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2024-04-27

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共6篇)

篇1: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家庭休闲农场概念及发展类型

家庭休闲农场是一种旅游引导的家庭农场创新模式,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推动特色乡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本文将从专业角度,为您解读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模式及开发运营技术路线。

概念界定——什么是“家庭休闲农场”?

家庭休闲农场依托生态田园般的自然乡村环境,有一定的边界范围,以当地特色大农业资源为基础,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满足都市人群对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现代农业创新经营体制和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一)单个“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者感受、功能差异和“家庭休闲农场主”经营理念的不同,今后“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或者说是“综合型家庭休闲农场”的不同功能区域):

1.生产基地型(区)

作为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作物品种比较单

一、基地规模较大,容易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在有条件的此类“家庭农场”,可通过农产品的“点对点”供应模式,直接与城市居民形成互动,在为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的同时,满足其对高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另外,也可以开展各种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活动,如有机肥料制作、小块土地认种、种苗/仔培育等。

根据不同资源特点,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牧场”、“家庭休闲渔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茶园”、“家庭休闲咖啡园”、“家庭创意粮田”等。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2.设施园艺型(区)

以室内为基地,运用科技静心培育农艺与园艺作物,同时辅以种苗生产过程参观、参与活动。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花园、家庭休闲药园、家庭休闲菜园、家庭休闲浆果园、家庭蘑菇园等。

3.农业景观型(区)

以乡村农业风光为主题,利用独一无二的景观特点,融入地方特色和农耕文化元素,主要开展软性休闲活动。此类型家庭休闲农场通常占地面积大,维护和管理费用高,产品需要不断更新和巧妙设计,但也因其很难复制,极具市场竞争力。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海场、家庭休闲粮田、家庭休闲果园、家庭休闲牧场等。

4.农业体验型(区)

通常休闲农场成功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进行农业体验。体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甚至不用太复杂,如:栽种作物、收获果实、体验农业作业流程、植物迷宫等等,可通过创意将农耕文化和农趣活动深度包装,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设计不同的农业活动和产品,满足城市消费者的好奇心。

任何家庭休闲农场都可以开展农业体验项目,但一定要经过进行精心设计并提供完善的服务。

5.主题创意型(区)

与其它类型家庭休闲农场不同的是,主题创意型不仅需要农业资源作为基础,还要投入和建设相应的主题设施,通常需要与专业的创意公司进行合作管理,吸引消费者回流意愿和兴趣。

可以设计为:家庭牛仔农场、家庭休闲营地、家庭艺术粮田等。

6.休憩休闲型(区)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为压力大、需要放松但又不愿意运动的人群,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运营重点是要保障私密性和品质感。让会员类的消费者将其当成是自己的家或第二住所,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设计自己的用餐环境以及住宿环境。

可以设计为:家庭乡菜园、家庭睡眠空间、家庭茶园、家庭咖啡园、家庭葡萄酒园等。

7.养生基地型(区)

利用特有的资源(温泉、森林、药材等)结合中医或少数民族的独特医术进行健康保健,提供延年益寿的膳食、理疗、环境和服务。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温泉、家庭休闲林场、家庭养生药园等。

(二)区域化发展的“家庭休闲农场”聚集区

单体的“家庭休闲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配套不全、品质不高、产品单一等问题,因此区域化发展的“家庭休闲农场”聚集区必将走上历史舞台。其区域化发展的聚集效应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市场需求引导的自发性聚集;另一种是由政府引导,有组织(企业、合作社、协会)的科学规划开发,“家庭农场主”参与的聚集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形成聚集区,在水平上的结构都会结合较多具有特色的“家庭休闲农场”。在垂直的结构上,都会与大众的交通、旅行社、餐饮业、旅馆业、宣传媒体业、金融业、医疗保健等产业形成策略联盟,以完善“家庭休闲农场”的服务系统。

(有关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相关的更多研究,详见)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旅游地产开发运营顾问

篇2: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5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

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创意乡村旅游产品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从活动的多样性、发展形成过程、开发形式等不同分类方法出发,乡村旅游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本专题根据业内的一些研究以及绿维创景制作项目中的经验,从游客的角度,依据乡村旅游活动类型将乡村旅游分为如下七个类型。

一、观光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观光型乡村旅游以良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主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原始美、天然美,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中

二、休闲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休闲型乡村旅游以乡村风景为背景,以静宁、松散的乡村氛围为依托,提供棋牌、歌舞、观光采风等休闲娱乐活动服务。也有人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器皿工具、房屋建筑、屋内陈设、饮食、服饰、礼仪、节庆活动、婚恋习俗以及民族歌舞和语言等方面的传统特色纳入休闲型乡村旅游中。

三、度假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度假型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游客乘着习习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泉水韵律、望着流星明月,感受“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乡间散步、爬山、滑雪、骑马、划船、漂流等乡村度假健身、娱乐活动也属于这一类型。

四、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主要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相结合,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种花栽树、修剪花草、除草施肥、挖地种菜、采摘瓜果蔬菜、捕鱼捞虾、放养动物、水磨磨米面、水车灌溉、石臼舂米、学做乡村风味小吃、木机织布、手工刺绣、简单农具制作、陶制品制作等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淡雅,体验耕种收获的喜悦,是一种“房归你住,田归你种,牛归你放,鱼归你养,帮你山野安个家”的整体体验方式。还包括花卉食品、花粉食品、野生植物食品、水果食品、特色风味小吃、珍稀禽畜水产佳肴等乡村丰富的土特产品尝。

五、求知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求知型乡村旅游一方面以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为对象,普及农业、农科知识,使他们了解乡村的民风与民俗,如广州市郊和番禺一带的科技农场,沈阳新市民的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它们或是企业投资建成,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是教育系统自行投资建设,作为中小学生农业和自然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以特殊兴趣的人为对象,以考察研究先进农业、特色农业或农业文化、学习农业技艺为主,通过农村留学、参观考察、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文化考察、特色农业考察、农业技术培训、花木栽培装饰培

六、购物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购物型乡村旅游是以洁净新鲜的特色蔬菜瓜果、稀有的珍稀禽畜和名贵水产、美丽花卉、别致的盆景、风味独特的土特产、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古朴雅致的农民书画、设计独特的旅游纪念品为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七、综合型乡村旅游

是指将上述几类乡村旅游集中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有关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策划、规划设计的更多研究,详见)或拨400-068-8099咨询热线在线进行咨询。

篇3: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开心农场是指以人们休闲和旅游为目的, 以农业活动为主要项目, 在近郊租得一定的土地, 亲自劳作, 种植蔬菜或者养殖鱼塘等, 来获取乐趣, 亲近自然并且放松自己得一种现代休闲农业模式[1]。城市里的人平时居住在城市, 他们到农村向农民租用一定土地, 按照自己意愿在租得的地里种植蔬菜等, 若他们没时间, 可让农夫照顾, 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以在空闲时到地里亲自劳作, 包括给蔬菜浇水施肥和摘果实等。目前一般采用会员播种— —农民代为种植——农民和会员共同维护——会员亲自采摘成果的运营模式, 农场主要本着会员轻松劳作、亲近自然、享受果实的原则, 通过土地租金和一些其他相关性服务来获得经济收入。

1.1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典型案例

以上海响水湾的生态园为例[2], 响水湾生态园是上海第一家开心农场。每年每个会员需要支付3280元来获取权益, 农场总收入为45万左右, 其中24万为支付给农民的工资, 加上种子和肥料等费用, 最后利润所剩无几, 且露天种植下, 需要非常劳心费神, 若菜种坏了还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最后实际收入低于传统的大鹏种植收入。

1.2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调查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一般建于大型城市郊区, 主要租用农业耕地;2盈利主要依靠地租和其他相关服务费用;3采用会员制经营手段, 按季承包;4主要消费市场为老年人;5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开心农场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没有统一的产业规范;2交通不便;3农场配套设施不完善;4国际政策限制农村转型的发展;5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6模式单一;7受季节影响大, 土地浪费的现象严重[3]。

2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和思路

2.1突出政府在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兴起, 体现了人们开始转变其生活方式, 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符合城市居民的需要, 但是, 目前我国开心农场缺乏统一的相关政策, 农场规划不合理, 阻碍着开心农场的发展。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开心农场的发展, 将开心农场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

2.2配备相关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

应配备齐全各项服务设施, 包括田间休息室和现摘现做的餐厅等, 为城市居民游玩提供便利,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场收入。同时, 应配备专业的技术种植园, 指导城市居民种植。

2.3发展多种项目形成产业一条龙链接

产业模式单一, 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农场应采用综合性产业模式, 将种植、餐饮和旅游结合起来, 形成当地特色产业链, 发展种植、餐饮、旅游多种项目, 形成产业一条龙链接[4]。

2.4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形成高品位的特色市场

现存的开心农场大部分为露天形式下的农村, 受季节的影响大, 尤其在冬天利用率极低。因此, 应该大力发展温室农场, 将大鹏种植和开心农场结合起来, 让会员能够在大棚内种菜, 降低季节因素对农村使用的限制, 提高了农场土地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 还可以发展温室养鱼等特殊项目, 形成农场特色, 创立特色品牌, 深化农场的发展。

3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观光农业要想获得发展, 必须有其自身的吸引力, 而农场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保持其吸引力的关键, 如果一个农场没有吸引力, 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开心农场的未来发展应以发展特色农场为主, 提高农场档次水平, 形成规范的系统化开心农场模式[5]。同时将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开心农场运中, 使之形成完美的产业链条, 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 为社会提供绿色健康蔬菜水果的同时提供最优质的休闲服务。

4结束语

总的来说,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 结合现代旅游业的高效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突出政府在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配备相关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 发展多种项目形成产业一条龙连接, 加强鼓励, 避免浪费, 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形成高品位的特色市场, 促进开心农场模式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加上人们开始向往回归田园, 促进各种开心农场和开心菜园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各种开心农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现有开心农场模式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甚至许多农场面临倒闭。本文将针对这种现状, 针对性的分析开心农场模式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开心农场模式,现状,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慧明.互动媒体的营销策略初探——以“开心农场”的饮料置入营销广告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26-33+91.

[2]刘媛, 王肖潇, 荣燕玲, 等.“开心农场”模式的休闲农业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4) :33-35.

[3]尹相博, 王冰, 郝梦霞, 等.浅析“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现代化农业, 2013, (5) :39-41.

[4]江秋霞.“开心农场”折射出的当代青年群体心理需求分析[J].现代交际, 2010, (2) :36-37.

篇4:延边探索“家庭农场”模式

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年来出国打工的居民数量庞大。在当地劳务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大量青年劳动力出国打工,导致的农村地区“空心化”比较严重,大量“老少病残”人员留守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格局更加突出。

在这一背景下,延边州从2008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家庭农场”模式。到2012年5月为止,延边州经农业部门认定、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439家,“家庭农场”总经营面积达到34786公顷,其中流转农民土地面积28204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81‰涉及流转农户16061户。

延边州农委介绍,2011年发展的199家“家庭农场”中98%实现了盈利,共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盈利54万元。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土地流转价格从过去的每公顷两三千元提高到4000元以上。加上国家的惠农补贴和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收入,流转土地农户现金收入也大幅增加,并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延边州土地流转面积5.84万公顷,比前一年增加37.4%,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04%,较前一年提高0.84个百分点。

政府七方面扶持

一是对“家庭农场”贷款贴息。在2011-2014年试点期内,对经营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50公顷以上、旱田100公顷以上“家庭农场”贷款利息由政府补贴60%,州和县市各30%。2011年全州政府贴息总额76.35%万元,州、县(市)财政各贴息37.7万元。

二是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含农机具购置补贴、钢骨架储粮仓补贴),不受身份和户籍限制。

三是根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大的情况,对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公顷以上、旱田100公顷以上的“家庭农场”,在原一次性3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基础上,扩大到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

四是对“家庭农场”农作物保险保费给予补贴。根据“家庭农场”较一般农户农业生产物化成本高的特点,提高保额和理赔额。保费增加部分州、县财政补贴2/3。

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

六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家庭农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免征、减免企业所得税;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而占用农村集体林地、牧业用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农用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直接用于农、林、牧业的生产用地(不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场地和生活、办公_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七是“家庭农场”经县(市)城乡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许可,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建设农产品仓库、晾晒场、农机具仓库等生产经营用临时建筑物。

“家庭农场”的优势

“家庭农场”发展主要有五方面优势:一是规模更大,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并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社会效益更大,“家庭农场”发展上坚持两个原则,即农场风险最小化及农民利益最大化;三是固化农民土地收益权,土地流转农民利益有保障;四是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后的农民进城定居;五是“家庭农场”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采用新技术等实现超额利润时(以签订合同时的单位面积产量为基数计算),收益超过2倍以上(含2倍)的,给予农户不低于农场超额利润的20%的利益补偿。

“家庭农场”增强了农村的凝聚力。实施“家庭农场”后,出租土地农户的利益都集中到—起,目标非常明确。“家庭农场”的领头人有不少是村干部,在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当地干部表示,对于“空心化”严重的延边州农村地区来说,基层政权建设尤为重要,“家庭农场”的实施,客观上推动了村级组织的健康发展。

篇5:家庭农场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体现出中央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作为农业生产的新生事物,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 家庭农场的优势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家庭农场是种养大户的升级版。家庭农场主要体现为六大特征: (1) 农场的经营者具有农村户籍并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 (2) 农场的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 (3) 以农业收入为主; (4) 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 (5) 农场的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 (6) 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示范带动作用。

家庭农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是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细农业, 以及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家庭农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1 农场主的新身份

家庭农场的特征之一就是农场的经营者具有农村户籍并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 有知识、爱钻研、懂经营、会管理将是新生代农民的显著特质。家庭农场的真正主人是农户, 并且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这保证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根基地位。

1.2 农业生产的专业性

随着各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改变, 农村青壮年大规模向城镇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导致更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从而造成稀缺的土地资源不能物尽其用的困局。发展家庭农场, 能使家庭中的大部分成员, 尤其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专事农业, 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土地产出率, 在提高农业收入的同时, 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专业性。

1.3 农场经营的稳定性

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租期或承包期规定必须在5年以上, 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必须长期分离, 这是家庭农场长期发展的基本前提。土地流转年限的长期性, 避免了“掠夺式耕种”的短期性行为。良性长效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农场主愿意长期追加投入, 改进技术, 提高农场产出效益, 土地成为家庭农场经营性收入之本, 从而保证了农场经营的稳定性。

1.4 经营规模的适度性

适度规模能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经济学定律。调查显示,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门槛是3.34 hm2以上。现阶段粮田规模达到6.67 hm2以上, 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左右, 经济效益会提高20%左右。适度集中土地, 便于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提高效益。

2 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2.1 内涵概念难界定

对家庭农场缺乏清晰的定义, 结果导致有的种植大户已在尝试这一经营模式, 却不知自己就是家庭农场的雏形;有的农场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或不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却自称家庭农场;有的将家庭农场主与旧社会的地主相提并论, 担心引发土地兼并;有的将家庭农场与“休闲农业”混为一谈。对家庭农场的含糊认识, 将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2.2 土地供应难保障

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农场经营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土地规模。由于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 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 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2.3 扶持政策难落实

农场经营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 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技术投入。一些农民流转了土地做农场经营, 但是因规模化发展, 需要加大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投入, 昂贵的建设费用成为农场经营的拦路虎。

2.4 融资政策难生效

缺乏资金支持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一些初步经营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 却遭遇融资难题。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 因此只能拿到少量的贷款, 然而很多情况下, 少量贷款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3 家庭农场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当前, 我国家庭农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要挖掘家庭农场的发展潜力, 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需政府相关部门为其保驾护航, 助推其健康发展。推行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助推家庭农业要关注以下2点。

3.1 避免规模过大化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故而强调的是适度规模。如果规模过大, 会增加常年雇工, 有可能出现二次转包土地的情形, 进而出现非农化, 这与发展家庭农场的初衷是相悖的。

3.2 避免速度过快化

欲速则不达, 家庭农场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应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循序渐进, 要避免一哄而上。除此之外, 还要关注以下方面。

3.2.1 建立健全注册登记制度

建立健全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明确认定标准和登记办法, 使得家庭农场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各地在制定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时可灵活处理, 不必一刀切, 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 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3.2.2 政策上给予扶持并落实到位

各地应尽早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政策, 制定专门的税收、用地、金融等优惠政策, 补贴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同时, 提供融资服务、给予贷款贴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 给予家庭农场财力支持。明确家庭农场可以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同时可通过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手段来引导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 如对种粮的家庭农场可给予更多的扶持措施。

3.2.3 规范土地流转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建成以县农村产权交易所为中心、乡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网点和村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点为联络站的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社会环境, 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引导承包土地合法有序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

3.2.4 延伸家庭农场产业链

应逐步拓宽家庭农场的经营产业面, 延伸产业链。产业是家庭农场的活力源, 没有产业支撑, 家庭农场难以为继。目前, 我国家庭农场中的种养业类型的农场比重大, 而其他综合类农场的比重偏低。要进一步拓宽家庭农场的产业领域, 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或转型为服务型农业, 作为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3.2.5 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

现阶段的家庭农场大多由种养大户起家, 知识技术水平偏低。应加强对农场经营主及农场成员进行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施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 建立相对齐全的农场管理制度、农事记录、生产台账、财务收支记录等, 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企业管理。定期邀请农业科技人员, 对农场成员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 提高农场成员的科技素养和技术水平。

3.2.6 注重提高家庭农场品牌意识

篇6:绿维创景: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2013年我国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家庭农场”的概念, 并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当一个家庭, 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土地面积, 且其家庭成员是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的经营, 以农业产品作为家庭的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被称为家庭农场。

二、家庭农场经营面临的问题

1. 财产化的农村家庭土地

农户广泛潜意识认为:家庭拥有土地的私有财产化物权, 特别是其拥有的宅基地和房屋更是拥有私人产权。家庭用地被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户视为养老以及维持基本生活的保障, 即便是长期脱离了土地以工作薪酬作为基本收入来源, 也不愿意随意或无偿地放弃土地, 就算把土地闲置荒废, 也不愿轻易转给他人使用, 而且我国在调整土地承包制度时, 明确实施“生不增、死不减”的相关土地政策, 这也使重新调整农村用地使用权机会显得微乎其微。

2. 土地的有偿流转模式

家庭农场想扩张土地面积, 当前只能采用的有偿转包或者租用他人土地的方式, 这也就大大提升了家庭农场的土地使用成本, 进而导致经营项目大多以精细农产品或经济作物为主。随着不断扩大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 人工成本、生产资料、农业设备等相关费用也必将增加, 从而使其成本与收益趋向平衡, 这将直接导致家庭农场利益降低, 面临资金效益的障碍, 更多的农户就只能望而却步。

3. 土地集中开发整治费用

在当前零星分散的农村承包土地影响下, 家庭农场所租凭的土地经常不能与自由土地想连, 难以保证基础设施的安置以及土地的实际质量, 更难根据实际情况需求, 进行不同程度的土地改造与整治。要想使土地相连, 又可能涉及其他农户的切身利益, 也就更难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整个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 会关系到很大的经济开支, 它的回收时间又很长, 第一时间解决其支付问题, 也是一大难题。

4.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家庭农场要独立注册登记相应的法人单位, 才能进行相关的租凭或使用土地, 从而进行一系列农产品经营活动。这也使得农场用地受基层政权与经济组织的双重体制控制, 或在土地使用权与产权方面, 农场主与农户发生冲突, 比如农户在外务工多年还乡, 要用自己的土地进行劳作, 势必提前收回承包出去的土地, 这样就直接损害了双方的利益。

三、土地流转机制探究

合理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减少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并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 发展规模经济。

1. 明确家庭农场权利关系

进行土地流转时, 必须把农户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 其拥有相应的收益权与决策权, 而是否放弃土地的经营权则要看承包者的意愿, 这些都是相应的前提条件。集体经济组织更应当作为中介, 为农户提供相关信息与法律服务, 维护农户的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国家政策也应当明确规定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例如农户完全出售土地股权, 应当交与所在社区进行公投, 征得大部分社员同意才能转让。这也就充分体现了土地所有权的集体性质,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同时维护了农户合法权益。

2. 确定农场法人, 实行扶持计划

依照自主自愿的准则, 通过申报、登记和注册等程序, 确立相应家庭农场的经营法人, 保证其使用土地的合法性。相关政府也应把家庭农场纳入行业化的管理中来, 设立协会, 将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 (水利、电力等) 纳入国家公投项目管理, 并对农场开放相应的农业直接财政补助, 从而扶持家庭农场科学和谐地发展。

3. 解决土地集中开发整治费用

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必将受到当前土地流转有偿化的影响, 面临有偿使用的相关费用负担, 特别是从事生产粮食的家庭农场。对此建议国家、政府建立相应的家庭农场发展基金, 运用政府财政补贴来解决家庭农场在承包、转包等方面的有偿支付费用;政府也可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市场出售土地指标和宅基地复垦农耕地的方式, 来农户土地财产化进而转变为农户的资金, 进而运用该办法将土地承包给家庭农场使用, 或集中土地扶持新的家庭农场。

四、家庭农场经营实例

随机对农场规模≥260亩的4户家庭农场进行经济效益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甲农场明显低于丁农场, 实地考察甲农场只种植西兰花, 而丁农场进行了草莓、竹笋和家禽的混合经营。所以, 实行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 较单一经营模式能获取更高的利润;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 家庭农场不单满足自身需求, 还能市场销售, 用着更好的经营成效。

五、结束语

总之, 适度扩展家庭农场经营, 它不但能增加农户收益、提升农户生活水平, 他还能有效地提升农业产量、保障我国农业安全, 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的必经之路。相对而言, 随着当前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劳动力的流动必将影响家庭农场的规模, 因此家庭农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探究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具有相对性、流动性, 受环境等可变因素影响, 现阶段只有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式、不同层次发展符合实际情况的家庭农场规模, 才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摘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农户农业经营模式, 它有着明显的发展潜能和优势。但当前, 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经营模式, 其集体内部流转方式受农村土地财产化观念影响;土地的集中开发、整治投入费用支付问题影响着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家庭农场虽使土地受益提升, 但受农村有偿流转观念影响, 阻碍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制约家庭农场长期有效地和谐发展。本文将对家庭农场经营进行分析, 并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集中,土地流转,机制

参考文献

[1]薛凤蕊.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及效果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上一篇:煤矿基本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恒大企业文化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