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庭农场概况

2022-07-01

第一篇:国外家庭农场概况

国外社区警务概况

社区警务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英、美、加、澳等国家,随后又先后被德、法、日、新加坡等国家借鉴创新而兴起的一种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警务发展战略。它是对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一种选择。

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警察在其中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专业化警务”战略简言之即是一种以打为主的战略。警察受报警电话驱使,对案件作出事后反应;警察工作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发动公众广泛参与;量逮捕罪犯的数多少和警察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的速度是警察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依靠增加警力和装备现代化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对警察注重提倡勇敢顽强的精神,而忽视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公众乃至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警察疲惫不堪,效果并不理想,犯罪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打不胜打,愈打愈多。

为改变这种局面,英、法警学专家和警务人员开始探讨一种新的警务战略。他们的注意力从以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以预防犯罪为主;从强调警察的专业性转移到重视改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从警察工作随着案件走转移到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预防犯罪,将犯罪遏制在发生之前;从强调高破案率转变为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观念。由于这种警务战略植根于检区,以社区作为警务工作的重点,所以,

概括地称为“社区警务战略”。

推行社区警务工作的国家虽大都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措施,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设专门的社区警力

美国底特律市警方从70年代开始在市区设立专门行使治安防范职能的小警所,至80年代末,总数已达近百个。纽约市从80年代起增设区域固定、责任明确的社区步行巡警,至1996年底,总数已达5000余名,占全市总警力的 l/6。70年代英国倡导社区警务之后,在大部分地区都设立专职社区警察并明确规定,每名社区警察管辖的区域范围不超过一平方英里,在农村,则视治安复杂情形而定。

(二)增强警察与社区的联系与协作

建立“警方——社区咨商委员会”是一些国家社区警务的一种基本形式。英国艾克赛特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约翰.阿德森曾经指出:“建立咨商委员会是社区警务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社区代表参与协商,就不是真正的社区警务。”咨商委员会一般由社区警察、教会、学校及其他社区组织代表共同组成。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项:

l.问题调查。亦即搞清社区存在的犯罪与治安问题或存在的隐患的类型、部位和成员构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情况交流。包括社区向警方反映意见、提供信息和警方向社区公布一定时期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方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情况。以达成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与参与,保障社会的安宁。美国芝加哥警方认为:“应该让公民了解更多和质量更高的情况,这是警民协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3.在不违背社区意愿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解决存在的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问题的方案,改进社区环境,有效组织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各项活动。

(三)具体对策措施 ’

1.创办社区刊物。如《公开通报》(美国芝加哥)、《社区新闻》(英国艾克赛持)等社区刊物,向居民通报社区治安情况,教授治安防范知识等。

2.推行邻里守望、校园守望、旅馆守望、商业区守望等社区治安联防活动,构筑社会

治安防范网络。

3.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国家都很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法制教育,以预防青少年的犯罪。英国伦敦市在全市3400所学校开展“校访计划, 向学生讲解警察的作用,传授自我防护知识。澳大利亚要求社区警察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以解决不法之徒对学生的骚扰侵害,澳大利亚许多州警方还先后筹建了儿童安全庇护所、蓝光迪斯科俱乐部。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育少年的合法权益,减少青少年犯罪。

4.做好“少数种族群体”的工作。少数种族群体如黑人群体、亚裔群体等在社区中社会地位较低而受到歧视。这些群体一方面容易遭受犯罪的骚扰和攻击,与社区其他群体及警察的矛盾容易激化; 同时,这些群体本身也是治安问题多发者、犯罪行中的高发群。因此,做好少数种族群体的工作是—些国家社区警务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警方采取一定措施,如在这些社区增加巡逻警察,社区警察与他们尤其是其中的首领式人物广交朋友,以求理解和支持。

5.控制社会死角。美国犯罪学家凯令和威尔逊于1982年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户”理论。简而言之是指,许多社区有这种现象-----若干座空楼逐渐衰败,乱涂乱抹无人清洗,路灯坏了无人修,而这些地方正是吸贩毒、抢劫和其他非法活动多发的场所。以往,警察只是忙于逮捕贩毒者和抢劫犯,而不注意清理、改善这类地方,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后来,修补“破窗户”成了国外社区警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伦敦市政部门在黑暗的街道增设路灯、提高亮度,在路口、公路两侧或居民住宅墙上设置或张贴醒目的图案标志等。这意味着。社区警务已经超越单纯治安问题的局限,从清除犯罪死角出发,把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卫生、环境等领域中。

6.增加犯罪行均得逞的难度。如建立贵重物品登记制度,并在上面铭刻物主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等永久性标记,以断绝销赃渠道。

第二篇:国外地理课程发展概况

国外地理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一般认为,作为独立学科的地理教育源于西欧,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标志,17世纪中叶后,西欧开始把地理教育列为普通学校课程,18世纪后传入东欧。这之后,随着地理科学和教育学的演变发展,地理教育呈现出课程多样性、重视乡土地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绘图能力训练等特点;教学内容上包括地理基础知识、本国地理、外国地理且大多以本国地理为主;教学方法上也不断发展、创新,如本世纪以来法国就把电影、幻灯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各国都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赋予了地理教育诸多新特点,我们不妨将此作为现代地理教育学的始端,推动现代地理教育改革的动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拓展了地理教育的知识内容和基础理论体系,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人地关系理论逐渐成为地理教育明确而公认的主题。

其次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电教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教育手段、方法得以更新。

其三是教育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许多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对促进地理教育改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赞可夫的“实验教学法”、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法”、德国瓦?根舍因、施腾策尔的“范例教学法”等等一大批先进科学的教法、学法理论被大量应用于地理教育实践,譬如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就曾采用芝加哥位置确定的地理教学实例以阐明其“发现法”的教学思想。其四是“知识爆炸”,学生接受信息量大增、国际交往与交流日趋频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国际化,要求学生在加强全球环境保护、促进国际交流与发展等方面理解和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用,同时也促进了地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之,推动现代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在改革的程序和侧重上各国各具特点却又表现出诸多共同趋势。

二、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1.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

在国外,构成地理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大多源自同期的地理学理论,经历了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人地关系“和谐论”的演变,学校地理教育也曾一度步入歧途。80年东京24届国际地理联合会上提出“在今日世界人口日增,环境变化急剧、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中,如何去协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这种辩证的人地协调观,自此在世界许多国家地理教育中开始得以充分体现,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首脑会议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通过了世界《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取得了全球共识。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理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种趋势表明具有鲜明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备。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综合化趋势

当代国外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基础上表现出全面、综合化趋势。

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还要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例如德国地理教程不仅要求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还要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与发展,他们认为“今天的学生,将来的公民,应该能用地理知识来指导行动”,因此空间结构成了地理教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

二、教育目的的全面综合化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上。正因于此,具备“生态保护责任行为”便成了德国地理教程的另一基本目标,他们认为“德国风景区已受到空气污染和工业交通引起的噪音影响,森林受到酸雨侵蚀„„因此,学校应教孩子学会如何尽可能保护大自然,可见其思想教育乃至行为教育都已纳入地理教育的目的之内。

3.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新颖化趋势

目前国外地理教育在课程结构上仍将存在选修、必修、活动课程等结构多元化趋势;课程设置上既有综合课也有单独课程,如英法地理均单独设置,英国还以法律形式规定包括地理在内的十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制订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国家地理课程》,可见其地理教育地位之重要性;美、日、德等国地理课程大多融汇于社会学科,不过目前也存在走向单一设置的趋势。在课程安排上模式也是多样的,如英国有统一标准,德国却各州自有安排,共同点是都强调要能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和发展学生能力并有利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多样化下,各国地理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结构表现更加新颖的发展趋势。如大纲知识、能力要求目标具体,教材图文并茂增大图幅比重,教材编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并重视学生智能培养,如德国地理专题形式教材便于学生思考并活跃思维。

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首先,随着现代地理学发展,许多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将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而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

其次,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即那些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将成为地理教材的取材范畴,以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地理教科书中就编入了诸如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工厂布局等大量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

第三、知识内容的人文化比重加强,这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种普遍重视人文地理,体现出现代地理学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这种教学内容的权重更新也反映了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

目前,教学方法和手段尚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替时期。即便是发达国家,传统教学法仍有不少用武之地,但随着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电化教学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将是必然趋势。如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CAIG)在英国和北美发展迅速,进入70年代以后,其硬件功能便已可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软件质量逐步得到改进,到1989年仅全英国教育资料服务处储备的地理软件就达165个。

在教学方法上把诸多现代教学法和教学思想更加有针对性而又更广泛地运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是目前国外地理教学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教学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甚至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展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如在德国,就要求教师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专家、科学家甚至政治家们交谈,并同他们一起做决定,目的重在学生参与,因此“讨论和辩论便是学生获知的方法”,这种交谈或讨论中获知的方法正是发现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的演变。

总之,世界各国地理教育伴随世界教育的不断发展而表现出诸多特征,了解这些特点和趋势对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和实践,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三篇:国外秘书工作发展的概况

一、国外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

1.社会化、行业化

2.专业化、知识化

3.自动化、高科技化

既然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能保证秘书的高效率工作,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秘书工作将不再具有重大意义,秘书也将为机器所取代呢?

4.科学化、制度化

以马里兰州初级大学为例,公共课有:速记、打字、阅读与写作、健康生活原则、办公工作程序、计算机应用、秘书学、体育、会计学。行政秘书的专业课程有:商业数学、企业法、簿记、演讲、社会科学、行政秘书听写和录音、行政秘书准则等。法律秘书的专业课程有:美国政府组织和企业法、法律秘书准则、法律专门术语、法律秘书听写和录音、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联邦及马里兰州法院条例等。医药秘书的专业课程有: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学、医药专门术语、

美国 "秘书专业证书"(CPS)考试,行政管理协会(AMS)还举办了CAM考试,英国有"特许秘书和行政人员工会"(ICSA)法国有秘书的职业培训和考试制度,还在国家行政学院通过严格择优培养高级秘书人才。德国专门开办了"欧洲秘书培训班",并由"欧洲秘书协会"和"国际贸易协会"联合主持考试,合格者成为驻外机构的秘书。日本由全国秘书协会主持CBS的资格考试。

(二)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秘书工作日益向智能型转化。

2.秘书人员的学历日益提高,秘书工作也日趋终身化。

3.对秘书理论的研究日益加强。

二、各国秘书工作的发展简况

(一)美国的秘书工作

1.美国秘书工作概况

2.美国秘书的分类和分级

(二)英国的秘书工作

1.英国秘书工作概况

2.英国国家秘书的分类

(三)德国的秘书工作

1.德国秘书工作概况

2.德国秘书的主要分类和各类秘书的工作概要

(四)法国的秘书工作

1.法国秘书工作概况

2.法国的政府秘书机构及其主要工作

(五)日本的秘书工作

1.日本的秘书与秘书工作概况

2.日本秘书的类别及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会"和秘书节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S 缩写IAAP,即"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会",是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秘书成员交流秘书工作经验的中心和汇集互通信息的阵地。其前身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NAL),是当今世界有名的跨国性的职业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42年,原名美国全国秘书协会,其总部设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会员4万多人,700家分支机构,除美国的在职秘书外,包括欧、亚、拉美各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挪威、比利时、冰岛、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拿马以及南非等等。其宗旨是:作为秘书的代言机构,维护秘书的合法利益;通过连续教育,提高秘书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介绍最新技术,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秘书的职业地位。

"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提供给会员的刊物有:

《秘书》杂志: 为国际秘书领域主要刊物,交流介绍秘书工作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动态、新技术

《秘书工作范例》: 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同各分支机构中企业经理代表人物合作创办的一种多方面综合论述刊物,适用于各种办公室环境,反映秘书职责的共同特性

《职业秘书道德准则》: 建立和传播职业行为标准,体现秘书的职业道德观念。

"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每年举办"特许职业秘书考试",于世界设250个考场同时进行,报考条件很严,高中生要有6年秘书工龄,大学生要有共6年的大学学龄和秘书工龄才能报考。有学士学位的人须完成一年经过证明的工作经验亦能报考。考试科目为:企业法、企业行为科学、企业管理、人际学、秘书会计学、秘书技能、办公室秘书工作程序等。考试连续进行12小时。1980年曾有6000人报考,1000人合格。合格者获"特许职业秘书"资格(简称 CPS)。在美国,所有秘书都期望获此资格,以求个人有所发展。

自1952年起,"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还将每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周定为"秘书周",该周的星期三定为秘书节,并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举行这样的庆祝会被认为是为了认同办公室里工作的秘书的贡献,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秘书或行政工作。2000年,"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宣布将秘书周和秘书日改名为行政专员周和行政专员日,与当今不断变化的工作名称和职责增加保持一致。

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的贺词:

我很高兴对参加2002年行政专员周和50周年庆典的各位致以最热烈的祝贺。纪念周为领导者提供了一个认可在加拿大及世界各地行政人员所做出的贡献的很好机会。行政专员工作高效,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掌握了最新的办公技术和具有异常完美的组织协调能力。我希望和领导者及其需要合作工作的人一起,为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杰出贡献致以真诚祝贺。

美国总统布什的贺词:

我很高兴地对本次由国际行政专员协会(IAAP)主办的行政专员周50周年庆典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五十年前,设立这一特别周目的在于肯定秘书工作的作用,并为秘书和行政工作创造机遇。今天,在美国有390万秘书和行政助理人员。他们在政府办公室,私营公司、社区组织及其他无数机构中从事着重要的工作。这些专业人员的工作已经,并将继续促进美国的进步。我谨向行政专员们的辛勤工作以及你们对于自己事业的贡献表示致敬。我同时也感谢IAAP(国际行政专员协会)在职业的高标准及专业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你们致力于提高会员的技巧和能力,进而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骄傲的。 1 2

第四篇: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况

徐玉斌1詹美娜2 (1.河南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2.河南教育学院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 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是教师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 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 教学行为,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学生的发展,更影响 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对社会变化而引起的道德 嬗变与多元化的挑战,如何使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 建设更加合理、规范、有效,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 度发展,促使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他们的教 师职业道德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对国外发达国家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发展趋 势和规律,从中借鉴成功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教师职 业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普遍性

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美 国。美国教师职业规范又称教师专业伦理规范。 1896年,佐治亚州教师协会制定了教师专业伦理规 范,之后,各州相继效仿。1929年,美国通过了《教 学专业道德规范》,随后进行了两次修改。1968年,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制定了《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1986年,教育协会又对其作出全面修改并沿用至 今。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指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 遵守职业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强调教书育人是教师 的道德责任,这个规范不仅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 教育规范,也成为其他国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 范例。 在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同样得到重视。

日本创办近代学校以后,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培养教 师。1947年,日本成立教职员组织,并通过了以提 高教师地位与建设民主主义教育为目标的《宣言》。 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通过作为师德规范的 《伦理纲领》,该纲领至今仍被沿用。从1959年至 今,日本师范学校把“道德教育研究”列为师范培训 的必修课程,以提高对师范生的道德教育能力。 此外,韩国大韩教育联合会于1982年颁布了 《师道纲领》;加拿大安大略省于2006年颁布了由 教师协会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英国、澳大 利亚、新西兰等地教师组织也都纷纷出台教师专业 伦理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 象,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于1954年通过了《国 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其中指出各国 教师应遵守的师德规范: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 意识,以和平、民主、友谊的精神教育学生。②教师 应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③教师要在保护学生自尊 心的范围内实施纪律,不能实施强制和暴力行为。 ④教师不能因种族、性别、个人信仰的不同而将个人 观点强加于学生。„ 上述例子说明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 设,师德规范既修正了教师的行为,也为教育质量提 供了保障。

二、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体趋同 上述各个国家和地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主 体具有趋同性,均是教师专业组织、团体、协会。美 国的《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是由国家教育协会制定、 通过的,当时大约有200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签署 表示同意;悼1日本的《伦理纲领》是由教师联合大会 制定的;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 范也均由教师组织制定。中国香港的《教育专业守 则》是由“守则筹委会”经过广泛咨询、历时三年制 定的,该筹委会由63个教育团体举行会议选出25 个代表组成。 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制 定、修改到正式颁布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整 个制定过程并未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由教师专业组织制定,有利于教师主动、 自觉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提高教育工作者的 素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核心内容是师生关系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丰富、全面,师生关系是其中的核心。国外学者认为,教育和教养总是 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家庭教育强调父母与子女的 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催化 剂”。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与教师是最基本的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和集体活 动中,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 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重学生,是 教师职业要求的基本原则。

美国《教育职业道德 规范》第一个原则就明确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 “教育工作者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其潜能,使 之成为一名有价值、有能力的社会成员。因此,教育 工作者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求知与理解欲 望,以及成熟的价值目标的形成。”其中还特别指 出,教师“不应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或受贬低的处 境中”,不应基于种族、肤色、宗派、性别、原国籍、婚 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状况、社会或文化背 景、性倾向的不同而不公正地对待学生。

新西兰 《注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篇就明确指出:“注册 执业教师必须在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照顾 到学生的能力。、文化背景、性别、年龄和发展阶段,努 力为学生提供最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注册教师最 主要的专业职责是为学生负责。教师要培养所有学 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并努力鼓励学生对 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有明智的理解和认同。”H1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各个国家普遍重视处理教 师与学生的关系,着重强调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方 式对待学生,尊重、关爱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的潜能。

四、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调内化养成

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但在教 师教育和教师培训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以提高师德为 名的课程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师德教育融入学 校和社会日常的道德教育之中,强调教师职业道德 的内在养成。具体采取以下三种方式:①间接教育。 国外学者认为直接的说教容易使人产生被强制、被 灌输的感觉,引起逆反心理。将道德教育渗透于El 常各种活动中,采用“价值澄清”、通识教育等方式 更容易被接受。②将教师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教 育”之中。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精 神的、尽责任尽义务的合格“公民”,要向学生传达 这种精神,教师本身就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品质和价 值观念。将公民教育与师德教育结合在一起,教师 能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③注重道德践行。师德不是几条被熟记在 头脑中的原则,而是要在实践中外化为教师的行为。

我国大陆地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偏重对教师 的管理和约束,将教师遵守道德规范的情况列入学 校定期的检查和考核中,这种强制措施只会使教师 的道德修养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从内心进行升华 的动力。对于师范生和教师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 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它不是靠约束、强 制就能形成的;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反思、领 悟,并形成行动。

五、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细可行

国外多数国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又一共同特 性是规则明细,可操作性强。教师职业道德最终要 践行于学生身上,因此操作性强的规范显得尤为重 要,它使教师在实践中更加“有法可依”,避免规范 的无效性。

美国的《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可操作性 强,实用主义思想明显。规范中指出:“在学生的求 学过程中不应无理限制学生的独立行动;不应无理 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应故意隐瞒或歪 曲有关学生进步的主题内容;当学生的学习、健康及 安全受到危害时,应为保护学生做出恰当努力;不应 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或受贬低的处境中;不应基于 种族、肤色、宗派、性别、原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 教信仰、家庭状况、社会或文化背景、性倾向的不同 不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让学生参加某活动、剥夺 学生获得某项好处、不让学生获得优待;不应利用与 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人利益;不应透露在职业服 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除非完全用于职 业目的,或法律要求。”H-该规范不但规定了教师的 职责和使命,从正面规定教师应该做的内容,还从反 面规定教师不应该做的内容,条文细化、具体,便于 践行。

新西兰的《注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对学 生、家长、社会和本职工作的职责共四方面阐述了注 册教师的师德要求,每一项职责包含了具体的条款。 如对学生的职责要做到“以最有利于学生为前提, 建立并保持专业的师生关系;让自己的专业实践建 立在以下基础之上:不断的专业学习。有关课程内容 和教学法的最佳获知,对所教学生的尽可能了解;向 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做到来源可靠,观点平 衡”H1。

俄罗斯的《师德规范》从对待学生、学生家 长等七方面提出师德要求,每个要求之下又有若干 具体规定,全方面罗列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各种关系。中国台湾地区《教育自律公约》从 万方数据 7项教师专业守则和6项教师自律守则说明教师如 何提升自身的道德形象。

中国香港地区的《教育专 业守则》从六大方面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详细的要 求,其中条目最多的达到24项。”1 我国大陆地区以“爱国守法”的基本法律底线 和“爱岗敬业”的崇高理念来笼统表达师德要求,缺 乏实际的可操作性。“爱国守法”是合格公民的基 本要求,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资格 标准,无视国家法律就已经丧失了当教师的资格,教 师职业道德也就不存在了。“爱岗敬业”等崇高理 念可以作为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但在实践中却不 能以此为标准,因为人的私德水平是有层次的,“不 能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重要,而无视教师作为一个 ‘人’的基本要求,过高的道德期待往往会适得其 反”冲o。国外师德规范很少触及法律与教师个人私 德的内容,一般是基于法律准绳之下为师德定界,不 遵纪守法之人已被排除在师德规范适用对象之外。 他们的师德规范更多地关注教师日常的教育行为中 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这种朴素的、建立 在现实基础上的师德规范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鉴的。

综上所述,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教师职业道 德建设得到普遍重视,他们基本上是在法律的框架 内划定师德范围,在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 师职业的特殊性。规范在内容上没有崇高、空洞的 道德口号,而是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出发,全面地 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其制定主体是教师组 织,这使师德规范更富有针对性,在实践中更容易被 广大教师所接受,避免出现师德规范成为一纸空文 的尴尬局面。实际上,任何师德规范背后体现的都 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尽管 国外的师德规范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但 其中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应该在现实的 基础上重新构建师德规范,使师德融入教师的日常 教学活动中,厘清法律、个人私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之 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颖.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况及启示[J].教学与管 理,2009(5),

[2]黄路阳.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教师专业伦理比较[J].安康学 院学报,2007(4). [3] 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 2001(1). [4]赵福江.外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览[EB/OL].http://www. banzhuren.corn/article.asp?id=1440. [5] 姚彤.国外及中国港台地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共性及启示 [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 [6] 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5). 加强师德建设,关注教师心理健康① 韩小慧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加强师德建设无疑是对抗市场经济对教育事业 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它的重要性已有诸多学者 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笔者认为,当前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止一种倾向 掩盖另一种倾向,即在重视师德建设的背景下引起 的师德内容泛化的倾向,比如把原来不属于师德范 畴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师德问题看待和解决。 这种倾向不但无助于正确解决师德建设问题,而且 更不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属于道德范畴,其内容在 教师法、教师任职资格条例中有明文规定,超出法定 文件规定的当不属于师德的范畴。教师心理健康问 题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教师个人心理上的偏颇与 缺陷。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虽然紧密联系,在某些 ①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发展社会的跨文化思考”(2008BSH001)的阶段性成果。 ・ 113・ 万方数据

第五篇:国外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概况

国外电动车锂电池自行车的发展概况-沃尔德电子

国外发展较早的要数日本、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美国发展也比较快,国外的电动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一种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工具。例如,在大型的 停车场、超市和旅游区里使用。同时,东南亚、中东、印度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总体来说,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很大,并呈上升趋势。

1.欧盟

由于受欧洲油价上涨和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3~4年内,电动自行车将成为欧洲自行车商下一阶段推出的主要产品,仅欧洲市场每年的销量就可在 300万~400万辆。欧盟执委会在欧洲10国赞助一项E-TOur计划,推动电动车车辆的发展,此计划以电动自行车为主。通过将1300辆电动自行车发 给大城市,借此刺激欧洲大城市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比如有着完善的自行车道系统的荷兰鹿特丹就分到100辆。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均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越来 越多的银发族将成为此类产品的潜在买主。

欧盟各国在关于电动助力车的规定中,虽分别区分为自行车或踏板轻型机车,但大多数视为自行车。最高时速一般为25km/h。业内人士认为电动助力车最高 时速的限制无需更改,但辅助力的强度有必要提高,建议为500W。此外,大多数使用者、管理者认为必须将电动的助力车和摩托车、踏板轻型机车加以严格区 分,并制定一定的安全标准。

2.德国的18650锂电池

德国为目前欧洲电动自行车主要市场之一,电动自行车进入德国市场之初,多半德国人皆认为电动自行车为运动工具,销售量有限。至1998年销售直线上升, 据统计,1998年德国电动自行车总销量为1.5万辆。因此目前加入生产的国家及制造商已越来越多,就连原以制造摩托车为主的意大利著名厂商 Piaggio以及Malaguti也加入了制造行列,如此足见其市场必具有相当的潜力。

根据德国STVZO法规规定,功率不超过250W及最高时速不超过24km/h的电动自行车视作自行车处理,骑车人不用办理驾驶照,也不用强制戴帽盔及 加入保险。德国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消费者为45~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其中60岁左右的消费者居多,但年龄在16岁以上的青少年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消费 者。目前德国自行车制造商也在加强研发,计划将多年来德国销售排行榜持续高居首位的山地车改成电动山地车,以吸引年轻消费者之青睐。在防盗方面,生产商已 尝试将汽车防盗设备或其他电子锁加装在电动自行车上,以防止盗窃。

3.美国

由于美国政府提倡节省费用,鼓励少用汽车,已有不少人转而使用电动自行车。1999年美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仅有6.5万辆,2000年,超过12万辆,紧 追欧盟市场,增长幅度惊人。只要产品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提供安全骑车道路及停车场,美国电动自行车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直逼日本。同时国际市场也显 示了乐观的趋势,由于受欧洲油价上涨和环保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3~4年内,电动自行车将成为欧洲自行车商下一阶段推出的主要产品,仅欧洲市场 每年的销量就可达300万~400万辆。

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已引起美国各大公司的兴趣。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尤尼克公司均参与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产品开发及竞争。美国还有几家厂商提供电动自行车或改装的服务,甚至已有专业零售商上网络促销产品。

据全美自行车经销商协会所做的统计显示,全美所销售的自行车中,若以辆为单位,约有72%通过大零售商卖出,24%是通过专门店,4%是通过运动用品 店、仓库或邮购的方式销售。虽然专门店仅占全美自行车销售量的24%,但以零售金额比较,专门店的销售额几乎

占全部零售金额的一半,此外,专门店也控制绝 大部分的零件和售后服务市场。

4.日本

日本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及技术都占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电动自行车大多数采用中轴式驱动方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在法律上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依据人力 来输出辅助的电力,因此必须测量脚踏力,在中轴安装测力机构(传感器),将驱动机构和测力机构合成一体。商品化的电动自行车由日本雅马哈公司率先于 1994年推出,并随着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的参与,生产规模日益放大。但日本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上采取了严格限制。日本只许智能型电动自行车 上路,并对智能型电动自行车的要求制定了很严格规定。具体有:

(1)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小于15km/h时,人力:电助力≥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电助力接近于人力。

(2)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大于15km/h时,速度每增加1km/h,电助力下降1/9。

(3)速度≤24ⅸ垃/L时,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

(4)人力蹬踏开始后1s之内,电助动系统开始上述要求工作;人力蹬踏停止后1s之内,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

(5)为了节约电能,智能型电助自行车停止运行一定时间(一般为3~5min)后,整车处于休眠状态。

(6)必须保证骑行的连续性,电助力不能有断断续续的现象。

由锂电池生产厂家沃尔德电子整理发布。

上一篇:岗位安全风险描述下一篇:高三足球选修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