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改革

2024-04-30

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改革 篇1

一、探索课堂教学方式,掌握教学规律。

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要求学生用心预习,为上课做好必要的物质与思想上的准备。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细节预设是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所作的一系列展望。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体验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做数学不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是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与自我创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体验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错因,科学而理性地加以解决。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例如在《质数和合数》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教学中,我着眼于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概念,揭示出质数与合数的内涵,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研讨解决,让学生相互商讨,共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和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制定一个最佳教学方案,然后灵活地执行这个方案,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上狠下工夫。必须根据教学新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主导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师与学生的中介物,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材料。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在对教学知识结构优化的研究中,紧紧围绕着数学的逻辑体系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最优化结合这个核心问题,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挂钩,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并注意在新旧知识的沟通、知识间整体与纵横联系、辩证合理组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试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应结合起来,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与协调。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始终以整体观念做指导,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联系与迁移能动地改造传统的教法,创造出新的更科学、更灵活的好教法。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 掌握教学规律, 遵循教学规律, 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篇2

摘要: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法

如何改进和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改进和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即从改进师生关系、改变教学形式、变抽象为生动、改善数学教学双边活动、课后练习因材而备五点谈谈对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探讨与建议。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主体

中外教育史上的许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有浓厚的学生中心主义的色彩,而现代教学方法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难看出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其实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一个好的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师生是二位一体的,师生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以平等的身份同学生交往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数学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

(2)改进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大纲要求“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良好的评价方法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是多样化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水平。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用放大镜去看这些所谓的“差生”的优点,对出现的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而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

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善数学教学双边活动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师生活动方式的结合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是教师把握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度,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参与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学双边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教师应当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尝试相结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上,学生则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尝试活动,具体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生动

由于数学教学历来存在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只有少数的应用问题是联系实际的,从来让许多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特别是立体几何),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例题做习题、再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还认为数学课是充满了定义、定理、图形和符号等,“冷冰冰”的,其实数学是很生动的,只要老师在学习中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问题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出这样的一道思考题,开拓学生的视野:

深圳福利奖券是35个号码选7个号码,每注2元,去年下半年连续有多期没有人中一等奖,奖金累计已经达到近万,某一位投机分子想:“如果我把奖券中奖的可能性全都购买下来,一定能获得一等奖。”请你想一想,这位投机分子能否得逞?他必须投入多少资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提高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凸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就对关注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 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 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 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 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二、巧妙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既定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合理解决教与学这对矛盾的过程。教师主导作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精练的讲解,有效的组织,巧妙的引导、启发、点拨,课堂教学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只有巧妙处理主导与主体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并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2、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爱因斯坦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学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有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就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求知的动力源自于学生对揭示未知事物之真相的渴望。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探究性学习之中。若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开放探索过程,凸显创新环境

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和问题的探求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去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例如,我在执教《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先去探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去探索“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最后是探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我考虑到这样的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班上五十多学生的猜想可能会有多种情况出现,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猜想应更开放,从关注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想法入手,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宽阔的交流平台,本节课上,学生能够跳出教材,大胆地进行猜测,主动寻求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三种方法,收效很大,尤其在进行随堂练习时,更体现这样处理教材的优越性,如P120“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将这题安排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后的随堂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上面这个理由说明相似,而学生居然想到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说明理由,非常合理而显精彩,这是个惊喜的收获。

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阅读,熟悉课本内容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标记”,如函数这一节内容不易懂,就在不懂的地方打上标记,同时联系学过的内容进行反复思考。

教学生会听课、听好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多数学生在上课时听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那么,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记重点。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课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和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图形教学实践分析 篇4

数学图形指的是与数学相关的图形, 如函数图形和几何图形。而在如今的数学课本中, 图形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之上, 教师们又通过其他各种图形来辅助分析数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二维平面的图形看起来简单易懂, 所以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然而, 在数学图形教学兴起的背后, 也存在着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课堂图形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借助图形可以让学生们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 可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于图形的使用, 而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 不可以将潜藏的几何图形所包含的信息直接当作结论来使用, 图形在解题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 而不能直接替代证明和计算过程。

现代数学图形的简单性。单一的二维平面无法向学生们展示全面的立体图形, 很多平面的图形过于简单, 使学生们无法有效地理解, 从而造成相应的学习障碍。

二、高中数学图形教学的实践策略

高中课堂中几何图形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们准确地掌握相关数学的基本概念。由于很多数学知识解决的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学生们在观察几何图形的同时可以把数学知识图形化, 立体化, 学生们可以在相关的平面图形中明确相关的空间立体的点, 线, 面, 角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点, 线, 面, 角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图形教学。多媒体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教学设备, 可以辅助立体几何图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以及对图形和数学的理解能力, 因此通过多媒体和图形教学相结合, 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们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另外, 图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分析理解能力, 更加有助于高中课堂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图形教学的使用, 大大避免了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在数学中, 往往兴趣爱好的培养是一大难题, 很多高中的学生无法对数字化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而图形教学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以现实中的图形或实物举例教学, 极大地有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兴趣的养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一旦学生们有了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教学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后, 图形利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论如何使用数学图形, 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主体表现为学生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 独立的学习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利用图形来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帮助自己提高数学水平。所以通过图形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天分和潜能。

例如, 在进行立体图形解析中, 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均在一个球面上, 求此球的表面积。

解析:以正四面体的每条棱作为一个正方体的面的一条对角线构造如图所示的正方体, 则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也就是正方体的外接球, 由图可知正方体的棱长数值, 进而可以得知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设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通过表面积公式可推算出球的表面积。在如此的数学与图形计算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及实物模型进行数形结合的展示和运算, 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图形观察的立体感,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运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使高中数学课堂上数形结合的问题迎刃而解。

结束语:

实践证明,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进行合作探究, 那么,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利用图形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雷, 路梅秀.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3)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 篇5

——让每一个学生的手和脑子都动起来

阳城县第二小学原巍峰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又一次改革,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这次改革的主线。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虽然我还不能对“四环十六字”的模式够应用自如,但通过不断的教研,不断的学习,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一、引导主动参与,培养数学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小学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特殊感情----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情感中,使学生产生好奇与求知欲,让每位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中,先用声音播放足球场上比赛的声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声音吗”引导学生听一听声音有什么变化,是否眼前有足球场激烈的场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声音的变化,为更好的进入自学环节做好准备。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分析、1

整理过程中去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随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有一些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班中优生的脑子和手都动得特别“棒”,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设计了自学学案,有层次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完成学案时就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阶梯性的理解。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中、差生也都有很大的进步。此时,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微笑和赞扬的目光中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三、引导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后的相互交流,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能培养他们的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合作精神;小组合作交流又能体现团队的力量,更能让学生有机会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获取数学知识,又培养合作精神。这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更有效地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同学之间共同进步。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合作有效有序有层次的展开呢?利用提示的方法,相当于给学生一个拐杖,帮助小组更好的展开讨论。例如:

1.在小组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小组长要做好记录,以便汇报。3.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还不能解决做好标记,在汇报时提出来共同解决等等。当然在这个环节中小组长起很大的作用,在负责组织领导整个过程还要做好记录,当然还要帮助后进生。平时要做好对小组长的培训。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困惑,比如:用什么方式促进学生更主动的自学呢?在前两个环节除了给学生提示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教师的点拨怎样才能点亮?在练习环节怎样处理等等好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结合实践、讨论、再实践。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学生通过教育工作者录制的视频,实现学习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覆盖了课上以及课下,可见与传统教学模式迥然不同。但无论是翻转课堂教学,亦或是传统教学,都需要满足特定的教学条件。翻转课堂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并做好课前知识内容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

1.提高师生交流的质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翻转课堂上互相探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并在必要时回答学生遇到的难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拉近了两者的关系,还能够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主体,也往往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然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让出教学主体地位,并向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帮助、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上,鼓励学生全体参与教学活动中,改正他们的错误,赞扬他们的学习成果,拉近师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交流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被允许可以带上电子产品展开互动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但在翻转课堂上,提高学习的质量成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因此,学生想要获得优秀的成绩,就需要加强自我学习的自主性,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教师不再指示以及管理学生的学习,学生必须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不是简单地记忆概念的内容,而是明白知识的真正含义。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会忽略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无论是学习能力好或较差的学生,一律采用同样的节奏教学。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未掌握前面的知识点,就不得不随着教师学习下个阶段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难题可能就会不断累积下来,进而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翻转课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提供课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补救机会。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地安排课堂的时间,做到每一分钟时间的充分利用,以此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解答知识点上,却用极少的时间和学生交流,这无疑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极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和学生交流学习上,这样既可以立即发现学生的问题,也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准备课程的内容。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课前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做好对各项知识回答的准备,让学生能够明白知识点的真正含义和根本目的,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加以补充和完善。开始课程前,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制作一个视频,学生可以提前观看和学习。例如,“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学生明白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某个正指数范围内的运用,却无法明白幂运算法则在全体整数指数的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内容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制作两种不同程度的视频,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优秀的学习者都具有学习的自主性,翻转课堂更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而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历程[4]。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习惯的重视,并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复杂难明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回答学生遇到的难题,而数学课堂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讨论,所以合理发挥翻转课堂的特点,直接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数学难题,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后时间,为学生拟定复习目标,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在课后的学习,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视频,并让学生在课后时间结合生活当中的秋千,使学生能够明白秋千摆动和角概念的联系,同时学生还会进行自主思考,想要知道秋千的摆动和角概念产生联系的因素。这样一来,学生便会自主自发地探索相关的知识,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角的概念。

3.开展讨论活动

初中数学的内容比较复杂,仅靠学生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不会对学生学习难度有多大的降低,无法理解的问题依然无法理解。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开展讨论活动,推动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难题的讨论中。例如,“梯形特征”的讨论,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剪裁一个梯形,内部进行讨论,最后每组发表自身讨论的结果,当然每组的结果必然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结果讨论,在论出最正确的一方后,再由教师评点、验证以及补充,进而使学生更快速的掌握梯形特征,实现教学目标。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如果出现无法解决的难题,再在课堂上向教师请教。同时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可以提出不同的解答思路,并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解题思路,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拓展开放性思维。课后时间,教师还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难题,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向教师反应,如QQ、电子信件、电话等,使教师能够及时开展“一对一”的教学课程。

三、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对初中数学学习有较大的作用。然而翻转课堂教学的优点甚多,但其属于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将影响到它的推广。因此,教育工作者还需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完善、创新,补充翻转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邢莉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8:215.

[2]刘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56.

[3]岳晓云,陈爱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4:46-48.

[4]刘英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79.

[5]曹文娟.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16,03:112.

作者简介: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7

一、对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 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的孩子, 学习积极性不高, 基础不理想, 部分孩子甚至缺乏家庭的管理和教育。他们都害怕学习数学, 认为数学很难学、很枯燥、很神秘不贴近生活, 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精力都很难学好。他们之所以对数学产生误解, 第一是由于数学自身特点, 如抽象性、严谨性、形式化……, 第二则是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如何才能改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使之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巧设悬疑

强烈的好奇心, 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初, 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有趣的悬疑性导入语, 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 这样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增强探究新知的兴趣, 进一步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预期效果。

如讲授方位角的时候, 我会先让学生看一幅我们本镇的地图, 然后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南村中学在七星岗公园的哪个方向?

问题2:南村小学在七星岗公园的哪个方向?

问题3:怎样才能清楚地确定他们的方向呢?

给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 学生会说南村中学在七星岗公园的西北方向, 再给第二个问题时, 有大部分学生还会说是西北, 但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产生困惑, 觉得有问题, 但不知道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两个都用西北方向来说, 能说清楚谁和谁吗?这样一说就轻轻松松地把学生的困惑点出来, 也完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学生有了急于了解的心理, 学习起来更起劲, 对方位角的理解更透且。

(二) 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学科, 不贴近生活。很多学生会问教师究竟学习数学有什作用, 完成了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 到了菜市场买菜计算起来可能比卖菜阿姨还要慢。数学概念学习起来也是枯燥无味, 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我们平常上课的时候要多联系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气息,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 在讲授“概率”的概念时,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近年来, 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纷纷出现, 很多人, 甚至学生也对其十分关注, 买六合彩能发财吗?”这马上把学生吸引住了, 然后, 我模仿六合彩庄家做摸球游戏, 逐步揭穿了庄家的骗人真面目,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同时, 更好地教育了学生应该远离“六合彩”, 远离赌博的正确生活观念。这样的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又如, 在学习分式方程应用于行程的应用题时,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 使学生乐于接受, 还能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会给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我们班要到距学校30千米的文化中心看表演, 班主任骑摩托车先走, 过了15分钟后, 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 结果班主任和学生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班主任速度的1.5倍, 究竟班主任开的摩托车速度是多少?学生进入了我创设的情境, 自然而然进入了思考问题的状态。把题目改编一下, 学生会觉得原来数学和我们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

(三) 加强小组合作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 每个班都会出现一些成绩比较差, 接受能力比较低的学生, 而且数目并不少。如果教师每天都要个别辅导这些学生, 工作量太大, 而且不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进行了一个小尝试:我每天设计一些小纸条, 上面都是他们应该要掌握的题目, 我让这些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让他们的师傅帮他们批改, 指导他们改正, 最后交到我这里来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是师傅解决不了, 我会指导师傅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学期以后, 我发现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特别是基础题目, 学生的掌握率基本上是90%以上, 而且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他们在口头表达能力, 和思维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之间有他们的特殊的沟通方式, 有的时候让学生教学生效果出乎我们的想象。小组互助学习还可以起到“扶优补差”的效果, 在讲授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看到别人都在努力, 也会产生羊群心理对学习认真起来。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 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小组互助学习”对他们的影响和帮助。

(四) 利用多媒体

现在的学生都是看着电视机、玩着电脑长大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有直观、灵活、立体化的优势, 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准备好一段视频或者动画, 将问题或者要讲授的知识以一种直观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让大家印象深刻, 或者利用数学方面的软件来提高数学知识的说服力。例如, 对于二次函数y=ax2中的a与其图象的关系, 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课件:拖动a的值图像随之改变, 相应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方向都在改变, 反复拖动, 学生经过观察, 也能发现:当a>0时,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当a<0时,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的绝对值越大, 抛物线开口越小, a的绝对值越小, 抛物线开口越大, 这确实是其他教具所不能实现的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长期追求的目标。但是多数教师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上流于形式, 教学模式也过于单一, 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高提供帮助。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重点, 教师要将理想的课堂变为实践的课堂, 成为学生参与的课堂, 要让学生步入到轻松的学习中。而在教学中没有现成的师资, 更没有配套的硬件设施, 没有成功的经验。作为教师, 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才能够将新课程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 用新课程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所以笔者在文中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归纳出来以求一同交流和研讨。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教学引入,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军.实施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益.[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倪晓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2) .

[3]郑金洲.问题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4]周良顺, 韩杰.山东教育, 2000 (28) .

高中数学课堂差异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8

一、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贯穿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知识储备水平、不同的学习经历,因此个体内、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表现为:认知能力的差异、情感发展的差异、个性特点的差异,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对数学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因而在学习环境中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生态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和适应,尤其是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过程,随时都要接受外来的信息,通过真正自由的对话、交流和互动,追求一种主体间平等互换的情境,尊重教学双方的内部情感体验及价值。课堂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我们无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活动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点的个体的独特发展,将具有不同个性品质和特点的学生用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塑造成同一规格、同一类型的“产品”,这不仅意味着教学活动对某些个体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且影响了这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只有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使他们从自己的情况与条件出发,按照自己的方式与习惯学习,多元文化教育提倡的尊重不同群体差异与多样性的理念才能实现。同时也只有正视差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差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但真的很难。差异教学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等。这对教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备课难度加大。

和常规教学相比较,差异教学要面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任务及备课难度增大,特别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备学生”成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2. 形成合作,动态管理。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指导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教师还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管理。

3. 学习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如指导性教学、基于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信息处理策略、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分层教学,这些都是差异教学中可能使用到的教学策略,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

三、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开展差异教学

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新课标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上采取的一些差异教学形式,就会有新的认识。例如: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是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伤害部分学生的感情,是否涉嫌用定性的方式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所以说,新课程标准下的差异教学就更难了。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合作学习。

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教学资源。合作学习一般而言有两种需要,一种情况是完成一项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单单依靠个体的劳动很难完成或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工厂里一般工人的流水线工作是类似的。另一情况是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认识、观点、解法,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或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医院里的专家会诊是类似的。而后一种情况之所以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可能也正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是知识拥有量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如果学生之间没有这种差异,那么合作学习也就只是重复自己的想法,也就失去了推动意义。

合作学习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些差异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在具体的要求上体现差异。

(1)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择喜欢的题目做一做,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2)在思维难度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有些学生有独立探索的能力,但有些学生茫茫然不知如何入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是悄悄话,或是书面辅助材料,或是个别辅导。

2. 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上体现差异。

(1)在解决问题时,对学困生要重视行为操作,多用实物与直观,而对学优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2)要引导学困生建立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思考程序,而对于学优生而言则可以简缩这个过程。(3)对于学优生来说,要讲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而对于学困生而言,更应该关注与掌握一般的方法、普遍适用的方法,可以只掌握一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对于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

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实践研究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学方式授课,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其高中数学成绩。

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同时也要仔细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 弄清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既能够把问题解决透彻, 消除学生心中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疑惑, 还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例如, 在进行“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拿几个柱体、椎体、台体的模型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师引导:“这些分别是柱体、椎体、台体的模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物体, 同学们能针对这些立方体模型提出哪些疑问呢?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所有有关这些模型的问题都告诉老师”。学生甲:“老师, 我平时经常会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 很想知道正方体、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学生乙:“老师, 我想问问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学生丙:“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那么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又是什么呢?”学生丁:“老师, 我想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以及圆锥的侧面积公式。”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启发式互动教学, 可以让学生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在教师针对这些疑问进行具体讲解的时候, 学生就一定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可见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的生生互动教学方法, 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让他们在讨论中吸收彼此的思想精髓, 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从而使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适合小组讨论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譬如高二直线和曲线方程这部分内容, 就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因为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平面解析几何学、圆锥曲线和其他曲线方程的基础, 还是学习导数、微分、积分的基础, 更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和讨论圆的方程及其他圆锥曲线方程的基础。教师可以把几个学生分为一组, 每一组中包含不同水平的学生, 小组内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研究讨论, 发表不同的看法, 交换对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解答, 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把各自小组讨论的结果报告给教师, 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

三、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

教师通过有创意的探究式教学来和学生进行高中数学课堂互动,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发挥自身的课堂主体性, 从根本上改善“教师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1) 改变20°, 40°两个角是否仍可使右边的值为3?

(3) 能否改变α, β与常数3仍使右边为常数?

(4) 能否进一步推广?

(5) 在 (4) 的结论中若α+β=225°, 结论是什么?

待学生思考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发表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针对每个意见做出相应的阐述, 最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 可以极大地加强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文彬.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及其设计与教学[C]∥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2]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文科专辑) , 200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 篇10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都有被赞美、被肯定的需要,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教师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从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又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指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再通过分析综合加以应用。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边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师生能够平等、相互信任地投入课堂教学, 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展, 所以教师要把有效的数学情境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摄取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时, 我先复习学过的内容, 让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二级运算, 后算一级运算, 其中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 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 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把这些旧知识梳理清楚了, 再进一步讲授新知识, 讲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接着让学生确定下面题目运算的顺序并计算。

, 紧接着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 乘法交换律:a×b=b×a, (2) 乘法结合律: (a×b) ×c=a× (b×c) , (3) 乘法分配律: (a+b) ×c=a×c+b×c, 再通过例子的计算, 引导学生先观察思考题目, 懂得这道题适用乘法分配率, 因为都能先约分, 这样能使数据变小, 计算起来方便多了。最后总结要使一些计算简便, 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 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样通过师生互动, 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有所期望, 而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 让关爱常伴学生身边, 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 以理解和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数学课堂设计是为学生学习数学而定下基调的, 是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让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务实求真的氛围。

教师要全面理解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认真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结合他们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制定教学目标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 教师备课时在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 也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探究数学信息的内容和过程, 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情境。 一堂课上得如何, 开头很重要, 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引人入胜, 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快被激发出来, 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提高了。 怎样设计课堂导入呢? 我认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设计。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先谈话导入新课, 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内容, 及时掌握教学知识, 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手段视频导入等, 把数学课程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 让抽象的数学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者,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为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的, 把教学的三维目标展示给学生, 罗列出本节课的教学提纲,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思考, 让学生能针对性地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 让学生在体会、理解素材时学到数学知识。 最后, 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可以开展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数学问题中找到突破口, 分析题目的逻辑关系, 摄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三、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积极投入教育改革。

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直观、便捷的信息化环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 这时提出相关的问题给学生思考, 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培训, 加强本校的教学教研和校际间的教学交流, 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勇于投身教育教学实践, 在新课标的主导下大胆开展教学创新, 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上一篇:延展性学习下一篇:马歇尔设计方法