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2024-05-04

生物信息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生物信息学复习总结

1.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历史。

A.20世纪50年代,生物信息学开始孕育。B.20世纪60年代,生物分子信息在概念上将计算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联系起来。C.20世纪70年代,生物信息学的真正开端。D.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序列比较方法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E.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一批生物信息服务机构和生物信息数据库。F.20世纪90年代后,HGP促进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

2.生物信息学主要研究内容。(1)生物分子数据的收集与管理;(2)数据库搜索及序列比较 ;(3)基因组序列分析;(4)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5)蛋白质结构预测。

3.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i)ą螺旋 ;(ii)ß折叠 –平行折叠 反平行折叠 ;(iv)无规卷曲-没有确定规律性的肽链构象,但仍然是紧密有序的稳定结构。(v)无序结构。(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在二级结构基础上的肽链再折叠形成的构象。

4.一二级数据库(怎样查?)

一级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来源于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只经过简单的归类整理和注释

二级数据库----对原始生物分子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的结果,是在一级数据库、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

5.国际上权威的核酸序列数据库(1)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EMBL。(2)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GeneBank。(3)日本遗传研究所的DDBJ。

6为什么要对protein进行预测?

寻找一种从蛋白质的氨基酸线性序列到蛋白质所有原子三维坐标的一种映射。

7.蛋白质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思路:a. 通过相似序列的数据库比对确定功能:具有相似性序列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b. 确定序列特性:疏水性、跨膜螺旋等:许多功能可直接从蛋白质序列预测出来。c. 通过序列模体数据库等的比对确定功能:蛋白质不同区段的进化速率不同,蛋白质的一些部分必须保持一定的残基模式以保持蛋白质的功能,通过确定这些保守区域,有可能为蛋白质功能提供线索。

蛋白质结构预测主要有两大类方法:(1).理论分析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如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计算)进行结构预测。(2)统计的方法: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序列到结构的映射模型,进而对未知结构的蛋白质根据映射模型直接从氨基酸序列结构。包括:a.经验性方法b.结构规律提取方法c.同源模型化方法

8、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数据对象主要有哪几种?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其研究重点主要落实在核酸和蛋白质两个方面,包括它们的序列、结构和功能。生物信息学以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作为出发点,破译遗传语言,认识遗传信息的组织规律,辨别隐藏在DNA序列中的基因,掌握基因调控信息,对蛋白质空间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依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药物分子设计。

9、掌握蛋白质结构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

(1)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意义重大,分析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其关系是蛋白质组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蛋白质结构,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作用,了解蛋白质如何行使其生物功能,认识蛋白质与蛋白质(或其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无论是对于生物学还是对于医学和药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未知功能或者新发现的蛋白质分子,通过结构分析,可以进行功能注释,指导设计进行功能确认的生物学实验。通过分析蛋白质的结构,确认功能单位或者结构域,可以为遗传操作提供目标,为设计新的蛋白质或改造已有蛋白质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新的药物分子设计提供合理的靶分子结构

篇2: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为搞好我区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宣传工作,局领导非常重视,就该项工作专门对森防站进行安排部署,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宣传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并将森防信息宣传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森防站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而为顺利完成全年的森防信息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报道、成效显著。

篇3: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刍议

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通过其生长、蜕变、生产、繁殖在质量或数量上发生变化, 即具有生物转化功能。正是这种转化功能使生物资产能够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产生未来经济收益 (如家畜产蛋和肉、森林产木材、果树产果实等) , 引起其价值的增加 (或减少) 。尽管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企业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却是他们共同关注的基本信息。从事动物饲养或植物种植的农业企业是通过农业活动来实现盈利的, 而获取盈利有赖于动植物的增值及其较低的耗费, 因此, 实现动植物增值最大化是农业企业的重要生产经营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农业企业动植物增值及其与之相配比的费用情况, 以据此做出预测和决策。

2. 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公司财务报表内披露随意性较大

我们统计了国内28家拥有林木类生物资产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 先将统计情况如表1所列示。

从表1我们统计的情况可以看出, 28家拥有林木类生物资产的上市公司, 只有一家公司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一家公司对公益性生物资产在报表中进行了披露, 各占总公司数的3.6%, 生产性生物资产披露的也仅仅8家, 披露比例28.6%。对生物资产表内披露不充分、随意性大, 进而导致上市公司信息缺失, 同类上市公司信息不可比、不相关, 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判断。

2.2 公司报表及附注中生物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

企业准则要求生物资产性公司的报表及附注中需要对以下进行披露:

第一, 在财务说明书中说明有关生物资产情况:1) 生物资产的类别以及各类生物资产的实物数量和账面价值;2) 自然条件, 如气候、病虫害和其它自然灾害对生物资产的影响情况;3) 生物资产大规模更新, 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进步引起的生物资产更新;4) 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式和实物数量。

第二, 在会计报表上对生物资产的列示和披露:1) 在资产负债表上要单独列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编制生物资产明细表, 反映各类生物资产在会计报告期内数量、价值的变化情况;2) 在损益表中反映生物资产收益对企业总的经营成果形成的影响;3) 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生物资产的形成、经营以及处置过程中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第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信息披露:1) 附注披露。这里的附注披露具体是必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 主要包括: (1) 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累计金额, 以及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2) 用于担保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3) 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2) 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一般不要求严格符合会计准则的约束, 但是对于生物资产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生物转化和自然增值能力, 还应该就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变动情况编制变动表和生物资产自然增值变动表, 以反映企业报告期生物资产自然增值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目前, 企业的财务报表对生物资产的披露不够充分, 没有按照准则要求详尽的披露, 致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无法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 影响其决策。

除此之外, 还存在公司披露生物资产核算办法比较混乱, 对林木类生物资产资本化和费用化披露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3. 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加强的探究

3.1 增加生物资产分类标准的信息

生物资产的类别不同, 则经济属性和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就会存在差异。因此, 在财务报告中增加生物资产分类标准的信息, 可以增加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质量。

3.2 充实生物资产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

目前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 笔者认为, 还应增加生物资产确认计量、有关收益确认计量、减值准备计提等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内容。

3.3 增加生物资产收益的信息

因为生物资产的自然增值信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至关重要的, 增加该信息的披露可大大提高生物资产信息的有用性。

3.4 细化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信息披露

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 使农业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 加强其风险信息的披露尤为重要。我国的生物资产准则要求企业披露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 但规定不够详细, 应借鉴国外的做法予以进一步细化

3.5 增加政府补助有关的信息

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政府补助的性质和概述;未履行的与政府补助相关联的条件或其他或有事项;预计的政府补助水平的重大减少等。

参考文献

篇4: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生物学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

一、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例如,细胞大小的比较:通过展示图片,红细胞和针尖的比较,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红细胞的大小。因此,在教學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二、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景。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习者进会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基因的突变:展示最近通过基因突变培育出的新作物,使学生意识到基因突变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诱导基因突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作用,对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整合。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

三、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比如:刚刚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制作课件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在课件上,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总感觉会缺少点什么,导致一课时幻灯片的数量多达三十来张,上课时就像放电影,走马观花,没有重点,喧宾夺主,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于是现在备课时会把幻灯片的数量控制在十张之内,精心挑选体现本课重点,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结:

篇5: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从第一天上实用生物信息技术那天起,我开始接触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站等工具,从而对自己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学到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在NCBI中搜索所需要的文献,在uniprot里面搜索蛋白序列,使用MEGA构建系统发生树等等。

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北大学子的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的期末报告,得以与他们交流学习方法与学习心得。十八位同学的课程期末报告各有各的特色,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所选课题或者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从报告中感觉他们对各种工具的熟练程度和对自己课题的熟悉程度都比较深。这也对我们今后做期末报告起了一个方向性和警示性作用。警示性作用是指我们在完成报告的时候,也应做到完善的准备,方向性作用是指北大同学的报告框架。

篇6: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四川大学生物信息学考研复习冲刺经验总结

在漫长的考研长跑比赛中,如果你穿着一双合脚而又便利的跑鞋,那么你注定要比别人跑得轻松、跑得愉快。为了帮助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同学更好地复习,切实地利用好第一轮复习这个考研过程中关键的时间点。下面说说四川大学生物信息学该怎么复习。

初试: 考研中除了需要斗志,还要坚持,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坚持着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坚持着忍受一些不可回避的痛苦或者寂寞等等,只要坚持了,相信天道酬勤。我的考研分为几个阶段,我认为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考研复习整个的计划还是需要思考的,比如要复习几轮,每轮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是需要心中有数的,即使每天的计划有时会更改,但是大的方向需要把握住。

以下主要谈谈专业课的复习,公共课各个学校都是一样,可以广泛参考经验。4到6月第一轮复习,生化我是先找了一本薄的看了一遍并简单做一些习题,主要是一些选择填空,以巩固知识;细胞大体上进行一遍,也是做王金发老师的习题集,主要是小题。同时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做了一些笔记,整理出框架加深印象。7到10进行第二轮复习,由于其中一些事情的影响,放慢了复习进度,其实我觉得暑假7和8月份就可以把第二遍进行完,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本,并进一步做习题,将一些基础性的习题进一步做做,并开始思考一些大题,细胞是王金发老师和翟中和老师的书兼顾,生化这个时候就是简要看一下薄本的,后来就开始看王镜岩的两本厚书,因为对生化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此时看生化会看得很快,而且收获很大;11到1月第三轮复习,做真题并多研究真题整理答案,真题我是用《四川大学计算机基础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的历年真题,对于答案有重点解析,方便理解,当然有人会问,你读生物怎么会看计算机呢?那是因为生物信息学的生物软件需要懂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很麻烦的。然后在真题的基础上再看一遍书,同时完善答案,注重细节,相应的做一些笔记,第三轮的时候看了一些基础生物化学这两本,这两本书重点很突出,都有相应的标记,而且与川大的生化真题是相接轨的,可以对王镜岩的书作一定的补充,同时一部分真题的答案可以在上面找到相关知识。

考研前一个月时我们就要反复的做题和看教材,而且要对自己进行模拟考试,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考,检测自己的实力,也能更快的进入到考试的状态。临近考试,复习方法应当有所调整,不能再继续题海战术,要在记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建议大家使用提纲记忆法,将所学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再把内容填充进去。一来列提纲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点的整合梳理的过程,二来填充的过程是对知识点的又一次强化。同时,考生在记忆时可以记忆关键词,这样减少了记忆的量,使记忆由多变精。

篇7: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课题阶段性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立项工作的扎实展开

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申报课题、撰写实施方案,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多媒体课的开发和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理清了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思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抽象变具体,静态变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宏观物体缩微处理,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难点。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

2、课题实施的稳步推进

利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其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而我们如果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本课题的网络教学实验活动遵循行动研究的要求,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许多学科教师从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开始,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实践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在行动中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和反省,找到问题改进的方法,并进入下一个行动研究过程。在众多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二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1、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共同为教学服务。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坚持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实物性”原则,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服务性,及技术的运用要为学科教学服务,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规律,使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活动的青蛙和一些不断变化的声响来增加动感,这样的课件常常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教师则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下,依赖一些生物 教学软件即兴制作,使课本搬家、挂图搬家、实验搬家,我认为,我们所制作的课件应注重简捷性、实效性和必要性,必须考虑生物教学特点,才能与信息技术形成有效的融合。例如初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毛吸水过程和细胞吸水原理,但它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靠详实的语言、几幅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来进行,很难表达清楚,内容抽象而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假如教学前,我们从网上下载一个“细胞吸水、失水过程”的flash动画和一个“根毛吸水过程”的三维立体动画整合到教学课件中。教学时,大屏幕上的flash动画形象细致地模拟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三维立体动画更是将“根毛吸水过程”表达得清晰有趣。活泼的动画一定会感染学生,一组组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再适时发问:“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根毛细胞是如何吸水的?水分又是如何到达植物体内各部分的?”„„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能激活课堂气氛,大家情绪很快会高涨,纷纷参与到教学中去。创设情景,使原本微观、抽象、看不到、摸不着的生理过程被转化为宏观、形象、有趣的运动过程,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易于掌握,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

2、注重学生实践,通过多边互动,调动积极性,突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的必由之路,但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直接来源,必须亲自观察到生物学现象的演示及亲自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才能将所学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生物学,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和创新的舞台,认知才能深入发展。如在“环境保护”一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环境保护”这一内容,在局域网和因特网中搜寻有关环境污染事件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的信息。很快,学生在网上就会了解到“日本水俣病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和“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的公害事件;还会获得环境保护的文字资料、图片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各 小组可以马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做成幻灯片在网上展示、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辅导和点评。所有的学生都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各有所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利用网络充分交流,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学习的过程也由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观察、探索与思考,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余和双休日,教师可以指导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性筷子的调查及建议》活动。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学生知道,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虽然它们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提醒学生为遏止这一势头发展,恢复和维护应有的森林生态,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家确定详细的调查项目和具体的调查方法,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设计各项调查表,分组实地开展调查。

3、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教学,依靠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等特点,充分体现个人的自主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蒸腾作用”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资源丰富的课件,学生们带着 “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部位在哪里呢?”“为什么气孔能完成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蒸腾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等问题投入学习,每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借助“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植物体内水分蒸腾全过程”等flash和叶的蒸腾作用对照实验,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让每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不明白或不太好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调看所需内容,尽量帮助他们完成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目前学校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在脱落,这对树木有何意义?校园绿化管理最佳模式应是„„。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分层教学,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得到帮助,不以致于越来越差,失去信心,原本的长处,也可以得到发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力得到满足和培养,不以致停留在一般水平上,造成人才浪费,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

4、在课程资源应用中,发挥老师集体智慧,集体合作开发课件。

教学媒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与中介,各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作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音像资料、录像、投影等等,对于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开花结果等不能真实地有规律的展现出来。而我们所制作的课件则能弥补这些不足,但课件的可塑性很大,不同的人在开发课件时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是不同的,且教师教学任务重、技术水平欠缺,因此我们可以发挥教师集体智慧,让教师分工合作,通过校际不断优化形成课件素材库,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服务。

课题研究实绩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昆虫”一节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胡艳秋 《种子的萌发》课件设计

范春英; 《开花和结果》

金保奎;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范春英;

《生物的分类》教学课件

李飞; 《〈人的性别遗传〉教案设计》

胡艳秋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还不够充裕,理论水平还十分有限,我们对许多方面如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心理等的研究还不十分深入,有的还比较肤浅,有的甚至还未涉及。

2网络在史地生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带来的变化我们还只是作了较浅的尝试,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推广。

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4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是一种形式,要注意适时、适量,并非每堂课强求整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取长补短”和“嫁接”,提高教学效率。

5、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容易忽略个别学生,教师应充分面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互动式,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和鼓励,形成以学生探讨为主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

6、课件的操作性、交互性要强,在适当的时候应有适当的操作提示,要能任意地进入各个环节,便于人机交互。使用时要适可而止,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和想象。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虽然存在着很大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功能、交流功能、支架功能和评价功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把教师的生成与学生的生成有效地融合起来。

2、开设一些高质量整合课,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融合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向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转变。

3、把研究性课程与校本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以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为中心的开展网络资源建设,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

4、由点到面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5、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篇8:生物信息工作总结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fics) 是一门集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热点学科, 实质就是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它的内涵目前包含了分子生物大数据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依据分子生物大数据的类型不同, 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对象分布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不同水平层次的数据以及跨层次的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表观遗传修饰等纵向连接。依据学科任务的不同, 生物信息学一方面要组织好生物大数据的储存和获取, 一方面要开发优良的算法和工具软件对生物大数据教学分析, 同时还要利用这些生物大数据和工具来产生新的生物学认识, 为下游的湿实验生物学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近年来, 随着高通量生物大数据检测技术, 如基因芯片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发展, 生物信息学已经在生物、医学、药物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应用等众多领域普及推广了起来。大量的生物数据急迫地需要处理, 相应地产生了对生物信息专门人才的广泛需求。

因此, 《生物信息学》课程也快速地在各院校大学生教学中开展了起来, 甚至在局部高校产生了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伴随着种种问题, 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现就近年来在生物背景的学生中所开展的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实践浅谈一点体会, 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一论述。

二、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 教学内容特点

生物信息学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 需要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高等数学以及计算机编程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讲授。不同学科基础以及不同来源的生物数据反映在教学内容上, 生物信息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它囊括了概率统计、计算机语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生物数据库介绍、序列比对、分子进化分析、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注释与功能分类、基因表达谱分析、蛋白质表达与结构分析、生物分子网络以及计算表观遗传学等众多的内容模块。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 这些内容以基因组测序为主体,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前基因组时代、基因组时代以及后基因组时代 (又称为功能基因组时代)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时间节点标记, 目前的生物信息学已经进入到了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因此, 体现在当前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内容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新”。

(二) 教材的选择

生物信息学教学内容的以上特征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更需要全面衡量考虑。由于对生物信息学知识的大量需求, 目前教材市场上的相关书籍也琳琅满目, 选择余地较大。我们推荐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的Instant Notes Bioinformatics, 由T.Charlie Hodgman等人编写[1]。这本书的教学内容以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主体, 兼顾概率统计、机器学习、代谢组学等数理基础知识和后续功能基因组分析。其中尤以序列比对、打分矩阵、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分析为核心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把庞大的生物信息学体系缩小集中在了序列分析部分, 这样既便于学生系统充分地掌握生物信息学知识, 又兼顾了学科的发展基础和趋势。

另外, 本教材为英文教材, 这适应了生物信息学快速发展的要求, 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到学科前沿气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渠道来源, 我在教学中推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参考书籍。其中, David W.Mount编写的《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和本校陶士珩教授主编的《生物信息学》, 在教学内容以及体系上均和本教材较为相近[2,3]。乔纳森.佩夫斯纳著, 孙之荣主译的《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基因组学》则更侧重功能基因组学的内容[4]。李霞主编的《生物信息学》在内容全面、丰富的同时, 也较为侧重功能基因组学的内容, 同时还强调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热点[5]。

该书使用了彩印版, 同时伴有光盘、习题集以及参考答案, 目前在教材市场上较为受欢迎。最后, 考虑到生物学背景的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相对较为弱势, 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推荐了几本结合生物信息学与编程语言的书籍供同学们课后学习。这些教材包括:A.基于Perl语言的《Beginning Perl for Bioinformatics》、《Mastering Perl for Bioinformatics》;B.基于R语言的《R Programming for Bioinformatics》;C.基于Python语言的《Bioinformatics Programming Using Python》[6,7,8,9]。

(三) 学时和考核方式的设定

生物信息学课程尽管面临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学内容广泛而众多, 但由于大学本科生的学时学分限制, 目前我们的相关教学仅包括32学时的理论学时以及两周的生物信息学实习。为了弥补学时不足的限制, 我们更突出强调了实际表现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中的平时成绩由30%上升到40%, 包括平时表现、随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等。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1. 激发兴趣。

由于所教授的学生为生物学背景, 不少学生均对数学、计算机等数理课程较为恐惧, 缺乏学习兴趣和韧性。这是本课程讲授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为此, 我尝试了多种教学办法进行解决,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去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心理学上讲, 恐惧的形成源于过去失败经历的阴影以及对于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因此, 我在教学中注意突出生物学在生物信息学中的重要地位, 以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成功科学家为例, 破除以往失败经历的阴影。同时, 适当地浓缩教学内容, 降低学生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

(2) 激发学习生物信息学的热情。通过教学的互动, 让学生在互动中消除对生物信息学的陌生感, 熟悉生物信息学, 激起学习的欲望。

(3) 在学习中感受生物信息学发展的脉搏。通过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史, 对比历史上类似的科学发展历程, 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当前的生物信息学在学科史中的定位。

(4) 在实践中感受生物信息学的魅力。比如, 在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讲授中, 同学们可以看到由于数学算法的使用, 原本枯燥无味的序列数据居然能够反映物种和基因的进化历程。通过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的提升。

2. 夯实基础。

生物学背景的学生另外一个特点是数理基础和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学生在生物学理解能力上的优势, 避免进入基础性的数学算法纠缠中。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 作为一个交叉性的学科, 生物信息学的上下游学科链较长,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进入不同的环节。比如, 擅长基础性的算法工具软件开发的同学可以进入上游的理论环节, 擅长生物学理解的同学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进入下游的生物信息应用领域。第三, 在课程设置上, 着重加强生物信息学方向的数理基础课程, 比如生物统计、Linux以及Perl语言等, 改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生物信息学方向的薄弱环节。最后, 向同学们强调, 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才是根本。让同学们意识到, 基础不是问题, 只要提高了学习能力, 持之以恒地去实践, 均能学好本门课程。

3. 紧跟前沿。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前沿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既要恰当地剪裁知识结构和体系, 又要有提供充分的学习锻炼空间。为此, 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双语课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耽误知识的学习, 又能适当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为学生在将来英文环境较普遍的生物信息学领域中的学习研究应用打下扎实基础。同时, 为了更适应将来学生对生物信息的使用环境, 同时也为了降低难度, 我们的双语课程更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以避免简化为英语学习课, 和普通的英文课程内容的重叠。另外, 前沿性很强的生物信息学处处蕴藏着创新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小想法, 我鼓励其大胆投入, 形成研究性论文。

4. 注重实践性。

生物信息学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的教育, 形成用生物信息学去看待生物大数据的思想, 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个具体生物学问题的“小工具”, 又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由于长久以来的教育体制和学习习惯的制约, 同学们的学习重点仍然集中在知识的记忆、考试的应付上面, 缺乏对实际动手能力的正确认识。这给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的教学, 特别是实践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此, 我在教学中着重采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 以往届学生由于其突出的实践能力最后促成了他毕业就业的成功为例, 说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贯穿在课程教学中, 我对学生实验课程的理念是鼓励其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 尽量少干涉, 允许其在实践中犯错误, 在犯错中学习提高。经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实践中的反复雕琢提高, 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三、结语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型热门学科, 其发展与生命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针对《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特别是针对生物背景学生的教学进行了深入集中的研究。

本文认为,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夯实基础,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 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趋势, 这样才能切实做好生物信息学的课程教学工作, 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此满足我国目前该领域对人才的教育需要, 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摘要: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学科, 它主要借助数学思想、计算机实现对生物大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 提取隐藏在生物大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本文阐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背景以及学科定位, 分析了生物学背景的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文章还深入探讨了本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与设计, 为在生物技术专业及其他生物学背景的大学生中讲好本门课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T.Chalie Hodgman AF, David R.Westhead.生物信息学导读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Mount DW (2002)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科学出版社.

[3]陶士珩.生物信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乔纳森.佩夫斯纳.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基因组学[M].孙之荣, 主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5]李霞.生物信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6]Tisdall J (2001) Beginning Perl for Bioinformatics:O'Reilly.

[7]Tisdall J (2003) Mastering Perl for Bioinformatics:O'Reilly.

[8]Gentleman R (2008) R Programming for Bioinformatics:Chapman&Hall/CRC.

上一篇:解码古诗词学生练习下一篇:花若怜优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