校长要定期向教师传授抗挫折能力的办法,增强教师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学校目标要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目标贴近教师的实际,又适当增加了难度,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使教师产生自我设计的工作动机,会大大激发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情感和兴趣。

3.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

为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一方面校长应该坚决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校长应该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促进教师发展的新举措。校长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就会受到压抑,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校长给予教师发展的自主权,但急功近利,要求教师快速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校长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校长要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参考文献:

篇8:让教师拥有课程领导力

一、管理变革—赋予教师课程领导权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学校管理机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变革;二是制度完善。组织变革方面,实施“三轨制”,即四个中心、一会两院和项目负责制。职能部门包含“四中心”,即学校发展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和资源协调中心;“一会两院”,即学术委员会和葵园课程研究院、葵园教师研究院,实行项目负责制。制度完善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对制度进行了建设与完善,主要是教师培训、葵园教师研究院和教学成果三方面的制度(见图1)。

组织结构的变革改变了学校以往只强调纵向管理的做法,加强了对重点工作的横向管理,实现由线条管理向网状管理的转变,将管理重心下移,更加贴近教师的常态工作和实际需求,真正把管理落实到学校的“微循环系统”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以项目负责制为例,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工作小组负责该项目全面工作的开展。项目小组可以直接整合三个中心的相关资源,直接组织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减少工作环节,避免由于部门局限造成的信息不畅或责任推诿。我校作为“教育部影子项目校长培训基地”,迎来16位“影子校长”,他们需要跟随刘畅校长进行为期10天的研修学习。就此项工作,我们在三部校园张贴“项目招募”海报,在主动申报的基础上组建项目工作小组,还有部分教研组提出承办课堂研讨活动。在工作中,项目工作小组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吸取以前项目中“过程性资料后期不易整理”的教训,在计划中对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出详细具体的要求。项目结束后,一本厚厚的项目工作纪实性书籍的初稿就已整理成型,现已正式出版。在这本纪实性的书稿中,参与项目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这本书的主人公,体验着付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管理机制的完善为教师学习、研究、评价、反馈、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更新、完善。干部层面:“四个一”制度。即每天一次下组、每周一次干部例会、每学期一次规划分享和一次总结分享。年级组层面:年级集会制度(每月第一周)、年级总结会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组长作业检查制度(每月第一周)、年级总结报告制度(每学期末)。教师层面:周反思制度(“每周一得”“故事分享”等)、周教研活动制度、周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层面:团队学习制度、成果固化制度和九项校本机制。团队学习制度:每月一次的“名师课堂”讲座、每学期一次的“教师论坛”主题活动、每学期读书交流分享会等。成果固化制度:每学期编辑出版两期“教科研杂志”。九项校本机制:日(一日校长制)、周(集体听课制、下组蹲点制)、月(月工作汇报制)、学期(干部党员民主测评制、年级组工作交流制、教职工提案制)、年(教师岗位意向调查制、10件实事制度)。

二、多元培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目标是:抓常态,帮助教师明确优势与不足,结合反馈意见改进、完善日常工作;育骨干,培养和形成骨干教师梯队,使骨干教师有机会成长为教育家;建课程,在完善学校“新学堂”特色课程中,发现、培养课程专家;树榜样,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以榜样鼓励、激励教师,传递正能量;成文化,帮助教师树立成果意识和科研意识,形成大气、雅气、灵气的教师文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每一位教师、每一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我校针对不同层面教师发展需求的不同特点,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形成目标引领、交流分享、调研反馈、课程建设和榜样引领5类共计30多项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见表1)。

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学校课程改革实现教师的真正“卷入”:全校2/3的教师参与到教材开发、编写和实施的过程中。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从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个模块或领域,再到关注一个学科教育的转变。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从传递型走向服务型。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课程改革实现教师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策略观等的改变。

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如何评价教师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学校会关注哪位教师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今后学校会更关注哪位教师是某门课程的开发者、编写者。简而言之,即职称荣誉—课程参与度—开发什么课程。过去我们会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教的,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他们是如何通过课程实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简而言之,就是:从“孤立看一节课的‘教’”到“整体看一门课的‘学’”。过去我们关注教师评优课上得精彩、研究课上得出色,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教师的特色是什么,会让教师的特色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即:评比结果—教师特色—特色教师。

上一篇:红楼梦50回练习题下一篇: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