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

2024-04-27

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通用11篇)

篇1: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

作文要写出人生独特感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文章,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一件小小的事物,来抒发自己人生独特的感受。学习这一单元的课程后,我尝试

着让学生借助一个小小的事物,来书写自己对人生独特的感受。在学生作文中,有一篇文章令我耳目一新,下面摘录一个片断。

食堂里,几个同学正兴奋的追逐着一只小麻雀,我在一旁兴灾乐祸,那只小麻雀像失控的疯子在房顶乱窜,那母指般大的小脑袋,不时撞击着坚硬的水泥平顶,它想尽快逃出这个“地狱”,但一块块碎石暴雨般落在它周围。渐渐的,伤痕布满全身,它喘息着,躲到那堆旧课桌里,忧郁的眼睛注视着它的那些敌人,它似乎在悲求,悲求善良的人们放它一条生路。多么可怜的小生灵,多么强烈的生存欲望!我被此情此景感动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是啊,它得罪我们了吗?没有!那么,我们为何要这样残忍地置它于死地呢?难道就因为它的丑陋和弱小?”

渐渐的,那小东西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后来它找到了通向自由的光明大道--一扇敞开的窗,它挣扎着,使出浑身的力量冲向天空。我呆呆地望着它,突然,我发现,它在阳光下原来也如此美丽。

这位同学独辟蹊径,选择人与鸟冲突的一个场景,很有层次又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旁观小鸟遭追捕到冲向天空这一过程时的独特感受:从开始小麻雀被同伴追捕时的 “兴灾乐祸”到小麻雀遭遇“无情乱石”而“伤痕布满”时的怜悯与同情,再到小麻雀“忧郁的眼睛注视着它的敌人,它似乎在悲求”时而萌生的强烈的自责,直到最后小麻雀寻到一扇敞开的窗“挣扎着,使出浑身力量,冲向天空”时,小作者惊喜地发现“它在阳光下原来也是如此美丽”。小作者之所以认为小麻雀美丽,是因为它对自由执着的追求,对厄运无畏的抗争。这可以说是小作者独特的感受。

从本单元的课文和学生的这篇习作我发现,凡此类文章,并不一定要通篇生辉,只要感受独特,情真意切,就能令人心动。因此,我认为作文要写出人生独特的感受。

用心爱心专心 1

篇2: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衢江区峡川镇中心学校 90号 吕小英

内容摘要

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人担忧,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利用农村的语文学习资源,采撷到独特的作文素材,是让学生写出个性作文的一条捷径。关键词 农村 作文 素材 尝试 家乡

一、尝试的缘由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此句与后面一句似乎并无因果关系)所以,有人把城乡小学生习作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显然,这只是个借口。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采撷到独特的素材,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呢?“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

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特有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二、具体的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大自然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民风纯朴。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且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3、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地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羊》的一片习作中写道:

“„„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渐渐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晚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 看!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贝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工业园区、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蚕桑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建设繁荣农村的理想。

5、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还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农村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这种激情去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三、尝试后的体会

1、跳出“作文”教学作文——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

“目前,我国教学设计大多仍基于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考虑,着眼点在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而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设计大多认识班级授课形式下的规划。”(《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述》)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说:“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的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在大自然中进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作文”教作文,立足于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文综合之间(?)活动。

2、情感的激发——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

也有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去看一看,去做一做,然后让学生拟稿,但学生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缺乏感情,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学生获取材料时,没有及时激发、强化学生的情感,使所获得的表象没有得以凸显、丰满,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梳理,而显得混乱、主次不清,更没有刻上清晰的情感之印!因而出现:所写之物在眼前,却言之无物;眼前之事虽感人,却言之无情之类的似怪而不怪的现象!

情感的激发在作文教学中有多重要呢?“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理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全系着情感的砝码。一篇文章写成了,表现什么,是赞扬是鞭笞,是说理是言情,都是异常分明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作文教学心里》)

因此,我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学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继而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愉悦之情、自豪之情等等,去讨论、交谈、写作,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习作有了真情实感!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帮助同学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

篇3:高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为纠正考场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矫揉造作的不良之风, 在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曾几次明确了作文“感情真挚”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情真挚

“言为心声”, 从写作的本质诉求上看,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感情是文章的催生剂。

创作来自灵感。《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 此立文之本源也。”高中阶段有很多经典的课文堪称“以情感人”的典范。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以至有人这样感叹:“读诸葛孔明的《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陈情表》等文为情造文, 而得以流传后世。如果学生作文能情动于衷, 就会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福至而文思不竭。

2.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线。

文章不是无情物。清人黄宗羲《明文案序》里说:“凡情之至者, 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感情是文章的命脉所在, 唯真情才能动人, 没有了感情, 文章便成了词语的堆砌。

二、怎样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提倡努力做到:事当、情真、言美。

1. 事要当。

感情往往是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 感情“真”先要求事件“当”。事情凭空捏造固不可取, 都来自亲历也不足信。叙事当否, 全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情感度。真情实感的事情可来自自身或亲朋所体验的斑斓的生活和丰富的阅历。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以贴切为尺度, 有所选取地驱遣于我们的笔端。

2. 情要真。

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太复杂, 很多时候, 调动真情并非易事。在可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 要慎重地取舍事件。“为情造文”, 关键在一个“为”字。平日里积累既丰, 见识既广, 又“于我心有戚戚焉”, 做了有心人, 有一个“情”字, 怎么写都会是好的。临阵时才来抱佛脚, 感受已浅, 认识辄低, 所谓全无主持, 心中烦乱, 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 贻笑大方。体验的虚情假意, 绝不可能打动人心;而开启人生的真情实感, 则必须在体察、认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3. 言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 有纷纷繁繁的情, 如何表达?或取或舍的话, 怎样取舍?所抒之情感, 当然有高雅粗俗之别。美好的语言是高尚情感最终得以附托的基本保证。学生应知道, 美好的情感, 其表达婉约是美, 直白也是美;绮丽是美, 质朴也是美, 而语言的丰富使我们表达多彩的情感成为可能。

三、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当然,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如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渲染色彩等, 将真情实感表达得更为摇曳多姿, 也更为动人。下面就粗略地阐述三种颇为有效的方法, 以备参照。

1. 融入美好意象。

生活里不乏色彩丰富的意象, 借助意象的斑斓来着色文章, 总是智者考生的首选。这就要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感受的触角延伸到意象再散入心灵深处, 找到自己的那份期盼和感动, 并让这种感动沉淀、发酵, 最终熔成一种读之即在的情思。做好了, 就能让美好的意象与欢乐或痛苦的情绪融会在一起, 升华为文章的思想。选择好一个恰当的突破口, 真挚的情感自会滔滔流注于笔端。

2. 描写感人细节。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 多指的是那些能显示人性、人情之美, 且具有恒价值的人生细节。行文中穿插好的细节描写,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再现人生的悲欢, 腾起情感的波涛, 玩味世态的炎凉。这种描写总是以美好的情操之光闪耀而让人久久注目。

3. 倾诉悲悯情怀。

生活的表达并不全是欢乐与幸运, 它毕竟还伴随着悲苦与不幸。既然如此, 我们为什么不抚摸一下生活的伤疤呢?对己对人, 不吝啬人生的悲悯情怀, 不仅仅是作文, 也是做人。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作文可以不一定写悲剧, 但带有悲剧色彩的悲情倾诉是可行的, 哀婉动人也就自不待言。

篇4:让学生写出“个性作文”

前提: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商德远认为,小学生的“个性作文”是指文文相异,表达出色,各具特色,其突出特征是真实、自主、创新、个性。而要让学生的作文创作走向个性化,前提是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商德远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他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体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抒写真情,自由表达,写出个性。

在培养学生生活体验能力的初期,商德远主张自由体验,不提写作要求,只提体验要求。例如,春天来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看、听、闻、尝、触,感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随后,他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春天。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天来了,路边的树木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说春天来了,能听到公园池塘里的蛙声;有的说春天来了,到处都弥漫着花香;有的说春天来了,新上市的蔬菜特别脆甜;有的说春天来了,公园里的泥土变松软了……很显然,学生们已经调动了身体感官,对春天有了初步的体验。

商德远说,体验,就一定与运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分不开。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物,都习惯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感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变成生活的有心人。

在引导学生初步懂得感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后,商德远开始逐渐加大“体验”的难度:在观察、感知生活具体事物的基础上,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是以“春天来了”为例,学生初步懂得运用身体的感官感知春天后,那么就该深入了解“为什么树木在春天冒新芽”“为什么春天泥土会变得松软”……带着问题,学生们或者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向家长、老师请教,寻找各自的答案。商德远同样会安排适当的课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明白了是气温回暖催发了新芽,有的学生查阅到是空气湿润使得泥土变松软……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还使得他们的生活体验由表及里,印象深刻。

这种花费大量精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做法,在作文教学中是否“多此一举”或“喧宾夺主”呢?对此,商德远认为,作文的情感和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才是写作的真正源泉。让作文回归生活,既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又能为“如何写”奠定基础,不但能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求知、热爱生活的情感,凸显了作文的生活化和个性化。这样的体验,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商德远说,当学生已经学会自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后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学生都会有材料可写,有情感可抒发,而且各人的感知不尽相同,表达各有特色,这就为个性化作文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良好表达奠定了基础。

基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商德远认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写好“个性作文”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好的生活体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体验写下来,这就是最好的语言训练。

商德远善于激趣,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一步一步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节名为《圣诞节的礼物》的作文课上,他带来了一份装在圣诞袜里的神秘礼物,让学生先观察,看外形,“猜一猜是什么”。商德远尤其强调,要写出“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经过观察后,纷纷动笔。由于这个礼物切合学生的期望,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的表达可谓“妙笔生花”,试看小徐同学的一个片段:

我一边观察一边饶有兴趣地猜测着,里面到底会是什么呢?是玩具?是学习用品?还是糖果?如果里面是糖的话,袜子里为什么看起来和没有东西一样?我心里猜测着,又一一把自己的猜测否定了。“应该是很小的东西吧?”我自言自语着。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竞猜,可都被一脸神秘的商老师否定了。真是神秘莫测啊!到底会是什么呢?

猜不对,那么再摸一摸。学生们轮流触摸了这个神秘的礼物后,更是一头雾水,小李同学这样写道:

摸了之后,我更是否定了自己前面的答案。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真神秘啊!看到大家有的在议论纷纷,有的在低头冥想,有的却一脸茫然,我敢肯定,应该没人能猜对……

还是没猜对——但学生的表达却尽显个性,有的写别人,有的写自己,有的写全局,还有的写老师,绝无雷同。下一步,商德远打开袜子,原来,礼物是一个U盘!打开小小的U盘会看到什么呢?教室里的多媒体很快播放了U盘里的电子相册:《我们成长的足迹》——回顾学生五年级的校园生活和精彩瞬间。学生们一片哗然,直呼老师“真用心”。

谜底揭晓了,学生们又该如何表述出来呢?其实,学生们能写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这样的感受太独特了”(某学生话语),请看刘家序同学在展示作文时的精彩片断:

大家充满期待地望着老师把U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只见眼前展现的是一棵长在乳白色雪地里的圣诞树!圣诞树枝叶翠绿,上面挂着五花八门的装饰物品——照片。紧接着,《永远的画面》的优美歌声轻快地响起,那记录我们快乐成长的照片一张张地映入我的眼帘: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地瓜、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颊、一个个正在比赛的小队……接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跃入我的视线——竟是我们大摇绳比赛的画面!望着不断跃入绳中的同学,往事又浮现在眼前:为了比赛,大家不顾寒冷,每天早晨早到校进行团队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在级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狂喜地相拥在一起……视屏最后出现了老师对我们衷心的祝福:请同学们记住快乐的生活,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永远向前,正如《永远的画面》所唱的那样:“寒冬已过,还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谢……”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了!此时,我望着商老师,见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神态,也许他是熬夜才为我们做好的圣诞礼物吧……

商德远在总结这一节课时说,以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题材为话题,教学时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真情的欲望,让他们讲真话、抒真情,系统训练学生观察、取材、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就在这种观察、思考、构思和表达的训练中,个性化作文也就“呼之欲出”了。

手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综观商德远的作文教学,可以发现他对传统课堂的改革是明显的。商德远认为,小学阶段主要应写好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记实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命题→写前指导→范文引领→学生习作→教师讲评”,想象作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命题→方法指导→范文引领→学生习作→教师讲评”。

对于以上两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商德远认为它们的弊端较大。他指出,以上两种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从教育思想上看,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指导过程看,是从形式指导入手,体现的是从目的到动机的指导规律,不符合写作心理学的指导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命题并指导写作,没有从学生的写作实际需求出发,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写作需要,极易造成作文的模式化,导致千篇一律,难以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为此,商德远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他把记实作文的教学模式改进为“快乐体验生活→学生自主命题→写前畅所欲言→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妙笔生花”,把想象作文教学模式改进为“走进生活→放飞想象→畅所欲言→妙笔生花”。

商德远说,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教学思想上看,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过程来看,新模式是学生从体验生活入手,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个性化的体验,通过体验引发写作动机、产生写作情感,体现的是由动机到目的的写作指导规律,符合写作心理学的指导原则。最重要的是,新模式能在每个学生都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写作需求。

观察上文提到的几个作文教学例子,就能窥见商德远一直都在践行着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是让学生畅谈生活体验的课堂,还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堂,都基本遵循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针对性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年来,商德远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大胆突破,改变了学生不愿写作、无内容可写、写不出个性、写作雷同化等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写作个性,构建了生本高效的个性化作文课堂,让学生体验到了个性写作的无限乐趣。

【人物小档案】商德远,中学高级教师,全国语文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拔尖人才,山东省小小说协会理事,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青岛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特约研究员。出版专著《小学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新生入学指南》,参编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等近二十部。在国家、省级的近二十种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篇5: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

教学目标:

1.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个性。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3.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恰当运用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揭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的作文,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呢? 本堂课通过我们学过的文本,学习仿写人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品析人物的个性?

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出人物个性? 二.探究学习

(一)第一驿站:外貌描写

1.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投影图片)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

2.猜猜他是谁(投影图片)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归纳。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学生归纳、分析。

4.归纳知识点:①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②要使描写生动,可恰当运用修辞。③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二)第二驿站:语言描写

1.明确概念: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恰当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说话人的个性。

2.例文分析:分析人物性格。(投影图片)

学生归纳性格,文词,要求。

3.归纳知识点:①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

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③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

(三)第三驿站:动作描写

1.明确概念: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叫做动作描写。

2.小练笔:“你在吃 一枚还没熟透的青柠檬„” 请以行动描写为主,写出具体情景。要求50字左右。(投影图片)

3.学生展示习作,教师点评。

4.教师示范范文,点评要点,归纳知识点:①动作描写中动 词的运用要准确。

②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四)第四驿站:心理描写

1.明确写作方法:看、听、感、想、做(投影图片)

2.小练笔:我们以『晚上怕看家』为例子来练习。

3.劣文展示,反面提出写作要点。

4.写作引导:那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什么﹖

我的耳朵听到什么﹖ 我的心里感到什么﹖ 我的脑里想到什么﹖ 我有没有动作﹖

5.学生展示习作,教师点评。归纳要点:①人物心理应符合人物年龄。

②人物心理应符合具 体情况。

6.(播放动画片)观察动画,体会人物性格。学习外在观察与内在性格之间的学习方法。

三.归纳总结:

1、人物描写的方法。

2、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学生练笔。

篇6:高考作文写作要写出新意

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

落俗套、一般化的作文必然是不动脑筋草草写出来的,而优秀的作文则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这里说的“下工夫”,指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

比如说,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家乡变了》。落俗套、一般化的写法是:过去,家乡如何如何的落后,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最后点明题旨——家乡变了。

一位同学屏弃了这种写法,他独辟蹊径:

1、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全家在院子里纳凉,闲谈中谈到了母亲河——黄浦江。

2、爷爷感慨地说,他小时侯过黄浦江得乘坐小舢板,既费时又不安全。

3、爸爸接过话茬:我小时侯过黄浦江则乘坐轮渡船过江,安全多了,可是逢到迷雾天,则过不了江了。

4、我高兴地说,如今我过黄浦江全然不愁这些了,去,过隧道;回,奔大桥。

5、奶奶作了总结:世道变了,家乡也变了。

另一位同学的构思更是独具匠心:

1、爷爷是个“老上海”,自诩能闭着眼睛摸到外滩。

2、爷爷退休以后,去乡下小住三年。

3、这三年,正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

4、今年岁末,爷爷从乡下回到上海,却迷了路,最后还是“打的”回到了家。

5、爷爷一跨进家门,一个劲地说:我这个“老上海”迷了路,真是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两篇作文的口子很小,然而开掘却很深,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们常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来说明作文必须要有好的材料。

那么,有了好的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我看也未必。因为,好的材料还要作一番巧妙的安排。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老师出了《咱班好事多》的题目让同学练习作文。一位同学选择了以下三个材料来表达咱班好事多:

1、一清早,同学们来到教室主动打扫教室。

2、同学们纷纷制作教鞭赠送给老师。

3、一位同学因病脱了课,同学们争着为他补课。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选得都不错,也切合题意。然而,他在记叙的时候平铺直叙,好像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样,因此,作文写得很一般,落俗套,既不生动,也不形象。别人读了,不可能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换了一个角度,对材料作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取得的效果则完全不一样了。他是这样构思的:

1、学校里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以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我也不甘落后,也想做一件好事。

2、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想悄悄地打扫教室,谁知,当我来到教室,发现班上的几个“皮大王”早已把教室打扫干净了,他们还讥笑我“来晚了”.

3、我为教师做了一根漂亮的教鞭,想赠送给教师。没想到,老师捧出一束大小长短不一的教鞭笑着告诉大家:这些棒儿用到退休也用不完呀!我又晚了一步。

4、当我想为因病脱课的同学补课时,哪里想到,其他同学早已捷足先登了,我又晚了一步。

5、看来,要想做一件好事还真不容易呀,因为咱班好事太多了。

这位小作者没有做成一件好事,却把全班同学学习雷锋的热闹场面全写出来了,而且写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篇7: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读教材第三十三页第三自然段。

二、师引: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展示幻灯片2)老师可以引经据典。

老师对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四季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串联,让学生回忆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有关内容;同时教师结合第一单元的《一面》、第二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串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展示幻灯片3、4)

三、请听同学的朗读:有关肖像描写的优秀片断。

1、初06级1班:赵娅丹、陈传秋、龚昊、谭恩德和朱永超五位同学的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1)

2、初06级4班:罗丽娜、姜笑、陈莹莹、吴成臣和孙家骏五位同学的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1)

教师一一进行点评,指出每一篇作文的优点与缺点。

四、请一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朗读初06级1班赵娅丹同学的作文《老师的目光》。

教师进行重点讲评。

1、这位同学主要写了老师的眼睛,围绕眼睛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前两件事略写,第三写擦玻璃是详写。这一点她仿照的《我的老师》一文的详略安排方法。

2、赵娅丹同学合理地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写出了师生之间真挚的爱,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想一想她的这种写法模仿的是第一单元的哪篇课文?(学生基本能答对)

3、她的这篇作文,在结尾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老师的眼睛进行了总结:老师的眼睛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星星。它,就是我们心中的航标灯。这与大家小学时常用的`结尾方式不同,她未没有用老师的眼光是多么的可爱呀,多么的和蔼呀,我是多么喜爱老师呀这种方法。同学们,今后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五、实际练习。

教材第三十三页练习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练习。

1、问:如果你在完成这一题目时,第一步应当做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上期末考试作文题目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要求)

2、例举初06级4班甘学良和吴成臣两位同学的作文(他们写的的本班的罗丽娜同学),这两篇作文突出了罗丽娜同学工作泼辣的特点进行描写,因此,他们的作文题目可以改为她是一位泼辣的人。

如果你要写这样一篇作文,你将怎么样来完成?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3、老师举例:《红楼梦》中对凤辣子的描写,主要介绍王熙凤出场时的情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重庆话中对这种情况的描述是飞叉叉的)、外貌(丹凤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动作(急忙上前握住林黛玉的手)、语言(全是一些甜言蜜语)。

六、布置作业:

1、用也许也许也许和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两个句式造句。

2、预习《三颗枸杞豆》,注意生字词。

教学后记:

1、这次作文课,由于学生已经写过,又由于第一次作文课的讲解,学生写作的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

2、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作文课表示了普遍的欢迎,下课后,我询问了几位学生,他们说这次作文课让我清楚地理解了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收获不少。

篇8:中考作文要写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由评分标准看,一等二等与三四五等文章的最大区别就是文章有感情。感情就像文章的血液,能让文章有灵性有温度,没感情的文章是不被认可的,有感情的文章才能温暖读者,感染读者,让其动情。

写作前应把感情装在心中,情动于中方能发乎于外。让文章有感情的方法很多,写内心感受就是其中一种最有效果的方法。

怎样写内心感受呢?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有很好的示范,我们要向课本“淘宝”。请看语段。

语段一: 《最后一课》的节选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分析总结:语段是写“我”不想上学的内心感受,划线句具体真切地交代了不想上学的原因,塑造了一个贪玩孩子的形象,非常有感情有味道,删除划线句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这里运用了一种写内心感受的方法:因果推理法。就是通过因果写内心感受,把内心感受具体表现出来,给人真切感。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写想做或不想做某事的心理时,用因果推理的方法把真实的原因写出来,流露某种情感。

语段二: 《老王》节选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分析总结:划线句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老王的“瘦”,把他比作“僵尸”,写出了老王的枯瘦程度。僵尸是哪来的?文中说是“想象的”,当然还有“联想”成分。把老王想象成僵尸不仅表现了同情,还表现了“可怕”的心理。作者甚至怕得不知所措了,所以她没让老王进屋说话,就尽快打发他离开了。

老王行将就木前还来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这不仅写出了他的善良,他还把作者一家当做最亲的人了,而作者没让他进屋说话,也没有任何温暖地安慰,显然没把他当做亲人,所以,后来作者“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这个语段运用了第二种写内心感受的方法:想象联想法。就是面对人、景、物,运用联想想象把内心的感受具体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表达某种情感。

语段三: 《背影》节选

……我买票 , 他忙着照 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分析总结:划线部分是作者的内心感受,感受自己是“聪明的”,父亲是“迂”的。

作者认为父亲“迂”,是因为“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他感到父亲不懂人情世故。父亲是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吗?我们知道,父亲当时是做过烟酒公卖局局长的,怎么不懂人情世故呢?父亲所谓“迂”的做法恰恰表现了对“我”的爱,可我还“聪明”地“暗笑”他。

这是真“聪明”吗? 显然不是,这是过去的不懂事,不理解。“我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聪明了”这是现在写作时的感受,显然是对过去的否定。这是作者在剖析自己,反思自己,意思是说,我那时怎么那么“傻”呢?真是自作聪明!通过自我剖析反思,表现对父爱的理解,对父亲的愧疚。

这又是一种写内心感受 的方法:剖析反思法,即把过去和现在巧妙结合,反思、否定过去的做法。好处就是能把丰富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比较细腻。

篇9: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个性作文”

一真实。真实是“个性作文”最基本的特征。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抒真情,而不矫揉造作。作文即作人,文如其人。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首先提倡写真人真事的作文。写真人真事,易于表达真实的体验,抒发真实的情感,可以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怪现象。

一次期中阅卷,笔者发现一位学生写了自己父亲“从山上跌落,摔断了一条腿”的故事,感到惊讶:吴江市是没有山的县级市,这位学生是谁,难道是外省市转来的学生?怀着疑惑,试卷拆封时我记下了这位学生的姓名。课后一询问,原来竟是学生虚构的,为了营造“悲惨”的情景,博得高分。

学生本无过,是谁造成了我们这些本是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假、造假呢?近来有人在网上撰文说,学生撒谎是从小学第一篇作文开始的。话虽说得有些尖刻,但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深思。我们应扪心自问: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是否强调“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布置作文题时,我们是否考虑到有的同学可能对此题材不熟悉,或者没有亲身体验,最后被“逼”得撒谎乱编?

我认为,越真实的内容越能显现出个性。因为,真实的内容只有习作者才有。因此,个性作文首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求真务实,说真话,写真事。

当然,提倡真实写作并不是要排斥虚构作文。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作文也能表达真实的情感,虚构作文是更高层次的写真作文。例如,看到嫦娥二号升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虚构自己若干年后到月球一游的情景,这又何尝不可?因为抒发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

二独到。现代汉语词典对“独到”的解释是“与众不同”。独到的作文,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独到,是个性作文的重要特征。

那么,如何让初中学生作文做到“独到”呢?

首先,让学生相信自己。学生写作时人云亦云、东拼西凑,有时并非是因为没有生活材料可写,多半是不相信自己能写出好文章。例如,2010年秋季开学,由于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是“我的梦——中国梦”,所以我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梦想》。大部分学生的梦想是当医生、教师、服装设计师、宇航员等,然而有一位学生却写自己梦想当一名农民。他喜爱农业,爱看中央电视台的农业频道,并学着播种、嫁接,梦想成为袁隆平式的农民。在班级朗读此文时,下面有学生吃吃窃笑,我却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赞扬他写出了真实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又与众不同,因而他的作文在众多作文中显得“独特”。

其次,要有一双慧眼。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个性作文”的背后,往往有一双善于发现世界的眼睛。例如,同是写龙虾,有的同学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龙虾后退的姿势“就像滑雪运动员在倒退着划雪橇”,后来,笔者亲自观察龙虾,发现这个比喻真的很形象。

三创新。著名作家梁衡论及写作时说,好的文章,一要美,二要新。好的文章就是要做到立意新,材料新,语言新,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

1.立意新。要用创新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映新生活,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抒写新感受。比如,写《2008年的那一场雪》,有的学生写雪景,有的写扫雪,有的写全球气候变化,有的写新闻中报道的交通堵塞现象,也有学生立意新,写江南地区一味依赖陆路运输的弊端,提出疏浚水道、特殊情况下紧急启动航运的建议,从环保和运输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2.材料新。话题可以是个老话题,但材料必须是新颖、新鲜、人无我有的鲜活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

3.语言新。语言新即语言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若能在平时,对文章反复推敲、修改,逐步提高语言创新能力,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语言独具风采。例如:一位学生在写《我的家》时,先从自然写起:“天空是云的家,海是水的家,森林是树的家。风在四处流窜,它也在寻找自己的家。”运用排比、比喻、拟人手法,从大自然写起,开头不俗,较有吸引力。

当然,我们不能为创新而创新。那些作秀般地堆砌新的网络词汇和句式的所谓创新作文,很难表达学生生命深处那生动而丰盈的情感和生命的真实体验,就像著名学者余秋雨在“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奖赛”上给一篇优秀作文写的评语那样:“有巧思,但感觉不到其温度。”

提倡写个性作文,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语文教师要从呵护生命、成长生命、张扬生命的高度出发,抛弃个人功利,转变教学理念,研究学生写作心态,引导并帮助学生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

(作者单位:吴江市铜罗中学)

篇10:作文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被动较多,主要表现在应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写,完成任务就算数,还少有学生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一天以来,或一个阶段以来,自己的内心的感受。作文的真正价值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流露自己的思想,既可以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我把他概括为两点:一是自己反省;二是交往提高。分析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价值不高主要原因是:一是老师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急功近利,即为应试而教,考什么就练什么;二是教师对作文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作文就是给别人看的”,因而导致小学生的文章假话多,套话多,空话多。要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作文指导要引导学生静心反思,把自己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进行感悟,理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是自己一天生命的精华,也是人生中的闪光点,更是区别与他人的最本质东西。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成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

篇11:初中生作文要写出个性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案例 库尔勒第四中学初中语文组 杨惠 电话:0996-2866559

一、设计理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个性,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力,缺少个性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个性,并确定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教学实录

(一)肖像描写

师:第一单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能刻画出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

生: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师:什么是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师:那我们这节课就学习从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去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2、初步掌握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我们一起进入写作之旅的第一个驿站肖像描写

多媒体展示肖像描写的定义。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段肖像描写。多媒体展示: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写的是谁?从哪些方面写的?

生:写得是鲁迅,从脸、头发、长衫、胡须、烟嘴这几个方面写的。师:特点分别是什么?

生:脸:黄里带白,很瘦很瘦。头发:寸把长,直竖着。长衫:牙黄色,羽纱做的。胡须:隶书“一”字形

烟嘴:安烟的一头己经熏黑了

师:从鲁迅的外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生:正直、严肃、倔强。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阿累笔下的鲁迅形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杨二嫂。多媒体展示:

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师:凸颧骨,薄嘴唇。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她的外貌? 生:尖嘴猴腮。

师: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句写的杨二嫂的什么? 生:体态。

师: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个性的人? 生:刁钻、刻薄

师:刚才我们选取的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多媒体展示: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条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作者是谁?写的是谁? 生:《红楼梦》曹雪芹王熙凤

师:找一位同学分析一个这段话描写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什么个性特征。

生:眼睛:丹凤眼,三角眼眉毛:柳叶、吊梢眉 身材:苗条体格:风骚 脸:粉面唇:丹唇 从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粉面、丹唇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漂亮的女子。但三角眼、吊梢眉、威而不露又说明她是一个很凶、很泼辣的人物。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切都说明她是笑里藏刀的个性。师:“风骚”该怎么解释? 生:“风骚”在这里是指轻浮、轻桃,说明作者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所持有的感情态度是不喜欢,所以一些评说家就说曹雪芹笔下的工熙风是“明似一盆火,暗似一把刀”,刻画出一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师:以上我们所选的三个人物的肖像片断,从头到脚基本上都描绘到了,这是从人物肖像的哪一方面来写的? 生:整体。

师:是不是只有写出人物肖像方方面面的特征,才能全面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呢? 生:不是。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段文字。多媒体展示:

萨沙又瘦又黑,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说起话来急急忙忙的,声音很低,老被自己的话哽得不接气。他常常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仿佛想逃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似的。他的栗色瞳仁一动不动,但他一兴奋,瞳仁就跟着白眼珠直打颤。师:这段文字写的是什么? 生:眼睛。

师:请找出描写眼睛特点的句子来?

生:萨沙又瘦又黑,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他常常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仿佛想逃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似的。他的栗色瞳仁一动不动,但他一兴奋,瞳仁就跟着白眼珠直打颤。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生:胆怯,小心翼翼

师: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只要能抓住肖像局部的某一个特征,也能体现出人物个性。学生练习:(猜猜他是谁),学生练笔,写一个班里同学或任课老师,让同学们来猜。仿照刚才的写作手法,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收获。过程解读: 写作也是有章可循的,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先从别人的文章里借鉴经验,所以先让他们从模仿名家的片段开始。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感到了写作并不可怕,这样他们愿意去写,乐意去写。

人物的肖像描写具有多样性,所以我把它分成了两大类: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因此所选择的名家片段也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给他们的是从整体去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特征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选自第一单元的课文《一面》,选取课文中的材料,学生们不会感到陌生,易于他们模仿练习。《一面》的作者阿累采用白描的手法对鲁迅的脸、头发、胡须、长衫和烟嘴做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鲁迅倔强、严肃的个性特征,从这个例文让学生体会到要抓住肖像的特点刁能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接着我选取了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形象。鲁迅对杨二嫂进行了整体描写,但并不是面面俱到,只重在对她体态的形象描写,这就告诉学生形象的体态描写,也可以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但一定要抓住特点,并且要有形象的语言。

以上选择的两个片段都是现代作家的作品,所以我又选择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精彩片段。选择王熙凤这段肖像描写,是因为作者不仅描绘出了人物的外貌特点,而且在外貌特点的描写中就暗含着人物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把作者对人物的感情色彩也浸透在字里行间,让学生们明白,对人物肖像的刻画,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不仅能抓住这个人物的形,还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神”,作者的感情也能表现出来。

以上选择的材料虽然都是从整体去描写人物的形象,但都各有侧重,让学生懂得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是多变的、不拘一格的。接着我又引导他们进入肖像描写的第二板块局部描写。我选取了第一单元《童年的朋友》的作者高尔基《童年》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只从眼睛着笔,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让学生再一次明白不仅整体肖像描写可以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局部肖像描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设计了一道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练习题《猜猜他是谁》,让他们把所学到的写作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设计的题目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去,去领略写作的快乐。

(二)语言描写

师:除了肖像描写,哪一种描写还能直接体现出人物特征? 生:语言描写。

师:我们一起进入写作之旅的第二站语言描写。出示语言描写的定义。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腔调、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思想修养、职业身份、内心世界等!师:读一段语言描写。《儿子眼中的父亲》 多媒体展示: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师: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个性语言,从这些个性的语言当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年龄阶段不同的个性特征。时间跨度为半个多世纪,儿子语言的委婉与武断,都体现出个性上由幼稚逐步走向年少气盛、不可一世到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师:再看一段文字《祝福》 多媒体展示:

婚礼上,来宾纷纷向新郎新娘表示祝福。新郎单位的会计对他们说:“愿你们的生活就像算盘珠一样,越打越精越打越细”。新娘的中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祝你们的幸福正无穷大,永远都不会有负数出现”。一位网络工程师朋友对他们说:“愿你们的婚姻永远都有防火墙的保护,不会有任何病毒的侵扰”。

师:同是祝福之语,每个人的语言都有什么特色?

生:都体现出了每个人的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就会有自己特殊的语言。

师:语言是多样性的,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等等都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就需要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能写出同样具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描写,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吧!出示题目,写一段你任科老师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让大家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学生动笔写作:

1、学生1:你今天又有特权坐特殊席了,别的同学想坐都坐不上,你今天不用争都可以去坐这宝座,你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呀!(语文老师)

2、学生2:你看你今天上课往窗户看了18次,和别人说话了7次,做了6次小动作,我的心跳都被你气得多跳了12次,你真是有功劳呀!(数学老师)师:这是在学校里老师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那么在家里,你父母又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呢? 出示题目:假设你成了100个不幸的人中最不幸的一位,英语成绩比80分少了一些,比60分多了一些,针对你的成绩,设计你父母之间的一段对话,并找同学来表演一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让两个学生来表演。学生表演:

“这次就考了这么一点,真是岂有此理。” “不就一次考试嘛,用不着发火。” “再考二三十分,那就节节败退啦。” “是不是题太难了?”

“题难别人怎么能考九十多,轻而易举的。” “是不是发挥不好?”

“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 “是最近生活没跟上?”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没跟上?” “是不是班不好?”

“不说自己教子无方,竟怨老师教学无方。” 师:评议特点是什么?

生:爸爸爱用成语,妈妈像平常说话。师:父母各自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生:爸爸脾气暴躁,妈妈袒护孩子。过程解读:

语言描写比肖像描写更具多样性,限于课堂时间的容量,不能一点到。所以我先给出语言描写的定义,让学生知道在进行语言描写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我选择了两段语言描写的文字作为范文,一段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都能鲜明地折射出人物的个性,对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段范文告诉学生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个性语言。限于时间的原因,只选择了这两个片段作为示例,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注意语言描写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语言特征。

对语言描写有一个整体了解后,出示了两道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练习题,在这里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先构思,然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或表演出来再写,引导他们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也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表演,又增添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笑声中去接受新知识并且活跃了课堂效果,使这个教学目标很轻松得就完成了。

三、教学反思

上一篇:孙燕君教学设计下一篇:总店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