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质量法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产品质量法的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对产品形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美化与装饰,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美学设计,将技术与形态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充满艺术性的产品。如果我们将产品视为功能的载体,那么其形态就是该产品与功能的中介。

第一篇:关于产品质量法的论文

关于我国产品责任法重构的若干思考

摘要:我国现行产品责任立法应该借鉴外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重构,可从安全注意义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产品责任法;重构;思考

一、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应当借鉴的两种责任方式

尽管我国的产品责任制度经过多次修正和演变,已经相对完善,但应当看到的是,国外一些产品责任承担方式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笔者认为,国外的以下两种产品责任承担方式,我国立法应予以借鉴和吸收。

(一)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

召回也称为收回、回收,是指当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后,制造者有及时将其召回检修的义务。产品召回最初是生产者根据行业惯例实施的自律行为,后来成为一项法律制度。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明确的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例如,我国台湾地区1994年1月公布的《消费者保护法》第十条规定:“企业经营者于有事实足认其提供之商品或者服务有危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之虞者,应即回收商品或停止其服务。但企业经营者所为必要之处理,足以去除其危害者,不在此限。商品或服务有危害消费者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之虞,而未于明显处为警告标示,并负载危险之紧急处理方法者,准用前项规定。”美国每年都有上千起产品召回案件,日本的“三菱帕杰罗”汽车因为设计缺陷被迫全部召回检修。应当指出的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公司通常是主动召回缺陷产品,一则维护公司的信誉,二则避免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遭受如惩罚性赔偿之类的更大损失。专家们在讨论日本公司在涉及缺陷产品召回案件中采取漠视我国消费者的做法时,纷纷指出我国缺乏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2002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曾经制定了汽车产品缺陷的召回制度草案,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下文。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产品召回检修本身也是一种消除危险的行为,它对于生产者来说可以减少未来的损害赔偿可能,更具效益性。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

我国侵权行为法奉行的赔偿原则是损益相当原则,即受害人只能得到与其所受损失相等的赔偿,即恢复原状。由于我国的赔偿标准一直较低,因此不利于生产者从中吸取教训,也缺乏使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压力。“东芝笔记本事件”暴露的一个立法缺陷就是中国缺乏惩罚性的民事赔偿机制,所以日本人不怕中国消费者打官司。在当代社会,最大限度地加大制假售假者的风险成本,对其在经济上重罚,甚至使其濒于破产,或将其逐出市场,已是发达国家惩治这类违法者的一种普遍做法。在我国,法院在产品责任案件中的审判工作是聚焦于个案的赔偿即对事故成本的分派而不是创造一个阻止将来潜在的产品缺陷引发事故的激励机制。有的消费者因燃气罐爆炸造成严重烧伤致残却只获得生产厂家几千元的治疗、营养费。而爆炸一次只赔偿几千元,即使爆炸上千次所付赔偿或罚款的总数也比提高质量花费的钱还少,那么厂家提高质量的压力从何而来呢?针对我国法律规定的罚款额度含混不清、弹性很大、罚款额偏低的弊端,实施惩罚性损害赔偿金是针对伪劣产品的一剂良药。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在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但是,应当看到的是,这里的惩罚性赔偿纯属合同责任,并非侵权责任。我国应当在产品责任中规定惩罚性赔偿,但是美国的巨额赔偿制度也不适宜于我国,因为一项法律制度的运行必须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笔者建议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为受害人实际损失的两倍。当然,适用惩罚性赔偿要有严格的限制,并非对一切产品责任都适用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主要适用于生产者对产品的缺陷存在恶意和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法官在适用惩罚性赔偿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惩罚性赔偿只能作为一种非常的措施,适用于严重的过错。惩罚性赔偿不能被用来矫正计算的不完善或者鼓励诉讼。其次,惩罚性赔偿的水平应当足以抵消加害人从过错中得到的非法利益或者遵守法律时付出的额外成本。”

二、对我国产品责任法的重构设想

产品责任的不统一,导致了司法适用的混乱,构建统一的产品责任法非常必要。笔者认为,我们的产品责任应当有独立的立法,统一适用产品的侵权责任。当然为了避免立法资源的浪费,已有的制度在不同新法抵触时,可以继续适用。

笔者认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注意义务:产品流通中的任何生产者和销售者都负有保障所经营产品对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的注意义务,相当于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责任亦同,与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利益相关人的责任亦同,产品安全注意义务及于产品设计时和产品流通后的明示使用期间。

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对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国家实行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具体范围由国家产品主管部门划定。

产品的概念和范围:结合世界各国和国际公约的规定,考察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第二条的产品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产品:产品是指经过加工的劳动产品,不包括自然产物;产品应不限于有形的物品;产品不应只限于物质产品。笔者认为,产品责任法上的产品是经过加工、制造用于销售的动产。不动产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属于动产。用于销售的水、电、气属于产品。不属于本法所称的产品有:未经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畜产品、渔产品,医用输血血液。

产品缺陷的分类:产品的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1)设计缺陷(designing defect)通常是指某项产品在开发设计阶段,其结构、配方存在对他人人身财产的某种不合理的危险,并且在交付用户时未加改进。(2)制造缺陷(manufacturing defect)是指“产品原材料或者配件存在缺陷或者在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中的某种错误,而导致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判断一项产品是否为制造缺陷,其判断标准是: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的质量检查、工艺流程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3)警示缺陷(warning defect),生产者对于制造的产品存在可能危及使用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时,负有在产品上提出警告和说明的义务,这也是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在产品责任制度中的体现。法官在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时应当考虑通常使用人的合理安全预期;对存在一定风险但对社会有益的不可替代的产品,还应当考虑成本一效益的比较分析是否存在缺陷。

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产品流通中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进口商和在商品上署名表示自己是生产者的,视为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均视为销售者。利益相关者包括产品质量认证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柜台出租人、展览会举办者、营业执照借用者、广告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各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承担相应的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的请求权主体:任何受到缺陷产品损害的法人和自然人,都有权就其人身或者财产受到的损害提起诉讼。受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消费者团体的地位:在涉及人数众多的产品责任诉讼中,消费者可以委托消费者团体作为独立的诉讼主体诉讼,消费者团体可以独立提起产品责任的公益诉讼。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在一定情况下承担过错责任与补充的严格责任;受害人可以选择生产者或销售者起诉,也可以要求二者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竞合:同一项赔偿,在当事人之间既存在合同责任又存在侵权责任时,受害人可以选择合同之诉或者侵权之诉。

责任追偿:属于产品运输者、仓储者责任造成的产品缺陷,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属于零部件供应者、原材料提供者的责任造成的产品责任,生产者和销售商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可以相互追偿,但这不能影响受害人的赔偿请求。

惩罚性赔偿:赔偿范围除适用民法典关于侵权赔偿的原则性规定外,生产者和销售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使用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时,受害人可以要求加倍赔偿实际造成的物质损害。此项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法官在判决惩罚性赔偿时应当考虑安全产品的是否可替代性、法律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是否有明确要求、惩罚性赔偿的社会效益等内容。

产品召回:产品在流入市场后,在产品合理使用期限内,发现存在设计或者制造缺陷,可能造成使用者人身或者财产损害时,生产者应当召回产品并对其进行免费检修。生产者在发现产品的使用说明或警告存在缺陷时,应当及时做出公开补充说明,或建议消费者停止使用。

免责事由: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准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中的免责事由。因用户超出产品的使用范围使用产品造成的损害,亦可免责。销售者享有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因过错责任承担侵权责任时,准用一般侵权法规则的免责事由。

诉讼时效:产品责任侵权诉讼时效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涉外产品责任:适用我国国际私法的规定。

其他:本法未规定的产品责任内容,法官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及各专门的产品安全法律(如《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不能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拒绝对受害人进行救济。

以上是本文对未来产品责任法的立法设想的一个轮廓,并非法律草案,所以并未考虑立法的技术性,但笔者认为,上述构想应是产品责任法所不可或缺的,提出此构想。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讨论。

责任编辑 吕学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付志中

第二篇:关于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对产品形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美化与装饰,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美学设计,将技术与形态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充满艺术性的产品。如果我们将产品视为功能的载体,那么其形态就是该产品与功能的中介。本文通过分析产品形态及其设计美学的相关概念,试图找出产品形态中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产品形态 美学 设计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产品设计作为造物活动中的一种,是具有独特艺术性的。美好的事物总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尽管美并不是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但是就设计的成果来说,产品中包涵美的因素却可以成为评判其优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一个产品形态的本身都是能够表现与传达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是设计者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也是产品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体验的具体再现。就当今的市场形势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项产品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关键是要看产品的形态与设计,只有让产品与消费者或使用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算的上是一件真正成功的产品。因此,在对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的设计者一定要能运用相关的美学原则与方法对产品进行形态的设计,并在此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使用者才能通过形态来选择产品,从而获得产品真正的使用价值。那么,这种美学评价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是如何形成一定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的,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 产品形态

1 概念

形态学最早起源于生物学之中。而在工业设计领域,随着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产品形态被具体的划分为产品之形和产品之态。它主要是指通过设计与制造来满足消费者的相关需求,从而将最终的产品状况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一种形态。

2 产品之形

我们所说的产品之形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形状,其包括产品的整个外观轮廓和内部轮廓,是由具体的轮廓所呈现的形式。产品的外部轮廓主要是指人们视觉可以把握到的边界线,而产品的内部轮廓则是指产品内部的具体结构。这种产品之形是空间状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相对于空间而存在的,它对每个主体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整个审美与评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包装的巧克力,有些品牌厂家还会将巧克力从外包装到其自身都进行创新型的设计,于是就有了心形,长方形,水滴形,圆形等各种的形状、各种样式的巧克力,这能让使用者拥有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的形体完成对使用者的服务性意义。

3 产品之态

所谓的产品之态是指产品给人的整体感觉,它包括产品的外观和神态,其实际上是基于产品之形而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产品之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于具体产品设计中的材质和色彩元素等,二是指产品本身的形体呈现给人的客观状态。我们知道,不同的形体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拿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来举例,木材和石头它们两者因为其材质和构成元素的不同,因此体现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木材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与温馨,而石头传达给使用者的却是一种古朴与神秘。因此,两者适用的领域也就不尽相同。虽然,这种形态元素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但它对于产品的设计美学却起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产品如果拥有良好的形态,那么它就能使得产品的美学因素得到充分体现,在提高审美价值的同时,也能创造经济上的附加值。

4 两者的辨证关系

产品之形与产品之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们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产品设计来说,产品的形态设计是由产品的功能所决定的,其中形是态的表现载体,而态是形体设计的结果,形与态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统一于产品形态之中,共同为产品的功能服务创造出更合理的使用方法与使用价值。

二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

1 仿生设计

在产品形态设计中仿生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将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形态,包括动物,植物等的具体形态归纳概括出抽象的形态,然后用于相关的产品形态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设计者开阔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设计者设计出具有亲和力的产品,从而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我们使用仿生设计可以更容易的体现出产品的语意关系,这在具体的灯饰、工艺产品和儿童用品设计领域应用的十分广泛。

2 灵感启发

我们不管进行什么创作,灵感都是十分重要的创作基础。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中,灵感上的启发能使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发挥想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产品才能丰富多彩。而设计灵感的产生是通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联想得到的,这种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其已经有了认识,所以我们由灵感创造出来的产品形态也就具有了对产品语意的传达功能。

3 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

对于产品的设计是和以往的机械设计不同的,我们不能只考虑到产品自身的结构与功能,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与其相关的美学要素,例如:色彩,结构、人机关系等。只有让产品设计既满足其物质功能,还满足其潜在的精神功能,才能通过产品本身与使用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生理满足与心理满足的完美统一。

三 设计美学

1 概念

在产品的设计领域,我们所说的设计美学是指根据现实的审美需求,以设计领域中的相关内容为主要对象从而研究设计的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以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对设计的美与丑不能仅限于对其本身的含义理解,而是要将其引起的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一与协调。通常来说,设计美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产品的美学

设计产品的美学具体来说包括设计产品美的性质,美的类型与风格以及产品相关的文化意蕴,通过这种多样性的设计,我们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产品的形式美和创造美,从而提升设计美的境界。

(2)设计过程的美学

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想要包涵美学的思想,那么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的整个开发、生产过程中,必须体现自己的修养、审美观念、创新思维以及审美趣味,将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充分的融入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

(3)产品消费的美学

众所周知,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理想化的产品推向市场,从而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一个产品想要站稳市场,就必须迎合产品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以带动消费为目的,充分考虑到产品消费的个人心理、文化背景以及反馈信息等。

2 设计美学的架构基础

设计美学的架构基础是由CraigVogel教授与Jonathan Cagan教授联合创立的,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这本书中对其形式定位图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显示了在相同领域不同产品中其技术和形式在坐标系中的详细定位。我们通过他们在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不同方位,就能够得出市场的定位以及相关的驱动因素。因此,只有技术含量高,形式状态好的产品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站稳市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但对自身的境况十分了解,还会对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他们所寻求的是丰富完整的,并且能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的生活产品,这样一来,形式与技术就成为了在产品设计中和对产品进行评价时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其与设计的美学理念相融合,以此来作为衡量产品设计的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3 设计美学的具体阐述

上文中我们已提到,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类造物。而我们的产品设计却是在现代大工业的相关背景下充分结合美的规律进行的一种创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技术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所谓的设计美就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它带给人们强烈的情感体验。设计美学相关体系的建立,为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探求新的技术与形式提供了具体的标准,使产品能充分表达感情与情境的诉求,在使用过程中也能让消费者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的真实体验。

(1)技术美

产品的技术美是指产品在其核心功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产品的使用功能上,还体现在产品的材料和整个的加工工艺上。产品的技术美是侧重理性层面来进行考量的,虽然在当今社会,产品的技术与质量并不是对其惟一的评价标准,但它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我们把握好产品的技术美,才能让设计师在设计中进行理智的思考和推理。

(2)形式美

产品形式美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通常我们说的形式美是指产品的相关属性、颜色、形状、线条以及声音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例如,我们在购物的时候,看到一些有创意的产品,像小兔子造型的起夜灯,青花瓷的钥匙扣还有像灭火器一样的打火机,这些产品在外形上都是很有特色的,其最终会因这样独特的形式美而占领市场。因此,我们将这种形式美定义为能够将美感与产品充分结合起来的艺术造型,其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所呈现出来的相关特性是侧重于感性和灵感上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产品的体验美是指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关系。其合理完善的使用功能,良好的外观质量和丰富的外观形态能够传达出相关的表情和情感,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带去一种美妙的情感体验。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8世纪的时候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新名词,当时他将其定义为感官上的满足或者感觉上的愉悦,而艺术作品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这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感官上的体验。我们这里所说的产品的体验美指的是产品本身在技术上以及形式美学规律方面的综合运用,是对消费者心理和生理情感的一种提升和挖掘。产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功能效用和产品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探究,使人们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体验,从而达到某种认同,产生某种共鸣。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产品上的追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和使用者不仅仅追求产品的质量与服务,还追求感情上与情境上的诉求。例如,市场上所销售的精油和护肤产品,其只有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才能最终实现其生存和发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产品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其自身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我们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来对产品进行形态上的美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将产品的各项功能和其独特的美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联系社会的实际,结合产品设计美学的相关准则,对其进行综合的考量。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设计者只有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吴明、卢纯福、张露芳:《产品形态设计分析与应用》,《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2007年版。

[2] 熊兴福、曲敏、张峰:《论产品设计中的形态创意》,《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2005年版。

[3] 贾京生:《“尚象”——中国传统图形设计思想的价值》,《“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版。

[4] 关瑾:《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产品形态与历史》,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 王勇、阮金彪:《模型制作中产品形态与功能协调关系的研究》,《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2004年版。

[6] 黄雪飞:《从创意产业热看文化与设计》,《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2007年版。

作者简介:

赵迪,男,1978—,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赵凡,男,1976—,天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赵迪 赵凡

第三篇:关于产品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聪明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好,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则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甚至实现创新、改造社会。思维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为例,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消除学生固有的思维,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分析问题,采用独特的想法设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思维能力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中的作用,指出产品设计中思维能力的类型,进而研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思维能力;培养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5-0111-02

人类进行任何活动,都不能盲目行事,而要缜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其解决问题的结果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当然,良好的思维可以帮助人们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甚至收到超乎寻常的业绩,如果学生拥有这种思维能力,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要设计出能够吸引大众的产品外观,必须具备创意思想,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其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产品的现代化设计可以说是企业运营发展的“灵魂”,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打败同行,才能稳稳当当地立足于国际市场,而消费者看到的产品都是设计出来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产品,以灵活思维方法为引线,力争提出最前沿、最新颖的设计方案,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助力企业生产出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品。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产品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为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1 思维能力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思维是人的大脑特有的属性,所有思维都并非是积极向上的,也不是都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价值。一般来说,只有能够更新人们的思考方式、改变人们固有思维模式的思维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思维可以大大挖掘出人们的智力潜能,促使他们采取最佳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实际上,思维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学校培养学生自身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开发学生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创造力。首先,培养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打开学生的产品设计思路,展开其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想法都吐出来,以积极的心态设计产品外观形象,从而增强设计技能,符合现代工业设计人才的标准;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习产品设计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意象,促使他们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产品设计思维的目标,真正地将设计思维出来的结果应用于实践。不管怎么讲,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产品设计质量的提升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学校一定要加大产品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优质产品的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2 产品设计中思维能力的类型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思维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共同作用于设计人员创造力的激发,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造型,令其美观宜人。大体上讲,这些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一是形象思维,即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为参考,采取直观的方式、感性的方式、想象的方式等对进行加工,然后提取有助于产品外观设计美观的有效信息,并以此产生概念,它更加倾向于产品表面形态和感性意向的表达,贴近艺术想象规律;二是发散思维,即在对某一种事物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进行思考,它倾向于获得多元化的思维结果,有助于捕捉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丰富的记忆内容,帮助产品设计人员找到创新点;三是水平思维,即与逻辑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主要是产品设计人员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向思考问题,水平思维则恰恰相反,它倾向于寻找事物的不同方向,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非逻辑的;四是逆向思维,即完全反向于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甚至颠倒正常思维的因果关系,拟从对立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概念推导,以便获得独特的设计效果或者与常态设计不同的设计效果,这种逆向思维表面上似乎颠倒黑白,实际上实现了产品设计人员对自然法则和事物规律认识的升华,兼具超常的智慧和创意思维的更高境界;五是直觉思维,即它是设计人员以自我意识、个人经验、直接感受为出发点,对现有事物进行思考,同时借助自己的灵感、领悟能力、预测水平进行推断,从而得出一定的设计结论,集中体现了设计人员的主观精神和强大的意志。不难看出,产品设计人员的思维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极具特色,可以说五种思维能力各显神通,只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都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实现最佳的产品造型,成为消费者所追求的时尚物品。

3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训练学生的“积累”习惯

对产品外观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一种文化创意的能力,这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有助于把握灵感,有效设计产品。当然,灵感的出现频率及灵感的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知识量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帮助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分析问题,不断为产品设计方案提供有效线索。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记录所收集的资料,且要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如果条件允许,像考察地址固定,可以采用“速写本”将考察中的自我感受写出来,务必做到“图文并茂”。其次,如果考察地点众多,可以要求学生拍照存档,同时要鼓励学生深入体会经历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趣闻趣事,最后进行素材提炼。当然,进行产品设计实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灵感突现时的想法进行记录,由于每一笔灵感所引发的想法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开发,所以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应当坚持做笔记,不断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从而将平时积累的“众多信息”灵活地应用于正式的产品設计之中,增强产品设计思维能力。

3.2 “发散思维”的训练

现代社会,社会需要的是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出色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更需要如此,这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即产品设计教学中指定一些文化表现形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他们对此文化表现形式进行联想,并说出想象到的一切事物。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词语,如“四羊方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也可以是某个场景或情绪状态,像“高兴”、“痛苦”等主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及其想象,对所看到的词进行联系。在对这些主题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创意”,以个人独具特色的想法进行设计,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几个学生在一起探讨自己的设计想法,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以训练其“发展思维”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能力。

3.3 “抽象思维”的训练

关于“抽象思维”,它也是人们常说的“逻辑思维”,即以实际事物的共同属性作为基本的思维形式,并以此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反映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抽象思维是学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最为惯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加强“抽象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从产品中提取最适合本产品设计主题的文化元素。一旦获得最佳的文化元素,学生就会开启自己丰富的思维想象力,采用极为巧妙的方式,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令产品尽放光彩、魅力无穷。

作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需要重视该环节的知识传授,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比女口:指定一个文化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捕捉,以便发现其特点或结构,有效把握其典型特征,同时挖掘其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变化规律和天然属性,综合提炼,反复思考,最终获取“形神兼备”的文化元素,为形象逼真的产品设计造型提供素材支持。

3.4 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拓展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从两方面做起。其一,对于“思维的广度”来讲,它主要表现为思维数量上的增多,比如:可供考虑事物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个问题得出许多种讨论结果等等。从其思维结果来观察,数量的增多也有好处,它要以引起质量上的优化,可供产品设计择优选择的范围就越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产生最优的创意。其二,对于“思维的深度”来讲,它主要体现着思维的深刻性,即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将“具体事物”延伸到“抽象事物”,从事物的“现状”思考其“发展过程”等。如果思维被拓展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就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速度和精度,讲究产品设计的时效性,确保产品设计判断的精确性,即努力做到“精確观察”、“精确记忆”、“精确判断”等严谨的设计态度。不难看出,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设计思维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重要环节,较强的思维能力才会促使学生走向创新思维,从而高效、精确地把握设计方案,设计出更加精美的产品外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下,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理念也要与时倶进,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追求设计本质特性,不断挖掘自身的设计潜力。作为教师,必须确保设计教育理念与内容都要与时代文化接轨,以崭新的教学姿态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能力,以最强大的思维想象力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视野,这也是产品设计教学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放眼于行业动态,依据现代企业对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以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对产品设计知识的综合化与系统化,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深厚的专业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现代工业产品打造一批思维能力较强的设计精英。

参考文献

[1] 许或青.创造思维与新产品开发[J].科技与管理,2001,⑵:29-31.

[2] 磨炼.创意结合实作,作品结合展示——谈<设计创意>课程教学[J].装饰,2013,(5).

[3] 汪鑫,廖敏.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⑶.

[4] 朱雷鸣.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2008,⑶.

[5] 吴彪.论基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手绘课程教学改革[J].装饰,2009,⑴.

[6] 韩君.引入文化创意课题的设计教育实践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3):109-110.

作者:陆军

上一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关于就业与创业的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