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市场化背景下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

2024-05-08

关于破解市场化背景下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精选3篇)

篇1:关于破解市场化背景下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

关于破解市场化背景下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

发表日期:2011年1月7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牟成文本页

面已被访问 43 次

[内容提要]村庄原子化是指由于村庄的有机关联缺失而导致村庄处于一盘散沙的状况。这是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村庄原子化会造成村民组织观念涣散,制约农村社会的未来发展,对此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和反哺农业,重塑村庄的精神内聚力,建立和完善村民利益的表达和维护机制,发展各类农业行业协会或者合作组织。

[关键词]市场化村庄原子化

一、村庄原子化问题的特征分析

市场化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导致农民过多地关心自有土地的经营状况,从而减少对集体利益的关注。由于以前集体利益是连接村民交往关系的有机纽带,因此,当村民减少对以前集体利益的关注时,维系村民之间有机关系的纽带对村民的影响必然变弱。当这种影响弱化到一定程度时,村庄原子化问题就呈现出来。村庄原子化问题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益主义逐渐成为村民的主要价值观念。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们对“最本己”的关心往往是对“最上手”的、最容易“映入眼帘”的、最容易“来照面”的东西的关注。①市场化后,自有土地就是农民“最上手”的、最容易“映入眼帘”的、最容易“来照面”的现实存在,这样一来,对自有土地的关心也就成了农民“最本己”的、“不可逾越的”、“无所旁涉的”关注。在此语境中,利益主义必然会大行其道,并时刻压缩着集体主义的生存空间。这样,村庄在市场化之前所建构的组织性内聚力必然遇到空前困境,甚至面临着被裂解的危局。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强化了利益主义。

第二,村庄社会出现分层。市场化必然带来多元利益主体和格局,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村庄社会的分层。现在,一个村庄基本上会出现这么几种层次:经济能人,如农业专业大户、个体工商大户、私营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等;宗族势力人物;政治身份代表,如各种协会负责人、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中共党员等;社会权威,如曾担任过干部的老者、敢仗义执言者、具有特殊文化资源禀赋者、地方性知识传播者和推广者;普通村民等。②不同层次必然会有不同的利益追求目标和利益趋向,而不同的利益追求目标和利益趋向必然衍生不同的利益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市场化必然伴生社会竞争,而社会竞争必然引致各种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的出现,各种利益矛盾或者冲突的出现又必然会导致村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状况本身又必然会固化村庄的社会分层。

第三,村庄内部各种有机互动缺乏。首先,它表现为村民与村民之间互助关系的淡漠或冷漠。现在,村民之间互助行为的实施仅仅基于“有事”原则,即仅仅限于农忙或婚丧嫁娶等情况下才发生。而平时,出于“主动”原则而进行的彼此关心式交往则很少,在相当一些村庄甚至根本见不到,即使是族属之间也不例外。不仅如此,村民之间的负向互动(即彼此挖墙脚)反而很流行。比如,一些村民看到别人的庄稼比自己的长势好就心理不平衡,出于嫉妒而采取破坏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畸形心理,这些破坏手段常常表现为:砍别人的树苗;毒别人家的家畜和养鱼池中的鱼,甚至残害别人的生命等。其次,它表现为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关系的不协调。由于一些村干部在村民自治中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任并在上任后肆无忌惮地为自己捞好处,所以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感表现得很强烈。这种状况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酵为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再次,它表现为村庄公益或者集体公益的难产。据调查显示,以一种“眼前看不到的利益”作为激励标的来刺激村民对集体公益的兴趣是很难奏效的,因为村民在对集体公益的预期缺乏足够信息支撑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根据路径依赖法则来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的,而在“无知之幕”的时候,村民就只能以不作为作为一种较优行为选择。③这就使得村民的集体行动能力非常有限。笔者最近在湖北省钟祥市B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过程中再次深深感受了这种状况。④

二、村庄原子化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第一,导致村民组织观念涣散。利益主义必然在市场化过程中撕裂村民市场化前所建构起来的集体主义意识,必然导致村民的组织观念向涣散方面演进。在调查中,鄂东A村的支书刘宗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笔者的结论提供了佐证:“1974年,上级号召兴建水库,大队开了一次动员会,小队开了一次动员会,大家就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我当时才初中毕业,便和诸多青年一起投入参加兴建水库的劳动。在兴建水库的过程中,完全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肩挑臂扛,吃在工地,睡在工地,直到工程完工。肩上、手上、脚上不知磨破多少次,我们都不在乎。而现在,即使想在村里修建一条小路,没有外面资金的注入或支持就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尤其是在‘两工’被取消后,村民更是没有任何组织性或集体性的制约。即使是开一次科技知识普及会议,都会有很多村民不到场。”⑤

在鄂中B村,支书王义祥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在我任期内,两次动员村民把连接庙挡水库的沟渠进行整治都难得如愿。”⑥笔者在访问和问卷中发现,90%以上的村民都认同目前村民组织观念涣散的事实并对此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隐忧。

第二,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的未来发展。市场化后,村民对国家政策以及地方性知识的理解基本上只朝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进行,却很难进行双向或多向度的互动。如此一来,“芝麻小的小事”也会演变成“西瓜大的大事”甚至“恶性事件”。的确,市场化的不完善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民的狭隘利益主义观念的成长。这种狭隘的思维模式必然导致村庄发展的内生力量缺乏,使村庄未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村民的多种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时,他们就会通过另外的途径比如到外地打工或者寻找各种发展机会

等来实现,而这些又会使本来就缺乏发展生气、动力和活力的村庄在未来发展上雪上加霜。

第三,严重影响国家意志在农村的践履。

利益主义必然造成村民在理解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或法令中出现褊狭,从而造成政策、规定或法令在应有的效度内失灵。一般说来,村民对国家政策、规定或法令所作的习惯性理解就是基于“我向原则”,即朝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来理解。这种思维模式必然导致国家意志在农村的践履大打折扣。诸多农村调查证实了这种结论。⑦

三、关于破解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

针对目前村庄出现的原子化难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来破解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第一,通过发展适合村庄自身特点的产业来提高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功能,是破解村庄原子化难题的物质性保障和基础。村庄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推进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提高村庄的自我造血功能。具体思路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业单产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可以根据最近出现的“村庄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等特点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发展农民土地入股、租赁、转让等流转时间较长的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方式;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和转移,等等。

第二,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和反哺农业,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是破解村庄原子化难题的制度性保障和基础。市场化背景下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弱质产业,尤其在开放性条件下,其弱质性更为明显。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农业采取了积极的支持和扶助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支持与扶助制度。当前,在我国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农业更是一种脆弱的产业,而且还是一个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行业。长期以来,农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应该是反哺农业的时候了。如何反哺?有些专家提出建议:要完善以《农业法》为基础的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法律制度框架;要充分利用不受限制的“绿箱政策”;建立健全重要的农产品保护制度和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改革农业的宏观管理体制。⑧第三,发展和完善市场化背景下的村庄文化,重塑村庄的精神内聚力,是破解村庄原子化难题的精神性保障和基础。目前,由于利益主义的肆虐,村民自身眼界必然为利益主义所局限,这样,村民缺乏一种关照全局的“大视野”就成为一种必然。在此语境中,村民的市场观念必然会变得更加狭隘。因此,发展和完善村庄文化,重塑村庄的精神内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适应新形势的、能满足村民有效需求的文化养料来建构村民的精神家园,并以此为契机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建议定期派一些理论工作者到农村去与村民接触,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及其所思所想,又可以及时把国家意志落实到广大的村民之中去。还可以派一些文艺工作者把一些好作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到农村去,让村民的精神时刻保持健康向上,从而远离枯萎和“荒漠化”。(2)在马克思主义的“大

众化”和“生活化”上多下功夫。现在不少村民为什么愿意信仰宗教而不信奉马克思主义?根据笔者的调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农村精神生活或文化生活非常贫乏,不少村民的精神的确有迈向枯萎的趋势;其二是在一些村民看来,宗教能走进他们的精神生活并能“生活化”;其三是作为一种“大众化”和“生活化”的马克思主义未能在村庄里、在村民中与时俱进。现在,很多村民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斗争哲学”。基于此,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以及推广上多花时间,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只有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才可以“大众化”和“生活化”。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向“大众化”和“生活化”的时候,它才能真正成为村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这时,适合新形势的集体主义在村庄的生长就不再是一件难事。(3)加强党组织、村委会、村干部的自身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学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党员干部的形象问题诸如腐败问题、干群关系问题等一直是村民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⑨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村民进行价值、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大量的农村调查也表明,党组织、村干部自身形象的好坏比一大箩筐的说教都管用。

第四,完善和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建立和完善村民利益的表达和维护机制,是破解村庄原子化难题的社会性保障和基础。农村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性保障。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相比于城市是十分有限的。在新形势下,国家应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将农村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投资的“母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城乡一体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现在农民的利益表达和维护机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政协制度、人民信访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农民广泛参与政治、了解情况提供了诸多方便。但是应该看到,农民通过制度性的政治参与进行利益表达的事例仍是非常有限的。对此,有专家建议:要改革现有制度架构中的信访制度;加强大众媒体在农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加强农民“专门利益”表达的组织建设等。除此以外,笔者还以为,地方政府或者干部要经常主动下村庄、下农户去倾听村民的呼声,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与村民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五,发展各类农业行业协会或者合作组织,是破解村庄原子化难题的组织性保障和基础。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化经营是一个主要趋势。产业化经营要求把农户家庭、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等组合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高效农业模式。同时,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还需要有发达的物流体系相匹配。这样,农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就必然成为一种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这种模式还可以将集散与配送、批发与零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大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注释:

①[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8页。

②李小平等《村民分化与村民自治》,载于《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1期。

③⑤参见牟成文2005年的《调查笔记》。

④⑥参见牟成文2008年的《新农村建设日记》。

⑦参见牟成文的2003年、2004年、2005年的《调查笔记》和2008年的《新农村建设日记》。

⑧李景波、胡胜德《二元体制结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载于《学术交流》2008年第6期。⑨夏振坤、冯桂林《农村社会热点:类型、特征与态势》,载于《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5期。

篇2:关于破解大学生厌学难题的思考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而学习, 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是大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要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主动性, 应该:

1. 弄清所学专业的历史, 感悟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

例如, 汽车专业的学生就应该知道第一辆汽车和卡尔·本茨等汽车发展史。懂得专业发展的相关历史, 往往可以激起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了解本专业的佼佼者, 从他们身上学习专业精神。

要了解本校乃至全国自己所学的这个专业的“前辈们”有哪些“高手”, 他们现在在哪儿高就, 在岗位上有什么成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前辈中的佼佼者的榜样作用, 能让大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焕发学习热情。

3.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中感受就业压力, 从而把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大学生应该一进大学就要着手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活, 明白就业方向、就业前景和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大学生才会热爱学习, 主动学习。

二、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恰当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让大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大学生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 以减少学习阻力, 增强学习实效。

1. 制定学习计划。

大学生学习主要靠自觉, 是以自主学习为主。每个学期大学生都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并严格执行计划。计划要具体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制定计划后, 要认真执行计划, 实时检查计划, 从而使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2. 有针对性地听课、记笔记。

上课是老师“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学生要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问题, 跟老师形成互动, 同时应有针对性地作笔记。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上课作笔记不仅可以防止自己开小差, 而且对重温知识、梳理知识大有好处。尤其是对预习中碰到的疑难和老师补充的新内容, 更要认真听老师分析讲解, 作好笔记。

3. 善于复习。

哲学家狄慈根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既能巩固旧知识, 又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只有通过复习, 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才能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在复习时, 要根据每门课的特征, 构建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图, 抓出重点, 梳理脉络。

4. 置办疑难本。

疑难本可以记录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科难题, 有利于把不懂的变为懂的, 把难的变成易的, 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不懂的知识一定要把它及时记录在疑难本上, 经常翻出来看一看, 做一做。这样, 慢慢地, 它就成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不懂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疑难本也有助于考前复习, 避免“大海捞针”。相反, 不懂的知识越多, 就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5. 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学习中, 要多动脑, 善于质疑, 多问为什么, 多问老师和同学。尤其是自己有疑难的地方, 要利用课余时间讨教, 不给下一步学习留阻碍。这样, 脑子越用越灵活, 疑难会迎刃而解。

6. 积极参加实习和实践。

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再有才华的学生, 不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 不利用机会多动手操作, 就难以学到真本事。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 更把把动手操作放在第一位。要积极主动,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相信自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决不能只“临渊慕鱼”, 却不“退而结网”。

三、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1. 吃苦与勤奋。

古语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 “天道酬勤”, 由此可见, 勤奋在学习中是何等重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播种什么就收割什么。大学生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 没有文化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 就更应该刻苦学习了。很多同学天资并不很好, 但由于特别勤奋, 肯用功, 在学习上兢兢业业, 不怕吃苦, 最终能够出类拔萃。

2. 毅力和耐心。

在学习上学生会遇到种种挫折, 这就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风雨不摧的耐心。学习上的竞争与其说是智力的竞争还不如说是意志力的竞争。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没有捷径可走, 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如果幻想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学习上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 尤其是遇到疑难问题时, 更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恒心。

3. 专注与细心。

“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学习上不静下心来就不可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居里夫人正是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的专注品质, 学习时要心无旁骛, 排除外界的干扰。还有就是要细心, 特别是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 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与粗心, 轻则要出错, 重则要惹祸。

4. 归因与反思。

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学习上的客观归因, 尽量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因素, 即努力不够,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树立后续学习一定要成功的愿望。同时, 大学生要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扎实, 找出自身的不足, 积极改进, 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3:关于破解市场化背景下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

一、围绕“三个基点”, 破解“融合性不好”的难题, 变两张皮为一体化

反腐倡廉教育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在推动企业发展、促进员工成长的全局中思考问题, 谋划工作, 指导实际, 克服“两张皮”、“溜边站”等弊病, 形成上下一盘棋、干群一条心的生动局面, 共筑遵章守纪、廉洁从业的思想防线。

围绕企业管理所需, 找准根本点。反腐倡廉教育是企业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发展的生产力。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始终贯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 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一方面, 要围绕企业管理的薄弱部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立足防范、关口前移, 抓好预防教育, 早发现、早警觉,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念头, 有效地把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 要在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指导思想下, 超前考虑, 未雨绸缪, 进一步细化完善生产经营、干部人事、行政审批等各项制度, 形成思想认识、决策执行、监督检查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我们在实施供用电管理业务监督工作中, 精心挑选108 名业务监督员, 组织他们进行党规党纪、业务监督等学习培训, 锻炼他们技术精、作风好、责任心强, 有效地堵塞了3 个重点环节和5 个监控点上的管理漏洞, 提升了供用电管理水平。

围绕惩防体系所含, 找准关键点。惩防体系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 包含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两个相互统一的内容, 涉及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方方面面。惩治是治本和预防的基础。只有惩治有力, 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但是惩治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使干部职工不想犯、不犯事、少犯事才是根本目的。应该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具有的思想引导、激励人心、规范行为的重要作用, 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 使惩治腐败和预防教育工作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供电管理处紧密结合实际, 坚持一手抓思想教育, 一手抓制度监督, 健全实施细则、任务分工方案, 使惩防体系建设呈现出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围绕职工群众所急, 找准共鸣点。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始终坚持以职工呼声为依据, 以职工所期盼为方向, 把反腐倡廉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职工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敏感问题上。通过教育引导,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本领, 在做好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同时, 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群众, 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通过教育引导, 强化敬畏意识, 坦然面对权力、名利和地位, 常怀感恩之心, 常留感恩之意, 常存感恩之情, 不为私心所扰, 不为人情所困, 荣誉面前不争功, 困难面前显身手, 始终做到谨慎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通过教育引导, 强化公开意识, 运用网站、厂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 定期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奖金分配、职称评审、干部任免等问题, 做到以教育促公开, 以公开促清廉。

二、强化“三个教育”, 破解“针对性不强”的难题, 变单一化为多层次

由于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岗位的不同, 企业职工在思想认识和行动执行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 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不能搞“一锅烩”、“一刀切”, 要因人施教, 分层引导, 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示范教育, 弘扬“红色”正气。“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风形象的好坏, 是反腐倡廉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坚定信念, 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深化党纪条规教育, 通过学习各种党纪条规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 坚决执行党的各项纪律, 自觉规范从业行为。要深化廉洁自律教育, 通过读书思廉、承诺促廉、述职评廉等多种方式, 促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七项要求”,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做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的好干部。

强化重点岗位人员警示教育, 远离“黄色”禁区。管人、财、物等重点岗位人员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对象。要充分运用违纪违法案例, 通过邀请公检法反腐专家授课、组织干部实地参观监狱、撰写案例心得体会等形式, 加强警示教育, 警钟长鸣, 防范在先, 引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增强自我免疫和约束能力, 清清白白干事, 干干净净做人。2011 年, 我们结合身边实际案例, 开展了“警示与启示”大讨论活动, “用身边的事, 教育身边的人。”活动由下至上层层开展, 首先以66 个基层站 (队) 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讨论, 然后21 个科级单位组织站 (队) 长、党支部书记开展讨论, 管理处机关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讨论。管理处领导班子带队参加分管单位 (部门) 会议, 听取讨论, 讲解形势, 提出要求。通过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榜样就在眼前、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成败就在手中”, 突出了教育的感染性和实效性。

强化普通职工群众主题教育, 引领“绿色”人生。职工群众是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军, 是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对象。要根据某一时期工作任务的要求和职工的思想状况, 确定一个主题、集中一段时间、采取多种全体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 切实解决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促进全员遵纪守法、廉洁从业、阳光人生。针对所辖单位点多、线长、面广, 职工队伍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 供电管理处坚持把开展反腐倡廉形势任务、法制集中学习等主题教育与“一文一武”活动相结合, 做到有方案、有动员、有措施、有总结、有整改, 不断强化员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提升廉洁高效的业务素质, 培养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 营造风清气顺的工作氛围。

三、把握“三个关系”, 破解“长效性不足”的难题, 变软任务为硬约束

反腐倡廉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工作, 涉及层面多、工作任务重、落实难度大。要采用科学辩证的观点、现代管理的方法, 统筹把握, 持续推进, 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做到“软功硬做、虚功实做”, 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把握“统”和“分”的关系, 目标务实。要求“统一”是任务“分解”的前提, 能最大限度地明确目标, 提高效率。任务“分解”是落实要求“统一”的必须,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明确“统”的目标要求。要从大局上、整体上进行统筹部署, 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以及落实任务的检查考核方法,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职工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制定“分”的目标标准。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 抓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细化为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不同环节的具体要求, 并分解到具体部门, 落实到具体人员, 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有责任的良性机制。

把握“内”和“外”的关系, 措施扎实。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处理好发挥纪检自身力量和凝聚外部整体合力的关系。要“内”挖潜力。纪检监察部门要针对工作实际,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骨干力量, 突出自身特色, 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 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当好主力军、吹响冲锋号、打好主动仗。要积极谋划, 理顺思路, 做好参谋、当好助手。要“外”聚合力。坚持加强协调, 统筹部署, 主动整合思想宣传、组织人事、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的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 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到企业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中, 纳入到组织人事部门对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工作中, 纳入到安全生产的项目招投标、材料发放等工作中, 纳入到企业的内控制度、业务监督工作中, 真正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宣教”局面。

把握“老”和“新”的关系, 效果求实。“老”是“传统”, 是“新”的基础。“新”是“创新”, 是“老”的发展。反腐倡廉教育要认真总结和充分运用已有成功经验, 积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体现时代气息。要坚持“传统”, 继续运用专题党课、报告会、文艺演出、“家庭助廉”等一些传统教育形式, 把节欲守操、廉洁清白作为重要内容, 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 让廉洁从业意识进班子、进基层、进班组、进家庭。要勇于“创新”, 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现代传媒的理念和方法, 采用专题通讯、幻灯片、电视教育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先进教育形式, 构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构建“四位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 做到报刊上有文字, 广播上有声音, 电视里有影像, 网络上有图文。

参考文献

[1]张宏.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动新形势下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大同日报, 2011.11.12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下一篇:《银行企业文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