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教学改革

2024-04-20

云课堂教学改革(精选9篇)

篇1:云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杨庄社区学校

孟宪云

我们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想想这两年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整体上讲:课堂面貌比起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一些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参与度几乎达到 90%。尽管如此,从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这几个月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任务单的设置

原来的预习单项目设置很详尽,内容很丰富,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生搞不清重点。运用任务单以来我又犯了老毛病,设置太详细,学生对于任务单是叫苦连天。后来我仔细思考,全面把握课文,把大多数学生都能简单理解的问题尽量少出现,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比较难理解的问题上,比如说我教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我重点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长城》中重点理解文中是如何写长城的高大坚固。《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中鸟儿与其它事物的对话体现了鸟儿怎样的心理活动。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任务减轻了,也使得课堂更顺利,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开展很不容易,但是经过我和学生的实践、研究倒也开展的很好,但是小组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好坏决定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要想公平合理的评价确实很难。一开始我按成绩的高低,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与否来给学生评分,结果让我很苦恼,优等生几乎把分都得了,他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可是学困生怎么办?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上课几乎不参与这些活动,他们不但没了积极性,甚至还遭到同组人员的职责批评,我所期望的效果适得其反。通过这些我明白了,学优生与学困生所需要的尺度是不一样的,虽然说起来容易,可是一直苦于无法实施。

后来学习了《积分评价法促进互帮互助的团队建设》这篇文章后,又为我的课堂指明了新的方向。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明确的方法,那就是基础分的指定,三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基础分,这样的基础分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是适合学生自身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基础分也不断的改变,这样优等生更进一步,也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这样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努力了也一目了然。文中对学生的评分利用了基础分的“提高分”,教师可以根据提高分的分值来对学生个别谈话、个别指导或鼓励,最终能使他们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以上之谈就是我这段时间以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篇2:云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根据应用技术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总结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基于微课程和蓝墨云平台,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微课程 蓝墨云平台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75-02

应用技术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强调其应用性,学校培养的人才应更接近行业的需求。而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作为其核心专业课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工程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对培养合格的网络工程人才尤为关键。贺州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当前正迎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契机,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当今形势下不断被放大。

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本身存在一些不足,特别对于像贺州学院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显得尤为突出。贺州学院学生具有如下特点:生源质量和一本有一定距离,部分同学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另外,学校执行3+1模式,即前面三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这意味着在学校的学习学时更为紧张。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教师在实验课时首先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解,这种方式对学生快速掌握实验内容的关键操作有一定的帮助。存在弊端:老师演示讲解时占用较多时间,学生实验时间本来就有限,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操作的时间就更少了;讲解的时候学生无法进行同步操作,到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有些同学还是没能记住老师的演示操作步骤,无从下手。

难以杜绝一些偷懒学生的抄袭现象。传统的实验方式,就是每章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心得或总结等)。由于提交的是电子材料,有些偷懒的同学就可以拷贝其他同学的作业,改为自己的姓名学号然后提交。

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平时强调的重点内容和上机实验操作过的关键知识点,往往在操作的时候会,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同学们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机,但几乎是用来玩游戏的,严重影响学习。

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期末考核,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实践

针对传统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如图1所示。

(一)微课程辅助教学方式

微课程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程是针对每个知识点,录制出内容完整的短视频,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看学习。微课程对实践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非常大,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作简单,通过微课程制作软件加上一个麦克风就可以完成微课程制作。对实验操作的某个知识点边操作边讲解,录制下来并进行必要的裁剪即可。

老师在课堂少讲,增加学生操作时间。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对于一些关键操作步骤,一般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解。借助微课程的辅助,老师基本上不用统一讲解,可以针对性进行辅导,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提高效果。

避免演示讲解时学生记不住的情况。在传统的实践课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的演示讲解难以让所有同学记住。主要原因有: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一般;上课的时候不是所有同学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同学们的记忆力有限,对于从没接触过的实践操作内容,通过演示讲解是很难记住的。而采用微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观看相应的微课程视频后进行操作,也可以边观看微课程视频边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效率。

(二)基于蓝墨云的课后复习检测模式

蓝墨云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基础,学生在移动设备上完成作业、观看学习视频资料和教学课件等。使用蓝墨云平台主要有以下好处:

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以往主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相对传统的纸质作业有很大进步,但缺点是学生必须有电脑和网络才能完成作业,这对很多同学来说不方便。而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机,蓝墨云平台可以上传各种学习资料,包括音频、视频和各种课件文档。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下载观看学习。教师可以在蓝墨云上布置作业,学生通过手机终端完成。

便于学生互动、答疑。同学们有问题可以在该平台上面讨论,教师可以答疑。只要有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各种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和老师都提供了很大便利,提高教学效果。

在蓝墨云平台布置的作业具有自动评分功能,大大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对学生每次作业的成绩取平均值,计入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就更积极、更认真了。而每一章作业的内容都是该章节核心知识点,比如一些重要的命令配置格式等。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能够及时复习相关知识点,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用手机玩游戏的恶习。

(三)考核方式改革

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较擅长考试,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参考美国大学课程考核方式,结合贺州学院学生的特点,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1.注重教学过程,成绩构成多元化。只有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只有参与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才有可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所以对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这样设置:出勤情况(10%)+作业完成情况(10%)+平时表现(10%)+综合项目训练平均得分(30%)+期末现场操作考核(40%)。

2.注重各个教学环节。平时表现主要为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表现情况综合评定。平时的实践操作使用PT制作pka文件进行,具有防抄袭和自动评卷功能,只需统计分数即可。无故缺勤三次,未完成作业超过三次,综合实践项目有一次以上没完成的,总评一律不及格。

3.每个阶段的项目训练答辩打分。每个阶段布置一个接近生产实际的综合训练项目,由多人组成的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主要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答辩和讲评。答辩采取随机指定项目组成员回答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W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期末考核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

本文以贺州学院为背景,针对贺州学院学生特点,总结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积极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出以微课程辅助、通过手机终端在蓝墨云进行课后复习,更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措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表明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潮.CDIO视野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6(5)

[2]肖明.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探索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6(4)

[3]徐芬.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6)

[4]吴绍春.再谈美国大学如何进行课程考试[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简介】胡元闯(1983―),男,广西河池人,贺州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协议,无线网络可靠性。

篇3:为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云翅膀”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或小组学习学会的内容, 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先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能力, 又能够减少课上不必要的讲解, “先学”还生成新的问题, 对教师的“后教”产生了期待, 上课参与和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为教师的“后教”奠定基础。

但如果学生“先学”的效果不能保证, 课堂上的讨论、探究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环节效果就会打折, 课堂生成问题的质量也不会太高, 教师的教就失去基础。因此, 学生“先学”的效果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但是, 在学生自学环节, 有些问题单靠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往往不能完成, 即使完成, 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没有体现, 导致学生吃了“夹生饭”。事实上, 不是所有的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先学”完成, 有的知识教师必须先教”。

为了保证课前学习的质量, 各个学校的通常做法是:研制学案, 提供学生学习的背景材料, 设计问题引导, 设计练习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 提供学生“先学”的路线图,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的学校采取教师课前专门辅导的办法, 或采用课前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 通过培养“小先生”, 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学习, 目的是能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教师的有效辅导, 但即便这样, 师生的沟通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学定教”是课改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课上教学进程中学生新生成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课前收缴学生学案, 课中通过设计问题观察学生反应, 凭经验评估学生掌握程度。这种做法从教师方面看有三点不足:一是定性了解缺乏准确性;二是依据部分学生反应缺乏整体性;三是不能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 缺乏对学生真实问题的把握。从学生方面看, 也不能向教师随时反映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不了解学情, “以学定教”就失去了基础。

有没有一种方法, 可以让师生不受时空限制地沟通,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准确了解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反馈给教师, 得到辅导呢?

云科技的广泛应用, 云端学习平台的建立, 为解决这类问题打开了一扇窗。

信息处理设备的共享, 使得终端设备的价格大大降低, 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功能全面、价格低廉的智能终端, 普通家庭已经能够承受;再加上云技术软件的开发, 这就为云端课堂的建立奠定了软硬件基础, 为师生的教学互动活动, 搭建了“云服务”平台, 营造了“云环境”。在“云环境”中,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终端, 教师也是一个终端, 进入了这个环境, 师生就像是面对面地开圆桌会议。

在这一平台上,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不同类型, 分成不同的专题, 将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录制成5~10分钟微型视频 (简称微课) , 然后发布到淘课区供学生在自学时选择。淘课区中, 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会有不同的微课, 而且, 针对同一问题的讲解也会有不同教师、不同时间制作的不同微课, 会形成一个微课群。

在“云端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限制, 可根据自身的计划灵活安排;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难度, 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 选择合适的内容, 已经理解的可以不看, 不理解的可以多看, 难点部分还可以暂停、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 学习的进度完全自己掌握。这样不仅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而且也不用考虑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学生可以发布自己的疑问, 寻求同学或教师的帮助, 也可以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相互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难以得到教师辅导的问题, 教师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得到强化, 真正实现“先学后教”。

在“云端课堂”中, 教师可以随时、全面地看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 通过在课前自学和课中参与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相互之间的讨论过程,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 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做到教学目标设定更有效, 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学生参与设计针对性更强。在课上设施教学时, 可以根据课堂随时生成的问题, 对教学进程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不同的个性化问题, 有针对性地分享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 组成基于“共同问题”的临时虚拟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进程中, 始终扮演了“指导者、参与者”的新角色, 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

课后的作业处理和单元复习, 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记忆和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往往存在学生做了的作业教师判不了, 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在云教学平台中可以非常方便地解决这个难题, 学生通过计算机把作业上传, 再由计算机处理, 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云环境”实现生生交流、互看作业, 减轻了教师负担, 增加了学生对作业的理解。

“云服务”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更在于, 学习工具的更新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创造了新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创造性。

篇4:云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网络云空间 职教新干线 教学互动模式

一、网络云空间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去影响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结构的安排上,为学生探究知识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做到科学有效、方便快捷,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世界大学城是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核心,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即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的一座既虚拟又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是全民终生学习的校园。

职教新干线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承办的湖南职业教育网站,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加强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信息化在教师教学上的优势;加强学生个人空间建设,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云教育平台的开放性以及海量教学资源等优势,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开展学习协作,同时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了网络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学”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指导、督学、助学等方面,因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构建一种教师导学与学生网络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

二、基于网络云空间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设计

当今世界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的更新速度正逐渐加快,对于如何让专业课程教学跟上企业发展要求,让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变为学生的应知应会,进行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有效沟通,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沟通解决方案。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物流专业网络空间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设计。

1.工学结合的云空间课程资源建设

(1)空间教学群的建立。通过教师上传专业教学课件PPT、教案、空间任务单、学生学习指导书等资源,形成教师个人专业基础教学资源库,将世界大学城、网络物流专业云资源、3G物流企业实景三方资源整合为专业教学资源群、实习实训资源群和企业资源群三大资源群。

(2)工学结合的课程规划。课程规划主要包括空间教学模式(教师)和空间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建立空间教学平台(空间任务下达平台、空间互动交流平台、空间作品上传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依托空间,利用3G等技术构建空间实训实景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需求。通过空间教学实施工作过程六步法,探索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空间教学模式、交流模式、学习模式。

(3)空间教学资源的筹划。空间教学资源的筹划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两大部分,其中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空间任务单、基于空间的授课资源和空间作业考核平台三个部分,主要作用是教师下达和实施课程标准。学生资源包括实训指导书、空间交流平台构建、学生空间作品示范、自主学习平台构建四个部分,主要功能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自身知识、能力的拓展。

2.基于云空间滚动学习制度教学的实施

(1)空间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空间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需要教师的推动和学生的参与。平台的构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通过下达项目学习指导书和考核学习团队来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和学生-团队沟通交流平台获取更多知识和专业技能。

(2)空间学习团队实施与评价。空间学习团队实施包括项目实施文件、学习团队剪影、学生团成果展示三部分,通过对学生团队成果的认可提高和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空间学习团队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教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或学习团队的学习效果,督促和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3)空间学习进度实时查阅图。教师可随时查询空间学生或学习团队学习进度,对于做得好的学习团队或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和表扬,对于后进学生或团队给予激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云空间课程资源优化与整合

(1)原有空间课程资源的整理。笔者学校已开通了学生和教师个人空间账号。教师上传资源非常丰富,部分专业教师空间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学工作,建议将教师个人空间整合成专业教学资源群、实习实训资源群和企业资源群三大部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企业技师教学资源融合。笔者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已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广汽菲亚特等国内知名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每年均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习,有部分企业技师也定期来学校指导专业教学。通过远程3G实景课堂,企业技师现场传授工作经验,学生能身临现场感受和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流程。

(3)空间学生团队作品整理。自物流专业教学进入网络云空间教学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部分团队小组作品知识性和实际操作性强,优秀作品经整理后上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

三、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基于网络云空间的自主探究式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处理好教材和自主式学习之间的矛盾。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要充分发挥教师对专业核心素质能力的理解,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

第二,要处理好教学体制和自主式学习之间的矛盾。自主探究式教学不是对学生放手不管,也不是不要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上网自主探究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而转移注意力。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检查、监管作用非常重要,若不能有效进行掌控,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小结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在教育部的推动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关注,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热点。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云空间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一直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感悟,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骆瑞金.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系统”的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5(11).

[2]钟志贤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3]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05(1).

[4]魏国生.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篇5:张成云课堂教学评价报告

张成云

一、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片面地侧重于教师行为的评价,忽视学生行为和学习状态的评价;

3、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4、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

5、评价内容偏重知识、技能,忽视能力的形成,潜能的开发,以及情感、态度的评价;

6、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缺少忽视质性评价;

7、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形成性目的与总结性目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

评价教师:评价教师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

基本方式有两种:自我评价(简称自评)和他人评价(简称他评),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自评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加速评价标准内化。

3、形成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

在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时应有一定的侧重,即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以自评为主的原则。

在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提升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应改变自评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中的附属地位,正确认识自评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发挥自评的优势,把过去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解放出来,充分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中面对现实,根据自评结果获得信息反馈,调节自己的行为,挑战并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在重视自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他评在教育评价体系中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利用他评,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评价准则能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通过他评,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外在调控,提高评价效率,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由于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综合利用两种评价方式。在自评基础上进行他评,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然后在他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自评,使评价标准逐步内化到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产生实效。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五、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出的新趋势和特点:

一是在评价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

二是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教师的教,又关心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和谐发展;

四是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弘扬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教学;

五是在评价方法上,重视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六、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发展变化:

1、关注高层次认知和创造性思维

2、对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予以同等的重视。

3、兼顾基础与发展的人本性思考。

七、课堂观察、记录、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手段:

(一)听课前的准备:

1、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学内容进度”“学生学习”

2、了解所听学科、任教教师及教学法:教材系列、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知识的关系等。教师工作及生活的状态。

3、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

4、选择听课记录的方式方法,准备听课记录的工具。

(二)课堂观察:

1、课前观察:观察学生状态;与任教教师交流,了解有关情况;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选择课堂观察点;作教室草图等。

2、课堂观察

A、课堂观察的内容:(1)人员特性:老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精神状态等,(2)言语交互:说什么,谁在说,说的时间长度,提出的问题以及作出的回答,交流的方式,(3)非言语行为:老师与学生的动作、姿态、表情等(4)活动:活动类型,学生活动中教师的行为

(5)管理:课堂常规,师生管理的方式,管理与教学的关系(6)教学辅助手段:电脑等设备(7)认知水平、情感水平B、课堂观察记录方式:(1)实录式(2)叙述式

(3)分类系统式:将要观察的内容分为不同的项目,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与定性记录方式比较,可以为听课者提供较为详尽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定量信息。

3、课后观察:选择学生,交流抽查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

(三)课后分析:

1、教学目标的表述及达成程度

教学目标是如何表述的?表述是否具体?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达到的标准是什么?没有达成的原因是什么

2、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

各个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如何?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科学?是否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或空间?

3、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 目标是否是内容范围内允许的?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是否与目标一致?是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加工,做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修正?不否仅仅依据课标、教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适恰?教学方法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活动和参与的成分?是否注意了多种方法的运用?

4、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

全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三种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各占的时间?选择的组织形式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小组讨论的规范建立如何?讨论的规程表现如何?个人学习的结果是否进行了检查?全班学习的同时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是否存在老师只对少数人的关注?是否老师“一言堂”?

5、教材运用的恰当程度

教师是否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出发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加工?教师教学时是否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关注知识点与关注学生情感等的倾向性?

6、教学手段的合理程度

板书设计与使用是否合适?多媒体等设备使用是否恰当?

7、师生关系、角色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老师是如何传递自己的期望的?老师经常与哪些学生交流?师生互动如何?学生是否有主动发言提出问题的机会吗?

8、课堂管理与秩序

教学行为与辅助的管理行为在课堂上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老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怎样?是否经常赞扬学生的正行为?是否不良行为进行了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有哪些?为什么这样?不当行为的学生范围多大?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八、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从建构主义观点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评课首先关注主讲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

(2)有效的互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作业,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3)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

在学校教育中应强调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自行获取一些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和知识,这就能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4)学生真正的理解性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评课者不能被学生宏亮地回答“听懂了”所迷惑,而应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来判断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

(5)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

(6)学生学习的反思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元认知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何联系?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做为一个人聪慧的指标。评课者应将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与元认知能力培养做为一项评价指标。

2、怎样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呢?

(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要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间要民主,做到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2)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率应达90%以上。

(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自己活动的时间(读、写、议、算、操作、演示、板演)不少于2/3。

(4)学生参与的方式。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5)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提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普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6)学生参与的效果。在掌握知识方面,当堂课的合格率应达到9O%以上,优秀率达到7O%以上。同时每节课要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3、怎样评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1)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 ①学生主动活动的总时间

②学生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个别学习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独立阅读课文,不包括个别课堂发言的时间,课堂发言应算作集体交流的时间。③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2)学生参与与他人的合作 ①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时间、次数 ②小组学习和讨论是实质性的交流

(3)学生参与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问题解决中学习。①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②综合问题数

③学生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学生自己发现

答案的问题数以及教师提供答案的问题数 ④开放性问题数或一题多解的问题数

⑤对于开放性问题或一题多解问题,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的次数。

⑥学生回答有创意的人次。⑦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

4、怎样评价课堂教学中对创造性的培养?

在课堂观察中,学生的回答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创造性的依据。学生回答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价:

(1)表达意义是否丰富、流畅;(2)是否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3)回答是否有新意和独特性;(4)分析是否深刻、深入。

参考以上原则以及其他的一些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创造性表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提出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

②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提供了几种解答?教师提供了几种解答?

③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的人次? ④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

⑤学生提问有创意的人次?

⑥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集体自由讨论?

⑦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或研究?或者:教师提

提出一个问题后,容许学生思考的时间平均是多少? ⑧教师批评学生或否定学生的次数?

5、教师的即时评价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2)注意情感、过程维度的评价(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4)适当运用延迟评价(5)注重学生互评与自评

篇6:云教学反思

《云》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三四拍,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亲切动人,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描绘出一副有蓝天、白云、春雨、田野构成的魅力图画,寄托了孩子们真挚而美好的愿望。这首歌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我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节拍韵律和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并学习用自然柔和、亲切的声音表现出来。

1、学习歌词,以模唱、轻声高位置地按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使学生对歌曲内容更加熟悉,这对歌曲的演唱也有极大的帮助。全体的学生都能跟着老师的引领完成读节奏的任务。

2、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曲乐句、节奏异同、旋律走向,体会歌曲的抒情性。然后以个别、小组、分组、全体、歌表演、背歌词等多种方式方法组织学生熟悉歌曲,不断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及对歌曲的表现力。

篇7:《云房子》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自由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意诱发和培养学生读和说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读、说,主动地反复读书表达,进而视读书、表达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篇8:云课堂教学改革

1 现有课程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相关课程, 知识面广, 更新速度快, 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 得到了各个专业院校的重视, 但从目前情况看, 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1 课程重点不突出

云计算与物联网, 本来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概念, 云计算基础设施是物联网应用的依托, 物联网应用是云计算在用户端的价值体现, 从本质上说, 只要建立起坚实可靠的开放云计算平台, 就能够开展丰富多样的物联网应用。目前, 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 重“端”而轻“平台”, 将主要精力放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物联网终端应用上, 没有注重对于服务器“云端”平台构建方法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思路使得很多学生认为, 只要有几块支持传感器模块的ARM11开发板, 就能够开发出优秀的物联网应用和系统, 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的物联网系统构建思路。

1.2 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核心是网络, 而不是终端。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课程教学所举的例子, 也局限在国内的物联网应用上。由于现有技术水平的不足, 目前在国内耳熟能详的物联网应用集中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的信息采集系统上, 这样的物联网系统功能简单, 在网络覆盖范围、信息处理能力、功能扩展性等方面与国外的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物联网平台相距较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以为物联网实际应用不过如此, 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课程实践环节较少

作为一门注重技术开发的课程,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与物联网课堂教学还是以幻灯片为主, 关于开发工具的使用, 以及指导实践动手操作的环节较少, 学生只能从文字上了解目前云计算与物联网开发的主要开发工具, 不能通过实际动手开发理解云计算的开发理念, 也就不能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从多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企业招聘的时候, 会认为学生只是纸上谈兵, 不能直接上手做事情, 从而影响学生就业。

2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上述对于目前在云计算与物联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 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2.1 优化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程开发类专业, 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要求极强。我们发现, 在有限的课时内, 只能让学生对云计算的概念有基本的认知, 但仍然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概念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扩展的, 与其让学生理解现有概念, 不如让学生从现有的工程实例中, 自己总结对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理解, 形成自己的认知。为此, 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块, 一块是基本概念讲解, 一块是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其中重点在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上, 淡化具体理论和概念。在引入工程实例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是实例要具有典型性;三是实例分析要引导学生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2.2 加强实践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从这样的专业出来的学生拥有改造世界的力量, 而改造世界的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于课堂实践。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课程, 在国外一般是老师讲得少, 学生做得多, 国内则正好相反。实践动手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只有动手实践了, 才会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技术要学习, 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开发能力。

2.3 注重项目设计和系统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师, 而作为一名工程师, 不能只是把单纯的编程开发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 工程师的目标是拥有更高更广阔的视野, 成为一名优秀的系统设计师和架构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开发实践的时候, 要有意识地引导, 甚至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局部详细设计、系统测试这一系列流程, 充分理解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各个阶段的要求, 经历这样的一个 (下转第175页) (上接第172页) 过程的学生, 会将系统设计的理念牢牢印在心里, 将成为一名优秀的系统设计师和架构师作为追求的目标。

3 结语

《云计算与智能网络》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使相关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应不断调整, 增加前沿的、热门的知识点, 这对于工程应用类学科尤其重要, 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摘要:目前在国内高校的云计算与物联网相关课程中, 普遍存在课程重点不突出, 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 课程实践环节较少等问题, 为改变这一状况, 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激发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与设计师的热情, 我们在《云计算与智能网络》这门课程中, 采用了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注重项目设计与系统构建等方法, 我们相信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采用, 将有助于培养符合国家物联网战略需求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关键词:云计算,智能网络,教学研究改革

参考文献

[1]智能化云计算承载网特征和关键技术分析[J].中兴通讯技术, 2012 (4) :32-34

[2]浅谈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信息界, 2012 (7) :42-43

篇9:云课堂教学改革

一、信息技术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创新

伫立课改前沿阵地,学校通过“云管理、云课堂、云学习”的信息化建设,推动核心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能读会写”实验成果显著,影响广泛。

(一)实验概况

“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能读会写”实验,借助计算机将拼音、识字、阅读、写作同步起来,在“用语言“中”学语言”。解决汉字难识、难认、难写的问题,改变阅读和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不增加课时、不增加作业负担,儿童自主阅读的时间提前两年,阅读量超过新课标规定的5~10倍;写作提前三年,8岁左右的儿童,一节课普遍能“打写”出300到500字的文章。这就实现了8岁儿童能够独立阅读与写作,学生的语言、认知、思维、情感达到了协同发展。

(二)重大变革

变革一:先识字后学拼音。学生入学后先识字500个左右,再借助电脑学习拼音。识字辅助拼音学习,拼音学习巩固并拓展识字。

变革二:以技术为媒畅快表达。学生大量阅读后,借助“打写”使心理词汇迅速变为书面词汇,儿童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想得到、说得出的话语通过计算机“打写”出来。

变革三:网络互动增质高效。学校开发了“习作园地”“互动作文”“Web quest”“校园博客”等多个支持学生发表的网络平台,即时探究、适时交流、在线修改和互动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热情。

(三)探索模式

该项目坚持自主随文与游艺体验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模式,整本书和单元教学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真实体验与网络环境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

依托信息技术总结出了小学数学“信·趣”实验模式,基于平板电脑的运用,提炼出了英语“五步教学模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发生深度转型

“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以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为主要特征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必要深度转型。

(一)观念转型,信息技术给校本课程“镀磁”

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四会六能”培养目标的课程,开发对学生具有深深吸引力的“磁石课程”。开发了180门校本课程,从高需求性、高挑战性、高交互性、高选择性四个方面,对课程的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镀磁”,让课程立体起来、灵动起来。

(二)管理转型,实施基于云管理的“云彩课程”

2012年,学校完善了三级课程体系设计,除国家课程校本化之外,还有集团课程通识化,分校课程结构化。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开设了两门通识课程。即写字课程、国际理解教育。此外,集团对分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主题性统整,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化课程。

南头小学人文类课程享誉海外,该校开发了40多门课程;麒麟小学率先在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开发了25门科普校本课程;鼎太小学开发了20多门民俗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刚成立不久的荔林小学开发了影视德育活动课程。

南山实验学校不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让学生借助网络实现了课程的自由选修与深度学习,将180门校本课程陆续送入“云服务器”,可以实现学生自主选课、交互学习,超界限的课程分享成为现实。

三、“云计算”助教学方式革命性变革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学习工具已经有了根本性变化,学习方式必会随之裂变!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革命正在进行中。

(一)启动“翻转课堂”实验

2012年9月,学校启动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翻转课堂”就是课前教师录制一个教学微视频,传入“云”端。课前,学生在家里或其它地方进行视频学习;课堂中,教师聚焦关键问题,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把作业设置在课堂上。它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

目前有134名教师自愿参与,第一梯队成员49人,实验辐射59个班级,12个学科。实验不搞一刀切,让一部分教师先发展,向前走但不强求齐步走。开展“捆绑协作式”实验,成立基于班级捆绑的协作组,三到五人组成一个小团队,共成立了21个微视频制作团队。

(二)实验推进情况

1. 开发了智能化的视频录制平台。

基于“把复杂留给技术,把简单留给用户”的理念,开发了智能化的视频录制平台,教师在自己电脑上,用30分钟就可以完成视频录制、编辑、上传。视频录制进入常态,目前已经录制了六百多个微视频。

2. 研发了“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平台。

开发了“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平台,学生看完微视频后,可以完成后面的进阶练习,教师可以在家里即时了解到全班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还可以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学生学习。问题解决后,学生可以在网上马上做综合巩固练习,完成提交后,网络后台马上可以分析全班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不再布置作业。

3. 构建了“翻转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通过近一年的探索,我们提炼出了“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课程的需要采用基本式或变式进行教学。“三步”指的是:课前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进阶练习——教师进行学情分析;“五环节”指的是:即课中梳理知识——聚焦问题——合作探究——综合训练——评价反馈。

(三)“翻转课堂”带来了什么

1. 实现大班额下“一对一”学习,提高课堂质量。

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教學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而随着班级授课制的推广,大班额的教学成为常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翻转课堂”最大的创新就是可以实现大班额下“一对一”的学习,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利用翻转课堂学习平台,教师在课堂重点讲解的正是前一天本班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学生学习。问题解决后,学生在网上继续做巩固练习,完成提交后,教师能够及时反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不用布置作业。

开展实验以来,学生不仅没有因为家庭作业少而影响成绩,相反,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习热情得到了加强,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2. 自己掌握学习节奏,提高自学能力。

以语文学科为例,传统课堂注重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词句和思想感情,而“翻转课堂”的小视频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麒麟小学六年级的朱静老师在讲“比较阅读”时,以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为例,通过视频讲解比较阅读的关键——对比点的选择,示范用情感的表达和言语表达方式两个对比点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翻转课堂”下,传统课堂回家作业的时间,翻转成了回家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进行自主学习。

3. 微视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对于学生来说,微视频就像是把老师带回了家,不懂的时候,想温习的时候,就打开视频看看;同时,“翻转课堂”还把家长也拉进了教育圈,真正发挥了家校一体的作用。现在,孩子们常常在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视频,一起讨论。

以前,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思考问题,难以进入深度思考状态;并且由于每个人思维速度不一样,慢慢出现“人为后进生”,导致传统课堂的“正态分布说”。而现在,学生有了前期的学习过程,与家长、同伴的讨论,启发了深度思维能力,98%的学生都可以学会!一位语文老师说:“视频预习就像一个能量加油站,课堂就是一种释放,而老师则负责点燃。‘翻转课堂对每个孩子而言都是平等的,只有在课下充分地思考,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思维碰撞与智慧生成。”

4. 教师随时掌控学生学习,实现师生双赢。

对于教师来说,微视频播放、微视频共享也减轻了教学负担。一位美术老师教8个班,原来一节手工课要做八遍,由于班额大,手工制作的步骤复杂,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一次就看懂并学会。现在有了前置视频,上课就轻松多了。高雅老师是国培班学员,经常要外出学习、培训,很难兼顾学习与工作。有了微视频的引入,她可以提前录好微视频,陪伴学生学习,出差时利用网络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录制新视频引导学习,真正做到了培训、教学两不误。

上一篇:个性qq说说伤感下一篇:以近朱者赤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