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2024-05-20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精选十篇)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进行的无菌手术128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例中, 男878例, 女404例, 年龄3岁~63岁。病人基础病变包括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由医院科室监控护士对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监控护士每周2~3次到病房巡视复核查看, 对感染率进行统计。

1.2 方法

对患者相关资料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 包括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等, 对无菌手术切口皮肤感染情况、易感因素、并对以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 对术后住院病房医护人员102人进行手卫生调查, 其中医生43名, 护士59名。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暴露时间

本次调查的1282例无菌手术切口病例中, 发生切口皮肤感染的4例, 感染率为0.31%, 其中四肢骨折3例, 乳癌根治2例, 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骨科和乳腺外科。四肢骨折病例为股骨颈骨折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1例, 乳癌根治术例, 这与手术难度大, 手术暴露时间长有关系。

2.2 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情况

调查显示, 对在术后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随机进行手卫生的监测, 结果发现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很差, 手污染情况均严重, 医生合格率为74%, 护士合格率为85%。

2.3 切口感染病例临床医药费用增加情况

本次回顾性调查病例中4例手术切口皮肤感染病人住院日延长32d, 手术切口皮肤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好很多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 感染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 感染还增加了医疗人员工作量, 再次切口感染若控制不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

3 讨论

3.1 手术时间长

本调查发现发生切口皮肤感染4例, 与手术难度较大, 手术时间长, 手术平均时间190min。手术时间长是造成无菌手术切口皮肤感染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会增加切口的暴露时间, 这样的话切口的创面与细菌接触的机会、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 且手术时间长病人出血量多、麻醉时间也长, 会导致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1]。

3.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通过对在术后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随机进行手卫生的监测, 结构发现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很差, 手污染情况均严重, 医生合格率为74%, 护士合格率为85%。我国医护人员目前对手部卫生的意识薄弱[2]。大量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卫生洗手可清洗皮肤表面80%的一过性细菌, 外壳手消毒则会清除所有常居菌,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

3.3 与自身疾病有关

无菌手术切口皮肤感染多发生在创伤较大的骨科和外科手术, 其原因还与疾病本身较重有关。恶性肿瘤由于疾病的特点破坏人体自然屏障常导致机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下降, 另外恶性肿瘤根治术伤情重, 住院时间就越长, 加上化疗、放疗、激素应用、营养吸收不良等, 导致感染率增加[3]。

此外基础疾病的出现, 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会导致术后机体康复过程缓慢, 并发感染概率增加。

3.4 护理干预对策

3.4.1 加强术后病房管理工作

术后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修复力。首先应保证病人有良好的休息环境, 避免过多的打扰, 严格管理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洁净[4]。每日用有效含氯制剂擦拭病室床单元、地面和墙面, 使环境菌落维持在低水平范围[5];其次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工作, 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证管道通常、清洁, 及时进行冲洗更换;再次加强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制度, 保证一次性使用。

3.4.2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首先通过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 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 即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 更重要的是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进行多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手卫生教育培训;再是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学习, 训练其规范操作, 使医护人员掌握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使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继续保持在在较高的水平上。

3.4.3 加强术后精细化护理工作

术后要加强对切口的管理, 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并记录其颜色、量及性状;指导患者做好切口的保护, 指导患者在咳嗽咳痰、改变体外、用力大便时防止切口开裂;同时护理人员加强无菌操作;再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术后预后知识, 消除患者的顾虑和不安, 对不良情绪给予疏导, 增强疾病康复的信心。

3.4.4 避免免疫机制受损

尽量不要或少用免疫抑制剂以及会导致免疫机制缺陷的药物 (如化疗、放疗) , 不得不用时, 要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切口感染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明确感染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人人参与、相互监督,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摘要:为了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对1282例无菌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切口感染4例, 感染率0.31%, 其发生原因与手术切口暴露时间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提示切口感染的对策与多种因素有关, 应针对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进行护理干预。

关键词:无菌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庞源芳.手术部位感染的概述及预防[J].护理研究, 2008, 22 (1) :28-30.

[2]谷青芳, 刘晓英.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4, (3) :47-48.

[3]张成平, 孙维维.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御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2c) :512-513.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现代方法 篇2

l

在1882年,当问到在手术中什么是创新时,恩斯特·贝格曼说:“现在我们在手术前洗手”。直到20世纪的早期,外科医生戴手套才成为常规。

l

自从霍尔斯特德将乳胶手套引入手术小组,特别是自从19世纪80年代约瑟夫·李斯特抗菌法的发现,外科手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斯特用苯酚冲洗开放的伤口并且用此溶液浸泡手和手术器械的方法使与手术操作后伤口感染相关的死亡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虽然有他的努力和其他许多医生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发现,感染仍然会发生,其中许多是在清洁手术操作后发生的。这说明我们对切口化脓的认识还不全面。

l

本次课程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微生物学和危险因素以及预防进行综述。

l

流行病学

l

在美国,外科医生每月要进行大约200万次的操作,而且几乎其中是在门诊完成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估计2.7%的手术操作会并发感染,美国每年至少有486000次医院内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占所有医院内感染的15%,使其成为排在第三位的医院内感染。大约经历过手术的所有患者的2%~5%和经历过结直肠手术患者的10%~20%发生了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延长住院时间约1~3天,每个伤口感染的花费在3089美元之间。

l

仅在美国,1992年手术部位感染一年的全部费用约达到几亿到几十亿美元,出院后治疗的费用和患者在处方上的花费、收入的损失和生活质量的降低很少计算在内。l

定义

l

在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外科感染协会组成的联合小组修正了这一定义。并且选择“手术部位感染”这一术语来描述可能包括在感染过程中的不同组织层的感染。根据这一定义,手术部位感染被分为①切口感染和②器官/腔隙感染。切口手术部位感染被进一步分为表面切口感染(包括皮肤和皮下感染)或深部切口感染(包括深部软组织)。在手术过程中,2/3手术部位感染被限制在切口,1/3包含有达到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l

表面感染的定义要求在手术操作30天内至少发生下列情况之一: l

1、来自于表面切口的脓性渗出物;

l

2、从表面切口的液体或组织无菌培养中分离出微生物;

l

3、至少下列感染体征或症状之一:(a)疼痛或触痛,(b)局部的红、肿或发热,(c)外科医生有意地打开表面切口,除非培养是阴性的;

l

4、外科医生或随访医生诊断的表面切口部位感染。

l 在放入植入物的手术操作一年内发生的感染也被认为是手术部位感染。深部切口和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被进行了相似的定义。l

病因学 l

手术伤口污染物可源于不同的来源:

l

1、内源性原因,根据进行的操作类型不同,来源于患者周围的皮肤或粘膜(胃肠道、口咽或泌尿生殖器粘膜)或空腔脏器。多数手术部位感染来源于内源性原因,由患者自身菌群构成大多数手术部位污染物。l

2、外源性原因来源于与患者接触的环境、手术室人员、手术室空气和手术器械等。l

3、血源性原因

l

由于外科医生的职业性质,他们不可避免地损伤缩主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或粘膜屏障。一旦这些屏障被破坏,微生物进入手术部位的人口就毫无阻挡,而且在伤口开放的操作过程中微生物也会进入。然后一个复杂的防御机制体系被激活杀伤这些微生物。当伤口内一个或更多的微生物表达的毒因子压倒了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时,感染就发生了。

l

手术内的污染水平也依赖于操作的类型。在几年中,传统的伤口分类根据手术内污染的水平进行分类(见表1)。

l

表1

传统的伤口分类

l

分类(感染%)

标准

l

清洁(<2%)

l

选择性的(不是急症或意外);主要是闭和性的;无急性炎症或胃肠道、口咽、泌尿生殖器、胆道或支气管道的横断;没有操作的中断 l

清洁沾染(<10%)l

急症或意外的不同于“清洁”的病例;选择性的,胃肠道、口咽、胆道或支气管道的控制性打开;细少的溢出和/或小的操作中断;在7天内通过清洁的切口再次手术;皮肤完整,检测阴性 l

沾染(20%)l

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无化脓);全要的操作中断或从空腔脏器大量的溢出;小于4小时的穿透性创伤;被移植或覆盖的慢性开放性伤口 l

感染(30%-40%)l

化脓或脓肿;术前胃肠道、口咽、胆道或支气管道穿孔;大于4小时的穿透性创伤

l

外源性原因

l

在清洁的手术操作中,由于外科医生没有切开粘膜或空腔脏器,外源性污染源是重要的。因此,手术室环境和手术小组成为污染的重要媒介物。

l

血源性和淋巴性来源

l

内源和外源的污染来源都是在手术时获得的。在手术操作24小时内,大多数手术伤口被充分地缝合以使它们可以抵抗术后护理或后来操作所致的接种。然而,在操作后的数天、数周或数月血源性和淋巴源性途径能接种在手术部位。来自远隔感染灶的手术部位的接种能成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另一个来源,但不是一个常见的致病机制。l

微生物学

l

细菌会导致大多数的手术部位感染,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两种从感染手术伤口分离出来的最常见的微生物,并且分别占感染伤口的14% 和 20%,这些细菌可能是正常皮肤菌群的一部分,因此当伤口开放时可以造成污染。在心脏手术中,葡萄球菌占导致胸骨感染的细茵的94%。

l

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微生物类型反映出手术的部位和外科医生是否进入粘膜或空腔脏器。例如,由于每克粪便中存在大约1010~1011细菌,结肠直肠操作可能将伤口暴露于大最的需氧和厌氧细菌之中。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需要进入口咽或阴道的手术操作中,这些部位存在需氧和厌氧细菌在内的大量细菌,可以污染手术部位。l

厌氧菌本身几乎从不引发感染,但是经常与任意的肠革兰阴性菌一起,仅作为混合菌群一部分引发感染。l

少见的微生物能引发手术部位感染,而且它们伤口培养中的重新获得指出了操作中断或无菌原则或手术小组成员中的携带者。

l

危险因素

l

像危险因素一样,预防措施也可被分为三类 : l

1、手术前措施(且的在于减少宿主危险因素);l

2、手术中措施(目的在于减少手术危险因素);l

3、手术后措施。

l

极少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污染的粘性敷料、胶带和污染的自来水。罕见病原体引发的流行导致了正式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手术后护理引发流行的原因。由于这些感染极少见,所以将不对本后措施做进一步讨论。

l

表2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建议

l

IA类建议a l

①在择期手术前确定和治疗所有远隔部位的感染,并且对远隔部位感染的患者推迟择期手术直到感染被消除。

l

②除非毛发在切口或其周围,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否则手术前不必剔除毛发。l

③如果要剔除毛发,应在手术前迅速剔除,最好使用电推剪。

l

④只有在有指征时才结予预防性抗菌剂,而且根据特异手术中对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大多数病原体的有效性和已发表的建议选择抗菌剂。

l

⑤通过静脉结予起始剂量的抗菌剂,并计时从而保证手术时在血清和组织中达到药物的炎菌浓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抗菌剂的治疗水平,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一直维持到手术中关闭切口后数小时。

l

⑥在结肠手术前,除了静脉抗菌剂的预防外,还需通过使用灌肠剂和泻药物理准备结肠。在手术前一天结予均分剂量的非吸收性口服抗菌剂 l

⑦对高危剖腹产手术,在脐带被钳夹后迅速给予预防抗菌剂。

l

IB类建议b l

①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充分控制血糖水平,并特别避免于术前高糖血症。

l

②鼓励戒烟。指导患者至少在择期手术前30天中停止香烟、雪茄或烟斗及其他形式的烟草消费品(例如,咀嚼品、浸泡品)。l

③不要将停止手术患者必要的血制品作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l

④至少在手术前一天晚上要求患者用消毒剂淋浴或洗澡。在进行消毒皮肤准备前,彻底冲洗和清洁切口及其周围部位以去除污染。

l

⑤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皮肤准备。l

对手术小组成员:

l

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至少2~5分钟的术前消毒。洗刷手和前臂直到肘部。

l

手术洗刷后,保持手上举远离身体从而使水自指尖流向肘部,用无菌毛巾擦干手,并穿上手术衣,戴手套。

l

一台手术将要开始或已在进行中时进人手术室或无菌器械暴露时,应该减口罩,将口鼻完全盖住。l

当进入手术室时,戴帽子或防护罩,将头面部毛发完全罩住。l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不可穿鞋套。l

II类建议c l

进行术前消毒皮肤准备,要从中心向外周做圆周形消毒。如果必要的话,准备区域必须大到可以扩展切口或建立新的切口或引流管的部位。

l

在保证患者能做充分的术前准备的情况下,使术前住院时间尽可能短。

l

对手术小组成员:

l

在当天进行第一次刷手前,清洁每个指甲的下面。不在手或臂上戴珠宝等饰品。l

新观念

l

1、氧作为一种抗生素

l 动物模型中显示与正常氧含量相比,较高的组织氧含量导致较低的感染率,而且降低氧含量可导致更高的感染率和更严重的感染发生。此外,就像抗菌素预防的效应一样,这一效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术后短暂的时间内是最大的。

l

2、使患者温暖

l 轻度的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从而降低氧运输到伤口间隙并伴有随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损害。在人类实验研究中显示用电能的绷带控制的切口局部加热可以提高组织的氧合作用。l

现在,在手术室中对患者积极加温已很常见。l

3、围手术期输液

l 研究显示围手术期输入含白细胞的同种异体血液成分是手术后细菌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

l

3/5研究由于癌症而接受择期结肠切除术患者的随机临床实验显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在接受输血的患者中至少增加一倍。

l

4、手术技术

l

由于没有开放性伤口,理论上,像微创手术等新的手术技术应该与减低于术部位感染率相关。但是,由于任何新技术涉及一个学习曲线,这些数字可能会发生变化。外科医生特有的手术数量和手术部位感染或死亡之间的关系被描述如下:进行更多手术操作的外科医生会获得经验并有更低的手术感染率。

l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3

我院从1995年4月到2000年5月,共实施外科无菌手术4475例,切口感染78例,无菌切口感染率1.74%。我们从此78例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感染因素

1.1 性别:4475例中男3225例,感染55例,感染率168%,女性1220例,感染23例,感染率1.88%。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皮下脂肪厚有关[1]。

1.2 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但60岁以上的144例无感染。

1.3 手术种类:甲状腺手术262例,感染人数12人,脾脏切除手术199例,感染人数5人,疝气修补术1241例,感染人数21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147例感染人数2例,单纯骨折或脱位切开复位术477例,感染人数11例,腰椎间盘切除术191例,感染人数8例,脊椎椎板切开或融合术98例,感染人数4例,血管瘤切除术83例,感染人数2例,乳房瘤切除术67例,感染人数1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46例,感染人数2例,其他286例,感染人数10例。可能与止血不彻底有关[2]。

1.4 季节:4到5月以及7到10月感染率高。可能在气温多变时上呼吸感染较多,影响感染率上升。

1.5 手术时间:在上述手术中,发生感染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比未感染者要长,且手术时间延长多由于术前估计不足,术中遇到意外困难,增加了感染机率。

1.6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475例术前和中术后应用者3788例,感染71例,感染率1.87%;唯有应用抗生素687例,感染7例,感染率1.02%,可见应用抗生素并不能防止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近几年来很多学着认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率比不用者约高一倍[3],使用抗生素不是预防无菌切口感染的有效或合理途径。

1.7 切口感染的细菌培养情况;本组病例中27例在感染后第一次更换敷料时进行细菌培养时,发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因素21例作抗生素敏感试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者甚多。 

2 切口感染的预防

2.1 重视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危害:切口的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浪费了医疗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业务学习。发生感染后,应及时找出原因,加强措施,改进工作。

2.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本组78例中由于术前评估不足或错误评估,导致术时发生意外困难,延长手术时间发生感染13例。所以做好术前讨论,对防止感染有重要意义。

2.3 重视外科手术的基本功锻炼:本组由于基本功不过硬引起感染者达31例,足以引起重视。其中包括止血不彻底,术后血肿感染者13例,术后遗留死腔继发感染6例。

2.4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和隔离措施:本组由于手术医生呼吸道感染,带病手术操作,最后发生感染者8例,病人术前发热(38~39度)刚愈,即提早4例,手术区附近仍有感染创面3例,脾脏切除时探查炎性输卵管1例,3例术前没做皮肤准备,均发生感染。因此加强无菌操作概念是预防切口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4]。

参考文献

[1、2] 李富年,周荣祥,李扬,腹壁与疝外科学,2004,4:44~45

[3] 黄志强,蒲永东,史宪杰,周宁新等主编.普外科临床手册,2006,4:109

[4] 陈孝平.普外科医师进修必读,1999,4:35~36

作者单位:435500 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实施Ⅰ类手术3 431例, 发生切口感染13例占0.38%, 医院感染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2008年1-2008年2月共实施无菌手术1 452例, 发生院内感染2例, 感染率为0.14%。

1.2 病原学检查

共查出病原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皮式假胞菌;真皮葡萄球菌。

1.3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各年龄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关系 见表1, 表2。

2 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2.1 由表1可见, 各年龄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差较大, >60岁组其感染居首位, 这与机体老化, 活动量减少, 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在围手术期应加强健康教育, 手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从提高机体抵抗力入手, 补充营养丰富的饮食。

2.2 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长短有关, 曾有学者做过实验, 发现手术一旦开始, 手术间的细菌数几乎恢复到消毒前的状态、带血器械表面细菌甚至比手术室外走廊的细菌数还多[1], 从感染危险因素指数, 利用打分的方法来反映这些危险因素所显示的综合作用。手术间≤2h感染为0;手术时间>2h感染为1[1];手术时间超过>3h者, 伤口感染几率更高。故应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提高手术操作水平。骨科手术在开始前大多要手法复位、X线照片, 手术护士要严格掌握开启器械包的时间, 在手术台上保持器械无血迹, 擦拭干净, 而且采用器械分开放置, 并用无菌巾盖好待用。

2.3 手术切口感染的途径包括手术室器械、空气、医护人员手指、患者自身的细菌。切断感染链:手术前的皮肤准备尤为重要, 严格按骨科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需涵盖手术区, 及时发现缺陷予以纠正。

2.4 带有引流管的患者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引流物逆流, 术后定时换药、换后及时洗手, 对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及时更换敷料, 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5 重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预防性用药比例及用药量, 术前30min静脉推注抗生素。另一方面, 强化考核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于各级医师及护士努力, 2005年围手术期用药只占29.4%、2006年64.1%、2008年达到81.6%, 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无菌切口感染明显下降。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5

摘要: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干预;预防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场所,对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 率[1]。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造成外科伤口感染病原菌的来源

①患者内生性菌落;②手术环境;③医护人员互窜手术间;④由器械、手术物品植入手术伤口;⑤不规范的操作。

2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干预措施

2.1患者术前准备

2.1.1术前备皮 在手术之前做好备皮工作,若患者自己用剃刀刮,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皮肤出现细微表皮损伤、疼痛、刮痕[2],进而会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伤口感染。因素,如果患者的毛发不会干扰到术后敷料、负极板、手术薄膜的粘贴及手术切割,最好还是不要去除毛发。

2.1.2术前沐浴 为了降低患者皮肤菌落数量,手术之前1d患者应该洗澡,还可以用消毒剂沐浴。

2.1.3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在手术之前应该慎用广谱抗生素,若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那么可以追加抗生素[3]。

2.2保持手术室干净 ①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30min要用空气净化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持续净化,连台手术时要后做有菌手术,先做无菌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会受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直接影响,空气细菌培养工作,手术室都应该常规做1次/月;手术室内的环境要合理布置,要让其易于擦拭、不积尘、表面平整。②要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禁止手术人员互窜手术间,手术操作人员不得在手术过程中接听手机电话、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等[4];③100级手术间--适用于心胀手术、脑外科手术、全身烧伤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感染率大的手术;1000级手术间--适用于眼科、整形外科、骨科、普外科的Ⅰ类手术、肝胆胰外科、非全身烧伤;1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普外科除Ⅰ类手术;100000级手术间--适用于门诊,急诊、感染手术。必要时为了对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进行缓解,可以适当地在手术室内播放轻音乐,让他们能够配合医护人员[5],顺利进入麻醉阶段。

2.3加强手术中配合 ①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接听电话,或者谈论与手术完全不相关的话题;②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器械出现螺丝缺失或松动,但是没有及时向科室领导或者主刀医生汇报;③年轻护士很难有效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④在手术之前不给予患者进行解释和讲解,让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加重;⑤不能在指定容器中排入输液废气,甚至还有可能由于工作不谨慎,在患者脸部位置溅上液体[6]。

2.4规范操作

2.4.1手套 手术室医护人员都应该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不使用有粉手套,对于关节手术,应该戴双层无菌手套。

2.4.2手术衣 医护人员应该使用背后遮盖式手术衣,在手术间进行穿手术衣工作,如果发现有血迹渗透或者污染现象,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更换[7]。

2.4.3外科洗手 ①传统的外科刷手方法,易造成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遵从性,影响外科洗手效果。②选择理想的外科洗手液,无水洗手液是一种广谱、快速的皮肤消毒剂,无须刷手,直接擦拭[8]。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具有持久的抗菌活性及大量的护肤成分。③手术室医护人员要正确地洗手[9]。

2.4.4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①要全面进行消毒,作切口细菌培养监测1次/月,不要有盲区;②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向外20 cm,消毒顺序从上至下、由内至外、以手术切口为中心;③局部擦拭手术部位皮肤2遍,擦拭药剂为2500~5000 mg/L的消毒液。

参考文献: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篇6

切口感染标准: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热痛,局部皮温升高,早期出现硬结触痛,继而有波动感,破溃溢脓,切口延期愈合。

手术前后切口处理方法:术前备皮不损伤皮肤。切口区严格消毒,多选麦氏切口,考虑难度较大而采用剖腹探查口,用护肤巾保护切口。对于腹腔浓汁少的尽量不冲洗,盐水纱布清蘸,对于腹腔有浓汁,多予以吸引器吸出,3%双氧水50ml冲洗吸出,生理盐水冲洗,0.5%甲硝唑250ml冲洗,常规切除阑尾,最后用50ml甲硝唑留置腹腔,尽量少放引流。关闭腹腔。用3%双氧水冲洗腹腔外,再用甲硝唑冲洗创面,除皮下脂肪较厚需缝合外尽量不缝合,间断缝合皮肤。术前1小时及术后3天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

结 果

术后2天更换辅料,有红肿用酒精纱布湿敷,用频谱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本组1例感染,发生率为0.34%,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

讨 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手术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我院通过对手术前备皮不损伤皮肤,术区严格消毒,包括术野及医护人员手及器械的消毒,术中加强切口保护,严格无菌操作。于腹膜层上护肤巾保护切口,根据腹腔内渗出液的量决定是否冲洗腹腔,对于腹腔渗出量少的尽量不冲洗,以防感染扩散,对于渗出量多的,予以冲洗,用双氧水,甲硝唑,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少放或不放引流,对于腹腔渗出量多感染重的,必须放置引流,应放在低位,远离切口,术前1小时及术后3天用有效抗生素,术后酒精纱布湿敷切口[1]。对于阑尾炎诊断要准确,手术者的手及患者术野的准备要充分,尽量减少细菌数。切口大小适合,术中严密保护切口免感染,术者在手术前就要考虑切口的设计,尽量不用电刀,以防脂肪液化,切除阑尾器械不要使用,关闭腹腔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皮下,皮下脂肪层不厚尽量不缝合。术中止血确切,钝性分离肌肉。術中尽量不放引流管,需要放时,离切口较远的低位处,引流管侧孔应放置腹腔内,以防引流至腹壁间隙引起感染。

在阑尾切除手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根据腹腔渗出液量多少决定是否冲洗或放置引流,缝合切口时尽量不留死腔,术后应用抗生素一般为3天,若感染严重应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周娅琴,杨广岚.碘伏消毒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评价[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3):56-57.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2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中共有男117例,女83例。患者的年龄跨度为17~69岁,平均年龄为39.99岁。根据手术后的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2例)和无感染组(158例),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糖尿病情况、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病房环境、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数据。对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抗菌药使用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对患者的性别比例、糖尿病患病比例进行比较。对于病房环境、护理满意程度采取患者打分的方式,对得分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1.2 统计方法

将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身体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糖尿病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医疗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平均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平均次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骨科无菌手术需要在患者体内进行内固定物的植入,因此术中、术后护理的情况都会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患者个人身体状况的差异也会影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本次调查研究证明,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合并糖尿病等身体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情况也是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患者在手术平均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术后书院时间、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情况也会成为影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其身体情况、治疗情况以及医院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帮助患者减少感染发生。

首先,应当选择患者身体状况最佳的时机进行手术。由于骨科无菌手术可以择期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考察,选择患者身体、心理状况都较佳的时刻进行手术。如果患者存在合并糖尿病的症状,医生应当首先对患者的糖尿病进行治疗,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营养,以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

其次,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以及无菌操作的技能。在对患者进行切口暴露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当依照无菌操作的技术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步骤,对手术以及治疗中的医疗器械应当在每次使用之后进行灭菌处理。同时,医生还应当努力提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医生的技术越熟练,手术的时间就会越短,患者感染病菌的概率就越低,对患者软组织的损害就会越小。

再次,医护人员应当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以及使用数量。一方面,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另一方面,医生应当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造成病菌产生耐药性,使细菌入侵有机可乘。

最后,医院应当保证医院内部良好的治疗环境,在手术室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在患者住院期间注意病房的消毒以及环境卫生,以全面降低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造成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分析针对此类危险因素的防治对策。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200位行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总结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归纳。结果 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糖尿病症状、病房环境、护理满意状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应当结合其身体情况、治疗情况以及医院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这将有助于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黄传成,廖红梅,李翠萍,等.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1,16(1):64-65.

[2]史玉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6-1797.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的临床骨科患者进行切口感染选择,其一年内的48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2.29%),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对比过去传统手术护理后的患者感染恢复状况。经数据分析,所有患者的症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2.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周围环境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空气被污染,手术中外源性细菌则成为了感染的主要来源,而人员的流动是造成此类污染的主要根源。根据相关调研报告指出,在手术中,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和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而据我院在过去的研究报道中,也表明了这研究理论的真实性。同时手术室低温度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愈合,如室温低于20℃,那么患者就会出现低体温症状,这样切口的感染率将成为正常温度下的3倍,对今后的住院时间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2 手术时间因素:

本次研究报道中,所有感染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要远远高于总体手术时间的平均值。其原因在于,在手术过程中,时间过长,黏性细菌的附着时间越长,其滋生感染的概率就越大。

1.2.3 患者营养供应不足:

营养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血浆蛋白浓度不足,这样抵抗力下降,也是引发患者手术后易感染的主要条件之一。

1.3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本次实验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具体操作如下:

1.3.1 手术前的准备:

按照层流手术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术前30 min开启层流系统,使其手术间达到自净状态。准备好各种用物,确定手术有效进行。术中严禁无关人员在手术室内走动,并禁止人员随便出入手术室。

1.3.2 有效手术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过程中,主动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前应和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确保在手术中,能够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耐心的对患者进行讲解,并积极配合手术,在对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减少手术中与患者的不配合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

2 结果

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29%(11/480),根据手术类型以及手术地点和手术部位等进行了通缉分析,总结出了在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经数据分析后,得出研究结论,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经对比后,有显著差异,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和缓解切口感染,且提升感染后的恢复速度。

3 讨论

在本次的临床数据研究中,通过对480例中11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症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主要的感染易发因素就在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类型以及手术形式四个大方向上。其具体表现研究结论如下。

手术时间:手术室属于特殊环境,手术时间越久,患者的手术部位接触细菌的可能时间就会越长,若时间过久,那么就会增加细菌滋生的可能性,在应对骨科的手术的患者分析研究中,针对患者的身体局部抵抗力问题,通过手术的延长时间进行抵制性的细菌聚集控制,同时会造成操刀医师的过度疲劳,也会影响无菌操作[1]。

手术部位:经本次研究证明,在手术中,某些部位相对而言更容易感染,受到患者的自身因素影响,其切口应当格外注意。下肢愈合速度比较慢,也成为了感染高发部位,而躯干头部的愈合速度快,这也降低了感染的概率。

手术类型:经对比,本次试验中急诊手术的感染率要高非急诊患者,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急诊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没有考虑全面患者的病情状况,从而无法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概率。

接台手术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接台手术的间隙成为了消毒误区,部分纤维和粉尘均会伴随人员的流动而出现在手术环境中,从而增加了污染手术环境的可能性,这样也就导致了手术中,出现感染概率偏高的重要因素[2,3]。

综上所述,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中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必须要强化护理干预,优化手术操作,以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在我院骨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实施治疗的无菌手术患者中选取480例,对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及感染因素分析,分析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次选取患者共出现11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率为2.29%,手术类型、手术地点以及手术部位等均对患者切口感染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结论 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中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必须要强化护理干预,优化手术操作,以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潘琼华,唐会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97-299.

[2]史玉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6-1797.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16-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5±6.6)岁。参照组48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5-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9±6.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抽取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可能对切口造成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发生感染的几率。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 手术时间

手术室内的细菌是导致手术切口受到细菌污染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细菌落入手术切口几率和数量就会增加,并且增加了医疗器械受到污染的几率[3]。同时,长时间的手术,患者的创面大,出血及血肿的几率也逐渐增加,这就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降低,进而增加了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3.1.2 手术地点

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与接台手术具有一定的关系,接台次数多,空气中微生物的菌落数也就越多,手术接台需要撤换手术器械及物品,接送患者,这会增加空气中的纤尘和微粒,对手术室环境造成了污染[4]。

3.1.3 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肢体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差,就会使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且关节部位受到活动量的影响,愈合时间也会增加,进而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腰髋部手术切口深、需要大量的侵袭性操作,对组织造成了损伤,这就增加了感染的发生[5]。

3.1.4手术类型

与平诊手术相比,急诊手术的时间紧迫,手术准备和病情评估部完全,这就降低了控制各种原发病的力度,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6]。

3.1.5参观人员

空气污染也会导致发生感染,是否有参观人员与感染发生具有关系,参观人员多,流动大,就会增加了空气污染的几率,进而增加了感染[7]。

3.2 手术室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式如下。

3.2.1 术前干预

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患者的手术区域情况,做好手术前皮肤的准备工作。为防止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要观察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有损伤或污染的情况,如果有,要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给医生。

3.2.2 手术室内的准备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要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物品是经过消毒灭菌的,并且保证灭菌效果符合规定的标准。手术室内的灭菌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每天进行3次常规的消毒。层流手术间在手术开始前30min到40min开启空调进化系统,而且在每台手术结束后,要进行30min的空气进化工作后才能接台。此外,为减少对手术室内造成的污染情况,要严格限制患者的外衣、器械的外包装袋等外带物品进入手术间。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手术,骨科手术最好安排在层流手术室中的千级或百级手术间。

3.2.3 减少人员的流动

在手术实施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手术需要的物品要准备齐全。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动作要轻柔、规范,并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数,参观人员与手术医生的距离要超过30cm,在手术室内或手术间要减少不必要的走动,禁止从感染手术间进入骨科手术间。

3.2.4 控制手术时间

患者对于手术伴有恐惧感,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在访视患者时,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手术的效果及预后,针对患者的心理恐惧,要给予疏导,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不配合造成的手术时间延长。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配合,护理人员要熟知医生个人的手术习惯,在手术前根据医生的个人习惯,增加配置特殊器械,方便医生能够迅速完成手术,避免因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或与医生之间配合不默契发生的手术时间延长。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骨科手术器械、常用设备的使用流程,并且能够对器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要具备排除设备小故障的技能知识,从而能够及时排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小故障。建立器械设备检查登记制度,设备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并做好登记,保证设备完好备用,减少在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故障。

综上所述,骨科无菌手术中,导致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地点以及是否有手术参观人员有一定的关系,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 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3例,参照组13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骨科无菌手术中,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涂国霞,郑凤环,吴艳媛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4(4):410-411.

[2]潘琼华,唐会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2):297-298,299.

[3]雷新华,贺云香.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1):50-50,52.

[4]曹志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64-164.

[5]李秀鱼,魏华林.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3(7):4456-4456.

[6]韩小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8(10):1787-1787,1790.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篇10

关键词:洁悠神,无菌手术切口

2011年2月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后, 卫生部相继在全国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要求无菌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药比例<30%, 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h。现我科无菌切口手术患者已常规不使用抗菌药, 术后预防切口感染主要是传统伤口换药, 保持伤口敷料干洁。但头颈部手术切口, 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 使纱布敷料固定困难, 太多胶布黏贴使患者感觉不适, 容易产生皮肤过敏, 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 还会影响美观, 使个人形象受到损害。我科使用长效物理抗菌材料“洁悠神”喷洒在术创表面, 观察预防术后感染是否能和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相媲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 年龄24~75岁, 男26例, 女34例, 均为头颈部无菌手术患者, 其中甲状腺癌根治术32例、腮腺肿物切除16例、颈淋巴结清扫术12例。随机分成用药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分组设计符合统计学对照、随机、重复原则。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未超过3h的均未使用抗菌药物, 超过3h的术中静脉注射1次新泰林, 2g/次或仙力素, 2g/次。常规术后第二天拔除伤口引流管。观察组:如敷料干燥, 术后按常规实施处理, 术后第二天、第五天更换纱布敷料, 术创伤口用酒精棉球清洗, 第7~9d拆除伤口缝线[1]。用药组:手术当天开始喷洒洁悠神于术创表面及与其接触的衣裤、被褥, 3次/d, 每次五喷 (大约1mL) , 直到术创伤口愈合。

1.3 标本的采集及细菌培养

将无菌棉棒置于患者受试区皮肤、黏膜, 浸湿后, 立即放入密闭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送至细菌培养室。伤口有积液的采用注射器吸取术创深部的积液, 立即放入标本收集瓶中, 迅速送检。采样时间为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 用药组均在喷药前采样。

2 结果

2.1 病原学检查结果

伤口感染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因大多数患者伤口开始带菌并无临床症状, 为阻止感染的发生, 故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细菌培养的阳性情况, 术后第1天细菌培养全为零, 术后第三天细菌培养阳性情况见表1。细菌最多的一例为9个/cm2, 最少的为零。所得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χ2=0.32<3.84, P>0.05,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 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为5~10d, 平均8d;用药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9d, 平均7.5d。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

术后感染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年龄、季节、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空气洁净度等, 有报道2004、2005、2006三年统计无菌手术17044例, 感染率分别为0.24%、0.22%、0.18%[2];530例无菌手术的切口感染率为0.19%[3]。从而可以看出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是很低的, 大概在0.2%左右。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 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会越来越低。

3.2“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的抗菌机制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的性状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略带芳香味的雾状液体, 对皮肤粘膜无刺激, 其水溶性制剂喷洒在皮肤表面后可固化为一种隐形分子级隔离抗菌膜, 即在物体和皮肤黏膜表面形成生物高分子层和带正电荷的分子网状膜, 其中生物高分子层由于其以大分子与皮肤胶联, 功效能保持8h以上;其核心成分为含有机硅季胺盐的高分子活性剂。有机硅季胺盐的抗菌机理是将具有杀菌性能的阳离子基团以化学键结合在物体表面, 吸引带负电荷的细菌、真菌和酵母菌等;束缚这些菌的活动自由度, 抑制其呼吸功能并通过细胞膜渗透入细菌的细胞内, 破坏细胞中酶的代谢使其死亡, 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4];具有广谱抗菌性, 且无药物的抗药性和耐药性[5]。

3.3“洁悠神”的优点

“洁悠神”喷洒无菌手术切口与传统换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大大节省了人力;对手术切口及皮肤无过敏无刺激, 且味道芳香, 容易被患者接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本研究表明, “洁悠神”用于术创伤口, 对伤口具有抑制创面细菌生长, 保护伤口, 减少渗出, 促进愈合等作用, 其抗感染功能优于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使用安全、舒适、可靠、方便。因此, 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进行术创伤口表面喷洒, 能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 且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根生.换药与拆线[J].中国临床医生, 1999, 27 (4) :35-36.

[2]何耀琴, 吴红丽, 陈谷霖, 等.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1) :1373-1374.

[3]田桂英.530例无菌手术切口愈合随访的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 1998, 28 (7) :50-51.

[4]周宇鹏.有机硅季胺盐抗菌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0, 8 (20) :21-22.

上一篇: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下一篇:就业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