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外活动计划

2024-04-10

1校外活动计划(精选9篇)

篇1:1校外活动计划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落实中小学“减负”的各项规定,几年来,我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需求,既重课堂,又重活动,在“课堂抓普及,激发兴趣,发现特长;活动抓提高,强化兴趣,培养特长;参赛促发展,激活兴趣,展示特长”思想的指引下,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使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呈现出了“课内轻松愉快,课外多姿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使我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取得更为突出的成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就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育人为宗旨,进一步深入贯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各项规定。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要把积极开展好课外文体活动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结合实际去建设课外文体活动体系。要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二、组织领导

我们要把课外活动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纳入了教学管理体系。为切实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我们建立了课外文体活动领导组:

组 长:刘伟

副组长:丁勇华付德志

组 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团总支,柴安成具体负责日常活动的开展与资料的收集。由学校在工作计划中对开展课外活动提出总体要求,各年级依据学校工作计划,联系本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负责人、活动内容、组织活动;教导处负责审阅小组计划、制定教师考核制度,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考核。这样,由上到下,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过问,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及安排

为使学生愉快地参加活动,我校的课外活动注重在“丰富”上做文章,在“多彩”上下功夫。我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从整体上可分为校内活动(学校性活动)和校外活动(社会性活动)两大类,其中校内活动又可分为综合性活动、竞赛活动、兴趣小组和大型讲座、报告。在实际工作中,我校要通过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为全面推进素质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重视校内活动,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校内活动是课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校要继续开展以兴趣小组为主的校内活动,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兴趣小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我校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共设立了学校、级段兴趣小组。

1、学校兴趣小组(共分5大类、30余个兴趣小组)

①科技、科艺活动小组:设有科普知识学习组(溶科普知识、小实验、小制作为一体)、气象组、生物组、植物组、手工组、电脑制作组等(远教组、数理组具体负责)。

②文学兴趣活动小组:设有阅读、小记者、写作、摄影、编辑组等。(政语组负责)

③美术活动小组:设有版画、绘画组(国画、水粉画、蜡笔画)、雕刻、硬笔、软笔书法。(综合组负责)

④文艺活动小组:设有器乐组、合唱队、舞蹈队、演唱队。(综合组负责)

⑤体育活动小组:设有篮球队、乒乓球队、健美队、田径队、长跑队。(综合组负责)

2、级段兴趣小组

级段兴趣小组是专门化的学科性质的活动。活动内容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展,特别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学习和探讨。我校将建立了“语文爱好者小组”、“数学爱好者小组”、“劳动制作小组”、“地理小组”、“美术小组”、“舞蹈小组”、“棋类小组”等。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认真进行动员,让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报名参加活动兴趣小组,做到“学校有侧重,班班有项目,人人都参加”。要通过系列有益的、经常性的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生机勃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本学期我校要尽量创造条件,搞适当数量的综合性活动(一般是比较大型的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举行的各种竞赛活动,认真做好赛前的准备、辅导工作,既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又使学生的进取精神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重视校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

校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开展校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本学期,我们要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街道、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大型公共场所进行公共设施的清洗与维护活动。

为了进一步强化青年少参与社会的意识,让青少年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接受锻炼,获取新知识,迎接新挑战。我校还要组织“雏鹰小分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校外开展法制教育、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

动;使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几点要求

1、为使师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性措施:

①积极动员全体教师主动参加课外活动的辅导,要求辅导教师在个人工作计划中写进应完成的课外活动的任务。

②凡参加课外辅导的教师,其辅导的学生在校内外竞赛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学校将按不同等级和名次对师生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凡得到奖励者都将记入档案,作为评先、表优、晋级的依据。

2、定时间。我校规定,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固定的活动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占。

3、定地点。在学校房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优先合理安排了各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场所,圆满地解决了各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地点问题。

4、定教师。课外活动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发智力,辅导教师的配备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们确定学校有专业特长、事业心强的教师为各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同时也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对活动内容仔细研究,确定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活动得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利开展。

5、定人员。即基本固定各个活动小组的参加人数,以确保每个活动小组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参加,保证了各个兴趣小组活动的稳定性。

6、定内容。即大致固定各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以保证活动的目的性、系统性。如“绘画爱好者小组”,活动内容有国画欣赏与练习、水粉画欣赏与练习、蜡笔画欣赏与练习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教育局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减负”的各项规定,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个中心,积极探索,狠抓落实,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课外活动更上一层楼而努力奋斗!

烟店中学

2009.2

篇2:1校外活动计划

学校大型活动和校外活动种类较多,主要有“六一”儿童节、艺术节、其他有关大型集体活动等。各类活动在规模、时间、环境、场所、形式、内容、组织、安全知识教育、事故预防和处置等各方面特点又各异。为了确保学校师生在参加大型活动和校外活动时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制定计划,严格审批

学校每组织一次大型活动或校外活动,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事前拟定详细计划和方案,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严禁组织小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性活动。

二、健全机构,分工负责

成立活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认真研究,制作预案

学校每组织一次活动必须制定安全工作预案,预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路线、参加人员、配备要求、交通工具、餐饮和住宿安排、活动总负责人、各环节中的专项负责人、各班级(小组)负责人、以及安全事故应急措施和活动奖惩措施等。

四、活动前的安全准备

1、活动前熟悉环境,勘查活动场所。

2、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做到提前预约,并注意选择适宜时间和天气。

3、根据季节性气候和气象局的天气预报,提示活动参与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4、积极主动与公安、医疗等部门联系,争取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5、所需交通工具及驾驶员的选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严禁联系使用农用车、货运车、船违章载人。

6、准备移动电话、话筒、哨子、队旗等联络工具。

7、准备适量的急需药品。

五、活动前进行专项安全教育

六、活动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1、保证各个环节上安全负责人坚守岗位。

2、出发前和到达目的地后以及返校前、后都要注意清点人数,避免走失学生。

3、要以班级为单位,有秩序地安排进场和退场。

4、在活动过程中保证活动的秩序,严禁学生在场内嬉戏、追逐、打闹或大声喧哗。

5、使各种安全设施设备处于应急准备状态,对其他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七、活动结束后,做好安全工作汇报总结,完备安全档案资料。

篇3:1校外活动计划

“2+1”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两年, 第三年直接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顶岗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根据将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 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一段时期的岗位实践锻炼, 从中学习和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那么, 在市场经济下, 怎样落实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问题, 这些已经成为广大会计教学工作者的难题。

一、科学规划“2+1”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实行“双证制”

由于“2+1”模式下学校理论教学只有两年时间, 因此, 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计划作较大的调整。适当压缩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数, 合理安排会计专业课, 集中上好学生顶岗实习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课。

会计证是社会对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最基本的门槛。谁持会计证书, 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 就业机会就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获得“双证” (毕业证和会计证或助理会计师证) , 已成为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先诀条件。因此, 会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应以就业为导向, 以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 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 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将学历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紧密结合, 实行双证制度, 将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社会实习相结合, 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理论够用, 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目的, 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 应打破学科框架, 整合课程体系, 重构教学内容, 建设“基础+培训”的新型课程体系。

围绕会计专业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应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底线, 以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为要求, 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应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的所有课程, 在课时上充分保证会计主干课程的教学需要, 突出实践性教学;调整教学大纲, 将考证的课程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 为考证提供基础。第一年, 开设会计证书培训课程, 使学生第一年通过会计证;第二年开设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课程, 使学生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为第三年顶岗实习作好上岗前的会计专业知识储备。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解决途径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 由于企业会计岗位的特殊性, 容纳人员有限、实习经费紧张;企业毕竟不是学校的附属物, 它没有义务为学校提供会计岗位;更何况企业会计本身业务繁忙, 会计职业又涉及商业秘密, 无暇也不愿指导学生操作会计业务。这些问题的存在, 一直以来, 会计专业学生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

1. 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

首先, 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 统筹规划, 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功能较全、专业涵盖面较宽的实习基地, 各大院校共享共用、共同承担日常的实习费用;其次, 政府制订倾斜的优惠政策, 鼓励、支持企业参与高职教育, 凡是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发实习基地的企业, 税收上给予减免、资金上给予扶持、社会舆论上给予表彰。只有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都积极行动起来, 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实践教学环节才能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发挥其作用。

2. 校企合作, 成立“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

高校可以依托主管部门, 成立“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 其成员主要有具有代表性的骨干企业的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 以此为平台, 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会计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 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 同时可以加强会计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 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以我院经验, “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年会, 学校主要领导、全系教师参加, 年会可发挥以下作用:展示和宣传。学校领导向专家汇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绩, 同时, 邀请在校企合作上理念先进、实践创新的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 再通过媒体报道, 展示学校, 宣传企业;专家咨询。从自身需求出发, 结合学校实际, 对学校的专业以及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建议;提供信息。提供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信息, 请各企业就用人需求、毕业生表现及教育教学改革建议等方面反馈信息;鼓励订货。企业通过对学校的了解及合作, 促成“订单培养”人才模式的形成。会后总结, 根据所提建设性意见, 提出教改措施。

3. 校企合作, 加大资金投入, 共建实习基地

我院处于民营企业发达地区的浙江, 可以考虑合作办基地、合资建基地, 学院充分利用本地区以及自身优势,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 努力开发一批具有实践价值的企业, 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 明确职责, 履行手续,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多个专业共享;另外, 学校还可与会计事务所挂钩, 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协作同盟。事实上, 许多高校老师有可能在某一事务所挂职, 会计事务所每年年审阶段都有一段时间很忙, 应鼓励老师经常要到企业做审计, 审计过程中有大量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也可以由在校学生来完成, 这样, 既减轻了会计事务所的工作量, 也加强了联系, 同时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企业实际资料, 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为将来直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 将基地负责人聘为学院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 并将其财务部门负责人聘为基地会计指导教师。这样, 使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基地实习。

4. 创办经济实体, 成立“财务公司”

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情况看, 创办实体性公司、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机构或创办类似于经济实体的服务性、经营性的组织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有条件的院校可直接建立校办企业、会计事务所或会计公司, 形成自己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校应利用教师中现成的资源, 教师中有许多注册会计师、会计师, 让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 从事会计、审计和其他管理工作, 因为大多数会计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创办和运作公司能使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加速成长, 同时使会计专业学生实训常规化。我院会计系正在筹建“财务公司”, 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5. 发动学生自谋实习基地, 订单式培养人才

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在大二时, 在本地挂靠一家企业或公司, 利用空闲时间或寒暑假进行实践锻炼, 如果有可能, 学校领导出面与企业沟通, 促成学生实习单位进一步发展成学院的实习基地。

订单式培养, 是企业本身有在学生中间选择员工的意愿。当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 若企业愿意接收学生, 学生也愿意到企业就职, 双方正式签定就业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办法可以采用专项培训方式, 如学校开设会计证书班, 实行“双选、双定”, 双选:企业选学生, 学生选企业;双定:定向培养, 定向就业。

6. 发动教师, 利用社会关系为学生建立解决实习基地

在政策上, 动员全校教工, 如果能够找到实习单位的, 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同时, 学校和单位之间达成一定的协议, 学校可以为单位解决管理和培训方面的难题, 以实现双赢。

实践证明: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本身就是会计教学的必经阶段, 是理论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延续与补充, 而会计理论教学是对会计顶岗实践教学的升华和完善, 二者有机结合才构成高职教育科学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Z].2006-3-30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l-14

篇4:1校外活动计划

【关键词】高职院校 “2+1”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82-03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基础、一年技能、一年校外实践教学(一年校外顶岗实习)。校外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的相关文件,都强调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主要以广西为例进行论述。

一、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广西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一年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践教学管理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广西地处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做好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对高职生而言,一年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是校内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重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企业具体工作岗位或者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过程中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二是学生走出校门,面对不同于学校的环境,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升适应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学生通过工作,能够进一步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提高就业生存能力。因此,加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内容

笔者随机抽取了广西区内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公立或私立高职院校的500名不同专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和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校外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同时选取了广西南宁便捷二十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南宁市骏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和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交流座谈、查阅资料等,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校企重视程度、教学实施方式、教学管理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458份,有效率98.92%;与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交流座谈20多次,问卷和交流得到被调查者的真诚支持,本调查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从校企重视程度来看,100%的被调查高职院校制定了顶岗实习相应的教学管理文件,但并不是很完善,学校重视程度、投入比较低;45%的被调查企业为学生配备了指导教师,但是基本上流于形式。从教学管理实施看,68%的被调查高职院校有相应专业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26%的被调查高职院校只有一个二级学院(系)的顶岗实习计划,甚至部分被调查高职院校没有顶岗实习教学计划。从教学实施过程看,92%的被调查高职院校能够做到顶岗实习期间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但是教学工作落实和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从学生学习状态看,超过70%的被调查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环境,但有20%多的被调查学生难以适应,出现消极现象。从总体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良好,学生表现基本令人满意,但是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具有学生数量众多、专业不一致、实习单位和地点分散、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等显著特点,造就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校企重视程度低、教学管理困难。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对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投入少,也没有形成相应完善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和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加上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观念落后,普遍认为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过过场就可以了。二是各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基本上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自由选择企业岗位与学校安排企业岗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学生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岗位诸多、地域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各企业、单位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重视程度低,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只是停留在表面,配备的企业指导教师只是形式而已,严重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训、指导和管理。四是师资力量薄弱。各高职院校并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师资团队,也没有建立相应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校企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指导教师队伍。校内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大部分教学任务繁重,而且每名指导教师基本上有10名学生的指导任务,加上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2.学生适应性差,难以组织教学。一是学生认识不足,没有真正理解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总认为走出学校,不用再学习了,只要好好地工作就可以了,没有调整好实践学习的心态,使得学校难以组织好校外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准员工”角色转变较慢。从学校学习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文化差异明显,学生从课堂教学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从教师传授知识到企业主动实践学习,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全新的学习、工作环境,有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产生厌烦、失望、低落的情绪,逐渐失去了校外实践学习锻炼的兴趣,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学生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在校期间,学生只要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而实习期间,既要处理上下级关系,又要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师徒之间的关系,加上“90后”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这些现象导致学生压力较大,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3.校企双方低融合,教学流于形式。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一纸合作协议上,违背了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学校输出学生,企业接受实习生,校企双方并没有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涉及学校、学生、企业三者,要有效地做到顶岗实习教学以学生为本、校企深度融合,保证一年时间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正常有序运作,可以采用如下几点策略:

(一)构建“二级二线”教学管理机制

“二级”中,一级是构建以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企业领导、教学处处长、学生工作处处长、二级学院(系)正职领导、企业骨干共同参加的一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校外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工作统筹、组织协调等。另一级是构建以二级学院(系)正职领导为组长,二级学院(系)副职领导、企业骨干、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年级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二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实施、评价等工作,使得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真正做到校外教学管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

“二线”中,一线是专业知识线,由二级学院(系)主管教学副职、教研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指导教师组建专业知识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大纲、计划,负责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工作。另一线是职业素质线,由二级学院(系)主管学生副职、年级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组建职业素质线,主要任务是通过微信、QQ、短信、电话、飞信、电子邮件、深入企业、面谈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打造“四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与校外实践教学任务相结合。校企双方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在校期间两年的理论教学内容和专业基本技能知识紧紧围绕校外职业岗位实践教学任务主线来进行,促使校内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同时,校企双方根据实习企业和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安全、教育教学等工作,全程跟进学生的实习管理,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外指导教师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加强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训练。校内外指导教师及时加强联系、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促进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校企指导一体化。

3.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相结合。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能够丰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社会经验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确定设计任务,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报告,实习结束后回校答辩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与顶岗实习环节严重脱轨,两者没有丝毫联系。为了促使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一体化,可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自主选择,与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探讨确定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任务,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任务始终贯穿在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同时,将回校答辩改为岗位现场答辩、网络答辩相结合,从而实现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顶岗实习教学任务有机融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4.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对口率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传统的顶岗实习方式以学校安排为主、学生自主选择为辅,这种方式的缺点,一是学生没有经过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往往不珍惜;二是企业没有经过严格的面试,往往对部分实习生不满意,影响学生就业。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观念,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学生自主寻找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面对面地交流和双向选择,便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提升就业率和稳定率。

(三)建立完善的三方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校内课程的考核不同,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重在过程性和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工作业绩、职业素养等。因此,应建立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校外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三方考核评价体系。校内指导教师根据顶岗实习教学大纲、计划重点考核学生工作表现和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创新能力等。学生本人根据岗位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熟练程度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三方监督考核,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构建学校—人力资源服务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新模式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学校的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化,一些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就比较分散,学校在管理上存在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地点在外地的,学校就更加难于跟踪和管理。如何建立学校与学生、与企业的联系桥梁并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动态这一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的面前。为此,可以着力构建学校—人力资源服务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三方联动合作的新模式,即学校对专业致力于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帮助的教育服务机构进行考察比较,从中选择出有实力、服务好、口碑好、管理到位的教育服务机构并与之合作,即前期学生与该机构沟通交流,自愿地参加教育服务机构组织的顶岗、就业培训,既为学校提供稳定的管理、跟踪、服务,又为学生提供顶岗、就业的岗位,同时更是为企业解决用工难和管理难的问题。这样,教育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商就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既解决了沟通问题,也解决了培训、服务、跟踪、管理的难题,真正使合作三方联动起来服务学生,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或就业初期都有到位的管理与服务,为“2+1”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能力、增加职业工作岗位适应性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蒙启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广西教育,2012(19)

[2]林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7)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83)

【作者简介】蒙启成,男,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讲师,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5:校外实践协议书1

一、根据《昆明理工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办法》第八条,凡是没有安排校内教师与外出学生同行的任何形式的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所在学院需与接受单位签订本协议。

二、甲方(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所在学院)的义务:

1.必须为校外实践的学生指定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经常与接受单位和外出学生联系,并对学生的学习、安全和生活进行沟通与指导。

2.在学生校外实践之前,必须负责对外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有关规定。

3.主动配合接受学生的单位,协商处理学生外出期间的各项事宜。

4.负责对校外实践的违纪学生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乙方(接受学生教学实践的单位)的义务:

1.组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指定专人负责与学生、校内指导教师、学院进行经常联系,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表现;负责指导、安排学生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的管理。

3.为学生的教学活动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

4.主动配合学校及相关部门,协商处理学生外出期间的安全事宜。

四、对于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对于触犯法律的,双方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解决。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篇6:校外实训基地校长发言稿1

地建立会议校长发言稿

尊敬的企业来宾、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鹤壁工业中专全体师生对莅临我校参加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会议的企业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我的发言想简要地介绍一下我校的基本情况和我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

数控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数控专业全体教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狠抓学风、考风建设,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数控专业标准车间及专业实训室已成规模,有力保障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数控专业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工作也成果丰硕,截止目前,学生在多项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创造条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车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从学校毕业到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先后与多家相关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在这些企业和单位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修订,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通过企业级课程培训、到企业顶岗实习、信息交流桥、校企共建实验班、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使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方式也有利于企业优先得到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符合职业规范要求的员工,形成校企良性互动。近年来,我校数控专业每年有50%左右的学生直接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

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控专业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与更多企业的联系,真诚地欢迎更多的企业与我们携手,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篇7:1校外活动计划

2014届毕业生校外毕业实践顶岗实习协议书

甲方:

乙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确保同学们顺利毕业,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经协商同意,就甲方校外毕业实践顶岗实习事宜签订如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1、本科生在签订三方协议书后,经用人单位同意在春节后到岗,则甲方可到工作单位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实习,专科生最后一学期可自行联系就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实习。

2、本科生需要在毕业答辩时按要求上交毕业设计综合实践报告;专科生在返校办理毕业手续时上交就业实习报告和企业实习认定材料后,给予毕业实践成绩。

3、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进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主解决劳资纠纷。

4、甲方外出期间必须注意自身安全,对于在此期间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等事件责任自负,与乙方无关。

5、甲方到企业后,应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负责,态度认真,注重自身形象,以良好的品行积极维护学院声誉。

6、外出的同学每周应至少和校内指导老师联系一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从事的岗位,与指导老师共同商定综合实践报告的撰写内容、侧重点、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度等。

7、甲方在工作的情况下要确保论文质量。毕业设计综合实践报告的格式、任务量应符合学院要求,若不符合最终要求或答辩时没有通过,责任自负。

8、及时和在校同学保持联系、关注QQ群中的毕业答辩通知,返校后向导师提交毕业设计综合实践报告,准备答辩事项;外出期间甲方需补考、提前还贷的应自行注意网上通知,乙方不负责专门电话告知。

甲方(签字):__________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

甲方联系电话:_________电子邮箱 ___________________

篇8:1校外活动计划

关键词: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校外教学内容体系,建议

高职院校实施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用两年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1600~1800学时的教学任务, 用一年时间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一年校外教育教学框架包括: (1) 顶岗实习, 岗位操作技能; (2) 将部分专业课在企业讲授或进行远程教学; (3) 制定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完成专业实习报告; (4) 职业素质; (5) 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教育。作为学院的一线教师, 在校外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如何确定校外教学内容体系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我院现行校外教学相关要求

我院校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实现“准就业”实习, 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零距离”接轨。教学内容界定为: (1) 人才培养方案中适于在企业现场进行教学的内容; (2)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 (3) 企业和岗位有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或被忽视的内容。

围绕以上教学内容, 学院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在每次申请校外教学前, 先要进行充分的企业和学生调研工作, 然后确定每次校外教学的内容, 并编写详细的教案。

确定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几个难题

在每次具体的校外教学活动中, 笔者体会到, 要将学院校外教学指导思想具体落实并取得成效、确定科学有效的校外教学内容体系存在许多困难。主要包括: (1) 校外教学涉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作为企业, 在接受实习生时, 是从自身生产经营角度考虑的, 目的在于用人而不是培养人, 教育教学不是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 企业在校外教学活动中,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调研活动难于开展, 教师很难从企业得到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因而从企业处获得教学内容的可能性较小。 (2) 学生进入企业以后, 既是学院的学生, 又是企业的员工, 双重身份下学生更倾向于企业员工身份, 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在组织校外教学活动中, 学生因为岗位不同、企业作息时间不同等各种原因, 集中校外授课的难度较大。如果分散授课, 那么教学内容就存在很大的个别性和分散性, 内容庞杂, 无法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也无法为以后的校外教学提供借鉴。 (3) 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 处在一种实习岗位不断变化的状态中, 甚至有部分学生处于跨专业实习的状态中。因此, 针对特定学生的教学内容, 应该是一个综合教学体系。单靠某个教师, 某个专业无法解决问题, 需要学院的系统组织和安排, 校外教学内容才可能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 (4) 目前, 教师在组织校外教学、申请教学课题时, 遵循的原则是学生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就申请什么样的课题, 如学生对劳动合同的疑问、创业的学生对行业的把握、如何处理同事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更多是一些咨询和指导问题, 而不是教学课题, 因而导致申请的校外教学课题五花八门, 不成体系。同时, 由于教师是因企业和学生的要求进行被动教学, 又由于校外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上困难, 企业和学生对参与校外教学的积极性高、主动性不高, 客观上可能造成教师“无学可教” (即企业和学生没有教学需求) 的局面。

对建立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议

鉴于以上四个难题, 要使校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校外教学内容体系。

来自于学校的教学课题包括: (1) 行业新标准、国家的新法规; (2) 专业新知识、新方法, 理论新进展; (3) 适于在企业现场讲授的专业知识; (4) 通过历年的操作, 已经积累下来的各届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来自于学生和企业的教学课题包括: (1) 通过企业调研反映的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 (2) 本届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的共性问题。

学校的教学课题按照专业整合, 形成规范化的教学内容模块全校范围内各个专业的校外教学课题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 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实习情况通过网络实现自主选择校外教学内容。学生集中的地方可组织教师授课, 分散的地方可自行通过网络学习。自主选择校外教学内容可以避免学生认识不到位、不积极或因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简单等因素而导致的没有教学需求的情况发生。

校内教学课题的组织各专业应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形成课题专家团队, 通过系统思考和整理, 形成模块化、规范化的教学课题库。这需要学院统一组织, 给予一定的投入, 对积累下来的教学课题或指导问题、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的建议等等, 需要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炼出合适的教学课题, 补充、更新校内教学课题库。将校内各专业的教学课题汇总, 形成学院统一的课题库, 便于个性化实习的学生方便地按需选择学习课题。提炼校外教学课题的主体应该是学校, 而不是学生和企业。作为学生和企业, 寻找和挖掘教学课题不是他们的专长, 也不是他们的责任, 企业和学生只是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因此, 被动地依靠企业和学生提供教学课题并不可行。对企业和学生提供的教学信息, 组织人员主动去分析、整理、总结, 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的职责。

综上所述, “2+1”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的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广东白云学院在“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 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为“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参考。以上对构建校外教学内容体系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对各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晓雄.高职“2+1”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8, 15 (1) .

篇9:校外游学实践活动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让孩子们缺失自然的生活经验 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青少年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这是当今危险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的孩子,长期闪烁在电子屏幕前,煎熬在培训班里,幽闭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几乎割裂,孩子们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无奈于对自然界的无知。当孩子们不再接触自然,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很多问题都会出现,例如压力过大、忧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业水平下降、创造力下降以及儿童肥胖症、近视、高血压等。

安全让孩子们缺乏挑战的学习经验 在通常情况下,学校和老师都不愿意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因为,组织者往往要面对和承担着各种意外风险。一旦发生状况,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和责备,甚至诉讼。所以,孩子们的春秋游只能去家门口的公园,上下学只能车接车送。夏天怕中暑,冬日怕吹风,过度的保护,让孩子们成为了温室的花朵,冷暖不知,没有了自我挑战的学习经验。

束缚让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生活乐趣从周一到周五,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孩子们的童年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他们学完这个学那个,考完一级还有一级,比完一场还有下一场,令孩子们疲惫不已。而在游学活动中,孩子们则能体验到自由的无限乐趣,他们可以一起远足爬山、生火做饭、游戏露营,他们表现出不畏艰难的坚持、彻夜难眠的兴奋和随性交流的愉悦。

如果孩子们周末到少年宫,犹如走入另一所学校,参与的是与学校相差无几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那么少年宫的功能便弱化了。所以无论是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是为了少年宫的自身发展,少年宫的活动都不应再为应试大厦“添砖加瓦”,而应该为少年儿童提供乐园般自由、摇篮般轻松的校外闲暇生活。校外游学实践活动,正是闲暇教育的一种尝试,它是一种在户外情境中,利用自然资源由户外活动来达成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要素

与同伴有约,体会自由之乐 如今孩子们多是“独独一代”,缺少玩伴。离开父母,和同伴在外过夜,是游学活动吸引孩子们的一大亮点。在外的一夜,是孩子们亲历成长的绝好时机,组织者应该精心设计适合夜晚开展的活动。因此,提供安全的夜环境,开展有趣的夜活动成为游学活动基本要素。所以,我们的游学活动常常以少年宫或乡村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夜行、夜谈、夜宿,构建孩子们印象深刻的童年之旅。

与自然亲近,学习自然之趣 在谷雨节气的自然游学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晨光中诵读关于春雨的诗歌,孩子们晨诵时回味着昨夜帐篷外滴滴的雨声,无需多说,“有雨敲打窗棂”的意境悄然而至。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放松自己,用开放的情绪接纳所见所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引。相信,如此学习古诗词,是一份乐趣。让城里的孩子置身于山川自然之中,与花草鱼虫为伴,了解自然的起承转合,从而感悟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与历史对话,感知文化之美 目前,校外艺术培训普遍重视技术的基础训练,忽视艺术中美的哲学表达,使许多孩子苦练了技术,却没有爱上艺术。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了美,他们才会愉快。所以在游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我们特别关注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历史古迹考察纳入到活动项目中,提升活动的人文“气质”感,让文化环境的“静”与孩子们的“动”达成和谐的境界。例如我们组织的杭州游学夏令营,就利用当地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分别安排了 “一天一馆游”,每天,孩子们都会领着一份任务书,邀游于历史的长卷里。炎炎夏日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浸润在优秀的文化中。

三、实施途径

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自然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因此,在户外环境中,我们应该开展多方位的艺术启蒙、科技熏陶和社交活动,引领孩子们进入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在祥和、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成长,造就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自由人。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 游学的户外部分往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教师只是学习者的观察者和交流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们进行自我学习,教育他们既要发挥个人意识、又要兼顾团队中他人的自由,促进他们与伙伴们之间的沟通并引导他们懂得互相鼓励,欣赏他人,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

以亲历体验的方式学习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更容易通过亲身参与,将经历与自身学习经验产生联结。因此,我们应该调动孩子们“视、听、味、触”多感官,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生发出愉悦、兴奋、满足、刺激、紧张甚至恐惧的感觉,这种感觉都是鲜活的,这种学习形式是充满趣味而又记忆深刻的,必定是终生难忘的。

四、教育目标

学会与自己相处 游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们回归到他们最初的生命状态,没有任何标签的自由平等的生命状态。在活动设计上,“教育无痕”理念应该得到充分体现。这里的教育者是孩子们自己,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调整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调整状态,“陪着蜗牛一起散步”。

学会与他人相处 游学活动与旅行团和家庭出游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构建了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混龄微型社会。在这个特定的社会里,孩子们要求把自己迅速“推销”给同伴以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了坚持与妥协、领导与服从、独立和合作。

学会与自然相处 干树万树梨花的春色、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秋意、独钓寒江雪的冬景,已经离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远。这些久违的自然景象或许只能够在户外的露营和考察活动中再次呈现。校外游学实践活动就是希望为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小囡创造走近自然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接受生命最美的滋养。

上一篇:我的大学生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下一篇:我为自己加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