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2024-04-21

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精选10篇)

篇1: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维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使用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维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项目。我县抓住机遇,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贯彻意见,科学拟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项目建设,现将活动中心使用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维西县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个,隶属维西县教育局,为教育系统成员单位,现有编制数6人。立足于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中心的运作围绕服务于学校、服务于青少年学生。

维西县教育局自2008年起就积极主动筹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这个民心工程。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申报、立项、土地划拨、场地平整、地质勘察、规划设计、评审、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并于 2010年3月16日开工建设。概算投资330万元,其中:土建270万元,设备60万元。中心房屋建设面积1835m2,整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由综合楼、室外活动场地两部分组成。其主体工程为综合楼,建筑面积1835m2,共四层,楼高15.30米,是集计算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科技、劳技为一体的综合楼。1楼为展厅、科技展览室和综合活动室,2—4楼为计算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科技、劳技、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功能区(每层均设公厕),可容纳600多名学生同时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目前活动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实际投入资金330万元。

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中心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每年由财政向活动中心提供运行经费20万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15万元,教学设施维修2万元,日常办公经费3万元。中心建设资金使用由教育局安排专人负责并全部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资金使用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中心教学设备目前已配置计算机室一套,天文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套,音像室一套,音乐器材一套,总价值60万元,所有设备及财产建立了设备清单和台帐。

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以后,我中心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健全各项制度,并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统一汇编,使中心工作做到有条可依、有章可循、标准规范。充分利用配套教学设备,积极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提升我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招生中,严格本着自愿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去学习或活动。在收费时,坚持校外教育的公益性质,严格执行培训项目收费文件精神坚

持只收取成本费用,用于受聘教师工资或课时费及活动中心设备设施的维修。

三、面临的困难

由于目前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刚投入使用,业务工作还有待循序渐进地完善,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设施设备维护、师资等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培训。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篇2: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范基地汇报材料

**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在我局落户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方便青少年为宗旨,以增长青少年科普知识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普基地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科普基地对外服务水平,为全市广大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科技平台,真正使基地成为延伸学校素质教育和拓宽家庭教育的有效阵地。

一、组织制度健全,队伍结构合理

为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对外服务功能,切实扩大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影响,给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场所。**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遵循服务青少年的宗旨和公益性原则,成立了科技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充实了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养好的专兼职辅导员和管理队伍,明确了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了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并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宣传、工作措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学生沟通工作,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市教育基地又建立了同各中小学校的联系制度,每年不定期深入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同时,长期保持了科普工作人员校外兼职制度,基地又有2人被市三中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

二、科普宣传形式多样,活动突出特色

为积极加大科普对外宣传力度,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我们在全免费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迎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

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宣传。

一方面认真接待来访的青少年学生。自成立以来,**市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先后接待了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如3月21日,市科普教育基地就一次性迎来了500多名中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的,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了自动气象站、地震监测台和科普走廊等,并采用幻灯片等形式给同学们讲解了气象、天文、地理、地震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面对自然灾害开展综合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国庆假日期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接待来自全市10多个不同小学的学生参观学习。世界气象日前后,全市多所中小学校约千余名学生应邀来到市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基地工作人员通俗易懂地向给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气象、天文、防雷减灾等方面知识,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表示:通过到气象科普基地的学习,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丰富了学生科普知识,这种寓教于

乐的教学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另一方面积极加大“送出去”宣传力力度,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每年,市科普教育基地都将组织3-4次防雷、天气预报、气象科技服务等专家为全市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在的科技宣传活动周中,受市地理学会和**三中的邀请,市科普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封明亮同志还亲自为**三中400多名学生和部分市地理学会会员做了一次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受到热烈反响。

三、软硬件设施完备,有效整和资源

基地硬件建设方面,在保证基本活动场所——气象观测场和多功能活动室的基础上,又将市气象综合业务会商室和市气象影视中心和市气象科普宣传文化走廊纳入科技教育基地范围,进一步拓宽了科技教育基地范畴,使前来参观的学生活动空间更大,并能了解到更多科普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科普教育

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在保证青少年活动专项经费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活动经费,制作了专门防雷、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科技服务、综合防灾减灾等知识的宣传展版,添置了投影仪、笔记本、数码相机等宣传用品,强化了基地配套设施。

在基地软件建设方面,安排了专门的科普宣传员和解说员,负责科普知识宣讲。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更多、更好的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市科普教育基地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地工作人员和科普宣传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系统培训的同时,积极派出科普人员到北京、南京等地学习经验。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后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拓宽青少年科普知识这项中心目标任务不放松,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迎接一切挑战,为**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做出更

大贡献。

篇3: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关键词:校外,少儿,美术创作,材料意识

随着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表达与多元面貌的发展, 许多创作者通过突出某种材料的肌理与美感方面的特质来表达自我思想, 以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艺术圈的创作动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内外的少儿美术教育, 使其在呈现出更为缤纷的作品元素的同时, 也涌现了不少材料运用的问题。

一、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的运用现状与反思

笔者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从事校外美术教育工作多年, 参与了部分少儿美术大型赛事 ( 如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广东赛区分点、已举办多届的“小手画出大世界”少儿绘画比赛等) 的整理与汇总工作, 在惊叹参赛作品面貌与媒材丰富性的同时, 也发现了以下问题日益突显: 第一, 材料随意使用, 与主题表现毫无关联; 第二, 盲目堆叠多种材料; 第三, 对新型材料趋之若鹜, 缺乏考虑其美感与适用性; 第四, 材料运用的水平、象征意义与创作者的操作能力与认知水平不相符等等。但值得关注的是, 对于同一主题, 往往愈是新型的、丰富的材料, 愈是特殊的技巧技法, 愈容易获得理想的比赛奖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材料乱象”成为一个循环之势: 创作运用多种材料, 培训机构招生更理想、家长青睐程度更高, 竞赛获奖更容易, 这又驱使了下一波的创作继续化身“材料艺术的实验地”。

笔者认为, 应当深思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了的学生视角: 孩子们能否感知不同工具材料的美感? 能否较为熟练地运用材料? 在创作过程中能否恰当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想法? 鉴于此, 笔者提出在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注重材料意识的培养, 以此回归至创作问题的本体思考。

二、材料意识在少儿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当代艺术对作品理念的新诠释, 许多新材料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 如谷物外壳、树叶等自然材料; 橡胶、金属、报纸、石膏等生活材料; 饮料瓶、破蛋壳、卫生卷纸筒等废旧材料; 声音、光、电等影像材料等。现今, 材料的内涵与外延愈发宽泛、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 生活中的一切, 皆是艺术材料。

在少儿阶段的美术创作中培养材料意识, 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 有利于少儿加深其对材料美感的印象, 提高对材料的审美感受力, 丰富创作的艺术手段; 其二, 在材料运用中, 会涉及画、转、握、挤等多个精细动作, 有利于锻炼其脑与手相协调的能力; 其三, 材料意识的培养, 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材料是艺术创作表达的载体, 是作品构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自主选择材料的意识, 锻炼创作思想的准确表达; 第四, 艺术创作是私密的、独创性的个人想法体现, 大胆分享艺术用材构思, 有利于锤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避免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与千篇一律的创作面貌。

三、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

1. 以名作赏析提高对材料的审美感受力。在创作活动前的欣赏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名作中所用媒材的独特美感, 有针对性地穿插讲解材料的表达语言, 并对比分析同一种工具材料中的不同技法对主题表达的特殊意义。

2. 以同种材料的单元教学强化技能技巧。据笔者的教学体会, 少儿对自己较少接触的 ( 或从未接触过的) 材料普遍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去适应: 大体了解工具、初步掌握技法、娴熟运用技法、融技法于创作。前两个阶段在一课时内可以带过, 但要实现较为娴熟地运用技法、并在技法练习中蕴育创作妙想, 则需要3 至4 课时的保障。对于校外美术教育每周末仅仅一课时的上课时间量, 若频繁地变换工具材料, 学生不熟悉材料的习性与特点, 画面效果自然不佳, 这反之迫使老师要降低创作要求 ( 如临摹较为简单的范例、不追求作品的完整画面等) 来改善现状。

3. 以同一主题的多材质表现丰富材料意识。在指导小学中、高年级的主题创作中, 笔者发现即便学生先前已经接触过多种材料, 但每当领到创作任务时, 往往只会单一地想到“黑线笔描边加彩色笔或油画棒上色”, 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 这与材料意识的淡薄、创作印象的浅表是密切相关的。经过“同一主题的多材质表现”的训练后, 学生能突破传统材料的桎梏, 主动思考材料选择对于主题表现的影响, 提高了创作的综合能力。

4. 以创作构思说明深化材料运用与主题表达的认识。近年来, 旅美美术教育学者梁蓝波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层面, 强调“研讨”训练法在促进学生思考作品本体的技术与精神追求、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学互进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美术作品理念图》,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理念、主题、形式及其所受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书写个人的创作理念。

由于校外少儿的美术教学多是由教师统一准备材料 ( 或布置材料) , 因此学生在创作时全然不需要考虑材料的因素, 缺乏认识媒材的重要性, 也很少思考材料选取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笔者把“材料”一并纳入《创作构思说明》, 让学生认识到“材料”与“形象”“构图”“色彩”具有同等重要性, 有助于使其在构思中形成关注材料的思考习惯。

材料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悟其美感、娴熟运用、为我所用, 才能使少儿在不断深入的创作中体悟艺术的妙趣, 增强美术创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威.材料·观念·创意——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材料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

[2]国文燕.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14, 5.

[3][美]芭巴拉·荷伯豪斯, 李·汉森著.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邓琪颖译.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9, 12.

篇4: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校外少儿美术创作材料意识随着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表达与多元面貌的发展,许多创作者通过突出某种材料的肌理与美感方面的特质来表达自我思想,以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艺术圈的创作动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内外的少儿美术教育,使其在呈现出更为缤纷的作品元素的同时,也涌现了不少材料运用的问题。

一、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的运用现状与反思

笔者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从事校外美术教育工作多年,参与了部分少儿美术大型赛事(如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广东赛区分点、已举办多届的“小手画出大世界”少儿绘画比赛等)的整理与汇总工作,在惊叹参赛作品面貌与媒材丰富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以下问题日益突显:第一,材料随意使用,与主题表现毫无关联;第二,盲目堆叠多种材料;第三,对新型材料趋之若鹜,缺乏考虑其美感与适用性;第四,材料运用的水平、象征意义与创作者的操作能力与认知水平不相符等等。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同一主题,往往愈是新型的、丰富的材料,愈是特殊的技巧技法,愈容易获得理想的比赛奖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材料乱象”成为一个循环之势:创作运用多种材料,培训机构招生更理想、家长青睐程度更高,竞赛获奖更容易,这又驱使了下一波的创作继续化身“材料艺术的实验地”。

笔者认为,应当深思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了的学生视角:孩子们能否感知不同工具材料的美感?能否较为熟练地运用材料?在创作过程中能否恰当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想法?鉴于此,笔者提出在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注重材料意识的培养,以此回归至创作问题的本体思考。

二、材料意识在少儿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当代艺术对作品理念的新诠释,许多新材料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如谷物外壳、树叶等自然材料;橡胶、金属、报纸、石膏等生活材料;饮料瓶、破蛋壳、卫生卷纸筒等废旧材料;声音、光、电等影像材料等。现今,材料的内涵与外延愈发宽泛、自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一切,皆是艺术材料。

在少儿阶段的美术创作中培养材料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有利于少儿加深其对材料美感的印象,提高对材料的审美感受力,丰富创作的艺术手段;其二,在材料运用中,会涉及画、转、握、挤等多个精细动作,有利于锻炼其脑与手相协调的能力;其三,材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材料是艺术创作表达的载体,是作品构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自主选择材料的意识,锻炼创作思想的准确表达;第四,艺术创作是私密的、独创性的个人想法体现,大胆分享艺术用材构思,有利于锤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避免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与千篇一律的创作面貌。

三、校外少儿美术创作中材料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

1.以名作赏析提高对材料的审美感受力。在创作活动前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名作中所用媒材的独特美感,有针对性地穿插讲解材料的表达语言,并对比分析同一种工具材料中的不同技法对主题表达的特殊意义。

2.以同种材料的单元教学强化技能技巧。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少儿对自己较少接触的(或从未接触过的)材料普遍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去适应:大体了解工具、初步掌握技法、娴熟运用技法、融技法于创作。前两个阶段在一课时内可以带过,但要实现较为娴熟地运用技法、并在技法练习中蕴育创作妙想,则需要3至4课时的保障。对于校外美术教育每周末仅仅一课时的上课时间量,若频繁地变换工具材料,学生不熟悉材料的习性与特点,画面效果自然不佳,这反之迫使老师要降低创作要求(如临摹较为简单的范例、不追求作品的完整画面等)来改善现状。

3.以同一主题的多材质表现丰富材料意识。在指导小学中、高年级的主题创作中,笔者发现即便学生先前已经接触过多种材料,但每当领到创作任务时,往往只会单一地想到“黑线笔描边加彩色笔或油画棒上色”,缺乏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这与材料意识的淡薄、创作印象的浅表是密切相关的。经过“同一主题的多材质表现”的训练后,学生能突破传统材料的桎梏,主动思考材料选择对于主题表现的影响,提高了创作的综合能力。

4.以创作构思说明深化材料运用与主题表达的认识。近年来,旅美美术教育学者梁蓝波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层面,强调“研讨”训练法在促进学生思考作品本体的技术与精神追求、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学互进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美术作品理念图》,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理念、主题、形式及其所受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书写个人的创作理念。

由于校外少儿的美术教学多是由教师统一准备材料(或布置材料),因此学生在创作时全然不需要考虑材料的因素,缺乏认识媒材的重要性,也很少思考材料选取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笔者把“材料”一并纳入《创作构思说明》,让学生认识到“材料”与“形象”“构图”“色彩”具有同等重要性,有助于使其在构思中形成关注材料的思考习惯。

材料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悟其美感、娴熟运用、为我所用,才能使少儿在不断深入的创作中体悟艺术的妙趣,增强美术创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威.材料·观念·创意——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材料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国文燕.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4,5.

[3]\[美\]芭巴拉·荷伯豪斯,李·汉森著.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邓琪颖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12.

篇5: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一、指导思想

为学习钢琴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钢琴艺术的舞台,充分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提高演奏水平。

二、活动时间

11月25日

如遇特殊情况,活动时间另行通知。

三、活动对象

本中心的学生及其他喜欢钢琴演奏的在校学生。

四、表演形式

独奏,曲目不限,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可以看书弹奏,不要求背谱子。

五、奖励办法

选出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评选出钢琴王子、钢琴公主,优秀演奏奖、最具潜力奖、最佳进步奖、最佳表演奖等奖项。设置多项奖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弱化奖项的层次对比。

六、评定标准

(1)具有正确的演奏方法、演奏姿势和演奏状态。

(2)乐曲演奏规范、流畅和完整,基本功扎实,具有正确把握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及音准的能力。

(3)能较好地体现乐曲的内容与风格,具有较强的乐感和艺术表现力。

(4)作品的实际深浅程度及学生所完成的质量。

七、评委

邀请市艺体部教研员、区教育局领导、本中心艺体辅导员及家长评审团共同担任评委。家长评审团由家长集体推荐或抽签产生。

八、活动地点

本中心四楼。学生按要求时间到达,进行抽签排序。

九、报名方式

自愿报名,报名时写清楚姓名、年龄、曲目。(报名学员在本班辅导员处登记)

报名截止日期:月11日

活动组织人联系方式: 13684680***(孙老师)

兴山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篇6: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工作汇报

古县村近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经多方筹资,总投入资金90余万元,完成了村内主干道路拓宽硬化4900平方米;建立保洁制度,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建有一个垃圾中转站,配置垃圾箱18只,每户配有一只垃圾桶,设有2名专职保洁员,负责长年的垃圾清扫外运工作;拆除村内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18座,新建了2座共公卫生厕所;实施排污、排水工程,改造中心塘400平方米,建排污工程1100米,安装路灯20盏,路边绿化1200余米,确保了道路亮化、绿化;利用两棵千年古樟,修建了一个游乐休闲场所,并添置了健身器材。

此外还新建了一幢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的村办公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内设有千册图书室、多媒体放映室、乒乓球室、棋牌室、乐器室、老年活动室(“还童园”)。

我村自开展“春泥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重点在抓配套上下功夫:利用村办公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大楼,设立了“春泥讲堂”、“春泥书屋”、“春泥活动室”,并免费对外开放,吸引本村及周边未成年人参与;利用游乐休闲场所,设立了“春泥乐园”,未成年人可以在公园里练练健身器材,跳跳健身舞。

二、文化育人,充实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古县村每逢春节、元宵节、五一、六

一、重阳节、国庆节以及计生协会活动日,村里都要开展腰鼓、戏曲演唱会、棋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动既有女子腰鼓队、铜管乐队、大合唱等表演性节目,又有钓鱼、下棋、打牌等一些参与性节目。为进一步丰富我村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我们还专门聘请村幼儿园老师李梅为技术指导,每逢村开展文化活动,为未成年人编排节目,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小品、舞蹈、歌曲等。像XX年年4月29日,古县村“还童园”(村老年电大)和常山二中团委开展了“相约春天共建和谐‘庆五四’联谊”活动;XX年年9月24日,古县村民和招贤中心小学师生开展的“相约新农村,品位新文化‘迎国庆’联谊”活动,节目内容丰富,老中少都参与其中;以及组织未成年人开展舞“茄子灯”活动,通过自娱自乐的形式充实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

民风淳朴、纯正是一个村庄文明和谐的象征。对照“全民创业树新风,构建和谐新农村”要求,村里专门设立了“五榜”评选制度,即每年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别评选出“孝敬榜”、“公德榜”、“好样榜”、“能人榜”、“成才榜”,借助身边典型的积极引导作用,全面推进新农村“五项目标”的创建工作。针对未成年人我们开展了十佳“小孝星”、“小卫星”和“小能星”评比活动。平时还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到镇敬老院看望老年人,帮做家务;邀请镇卫生院医生给他们进行卫生习惯教育;向村“孝敬榜”的樊爱姣学习,积极争当“小孝星”。通过学习教育,村里平时环境保洁比以前更好了,小孩子们卫生习惯好多了,更懂得孝敬老人了。

四、发挥远教优势,丰富未成年人课外知识

古县村从XX年11月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用工作以来,按照建立远教示范点的要求,总投入3万多集体资金,购置了课桌椅、35寸背投电视和dvd影碟机、防盗设施等,完善了远教设备。平时组织未成年人观看爱国教育片、科普知识等专题片;古县村远教站点有专人管理,实行“全天候开放”,未成年人可以随时来上网查询资料;“留守儿童”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和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五、下一步打算

1、多参加村、镇、县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同时凭借古县独特的位置,和两个学校多搞一些联谊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文化的学习和教育。

篇7:校外活动中心汇报材料

情况汇报

根据中、省、市关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相关情况有关精神,我局组织专人按照《调研提纲》,对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相关情况实地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一)基本情况

1、经费情况

目前,全县拥有校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经费总量20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000万元。我县对青少年校外教育投入经费总量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

每年所需人员经费52万元,办公经费1.5万元,运行经费11万元,服务经费5万元,其他经费4万元,分别占每年所需经费总额的70%、2%、13%、6%和9%。这些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全额拨款和活动培训收费。其中,全额拨款53.5万元,自收自支20万元,分别占经费总额的72%和28%。

2、人员情况

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现有在编人员15人,属事业单位编制。临时聘用25人。其中,研究生5人,大学本科5

人,大学专科1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3人,分别占人员总量的14.3%、14.3%、34.3%和37.1%;男13人,女22人,分别占人员总量的37.1%和62.9%;年龄在50岁及以上4人,40-49岁6人,30-39岁16人,20-29岁9人,分别占人员总量的11.4%、17.1%、45.7%和25.7%;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其他20人,分别占人员总量的11.4%、5.7%和57.1%。

3、设施设备

我县目前只有少年宫一个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现有少年宫隶属于团县委,由于场地小,不符合标准,教育局正积极争取项目新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设施设备主要有器乐类、美术类、书画类等。

4、服务情况

少年宫开展的活动项目主要以青少年的业余培训为主。开设的项目有书法、绘画、二胡、小提琴、钢琴、架子鼓、古筝、电子琴等专业。

(二)存在问题

1.办公经费,运行经费和服务经费资金短缺。

2.专职和专业校外活动培训教师短缺。

3.校外活动场所少,农村校外场所空白。

二、免费开放保障政策的研究、测算与建议

目前,全区有在校中小学生5.5万人,由于免费开放每年增加的服务量预计达10万人次,每人次活动所需经费(包括场馆运行、设施设备的配置与维护)8万。据此测算,少年宫免费开放保障经费每年至少80万元,保障经费来源中央拨款和地方配套资金。

靖边县教育局

篇8:“交融型校外教育活动模式”初探

一、以师资培训为基点, 体现分层培养

目前中心的师资较之以前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师的学历层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科教师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但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 青年教师占了一大半, 而且缺乏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和领军人物, 我们就以课题研究为契机, 以一专多能为目标, 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制度。

(一) 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并且不断完善、改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 通过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定目标”,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促使青年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阶段反思, 并且在反思、总结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提升中心的办学质量。主要方式有培养机制的交融;情理方法的交融;需要层次的交融;主要措施是建立青年教师工作手册和成长记录袋, 全面、完整地刻录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 追踪记录专业发展过程中成果的展示。

(二) 建立“骨干教师”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中心教师的整体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培养名师成长, 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我们尝试和区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同步建立中心“骨干教师”制度。目前我们拥有2名区级骨干教师和2名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制度的建立, 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和激情, 同时也为中心培养名师奠定基础。

(三) 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

在实行骨干教师评选制度的基础上, 中心加快了成立名师工作室的步伐。2008年4月举行“卫伟——合唱工作室”、“英姿——科普工作室”、“皆兵——书法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心教师领军人物的正式出台, 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整个师资队伍水平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 建立“资深教师评优、展示”制度

对于五十多岁的资深教师, 我们通过展示、评优的途径来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如:2007年中心教务主任——庄静智老师凭借18年来从事校外教育的丰硕成果获得华东地区校外教育“创新活动家”荣誉称号;2008年科技部部长褚建华老师获得嘉定区“十佳师德标兵”称号;2008年11月中心为关伟聪老师在陆俨少艺术院举行“水韵天成”个人画展, 这是中心第一次为教师举办个人画展。这些评优、展示制度极大地促进中心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以方案设计为先导, 体现创新思维

为了使校外教育活动能全面、有序、高效的进行, 使我区产生更多适合学生开展的, 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综合性、群体性实践活动, 我们特别注重校外教育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希望活动方案设计时融科技、艺术、人文于一体, 注重给予未成年人有较大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空间, 能启迪未成年人主动学习, 能经历挑战探索的完整过程, 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关注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有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目前, 我们已经邀请有关科技教育专家对“如何进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设计“分4课时4个下午对全区科技总辅导员进行培训, 随后我们在中心科技部和学校科技教师中开展了科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征集活动。从征集到的活动方案的教育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场所等来看, 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交融的特性。如:羊村大搬迁——汽车“行”, 我更行;气象预测与学校的花草种养探究;“纵情汽车天地、放飞创新梦想”——嘉定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等。

近年来科普教育还向幼儿延伸, 为此我们特别注重幼儿科普活动方案的设计, 力求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家长为主导, 科学思维训练为主线, 动手动脑操作为主要方式, 艺术表演为主要展示形式”的活动模式, 如:我们设计开展了“海洋海洋, 我爱您”幼儿家园科普系列活动、“小淘气玩科学活动”、“活跃在新农村田野上的科技小使者”区级幼儿科普教育展示活动、“我型我秀幼儿艺术生态展演”等, 旨在科普教育中使幼儿的科学素养更趋全面化、综合化和多元化。

三、以活动开展为载体, 体现交融理念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为了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中心在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时, 与学校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紧密结合, 并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尝试着通过文教结合、科教结合、体教结合的形式, 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扩大活动影响。目前已经有不少精品项目凸现出来, 在市、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如群少部主打的“成长进行时”系列活动在开展中和嘉定文广局联手合作, 精心组织筹备, 依托广播、电视、报纸, 极大地提升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继2006年举行的嘉定区小主播大赛、2007年举行的小主持人大赛, 2008年我们开展了小演员大赛, 并且圆满完成了大型儿童剧的公演, 从小主播——小主持——小演员, 系列活动的内容不断变化和深入, 同时我们还以“成长进行时”为主题, 结合奥运和世博活动, 设计了“成长进行时, 奥运总动员”和“成长进行时, 世博文明行”两大阵地活动, 吸引了众多学校的参与, 并且还利用暑期开设外来务工子女专场。今年上半年我们还把这项优质活动资源渗透到基层学校, 加强与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在实现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 使得这项品牌活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深化。

同样, 在每年科技创新教育展示活动中, 青少年科技教育也充分依托嘉定区科委、嘉定区环保局、嘉定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基层学校等的力量, 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内容、形式的交融。我们举行了嘉定区第八届青少年科技节的重点活动——迎世博青少年科技创意系列活动。活动主要采用现场命题、当场制作、即兴演讲、实时展示的方式进行比赛, 力求体现出参赛学生的创新火花和比赛的公平公正。在今年5月嘉定区青少年科技节开幕式学生科技创新论坛上, 优秀项目《改进型街头座椅》、《可停车的草坪》、《全景节能屋》、《未来城市欢迎你》等分别进行了展示和答辩。

四、以社团建设为阵地, 体现个性需求

目前中心在已有基础上努力打造“嘉定区红领巾理事会”、“嘉定区小天使艺术团”、“嘉定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和“嘉定区科技表演团”四个品牌学生社团, 我们在社团成员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中践行交融, 使之成为嘉定区未成年人德育、艺术、科技的高级团队和形象代表。中心为“嘉定区红领巾理事会”配备专职的辅导员, 每年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 并且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鼓励小理事参与嘉定区的各项重大活动;为“小天使艺术团”聘请著名的艺术家担任顾问, 争取资金保证艺术团的训练和演出等。这两个社团从活动的开展、实施到展示都体现出科学、人文的特性。

“嘉定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在活动的开展中,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带领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和其他科普场馆, 通过科教结合, 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水平。每年表彰一定数额的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院士, 聘请一批高等院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担任了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的导师, 聘请像光机所、各类科学协会担任支持单位。每年的小院士入院仪式中, 我们都融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来展示小院士们的风采, 像第一届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院士入院仪式上, 我们还邀请小院士担任主持人。此外“嘉定区科技表演团”则承担了大型集会活动的展示任务, 努力凸显科技教育艺术化、人文化的特性, 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来参加科技活动。

五、以校本教材为抓手, 体现课程要求

推进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是中心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 为了使中心美术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更快更好地推进, 今年3月, 我们邀请华东地区校外教育美术课题组副组长、长宁区少年宫美术高级教师陈发奎老师为活动中心全体教师作了专题讲座。陈老师以少年宫美术学科为指向, 结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重点从校外课程探索、校本教材建设以及教案撰写三个方面, 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同时还对活动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的美术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目前我们艺术部美术校本教材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和中心科研要求, 依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 配合对校外艺术教育教材的需要, 从教学材料对教材进行分类编写, 如:水粉、油画棒、线描等, 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 现在已经初步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材编写工作。

我们还积极指导基层学校编写融合科学思想、生态道德、环保理念等的“气象科普”、“生物环境”、“种子的变化”和“水”等科普校本教材。对于这些校本教材, 我们还专门在试点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

今后, 我们还将对事先预设的交融型研究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在个体身上通过交融型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观察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达成度。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 撰写成案例等。

篇9:校外游学实践活动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让孩子们缺失自然的生活经验 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青少年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这是当今危险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的孩子,长期闪烁在电子屏幕前,煎熬在培训班里,幽闭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几乎割裂,孩子们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无奈于对自然界的无知。当孩子们不再接触自然,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很多问题都会出现,例如压力过大、忧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业水平下降、创造力下降以及儿童肥胖症、近视、高血压等。

安全让孩子们缺乏挑战的学习经验 在通常情况下,学校和老师都不愿意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因为,组织者往往要面对和承担着各种意外风险。一旦发生状况,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和责备,甚至诉讼。所以,孩子们的春秋游只能去家门口的公园,上下学只能车接车送。夏天怕中暑,冬日怕吹风,过度的保护,让孩子们成为了温室的花朵,冷暖不知,没有了自我挑战的学习经验。

束缚让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生活乐趣从周一到周五,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孩子们的童年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他们学完这个学那个,考完一级还有一级,比完一场还有下一场,令孩子们疲惫不已。而在游学活动中,孩子们则能体验到自由的无限乐趣,他们可以一起远足爬山、生火做饭、游戏露营,他们表现出不畏艰难的坚持、彻夜难眠的兴奋和随性交流的愉悦。

如果孩子们周末到少年宫,犹如走入另一所学校,参与的是与学校相差无几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那么少年宫的功能便弱化了。所以无论是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是为了少年宫的自身发展,少年宫的活动都不应再为应试大厦“添砖加瓦”,而应该为少年儿童提供乐园般自由、摇篮般轻松的校外闲暇生活。校外游学实践活动,正是闲暇教育的一种尝试,它是一种在户外情境中,利用自然资源由户外活动来达成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要素

与同伴有约,体会自由之乐 如今孩子们多是“独独一代”,缺少玩伴。离开父母,和同伴在外过夜,是游学活动吸引孩子们的一大亮点。在外的一夜,是孩子们亲历成长的绝好时机,组织者应该精心设计适合夜晚开展的活动。因此,提供安全的夜环境,开展有趣的夜活动成为游学活动基本要素。所以,我们的游学活动常常以少年宫或乡村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夜行、夜谈、夜宿,构建孩子们印象深刻的童年之旅。

与自然亲近,学习自然之趣 在谷雨节气的自然游学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晨光中诵读关于春雨的诗歌,孩子们晨诵时回味着昨夜帐篷外滴滴的雨声,无需多说,“有雨敲打窗棂”的意境悄然而至。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放松自己,用开放的情绪接纳所见所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引。相信,如此学习古诗词,是一份乐趣。让城里的孩子置身于山川自然之中,与花草鱼虫为伴,了解自然的起承转合,从而感悟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与历史对话,感知文化之美 目前,校外艺术培训普遍重视技术的基础训练,忽视艺术中美的哲学表达,使许多孩子苦练了技术,却没有爱上艺术。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了美,他们才会愉快。所以在游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我们特别关注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历史古迹考察纳入到活动项目中,提升活动的人文“气质”感,让文化环境的“静”与孩子们的“动”达成和谐的境界。例如我们组织的杭州游学夏令营,就利用当地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分别安排了 “一天一馆游”,每天,孩子们都会领着一份任务书,邀游于历史的长卷里。炎炎夏日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浸润在优秀的文化中。

三、实施途径

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自然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因此,在户外环境中,我们应该开展多方位的艺术启蒙、科技熏陶和社交活动,引领孩子们进入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在祥和、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成长,造就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自由人。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 游学的户外部分往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教师只是学习者的观察者和交流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们进行自我学习,教育他们既要发挥个人意识、又要兼顾团队中他人的自由,促进他们与伙伴们之间的沟通并引导他们懂得互相鼓励,欣赏他人,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

以亲历体验的方式学习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更容易通过亲身参与,将经历与自身学习经验产生联结。因此,我们应该调动孩子们“视、听、味、触”多感官,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生发出愉悦、兴奋、满足、刺激、紧张甚至恐惧的感觉,这种感觉都是鲜活的,这种学习形式是充满趣味而又记忆深刻的,必定是终生难忘的。

四、教育目标

学会与自己相处 游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们回归到他们最初的生命状态,没有任何标签的自由平等的生命状态。在活动设计上,“教育无痕”理念应该得到充分体现。这里的教育者是孩子们自己,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调整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调整状态,“陪着蜗牛一起散步”。

学会与他人相处 游学活动与旅行团和家庭出游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构建了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混龄微型社会。在这个特定的社会里,孩子们要求把自己迅速“推销”给同伴以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了坚持与妥协、领导与服从、独立和合作。

学会与自然相处 干树万树梨花的春色、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秋意、独钓寒江雪的冬景,已经离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远。这些久违的自然景象或许只能够在户外的露营和考察活动中再次呈现。校外游学实践活动就是希望为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小囡创造走近自然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接受生命最美的滋养。

篇10:三万活动汇报材料

倾注真情 为民办实事

我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如春风化雨,遍及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万名干部深入农村,走访农户,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竹根滩镇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领导重视做表率、创新方式访民情、全心全意解民难,在市直驻村工作队和竹根滩镇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得到了群众认可。全镇发放各类资料20000份、走访农户16000户、百人访谈231个对象、问卷调查594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余条、写民情日记350篇、办实事好事70余件、慰问困难户99户、送慰问金32000元。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完善制度。

3月9日全市召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培训会议以后,竹根滩镇高度重视,迅速与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取得联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许志刚同志为组长,市交通局党委委员詹登振、市卫生局纪委书记郑杰为副组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镇农办主任、组织办干事为成员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竹根滩镇“三万”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生活纪律。制作“三万”活动通讯录,发放到各工作队。每个组一

1周电话汇报一次工作进度,包括走访农户、写民情日记、专题调研、百人访谈等各方面的情况,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交流推进会,交流各工作队好的做法,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二、创新方式,实现“两个全覆盖”。

1、创新组织方式,确保“三万”活动有序推进。竹根滩镇将“三万”活动与结对共建相结合,发挥工作队的主体作用;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争先创优相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换届选举相结合,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全镇33个工作队划分为3个活动小组,市交通局和市卫生局分别牵头市经贸口驻竹根滩12个工作队和市综合口驻竹根滩13个工作队,竹根滩镇负责镇直8个工作队。

2、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完成“规定动作”。各工作组严格按照访民情的工作步骤和时间要求,实行倒排工期,一项一项落实到位。精心组织开展“百人访谈”,高质量整理访谈记录,并形成书面文字材料上报。全面完成《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问卷调查表》的入户调查工作。

3、创新走访方式,确保实现两个“全覆盖”。为切实实现“两个全覆盖”,各工作队纷纷创新方式,把“一般访”与“突击访”相结合,“全面访”与“预约访”相结合,“入户访”与“远程访”相结合,提升走访进度。一是领导带队突击访。市委、市政府接待办主任刘书芹、市交通局局长朱方

平、市科技局局长刘晗、市档案局局长庞大美、市农机局局长张兴泽、竹根滩镇党委书记、镇长许志刚等市、镇驻村工作队的一把手亲自带领全体机关干部走村入户,极大提高了走访速度。二是实行预约走访。市科技局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对于多次走访不在家的农户,请村组干部或左邻右舍捎话,约定下次走访的时间,保证工作队员的足迹覆盖所有的农户。三是实行远程访。市农机局对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千方百计的收集他们的电话号码或通讯地址,通过发放便民联系卡,把工作队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他们,确保走访农户实现全覆盖。四是田间地头随机访。

三、摸清实情,办好实事解民难。

1、重点突破一批重难点问题。通过走访调查,集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群众行路难、农田水利设施差、村级债务大。针对这些问题,竹根滩镇党委召开专题党委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主动申报立项,争取项目提前实施。根据市委关于公路建设在项目资金紧张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实施的指示精神,通过主动请示,及时立项,获得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依托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王康蔬菜基地连片开发项目,修建王康五村主体公路——潜杨线竹根滩至王拐段路9000米、沙街至周岭村级公路3000米。在王拐修建抗旱涧硬化工程,在康岭、周岭、朱湖疏挖沟渠5000米,在东风河建节制闸一座。三是切实抓好涵闸泵站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已对全

镇范围内的14涵闸泵站进行了维修和保养,保障农田排灌需求。四是多措并举疏挖三沟,采取争取项目挖、“一事一议”挖、结对共建挖、以资代劳挖,全镇 23个村疏挖三沟3万亩。完成镇域内二支渠、九支渠疏浚,疏挖十二万方土方。一支渠的疏挖工程正紧张施工中。培固王拐外滩民垸堤两条。五是集中劳力进行了5条河渠的清障除障工作。

2、着力解决一批力所能及的问题。工作队通过了解村情,根据自身能力,办好一批农民生产生活最需要、最紧迫的实事。市农机局投资2万元购置涵管,在油菜收割前埋放到位,保障田岭村农田排灌和道路畅通,另外又投入1万元帮村里置办办公桌椅;市安监局在2010年结对共建10万元的基础上,又投入2万元帮村里修路;供电公司投入50多万元为青年村新建两个配电台区;市海事局争取项目为王拐渡口购买新船只,整改渡口隐患,又投入3万元为王拐村维修办公场所;市安监局投入2万元为双桥村修建农桥1座;中石油潜江分公司投入2万元为董滩村维修办公场所:市农机监理所投入2万元为黑流渡村修建村级道路,并免费为该村农机手培训、年检;市卫生系统驻竹根滩工作队分别组织送医下乡活动,减免所驻村病人医疗费用。其他各工作队正在与村协商,都计划投入3万元以上为村办好一到两件实事。

上一篇:齐桓公伐楚下一篇:团委换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