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议书

2024-05-01

东光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议书(精选6篇)

篇1:东光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议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与长春市朝阳区南站街道办事处

东光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议书

在全国大力倡导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号召下,我们土木青年志愿者协会(甲方)先行一步,让同学们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区,融入社区,所以我们土木青年志愿者协会(甲方)希望与长春市朝阳区南站街道办事处东光社区(乙方)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时间关系。在此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低保护们尽我们大学生之所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大学生的一种锻炼,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爱心的含义和奉献的精神。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构建起了一个和谐的桥梁。

具体如下:

一.甲方每5位同学负责一户低保户,每个月去一次自己负责的低保户家庭,为低保户家庭进行义务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甲方每20位同学一组,每个月去一次,为社区的街道义务打扫卫生清扫垃圾一次

三.甲方每3位同学一组,每个月为社区中小学进行法律知识义务讲座一次

四.甲方每2位同学一组,每个月去社区为社区的低保户中的学生义务做家教一次

五.每学期开始,装饰学院的同学们义务去社区为社区人民奉献一台精彩的文艺慰问演出

六.甲方与乙方将本着互惠互利、双方服务、共同受益的原则执行本协议,不断加强双方的友好往来和协作关系。未尽其事,将根据上述原则商定。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行一份。

八.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其变更、中止或废除由双方本着和平解决的原则商定

九.甲方组织大学生一用双休日或其他课余时间到乙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乙方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岗位,为活动顺利开展创建基本保障和便利条件

甲方:乙方: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篇2:东光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议书

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10月24日上午,东光社区妇联党组立即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会议。社区妇联党组领导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晴宜的中心发言,并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党组成员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必将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必将激励包括亿万妇女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党组成员一致认为,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集中全党智慧,反映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党组成员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科学论断、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写入党章,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大会选举产生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奋发有为、值得信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永葆生机,充分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我们表示坚决拥护!

党组成员一致认为,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十分关怀妇女儿童工作。十七大报告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我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对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激励、极大的鞭策。各级妇联组织一定要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到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进男女平

等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妇女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几年来,社区妇女组织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区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妇女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注重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妇女自身的发展进步。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几年来,社区妇女组织联系妇女和妇女工作实际,采取各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工作。同时,加强“四自”教育,带动广大妇女弘扬“四自”精神,努力争当与时俱进的“四自”新女性。妇联利用社区居民家庭阵地,开展了一些列的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活动,参与的家庭数占到社区家庭总数的90%以上,充分体现了我区家庭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社区妇联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动员广大妇女开展捐资助困及献爱心活动。针对社区贫困家庭及生活困难的社员,组织了大量的扶贫关爱活动,并利用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合作关系,组织大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文艺演出等活动,一方面帮助社区居民,另一方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并涌现出许多爱心人士。

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深化“两翼”活动

几年来,社区妇联组织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中心,全力服务社区发展大局,积极开展种争优创先活动,提高社区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并对下岗女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积极寻找再就业机会。

三、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妇联自身建设

社区妇联组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拓展组织网络。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需要,妇联紧紧抓住党建工作进社区的良好机遇,加强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积极协助各级党委做好妇联工作,确保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

几年来,我们结合辖区状况,共举办4期妇女培训班,发放宣传单上千余份,同时积极参加区、街道组织部等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向组织部门推荐各类优秀女性人才,进一步充实女性人才库,妇联队伍进一步充实提高,专职妇联干部文

化程度明显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我们不断增强为社区服务、为妇女服务的意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家庭,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法,注重调查研究,以调研成果指导妇女工作。几年来,东光社区居委会十分注重社区文化活动,不仅经常举办社区文化活动,还组织邀请大学生来社区慰问演出,并建立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以及健身场所,居民的参与率达到了百人以上,满足了居民对文化健身的需求,方便了居民,组织辖区爱好文体活动的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

全社会关心,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定优越性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辖区实际,以残疾人需求为主,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以上门服务为主,开展了系列助残活动,如:“智障日”活动中,工作人员到智障儿童孔令奇家上门帮助收拾房间,清理家务等服务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居委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居民的关系,通过开展多层次系统化的社区服务,辖区的治安、文化,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为市局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营造妇女儿童健康发展良好氛围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妇女维权工作的新要求,社区妇女组织不断拓展维权工作新领域,开辟维权工作新途径。在“三五”、“四五”普法期间,认真组织妇女参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开展“12348”维权周宣传咨询活动,“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完善三项制度建设,建立“家庭暴力投诉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有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重视加强新形势下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重点推进女职工劳动保护,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禁娼、禁毒斗争。充分发挥妇联信访网络作用,密切关注信访案件中的家庭暴力等新问题,几年来,东光社区妇联接待各类信访200多件,结案率达95%。同时,帮助辖区特困户家庭妇女解决劳动就业10余人。我们还十分重视对失足妇女的帮教工作,帮助她从逆境中走出,选择新的人生。

几年来,在区街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族妇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妇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够,社区

妇女工作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各项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等,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不断改进。

长春市朝阳区南关街道共光社区

篇3:大学生社会实践之社区服务探索

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行, 在极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服务活动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参加到现代社区的建设和社会公益服务中去, 从而调节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进步。

1.1 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内容的要求

事实证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加符合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 将富有年轻活力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投身到社区服务中去, 能够将相对封闭的校园教育同开放的“社会大学”进行连接, 使得大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中。同时现代社区的发展理念也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更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2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列宁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 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 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 (1) 当代青年要不断开拓视野, 勇于进取创新, 始终艰苦奋斗。但当前, 大学生大多是由学校到学校, 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 而社区是社会实践的熔炉, 大学生通过开展社区服务, 可以帮助他们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发现自身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学生社区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 由于起步较晚, 作为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更好发展。

2.1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大学生对进社区实践内涵的认知存有一定的偏差。许多大学生对社区实践服务活动的理解存在误区, 认为社区服务工作庸俗简单, 眼高手低。在开始参加社区服务时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了社区居民的需要和社区工作的要求。许多社区也因此对大学生的社区服务活动处于应付的状态, 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要想在更深入的开展, 必须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从而打破大学生社区服务发展的内在瓶颈。

2.2 高校的问题

在高校内部, 社区实践服务活动各项运行机制不健全, 社区实践项目本身没有深入的同时, 也缺乏同学、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此外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实践项目时, 大多为采取零散的临时活动方式, 无法形成长期固定的常态化模式, 在活动宣传上仍然采取纵向的传达模式, 使得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价值引导效果不佳,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2.3 社会的问题

在我国,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服务项目主要由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角进行开展实施的, 相对而言,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牵涉面广, 影响范围较大, 更加需要地方政府, 特别是街道和社区管理单的大力支持。然而, 人们往往低估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社会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将大学生当做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此外活动经费不足也是大学生社区实践发展中的难题, 高校开展的社区服务多是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很少能得到社会资源的帮助, 从而制约了大学生社区实践的发展。

3 新形势下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发展思路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和体制创新变革所产生的新事物, 它顺应了我国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 要加强对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更好发展的对策研究, 积极探索其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切实发挥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3.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开展

(1)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理清工作思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核心问题发展, 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 将社区实践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在实践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活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追求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2) 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区实践相结合, 这就要求在设计实践服务项目时, 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 综合利用各方资源, 合理配置各组成要素, 不断创新社区服务项目的活动理念、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方法, 以保证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2 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

(1) 加强专业学习,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富有创造力且思想活跃, 这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而如今, 现代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服务项目范围日趋广泛, 实践工作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的上升, 这就使得社区服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要满足社区服务需要必须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明确方向, 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 不断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以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社区实践服务工作。

(2) 不断锤炼, 升华个人理想信念。人在社会中不断学习、实践, 积累经验, 经过反思、总结, 升华为人的思想。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在个人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期, 因此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并以此作为鼓励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要在社区服务实践中不断总结, 剖析自我, 从而更加明确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提升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个人理想信念。

3.3 完善高校大学生社区实践机制

(1) 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当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已经将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工作纳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内, 在对外合作模式上, 如上海地区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率先引入国外社区科学商店的工作理念, 建立科普志愿者服务社, 并倚靠政府科普工作契机, 与社区共建科普志愿者门店服务机制。然而从高校内部管理建设上, 首先应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委等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高校团委和各院系学生工作具体落实部门相互协调合作的工作模式。第二, 要加强高校间交流与合作, 大学生社区实践组织要相互交流学习, 特别是服务方向和特色相近的高校学生组织要建立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 相互学习先进经验, 共同合作促进自身发展。

(2) 提高学生志愿者招募和激励机制科学化水平。目前, 要保证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机制的有效运作, 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生骨干实践团队, 如何招募到富有团队合作意识, 专业素质过硬的高质量学生志愿者就成为打造高水平实践团队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化的招募机制, 做好计划, 要根据要求和社区组织的特点明确需要的类型、具备的知识技能、人数比例和男女比例等。另外要保持社区实践项目的长期运转, 必须在校内营造良好的社区实践氛围, 调动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 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活动认真总结大力宣传, 表彰优秀的实践团队和个人, 以此提高大学的价值认同, 此外要扩大高校社区实践典型的社会影响和号召力。使高校青年社区实践活动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和认可, 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社区为实践基地的优势和意义,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形势下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更好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今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服务,社区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3]潘玉腾, 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论[M.福建:海风出版社, 2003.

[4]任炜堂, 叶益珍.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0) .

[5]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6)

[6]王丽.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资源优势与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7]刘丰林.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拓展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4) .

篇4: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若干学校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 将其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对自身提高。

大学生更多的走出校园, 参加社区服务, 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更多的去对社会进行了解和适应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来, 能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社区服务这一工作来说, 它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自身爱心的活动, 大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奉献自己的爱心, 向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除此之外, 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能很好地将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进行实际运用, 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是非常好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

2. 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能引起广泛的社会效应。

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对于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方面也起到一个很好地推动作用。大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能够有效对社会风气起到一定净化作用, 将更为广泛的传播正能量, 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八荣八耻观, 也能很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现阶段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来说, 虽然其在发展过程中, 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但是纵观整个发展过程,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总结如下。

1. 一些院校对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充分重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现阶段我国大学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想精神方面的提高, 对于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更加重视, 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仍然在我国根深蒂固, 还是有很多院校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充足的认识, 这也是造成其发展脚步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对于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说, 造成其发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上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 部分高校由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年限较少, 缺乏相应经验, 因此, 在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上缺乏时效性, 也没有明确的机制和规定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单一的形式和间断的活动都是导致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社区内部实行大学生实践活动可行性

笔者通过对若干大学在校生的社会实践问题进行调查, 并查阅了社会实践的相关文献资料, 认为通过社区服务来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区可以作为大学生长期社会实践基地。

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从小学到大学, 长期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 对于实践类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少, 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 大学生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 大学生进行社区实践能够解决社区内部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作为社区部门来说, 大学生在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也能很好地解决社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现阶段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 经常出现由于人力资源短缺而造成的工作难以继续进行的问题, 特别是在社区教育这一方面, 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 导致社区内部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阻碍了社区发展。大学生在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能更好的满足社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为其源源不断的提供智力支持, 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于全方位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与日俱增, 传统“理论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笔者针对当下大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 做了可行性的研究, 希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锦章.社区服务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以“成长向导计划”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3) .

篇5: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实践模式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高校党建,社区党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如弹性学分制等举措的推行、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不同收费标准的宿舍设置、教学方法的多媒体化, 以及网络完成与提交作业等, 使大学生生活发生了变化, 住宿改变了原有的方式, 生活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社区应运而生。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 大学生社区是指以大学生宿舍为中心, 包括文体活动场所、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和学生食堂等在内的课堂学习之外生活、自学、群体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大学生社区是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区化的产物。由于它服务于大学生, 因此有着和其他社区不同的特点, 如:社区成员的流动性、成员之间具有相近性、成员大多数按性别分居而不具有家庭性、社区成员活动相对集中性以及社区成员管理的紧密性。

从虚拟社区角度讲, 大学生社区主要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沟通而形成的基于共同兴趣和需求的大学生团体, 比如, 我们常见的高校BBS, 高校百度贴吧等。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目前的生活大部分被网络所占据, 因此, 大学生虚拟社区呈现出一种越来越活跃的状态, 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 信息共享对于大学生影响重大。

大学生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打破僵化思维, 开辟新的党建工作的阵地,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丰富党建内容。针对目前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重现实, 轻虚拟等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学院与社区条块结合、虚拟与现实并行”的党建模式, 简称为“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

一、“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的指导思想

“学院与社区条块结合、虚拟与现实并行”的党建模式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取消传统的班级、年级界限, 以居住区域、学生宿舍楼为基本单元, 在原有的纵向管理模式, 即“学校—学院—班级”的基础上, 构建“学校—学生社区—学生宿舍楼”的横向管理机制, 借助新媒体平台, 占领虚拟社区, 推进以“学校党委—学院党委 (党总支) —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 (简称“学生社区党工委”) ”条块结合, 虚拟与现实并进的网络组织体系, 形成纵横交织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网络。

二、“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的运行原则

“学院与社区条块结合、虚拟与现实并行”的党建模式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对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主渠道的拓展、延伸和补充, 是以学院党组织为主、学院党组织和学生社区党工委双重覆盖、虚拟与现实并进的党建工作新方式。

社区党建工作是院系党建工作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是为院系党建服务的有力载体, 两者互相促进。社区党组织没有权力发展党员, 但具有建议和监督权。学生在社区公寓的表现是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发展党员时通过社区党组织了解发展对象情况, 听取他们对发展对象的意见, 确保对发展对象的了解考察更全面客观, 同时也促进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全方位的培养教育和有效监督。只有正确处理好社区党建与院系党建的关系, 才能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从而实现两者的共赢。

三、“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的机构与制度设置

1. 成立社区党工委

学生社区党工委负责组织与社区管理内容相关的党组织生活, 监督和记录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在社区的表现, 为评奖、评优提供重要依据;其组成人员主要为入住学生公寓的学院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等。

2. 成立各系党建工作站和班级党支部

以系为单位, 在社区党工委下设各系党建工作站, 班级内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 设立由三名正式党员组成的班级党支部。各系学生党建工作站负责人由各系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党员经选举或推荐后担任, 是联系社区党工委和学院党建系统的桥梁, 主要负责本系各年级、各班学生推优、培养、考核、入党等工作。

学院原有的党建系统借助新媒体, 深入学生活跃的网络社交区, 建立虚拟社区党建工作站, 开展党支部活动。在虚拟大学生社区建立党建工作站, 开通网站、党支部qq群、微博、博客、微信公众账号等。虚拟社区党建工作站主要工作内容有党务公开、党总支书记接待日、党建民主论坛, 主题党建活动等。例如, 将传统的纸质党建材料 (入党申请书, 思想汇报等) 转为电子版, 定期在虚拟社区党建工作站公开。这样, 可以让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接受群众的监督,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党建活动。

3. 规章制度建设

第一, 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 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第二, 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例会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实践制度、党员挂牌明示制度、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公示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使社区党建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有章可循。第三, 要规范社区党建日常工作制度。要制定明确的党建日常工作目标和计划, 做到工作有记录, 从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活动形式和内容等各方面确保社区党建日常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4. 队伍建设

在“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下, 大学生社区应配备专职社区辅导员教师。社区辅导员同时兼任社区活动党总支书记、社区团总支书记和社区学生工作负责人, 全面统筹学生社区党建、德育、思政等工作。同时, 面向全社区招聘, 组成社区党总支, 完善和充实社区党总支的队伍。在各楼栋实行竞聘与直接任命相结合的形式, 组成楼栋党支部, 以各楼栋居住的学生党员为基础, 组建社区党支部。同时建立社区党总支及楼栋党支部成员的学习机制, 不断提高社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5. 硬件设施与活动平台建设

推行“条块结合、虚实并行”的党建工作模式, 要配备相应的活动场所。在学生社区, 应当设立党团活动室、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管理员值班室等“四室”工作站, 以便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相应的民主生活;在社区, 配备自修室、阅览室、阅报栏“两室一栏”, 并及时更新报栏和阅览室相关书籍, 以供社区党员学习;同时推行辅导员进社区、管理员住社区、导师入社区“三轨”值班制, 并定期开展辅导员接待日、管理员接待日、党员接待日等“三接待”活动, 落实大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

四、“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下的入党流程

入党流程是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党建活动。在“条块结合、虚实并行”模式下, 入党流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入党申请人向所在楼栋的党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 楼栋党支部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即开始对其进行考察, 同时将其入党申请书递交给申请人所在学院党支部, 由学院党支部在虚拟党建工作平台党务公开区将其入党申请书公布, 并请广大学生对其进行监督。

2. 社区楼栋党支部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考察, 如果考察合格, 则作为推优对象推荐到所在学院党支部。

3. 学院党支部接到社区楼栋党支部的推优后, 对该同学进行考察, 接受虚拟党建工作站的群众反馈意见, 如果考核通过, 转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将结果反馈给社区党支部, 同时在虚拟党建工作站公示。

4. 楼栋党支部对申请人继续考察, 同时广泛征求楼栋楼长及其他同学的意见。如果考察结果显示已经符合党员的标准, 再次推荐给所在学院党支部, 讨论是否转预备的问题, 同时在考察期间, 每个月入党积极分子需要向虚拟党建工作站提交自己的思想汇报, 接受大家的监督。

5. 学院党支部在楼栋党支部反馈的意见基础之上, 在虚拟党建平台开设专栏, 征集群众对申请人的意见;在公开征求意见之后, 对符合标准的入党申请人, 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的问题。此次大会, 楼栋党支部成员也要出席, 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支部大会的结果在虚拟党建工作站予以公示。

6. 转为预备党员之后, 必须有一年的预备考察期, 由楼栋党支部承担考察的责任, 直到入党申请人转为正式党员为止。在这一年预备期考察中, 预备党员仍需按月向党建工作平台提供思想汇报, 并接受大家的监督。

篇6:东光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议书

1 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

社会互动理论集中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和界定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社会互动论者把社会生产看成是社会成员间不断进行的协商过程,其中发生了无数个人与个人之间短暂而惊险的相互碰撞。他认为个人并不完全受社会结构的控制或支配,人与人之间的准则是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制度,即使在最具有压迫性的社会结构中,对如何共同生活、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结构,仍然存在达成新的共识的可能性,自我也能存在下去。该理论提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的

“处境一行动者一演绎一事物 ( 他人 )一意义一行动一新处境”的理论观点,阐述了行动者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依存关系。突出了“意义”对于行动者开展与社会环境互动并产生行动的主导地位。

虽然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赋予环境中的事物以“意义”,并基于此意义系统而行动。但人们也常常受日常生活中的常规的“先前意义”( Pre-existingmeaning) 制约而习以为常地行动着,直到常规的行动产生了“问题”。造成问题情境的来源包括有 : 新物体的介入 ; 原有行动无法收到预期的后果 ; 或者一些非预期的行动的产生等等。这种个体与环境互动、意义与行动解构与建构的过程,被称之为“重整行动”( Alignment ),意指在互动过程中,个体重整看待自己与环境的方式,并同时在互动中,建立共识、创造新的社会行动,重整文化的规范。

2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基本框架

按照社会互动论对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分析,本人认为,大学生的偏差或者犯罪行为是其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据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偏差或犯罪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情境,协助大学生在意义界定、自我认定、角色定位、互动方式选择、行动策略等方面作出反思性改变,通过角色创造、意义重塑、重构行动等来实现新的社会互动的开始,从而改变偏差或罪错行为,实现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定、澄清角色定位、改善互动方式、优化行动策略等来改善“意义”对于行动的影响机制 ; 第三,实现角色创造 ;第四,形成重整行动方案。

在上述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框架中,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角色创造是实现重整行动的前提,而重整行动是角色创造的基本载体。对大学生来说实现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行动的反思、修正、实践过程。

如果把以上专业行动反思的逻辑运用于社会工作服务程序的设计中,那么本人认为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设计,应当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 第一,整理并呈现现有的行动逻辑和行动方式 ; 第二,反思已有的行动逻辑和行动方式 ; 第三,形成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的实施方案 ; 第四,实施重整行动方案 ; 第五,重整行动后的反思。每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过程可以因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弹性地设计和调整,但五个基本部分则体现了社会互动过程背后的行动逻辑。

3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份少年社区场正杜会工作服务体系

根据大学生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结合本人提出的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框架的基本内容,本人尝试思考和建构大学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体系。

上述大学生社区矫正服务体系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第一,整个服务体系的设计以社会互动为理论基础 ; 第二,服务项目以“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为核心目标 ; 第三,服务项目以“反思一行动一反思一行动”的行动逻辑为程序设计的基础 ; 第四,服务流程遵循个案管理模式而制定。

经历从两个层面影响个人的生活,就表面而言,经历的影响很少被察觉,因为人们对它熟视无睹,觉得它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就深层的意义而言,经历又是影响人生的核心力量,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类经历即是人生中的心灵发现。

评估分流后的大学生社区矫正服务子项目的内容依据初期矫正服务的评估而最后确定。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服务主题,其服务程序必须按照上文所论述的行动逻辑而设计。每个子项目的程序必须经历整理并呈现现有的行动逻辑和行动方式、反思已有的行动逻辑和行动方式、形成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的实施方案、实施重整行动方案、重整行动后的反思五个阶段。如此而来的矫正服务项目才能真正实现“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的目标。等服务目标实现后,经过服务成效评估,整个服务流程进人结束阶段,一些还需要矫正服务的大学生经过评估重新进入矫正服务流程之中,一些大学生矫正对象结案后离开服务系统。

上一篇:售 楼 员 手 册下一篇: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