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支书”王光国热血写忠诚的故事

2024-04-29

“愚公支书”王光国热血写忠诚的故事(精选4篇)

篇1:“愚公支书”王光国热血写忠诚的故事

“他是发自内心为了村民们好啊”

店子坪村75岁村民刘太贵,因为耿直、倔犟的个性,被村里人称之为“犟拐棍”。说起当年修公路的一段往事,老人的脸微微红了一下。

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起初,刘太贵积极响应。但到了3月18日,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不仅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许多人也灰心散气。为了重新开工,村委会号召大家捐款,刘太贵老人开始犹豫了:他三个儿子,大儿子有智障,二儿子分家另住,他们又上了年纪,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小儿子打工,生活拮据。

完成卡门段的义务工后,倔犟的刘太贵就不上工了。王光国到他家做工作,他一句话就给顶了回来:“我都土埋大半截的人了,这辈子也不见得能看到通公路,你愿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其实,刘太贵吃交通闭塞的苦,不比别人少:20秋,他将自家的一头猪抬到集镇上去卖,没想到过河时,由于坡陡弯急,猪被摔死了。

王光国当然知道此事。有次登门时,他与老人拉起了家常:“听说您有一年卖猪,将猪抬到曾家洞时,绳子断了,猪被摔死了?”

想起不通公路的苦,这位倔犟的老人心软了,他说:“王书记呀,我这里有卖山羊的1150元钱,全部捐给工地吧。从明天起,我和大儿子天天上山修路,就算我看不到路通的那一天,但后人们可以不再受我们的苦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光国与村民们一道,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终于,这条修了8年的11.7公里的公路通车了。现在,不仅刘太贵卖猪再也不用请人抬了,村里所有人卖农副产品,也可以就在大门口交易了。刘太贵说:“三年前,村里只有一户人家修起了一栋简易平房,现在村里占九成的人都盖上了新房。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将木房子换了瓦、刷了漆,儿子又修了三层新房子。小儿子说,明年不出门打工了,回家办个农家乐——仔细琢磨琢磨,王书记是发自内心为了村民们好啊!”

一条路,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刘太贵说的是内心话。

“跟着王书记干,总有一天会丢掉‘穷’字

店子坪村一组42岁村民李学芳夫妇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回忆说,虽然家里有五亩地,但由于只是种了一些传统农作物,加之交通不便,收入微薄。

在外面打工同样很辛苦。春节,王光国走进了他们的家门。王光国帮他们算了算收入账,然后动员他们在家从事特种产业种植,一来收入不得少,二来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

起初,李学芳夫妇有顾虑,认为在家种地投入大,家底薄。但王光国答应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让他们放心。,李学芳在自家地里种植了3亩烟叶,结果年底一算账,和外面打工收入差不多。,他租了16亩地种植烟叶,一年收入8万多元。今年,他又租了40亩地种烟,目前烟叶长势喜人。

种植烟叶的同时,李学芳还发展了200多只景阳鸡,每年收入1万多元。现在,听说村里准备打造红色旅游,李学芳投资10多万元新修了农家乐,发展旅游项目。李学芳感慨道:“跟着王书记,总有一天会丢掉‘穷’字!”

“打杵子、脚背子,卖猪还得抬‘轿子’。以前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如今路修通了,我们不能把一个‘穷’字留给后人啊!”这是王光国经常对村民们说的一句话:“多少年来,包谷,洋芋,红苕,是店子坪人种田‘老三样’,遇到天干或多雨,混个温饱都很难。现在,店子坪村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特色农业转型,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正在形成规模。”

如今,王光国通过招商引进的上海德鑫农庄公司,在店子坪投资140多万元建起连片猕猴桃基地,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已发展到800亩,“新三样”成为村民致富新门路,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的2360元提高到20的7414元。

“有事就找国娃子,他就是群众的亲人”

“就连我家的年猪,都是村干部帮忙喂的。”五组村民李世明这样说。

前,李世明的妻子就已去世。女儿目前在省城上大学,他与85岁的父亲李万兴一起生活。因疾病缠身,李世明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一日三餐都得跟着哥哥吃,老父亲则自己煮饭。

不能让村里有一户人家吃不上年猪。为了不让李世明成为年猪“空白户”,王光国想尽了办法。后来,王光国与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英聊起这个话题,刘英说:“虽然我的家务事也繁忙,让他把猪放到我家,我为他代养吧。”

村干部愿意帮忙,李世明过意不去,十分感动。他拿出积攒了好久的500元钱,买了一头仔猪。后来,帮扶他的另一位法院干部又给他买了一头仔猪,送到了刘英家。“真是辛苦干部们了。虽然年猪是我的,但我只背了个名。”

李世明说,王光国为他操的心比任何人都多。去年10月,患脑溢血的他需要住院治疗。当时,在外出差的王光国得知情况后,为他电话联系医院,安排住院事宜。住进医院后,王光国连夜从外地赶回县城,与另一位对口帮扶的法院干部一道去看望李世明,并各自拿出1000元钱,用于李世明的生活开支。

年近五十的村民张世荣说:“如果没有王书记,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他被建始县医院诊断为肝腹水,住院半个月,两万块钱花光了,绝望地返回店子坪。回到家,张世荣已奄奄一息。是王光国出面,让张世荣被医院列为帮扶对象、免费救治。张世荣说:“为了我的病,不晓得王书记为我跑了好多路,求了好多人。”

81岁的村民刘太白,一部老人机里仅有3个号码,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再一个就是王光国了。刘太白说:“有事就找国娃子,他就是群众的亲人。”

篇2:“愚公支书”王光国热血写忠诚的故事

党员背瓦

“如今,我们村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村民郭龙菊说,3年前,他们全家人还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子里,如今,她和村里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崭新漂亮的大房子。

说起郭龙菊家的新房子,其实也有一段故事。

当初,王光国到郭龙菊家里做工作,要郭龙菊家修新房子,郭龙菊很快就答应了,可她的儿子却十分犹豫,自家经济能力有限,修房子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得慎重考虑。

王光国知道了她儿子的想法后,三番五次登门拜访,在王光国的“软磨硬泡”下,郭龙菊的儿子同意修房子。

好不容易把房子修好了,又遇到了新问题。原来,郭龙菊的儿子因一场大病失去了劳动能力,郭龙菊和老伴的身体也不好,家里没了劳动力,要将堆在门前的瓦背上楼成了一大难题。

“我明天回来就来给你们背瓦。”正在北京开会的王光国知道了郭龙菊家的情况,马上给郭龙菊拨打了电话。

当时已是寒冬季节,郭龙菊的房子还没有盖瓦,让在北京开会的王光国十分焦急。

从北京回来后,王光国第一时间赶到郭龙菊家里,要为她家背瓦上楼。

“您为我们村里做了这么多事,我怎么能让您帮我们背瓦。”知道王光国要来背瓦,郭龙菊将自家大门紧闭,死活不让王光国帮忙。

自己去背,郭龙菊不让,王光国就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帮忙背。听到王书记的号召,村里的几名党员二话不说,背起背篓就到了郭龙菊家里。

最终,堆在郭龙菊家门口的瓦由村里的几名党员干部背上了楼。

“多谢王书记啊。”这句感谢的话,郭龙菊时常挂在嘴边。

岳父生气与消气

“国娃子,家里来客人了,我给你带了一些菜。”6月17日下午,王光国的老岳父张九新背着一背篓蔬菜来到他家。

张久新家住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六组,每次听说女婿家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他都会送些菜到王光国家里。

“国娃子人好哦,为了村里的事操不尽的心,人也孝顺,我支持他。”听说记者来采访王光国,张久新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当初,王光国说要发动村里人修路,张九新二话不说,放下家里的农活跟着女婿干。

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女婿有了几分怨气。

原来,张九新和邻村楂树坪村的村民因为山界发生了矛盾,于是找到王光国,要求他帮忙调解。

农村各种矛盾盘根错节、纷繁复杂,处理不慎就会引发纠纷。虽然是自己的岳父,王光国更觉得不能偏袒。于是,他丝毫不理个人情面,非但没有帮岳父,还希望他退让一步,这让张九新十分不解。

“光国,爸爸这个事你都解决不好么?”听说自己的父亲因为山界和邻村的村民闹矛盾,王光国还帮着外人说话,张世珍也埋怨起丈夫来。

王光国心里有苦说不出,只好再次找到岳父。

“我是村里的干部,这块山界又涉及邻村,您是我爸爸,应该要理解我的工作啊。”王光国三番五次跟岳父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张九新消了怨气。

“国娃子说得对,我要支持他的工作。”如今,张九新对女婿的工作很支持。

来自贫困户的感激

“我们的王书记呀,确实心疼群众。”今年48岁的李世明说起王光国时,随时都是一口一个“我们的王书记”。

李世明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五组村民。19年前,妻子去世。女儿如今在省城上大学,他与85岁的父亲李万兴一起生活。如果身体健康,一家人的日子也还过得去,但李世明疾病缠身,不能下地劳动。

李世明说,王光国为他操的心,比任何人都多。去年10月,患脑溢血的他需要住院治疗。当时,在外出差的王光国得知情况后,为他联系医院,安排住院事宜。住进医院后,王光国连夜从外地赶回县城,与另一位对口帮扶的法院干部一道去看望李世明,并各自拿出1000元钱,用于李世明的生活开支。

为让李世明过年能吃上年猪,王光国想尽了办法。后来,王光国动员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英为李世明代养年猪。虽然刘英家务事繁忙,但她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李世明说:“真是辛苦干部们了。虽然年猪是我的,但我只背了个名。”

今年初,村里启动民居改造工程。李世明家的房子需要改造,但无人给师傅安排伙食。就在李世明犯难时,王光国对师傅们说:“这样吧,早餐你们在自己家吃,中餐晚餐在我家解决。”

为帮助李世明家改善经济条件,王光国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为他义务投工,种了两亩药材。王光国动员大家时说:“每个人一个月投半天工,就可以救活一家人。”

篇3:观“愚公支书”王光国事迹有感

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时至今日,星空依然明朗璀璨,而道德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淡漠。我们需要道德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回归本真,我们更需要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找回日渐遗失的道德温暖。有时我们常常会问道德是什么?其实道德就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但你只要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公平公正„„其实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点滴行为。在街头,我们拾起垃圾,道德就是弯腰捡拾的时间,在无人的走廊,我们关上灯,道德就是举手的距离。

道德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正视自己、弥补不足,道德讲堂上聆听《“愚公支书”王光国》的感人故事,又给自己好好上了一堂课,受益匪浅。王光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开山造地、绝壁凿路,他的平凡善举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干警。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接受灵魂的洗礼。道德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它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一定轰轰烈烈。为人处世,不光想着自己,也要心里装着别人,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我们要向道德模范学习,一心为民,做人民忠实的公仆,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道德自觉性,将道德融入各项行为中去。

大爱无疆,德行天下。道德是一种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的力量。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我们珍惜工作的机会,承担工作的责任,感恩工作给予我们的恩泽,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成就我们各自岗位的精彩的人生。

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所有爱你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恩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恩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恩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凡是感恩,学会感恩,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看我们曾经忽略的爱。曾经我们忽略的,今后就不要再忽略。让我们一起感恩吧!一起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悟人间真情的可贵,去感恩那些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爱与阳光的人吧!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它会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

篇4:“愚公支书”王光国热血写忠诚的故事

“打杵子,背篓子,卖头猪还得3人抬轿子。”这是店子坪村村民10年前出山的真实写照,他们去一趟集镇,只能用脚丈量,翻山越岭来回三四个小时。

“路通了,桥架了,出去都坐车了。”10年后,崭新的进村公路延伸到每家每户,新架的店子坪大桥贯通南北,开着车子从村里到集镇也只需半小时。

为修这条长不足3公里的进村公路,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从2005年1月开始,带领一班“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启了长达7年的绝壁凿路之旅,他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在深山峡谷间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壮歌,王光国本人也被誉为“愚公支书”。

“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村人常年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

长期以来,店子坪村村民上学、就医、赶集都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交通极为不便,陡峭的河谷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

王光国说,养的肥猪卖不到好价钱,村里小伙子谈的女朋友来了又跑了,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他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能有一条好路,成为店子坪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曾经店子坪村人一年四季出行离不开打杵子、背篓子,在河对岸一看见拿这两样东西的人,人家就说“那是店子坪村的”。王光国说,“哎,路不通我们都低人一等。修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公路通了,桥也架起来了,搬出去住的人又搬回来了。”说起三组的黄祥忠今年从高坪镇又搬回了村里,王光国感到有些欣慰。他说,早在几年前,黄祥忠家打算改造房子,可交通不方便,建材都要靠人力来背,于是举债搬到离村15公里开外的高坪镇。

“沙石要背,水泥要背,钢筋要背,修个房子要背到猴年马月。”黄祥忠回想起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道出了心中的苦衷。他说,搬回来是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今年72岁的刘太贵做梦也没想到,当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而公路直通到他家门口。他开玩笑说:“现在把水烧在锅里,发现家里没面,骑着车到街上把面买回来,发现水还没开。”逗得在场的村民哈哈大笑。

如今交通方便多了,自家的房子也得到改造。刘太贵感慨道,如果还要用背篓背钢筋水

泥建房子,又得背死几代人。说完,他眯着眼睛点了一支烟:“路通了,桥通了,人都不想死了,还想多活几年。”

图为: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指着7月即将正式开通的“店子坪大桥”。新华网曾伟龙 摄

绝壁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

2005年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

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

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现如今,从店子坪村一直到高坪镇,一条水泥路贯穿,家家户户门口都实现道路硬化。出行不需要打杵子、背篓子,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一眼识出是店子坪村的而感到低人一等。曾经阻隔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洋芋河,如今架起了大桥,为了纪念店子坪村村民绝壁凿路的感人事迹,取名叫“店子坪大桥”,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通。

站在曾经坍塌的驳岸上,望着一条盘山曲折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村支书王光国回想起当年最艰难的时候,他轻轻摸了一把眼角,泪水早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说,“这个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

“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一组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的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是反对。王光国费劲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有的还是不种,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目前,店子坪村成功引入上海老板投资140多万元,并成立德鑫农庄公司,通过租赁村民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村民除了收取每亩600元的租金,平时还可以在苗圃基地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据统计,全村发展猕猴桃500亩,今年已挂果300亩,明年可见效益,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加3000元收入。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今年长势很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

力了两年,在今年的金秋十月,终于可以大丰收了。”他说,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民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出路。

村民的梦:山中有城,城里有山

“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走进店子坪村,映入眼帘的俨然是城市小区的配套,要不是周围有绿树葱郁,高山环绕,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

雨过天晴,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孩子们玩着乒乓球,年轻人好奇地投掷篮球,妇女也没闲着在练习开车,而不少老人则听着音乐,跟着节奏扭上几段叫不上名的舞蹈。

入夏的夜,山里的清风抚过,显得格外的安静,只听见虫鸣鸟叫。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的王光国时刻在想,通往外面的路是通了,可如何致富却是他心头的一个结。

特色村寨改造,农产品推广,猕猴桃产业发展,这一个个项目都是他的“宝贝计划”。王光国介绍,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富足便捷的生活,村里先后争取到近700万资金,来发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7月份,村里即将联通第一根网线,并开通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今后老百姓交电费、取款转账、缴纳社保,只须网上轻轻一点,再也无需翻山越岭走上三四个小时去镇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店子坪村7组的刘登军,以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如今回到家乡从事生猪养殖的刘登军,规模已经达到100-200头山猪。从喧哗的城市回到家乡,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现在老百姓过的是“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店子坪村人的梦。

记者手记:

路 在 脚 下

“如果自己不想路子,就没有出路。”这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村支书王光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店子坪村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路修通,“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我们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人接着干,直到修通为止。”这是王光国面对崇山峻岭发出的呐喊,这也是他对村民的约定。

“靠老人和妇女向大山要路,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冷嘲热讽,他们没有停滞绝壁凿路的脚步,只是每天扛起锄头,昼出夜归,一锄一锄砸向绝壁,每一锄都砸在这个时代的心口上。

面对令人绝望的岩壁,总有人不甘崇山峻岭的阻隔,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板鞋磨穿,誓要天堑变通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再多再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那都是空想;但如果能踏出第一步,即使是高山峻岭,深谷险阻,也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

千里之外,路在脚下。

纷扰的世界之外,总有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感动,让我们铭记,他就是“新愚公”精神。

上一篇:股票投资分析与策略下一篇:骑马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