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2024-05-12

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精选7篇)

篇1: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管理学院

1113010215

王滢

我们小组在大学生创业学导论课上作了关于LED产业市场前景的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我负责汇总其他组员收集的数据和市场调研,并整理成最终PPT文档。LED这个研究对象是我们在第一次讨论时就确定了的,大家一致同意做这个课题的原因就是组员都觉得LED符合“新”和“强”的概念:“新”在推出市场的时间很短,尤其在中国完全是个新兴产业:“强”是强在其广泛的应用和一片大好的市场前景。在汇总整理的过程中,我简单归纳了LED产品的优缺点以及在更大市场发展的利与弊。优点

1、高效节能 —— 一千小时仅耗几度电

2、超长寿命 ——半导体芯片发光,无灯丝,无玻璃泡,不怕震动,不易破碎,使用寿命可达五万小时

3、光线健康 ——光线中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不产生辐射

4、绿色环保 ——不含汞和氙等有害元素,利于回收和利用,而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

5、护视力 ——直流驱动,无频闪

6、光效率高 ——发热小,90%的电能转化为可见光

7、安全系数高 ——所需电压、电流较小,发热较小,不产生安全隐患,可用于矿场等危险场所

8、市场潜力大—— 低压、直流供电,电池、太阳能供电即可,可用于边远山区及野外照明等缺电、少电场所缺点

1、散热问题,LED芯片的耐温能力比较弱,长期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作,会加快光衰。

2、电源能耗比较大。LED作为节能环保的新新产品,但是其电源是工作中自身损耗比较大。

3、封装技术,LED芯片是比较脆弱的,不能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封装要求就要求非常高。

4、配光有待改进,跟传统比,发光面较小,特别是道路、隧道照明,不能达到要求。

5、光通量有待提升,LED在封装上会对芯片损耗,在成品灯具中光通量不够高,特比是和传统的高压卤素灯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总体来说,LED虽然有许多优点,但目前还是有些技术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散温和价格。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1、国家政策。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这一战略任务的指导下,LED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发展重点,东莞、惠州、佛山、深圳、大连、南昌、厦门等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国内掀起了一股LED投资热潮。作为占据国内LED总产值的近半壁江山的广东,在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中,将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列为广东重点主抓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LED产业在广东已经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局面。深圳、东莞、佛山都已经将LED产业列为支柱型产业发展。LED产业已经呈现出全面开花之势。

2、人民观念更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有了节能减排的意识,而且LED照明的理念“情调照明”和“情景照明”也符合人民群众日趋多元的生活品味。

3、经济发展。(略)市场发展的不利条件

1、国内企业无核心技术。LED行业的上游的绝大部分核心专利被国外的厂商所掌握。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尽管我们LED应用产品制造能力在全球占到50%,份额占到50%,但利润却是最低的一环。

2、LED应用产品散热难。散热难是主要的问题,作为一个已经可以解决的关卡,其直接结果是导致成本上升,价格过高。

3、国内市场本身的弊病。国内LED企业迅速崛起并迅速扩大产能,为争夺LED市场展开攻略。从国内LED产业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到扩张产能的士兰微再到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LED产业热潮几乎席卷了整个行业,由于国内LED产品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也比较低,LED市场竞争激烈,相关厂商争打价格战,同时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从国内市场动态和LED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重复投资的问题。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有意将地方市场向本地企业开放,或者以投资换市场的方式锁住地方市场,地方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若不打破这种地方行政壁垒,必然带来地区之间的产业项目趋同,直接加大产业泡沫,阻碍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不同区域要突出不同特色,要避免为短期利益简单重复建设,导致未来恶性竞争。延伸思考

LED灯具作为新型照明灯具在国家政策,人民新兴观念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其消费市场和消费前景都是很广阔的。LED灯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推广LED节能灯有助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是现实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制定节能灯标准、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使LED节能灯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不管从低碳环保的角度,还是从能源节约角度,我们相信LED灯具被普遍推广使用是大势所趋,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做这个项目是紧随时代脚步,其经济意义是巨大的。

LED产品的发展折射出节能产品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节能产品是产业升级中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一环,节能产品是推广和两岸统一一样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节能产品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LED发展的不利因素中我们也可以归纳出中国节能产品现状。可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篇2: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与一般的电子电器产品的检测认证有区别的是,半导体照明产品除了需要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其光学性能和流明维持特性。因此,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目前LED照明产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地区需要做哪些检测认证,以及这些检测环节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最后,重点介绍目前对于LED灯检测认证影响力最大的美国能源之星认证,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实验室的检测研究经验。

一、欧盟市场的检测认证

出口到欧盟各国的LED灯具必须通过CE认证,该认证要求产品需要通过LVD和EMC指令的要求。LED灯具产品欧盟CE认证的LVD指令是2006/95/EEC,主要的测试标准有EN 60598-1,EN 60598-2系列,EN 61347-1,EN 61347-2-13,EN 62031和EN 62471。

其中,EN 60598-1是灯具的通用安全标准,对于特定类别的灯具,一般需要将EN 60598-1和EN 60598-2系列中关于特定类别灯具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考量灯具的安全特性。EN 61347-1是对灯控制器的通用安全要求,而EN 61347-2-13是针对LED驱动的安全要求。EN 62031是关于普通照明LED模块的安全规范,对模块的标志、端子、保护接地、防触电保护、潮态后的绝缘电阻、电气强度、故障状态、结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耐热、防火和耐电痕化、防腐蚀等进行了相关的规定。EN 62471是评价灯和灯具系统光生物学安全性的标准,其中的光源包括了LED,但是不包括激光,该标准根据光辐射危害的程度将连续辐射灯分为豁免类、1类危害(低危害)、2类危害(中危害)和3类危害(高危害)等四大类。

对于灯具型式试验中的测试项目主要有:标志,结构,外部线和内部线,保护接地,防触电保护,防尘、防水和耐潮湿,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接触电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耐久性和热试验,球压、灼热丝和针焰测试等。在我们实验室大量的检测过程中发现,一般出现不符合项概率较高的测试项目主要有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接地电阻测试,球压、灼热丝和针焰测试,IP测试。

LED灯具产品欧盟CE认证的EMC指令为2004/108/EC。适用的测试标准是EN 55015和EN 61547,其中EN 55015标准考虑的是产品发射(也就是EMI)的要求,而EN 61547考虑的则是抗干扰能力(也就是EMS)的要求。如果产品为AC供电或能连

接到AC电源上,则还需增加EN 61000-3-2(电流谐波)和EN 61000-3-3(电压闪烁)这两项测试。

针对灯具产品发射部分的要求,EN 55015这个标准中共有三个测试项目:骚扰电压测试,9kHz~30MHz范围内辐射电磁骚扰和30MHz~300MHz范围内辐射电磁骚扰。特别要注意的是与一般类产品比较,电场辐射的测试只须测试到300MHz,而无须测到1GHz。同时该项测试和骚扰电压测试这两个测试项目通常都是灯具类产品容易不合格的测试项目。制造商在做认证或摸底测试时,需要特别考虑。

抗扰度测试共有静电放电,辐射抗扰度,快速瞬变脉冲群,雷击、浪涌,传导抗扰度,工频磁场和电压跌落/电压中断七个测试项目。与一般类产品要求不同的是雷击、浪涌这个测试项目,EN 61547中规定的此项测试等级会和产品功率有关,小于等于25W的产品测试等级会低于大于25W的产品,而一般类产品该项测试是和功率无关的。同时,雷击、浪涌这个测试项目也是所有EMS项目中比较严酷的一个试验,很多灯具产品都很难通过该试验。如果产品此项测试不合格,一般在电路上加上压敏电阻就能通过该项试验。

除了CE认证中的LVD指令和EMC指令外,欧盟还有一个重要的指令是ErP指令,该指令是欧盟有关能源相关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指令,对多种能源相关产品确定了最低能效要求。目前ErP指令对LED灯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实施措施244/2009里,主要对非定向家用LED灯的能效进行要求。

二、美国市场的检测认证

美国市场对LED灯具产品的安全要求主要有UL,ETL,CSA,MET,cTUVus等认证。主要的认证测试标准有UL 8750,UL 1598,UL 153,UL 1993,UL 1574,UL 2108,UL 1310,UL 1012和UL 60950-1等。

其中,UL 8750是对照明产品中使用LED光源的安全要求,包括使用环境、机械结构、电气机构等方面的要求。在测试评估方面,UL 8750的主要测试有:与电击危险相关的测试评估,与热危险相关的测试评估,与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相关的测试评估,与能量危险相关的测试,与防火相关的材料评估,与应用环境相关的测试评估等。

UL 1598是针对固定式灯具的安全要求,这类灯具皆不带电源线插头,包括台阶灯、吸顶灯、吊灯、壁灯、路灯、柱灯等。

UL 153是对于便携式灯具的安全要求,这类灯具皆为带电源线插头,包括手提灯、橱柜灯、桌灯、落地灯等。

UL 1993是对于自镇流灯和灯适配器的安全要求,这类灯内含驱动电路,如LED灯泡、紧凑式荧光灯CFL等。

UL 1574和UL 2108分别为隧道照明系统和低电压照明系统的安全要求。

UL 1310适用于带2类安全回路的电源供应器,而UL 1012适用于不带2类安全回路的电源供电器。

UL 60950-1对可带LPS安全回路的电源供应器进行了规定。

对于LED照明产品做UL认证时,UL 8750是必测项目,另外根据产品的类别和电源供应器的类别不同,需要增加相应灯具类和电源类标准的检测项目。对于LED照明产品的安全检测认证,欧盟CE认证和美国UL认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CE认证侧重于产品的防触电安全性,而UL认证则更侧重于产品的防火灾安全性。

美国市场对LED灯具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就是FCC认证。认证测试标准为FCCPART15B,认证类型为VOC(也就是一般的自我验证型式的认证)。与欧盟的CE认证相比,FCC测试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只有EMI方面的要求而无EMS的要求。测试项目一共是两个: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并且这两个测试项目测试频率范围和限值要求也与欧盟CE认证不同。对于出口到美国市场的LED灯具,除了在安全方面的UL认证和电磁兼容方面的FCC认证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认证是能源之星(ENERGY STAR)的认证。照明产品的能源之星认证是基于产品的UL和FCC认证,主要对产品的光学性能和流明维持寿命方面的检测认证。

对于LED照明产品的能源之星检测认证,原来主要由美国能源部(DOE,Department of Energy)负责;而对于传统照明产品的能源之星检测认证,主要由美国环保署(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负责。随着2010年能源之星计划由DOE向EPA交接工作的逐步完成,目前美国能源之星计划全权由EPA负责。

对于LED照明产品的能源之星认证的两本重要标准是由DOE制定的,分别对固态照明(SSL,Solid State Lighting)灯具和整体式LED灯(Integral LED lamps)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规定。对于产品性能参数的两本主要测试标准分别为IES LM-79-08和IES LM-80-08,其中IES LM-79-08是SSL产品的电气和光度测量的批准方法,其主要对SSL产品的光电性能测试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要求,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规定;而IES LM-80-08是LED光源流明维持测量的批准方法,适用于测量LED封装、阵列和模组的光通量维持率,主要对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要求。

IES LM-79-08标准中的测试项目主要有总光通量、发光效率、光强分布、色度坐标、相关色温、显色指数和颜色空间不均匀性等。在我们对大量的LED照明产品的测试数据和美国DOE CALiPER计划从市场抽检的LED照明产品的性能数据看出,前期生产的LED照明产品,大部分厂商都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发光效率,而忽略了产品的颜色特性,使得产品虽有较高的光效,而产品的显色性不太好,色调偏冷,不适用于室内通用照明。随着LED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在我们近期检测的一些客户提供的LED灯产品,和DOE CALiPER近期发布的几轮检测数据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厂商除了关注产品的光效外,也开始注重产品的显色指数和相关色温,在产品的光学性能设计上考虑到了折中选择。

另外,由于LED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以及同一型号LED器件之间的一致性可能不同,这将导致使用这些LED器件制造出的照明产品在空间的明亮程度和颜色特性不同,这方面的性能需要测量产品的光强分布和颜色空间不均匀性的性能指标来表征。同时,由于LED光源的特殊性,对于LED照明产品的流明维持寿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进行加速寿命测试的方法,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测试才能近似评估。IES LM-80-08要求LED光源流明维持测试的最短持续时间为6000小时,推荐的较佳持续时间为10000小时。

2010年10月CALiPER发布的第11轮抽检报告中,对9个LED灯具产品进行了流明衰减测试,对15个LED替代灯产品进行了流明衰减测试。按能源之星标准的要求,在6000小时的工作后,SSL产品如果宣称25000小时的寿命,光输出需要维持在初始值的91.8%以上;如果宣称35000小时的寿命,光输出需要维持在初始值的94.1%以上。根据这一判定依据,这24个LED照明产品的测试情况如表2所示。从测试结果中看出,目前大部分的LED替代灯产品的流明维持寿命还不能达到能源之星标准的要求。另外,在流明维持的测试过程中,同时需要关注产品的颜色维持特性。

由EPA全权负责能源之星计划后,EPA致力于整合能源之星的标准,EPA已于2011年2月16日发布了灯具的(Luminaires)能源之星标准的V1.0最终版,用于取代其原来制定的宅用照明设备(RLF,Residential Light Fixtures)的能源之星标准和DOE制定的SSL灯具的能源之星标准。灯具的能源之星标准包括的光源类别有:荧光灯、高强度放电灯、卤素灯和LED灯。该标准对于LED灯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厂商的LED灯具产品需要申请能源之星,这里需要特别注意。

在这个灯具的能源之星标准中还有两个相应的标准需要关注,一个是IES LM-82-11,其是对LED光引擎和整体式LED灯的电气和光学性能的测试标准;另一个是IES

TM-21-11,其是LED器件流明维持寿命的推算方法,可以做为IES LM-80-08测试结果处理的一个补充,从这个标准中也看出,对于LED流明维持寿命的拟合推算只能近似预测产品的寿命,因此目前还不能使用加速老化的方法来预测产品的流明维持寿命。另外,EPA也已经声明,将在后续发布灯泡(Lamps)的能源之星标准,用于取代其原来制定的紧凑式荧光灯(CFL,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的能源之星标准和DOE制定的整体式LED灯的能源之星标准。

总结

篇3: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建设,原因,对策

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 繁荣农村市场经济, 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为了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 有效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忻州市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与先进省市相比, 我们的市场流通产业发展依然落后, 农民“卖难”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市场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影响我市农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 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市场优势。

近年来, 忻州市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中, 十分重视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 而如何将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 其实才是真正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点。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 属黄土高原区, 是农业大市、畜牧强市。全市辖有14个县市区, 总人口30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34.9万人, 耕地面积49.33×104hm2。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呈区域发展态势。种植业上形成了东部县市的玉米、瓜菜、水果和西八县的小杂粮、马铃薯、油料、中药材等种植基地, 畜牧业上则发展为东边养牛、西边养羊的养殖格局。但是, 由于我市的农产品市场尚处于初始发育阶段, 大型批发市场很少, 全市列入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农产品定点市场的仅有2个, 更没有专业的产地批发市场, 许多农产品主产区没有长期稳定的供销渠道, 订单农业的违约率又高, 因此主要依靠当地零散式的集贸市场进行销售, 或坐等商贩上门收购, 而这种简陋的经营条件、落后的经营方式, 对当地农业产业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二) 农产品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

忻州市各类农产品市场存在法人主体不明确, 主体服务不到位、多头管理等问题, 市场法人治理与运作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市场主管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的管理还停滞在只管收租、收费的水平上, 而对市场信息的采集提供、市场交易的中介服务, 市场内经营户的交易安全管理, 产品交易价格的统一协调, 对农产品市场实行准出入制度、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对欺行霸市等不公平交易的监督打击以及市场条件、市容卫生的有效改善等工作还没有真正成为其管理服务的核心内容。

(三) 流通服务组织缺乏龙头主体。

目前全市已形成的各类流通组织、专业协会、购销队伍, 基本上属于自然发育而成, 规模较小, 辐射力弱, 自身的发展还处于摸索当中, 还没有与农户之间, 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同时由于有形市场平台还不能提供完全有力的支撑, 农民经纪人的购销仍处于“你搞你的, 我搞我的”单打独斗的自由状态, 所以无法产生强大的市场营销效应。

(四) 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网络滞后。

全市除了忻州市忻府区超市菜果批发市场和五台东冶蔬菜批发市场有全国联网信息系统外, 其他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基本没有, 外面的市场信息我们不能及时了解, 我们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能马上让外边掌握, 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市场信息双向传播还很不畅。

(五)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薄弱。

农产品质量标准、市场准入制度还是停留在文件和认识上, 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流程。在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工作中, 没有足够的经费。

二、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 加快市场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农产品市场建设落后, 究其根底还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所以首先要着力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存在的市场观念薄弱的问题, 真正把思想统一到谋市场、求发展、见实效上来。同时明确一个道理, 抓农产品市场建设和抓农业生产是有机的整体, 只抓生产, 不抓流通市场, 不能算一个完整成熟的农村工作者。其次要加大对群众的培训力度, 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法规教育和科技服务讲座以及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提高他们对市场的认识和理解, 把自身的生产行为自觉地纳入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中。另外, 我们还需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市场能人走出去, 学习建设市场、培育市场的先进经验, 或者把外地的先进请进来、帮助我们找出发展中的不足,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 加快市场建设, 创新发展机制是关键。

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市场, 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扶持至关重要。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 做到合理布局, 科学发展, 根据各地的产业优势及区域特色,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筹办等发展思路, 尽快培育建立几个有规模、上水平、有特色、位置好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 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市场优势, 从而进一步带动特色产业区的规模发展。要有计划地整合和利用好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资源, 加快产权改革, 创新发展机制, 完善市场配套设施, 整顿市场内部的管理秩序, 规范执法部门的管理行为, 强化主管单位的服务功能, 培养出一个个经营有序、服务有为、发展有望的新市场;二是各级政府要确实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措施、好办法, 诸如在建设龙头农产品市场的土地使用和利用方面, 在引导市内外社会投资、融资方面, 在减免市场经营者税费方面, 在简化市场经营的有关手续方面, 在培育和发展龙头流通组织及营销大户方面以及在科技服务、业务支持等等方面, 都应出台倾斜的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 真正形成一种政府创环境、社会建市场、能人搞经营的发展格局。

(三) 加快市场建设, 优化管理与服务是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 要理顺各职能部门和执法机构的工作程序, 明确工作职责, 完善工作制度, 转变工作作风, 该管的管起来, 不该管的要彻底放下去, 各职能部门和执法单位要统一协调起来, 共同开辟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绿色通道”, 本着“管理就是服务, 服务就是保护, 保护却不是庇护”的宗旨, 为加快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步伐创造更加宽松、优质的服务环境。

(四) 加快市场建设, 完善市场体系是根本。

篇4: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工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各位领导参阅,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分布情况。据统计,全县共有156家(以下所涉及企业数字均为正常生产的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甘薯加工企业56家,米面加工企业42家,酒葡萄加工企业12家,饲料加工企业10家,果品加工企业6家,乳制品加工企业4家,畜禽产品加工、豆制品加工及其他加工企业26家,这些企业充分依托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资源优势布局,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如蛤泊乡、木井乡、卢龙镇一带的薯制品加工,刘田庄镇、蛤泊乡、县工业园区范围内的酒葡萄加工,印庄乡、双望镇的饮料和果蔬加工,县城副食品加工,刘田庄一带的畜禽、乳品加工,205国道沿线的米面加工等。

(二)经营规模情况。200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956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319万元,实现利税3548万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27家,2005年实现产值42786万元,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的48,实现工业增加值5253万元,占总增加值的39,实现利税1481万元,占总利税的42。

(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到目前,全县已有高成食品有限公司、华新食品厂、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香格里拉(秦皇岛)葡萄酒有限公司、大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金豆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企业注册的“香格里拉”、“奥星”、“皇威”等7个商标被评为国家或省级著名商标。永平牧业有限公司和环增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的生产基地获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称号。

(四)主要经济成份构成。我县15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其中外资独资企业4家,即红堡(秦皇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高成食品有限公司、龙泉食品有限公司和大湖果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2家,即大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鑫马腾祥食品有限公司;内资企业151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就全县来讲,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已达156家,但其规模较小,辐射范围不宽,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带动能力明显不强,无法带领更大范围农业和更多的农民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我县15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创产值还不到9亿元,平均每家仅为577万元,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延缓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

我县蛋鸡养殖业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所产鲜蛋基本上用于群众直接消费或外运,没有一家鲜蛋加工企业;蔬菜加工上,我县仅有春平酱菜厂和蛤泊酱菜厂,而且规模较小,我县的蔬菜大部分仍还只是筐装、袋提、草绳捆。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

现代市场是知名品牌的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县也产生了像“一奇”、“香格里拉”、“秦康”等农产品品牌,但无论从品牌质量,还是从知名度上,整体来说还不算高。如甘薯粉丝是我县的一大特色产品,并已经有“一奇”、“十八里”等20余个品牌在有关部门注册,但获省级以上商标仅有2个,许多品牌还未能被消费者认识,甚至有部分小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同时,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使用木薯淀粉,使产品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品牌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我县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限制,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质量较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且受资金投入及企业主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还显得势单力薄,产品销路不太顺畅,效益不够高。因此,亟需做大做强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一)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首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

立足于全面开展和利用县域资源优势。我县甘薯、酒葡萄、猪、禽、蛋、果、蔬和淡水鱼等资源都很丰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其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立足我县主导

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农产品加工发展要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县工业化的重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乡村工业”格局。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

一是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做大做强品牌的意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二是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要加强科技攻关。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生产。同时,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五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三)要营造宽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流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为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确立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并挂牌予以保护,同时要着手试行并逐步健全推广“绿色110”制度;要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公布报警电话及责任人姓名,实行重点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偷、扒、抢、盗和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加强对“三乱”的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让农民敢于、勇于放手调结构促发展。

(四)要抓好项目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进项目、技术、人才;要逐步完善县、乡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规划,联系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商和链条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龙头,洋龙头,名龙头,对重点龙头企业要鼓励实行贸、工、农、技结合,积极为企业销售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允许的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金融部门应按照上级精神,继续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各级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商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要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和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要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六)要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篇5: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

2信息来源:

作者:尹青芳 蔡一声

我区地处浙中南沿海,历来是浙江省三大渔业中心之一,海域面积160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1.44公里,毗邻全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2010年,全区拥有各类捕捞渔船1137艘,海洋捕捞总产量243983吨,总产值117517万元;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迅速,大陈浅海养殖业已经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全区有7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水产品总量142000吨。水产捕捞、养殖、加工行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我区水产品市场快速发展。本文试从传统水产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角度,探讨如何完成现代化水产品专业市场的转型。

一、我区水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年7月,海门特区改设椒江市,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椒江渔业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渔业生产走上了捕、养、加工全面振兴的新时期。1985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标志着水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水产品流通逐步由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购销全面开放,为水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区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生产责任制,渔业经济冲破了“队为基础,三级所有”核算制度的束缚,股份制渔业经济遍及各个渔村,渔轮和钢制渔船在海洋捕捞作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渔业生产发展速度。1993年,椒江计有机动渔船837艘,总吨位44162吨,捕捞总产量50688吨,总产值23602万元,跻身浙江省十强渔业县(市)行列。

与渔业生产蓬勃发展相比,椒江的水产品专业市场起步较晚。1999年12月,由台州市与椒江区政府牵头组成的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诞生了。2000年11月,台州市干水产品批发市场成立。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总投资5100万元,由渔港和市场两块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0㎡,建筑面积33396 ㎡,拥有500吨级渔业专用浮码头4座,泊位(趸船)12只;设有鲜、冻、活和直销等4大交易区,建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脑信息网络系统、大屏幕显示屏和无公害检测室等配套设施。日均接纳投售渔船100余艘,上市海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畅销全国各地,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定点单位、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10年交易额达28.08亿元,交易量为47.69万吨。经过10年的努力,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已跃居为浙江省第二大水产品交易市场。台州市干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筑面积8100㎡,市场摊位数90个,2010年拥有经营户58个,成交额900万元。

二、椒江区水产品专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硬件、软件,经营、管理各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的水产品专业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产品市场所应具备的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结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远未发挥出来,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

1、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受历史原因和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水产品市场的集聚功能还没有充分利用好。干水产品市场与鲜、活、冻水产品市场分布在两处各自经营,且大量的活水产品批发仍设在城区菜市场里边,虽有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但难以整合,从而不能充分发挥水产品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目前因江滨公园西进工程,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面临搬迁的问题,但是原规划将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整体搬迁至椒北中心渔港目前来看是不太现实的。一是椒北中心渔港紧邻居民区和商住楼。水产市场和水产加工业多为下半夜作业,噪音扰民、空气污染,势必引发市场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矛盾。二是新市场发展空间小。现在的市场占地面积78亩,而新址划定的总面积仅为73亩,市场配套产业无法安置,配套设施无法跟进,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市场交易的客户百分之六、七十来自椒江南岸,椒北渔港远离椒江城区,并经过大桥收费站,交通不便容易流失客源。三是配套码头量少、管理难度高、作业时间少。椒北中心渔港规划给新市场的仅3座码头,渔港与市场之间被滨江大道沿江路隔离开来,无法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交易十分不便;其他权属的9座码头也均可装卸鱼货,无法实行统一收费,“以码头养码头”的政策难以实施。另外,椒北中心渔港岸江浅,渔船只能在涨潮时泊位带靠,潮落时渔船搁浅无法动,渔港作业时间仅一面潮水(12小时),对渔船的进出港,和外来船只的引进影响极大。四是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新渔港码头目前都由前所渔船带靠,数量达几百艘,如果南岸近10个渔业单位数百条渔船也带靠北岸会引发诸多矛盾;栈桥通道也由前所农民占有并收费,解决已形成的用地、带船、收费习惯和利益问题并非易事。

2、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在建立之初硬件设施相对比较先进,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交易量的不断增加,硬件上的不足便显现出来了。交易场地拥挤、空气质量差、地面污水处理不够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交易设施已陈旧,冷冻交易区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不仅影响市场形象,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台州市干水产品批发市场场地设施更加简陋,更没有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具备进一步发展潜力。

3、经营管理理念滞后。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思维定势,水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单一的经营内容和盈利模式,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抗风险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营理念滞后。两个水产品交易市场都是沿习传统农贸市场扩大规模的经营理念,单靠收取租金和交易费为生,没有开展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单

一、抗风险能力弱。二是管理手段传统。目前市场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三是交易方式单一。以自主交易和代理交易等传统对手交易为主,交易过程透明度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市场竞争力差。

4、从业风险较大。一是交易主体进入的门槛较低。水产品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市场形态比较原始,市场竞争方式也更多地表现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二是水产品市场经营的季节性强。由于实行伏季休渔制度,除加工的水产品外,大多数水产品集中在春秋两季上市,人工养殖的品种也多在秋季起捕出塘,集中上市给市场销售和销售价格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三是水产品生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遇高温、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人工养殖区域布局过密和养殖水体密度过大、渔用药物过滥、水产品本身极易腐烂变质等因素导致水产品的产量、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水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构建现代化水产品专业市场的对策思考

以建立现代水产品专业市场为目标,围绕“整合、改造、创新、转型”,整合市场资源,优化结构布局,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拓展经营渠道,改进交易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构建具有现代流通特征的市场体系。

1、以规划为指导,在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原址上提升改造。在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的原址,综合干水产品市场,进行扩充改造,整合两个水产品专业市场的资源,建立一个全新的综合性现代化水产品市场。原地改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异地搬迁所带来的客户流失等负面问题,使改造在平稳有序中进行。但是原地改造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与城市规划相冲突,影响江滨公园西进工程。解决这个冲突可以借鉴舟山水产城的搭设高架的做法,高架上进行公园绿化建设,与整个江滨公园建设相协调,高架下作为市场物流通道,整个市场建设与江滨公园环境相融合,使市场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利用市场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实现市场经营和旅游观光的综合利用,建成办公、物流、加工、餐饮、观光、购物于一体交易与休闲场所。

2、以需求链为主线,以调整供应链和产业链为目标,以信息共享为服务内容,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水产品专业市场的中心作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佳流程。通过水产品专业市场管理中心对生产、运输、配送、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以及消费者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现代专业市场信息中心(EDI、POS、ERP、GSM等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通过水产品专业市场需求设计中心的工作,对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策略和经营方式等领域进行专家式指导。在对所有信息加工后,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供应链,最终改造产业链,实现供应链的最佳流程。实现水产市场淡季不淡,减少鲜活水产品的经营风险。

3、注重水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中的技术应用和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推行现代化的市场交易方式,如商业信用交易、代理制、拍卖制、电子商务、会员制等多种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水产品的鲜活率,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竞争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的内外部环境,采用混合型交易模式,打造一个集对手交易(自主交易和代理交易)、拍卖交易(传统拍卖和网上拍卖)、统一结算(传统统一结算和电子统一结算)、网上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于一体,各种交易方式互为补充、功能先进的现代化水产市场。

4、制定水产品市场转型升级战略,提升水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推进水产品专业市场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淘汰污染高、消耗大、效益低的水产品专业市场,提高水产品专业市场的集中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组织结构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主、有实力的水产品龙头企业介入水产品市场建设,搞活城市水产品市场投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企业职工要从“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中层管理人员要从“党政企业干部身份”向“市场经理人身份”转变,水产品批发市场要从“国有独资”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满足发展的需要。

篇6:关于LED产品市场调查的汇总思考

说起照明,大部分人会想到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却可能对LED并不熟悉。事实上,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具有寿命长、光效高、低功耗的特点。从节能的角度来看LED在大规模普及之后,将带来可观的节能效益。因此这个产业被认为是新能源领域的朝阳产业。这个产业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之下炙手可热,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今年上半年以来就有8家LED照明企业成功上市,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去年年底,仅深圳倒闭的LED企业就达80多家。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为何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刘飞,国美电器集团门店经营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他在忙着一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又很重要的工作——通过LED照明产品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刘飞所说的照明产品,就是一盏盏很普通的LED日光灯,这些灯和公司的运营成本有着很大的关系。北京北四环外一家刚开业两个多月的国美电器卖场,所有照明用灯全部使用LED灯,大概有475支。这里的LED灯的功率是20瓦,原来使用的荧光灯的功率是45瓦,单纯从功率上的差异来看,可以带来56%以上的节电率,一年节省100多度电。

粗略算来,这家卖场一年至少可以节省5万度的照明用电。刘飞告诉记者,单看一家卖场,节省的照明费用似乎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全国所有的卖场都换上这种灯的话,节省的电费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这1700家店全都按这个状态去推LED灯的话,基本上可以更换掉200多万支灯,这么算下来的话,就可以一年差不多节约两亿多度电。”

如果按每度1元的商用电价来算,每年节约两亿度电,就相当于每年直接给公司降低了两个亿的运营成本,相当于几百家加盟店的直接经营收入。

LED照明产品不仅节能优势明显,使用寿命和光照舒适度也要强于普通的荧光灯。荧光灯用了几天之后,亮度低了很多,但LED灯的灯光有很大的指向性,减少了浪费。

有这种感触的不仅仅是刘飞,北京东三环王府井洋华堂商场的开发部经理刘巍也是如此。刘巍提到了LED灯的三个优势:第一是亮度比以前要提高,第二可以节约电费,第三就是使用寿命非常长。

从2010年开始,刘巍的商场就陆续将1万多盏30瓦的普通荧光灯更换成了LED灯,功率降到了10瓦,不仅光照效果比荧光灯还要好,商场的照明费用也降低了60%以上,每年能节省100万元的费用。在决定使用LED之前,刘巍找了很多厂家,做了很多方案和实验,包括照度能达到多少、节电率能达到多少,最后终于看到了效果。

有数据显示,同等光效的LED灯比白炽灯节能80%以上,比节能灯节能50%。我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耗电总量的12%,按4万亿度的年耗电量算,每年的照明用电约5 000 亿度,若全采用LED灯,每年节电会在2000 亿度以上。LED照明产品卓越的节电性能目前无可替代,但在市场上卖得怎样呢?

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环的万隆汇洋灯饰市场,找到了一位名叫林良玉的店主。林良玉在这个市场经营灯具生意已经有7年的时间,最近两年,他逐渐将门店生意由经营传统灯具转到了卖LED。“现在就用5瓦、6瓦就可以达到以前的亮度,而以前是40瓦的亮度。LED产品节能一半还多,效果却比以前的效果还好。”

虽然LED的节能效果无可挑剔,但目前来讲,LED灯具生意却并不好做。一只品牌LED灯比普通的白炽灯单价要高数倍甚至十几倍,本来在价格上就并不具竞争优势;而市场上浑水摸鱼的大量低价劣质的LED产品,让他们的零售生意更是难做。林老板的LED灯比较高档一些,没走批发量大的便宜路线,而在市场上还是有很多的产品只有几块钱、十几块钱,虽然达不到光伏量,但老百姓只认便宜的。零售不好做,林老板的生意主要还是针对有节能需求的工程客户来跟单。

同样是做灯饰生意的周海华从2005年就开始做LED灯具生意,他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LED灯具产品开发和品质越来越成熟,但是终端应用市场的开发还是相对缓慢。从2005年到2008年,LED在那个室外的应用比较多,2008年以后,室内才慢慢开始启动。

周海华认为,因为价格偏高的原因,LED灯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接受程度还是很有限,所以他们现在90%以上的LED照明产品,都还是销售到一些工程和商业项目领域。“目前还是工程用的多,无论室内室外,一个工程可能对这种产品的接受能力要强一点,毕竟量还是大嘛。老百姓虽然数量庞大,但是他们应用的单个数量还是比较小。”

换上LED照明,就能给国美电器减少两个亿的运营成本,这实在是一笔大帐。按理说这样的产品应该受到市场热捧,但我们在市场看到的情况却是消费者的冷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究竟这个行业目前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呢?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最近十年才广泛应用于国内照明产业。目前国内的LED产业链包括三个部分:以外延片和芯片技术为代表的上游产业,以封装技术为代表的中游产业,和以LED应用产品为代表的下游产业。

记者来到了LED产业相对密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走访了江苏省南通市的同方半导体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外延片的和芯片生产的LED上游企业,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投资30多亿元建立。记者来到同方的LED芯片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都统一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因为只有在恒温、恒湿、无尘的环境下,这种白色的机器才能产出合格的LED芯片,而这种芯片是制作LED照明产品的最关键原材料,芯片的质量也直接决定着LED产品的质量。

同方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润滋介绍道,“节能是通过在里边改变结构实现的,这就像我们做蛋糕,做的层次越多,我的工艺越复杂,它的发光效率会越高,实际上整个的核心技术都是在外延,包括我们的同行也是这样。”

目前,同方半导体公司拥有近60台这种被称作“MOCVD”的外延片、芯片生长设备,芯片年产量约200余万片,在国内芯片生产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詹润资告诉记者,因为MOCVD设备全部依赖于进口,一台设备的单价更是高达250万美元,再加上会使用这种精密设备技术人员的稀缺,使得这种高投入、高技术要求的LED上游芯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市场目前——据我所知——我们(包括)同行所使用的技术团队,基本都来自于台湾地区。”

据记者了解,在LED产业链中,耗资巨大的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通常也被认为是利润最高的一环,一度吸引了国内大批行业投资者。从2007年到2011年短短四年间,我国的MOCVD设备从50台成长到720台左右,到今年国内的MOCVD设备已经增加到近1000台。1998年我国仅有3家相关企业,而2011年国内芯片厂商已达近百家。

看起来这个产业一片大好,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目前可以说叫群雄逐鹿,或者说非常乱,没有秩序。大规模投入,就造成了目前整个产品的混乱,市场的混乱,另外,应用还是在国家政策没有特别明朗之前,在应用端,尤其在照明段,终端照明市场,家庭照明,实证照明,上面没有太大的拉动,对这个产业来说目前还是在发展上,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詹润滋说道。的确如此。LED芯片企业急剧增多,造成了严重的人才紧缺和MOCVD设备过剩,从去年开始,LED芯片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在2010年的时候,詹润滋的原片可以卖到100美金,而现在的市场价格只有30美金了,但是成本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成本都没有变,甚至还要高些。当行业无序的时候,造成了恶性的人员增加,这对企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不仅是同方半导体这样的led上游芯片企业,产业下游的LED产品制造企业也正在遭遇着类似的烦恼。国内家电生产商美的集团在2004年就开始进入到了LED照明的产业中来,它的商用灯具项目部部长段显春在LED照明领域里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段显春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来抢食LED的人可谓形形色色,有做物流的,做轮胎的,甚至经营小卖部的都盲目地挤进来做LED。很多原来做五金的企业,从上游采购回来LED灯珠,经过简单组装,摇身一变也成为了LED企业。

段显春认为,目前中国LED行业的现状有两个特点:其一,企业多,但是盈利的企业不多。其二,投入研发比较少,技术跟国际上知名的企业还有差距。“真正的投入研发的确实不多,大家都是在照明应用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发方面投入相对比较少。”

令人诧异的是,LED这种高科技的照明产品,很多都出自于一些小工厂,几把电烙铁,一堆LED灯具

零件,就可以生产出LED灯具。正是这样的作坊式的LED企业,生产出非常便宜但质量低劣的产品充斥着市场。低价劣质LED产品不仅扰乱了市场价格,而且使得消费者对于LED产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导致恶性循环。同样的一个产品,有的5块钱,10块钱,有的就能卖到50、100元。低价的产品品质肯定不会很好,当它流向市场以后,消费者把这些产品买回家,发现并不好用,就会觉得是LED产品不好,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在段显春眼里,目前的LED产业是鱼龙混杂,而在LED产业密集的广东,持这种观点的业内人士很多,吴文锋就是其中一位。

广东亚一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文锋用了八个字来形容产业现状: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在产业发展之初,很多人都看好这个产业,各行各业、各方面的资金、各方面的人才都涌进来,LED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膨胀得很厉害,但实际上LED产业出现了两个情况:产业很热,市场很冷,因此业内企业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恶性竞争、价格竞争,而产品的标准、规格迟迟没有统一。“样子一样但价格差异很大”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混乱竞争的状况。

LED产业这种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使得很多的LED企业无利可图。再加上今年出口形势严峻,企业没有核心技术,靠买别人的核心技术,成本大大增加,很多LED企业举步维艰。

“这次我们广州刚刚结束了一个光亚照明展,全中国做LED产业的企业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展会,在展会结束的时候,主办方邀请了前100名的中国做LED的企业参加了一个答谢晚宴,主持人开了一个玩笑,说做LED的老板都这么瘦,大家就哄堂大笑。”吴文锋讲述了这样一个看似笑话的故事,但这的确反映出了产业的现状:在这个投入大、赚钱少的领域,大家都吃不好、睡不好。

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节约用电成为世界各国共识。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日韩等周边国家,都制定了白炽灯退出市场的时间表,我国也不例外。这意味着,我国上千亿元的照明市场蛋糕正等待瓜分,同时由于政府的扶持补贴政策,LED照明行业犹如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这场狂欢。同时,在这个需要高额投资的高科技产业中,由于有了资本的疯狂追逐,使得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膨胀的结果带来了恶性竞争,也让这个市场变得良莠不齐。在民用市场还没有认识这个市场以前,已经出现了行业洗牌的残酷景象。

从2009年开始,国内一度掀起LED产业的投资热潮,其中70%的资金投入到了门槛较低的中游下游的封装和应用领域,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下游LED照明应用领域投资总额为230亿,而2011年应用领域的投资额高达400亿。但是从今年初开始,LED产业投资开始出现了大幅下滑。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只有100多个亿,同比下滑60%。

事实上,由于出口下滑、缺少核心技术导致利润减少、产业无序竞争等种种问题的存在,从去年开始,国内中小LED企业频频倒闭——截至去年底,仅深圳一市,倒闭的LED照明企业就超过80家,广东佛山,2011年中亦有将近一成的LED照明企业倒闭,东莞、中山的LED照明企业也深陷倒闭寒潮。

面对这个问题,董云庭给出了回答。“我们中游的企业有一百多家倒闭的,这个下游企业有300多家企业倒闭的。为什么?从产业链,从价格链这个角度讲,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上游占了70%左右,中游也是封装了10%到20%,应用也是10%到20%,我们始终是在价值链的低端,一般你这个同质化竞争有了以后,价格就明显下降,利润就不断地下滑。那么企业就难以为继了。”

LED产业由热转冷,阵痛不可避免,而且这种行业调整洗牌对于整个LED产业来说也并非坏事。由于整个产业的混乱和企业实力较弱,已经导致了这两年倒闭了一批企业,也有一批新的企业进入,达到了一个“洗牌”的效果。通过洗牌,实际上完成了整合并购重组,产业随之就会慢慢走上规范的路。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良海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尽管目前整个LED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困境,但真正技术过硬、品牌竞争力强的LED照明企业并不多,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中国是照明的生产大国,但是中国不是品牌的大国,中国大量的照明的产品都是为别人做贴牌生产。传统照明向LED照明转化的过程为很多企业提供了一个让自己转型为品牌企业的机会,同方也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

同方依托清华大学顶级光源研发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

开发、研究、引进等,拥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力量。如今,同方已形成了LED外延片、芯片制造及终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到商业及城市景观照明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下一步就是让技术水平能够真正地跟国际水平接轨,推出的LED芯片的产品能够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目前,同方公司已在北京、沈阳、广州、深圳设立四大产品设计中心,并计划两年内完成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三大LED照明光源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年产LED照明光源3000万件和LED电视背光模组500万件,并实现产品的封装,年产值超过50亿元。目前同方的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国际水平,不仅在南通建立了一个制造基地,还建立了一个研发的基地,这个研发基地在中国是投入最大的。

王良海认为,因为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人才和技术依然是国内上游LED产业发展最大的短板,而下游LED产品,也因为价格偏高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产品的应用推广。同方正在尝试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市场推广模式,将LED终端产品推向市场。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成本自然会高一些,但通过采用EMC的模式,大量用在这种商业照明和办公照明上,节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国美电器集团门店经营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刘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全国有1700多家门店,需要更换200万只LED灯,更换费用高达4亿元。但如果采取EMC的模式的话,前期的灯管及施工改造全部由同方负责,他们前期不用花一分钱。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分期付款,把节约下来的电费中的一部分钱,让两个企业去分,刘飞付给工厂采购钱是按照月份和按照年份去推行的,成本支付完毕后项目结束,最终双方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刘飞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他们将和同方合作,陆续将全国1700多家门店的照明全部换成同方的LED灯,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完成大部分店面的这个节能灯具的改造。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LED照明等应用领域的整体规模为1210亿元,整体增长率达到34.44%,是LED产业链增长最快的环节。根据我国去年发布的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自今年10月1日起将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白炽灯将从今年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代现有白炽灯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根据我国《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LED照明产品将占通用照明的30%。王良海表示,今年LED照明的应用与去年相比,成长很快,中国很有可能是除日本以外,全球范围内成长最快的一个区域。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认为,LED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置疑,但是面对LED产业布局不合理、同质化恶性竞争等问题,除了允许市场的自由洗牌,政府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促进LED产业的良性发展。“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重新布局,要整合,要重组。第二,我觉得应该出台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正因为有发展的前景,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从资金的支持上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补贴的方式,就像过去两年家电补贴一样。这样可能会比较快地把这个产业带动起来。”

【半小时观察】:

一个前途无量的节能产品,由于政策扶持,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资本聚集、扩张产能、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在缺乏核心技术的背景下,简单扩张的价格战模式无异于自相残杀。尽管这样的行业洗牌最终也会沙里淘金,优胜劣汰,但是这个过程将对行业带来资源和资本上的双重浪费,更重要的是,在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下,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动性将会大打折扣,这将使这个高科技产业始终深陷仰别人鼻息的危险境地。我们希望LED照明尽快完成行业洗牌,让优质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的准入标准能尽快完成,有制度才能有秩序,有秩序才会有发展。

篇7:加强我国寿险产品市场细分的思考

寿险产品的市场细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市场细分有利于寿险公司发掘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市场细分, 寿险公司能够发现哪类顾客的保险需求还未被满足, 这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就是寿险公司的市场机会;2) 市场细分使得营销策略具有针对性。保险公司有必要进行市场细分, 这主要是因为投保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而保险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市场细分, 才能使资源集中在有效的业务上, 才能使险种策略的运用具有针对性。例如, 按收入划分, 可把我国保险市场的消费者分为富有阶层、富裕阶层、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等。寿险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专门为富裕阶层或贫困阶层开发设计寿险产品。

二、当前加强我国寿险产品市场细分的必要性

(一) 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我国近年来,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寿险公司开展个人寿险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个人寿险产品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要求保险公司进行业务结构调整, 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适应的保险服务。从我国的寿险市场现状来看, 我国寿险产品除少儿险与女性险之外, 很多寿险产品缺乏针对性和个性, 个人寿险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如定期返还型寿险产品曾吸引众多的保户投保, 业务员在推销时可将其作为少儿险介绍, 也可将其作为养老保险的产品, 还可将其作为储蓄性产品, 一个条款适用于所有投保人。

(二) 为增强寿险公司的竞争能力的需要

当前, 寿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寿险公司之间出于竞争的需要, 不仅搞起了价格竞争, 而且还从促销方面下工夫。比如, 有些寿险公司向顾客宣传, 只要在某个时间段内购买某个险种, 就可以获得食用油, 或者一套纪念邮票之类的活动。可结果是, 销售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甚至令顾客反感。寿险产品是一种看不见的非寻求品, 具有非迫切性与相对长期性。大多数投保人在购买人寿保险时都比较理智, 他们要的不是眼前的小利益, 而是长远的利益。

(三) 为促进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

衡量一个国家保险市场发展的程度, 其指标之一就是看保险产品种类的多少。近年来, 虽然保险产品数量较以前有所增加, 但总的来说, 我国保险市场险种少且不均衡, 而就某一保险公司来说, 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支撑业务规模的也不过几个险种。

三、加强我国寿险产品市场细分的思考

(一) 重视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市场细分的基础。虽然目前寿险市场上的顾客需求差异性大, 但在进行市场细分前, 必须弄清潜在顾客对险种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和想法。找出不同类型顾客之间需求的差异性, 同类顾客之间需求的共性, 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 才能确定险种能满足顾客哪些基本需要, 对市场的类型做出认定。

(二) 选择合理的市场细分因素

按地区细分:根据地区因素细分我国寿险市场, 可分为农村市场、城市市场;或分为沿海市场、中部地区市场、西部市场等。之所以可作这样的细分, 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保险消费者的保险意识、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按性别细分:不同性别对寿险的需求不同。人寿保险的费率就是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死亡率 (或生存率) 计算出来的。在我国, 男性的死亡率一般均高于女性, 所以男性购买长期人寿保险的需求较高。女性相对男性而言, 患某些疾病 (如乳腺癌等女性疾病) 的可能性比男性大, 所以对健康保险的需求大于男性。

按年龄细分: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可将寿险市场分为老年人市场、成年人市场、青年人市场、少年儿童市场和婴幼儿市场等。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寿险产品的需求和购买能力的大小是随着年龄而变化的。我国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面临的疾病危险和意外事故危险有较大差别, 他们对寿险险种, 费率以及保险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按收入细分:收入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在寿险市场上, 个人收入的高低也将决定对寿险的消费水平。按收入划分, 可把我国保险市场的消费者分为富有阶层、富裕阶层、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等。根据不同的个人收入层次, 我国寿险公司可开发不同费率, 不同保障水平, 不同功能的险种。

按职业细分:消费者的职业不同, 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及程度不一样, 因此对保险的需求就各有不同。比如, 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演员、待业人员等, 他们对寿险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我国寿险公司可针对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开发设计不同的险种, 提供不同的服务。

按文化程度细分:文化程度不同, 对寿险的购买力与购买行为表现不同。在我国, “没受过正式教育”的人往往都是冲动型和从众型的消费者, 他们受他人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在保险代理人的讲解下, 较易做出投保决定。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往往学习能力和综合消费技能较强, 且往往有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职业, 所以对寿险产品的购买能力要强一些。对于“小学”、“初中”、“高中/技校/中专”文化程度的消费者, 由于学习能力与综合消费能力较差, 且收入偏低, 常常看重眼前利益。

按投保时机细分:这是根据保险消费者提出保险需求、购买保单或得到保障的时机进行分类。例如, 每到旅游旺季,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需求会增加。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 越来越多的人投保各种养老保险、长期寿险以满足自身需要, 这正是我国寿险公司推出与之相适应的寿险产品的好机会。

按追求利益细分:消费者购买寿险的利益追求各不相同。我国消费者对寿险的利益追求总的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追求安全保障型、追求投资效益型、追求时尚型、侧重节俭型。

(三) 满足三个市场细分的条件

可衡量性。这是要求寿险公司按所选择的依据细分市场时, 细分出来的各个细分市场的有关数据资料必须能够加以衡量和推算。如按性别划分寿险市场, 很容易得到不同性别的人数资料。

可进入性。即寿险公司所选择的细分市场是否易于进入, 根据寿险公司目前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技术等资源条件能否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

可盈利性。寿险公司所选择的细分市场有足够的需求与发展潜力, 能保证寿险公司在该细分市场上有利可图。

参考文献

[1]张巍, 吴晓慧.我国人身险市场回顾和2007年展望.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第一、二单元 导学导练下一篇:盘点宝宝春季护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