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2024-05-10

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共14篇)

篇1: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所有无菌物品均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放置,以便随时使用。

2、所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无菌物品间均应专人负责,每日检查,凡发现过期、无菌包不符合要求应重新灭菌,并保持物品存放柜清洁、干燥。

3、已打开包布的无菌物品只限于4h内使用,应由首次使用人员在灭菌化学指示物上注明开包日期、时间并签名,所有打开的无菌包不得放回无菌间。

4、无菌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示,排列整齐,取放无菌物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拿取无菌物品应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5、无菌物品放置按要求距天花板50cm,距地面20cm,距墙≥5cm。

6、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无菌包应每天检查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3个月,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7、无菌包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纸塑包装为3个月,过期或包装受潮应重新灭菌。

平舆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2013年1月

篇2: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存放间应保持环境清洁,有独立的储备空间,温度≤24摄氏度,相对湿度≤70%.2、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固定放置,标识清楚。

3、无菌物品存放柜地面高度20~25CM,距离墙5~10CM,距离天花板50CM。

4、接触无菌物品应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存放有效期:储存环境的室温低于24摄氏度,且湿度低于70%时,使用纺织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6、无菌物品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

7、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应重新进入标准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8、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9、无菌持物钳及无菌持物钳罐干燥保存,每4H更换一次,或采用一次性单包装镊子备用:无菌干燥敷料罐、无菌治疗巾包、器械盒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并在24H内更换,进行消毒灭菌。如内置消毒液的无菌敷料罐(如酒精球、碘伏球等)应每周消毒2次。

10、抽出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放置在无菌环境下,超过2H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篇3: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关键词:无菌物品,集中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影响因素,对策

卫生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所有需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式管理是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 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1]。科室自备包是各科室根据科室需要及特点自行包装并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的物品。由于绝大多数科室不具备《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清洗设备和包装环境, 且缺乏专业指导及监督[2], 自备包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清洗、包装等质量问题[3], 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我院在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 逐步取消科室自备包, 实施无菌物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现介绍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临床科室方面因素

①认识不足, 专业知识缺乏。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缺乏消毒灭菌及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认为灭菌可以代替清洗, 存在凡是经过灭菌的物品就能保证100%灭菌错误概念[4], 不能认识到自备包存在的隐患。②科室自备包经简单清洗、包装后由工勤员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 流程简单。而取消科室自备包后, 科室需与消毒供应中心当面清点、交接物品, 又担心在运送、清洗、包装过程中遗失或损坏物品, 因而不愿取消自备包。③少数科室特殊器械周转数不够, 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灭菌需时较长, 为不影响使用, 科室简单清洗、包装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需时短。④科室自备包中器械质量不合格者较多, 取消自备包后, 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予把关, 发现不合格者要求更换, 科室考虑成本, 往往不能配合, 为避免矛盾, 又以自备包形式出现。⑤医院对临床科室进行经济考核, 由于物品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费用高于消毒费, 科室考虑成本, 不愿取消自备包。

1.2 消毒供应中心方面因素

①工作人员不足。由于科室自备包为各科室专用的特殊器械, 为避免混淆, 常需手工清洗、上油, 工作量较大。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不足, 妨碍取消科室自备包工作的顺利推进。②工作人员理念问题。由于科室自备包常年由临床科室自行清洗、包装, 改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增加了工作量, 工作人员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③物品接收、清洗人员素质不高, 对特殊复杂器械, 不能有效鉴别其性能是否完好, 清洗方法选择不正确, 偶有器械在清洗过程中损坏现象发生, 如螺丝脱落、刃面损伤等。

2 对策

2.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借助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处的力量,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消毒灭菌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 使其认识到自备包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危害, 提高其取消自备包的主动性。

2.2 加强对工勤员的培训

教会工勤员正确装放、运送器械类物品, 制订各种器械包物品明细单, 标明器械名称及数量, 以便清点、交接及包装时核对。经培训后工勤员均能掌握器械的装放、运送方法。精密贵重器械, 如膀胱镜等, 则用专用容器盛装, 由护士与消毒供应中心当面交接清楚。

2.3 加强管理

①对于因周转基数不足而无法取消自备包的科室, 一方面消毒供应中心尽可能及时予清洗、包装、灭菌, 保证其使用;另一方面, 与科主任联系, 建议其增加周转数, 既保证无菌物品质量, 又不影响正常使用。②对于因不能及时调换不合格器械而又出现自备包者, 要求接收人员接收物品时严格把关, 发现器械类自备包即予退回, 并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 要求整改。③对于因考虑成本而不愿取消自备包者, 加强沟通, 强调医院经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使其转变观念。另外, 消毒供应中心对科室必备而平时不常使用的物品可予纸塑或医用无纺布包装后灭菌, 其有效期可达6个月, 既可减少反复灭菌对器械的损害, 又可降低灭菌成本, 为科室节约支出。

2.4 转变服务理念

护士长引导科室人员逐步树立“一切为临床科室服务”的理念, 指出自备包存在的质量问题, 使其意识到实施无菌物品集中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提高工作积极性。

2.5 加强人员的培训

指导物品接收、清洗人员鉴别物品性能是否完好的方法, 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指导包装人员在包装前严格把关, 认真检查物品的清洁度及性能等, 不合格者予重新清洗或更换, 包装时仔细核对科室、物品名称、数量, 包外注明科室, 包内放置物品清单, 严防装错。膀胱镜等精密贵重器械由专职护士清洗、包装。

3 实施效果

我院自2006年开始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除手术室外, 其他如眼科、耳鼻喉科、计划生育、皮肤科、介入导管室等门诊专科器械以自备包形式存在, 数量多、种类杂。虽然对自备包的质量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 但收效甚微。2008年3月始, 在医院感染管理处及护理部的重视、支持下, 经过3个月的努力, 实施了全院器械类物品的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保证了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 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继梅, 叶颂, 张荣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集中式处理的优势分析[J].护理学报, 2008, 15 (5) :81-83.

[2]盛翠宝, 吴铃娟.病区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的实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9 (7) :345.

[3]牛河襄.临床自备诊疗包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6 (7) :2763.

篇4:无菌物品的管理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安全,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只有加强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为临床合格的无菌物品,才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贮存条件

1.1无菌物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的在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10cm, 距天花板10cm.

1.2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净化压为微正压。

1.3室内温度<24℃,相对湿度低于70﹪.

1.4室内保持清洁,环境整洁。

2人员要求

2.1专人负责,减少人员流动。

2.2工作人员按区域着装规范,进入区域前执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2.3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将发放窗口、货架及运送车、地面等擦拭。

2.4每月进行一次空气检测,细菌﹤200cfu/㎡,物體表面细菌数﹤5cfu/c㎡,手的细菌﹤5cfu/c㎡.

2.5把好门关、窗关,及时关门、关传递窗户。

3工作质量要求

3.1发放无菌物品前进行手消毒。

3.2储存专用柜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记名称,无菌物品储存按先后顺序放置并发放。

3.3各种无菌物品需有灭菌标记,注明品名、有效期、核对者,发现无标记及过期物品,重新清洗灭菌。

3.4做好查对制度,对无菌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及时查对。

3.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发现物品供应不足,及时通知科室准备无菌物品,保证临床需要。

3.6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性,不得将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发出。

3.7植入物 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 急诊手术可在生物PCD中加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发放标志,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及时通知使用部门。

3.8凡借物者须填写借物登记,证明所借物品名称、数量、时间并签名,对借出物品不及时归时,及时与科室联系,以免影响使用。

3.9加强语言沟通,及时解决 临床需要。

篇5:无菌物品存放使用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无菌物

品存放的有关规定,制定我院《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合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使用并保存无菌物品的科室。

一、环境要求

1、灭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或存放柜内,存放架或存放柜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通风或有空气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

2、灭菌物品应分类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去掉外层大包装存放,存放位置相对固定,标识清晰;物品存放应距地面20~25cm,距墙壁5~10cm,距天花板50cm。

3、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采用自然通风的,当通风不良时可使用排气扇强制换气;无菌物品保存环境均应每日清洁,物体表面及地面湿式擦拭,避免扬尘。

4、建立工作记录。

二、人员要求

1、无菌物品存放区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

2、清点物品时以目测为主,减少触摸。

3、摆放无菌物品时应按照有效期限依次摆放,有效期标志醒目,邻近过期的物品放在方便取用位置;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一个批次用完再放入下一批次,或将剩余少量未用完批次物品放在上层。

三、无菌物品有效期

1、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无季节限制,依据包装材质不同保存有效期限不同,使用时应仔细查看有效期标志。

2、灭菌物品的包装应整洁不易松散,密封性好,无破洞,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标志清楚,按照有效期顺序依次码放在储存架或储存柜内,有效期标志应明示,便于目测清点。

3、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

(1)使用棉布材质包装的无菌物品:保存环境能达到要求的有效期可延长到14天;保存环境不能达到要求的各临床、医技科室,无菌物品存放有效期7天。遇持续霉雨天气或沙尘天气保存期应缩减。

(2)使用一次性包装材质包装灭菌的无菌物品,保存环境清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①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有效期为1个月。

② 一次性使用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有效期为6个月。

③ 硬质密封容器包装的有效期为6个月。

(3)无菌物品保存环境怀疑有污染、受潮或对灭菌包的包装质量产生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对包内物品进行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

4、开放性储槽、器械盒等不能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5、灭菌器厂家指导意见与国家规范不一致时,遵循从严原则。

四、无菌物品的清点与使用

1、清点或取用无菌物品前戴帽子、口罩,卫生洗手。

2、清点无菌物品时宜采用非手触方式,以目测为主,必须手触清点时,应轻拿轻放,重点查看物品保存环境是否清洁、物品有效期、灭菌过程指示标志变色、灭菌包的外观质量等。

3、使用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查看包装质量、有效期及包内物品质量。

4、按无菌包的使用顺序依次打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禁止使用:

(1)灭菌物品超过规定有效期限;

(2)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包布有破洞;

(3)包布潮湿、有污渍、水印或水渍;

(4)灭菌过程指示胶带没变色或变色不均匀;

(5)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变色或变色不均匀;

(6)灭菌器械有污渍、锈渍;

(7)对灭菌过程及质量表示怀疑时。

5、无菌物品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器械及包装分类放置在指定位置;传递或清理物品时,小心利器刺伤自己或周围人员,将使用后的利器及时放入利器盒。

篇6: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范文

(1)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一个月,低温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3个月,低温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3)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篇7: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发现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二、以书面形式报告医院感控科、医务科、护理部,说明召回的原因。

三、感控科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

期间无菌物品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四、消毒供应室应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3次,合格后该灭菌器科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存档。

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

篇8:加强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1加强无菌物品储存室的环境管理

1.1无菌物品应专人管理, 非本班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储存室。严格无菌观念, 进入储存室的工作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

1.2储存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2℃, 相对湿度35%~70%, 并保持足够的照明亮度。每日用“84”消毒液抹擦发物台、储存柜, 消毒液湿拖地面各1次, 用三氧消毒机定时空气消毒2次。

1.3所有储存的无菌物品应距地面20 cm, 距天花板50 cm, 距墙5 cm, 储存室应设在无菌区旁, 无水槽、无水管, 成一个单独封闭的区域[1]。

2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

2.1无菌物品储存室内任何物品均需灭菌合格后方可入内, 由专人管理, 并做好登记及交接班。各无菌物品分类定位放置, 按无菌有效日期的顺序排放, 物品包装规范, 清洁干燥, 放置合理。

2.2每日必须严格检查, 要求无菌物品无菌标识清楚, 标志牌注明品名、型号、有效日期、责任人, 保证无过期物品, 如即将到期应重新处理无菌。无菌物品存放期不得超过1周, 发放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同时, 随时查看无菌物品的使用、备用及周转情况, 避免供应物品的浪费及不足现象, 完善供应职能, 保证物品供应[2]。

2.3从储存室发出的各类物品, 即使未使用也不得放回, 应重新处理灭菌后才能入室。一次性物品需拆开包装后进入储存室内, 并检查灭菌时间、有效期及密封情况。

3加强无菌物品及储存室的医院感染监测管理

3.1把好灭菌质量关,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各种灭菌器加强灭菌效果监测, 如物理监测 (每锅) 、化学监测 (每包) , B-D检查 (每日第一锅) 、生物监测 (每月1次) 等, 使灭菌合格率达到100%。同时, 还要对无菌物品抽样进行细菌培养 (每月1次) , 完善各种检测措施, 以保证供应物品的高质量。

3.2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每月对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无菌物品储存室属二类区域, 其细菌总数空气≤200 cfu/m3, 物表≤5 cfu/cm2, 手≤5 cfu/cm2,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因此, 应加强储存室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力争各项监测指标合格。

3.3一次性物品入室前, 除进行质量验收外, 还应抽样进行生物检测, 合格后方能发放临床使用。应注意储存室内的三氧消毒机功能及运转情况, 定期检测维修, 以保证空气消毒的效果。

4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管理, 把好质量关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和创新, 树立为临床、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责任到人, 使质量意识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从而加强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为临床提供高品质的无菌物品。

参考文献

[1]肖雪琴.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1, 6

篇9: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系统管理

【关键词】手术室;无茵物品;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各种资源密集的单位,是降低成本最有潜力的部门之一。无菌物品问是手术室放置无菌器械、敷料以及一次性手术物品的地方。是手术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手术室护士要与医师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设施,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因此,如何管理日益增多的仪器及一性医疗用品,已成为现代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我院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技巧介绍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物品的入库管理

在成本控制和减少库存的前提下,很难做到所有用物在每个手术间配置,集中储存和管理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按五常法管理,我们将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存放在一个无菌间,按无菌物品的价格分三类标识:常用类(5O元/件以内)、高值类(50~300 件以内)、贵重类(300 件以上),三类物品分柜放置。常用类物品种类多、使用频繁、用量大,设方便拿取的抽屉分类放置,另外在柜顶层又设有库存;高值类物品存放在专柜;贵重类设专柜上锁,设使用登记本。所有抽屉及柜外贴清晰易认的物品标签。

1.2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存储管理

设备科库房及手术室应备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专柜,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小时或空气层流处理系统,温湿度适宜,无腐蚀性气体,一次性无菌物品放置离墙10cm、离地30cm、离房顶30cm。室内空气每月进行细菌培养,并按种类、型号分别放置、专人负责。切不可将一次性无菌物品随处乱放或置于潮湿、高温及不通风等处,更不可将一次性无菌物品直接堆放地上。

1.3 固定专人管理 (1)手术室常用普通无菌物品由各专科组无菌物品专管员兼职管理;(2)领回的无菌物品经无菌物品专管员核对名称、型号、数量,核对正确无误后再存入库房;(3)无菌物品专管员每月第2周的周一对库房无菌物品的有效期、规格、灭菌消毒等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库存情况制订请领计划;(4)每天由1名卫生员协助专管人员将库房的无菌物品补充到各手术区的无菌敷料间;(5)手术间内的无菌物品每天由该手术间的巡回护士负责检查和补充。

1.4 实施5S管理 每天对无菌物品间进行清理检查,做到天天常清理,时时整顿,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5个方面贯穿到整个无菌物品问的管理中来。成立了5s活动小组,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无蔺物品进行5s管理设计。另外.由每天值班护士对无菌物品问的所有物品进行清理和检查.只留下必须物品;将所有物品分类放置,定位置、定数量、明确标识,确保每件物品都有同定的位置,利用标签和颜色做好日视管理和警示标语等。每天清理打扫无菌物品问,使室内物品使用放鼹规范、整齐、有序,各种物品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过期、变质、污染、空缺等现象。每天整理无菌物品,根据当日的物品使用情况和次日手术需要量,填写领物单到供应窒领取物品,同时在管理中制订细则,明确管理责任,实行全员参与 。

2 讨论

对无菌物品问管理进行改进后,在无菌物品过期量和清理过期物品耗时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避免了物品的无端浪费和损耗,节约了人力。手术室工作质量。采用改进后的措施,在清理过期物品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改进后的措施,每月的过期物品消耗量有了明显的降少,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护理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在实际 作中要求运用现代护理管理技术,对护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在本研究中,针对手术室无菌间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使过期手术物品量降到最低,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人力资源,使人力物力得到了合理的应用。同时在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过程中开展了全科室护士的讨论,集思广益,既培养了手术室护士的管理能力,又加强了大家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物品摆放清晰有序,缩短取用时间,有效的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保证了医患双方的安全,消除因寻找手术物品耽误时间引起的医疗事故隐患,节约了开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行贵重物品登记交班制度,杜绝了因收费问题与患者发生护理纠纷;物品准备完善,术前备物齐全,减少了术中临时准备物品的次数。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

篇10:无菌物品检讨书

对于今天被学校组织没收了违禁物品一事,我感到万分的惭愧。学校一再强调遵守校纪校规,老师也时刻提醒我们,尤其是不要私用电器这方面。为此,我必须做出深刻的检讨。

今天下午,学校保卫处对宿舍楼进行了安全检查,我们寝室的电水壶被没收了。当老师拿走水壶时,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除了担心、害怕,更多的是深深的懊恼与后悔。作为学生,不触犯校规,不违反纪律,做好自己的事是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作为预备党员,在学习、生活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作为星级宿舍成员,我们更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想想这些,更加觉得羞愧万分,我犯了最基本的错误,更不要说起带头作用了。

我这次违反纪律的错误行为,首先是自己的思想、纪律意识太过薄弱。在做出错误行为之前完全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所作所为将产生的不良后果,以为这种随波逐流的做法是一种无关紧要的行为,却不知就是这种错误的想法给学校,更是给老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与影响。

其次,我觉得我对自己的纪律要求不严格,各方面的约束能力还有所欠缺,安全观念也很薄弱。学校制定的校纪校规,老师的三令五申无非都是从我们学生的角度出发,想为我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脱离学校、老师的监督管理,大肆使用违禁电器,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自身的种种不全面的错误意识,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我们的行为不仅给我们自己带来了麻烦,在同学中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产生安全隐患,也破坏了老师的管理制度,更是伤害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与信任。

在此,我真的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我知道我必须为自己犯的错误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我会以这次的错误行为作为警示,时时反省、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同学、老师的监督。

我也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措施。今后,我必须进一步深刻学习各种规范纪律,查找自己思想以及行为上的不足。更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严格要求,加强自己的规范纪律意识,遵守校纪校规,绝不违反。

通过这份检讨,我会让自己牢记老师的教诲,让自己时刻敲响警钟。希望老师能认可我的悔过态度,对于这一切我将继续深刻反省,希望老师能够我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我们能保证今后绝不再犯。今后,我会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会相互督促,不会再让老师以及学校的各位领导失望,不会再做出任何给年级抹黑的行为。请老师相信并监督。篇二:仓库丢失物品的检讨书 仓库丢失物品的检讨书 尊敬的老板:

对于仓库丢失物品的事情,我感到非常遗憾,这很明显就是我的过错。我不应该这样的马虎懈怠工作,导致工作当中丢失掉这么多物品,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面对错误,我感到非常痛苦,我真的感觉非常对不起您。深刻地研究错误,我发现我自身存在这三方面问题:1,我太粗心了。2,我太不小心了。3,我没有对工作有足够重视。

现如今,我的错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挽回,我觉得自己愧对公司,愧对于你,我真的是大错特错。现在,我只有进行彻底的悔改,才能赎清我的错误啊。

在此,我向您保证,从今往后我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仓库管理工作。再也不在工作当中肆意粗心大意,一定要好好地做好这份仓管员的工作。此致!篇三: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测的工作流程和内容。2 适用范围

生化实验室内的无菌室。3职责

生化实验室:无菌检验专员:负责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测。4 定义

4.1 成 品:环氧乙烷(eog)灭菌后的产品。4.2 灭菌批:成品环氧乙烷(eog)灭菌的批次。5 工作流程图

实验前准备——实验——实验后整理 6 程序内容

6.1 检测环境的要求

洁净度10000级以下局部100级的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环境下,并且环境 洁净度检验合格。

6.2培养基和稀释液、冲洗液的制备 6.2.1培养基的制备:

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培养基”一栏中的方 法准备,见附页1。

6.2.2提取液,冲洗液的制备:

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稀释液、冲洗液及其 制备方法”一栏中的方法准备,见附页1。6.3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在第一次进行试验或者检验因素发生变化时,应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 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方法验证试验”一栏中的方法进行,见附页2。6.4 产品的检验

6.4.1 检验对象:环氧乙烷(eog)灭菌后的成品 6.4.2 检验频次:按灭菌批次进行无菌检验。6.4.3 抽检数量:

产品≤100件,10%或4件(取较大者)100件<产品≤500,10件

产品>500件,2%或20件(取较小者)6.4.4 检验方法:

具体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供试品的无

菌检查”一栏中的方法进行,采用薄膜过滤法,做阴性、阳性对照试验,培养14天,祥见附页2。

6.5结果判定:

依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无菌检查法”中“结果判断”一栏中的 方法进行,见附页2。

一、培养基的制备

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气菌)酪胨(胰酶水解)15g 氯化钠 2.5g 葡萄糖 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l-胱氨酸 0.5g(或新配制的0.2%亚甲蓝溶液0.5ml)硫乙醇酸钠0.5g(或硫乙醇酸0.3ml)琼脂0.75g 水 1000ml 酵母浸出粉5g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后,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1±0.2,分装至适宜的器 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 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 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

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 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被污 染。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2.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培养真菌)胨 5g 磷酸氢二钾 1g 酵母浸出粉 2g 硫酸镁0.5g 葡萄糖20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值约为6.8,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 后,摇匀,滤清,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6.4±0.2,分装,灭菌。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3~28℃培养。

二、提取液、冲洗液的制备

1.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 g、氯化钠 4.3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2.0.9%氯化钠溶液 取氯化钠9g,加水1000ml,溶解,分装,灭菌。

一、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1.无菌性检查 取灭菌后的两种培养基各5支,按规定温度培养14天,均应无菌生长 2.灵敏度检查 2.1.所需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 003] 2.2菌液制备

2.2.1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5 ℃培养24小时,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2.2.2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5℃培养24h,用0.9% 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

2.2.3 将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24℃培养48小时,用0.9% 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

2.2.4 将黑曲霉菌的孢子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4℃培养5天,加入5毫 升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一支管口包有无菌棉花且能过滤菌丝的10毫 升吸管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毫升含孢子数50-100cfu 的孢子悬液。2.3 培养基接种

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支,分别接种确定好稀释级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支,分别接种确定好稀释级的白色念珠 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2.4 结果判断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 查符合规定。

二、方法认证 1.所需菌种

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 003] 2.菌液制备

2.1 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营养肉汤 培养基中,35 ℃培养24小时,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 液。

2.2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5℃培养24h,用0.9%无 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

2.3 将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24℃培养48小时,用0.9% 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

2.4 将黑曲霉菌的孢子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4℃培养5天,加入5毫升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一支管口包有无菌棉花且能过滤菌丝的10毫升 吸管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毫升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3.薄膜过滤法:

对于二回路和注射器,用10ml注射器按10cm2:1ml吸取提取液,以10ml/min速度冲洗产品内壁;对于导管、导鞘,按作用部位剪成几段(每段大约3cm),放入提取液中(按10cm2:1ml),提取30min,收集冲洗液(提取液)于无菌三角瓶中,将收集液倒于滤膜上,过滤,再用提取液冲洗滤膜,反复三次,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确定好稀释级的试验菌,过滤,取出滤膜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平皿,加入等量的试验菌,作为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3—5天。各试验菌同法操作。4.直接接种法:(适用于麻醉针)

取装有2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试管8个,分别接入确定好稀释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个;取装有15ml改良马丁培养基的试管4个,分别接入确定好稀释级的白色念株菌、黑曲霉各2个。其中1个接入供试品,另1个作为对照品,按规定的温度培养3~5天。5.结果判断

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照此检查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微生物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可采用增加冲洗量,或增加培养基的用量,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三、产品检查

1.取规定量产品,对于二回路和注射器,用10ml注射器按10cm2:1ml吸取提取液,以10ml/min速度冲洗产品内壁;对于导管、导鞘,按作用部位剪成几段(每段大约3cm),放入提取液中(按10cm2:1ml),提取30min,收集提取液于无菌三角瓶中,将冲洗液(提取液)分成三份,分别将其倒于三张滤膜上,过滤,再用冲洗液(提取液)冲洗滤膜,反复三次,取出滤膜,分别置于含2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试管中,其中一份做阳性对照用。对于麻醉针,按作用部位剪成几段(每段大约3cm),并分成3份,分别置于含2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试管中,其中一份做阳性对照用。

3.阴性对照:方法同上,只是直接将冲洗液或提取液倒于滤膜上或直接加入培养基中。其上不得有菌生长。4.培养及观察

上述含培养基的容器按规定的温度培养14天。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基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划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观察接种的同种新鲜培养基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是否有菌生长;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菌。

5、结果判断

若供试品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篇11:无菌物间管理制度

w w

w.5 Y K J.Com 1

无菌物间管理制度

1.各种消毒标记明确、完整、必须有名称、有效日期。标记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每包应粘贴3M胶带和132℃压力蒸气灭菌指示管,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要求者,重新灭菌。

2.保证高压锅灭菌结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热嗜酸脂肪杆菌作为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3.经高压灭菌后,无菌物品在传递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消毒室柜子(分为灭菌物品柜、清洁物品柜)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并有标志。

4.无菌室通风干燥,应向外排风。

5.室内、柜内清洁、无杂物、无积尘,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专用,有标志,应每月用消毒液湿擦抹二次。

6.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入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7.接收无菌物品时应检查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监测每包3M胶带是否达到灭菌效果。物品应按顺序放置。每月检查,不得有过期物品。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应重新消毒灭菌。

8.无菌室消毒合格,空气培养细菌菌数<500cfu/m3,每月有监测记录。

9.定时更换浸泡盒内的消毒液。

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员职责

文章来 源

w w

篇12:一次性无菌卫生材料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必须由器材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及个人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同时具有《工商营业执照》)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臵,器材科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器材科应派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离墙壁≥5㎝;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纪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器材科。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均作为感染性医院废物,直接放入医疗废物包装袋或者容器中,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盒中,一并交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处理。

篇13: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物品的管理

关键词:手术室,器械,无菌物品,管理

近年来,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该院) 手术室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手段来进行手术, 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手术室仪器器械, 随着设备器械的不断完善, 对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物品的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面前。

1 影响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物品管理的因素

影响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物品管理的因素主要分为:医院规章因素;医生及护士的业务因素;后勤及保障因素以及其他一些可以影响到手术进程的因素。医院的规章因素主要是指对手术室这个特殊科室的要求, 医院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仪器器械与无菌物品的管理, 对使用这类物品的医生及护士严格要求, 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医生及护士的业务因素同样对手术的进程十分重要, 随着当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 设备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医务工作者使用这些设备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医务人员应结合手术实际工作需要, 熟练掌握对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防止发生不当操作。后勤及保障因素是指仪器发生故障时, 管理仪器的医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现故障或发现故障没有及时上报科室或医院, 导致仪器不能在手术中正常使用。其他因素是指由于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仪器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等无法提前预知的可以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1]。

2 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设备管理方法

为避免以上因素对手术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结合笔者十几年来对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设备管理经验,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手术前一天, 为了保证手术的预期效果, 管理仪器器械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详细了解次日各个科室手术通知单及每位患者的诊断和拟手术方式, 及时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 为次日手术准备好所用的特殊器械、设备和特殊用品,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 如手术器械必须高压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灭菌物品必须由专门管理仪器器械的医务人员专门管理, 灭菌物品必须定点定位放置, 按照灭菌日期先后放置, 每天由这位专人检查是否有过期物品, 若有到期的物品应立即重新灭菌或销毁, 备好足够的手术用物, 每月监测空气、物品的细菌培养, 以利分析无菌技术的管理。

(3) 与各专科形成专业良好的配合。根据仪器器械管理人年龄能力大小, 个人特长由科室领导进行科学分工, 合理安排, 由管理人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仪器器械的使用讲解及掌握要点等, 如进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 各种内窥镜手术, 骨科、脑外等手术仪器操作要求精确、熟练, 对不同的专科进行相对固定配合, 这样既促进专科配合, 又促进专业性的管理, 同时也取得各科手术医生的满意。

(4) 手术设备仪器器械的管理, 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手术日益创新, 手术仪器器械日益新颖, 品种种类越来越多。据统计, 手术室各类设备器械可达数千种, 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物品器械管理制度与操作手册, 才能被保证各类手术仪器器械的完整性。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该院) 手术室负责仪器器械人员, 主要是器械管理护士, 负责器械的供应和次日特殊器械的挑选并会同设备科完成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同时完成在设备科相关手术所用特殊用品 (如特殊缝合线、骨蜡、止血纱布、钛夹等) 和无菌材料的领取工作;贵重仪器设备 (如各类精密显微镜、各科内窥镜、进口电刀等) 每日清点交班使用后必须登记;各种无菌器械 (如内窥镜和次日使用特殊器械) 、特殊缝线、骨蜡、止血纱布、钛夹等器械管理人员与值班人员须每天交班;备用器械使用后须清洗消毒烘干上油;保管好各类仪器器械防止遗漏、避免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尽可能减少单次手术器械使用维护成本[2]。

(5) 环境管理同样是手术室器械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必须放在重要地位, 须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完善手术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对手术室、器械室以及无菌物品间进行湿式扫、抹和整理, 每周五下午对房间进行彻底打扫, 周末进行消毒及细菌检测, 避免交叉感染和院内污染的发生。同时保持手术室科室内的安静整洁, 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使手术室、器械间和无菌物品间的环境适合现代手术室的要求。

(6) 建立健全并且切实落实仪器器械及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现代化的手术室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 健全的仪器器械管理制度是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仪器和设备管理成为手术室管理中重要组成的部分,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包括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熟练掌握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 坚持按制度去管理, 按制度去工作, 在提高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性的基础上, 按制度具体落实, 同时完善检查监督措施及汇总评价, 以确保手术安全, 提高手术质量[3]。

3 结束语

总之, 做好手术室仪器器械与无菌物品的科学管理, 须做到工作管理制度化、技术管理正规化、器械设备管理科学化、环境管理做到拥有一个洁净、整齐、无菌、安静、严肃的工作氛围, 从而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手术室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华丽.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36) .

[2]王黎平.做好手术室器械管理的几点体会[J].山东医药, 2002 (14) .

篇14: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关键词】消毒供应;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08-02

1一次性无菌物品的采购

我院所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医院所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是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许可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和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品注册证》。购进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证件齐全,要有厂家提供的无菌试验、热源试验、药监局的检测报告。

2验收入库

一次性无菌物品验收,查验无菌物品外包装箱符合规范、注册证号与证件相符及消毒标志。打开包装箱,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产品名称、灭菌期、有效期、消毒方法、注册证号、检测报告,无菌物品检测报告归类存放。所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入库前必须灭菌,同时记录一次性无菌物品进货时间、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灭菌日期、有效期。

3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存放管理

设立洁净、干燥的无菌物品存放间,室内安装空调、去湿与空气消毒设备,双层玻璃窗,空气细菌数〈500cfu/m3,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储存柜、发物台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2次,传递窗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h,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湿拖2次,定时用三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时按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种类、型号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锈钢架上,不锈钢篮筐开放式贮存,距地面至少20cm,距天花板也至少20cm,距墙壁至少5cm,以减少来自地面或天花板墙壁的污染[3]。

4一次性无菌物品专人管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派两名固定的管理员,且管理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能训练掌握一次性无菌物品出入库的业务知识,同时管理员也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次性无菌物品出入库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验收过程的任何一项失误均可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患者的安全威胁。

5随机质量检测

一次性无菌物品安全性验收由卫生防疫站、医院感染科负责,卫生监察部门每年随机抽样检测,医院感染科每月随机抽样检测物理、化学性热原、无菌试验、酸碱度。

6结论

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使用方便、安全,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但一次性医用物品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它将成为医源性传染源,从而危害社会。我院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护理部的领导下,通过严格的管理,两年多来,各临床科室使用的备用基数未减少,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做到百分之百毁形消毒和回收。全院未发生因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造成的医院感染。

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管理不严,使用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次性无菌物品准入制度:购买时要检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生产许可证,每批货需要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购入时要随机抽查包装质量。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制度:一次性产品要去除外包装方可放进供应室无菌间;应放入洁净的柜橱内,柜橱应有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做成,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

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过后处理制度:一次性注射器等锐器使用后不应与其他废物混放,用后必需稳妥安全的置入锐器盒中;其他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用黄色垃圾袋装,装3/4后密闭运送;使用后进行消毒、毁型,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对于急用器械,手术室要与供应商进行有效地协商和沟通,凡是外来器械需要急用的,需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其进行加急处理,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完成清洗和消毒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手工清洗。同时要保证检查包装和灭菌等环节不会耽误时间,要进行拆分和小包装,尽量不要使用盒装。如果需要使用盒装进行包装,则可以在盒底垫一块棉布,有利于吸水。根据卫生部WS310.3的要求,灭菌植入型的器械可以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而且这5类化学指示物可以提前放入作为标志。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等到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再放行,可以先將器械送入到手术室使用,同时进行生物监测,将监测的结果通过电话进行通知。但是,要将放行的原因和使用的科室以及使用的医生和供应商进行详细登记,保证后续过程能够追溯。对于使用以后的外来器械,由手术室经过专用的污梯进行传输到消毒供应商中心进行去污处理。去污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根据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初步清理。比如该器械被传染患者使用过,则需要使用氯消毒剂2000mg/L进行浸泡2h以上,然后再进行清洗。让供应商进行清点无误之后,方可放进密封箱内,让其及时取走,并进行登记和双方签字;消毒供应中心不对外来器械进保管。

综上所述,医疗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成为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消毒隔离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了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消毒供应中心应注重无菌物品的存储、监测、发放,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感染,以保证全院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安全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伍燕平,杨海轶,李杏华,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改进一次性无菌物品库存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01:24-25.

[2]郝新蓉,张胜文,易良英.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规范化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1,08:1465+1467.

上一篇:学校长跑活动月启动仪式讲话稿下一篇:学习胡书记七一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